一、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林凯文,梁浩深,陈鸿,庄新岸,施力仁,王悦辉[1](2021)在《有机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中英双语教学思考与实践——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文中指出在新冠疫情大环境下,我们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中英双语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了化工、材料、食品、生物等专业大学生的思维转换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该模式不仅能推动高等化学教育与国际接轨,而且对培育具有深厚的有机化学理论功底、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全面的专业外语能力和开阔的学术视野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吴骁,姚卫峰,邓海山,裴玉琼,文红梅[2](2021)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物分析实验"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为实现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文章针对"药物分析实验"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完善多元化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陈伟,付民,高猛,刘青云[3](2021)在《分析化学(双语)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总结》文中研究说明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组分比例和化学结构等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它是化工、生工、环工、环科及相关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学校国际化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战略之一,应当大力推进课程及专业建设的国际化进程。分析化学(双语)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分析化学人才、提高毕业生国际就业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探讨了目前分析化学(双语)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刘福燕,刘福杰,吴泽颖,陈鑫宏[4](2021)在《化学及实验(双语)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与展望》文中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兼具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双重优势。为满足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文科生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化学及实验》课程的课程建设,本文从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设计的打造、有效教学行为的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化学及实验(双语)》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与展望。
王治梅[5](2021)在《中医药外宣人才培养驱动的中医短语双语教学数据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土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特色的英语专业学生和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形成了中医外宣的巨大阵容。如何让这两股力量形成合力,把中医药技术和文化推向世界,不仅需要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专业知识问题,还需创建双语语料库、双语数据库等教学工具来扫除语言问题。本研究将根据中医短语的结构构设一种短语不同结构对齐英语译文单位的中医短语数据库,使其能够以灵活便捷的查询方式既服务于中医药外宜人才培养,又能作为国外人士了解学习医药知识的工具。
陈明丽,于永丽,杨婷,赵爽,杨春光,白俊杰,王建华[6](2021)在《分析化学课程群建设探索》文中指出分析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双语的教学模式,并将该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依托MOOC和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开展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训练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厚植爱国情怀,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朱纪跃,刘菊蓉,赵知辛[7](2021)在《实施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该文围绕如何能更好地在普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以陕西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了学生对双语课的认识程度、接受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对师资和教材等方面的需求,最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改进意见。
乔焰,焦俊[8](2021)在《以科研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探索》文中提出《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是技术更新换代快,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计算机网络创新性人才刻不容缓。在分析了我国目前的《计算机网络》双语课程现状后,提出以科研为导向的双语教学方法,从教材选取、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考核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双语教学媒介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李红,燕永利,丁丽芹,孙妩娟[9](2022)在《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提出以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为例,探讨本科生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针对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的特点,主要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创建多元化评估方式3个方面,讨论对本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方案、措施和建议.经过2018—2020学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杨珺[10](2021)在《凉山地区不同双语经验学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化学作为一门从分子与原子的水平上去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要求学习者一方面要从微观角度去探寻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另一方面还要从宏观角度去阐释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此外,化学学科中特有的语言——化学符号,起着从微观层次上简单明了地解释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作用。因此,学习者分别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对物质进行表征,并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种表征方式的有机联系,即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最经典的思维方式,三重表征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使学生具备良好化学学科素养的关键。随着凉山彝族自治地区双语教育的逐步推行,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熟练自如地掌握彝、汉两种语言,而研究者们认为双语经验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形成更灵活的转换机制,由此在言语及非言语认知领域表现出一定的认知优势,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为了探究凉山地区不同双语经验初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现状及差异,测查语言变量对学生三重表征能力的影响情况,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凉山地区民族中学共计180名平衡彝-汉双语学生、非平衡彝-汉双语学生和汉语单语学生的三重表征能力进行了测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对比、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凉山地区初中生三重表征能力整体上还处于习得水平。他们已基本具备了单重表征的能力,但在多重表征转换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此外,在单重表征中,他们宏观表征能力最好,符号表征能力次之,微观表征能力最差;在双重表征中,他们宏观-符号表征转换能力最好,宏观-微观表征转换能力次之,微观-符号表征转换能力最差。(2)平衡彝-汉双语组学生三重表征能力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学生。非平衡彝-汉双语组学生与汉语单语组学生在各项表征能力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平衡彝-汉双语组学生却分别与他们在微观表征、宏观-微观表征转换、微观-符号表征转换与宏观-微观-符号表征转换四种表征类型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平衡彝-汉双语组学生与其余两组学生在解决简单的三重表征问题上差异不明显,但在解决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的三重表征问题上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他们在解决三重表征问题时思维比其余两组学生更灵活、深刻。(3)平衡彝-汉双语学生的三重表征能力不存在性别差异。平衡彝-汉双语男生和平衡彝-汉双语女生在三重表征能力的各表征维度与表征类型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换言之,平衡彝-汉双语学生的三重表征能力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4)最后,根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并结合凉山地区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凉山地区化学三重表征教育教学工作及双语教育模式均提出了建设性改进意见,希冀本研究提出的相关建议,能对凉山地区整体的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为后续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二、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有机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中英双语教学思考与实践——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有机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中英双语教学实践 |
(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 学生基础薄弱 |
2. 实验课学时有限 |
3. 学生对实验课程不感兴趣 |
4. 实验与理论不能有效结合 |
5. 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难以统一教学 |
6. 教师的双语教学运用技巧欠缺 |
7. 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水平不高 |
8. 教师教学方法老套陈旧 |
(二)有机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中英双语教学实践 |
1. 加强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 |
2. 完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
3. 创建中英双语教学环境 |
4. 重塑实验报告模式 |
三、结论 |
(2)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药物分析实验”双语教学现状 |
2“药物分析实验”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3“药物分析实验”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
3.1 跟进药典,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
3.2 注重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
3.3 强化英文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 |
3.4 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作风 |
3.5 建设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
3.6 融入课程思政教学 |
3.7 开展创新设计性实验考核,完善评价体系 |
4 结语 |
(3)分析化学(双语)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分析化学(双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
2 目前分析化学(双语)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
2.1 师资力量薄弱 |
2.2 课程思政元素不足 |
2.3 考核方式单一 |
3 分析化学(双语)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3.2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
3.3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
4小结 |
(4)化学及实验(双语)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内容的确定 |
2 教学设计的打造 |
3 有效教学行为的实施 |
4 教学评价 |
5 教学反思与展望 |
(5)中医药外宣人才培养驱动的中医短语双语教学数据库(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医药外宣人才概述 |
二、中医外宣人才培养现状 |
三、中医双语语料库建设的必要性 |
四、中医短语双语语料库建设的构设 |
1.中医双语语料库概述 |
2.中医短语语义之解 |
3.中医短语双语的层级对应 |
五、中医短语双语语料库与外宣人才培养的融合机制 |
(6)分析化学课程群建设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
2 理论联系实践,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 |
3 化学安全教育,虚拟仿真项目的建设与实践 |
4 立德树人,分析化学课程学风和思政建设 |
4.1 坚持诚信教育,树立良好学风 |
4.2 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实践 |
5 科研反哺教学,全方位培养创新型人才 |
6 结语 |
(7)实施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双语教学的意义 |
2 问卷调查设计 |
3 结果分析 |
3.1 学生自身情况 |
3.2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
3.3 师资情况 |
4 改进措施 |
4.1 加大宣传力度 |
4.2 分班教学 |
4.3 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 |
4.4 增强师资力量 |
5 结语 |
(8)以科研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现状 |
2 以科研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模式 |
2.1 教材的选取 |
2.2 教学内容与科研热点相结合 |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 |
3 结语 |
(9)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教学现状 |
2 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
2.1 优化教学内容 |
2.2 改革教学方法 |
2.3 创建多元化评估方式 |
3 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总结 |
3.1 建立学生选拔机制 |
3.2 调整授课学期及学时 |
4 结束语 |
(10)凉山地区不同双语经验学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关于三重表征的研究 |
2.2 关于双语经验与认知发展的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4 文献启示 |
3 化学三重表征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 |
3.1 研究工具开发的理论基础 |
3.2 研究工具开发的具体流程 |
3.3 研究工具开发的初步编制 |
3.4 研究工具的质量检验及优化 |
4 不同彝-汉双语经验学生三重表征能力现状分析 |
4.1 研究样本选取 |
4.2 不同彝-汉双语经验学生三重表征能力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不同彝-汉双语经验学生三重表征能力的推论统计分析 |
4.4 不同彝-汉双语经验学生三重表征学习特点的访谈分析 |
5 不同彝-汉双语学生三重表征能力现状成因分析与教学建议 |
5.1 成因分析 |
5.2 教学建议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测试卷(初步版) |
附录2 《初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测试卷》专家效度调查问卷 |
附录3 初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测试卷(试测版&施测版) |
附录4 语言能力学习背景信息调查问卷 |
致谢 |
科研及获奖情况 |
四、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机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中英双语教学思考与实践——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J]. 林凯文,梁浩深,陈鸿,庄新岸,施力仁,王悦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1(06)
- [2]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探究[J]. 吴骁,姚卫峰,邓海山,裴玉琼,文红梅. 江苏科技信息, 2021(35)
- [3]分析化学(双语)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总结[J]. 陈伟,付民,高猛,刘青云. 广东化工, 2021(22)
- [4]化学及实验(双语)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与展望[J]. 刘福燕,刘福杰,吴泽颖,陈鑫宏. 广东化工, 2021(19)
- [5]中医药外宣人才培养驱动的中医短语双语教学数据库[J]. 王治梅.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1(09)
- [6]分析化学课程群建设探索[J]. 陈明丽,于永丽,杨婷,赵爽,杨春光,白俊杰,王建华. 大学化学, 2021(09)
- [7]实施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为例[J]. 朱纪跃,刘菊蓉,赵知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12)
- [8]以科研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探索[J]. 乔焰,焦俊.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16)
- [9]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 李红,燕永利,丁丽芹,孙妩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 [10]凉山地区不同双语经验学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调查研究[D]. 杨珺. 西南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