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疱疹20例疗效分析

生殖器疱疹20例疗效分析

一、生殖器疱疹20例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吉,程浩[1](2021)在《干扰素联合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中国人生殖器疱疹的荟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中国地区干扰素联合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生殖器疱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荟萃分析。方法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数据库和PubMed、EMbase外文数据库上检索所有干扰素联合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生殖器疱疹的随机对照试验,以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治愈时间、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类型作为结局指标,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Cochrane手册的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对有足够相似性的资料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根据不同干预措施进行敏感度分析和发表偏移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中文文献合计1 515例生殖器疱疹患者。荟萃分析表示,干扰素联合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组在平均治愈时间(MD=-2.155, 95%CI:-3.04~-1.26),P<0.01)和复发率(RR=0.50, 95%CI:0.43~0.59,P<0.01)方面较单独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有优势。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总有效率(RR=1.15, 95%CI:0.93~1.42,P>0.05)及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9, 95%CI:0.32~1.12,P=0.11)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少见,并且较轻微,可通过对症治疗改善或自行缓解。结论与单纯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相比,干扰素联合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生殖器疱疹可以有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且安全性好。

黄恩惠[2](2020)在《中医“祛邪扶正”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中医“祛邪扶正”序贯疗法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临床诊断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2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祛邪扶正”序贯疗法,即在该病的发作期予以口服龙胆泻肝颗粒剂联合安慰片剂,连服7天,恢复期服用知柏地黄丸,连服28天;对照组Ⅰ予以连服阿昔洛韦片剂配合安慰剂(颗粒剂)7天,随后口服知柏地黄丸28天;对照组Ⅱ予以口服阿昔洛韦片剂配合口服安慰剂(颗粒剂)7天,随后口服安慰剂(丸剂)28天。比较以上3组患者治疗7天后的症状及体征积分,判定各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同时记录用药35天后患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并且电话随访12个月,比较各组的复发率及判断其远期疗效。结果:1、治疗前3组患者症状及体征评分相近(P>0.05),治疗7天后3组评分均较前下降,差异明显(P<0.01),治疗组的评分相比于其他2组明显要低,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7天后3组愈显率分别为90.0%、60.0%、55.0%,对比可见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即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其他2组;3、后期随访12个月期间,3组愈显率分别为82.35%、55.56%、41.18%,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其他2组;4、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扶正祛邪”序贯疗法中先服用龙胆泻肝颗粒可明显改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症状和体征,后服用知柏地黄丸可明显减少该病的复发频数,且用药期间及之后无明显不良反应,两味中药合用相比于单纯用西药或中西药合用有显着优势,其疗效确切,值的临床借鉴使用。

陈亚洲[3](2018)在《龙胆泻肝颗粒对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TLRmRNA和miRNA表达差异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mRNA和miRNA表达差异,探讨龙胆泻肝颗粒对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TLR通路相关的mRNA和miRNA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生殖器疱疹豚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龙胆泻肝组、ACV组、生殖器疱疹组,以15只正常豚鼠作为对照,先分别切取生殖器疱疹组、正常对照组豚鼠外阴上皮细胞,再分离RNA冷冻保存。龙胆泻肝组、ACV组经龙胆泻肝颗粒和ACV治疗后再切取外阴上皮细胞,分离RNA,再统一进行RNA测序及数据分析。观察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mRNA和miRNA的表达谱及其与正常组的表达差异,以及mRNA和miRNA表达的相互关系。观察龙胆泻肝颗粒对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的TLR通路相关的m RNA和miRNA的表达变化。结果:1.本研究共测序了424个miRNA和9336个基因,通过数据过滤和基因组注释,随后鉴定了364个miRNA和4130个基因。与正常组相比,HSV-2感染组总共105个miRNA上调,141个下调;而798个基因上调,503个下调,故与正常组相比,感染HSV-2的角朊细胞mRNA和miRNA表达有差异。2.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与TLR通路相关的mRNA和miRNA的表达差异。基因与TLR通路有关的mRNA受到mi RNA的调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SV感染后豚鼠与TLR(TLR1,TLR3,TLR5,TLR9,TRAF6和TRIF)通路有关的角朊细胞mRNA经量聚合酶链反应表现出表达水平的降低(P<0.05);而与TLR通路有关的角朊细胞miRNA(miR-592,miR-1245b-5p,miR-150,miR-342-5p,miR-1245b-3p和miR-124)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3.龙胆泻肝颗粒使生殖器疱疹豚鼠与TLR(TLR1,TLR3,TLR5,TLR9,TRAF6和TRIF)通路有关的角朊细胞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而与TLR通路有关的角朊细胞mi RNA(miR-592,miR-1245b-5p,miR-150,miR-342-5p,miR-1245b-3p和miR-124)的表达水平下降。且龙胆泻肝颗粒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ACV。结论: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mRNA和miRNA表达有差异,且角朊细胞miRNA与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龙胆泻肝颗粒对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TLR通路相关的m RNA和miRNA有干预作用。

赵文雪[4](2018)在《复方黄甘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复方黄甘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复方黄甘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理及其免疫调节功能。方法:将66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的分为治疗组复方黄甘颗粒组和对照组伐昔洛韦组,每组33例,分别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情况,记录并统计复发次数。通过流式细胞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1、发作期疗效:复方黄甘颗粒与伐昔洛韦在RGH的发作期的治疗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药药效无明显差异。2、复发率及抗复发率:在停药后的3、6个月的随访中,P<0.05,有统计学意义,复方黄甘颗粒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伐昔洛韦组。停药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复方黄甘颗粒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伐昔洛韦组,说明复方黄甘颗粒对于RGH的长远治疗及抗复发更具有优势。3、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通过检测服药前后对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的水平,两组检测结果经统计分析,P<0.05,两药均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力。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患者外周血中CD3+,P>0.05,说明两种药物对CD3+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CD4+、CD8+的含量均有明显变化,P<0.05,说明治疗组对CD4+、CD8+的影响更大;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CD4+/CD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对CD4+/CD8+效果显着。4、复方黄甘颗粒在临床用药三个月后患者一般生命体征平稳,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复方黄甘颗粒与伐昔洛韦在RGH的发作期的治疗中,两药药效无明显差异。2、在停药后的3、6个月的随访中,复方黄甘颗粒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伐昔洛韦组。停药6个月后复方黄甘颗粒颗粒组的抗复发率明显优于伐昔洛韦组,说明复方黄甘颗粒对于RGH的长远治疗及抗复发更具有优势。3、通过检测服药前后对外周血,经统计分析,两药均对T细胞亚群有影响。两组患者服药后T细胞亚群的水平,经统计分析,说明复方黄甘颗粒组对CD4+、CD4+/8+的升高更明显,对CD8+的降低更明显。4、复方黄甘颗粒在发作期缓解症状、降低复发频率、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效果明显,且本药价廉,方便,环保,可增强推广和深入研发。

李佳,吴建林[5](2017)在《病毒性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文中提出病毒性皮肤病是指由于受到外来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皮肤疾病[1],随着新的病毒不断被发现,本病的种类也日益增多,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根据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3种:(1)疱疹型,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等。其中,单纯疱疹分为1型和2型2种,1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侵犯生殖器以外的皮肤和黏膜,2型主要侵犯外生殖器,又称生殖器疱疹,属性传播疾病。

王卫华[6](2017)在《两种不同方法联合治疗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咪喹莫特联合伐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辽宁省沈阳维康医院收治的100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单一组患者服用伐昔洛韦接受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接受咪喹莫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及短期整体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联合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生殖器疱疹患者,将咪喹莫特与伐昔洛韦联合应用疗效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复发率低。

齐铁军[7](2017)在《泛昔洛韦联合卡介菌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泛昔洛韦联合卡介菌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依据来院就诊时间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参照组予以阿昔洛韦治疗,研究组予以泛昔洛韦联合卡介菌治疗,比对两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疱时间为(1.6±0.8)d、结痂时间为(4.7±1.5)d,参照组止疱时间为(3.2±1.3)d、结痂时间为(7.3±1.7)d,研究组患者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应用泛昔洛韦联合卡介菌治疗,效果理想,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实践。

祁战涛,杨靖[8](201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生殖器疱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生殖器疱疹中药治疗的价值,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生殖器疱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证型采用相关方剂,同时随症加减。疗程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在1、3、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复发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RGHQOL)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痊愈30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6.7%;试验组痊愈45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5)。对照组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内复发例数分别为3例、13例及20例,共36例,复发率60.00%;试验组分别为1例、5例及8例,共14例,复发率23.33%。两组治疗后1个月的复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χ2=0.259,P=0.611),3个月和6个月复发情况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6,P=0.041;χ2=6.708,P=0.010)。两组患者治疗前RGHQOL得分均偏低,无统计学差异(t=-0.452,P=0.652);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RGHQOL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同时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春燕,刘玮,渠媛,张淑清,贾卫静[9](2016)在《阿昔洛韦、微波联合穴位注射对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阿昔洛韦与微波联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与微波治疗,观察组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6与Ig A、Ig M、Ig G、CD3+、CD4+、CD8+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4、IL-6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Ig A、Ig M、Ig G均前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CD3+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CD8+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CD4+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昔洛韦与微波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改善机体炎性反应,提高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覃玉穆[10](2016)在《参芪止疱颗粒豚鼠体内抗HSV-2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检测对比正常健康豚鼠、HSV-2感染模型豚鼠和HSV-2感染模型治疗组各细胞因子的血清含量测定、蛋白测定及基因表达情况,分析细胞因子在生殖器疱疹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进行了病毒滴度的分析、组织病理及外阴皮肤上皮细胞和神经节超微结构的观察等研究,探讨参芪止疱颗粒豚鼠体内对HSV-2的抑制作用机制,为中医药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同时为现代医学开发利用中医药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以Dunkin Hartly白化雌性豚鼠为实验对象,建立HSV-2感染豚鼠生殖道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参芪止疱颗粒组和阿昔洛韦(ACV)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利用显微镜观察对比各组豚鼠外阴皮肤症状,细胞培养测定豚鼠阴道组织内病毒滴度,HE染色制作子宫、输卵管、卵巢组织病理切片、电镜观察并记录病理结果及外阴皮肤组织上皮细胞及脊髓神经节超微结构的变化。用RT-PCR法测定各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中IL-2、IL-6、IFN-γ、TNF-α、NF-κB mRNA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因子含量,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豚鼠子宫NF-κB蛋白表达。以上各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结束时,将各组豚鼠阴道内病毒滴度,外阴皮肤症状评分,子宫、输卵管、卵巢组织病理及外阴皮肤上皮细胞和脊髓神经节超微结构进行对比,参芪止疱颗粒组与阿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止疱颗粒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中IL-2、IFN-γmRNA表达上调,IL-6和TNF-α、NF-κBmRNA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2、IFN-γ含量高,IL-6和TNF-α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豚鼠子宫NF-kB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芪止疱颗粒组与阿昔洛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止疱颗粒豚鼠体内抗HSV-2作用明显,且与阿昔洛韦治疗效果相当。参芪止疱颗粒通过调控IL-2、IL-6、IFN-γ、TNF-α、NF-κB mRNA的表达,减轻HSV-2感染豚鼠子宫、卵巢组织的炎性损害,从而保护机体,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二、生殖器疱疹20例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殖器疱疹20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干扰素联合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中国人生殖器疱疹的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研究类型
        1.2.2 研究人群
        1.2.3 干预措施
        1.2.4 结果测量指标
    1.3 评价方法
        1.3.1 研究的选择
        1.3.2 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1.4.1 异质性分析
        1.4.2 发表偏移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与质量评价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总有效率分析
        2.2.2 平均治愈时间分析
        2.2.3 复发率分析
        2.2.4 安全性分析
        2.2.5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2)中医“祛邪扶正”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试验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退出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评分标准
    2.4 疗效判定
    2.5 安全性指标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三组临床症状评分相比
    3.2 三组中医证候评分相比
    3.3 三组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相比
    3.4 三组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相比
    3.5 不良反应
4.讨论
    4.1 西医对生殖器疱疹(GH)的认识与研究
        4.1.1 生殖器疱疹(GH)的诱因及其发病机制
        4.1.2 生殖器疱疹(GH)的相关治疗
    4.2 中医对生殖器疱疹(GH)的认识与研究
        4.2.1 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
        4.2.2 中医治疗
    4.3 中医“祛邪扶正”序贯疗法的运用分析
        4.3.1 龙胆泻肝颗粒方药分析
        4.3.2 知柏地黄丸方药分析
5 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龙胆泻肝汤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3)龙胆泻肝颗粒对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TLRmRNA和miRNA表达差异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物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溶液及配制
    1.5 主要软件与系统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模型制备及方法
    2.3 症状评分方法
    2.4 指标及检测方法
        2.4.1 标本收集
        2.4.2 RNA的提取
        2.4.3 RNA的测序和分析
        2.4.4 SmallRNA的测序和分析
        2.4.5 mRNA和miRNA的相互作用
        2.4.6 功能基因本体论分析
        2.4.7 确定与TLR通路相关的角朊细胞的miRNA-mRNA
        2.4.8 逆转录-定量PCR
    2.5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感染HSV-2豚鼠角朊细胞mRNA和miRNA表达谱。
    3.2 对生殖器疱疹组和正常对照组豚鼠GO分析
    3.3 miRNA与mRNA的相关
4.讨论
    4.1 西医对生殖器疱疹的认识
        4.1.1 生殖器疱疹的免疫机制
        4.1.2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参与GH免疫机制
        4.1.3 miRNA的调控机制
        4.1.4 miRNA与TLRs信号通路的相互调控
    4.2 中医对生殖器疱疹的认识
        4.2.1 生殖器疱疹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
        4.2.2 龙胆泻肝颗粒的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4.2.3 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TLR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4)复方黄甘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和退出临床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和方法
        2.4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3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1 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病程分布
    2 临床资料分析
        2.1 发作期服药后疗效比较
        2.2 治疗后复发情况比较
        2.3 治疗后抗复发率
        2.4 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3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名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感染与复发机制
        2.2 GH复发的免疫机制
        2.3 现代医学的治疗
    3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及组方依据、药物研究
        3.1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及组方依据
        3.2 药物现代研究
    4 疗效分析
        4.1 临床疗效分析
        4.2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分析
        4.3 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5)病毒性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殖器疱疹
    1.1 生殖器疱疹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1.2 中医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应用
2 带状疱疹
    2.1 带状疱疹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2.2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应用
3 疣病
    3.1 疣病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
    3.2 中医药治疗疣的临床应用
4 结论与思考

(6)两种不同方法联合治疗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2 复发情况比较
    2.3 短期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7)泛昔洛韦联合卡介菌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6,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比较
3 讨论

(8)中西医结合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GHQOL得分比较
3 讨论

(9)阿昔洛韦、微波联合穴位注射对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治疗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疗效评价标准[4-5]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比较
    2.2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2. 3 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2. 4 体液免疫指标比较
3 讨论

(10)参芪止疱颗粒豚鼠体内抗HSV-2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实验的主要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的主要材料
    1.2 实验的方法
    1.3 实验操作
    1.4 实验数据与统计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参芪止疱颗粒抑制HSV-2 感染豚鼠阴道病毒滴度的作用
    2.2 参芪止疱颗粒对HSV-2 感染豚鼠外阴皮肤症状改善作用
    2.3 豚鼠感染HSV-2 后症状评分结果
    2.4 参芪止疱颗粒对HSV-2 感染豚鼠子宫、输卵管、卵巢组织病理影响
    2.5 参芪止疱颗粒对HSV-2感染豚鼠外阴皮肤组织及脊髓神经节超微结构的影响
    2.6 总RNA浓度测定及完整性检测
    2.7 各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IL-2mRNA的表达
    2.8 各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IL-6mRNA的表达
    2.9 各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IFN-γmRNA的表达
    2.10 各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TNF-αmRNA的表达
    2.11 各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NF-κBmRNA的表达
3 讨论
    3.1 生殖器疱疹的危害
    3.2 中医对生殖器疱疹的认识
    3.3 中医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实验研究概况
    3.4 现代医学对生殖器疱疹的探讨
    3.5 参芪止疱颗粒的药物分析
    3.6 参芪止疱颗粒方方义
    3.7 本实验结果讨论
    3.8 关于本实验相关材料的选择
    3.9 本课题的特色及创新点、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或索引
综述 生殖器疱疹的中医药治疗和实验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生殖器疱疹20例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干扰素联合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中国人生殖器疱疹的荟萃分析[J]. 陈思吉,程浩. 皮肤科学通报, 2021(06)
  • [2]中医“祛邪扶正”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D]. 黄恩惠.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龙胆泻肝颗粒对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TLRmRNA和miRNA表达差异的实验研究[D]. 陈亚洲.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复方黄甘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D]. 赵文雪.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病毒性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J]. 李佳,吴建林. 现代中医临床, 2017(04)
  • [6]两种不同方法联合治疗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J]. 王卫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05)
  • [7]泛昔洛韦联合卡介菌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效果观察[J]. 齐铁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02)
  • [8]中西医结合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J]. 祁战涛,杨靖. 中国性科学, 2016(09)
  • [9]阿昔洛韦、微波联合穴位注射对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王春燕,刘玮,渠媛,张淑清,贾卫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4)
  • [10]参芪止疱颗粒豚鼠体内抗HSV-2实验研究[D]. 覃玉穆.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生殖器疱疹20例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