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不同品种抗倒伏性调查分析

夏玉米不同品种抗倒伏性调查分析

一、夏玉米不同品种抗倒能力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树岩,薛昌颖,张守林,任丽伟,陈道培,魏庆伟[1](2021)在《夏玉米倒伏气象等级指标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大风和降水是诱发夏玉米倒伏的直接外界条件。为界定不同风雨条件下夏玉米倒伏发生程度,利用2001-2019年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品种区域试验中倒伏灾害的调查资料,反查倒伏发生时的风速(极大风速、最大风速)和降水量数据,分析倒伏率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构建玉米倒伏气象等级指标,并利用农业气象观测中倒伏典型灾害案例对指标进行验证。首先分析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与倒伏率的关系,确定对倒伏影响显着的"过程雨量"为倒伏发生前1日-倒伏过程1h内的降水量总和,厘定后的"过程雨量"与倒伏率拟合R2为0.924。根据灾年样本"过程雨量"的分布特征,以15mm为界将倒伏致灾天气类型划分为"大风型"和"风雨型",分类后两种天气类型致灾风速与倒伏率的拟合效果较未分类前显着提升。分别建立"大风型"和"风雨型"气象条件与倒伏率的回归模型,并以倒伏率≥5%、≥10%和≥20%分别作为轻、中、重度倒伏的划分标准,反推不同倒伏等级的气象条件阈值,构建两种天气类型的气象等级指标。结果表明,(1)"大风型"倒伏等级指标为,14m×s-1≤极大风速<25m×s-1或8m×s-1≤最大风速<16m×s-1时发生轻度倒伏;极大风速≥25m×s-1或最大风速≥16m×s-1时发生中度倒伏。(2)"风雨型"倒伏等级指标为,≤15mm过程雨量<40mm,极大风速≥11m×s-1或最大风速≥5m×s-1时发生中度倒伏;过程雨量≥40mm,极大风速≥15m×s-1或最大风速≥7m×s-1时发生重度倒伏。利用历史倒伏案例对指标进行验证表明,指标判定的灾情等级与实际完全相符的占73%,相差一个等级的占27%。说明指标可为开展倒伏灾害预警,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南铭[2](2021)在《燕麦抗倒伏生理机制及茎秆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研究》文中认为倒伏(Lodging)已成为限制燕麦优质、稳产的重要因素,也是燕麦生产过程当中面临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本研究于2017-2019年度在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4个不同倒伏类型燕麦品种为材料,系统比较了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理化组分含量、茎秆木质素代谢酶活性及其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揭示了形态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对燕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期为燕麦抗倒伏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燕麦根、茎、穗部形态特征与抗倒伏能力有关,穗下节是响应倒伏胁迫的敏感部位,其长度与茎秆重心高度显着(P<0.05)负相关,穗下节长与穗位高之比大于30%时田间倒伏风险明显增大。茎秆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及鲜密度与实际倒伏率极显着(P<0.01)负相关。茎秆基部节间密度、茎秆各节间配置是影响茎秆重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穗干重大,穗下节短;基部(1+2)节与穗位高之比小于20%,根颈短而粗,根系体积大;基部节间节间短,茎粗、壁厚内腔小,茎秆充实度高,秆型指数大是抗倒伏燕麦品种的形态特征。可通过优化茎秆基部节间结构和组成比例提高茎秆质量,建立抗倒伏燕麦品种理想株型。2.抗倒伏品种基部节间皮层厚度,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厚度,维管束数目及大维管束面积分别较易倒伏品种大4.74μm、6层、521.52μm、8个和7653.9μm2,表皮坚硬,皮层细胞壁木质化程度高,厚度大,厚壁细胞体积小且排列紧密有规则。同一视野范围内,易倒伏品种厚壁组织细胞排列相对松散,薄壁细胞和髓腔体积较大,维管束数目较少。机械组织厚度、大维管束数目、维管束面积与茎秆穿刺强度、茎秆抗折力和实际倒伏率极显着(P<0.01)正相关,机械组织发达,细胞层数多且排列紧实,维管束数目多间距小且面积大,髓腔体积小且角质化程度较高是抗倒伏燕麦品种的解剖结构特征。3.抗倒伏品种的茎秆基部(1、2)节间中的钾、钙及硅含量分别是易倒伏品种的1.36倍、1.49倍和1.20倍,纤维素、木质素、C/N和可溶性糖分别高于易倒伏品种13.30%、11.72%、20.45%和16.82%。根颈中高氮、硅含量可增加茎秆基部节间重量和充实度,降低茎秆重心高度,矿物质元素含量与茎秆基部节间组织结构和充实度有关。可溶性糖、纤维素、木质素和C/N决定茎秆重量和质量,影响茎秆抗倒伏能力强弱。茎秆理化指标对倒伏指数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木质素>可溶性糖>钾>硅>纤维素>C/N>钙>镁>氮。茎秆基部节间低氮高钾、钙、硅、镁元素和可溶性糖、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既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地上茎秆硬度,更有利于维持茎秆C/N平衡,降低干物质转运率,是抗倒伏燕麦品种的理化特性之一。4.灌浆期至蜡熟期,不同倒伏类型燕麦品种茎秆基部第2节间木质素含量平均增加27.70%,抗倒伏品种增加幅度达到38.38%。随生育进程变化,不同倒伏类型品种茎秆基部第2节间抗折力先升高后下降,而基部第2节间倒伏指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易倒伏品种茎秆基部第2节间抗折力及倒伏指数下降幅度显着(P<0.05)高于抗倒伏品种。燕麦茎秆木质素含量及其抗折力的变化均受到PAL、TAL、CAD、4CL活性的共同影响,同一生育时期,易倒伏品种茎秆基部节间中的PAL、CAD、TAL和4CL活性显着(P<0.05)低于抗倒伏品种。其中PAL、CAD活性对茎秆基部第2节木质素含量影响最大(0.473,0.281),PAL和CAD活性较高能促进木质素合成,增强燕麦茎秆抗倒伏能力。5.6个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在燕麦茎秆基部节间均有表达,表达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着(P<0.05)差异。灌浆期抗倒伏品种PAL、CAD、CCR1表达量相对较高,乳熟期易倒伏品种4CL、CAD、CCR1、CCR2的表达量相对较低;CCR1和CCR2在3个生育期间表达量最高,平均为1.563,而4CL表达量最低,平均为0.823,品种与生育期的互作效应对PAL、4CL、C4H的表达量影响明显。灌浆期PAL、C4H、CAD、CCR1、CCR2正向调控木质素合成,乳熟期PAL、C4H、CCR1对木质素合成负向调控,PAL、CAD、CCR1的表达量与木质素含量相关性最大,PAL的表达量与C4H和CCR1的表达量相关性最强,CCR2的表达量与木质素含量相关性最弱。推测PAL、CAD、CCR1的相对高表达对燕麦茎秆木质素合成调控更加明显。

殷丹丹[3](2021)在《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于2019年和2020年夏玉米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36°18’N,117°12’E)进行,室内分析在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试验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在67500株·hm-2(D1)和82500株·hm-2(D2)两个种植密度下,分别设置小喇叭口期(V9)、大喇叭口期(V12)、抽雄期(VT)、抽雄后15 d(VT+15 d)四个倒伏时期,以不倒伏处理为对照(CK),倒伏后设置扶正(S)和不扶正(L)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植株茎秆性状、根系发育质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矿质元素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研究不同时期倒伏及扶正与否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为今后制定夏玉米减灾稳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茎秆性状的影响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发生倒伏后,不扶正处理的玉米植株茎秆穿刺强度和基部第3茎节皮层厚度增加。抽雄期和抽雄后15 d发生倒伏,茎秆穿刺强度降低,扶正后能够增加玉米茎秆穿刺强度,低密度下分别增加13.83%和5.97%,高密度下增加16.01%和5.78%;且扶正的植株茎秆皮层厚度较不扶正显着增加,低密度下分别增加17.98%和9.63%,高密度下分别增加6.87%和7.26%。2.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根系发育的影响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发生倒伏后,不采取扶正措施玉米节根层数增多,平均增加2~4层,节根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干物质量增加,利于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扶正的玉米根系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但在抽雄期和抽雄后15 d倒伏后玉米地上部节根层数、长度、面积、体积和干物质重量下降,采取扶正措施能够减小其降幅,利于后期玉米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减少产量损失。3.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随着倒伏时期延后干物质总积累量减少,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发生倒伏后对玉米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无显着影响,抽雄期和抽雄后15 d倒伏干物质向茎秆和叶片中增多,但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减少。且在抽雄期影响最为显着,与对照相比,不扶正处理在低密度下茎秆分配比例增加9.89%,叶片增加22.17%,籽粒减少14.06%;高密度下茎秆增加26.40%,叶片增加23.32%,籽粒减少28.50%。采取扶正措施能够显着增加籽粒的分配比例进而减少产量损失。4.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发生倒伏后对氮、磷、钾元素在玉米植株中的积累无显着影响;抽雄期和抽雄后15 d倒伏氮、磷、钾元素积累量减少。其中抽雄期下降幅度最大,不扶正处理在低密度下氮、磷、钾素积累量分别减少27.68%、12.92、19.56%;高密度下分别减少34.09%、27.08%和17.81%。在这两个时期采取扶正措施能够有效增加养分的吸收利于降低产量损失。5.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发生倒伏后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无显着影响。抽雄期倒伏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不扶正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低密度下减少29.07%,高密度下减少39.2%。抽雄后15 d倒伏对千粒重影响最大,在低密度下减少27.72%,高密度下减少19.49%。采取扶正措施能够显着减小产量下降幅度。

吴浩[4](2021)在《微喷补灌水肥一体化下水氮处理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我国农田玉米种植水肥利用效率不高,水肥流失易造成玉米植株细长,易引起茎倒伏,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对改善玉米植株生长状况与解决玉米倒伏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进行了微喷补灌水肥一体化下的夏玉米水氮处理试验,设置两个处理,即补灌/施氮处理(W)和施氮量处理(N),补灌/施氮处理依据夏玉米吸氮曲线分别于播种时、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4个时期开始时补灌/施氮4次(W1处理),播种时和大喇叭口期2个时期开始时补灌/施氮2次(W2处理),施氮量处理按施氮量分为210kg/hm2(N2处理)和150kg/hm2(N4处理)两个施氮水平,研究夏玉米不同生育期茎叶形态参数、茎秆力学参数、抗倒伏力和产量等指标,探究夏玉米抗倒伏能力与产量综合调优的水氮处理方式。结果表明:(1)微喷补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N2处理显着降低了抽雄期和灌浆期的重心高度,W2处理显着降低了玉米茎秆抽雄期和灌浆期的重心高度。W1N2处理与W2N2处理显着增加了灌浆期近穗位五叶平均面积与叶向值,有效调节了植株冠层结构,避免玉米植株生长过旺或长势过矮。不同补灌/施氮和施氮量处理对不同时期夏玉米茎秆基部第三节间的干物质量并无显着性影响,N2处理较N4处理在灌浆期茎秆基部第三节间节长显着缩短8.47%,显着增加了灌浆期和蜡熟期茎秆基部第三节间茎粗与横截面积。(2)在相同补灌/施氮次数的情况下,N2处理在灌浆期和蜡熟期显着提高了玉米茎秆基部第三节间的抗折强度、穿刺强度与径向抗压强度,而补灌/施氮次数的改变对茎秆力学参数并无显着性的影响。在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W1处理较W2处理抽雄期玉米茎秆基部第三节间的抗折力可以显着提高33%;在灌浆期和蜡熟期,W1N2处理和W2N2处理玉米茎秆基部第三节间的抗折力、穿刺强度与径向抗压强度显着高于另外两个处理,其中W1N2处理在抽雄期玉米茎秆基部第三节间的抗折力与径向抗压强度显着高于其他处理。(3)在灌浆期与蜡熟期,W1N2处理和W2N2处理的抗倒伏指数显着高于另外两个处理,W1N2处理的抗倒伏指数在抽雄期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抗倒伏指数在各生育期内与夏玉米茎秆基部第三节间抗折强度、穿刺强度与径向抗压强度呈显着正相关,在灌浆期与蜡熟期与茎秆基部第三节间横截面积呈显着正相关,在灌浆期与株高、重心高度和茎秆基部第三节间节长呈极显着负相关。(4)在各个生育期内玉米茎秆倾斜角度超过35°至破坏时W1N2处理与W2N2处理抗倒伏力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从灌浆期至蜡熟期过渡期间进行跟踪测定,各处理抗倒伏力逐渐增加,W1N2处理抗倒伏力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根据不同理论推导出的4种倒伏风速计算公式发现W1N2处理与W2N2处理在测定生育期内临界倒伏风速均显着高于另外两个处理,且临界风速与抗倒伏指数呈显着正相关,可以有效的评价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5)将夏玉米产量、临界风速和抗倒伏指数分别进行归一化加权处理分析,W1N2处理与W2N2处理抗倒伏能力显着优于其他处理,W2N2处理在实现高产的情况下抗倒伏能力也表现优异。统筹考虑下,建议试验区微喷补灌条件下水氮处理的方案为:夏玉米生育前期雨水较为充沛时,在播种时和大喇叭口期进行补灌/施氮即可,无需多次补灌,施氮量可增加至210kg/hm2。

刘瑶[5](2021)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小麦-玉米光温资源与水肥优化利用研究 ——以赵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石家庄市赵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小麦-玉米周年两熟条件下降水和光热资源不足、土壤养分供应不均衡、生态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限制了该生态区作物生产的发展。因此,亟需挖掘作物节水丰产潜力,提高作物水、肥和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该地区作物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河北省赵县宝丰源农场进行。共采用9个小麦品种,8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小麦、玉米品种筛选;设置两个施肥和两个灌水水平进行了小麦水肥优化配置试验;喷施吨田宝和保姆菌对小麦和玉米进行化学调控以及玉米宽窄行和等行距的种植效果比较等试验。系统研究了当地农业资源的优化利用和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该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作物高产高效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品种筛选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冬小麦的子粒产量变化在5.8t·hm-2~9.8t·hm-2之间,石新828的产量、光温生产效率和光能利用率最高,其次为衡S29和矮抗1号。不同品种夏玉米的产量在5.7t·hm-2~9.9t·hm-2之间,京农科729的产量和光温生产效率最高,且收获时的子粒含水率低于28%,可进行玉米子粒直收。(2)在不同水肥处理下,1水1肥处理下的小麦产量低于2水2肥和2水1肥处理,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69%和1.67%。由1肥到2肥施肥量增加25%,但产量仅提高8.43%;灌水量由春季2水减到1水,产量降低了 11.21%,但灌水量节省了 50%。因此,小麦春季灌溉1水,可以节约宝贵水资源,利于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小麦玉米化控试验表明,“吨田宝”处理可提高小麦成穗率、LAI、干物质积累量,可以使小麦平均增产27.53%。“保姆菌”处理的效果稍次于“吨田宝”,亦可以使小麦平均增产16.41%。抗倒型和抗逆型的“吨田宝”及其叠加剂型均可提高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子粒产量。喷施“吨田宝抗倒剂”的玉米比对照增产8.74%,喷施“吨田宝抗逆剂”的玉米比对照增产16.30%,喷施“吨田宝抗倒剂+抗逆剂”的玉米比对照增产28.52%。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化控剂可提高小麦、玉米的抗逆能力和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4)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比较表明,宽窄行种植比等行距种植增产10.24%~12.15%。宽窄行种植改善了玉米群体光分布和抗逆能力,优化了对光资源的利用。综上所述,赵县的小麦-玉米周年两熟种植仍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选择适宜的小麦、玉米品种并搭配合适的种植方式,优化水肥运筹和合理使用化学调控剂可以提高水肥和光能利用率,优化利用光温资源,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薛军[6](2020)在《玉米生长后期抗倒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械粒收是我国玉米生产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技术。与传统收获方式不同,机械粒收要求玉米籽粒含水率控制在25%以下,一般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自然脱水2~4周才能达到机械粒收的要求。玉米田间站秆籽粒脱水期间,茎秆衰老加速,倒伏风险远高于生理成熟之前。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和茎腐病菌处理下生长后期植株形态,茎秆碳水化合物组分、水分、解剖结构和机械强度,根系垂直拉力和根系形态,田间倒伏率及机械粒收质量等指标,明确了倒伏对玉米机械粒收田间损失和收获效率的影响,阐明了影响玉米生长后期抗倒伏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评价玉米抗倒伏能力的综合指标,并且研发了测定玉米抗倒伏能力的装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明确了玉米倒伏对机械粒收产量损失和收获效率的影响。倒伏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落穗损失,倒伏率每增加1%,落穗率增加0.15-0.59%;倒伏对黄淮海夏玉米落穗损失影响高于北方和西北春玉米;倒伏降低了机械粒收速度;玉米发生大面积倒伏,收获时降低收获机割台、放慢行走速度可以将部分倒伏植株果穗捡起,降低产量损失。(2)阐明了玉米生长后期自然衰老对倒伏的影响。玉米生长后期,茎折率升高是倒伏增加的主要原因。玉米生理成熟后植株衰老使茎秆基部节间干物质和水分含量减少,导致基部节间机械力学强度和茎秆抗折断力下降,当茎秆抗折断力降低至14.3 N时,茎折率≥5%;不同品种之间茎秆质量下降幅度和茎折率差异显着;适期收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站秆时间过长引起的倒伏。(3)明确了茎腐病对玉米茎秆质量及倒伏的影响。玉米生理成熟后,茎腐病是影响茎折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茎腐病率每增加1%,茎折率增加0.14%。茎腐病菌通过分解节间中可溶性糖,降低节间充实度,分解维管组织,外皮机械组织,从而降低茎秆强度。茎腐病菌是由节间髓部向外皮侵染,随着时间的推后,侵染程度逐渐加重。(4)提出了抗倒伏玉米品种的评价指标,为培育抗倒伏品种提供依据。当前玉米品种在抗茎折和抗根倒方面无相关性。植株鲜重/根系拉力指标可以用于解释田间根倒,单位根系拉力承重越高,根倒风险越高。培育灌浆期基部节间单位长度(体积)干重和含水量较高、穗位较低、根系下扎较深的玉米品种是提高抗倒伏能力的重要方向。(5)研发了基于茎折临界风速指标的测定装置,为抗倒伏鉴定提供测试工具。茎折临界风速可以作为评价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综合指标。设计了一种可以在田间综合评价玉米抗倒伏能力的装置,该装置运行稳定、便于操作和移动,可以鉴定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下植株的抗倒伏能力。玉米生理成熟后茎折临界风速先升高后降低,参试品种在生理成熟后16-24d时茎折临界风速达到最大。临界风速受叶面积、鲜重、茎部韧性、穗高等因素的影响。

张朝林[7](2020)在《玉米机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生产机械化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发展方向,选育抗倒性强、适合籽粒直收的新品种是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本研究以脱水慢、茎秆坚硬的自交系L85和脱水快、易早衰的自交系L57为基础材料,构建了包括229个F2:3家系的群体,于2016年和2017年在河南农业大学原阳科教园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分别对亲本和F2:3家系进行穗下节抗穿刺强度、地上第三节抗穿刺强度、株高、穗位高、穗轴强度、脱粒强度、轴粗、成熟期籽粒含水量等与机收相关性状进行调查。从84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66对两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对F2群体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植株茎秆和穗部相关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为选育适合籽粒直收型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株高、穗位高、穗下节抗穿刺强度、地上第三节抗穿刺强度、穗轴强度、脱粒强度、籽粒含水量等与机收相关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家系间和不同环境间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并存在极显着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穗长、穗粗、轴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百粒重等穗部性状在不同家系间差异也达到显着和极显着水平。(2)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株高与穗位高、穗下节抗穿刺强度和地上第三节抗穿刺强度呈极显着正相关;穗位高与穗位系数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81;穗位系数与地上第三节抗穿刺强度呈极显着正相关,而与穗下节抗穿刺强度呈极显着负相关。成熟期籽粒水分与穗重和百粒重均为极显着正相关,但与穗轴硬度呈显着负相关;穗轴强度与脱粒强度以及穗粗与穗行数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因此,在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过程中,有些穗部性状和茎秆抗倒伏能力可协同改良。(3)本研究共检测到21个与植株抗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其中与株高、穗位高以及穗高系数相关的QTL分别有4个、3个和6个,其中qPH-5-3、qEH-9-1a、qECH-9-3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10.54%、7.04%和9.91%;检测到6个与穗下节茎秆强度有关的QTL,其贡献率最大为10.37%,其中QTL位点qRPSE-3-2a在两年间均被检测到。(4)共检测到4个与成熟后籽粒含水量相关的QTL,其中贡献率最大的qKM-2-4为12.06%,位于第10染色体上的位点qKM-10-1a在两年间均被检测到,其贡献率均大于9%;有5个与脱粒强度有关的QTL被检测到。两年中在第7染色体的umc1944-phi260485标记区间内检测到qED-7-1a、qERN-7-1a和qCD-7-1 a控制不同穗部性状的QTL位点;在第5染色体bnlg1046-umc 1226标记区间检测到控制穗位高、穗粗和穗重等三个性状的共同QTL位点;在第9染色体检测到穗位高、穗位系数和穗粗三个性状共同的QTL位点。由此可见,QTL的表达受环境的影响,并存在与环境的互作效应;部分性状存在共同的QTL位点,将有助于这些性状的协同改良。

杨德光,马德志,于乔乔,孙玉珺,顾万荣,柴孟竹,张倩[8](2020)在《玉米倒伏的影响因素及抗倒伏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为了解玉米倒伏问题的研究现状,对1984—2019年国内外有关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及汇总,比较总结抗倒伏性鉴定指标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影响玉米倒伏的因素较多,从内在品种的遗传性到外界环境、再到栽培耕作措施等,分别不同程度地影响倒伏,因此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立和抗倒优质种质创新变得尤为重要。不同抗倒伏鉴定及评价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准确性不相同,应充分了解各种方法的原理并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目前倒伏模型的建立及智能遥感法在玉米倒伏预测及监测方面取得快速发展。建议未来应以良田、良种和良法为基础,建立数字化倒伏预报预警系统,综合地解决玉米倒伏问题。

许烨[9](2020)在《关中抽黄灌区夏玉米耐密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夏玉米是陕西关中抽黄灌区主要作物。近年来为了提高玉米单产,大力推行玉米密植技术。但是高密度种植下的倒伏、早衰、病虫加重等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产量的提升和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也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已成为关中夏玉米密植高产栽培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陕西玉米产业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此,于2016~2017年在富平县流曲镇臧村,采用从当地推广的玉米品种中筛选出的8个品种,设置69000株/hm2的高密度试验,筛选耐密型品种;同时对4个初选的耐密品种进行了8个密度试验,筛选出高产适宜密度;最后在高密度条件下进行防倒伏、防早衰、生物防虫等高密配套技术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陕单608、陕单606、陕单518、榆单9号、浚单20、陕单609、郑单958和秦农11等8个初选品种高密度比较试验中,筛选出4个适合关中抽黄灌区夏玉米耐密高产品种浚单20、陕单609、榆单9号和郑单958,其单产依次为10578.2 kg/hm2、10486.5kg/hm2、10442.5 kg/hm2和10264.7 kg/hm2。2.不同品种的适宜密度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有显着影响。在现有种植技术水平下,关中抽黄灌区夏玉米密植高产适宜密度为75000株/hm2~90000株/hm2。陕单609、浚单20、榆单9号和郑单958在2个试验年份均在密度为82500株/hm2和9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其中陕单609和郑单958的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时分别达到最高产量10625.5 kg/hm2和11181.5 kg/hm2、浚单20和榆单9号种植密度为82500株/hm2时达到最高产量10413.6 kg/hm2和10828.7 kg/hm2。通过密度试验研究发现陕单609和郑单958的高产适宜密度均为82500株/hm2~90000株/hm2,浚单20和榆单9号的高产适宜密度在75000株/hm2~82500株/hm2。3.在密植栽培模式下,夏玉米10叶期喷施30%胺鲜酯·乙烯利和15%多效唑后,株高降低28~31 cm,穗位高降低20~23 cm,秃尖减少0.3~0.4 cm,茎粗增加0.40~0.45 cm,茎基部第3节缩短10.7~11.4 cm,单株气生根增加4.0~4.5条,显着提升植株抗倒伏能力。同时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实现增产6%~8%。4.夏玉米抽雄期追施沼液30m3/hm2,玉米叶色浓绿,功能延长,成熟期推迟2~3d,百粒重增加1.1~4.1g,增产13.7%~24.5%。追施沼液可以有效缓解夏玉米高密栽培后期植株早衰,进而显着提高产量。5、在玉米螟的产卵高峰期(7月25日~8月2日),释放赤眼蜂15~45万头/hm2可以防治玉米螟,其防效可达47.8%~72.7%。根据监测结果,在玉米中后期悬挂诱虫板225~450张/hm2防治玉米双斑萤叶甲;25d后,挂诱虫板处理的玉米叶片被双斑萤叶甲为害的叶斑数较对照田降低46.9%~90.1%。

马德志[10](2020)在《寒地抗倒玉米品种鉴定评价及其差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龙江省三、四积温带气候低温冷凉,土壤犁底层厚而耕层浅,质地粘重,在玉米生长阶段常受到阴雨寡照和水汽交换不畅等气候因素影响,不但抑制种植密度提高,而且导致倒伏情况极易发生。此外当地农户长期种植单一品种、沿用传统耕作方式,这十分不利于发展黑龙江省玉米行业,严重影响农业效益和阻碍农民收入。本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对种植于852农场的36份玉米杂交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分析,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三、四积温带地区大面积推广的抗倒高产玉米品种,进而研究不同抗倒性品种倒伏机理及其相应的抗倒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从而为抗倒伏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为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和聚类的方法,将36份玉米品种分为3个不同级别抗倒高产型品种,其中高度抗倒高产型品种包括鑫科玉2号、天和1号、东农265、p5697、禾田6号、龙育11、东农266和德美亚1号,共8个;中度抗倒高产型品种包括德美亚3号、丰垦008、东农257、迪卡556、东农281、垦沃6、先达205、富单12、兴垦9号、丰垦139、天和2号、东农276、益农玉10、东农254、瑞福尔1号、绥玉29、克玉18和哈育189,共18个;低度抗倒高产型品种包括丰泽118、中玉990、禾田4号、大德216、丰禾7号、冠玉707、38P05、先达203、和育187和龙育10,共10个。(2)利用抗倒系数来表示品种性状在高低密度下的差异,通过对各项指标抗倒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将试验测定的16个评价倒伏的指标转化合成6个各自独立的综合指标。这6个综合指标的累积贡献率达77.80%,且经过第二年试验证明选取的丰垦139、天和2号、德美亚3号和瑞福尔1号四个抗倒品种均未发生茎折,且产量较高,可见该筛选方法具有客观合理性。(3)根据品种间各性状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穗位高、穗位系数、茎秆折断强度、穗位以上叶面积和叶夹角、茎秆可溶糖含量、碳氮比、纤维素、半纤维素、皮层厚度、总维管束数目可作为评价玉米品种抗茎折能力的重要指标;植株抗推力、气生根条数、气生根入土深度、气生根干重、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可作为评价玉米品种抗根倒能力的重要指标。(4)田间倒伏表现为天合2号未发生倒伏,丰垦139、瑞福尔1号和德美亚3号发生不同程度根倒。倒伏品种的发生与根系系统发育及台风影响有关,2019年“利奇马”和“玲玲”台风的影响,导致土壤含水量相比于去年显着增大,使根倒极易发生。(5)品种的抗根倒性、抗茎折性和产量均存在差异,分别表现为天合2号>瑞福尔1号>丰垦139>德美亚3号;天合2号>丰垦139>瑞福尔1号>德美亚3号;丰垦139>瑞福尔1号>天合2号>德美亚3号;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产量并不是最高的,需要运用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实现良种与良法的有效结合,使抗倒伏玉米品种遗传特性得以充分表达,从而达到抗倒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二、夏玉米不同品种抗倒能力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夏玉米不同品种抗倒能力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夏玉米倒伏气象等级指标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1.1 灾情数据
        1.1.2 致灾气象数据
        1.1.3 指标验证数据
    1.2 指标确定及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致灾因子“过程雨量”时间尺度的确定
        2.1.1 大风过程同期“1h降水量”与倒伏率的关系
        2.1.2 大风过程当日“日降水量”与倒伏率的关系
        2.1.3 大风过程前1~5d累计降水量与倒伏率的关系
        2.1.4“过程雨量”时间尺度确定
    2.2 不同天气类型下倒伏率估算模型
        2.2.1 倒伏致灾天气类型划分
        2.2.2 倒伏率估算模型
    2.3 夏玉米倒伏气象指标分等定级
        2.3.1 倒伏灾害程度分级
        2.3.2 不同等级“大风型”倒伏的气象指标
        2.3.3 不同等级“风雨型”倒伏的气象指标
    2.4 夏玉米倒伏气象指标等级验证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2)燕麦抗倒伏生理机制及茎秆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Abbreviations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1.1 作物倒伏的特征和影响
        1.1.1 倒伏的特征
        1.1.2 倒伏的影响
    1.2 作物倒伏的原因
        1.2.1 外部因素
        1.2.2 内部因素
    1.3 .形态特征与倒伏的关系
        1.3.1 穗部形态特征
        1.3.2 茎秆形态特征
        1.3.3 根部形态特征
    1.4 解剖结构与倒伏的关系
    1.5 理化特性与倒伏的关系
        1.5.1 矿物质元素
        1.5.2 多糖
        1.5.3 纤维素
        1.5.4 木质素
    1.6 木质素代谢酶活性与倒伏的关系
    1.7 木质素合成基因与倒伏的关系
    1.8 燕麦抗倒伏研究进展
    1.9 本研究目的意义
        1.9.1 目的意义
        1.9.2 研究目标
        1.9.3 研究内容
        1.9.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倒伏类型燕麦品种茎秆形态特征
    2.1 试验材料与设计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概况
        2.1.3 试验设计
        2.1.4 倒伏分级
        2.1.5 形态性状测定
        2.1.6 数据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2 不同倒伏类型燕麦穗部形态特征
        2.2.3 不同倒伏类型燕麦茎秆形态特征
        2.2.4 不同倒伏类型燕麦根部形态特征
    2.3 讨论
        2.3.1 穗部形态特征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2.3.2 茎秆形态特征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2.3.3 根部形态特征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倒伏类型燕麦品种茎秆解剖结构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剂和仪器
        3.1.3 试验取样
        3.1.4 试验方法
        3.1.5 解剖结构观察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燕麦品种茎秆基部节间解剖结构
        3.2.2 茎秆解剖结构与抗倒伏能力的相关性
    3.3 讨论
        3.3.1 燕麦茎秆基部节间解剖结构差异
        3.3.2 茎秆解剖结构对燕麦倒伏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倒伏类型燕麦品种理化特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田间取样
        4.1.3 试验方法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根部理化物质含量
        4.2.2 茎秆基部第1 节理化物质含量
        4.2.3 茎秆基部第2 节理化物质含量
        4.2.4 理化物质含量与抗倒伏的关系
    4.3 讨论
        4.3.1 根部理化特性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4.3.2 茎秆理化特性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茎秆木质素代谢对燕麦抗倒伏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4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茎基部节间抗折力变化
        5.2.2 茎秆基部节间木质素含量变化
        5.2.3 茎秆木质素合成酶活性变化
        5.2.4 茎秆木质素合成酶活性与抗倒伏的关系
        5.2.5 PAL、4CL、TAL、CAD活性与木质素含量的回归分析
    5.3 讨论
        5.3.1 茎秆木质素含量与抗折力的变化
        5.3.2 茎秆木质素含量与抗倒伏的关系
        5.3.3 茎秆木质素合成酶活性与抗倒伏的关系
    5.4 小结
第六章 燕麦茎秆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取样
        6.1.3 试验仪器和试剂
        6.1.4 试验方法
        6.1.5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
        6.2.2 木质素含量与合成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
    6.3 讨论
        6.3.1 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量变化
        6.3.2 木质素含量与合成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
    6.4 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植株表型形态特征与燕麦抗倒伏的相关性
        7.1.2 茎秆解剖结构对燕麦抗倒伏的影响
        7.1.3 根、茎理化特性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7.1.4 茎秆木质素代谢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7.1.5 茎秆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对燕麦抗倒伏的影响
    7.2 主要结论
    7.3 创新之处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倒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2.2 抗倒伏玉米品种的选育
        1.2.3 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
        1.2.4 玉米根系发育与抗倒性的关系
        1.2.5 外部环境对玉米倒伏的影响
        1.2.6 玉米倒伏的防灾减灾措施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1 叶面积指数
        2.2.2 茎秆性状
        2.2.3 根系性状
        2.2.4 干物质积累量
        2.2.5 N、P、K素含量
        2.2.6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2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
        3.2.1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茎秆显微结构的影响
        3.2.2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茎秆穿刺强度的影响
    3.3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根系发育的影响
        3.3.1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根系干重的影响
        3.3.2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
    3.4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3.4.1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4.2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干物质分配比例的影响
    3.5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3.6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3.7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收获指数的影响
4 讨论
    4.1 倒伏对夏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
    4.2 倒伏对夏玉米根系发育的影响
    4.3 倒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4.4 倒伏对夏玉米氮、磷、钾元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4.5 倒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5 结论
    5.1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影响夏玉米茎秆性状
    5.2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地上部根系发育存在差异
    5.3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影响夏玉米氮、磷、钾元素的积累与分配
    5.4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后扶正能够增加籽粒分配比例,提高产量
    5.5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后扶正能够减少产量损失
参考文献
致谢

(4)微喷补灌水肥一体化下水氮处理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玉米倒伏类型
        1.2.2 玉米倒伏内因
        1.2.3 玉米倒伏外因
        1.2.4 抗倒伏能力评价指标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夏玉米取样
        2.3.2 夏玉米株高、穗高、重心高度、叶长、叶宽和叶垂直高度原位测量
        2.3.3 茎秆基部第3 节间鲜重、干重、节长和茎粗的测量
        2.3.4 茎秆力学性能试验
        2.3.5 叶向值
        2.3.6 抗倒伏指数
        2.3.7 临界倒伏风速方法推算
        2.3.8 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夏玉米植株性状参数
    3.2 夏玉米叶片形状参数
    3.3 夏玉米茎秆基部第三节间性状参数
    3.4 夏玉米基部第三节茎秆力学参数
        3.4.1 夏玉米基部第三节茎秆抗折力
        3.4.2 夏玉米基部第三节间茎秆穿刺强度
        3.4.3 夏玉米基部第三节间茎秆径向抗压强度
    3.5 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试验
        3.5.1 夏玉米茎秆抗倒伏力
        3.5.2 夏玉米生育期抗倒伏力定位跟踪测量
        3.5.3 夏玉米茎秆抗倒伏力转换风速
    3.6 夏玉米茎秆抗倒伏指数
    3.7 夏玉米抗倒伏指数与茎秆各参数及4 种转换风速的相关分析
    3.8 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9 夏玉米各指标归一化综合评价
4 讨论
    4.1 不同水氮处理对夏玉米茎叶形态特性的影响
    4.2 不同水氮处理对夏玉米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4.3 不同水氮处理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4.4 不同水氮处理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4.5 展望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论文情况

(5)河北省山前平原小麦-玉米光温资源与水肥优化利用研究 ——以赵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
        1.2.1 品种对气象资源的优化利用
        1.2.2 小麦水肥优化配置
        1.2.3 化学调控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4 种植方式对玉米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田基本状况
    2.2 试验设计
        2.2.1 小麦玉米品种筛选与光热资源优化利用
        2.2.2 小麦水肥一体化优化配置
        2.2.3 小麦、玉米化学调控技术
        2.2.4 玉米优化种植形式比较研究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3.1 冬小麦测定指标
        2.3.2 夏玉米测定指标
        2.3.3 植株含氮量、氮肥利用效率的测定
        2.3.4 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测定
        2.3.5 光、温生产效率的测定
        2.3.6 光能利用率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
        3.1.1 不同品种冬小麦群体茎蘖数消长情况
        3.1.2 不同品种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LAI)变化动态
        3.1.3 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株高变化动态
        3.1.4 不同品种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动态
        3.1.5 不同品种冬小麦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情况
        3.1.6 不同品种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效率和光能利用率
    3.2 不同水肥处理对冬小麦群体的影响
        3.2.1 不同水肥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3.2.2 不同水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3 不同水肥处理对冬小麦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对冬小麦群体的影响
        3.3.1 PGRs对冬小麦群体茎蘖数消长的影响
        3.3.2 PGRs对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动态的影响
        3.3.3 PGRs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3.3.4 PGRs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4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
        3.4.1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变化动态
        3.4.2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LAI)变化动态
        3.4.3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动态
        3.4.4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茎秆特征
        3.4.5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穗部性状与产量构成
        3.4.6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效率和光能利用率
        3.4.7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子粒含水率
    3.5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5.1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影响
        3.5.2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动态的影响
        3.5.3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光截获的影响
        3.5.4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特性的影响
        3.5.5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3.5.6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3.5.7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子粒含水率的影响
    3.6 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6.1 PGRs对夏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影响
        3.6.2 PGRs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3.6.3 PGRs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3.6.4 PGRs对夏玉米抗倒伏力的影响
        3.6.5 PGRs对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3.6.6 PGRs对夏玉米子粒含水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品种对气象资源的优化利用
    4.2 不同水肥处理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4.3 化学调控对小麦、玉米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4.4 种植方式对玉米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综述 河北省赵县夏玉米生产概况及增产措施研究
    参考文献

(6)玉米生长后期抗倒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玉米倒伏类型、时期及对产量的影响
        1.2.2 玉米抗倒伏评价指标
        1.2.3 玉米生理成熟后植株衰老对茎秆质量的影响
        1.2.4 玉米生育后期衰老对茎秆抗病能力的影响
        1.2.5 玉米抗倒伏测定方法及设备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倒伏对玉米机械粒收田间损失和收获效率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田间自然倒伏、落穗与落粒调查
        2.2.2 模拟倒伏对玉米机械粒收产量损失影响试验
    2.3 结果分析
        2.3.1 田间倒伏及产量损失
        2.3.2 田间自然倒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2.3.3 人工倒伏处理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
        2.3.4 人工模拟倒伏处理对玉米收获速度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玉米生长后期自然衰老过程中倒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3 数据统计及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后期倒伏率变化
        3.3.2 茎秆抗折断力变化及对倒伏的影响
        3.3.3 重心高度变化及对茎秆抗折断力的影响
        3.3.4 茎秆基部节间力学强度的变化
        3.3.5 茎秆基部节间干物质的变化
        3.3.6 茎秆基部节间含水率的变化
        3.3.7 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玉米生长后期茎腐病对倒伏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4.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生理成熟后玉米田间茎腐率变化
        4.3.2 生理成熟后田间茎折率的变化
        4.3.3 茎秆接种后侵染进程
        4.3.4 茎秆接种后机械强度变化
        4.3.5 茎秆接种后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抗倒伏玉米品种选育的评价指标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设计
        5.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分析
        5.3.1 茎秆抗折断力和根系拉力变化及与倒伏的关系
        5.3.2 茎秆和根系抗倒伏能力的关系
        5.3.3 影响玉米茎秆抗折力的因素分析
        5.3.4 影响玉米根系拉力的因素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玉米抗倒伏能力测定装置研发与应用
    6.1 引言
    6.2 玉米抗倒伏评价装置的研发
        6.2.1 田间玉米倒伏分析
        6.2.2 整机结构与原理
    6.3 材料与方法
        6.3.1 试验设计
        6.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6.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4 结果分析
        6.4.1 不同种植密度之间茎折临界风速差异
        6.4.2 茎腐病对茎折临界风速的影响
        6.4.3 不同玉米品种茎折临界风速
        6.4.4 风速与植株扭矩的关系
        6.4.5 田间自然茎折率变化
        6.4.6 茎折临界风速、茎秆机械强度和茎折率的通径分析
    6.5 讨论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玉米机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玉米生产状况
    1.2 我国玉米机收的发展现状
    1.3 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特征
    1.4 QTL的原理、定位方法及应用
        1.4.1 数量性状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1.4.2 QTL定位分析方法
        1.4.3 QTL作图群体的构建
        1.4.4 DNA的分子标记类型
    1.5 玉米倒伏性状相关研究
        1.5.1 自然因素与玉米倒伏
        1.5.2 玉米株型与倒伏
        1.5.3 茎秆性状与倒伏
        1.5.4 茎秆化学成分与倒伏
        1.5.5 抗倒伏相关性状分子基础研究
        1.5.5.1 茎秆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1.5.5.2 茎秆穿刺强度的QTL分析
        1.5.5.3 茎秆化学成分的QTL分析
    1.6 玉米籽粒脱水性状
        1.6.1 籽粒脱水的研究进展
        1.6.2 控制籽粒脱水的因素
        1.6.3 籽粒脱水与穗部相关性状
        1.6.4 穗部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田间性状调查与数据处理
        2.2.1 性状调查
        2.2.2 数据的处理
    2.3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2.3.1 玉米叶片DNA的提取
        2.3.2 SSR反应体系与PCR反应条件
    2.4 扩增产物的检测
        2.4.1 扩增DNA变性
        2.4.2 电泳准备
        2.4.3 扩增产物的电泳
        2.4.4 扩增产物的银染检测
        2.4.5 SSR标记的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和穗部性状变异分析
        3.1.1 抗倒相关性状的变异性分析
        3.1.2 穗部性状的变异性分析
    3.2 不同抗倒伏性状和穗部性状的方差分析
        3.2.1 抗倒伏相关性状的方差分析
        3.2.2 穗部相关性状的方差分析
    3.3 不同抗倒相关性状及穗部性状相关分析
        3.3.1 不同抗倒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3.2 不同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估算
        3.3.3 群体穗部性状的相关分析
        3.3.4 不同穗部性状的遗传力估算
    3.4 抗倒性状和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3.4.1 植株抗倒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3.4.2 F_(2:3)群体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抗倒性状的确定及遗传特性研究
    4.2 抗倒伏相关性状的分子基础
    4.3 机收相关性状及其遗传特性
    4.4 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4.5 等位基因的作用效应
参考文献
ABSTRACT

(8)玉米倒伏的影响因素及抗倒伏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玉米倒伏的因素及调控措施
    1.1 内在因素
        1.1.1 遗传特性
        1.1.2 植株形态
        1.1.3 茎秆特性
    1.2 外界因素
        1.2.1 自然条件
        1.2.2 栽培措施
2 玉米抗倒伏鉴定及评价方法
    2.1 田间观察法
    2.2 人工模拟法
    2.3 力学判定法
    2.4 模型评价法
    2.5 智能遥感法
3 展望
    3.1 选择抗倒伏良田
    3.2 繁育抗倒伏良种
    3.3 实施抗倒伏措施

(9)关中抽黄灌区夏玉米耐密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选题背景与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耐密品种及适宜密度筛选试验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及来源
        2.1.3 试验的设计及主要管理措施
        2.1.4 主要调查指标和数据处理方法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防倒伏效果试验
        2.2.1 试验地点及时间
        2.2.2 材料及来源
        2.2.3 试验设计及主要管理措施
        2.2.4 主要调查指标和数据处理方法
    2.3 追施沼液防早衰试验
        2.3.1 试验地点及时间
        2.3.2 材料及来源
        2.3.3 试验设计及主要管理措施
        2.3.4 主要调查指标和数据处理方法
    2.4 玉米主要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试验研究
        2.4.1 试验地点及时间
        2.4.2 材料及来源
        2.4.3 试验设计及主要管理措施
        2.4.4 主要调查指标和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品种筛选及适宜密度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品种2个年度穗部性状比较
        3.1.2 不同品种间的产量比较
        3.1.3 不同密度下穗部经济性状变化
        3.1.4 不同密度下产量差异
    3.2 防倒伏试验结果分析
        3.2.1 调节剂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3.2.2 调节剂对夏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3.2.3 乙烯利对不同玉米品种应用效应
        3.2.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同一品种效果比较
    3.3 沼液对玉米生育进程及产量的效应
        3.3.1 追施沼液肥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3.3.2 追施沼液肥对玉米经济性状的影响
        3.3.3 追施沼液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4 绿色防虫试验效果
        3.4.1 不同密度的诱虫板防效比较
        3.4.2 不同密度的赤眼蜂防效比较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温度和降雨量会对玉米产量造成显着影响
        4.1.2 不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有显着影响
        4.1.3 不同玉米品种适宜高产的密度不同
        4.1.4 化学控高能够有效解决玉米高密栽植的倒伏问题
        4.1.5 追施沼液预防玉米高密栽培后期早衰效果显着
        4.1.6 绿色防控技术对玉米中后期虫害有显着防治效果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寒地抗倒玉米品种鉴定评价及其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
        1.2.2 玉米倒伏的类型
        1.2.3 玉米倒伏的危害
        1.2.4 玉米倒伏的影响因素
    1.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Ⅰ材料
        2.1.2 试验Ⅱ材料
    2.2 试验地点
        2.2.1 试验Ⅰ地点概况
        2.2.2 试验Ⅱ地点概况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Ⅰ-抗倒高产品种筛选试验
        2.3.2 试验Ⅱ-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1 玉米倒伏率
        2.4.2 植株形态
        2.4.3 茎秆性状
        2.4.4 力学特性
        2.4.5 理化性质
        2.4.6 显微结构
        2.4.7 根系性状
        2.4.8 土壤指标
        2.4.9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抗倒高产品种筛选
        3.1.1 36份玉米杂交种各性状的抗倒系数
        3.1.2 36份玉米杂交种各性状抗倒系数的相关分析
        3.1.3 36份玉米杂交种各性状抗倒系数的主成分分析
        3.1.4 36份玉米杂交种抗倒高产能力综合评价
    3.2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倒伏性状比较
        3.2.1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田间倒伏类型、倒伏分级和倒伏率
        3.2.2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
        3.2.3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植株抗推力
        3.2.4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指数
        3.2.5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植株性状
        3.2.6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茎秆性状
        3.2.7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气生根性状
    3.3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3.4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3.4.1 植株、茎秆性状的相关分析
        3.4.2 茎秆内在因素的相关分析
        3.4.3 土壤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4.4 根系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4.5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抗倒高产玉米品种筛选
    4.2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倒伏情况
    4.3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植株形态性状比较
    4.4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茎秆性状比较
    4.5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土壤和根系性状比较
    4.6 不同抗倒性玉米品种产量性状比较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夏玉米不同品种抗倒能力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夏玉米倒伏气象等级指标构建[J]. 李树岩,薛昌颖,张守林,任丽伟,陈道培,魏庆伟. 中国农业气象, 2021(12)
  • [2]燕麦抗倒伏生理机制及茎秆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研究[D]. 南铭.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3]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D]. 殷丹丹.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4]微喷补灌水肥一体化下水氮处理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研究[D]. 吴浩.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5]河北省山前平原小麦-玉米光温资源与水肥优化利用研究 ——以赵县为例[D]. 刘瑶.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6]玉米生长后期抗倒伏研究[D]. 薛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5)
  • [7]玉米机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 张朝林.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5)
  • [8]玉米倒伏的影响因素及抗倒伏性研究进展[J]. 杨德光,马德志,于乔乔,孙玉珺,顾万荣,柴孟竹,张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07)
  • [9]关中抽黄灌区夏玉米耐密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D]. 许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10]寒地抗倒玉米品种鉴定评价及其差异分析[D]. 马德志.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标签:;  ;  ;  

夏玉米不同品种抗倒伏性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