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柠檬酸-苹果酸钙可作为幼龄肉鸡日粮的钙源(论文文献综述)
雷永[1](2021)在《中华绒螯蟹幼蟹磷的营养生理研究》文中提出磷是水产动物生长所必需的常量矿物质元素,但水产动物对水体磷的吸收率极低,大部分磷必须从饲料中获得。饲料磷摄入不足会导致水产动物生长性能下降,体脂含量增加、体蛋白含量降低,钙磷沉积低和骨矿化不足等不良影响;而饲料磷摄入过量一方面会增加饲料成本,另一方面,饲料过量且没有被利用的磷会被排入水体中,进而造成养殖水环境的污染。因此,适宜的饲料磷添加水平十分重要。同时,磷的来源、饲料中钙磷比以及动物肠道pH等都会影响磷的吸收利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饲料中磷的合理添加。本试验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饲料磷水平、磷源、钙磷比及几种有机酸对幼蟹生长、体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钙磷代谢的影响,结果可为幼蟹的磷营养需求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幼蟹矿物质磷营养的理论资料,也为幼蟹优质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1饲料磷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成分、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本试验为研究饲料磷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成分、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制作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20%、0.44%、0.99%、1.37%、1.75%和2.01%的六种纯化饲料,投喂幼蟹(0.38±0.01 g)56天。结果显示,饲料磷水平显着影响着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蜕壳频率,其中摄食0.99%有效磷饲料的幼蟹的生长性能最好。随着饲料中有效磷水平的上升,幼蟹的全蟹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及肝胰腺和血清中的磷含量增加,而全蟹镁含量下降。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导致了全蟹和肝胰腺的粗脂肪含量降低,肝胰腺的粗蛋白含量升高。随着饲料中有效磷水平从0.20%上升到1.37%,血清和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随之升高,之后随饲料有效磷水平的继续升高而降低。饲料有效磷水平显着影响着肝胰腺的丙二醛含量、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饲料中有效磷水平为1.37%时,幼蟹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力最高,丙二醛含量最低。RT-q PCR分析结果表明,饲料磷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和促进脂肪转运相关基因来达到降低肝胰腺脂肪积累的效果。本研究表明,1.16%~1.51%的饲料有效磷能促进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提高肝胰腺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胰腺的脂肪积累。2饲料钙磷比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成分、抗氧化能力、渗透压调节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本试验为探究饲料钙磷比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成分、抗氧化能力、渗透压调节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以磷酸二氢钠(Na H2PO4·2H2O)为磷源、氯化钙(Ca Cl2)为钙源,配制六种钙水平分别为0.5%(低钙)、1.5%(中钙)和2.5%(高钙),总磷水平分别为1.5%和2.0%的等氮等脂纯化饲料,饲喂初重为4.39±0.01 g的幼蟹56天。试验结果显示,当饲料磷水平为1.5%时,中钙组的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蜕壳频率显着高于低钙组;而当饲料磷水平为2.0%时,中钙组和高钙组的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蜕壳频率显着高于低钙组。当饲料磷水平一致时,与0.5%钙相比,饲料中添加2.5%的钙能显着提高全蟹灰分含量、全蟹和肝胰腺中的钙磷含量及血清磷含量,同时显着降低全蟹的粗脂肪含量。当饲料磷为1.5%或2.0%时,中钙组肠道钙磷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着高于低钙组。无论饲料磷水平是1.5%还是2.0%,与低钙组相比,中钙组和高钙组有较高的血清渗透压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以及鳃中Na+K+-ATP酶活力及其基因表达。当饲料磷水平相同时,饲料中添加1.5%钙能显着降低肝胰腺中的丙二醛含量,提高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综合考虑,饲料钙磷比为0.76~1(饲料中实际钙磷水平为1.59/2.10~1.58/1.59)能促进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提高钙磷吸收和沉积效率,增强机体渗透压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3有机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的有机酸,柠檬酸(CA),苹果酸(MA),α-酮戊二酸(AKG),富马酸(FA)和乳酸(LA)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和钙磷代谢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C)中分别添加0.2%的CA,MA,AKG,FA和LA制成五种等氮等脂的纯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09±0.01 g的幼蟹56天。试验结果显示,摄食饲料添加FA,AKG和CA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C组,其中摄食饲料添加AKG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AKG、CA和FA组幼蟹的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C组,而全蟹的钙和磷含量则高于C组。同时,与C组相比,CA、AKG和FA组幼蟹肠道组织有着较高的钙磷吸收相关基因表达。添加有机酸组的全蟹粗灰分含量,肝胰腺、肌肉、血清钙和磷含量显着高于C组。CA,AKG和FA组幼蟹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力显着高于C组,且丙二醛含量显着低于C组。处理组幼蟹血清和肠道中碱性磷酸酶活力、肠道中酸性磷酸酶活力以及血清中总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C组。AKG,CA和FA组的肠道和肝胰腺的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显着高于C组。本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CA,AKG和FA可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消化酶活性以及钙和磷的吸收和沉积,未来可考虑将CA、AKG或FA等合理添加到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以促提高幼蟹对饲料中钙磷的利用效率,促进幼蟹的健康和生长。4饲料磷源和柠檬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磷源和柠檬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以磷酸氢钙(DCP,Ca HPO4·2H2O)、磷酸二氢钙[MCP,Ca(H2PO4)2·H2O]和磷酸一二钙[MDCP,Ca HPO4·2H2O·Ca(H2PO4)2·H2O]三种物质为磷源,配制两种不同柠檬酸水平(0%和0.2%)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纯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4.11±0.02 g的幼蟹8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之间幼蟹的生长均不受饲料磷源、柠檬酸水平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在不添加柠檬酸的情况下,MDCP组的全蟹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DCP组。在相同饲料柠檬酸水平下,MCP和MDCP组的全蟹灰分含量、全蟹和肝胰腺钙磷含量及饲料有效磷含量显着高于DCP组。饲料中添加柠檬酸能显着提高MCP和MDCP组全蟹灰分、全蟹和肝胰腺钙磷以及饲料有效磷含量。在同一饲料柠檬酸水平下,MDCP组的血清磷含量和肠道钙磷吸收基因表达显着高于DCP组;同时,饲料中添加柠檬酸能显着提高钙网蛋白的基因表达。在相同饲料柠檬酸水平下,MDCP组幼蟹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着高于DCP组,而丙二醛含量显着低于DCP组;饲料中添加柠檬酸能显着提高DCP、MCP和MDCP组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本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可提高以MCP和MDCP为饲料磷源的幼蟹的钙磷沉积和抗氧化能力,这提示柠檬酸在幼蟹饲料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另外,两种磷源饲料在抗氧能力和钙磷沉积方面具有相类似的作用,MDCP作为一种新型磷源添加剂,和MCP相比成本更低。因此在实际饲料生产过程中,可考虑将MDCP作为一种优先的磷源候选添加剂。
孙玉丽,潘喜春,陶俊,孙铁虎,李义,陈博,佟毅[2](2019)在《柠檬酸钙制备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柠檬酸钙在食品行业作为钙补充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的历史悠长,而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近年来在饲料生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有机酸盐,柠檬酸钙不仅可作为酸化剂在饲料工业中应用,还可以为动物提供钙源,对预防疾病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综述了柠檬酸钙的生产制备工艺、理化性质、功能作用以及柠檬酸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林筱颖[3](2015)在《鲍参工厂化养殖及其高值化利用》文中研究指明鲍鱼、海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我国的鲍参工厂化养殖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加工方面仅以鲍鱼腹足、海参体壁为主,整体利用率低。本课题探讨鲍参养殖最适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混养,为鲍参增养殖的条件优化提供依据;以鲍鱼壳、海参体壁作为出发物料,分别制成钙营养强化剂和胶原蛋白、胶原蛋白肽。对鲍参增养殖的条件进行探讨,分别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温度对鲍、参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鲍参混养过程中水质因子及鲍参生长情况的变化。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鲍参存活率和平均日增重率的差异显着性情况,得出最适宜鲍鱼生长的盐度范围为28‰~30‰,温度范围为18℃~20℃;最适海参生长的盐度范围为28‰~30‰,温度范围为16℃~20℃。通过对比单养和混养过程,发现养殖过程中水质因子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而且鲍参混养各生长指标均显着高于单养组,说明鲍、参混养比单养更能提高养殖效率。优化了盐酸提取鲍鱼壳中可溶性钙的工艺条件,并进一步考察了将其用于制备钙营养强化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盐酸提取鲍鱼壳中可溶性钙的最优条件为:盐酸浓度3.48 mol/L、液固比4.13:1、提取时间48.45 min和提取温度80℃,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94.32%。将鲍鱼壳可溶性钙提取液通过HZ 816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回收蓝绿色素,再用70%乙醇洗脱,冷冻干燥后,可得到色价E1cm1%(624nm)=112.32的蓝绿色素粉末。将除去色素后的可溶性钙溶液用于制备复合果酸钙,最优制备条件为:柠檬酸、苹果酸和钙的摩尔比为2:5:8、pH为7.0、络合温度50℃和络合时间40 min,此时复合果酸钙的络合率为91.36%,钙含量为 23.36%。优化了从海参体壁中提取胶原蛋白和胶原蛋白肽的工艺条件,并对所得胶原蛋白和肽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酸溶性、酶溶性和水溶性胶原蛋白的最优提取条件制备,所得提取率分别为49.35%、43.93%和34.00%,其中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率最高,而酶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纯度最高;海参胶原蛋白肽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木瓜蛋白酶加酶量2%、料液比1:20和提取时间4 h,此时所得胶原蛋白肽提取率为74.14%,水解度为14.01%。此外,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证明所提取的海参胶原蛋白符合Ⅰ型胶原蛋白的结构特点。所得样品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保湿性、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和吸油性。
王燕[4](2013)在《克氏原螯虾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文中认为克氏原螯虾,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虾之一。我国绝大多数淡水虾加工企业将其虾仁利用后,会产生的85%左右副产物。这些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以及活性成分虾青素和甲壳素等。本论文以克氏原螯虾副产物中虾头和虾壳为原料,对其有效成分逐步提取和利用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更具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提取工艺。具体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结合有机酸浸提的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建立了制备柠檬酸-苹果酸钙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和优化工艺。结果表明:利用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制备柠檬酸-苹果酸钙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将20%柠檬酸和30%苹果酸按1:1.5(v/v)混合制备混合酸,在虾粉中按3:1(ml/g虾粉)的比例添加混合酸和1:50(虾粉:水)添加蒸馏水、超声功率200W、超声时间60min、超声温度50℃。该条件下,钙离子提取率达94.85%。(2)以脱钙后的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为原料,采用蛋白酶法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木瓜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按1:1.5混合作为复合蛋白酶,蛋白酶用量为1.0%、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3h、pH6.5、料液比为1:10。该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为54.22%。(3)以脱除钙和蛋白质后的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为原料,研究了乙酸乙酯/乙醇混合溶剂提取虾青素的工艺条件。同时,为了提高虾青素的纯度,利用KOH-C2H5OH对粗品虾青素进行了皂化。均匀试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和乙醇混合提取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中虾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酸乙酯:乙醇为5:1、料液比1:50、温度70℃、时间20min,此时所得虾青素含量为92.55μg/g虾粉。虾青素皂化的最佳工艺是:乙醇浓度95%、KOH-乙醇浓度1%、料液比1:28、温度5.0℃、时间50min,此条件下虾青素酯几乎皂化完全,所得游离虾青素含量从皂化前游离虾青素含量由7.7%提高至85.42%。
刘宏超[5](2010)在《虾壳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及综合利用》文中提出本课题为找出综合开发利用虾壳资源的方法,在生产甲壳素之前,充分回收虾青素,同时分离提取蛋白质,并且将活性钙成分制成高生物效价的果酸钙,提高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论文研究了虾头、虾壳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虾青素的提取,建立了虾青素的提取方法:采用碱法与有机溶剂法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虾青素,碱液中溶剂为乙醇:水=4:1,选取二氯甲烷为虾青素的萃取剂。考虑氢氧化钠浓度、温度、料液比和时间对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实验,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用响应分析软件设计响应分析实验,优化后得到的虾青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为1.41mol/L,温度为53.72℃,料液比为8.1:1,时间为23.76h,在此条件下,虾青素溶液吸光值为1.2048,经计算得出虾青素浓度为3.26μg/mL,相当于32.6μg/g干虾壳。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虾青素进行分离纯化。用硅胶G薄层板对虾青素样品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最佳展开剂组合是石油醚-丙酮-甲醇,展开时间为6.5min,保留值Rf为0. 43,分离度R为4.8,斑点清晰,无拖尾现象,展开效果最好。采用最佳展开剂为洗脱剂,对虾青素样品进行离心式薄层层析分离纯化虾青素,得到纯化后的虾青素产品的得率为36.3%。采用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纯化后的虾青素产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虾青素产品与标准品结构基本一致,产品中虾青素含量为55.44%。对虾青素提取液的稳定性进行系统地研究,考查了光照、温度、pH值及常见金属离子对虾青素提取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室外太阳光线直射对虾青素影响强烈,仅两天时间就会变成淡黄色,而四天后几乎变为无色。在药品橱内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小于其它光环境的影响。因此,虾青素最好在避光下保存;在较低温度下,虾青素较稳定,但随着温度的增大,虾青素稳定性受到的影响也增大。因此,虾青素适合在较低温度下保存;虾青素提取液pH值为中性或7-8之间时,虾青素最稳定;金属离子对虾青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Cu2+、Fe2+的影响最大。所以虾青素在提取和存放时都应尽量避免与金属离子接触。虾青素提取液萃取之后剩余的溶液为蛋白溶液,调节pH值为4.5时,析出蛋白质沉淀量最多,为0.0509g/g干虾壳。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为64.16%。考虑果酸钙的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就加水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三个因素作单因素实验,研究制备果酸钙的最佳工艺条件。选取55℃为制备果酸钙的最佳反应温度;120mL为最佳加水量;10h为最佳反应时间。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检测提取液中的钙含量为226.89mg/g,并测得果酸钙的溶解度为0.83g/100mL水。采用强碱液来脱去甲壳素粗品的乙酰基,在此工艺下制备出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在83%左右。
郑海鹏,董全[6](2008)在《蛋壳制取有机活性钙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蛋壳是一种丰富的钙源,利用蛋壳可以用来制备各种活性钙。本文综述了由蛋壳制取的有机活性钙如丙酮酸钙、乳酸钙、醋酸钙、丙酸钙、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苹果酸钙、乳酸-葡萄糖酸钙以及氨基酸钙等的性质、应用及制取方法。
胡海波[7](2008)在《不同钙源生物学效价评定及湘黄鸡真可消化钙需要量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设计了三个试验,在评定了石粉、磷酸氢钙、轻质碳酸钙和骨粉四种常规钙源的生物学效价的基础上,分别考察0-21日龄与28-56日龄两个阶段湘黄鸡真可消化钙需要量。旨在探讨钙的营养特性,为湘黄鸡饲养标准制订和指导湘黄鸡饲料生产实践提供试验依据。试验1.梯度回归法和差量法测定黄鸡钙真消化率与内源排泄量。采用梯度回归法和差量法,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测定了黄鸡对石粉、碳酸钙、骨粉和磷酸氢钙四种不同钙源钙的真消化率。共四种钙源,设计了总钙水平分别为0.62%,0.71%,0.82%和0.92%的16种试验日粮。试验动物为32羽56日龄雄性黄鸡。结果表明:在设定范围内,钙的内源排泄量基本稳定(统计差异不显着),平均值为2.12 g/kg DMI,满足梯度回归法和差量法的前提假设,证明了梯度回归法和差量法测定钙的真消化率是可行的,差量法和梯度回归法可以用来测定钙的真消化率;梯度回归法测定磷酸氢钙、骨粉、碳酸钙和石粉钙的真消化率分别为:70.15%,68.29%,64.52%和63.52%;差量法测定磷酸氢钙、骨粉、碳酸钙和石粉钙源的真消化率分别为:71.40%,70.64%,64.28%和62.81%。试验2.0-21日龄湘黄鸡真可消化钙需要量的研究。选择1日龄健康湘黄鸡500只,按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进行了为期21天饲养试验,目的是研究0-21日龄湘黄鸡真可消化钙的需要量。日粮以磷酸氢钙和石粉为真可消化钙来源,分别设置了0.35%、0.45%、0.55%、0.65%和0.75%五个真可消化钙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日粮钙水平增加,试鸡采食量和日增重有显着下降趋势,而料肉比则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趋势。湘黄鸡最适真可消化钙需要量,当分别以最佳日子中日增重、最低料肉比、最大胫骨灰分和最大胫骨折断力作为评定指标时,分别为0.41%、0.60%、0.62%和0.61%。试验3.28-56日龄湘黄鸡真可消化钙需要量的研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400只健康1日龄的黄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以磷酸氢钙和石粉为真可消化钙的来源,分别设置了0.28%、0.38%、0.48%、0.58%和0.68%五个真可消化钙水平,进行了为期28天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钙水平的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有显着下降的趋势,料肉比则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湘黄鸡的真可消化钙需要量,当分别以最低料肉比、最大胫骨灰份和最大胫骨折断力为评定指标时,分别为:0.54%,0.41%和0.45%。综上所述,梯度回归法测定磷酸氢钙、骨粉、碳酸钙和石粉钙的真消化率分别为:70.15%,68.29%,64.52%和63.52%;差量法测定磷酸氢钙、骨粉、碳酸钙和石粉钙源的真消化率分别为:71.40%,70.64%,64.28%和62.81%。0-21日龄湘黄鸡真可消化钙推荐水平为0.41%-0.62%,28-56日龄湘黄鸡真可消化钙推荐水平为0.41%-0.54%。
刘洪玲[8](2007)在《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制备和应用》文中认为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是一种新型的钙营养强化剂,由钙、柠檬酸和苹果酸按一定比例反应生成,具有高溶解性、高吸收利用性、减少铁吸收阻碍、良好的风味、安全无毒等特点,既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直接制成补钙保健品,又可用于药品中,具有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本研究以碳酸钙、柠檬酸、苹果酸为主要原料,研究确定了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合成工艺技术路线,对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晶型和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大鼠喂养实验验证了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高吸收利用性;对该复合盐在高钙奶和高钙橙汁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合成方案的确定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投料摩尔比、投料顺序及加水量对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溶解量的影响,确定了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最佳合成方案和条件:碳酸钙、柠檬酸、苹果酸三者的投料摩尔比8︰2︰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h,加水量比12︰1(加水量与原料质量总和之比),投料顺序为将碳酸钙粉末加入到柠檬酸与苹果酸的混合溶液中。2.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结构的初步研究使用X射线衍射方法、扫描电镜观察确定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结晶呈六方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实验合成的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中羧酸根离子中的氧原子与钙发生了络合,并且在547.97cm-1处出现了Ca-O伸缩振动吸收峰。将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红外图谱和柠檬酸钙、苹果酸钙的红外图谱对比发现,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并不是由一定量柠檬酸钙和苹果酸钙的混合物组成。3.钙吸收利用率的研究通过大鼠喂养实验研究了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和碳酸钙对大鼠的体重、股骨、血钙、钙吸收率的影响,经过分析比较发现,不同剂量水平的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利用率均明显高于碳酸钙,这一结果说明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具有较高的吸收利用性,是一种理想的钙营养强化剂,在其它营养素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用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作为钙源,能够有效的补充钙质。4.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在高钙奶和高钙橙汁中的应用将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应用到高钙奶及高钙橙汁饮料生产中,研究了该复合盐对产品的稳定性及口味的影响。在高钙奶中,当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钙离子添加量达到120mg/100mL时,高钙奶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作为高钙橙汁饮料的钙源时,高钙橙汁不容易产生沉淀,而且不会影响橙汁原有的风味。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是一种新型的钙营养强化剂,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和良好的呈味性,添加到食品中不会影响食品原有的风味和品质,是一种较好的钙营养强化剂,在食品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程金荣[9](2006)在《不同有机酸对广西飞凤土鸡营养物质代谢、血液理化指标及肠道微生态效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通过两个试验探索了:(1) 有机酸对广西飞凤土鸡营养物质代谢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规律;(2) 有机酸对飞凤土鸡肠道的微生态效应。 试验一:不同有机酸对广西飞凤土鸡营养物质代谢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选用78只体重相近的8周龄飞凤土鸡公鸡,随机分成13组(对照组和12个试验组),每组6只鸡(单笼饲养),每只鸡为一个重复,对照组饲喂不添加任何酸化剂和抗生素的全价饲粮,试验组添加不同种类不同水平的有机酸,三种有机酸(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的添加水平均为:0.15%,0.25%,0.5%,1.0%,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采集饲料测定饲粮pH值,在试验结束(28天后),采血分析血液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适量的有机酸(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有提高飞凤土鸡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三种有机酸在0.5%、1.0%添加水平时均能显着提高飞凤土鸡对饲粮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钙、磷表观利用率(P<0.05),0.25%添加水平也能显着影响饲粮粗蛋白、钙、磷的利
李凯年[10](2003)在《柠檬酸-苹果酸钙可作为幼龄肉鸡日粮的钙源》文中指出 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两项试验比较了用柠檬酸-苹果酸钙(CC-M)与商品级石灰石作为幼龄肉鸡日粮钙源的效果。在第一项试验中,用0.7或0.9%来源于石灰石或CC-M的钙,结果,未发现由于钙源
二、柠檬酸-苹果酸钙可作为幼龄肉鸡日粮的钙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柠檬酸-苹果酸钙可作为幼龄肉鸡日粮的钙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华绒螯蟹幼蟹磷的营养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磷的生理功能及其对水体的危害 |
2 磷的代谢 |
3 影响水生动物对磷利用率的因素 |
4 水生生物对磷的需要量研究 |
5 酸化剂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进展 |
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思路 |
第二章 饲料磷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抗氧化能力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饲料钙磷比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抗氧化能力、渗透压调节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有机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章 饲料磷源和柠檬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
1 全文总结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柠檬酸钙制备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柠檬酸钙的理化特性 |
2 柠檬酸钙的制备 |
2.1 发酵法 |
2.2 用蛋壳为原料直接采用中和法和高温煅烧法制备柠檬酸钙 |
2.3 以贝壳、牡蛎壳、虾壳等为原料, 采用单烧法或双烧法制备柠檬酸钙 |
2.4 采用碳酸钙或石灰乳为中和剂直接与柠檬酸反应合成柠檬酸钙 |
3 柠檬酸钙的产品质量及检测方法 |
4 柠檬酸钙在机体的代谢 |
5 柠檬酸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
5.1 柠檬酸钙在仔猪教槽料上的应用 |
5.2 柠檬酸钙在家禽上的应用 |
5.3 柠檬酸钙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
6 小结 |
(3)鲍参工厂化养殖及其高值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鲍参概述 |
1.1.1 鲍参生物学特性 |
1.1.2 鲍参的价值 |
1.1.3 鲍参养殖现状 |
1.1.4 鲍参加工现状 |
1.2 钙营养强化剂 |
1.2.1 钙的生理功能 |
1.2.2 钙营养强化剂的种类 |
1.2.3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应用 |
1.2.4 复合果酸钙的研究进展 |
1.3 胶原蛋白 |
1.3.1 胶原蛋白概述 |
1.3.2 胶原蛋白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
1.3.3 国外胶原蛋白研究进展 |
1.3.4 胶原蛋白功能性质研究 |
1.3.5 胶原蛋白肽 |
1.3.6 胶原蛋白的应用现状 |
1.4 本课题的立论依据、总体思路和研究目的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鲍参增养殖条件探讨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方法 |
2.2.2 试验管理 |
2.2.3 水样的采集和分析 |
2.2.4 生长指标测定 |
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鲍鱼基础养殖条件探讨 |
2.3.2 海参基础养殖条件探讨 |
2.3.3 混养对鲍、参生长的影响 |
2.3.4 鲍参养殖过程水环境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 |
2.4 小结 |
第三章 鲍鱼壳的加工利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方法 |
3.3.1 鲍鱼壳中基本成分分析 |
3.3.2 鲍鱼壳中可溶性钙的提取 |
3.3.3 鲍壳可溶性钙原液中蓝绿色素的分离纯化 |
3.3.4 复合果酸钙的制器 |
3.3.5 分析测定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鲍鱼壳基本成分分析 |
3.4.2 鲍鱼壳中可溶性钙的提取 |
3.4.3 鲍壳可溶性钙原液中蓝绿色素的分离纯化 |
3.4.4 复合果酸钙的制备 |
3.5 小结 |
第四章 海参胶原蛋白蛋白和胶原蛋白肽提取及功能特性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4.2.1 实验仪器 |
4.2.2 实验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3.1 海参体壁基本成分分析 |
4.3.2 提取工艺 |
4.3.3 预处理 |
4.3.4 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 |
4.3.5 酶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 |
4.3.6 水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 |
4.3.7 胶原蛋白肽的制备 |
4.3.8 盐析 |
4.3.9 脱盐 |
4.3.10 干燥 |
4.3.11 海参胶原蛋白及胶原蛋白肽的SDS-PAGE电泳分析 |
4.3.12 海参胶原蛋白及胶原蛋白肽功能特性的研究 |
4.3.13 分析测定方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海参破碎体壁基本成分分析 |
4.4.2 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 |
4.4.3 酶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 |
4.4.4 水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 |
4.4.5 胶原蛋白肽的制备 |
4.4.6 海参胶原蛋白及胶原蛋白肽提取的比较 |
4.4.7 海参胶原蛋白及胶原蛋白肽功能特性的研究 |
4.4.8 海参胶原蛋白及胶原蛋白肽的表征 |
4.5 小结 |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4)克氏原螯虾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克氏原螯虾副产物开发利用情况概述 |
2. 果酸钙的研究进展 |
2.1 果酸钙的结构、组成、特性及生物学功能 |
2.2 果酸钙的应用 |
3. 克氏原螯虾副产物中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
3.1 碱提法 |
3.2 酸提法 |
3.3 盐提法 |
3.4 水提法 |
3.5 有机溶剂提取法 |
3.6 超声波法 |
3.6.1 超声波辅助碱提法 |
3.6.2 超声波辅助盐提法 |
3.6.3 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法 |
3.6.4 超声波辅助酶法 |
3.6.5 超声波辅助反胶束法 |
3.7 酶解法 |
3.7.1 单酶提取 |
3.7.2 双酶提取 |
3.7.3 多种酶混合提取 |
3.8 微波法 |
3.9 发酵法 |
3.10 反胶束法 |
4. 克氏原螯虾副产物中虾青素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
4.1 虾青素的结构、性质、功能特性及应用 |
4.2 虾青素的提取方法 |
4.2.1 碱提法 |
4.2.2 油溶法 |
4.2.3 有机溶剂法 |
4.2.4 超临界C02萃取法 |
4.2.5 酶法 |
4.2.6 复合工艺提取虾青素 |
5. 克氏原螯虾副产物中甲壳素概述 |
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7. 主要研究内容 |
7.1 虾头和虾壳中有机钙的制备技术的研究 |
7.2 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的提取技术的研究 |
7.3 虾头和虾壳中虾青素的提取技术的研究 |
第二章 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制备虾柠檬酸-苹果酸钙的工艺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原料 |
1.2 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1.3.1 原料预处理 |
1.3.2 溶液的配制 |
1.3.2.1 苹果酸溶液的配制 |
1.3.2.2 柠檬酸溶液的配制 |
1.3.3 制备方法 |
1.3.4 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方案 |
1.3.5 响应面试验验设计方案 |
1.3.6 数据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钙离子测定的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 |
2.2 克氏原螯虾副产物中组分含量 |
2.3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苹果酸浓度对钙离子提取率的影响 |
2.3.2 不同柠檬酸浓度对钙离子提取率的影响 |
2.3.3 不同混合酸添加量对钙离子提取率的影响 |
2.3.4 不同混合酸比例对钙离子提取率的影响 |
2.3.5 不同料水比对钙离子提取率的影响 |
2.3.6 不同超声功率对钙离子得率的影响 |
2.3.7 不同超声时间对钙离子提取率的影响 |
2.3.8 不同超声温度对钙离子提取率的影响 |
2.4 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与分析 |
2.5 响应曲面实验结果与分析 |
2.5.1 建立回归模型 |
2.5.2 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
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酶法提取克氏原螯虾副产物中蛋白质的工艺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原料预处理 |
1.3.2 蛋白酶解工艺 |
1.3.3 测定方法 |
1.3.4 蛋白酶解工艺优化设计 |
1.3.4.1 不同蛋白酶对克氏原螯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
1.3.4.2 复合蛋白酶对克氏原螯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
1.3.4.3 木瓜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组合提取克氏原螯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的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蛋白酶对克氏原螯虾头和虾壳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
2.2 两种蛋白酶复合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
2.3 复合蛋白酶提取克氏原螯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的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2.3.1 酶解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
2.3.2 时间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
2.3.3 蛋白酶用量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
2.3.4 复合蛋白酶比例(Pa:F)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
2.3.5 pH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
2.3.6 料液比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
2.4 复合蛋白酶提取克氏原螯虾虾头和虾壳中蛋白质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克氏原螯虾副产物中虾青素提取及皂化的工艺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法 |
1.3.1 虾青素提取工艺 |
1.3.2 均匀试验设计优化虾青素提取工艺 |
1.3.3 均匀试验设计优化虾青素皂化工艺 |
1.3.4 虾青素含量的测定 |
1.3.5 虾青素皂化指标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虾青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 溶剂种类对提取虾青素效果的影响 |
2.3 溶剂提取次数对提取虾青素效果的影响 |
2.4 均匀试验设计优化虾青素提取工艺 |
2.5 均匀试验设计优化虾青素酯皂化工艺 |
3. 本章小结 |
本文主要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虾壳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及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虾青素 |
1.1.1 虾青素的分子结构 |
1.1.2 虾青素的生理功能 |
1.1.3 虾青素的应用 |
1.1.4 虾青素来源 |
1.1.5 虾青素的提取方法 |
1.1.6 虾青素的商业化开发 |
1.2 虾壳中的蛋白质 |
1.3 虾壳中的钙 |
1.4 虾壳中的甲壳素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原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虾壳含水量的测定 |
2.2.2 虾壳灰分的测定 |
2.2.3 虾青素的提取 |
2.2.4 虾青素的纯化分离 |
2.2.5 虾青素的分析与检测 |
2.2.6 虾青素提取液稳定性试验 |
2.2.7 虾壳中蛋白质的回收 |
2.2.8 虾壳中活性钙的制备 |
2.2.9 甲壳素脱乙酰度的测定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虾壳含水量的测定 |
3.2 虾壳灰分的测定 |
3.3 虾青素的提取 |
3.3.1 碱性有机溶剂的选择 |
3.3.2 虾青素萃取溶剂的选择 |
3.3.3 温度对虾青素提取的影响 |
3.3.4 浸提时间对虾青素提取的影响 |
3.3.5 碱性溶剂加入量对虾青素提取的影响 |
3.3.6 响应面法对提取虾青素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及优化 |
3.3.7 虾青素的纯化分离 |
3.3.8 虾青素的分析与检测 |
3.3.9 虾青素提取液稳定性实验 |
3.4 虾壳中蛋白质的回收 |
3.4.1 蛋白质的提取 |
3.4.2 蛋白质含量的检测 |
3.5 虾壳中活性钙的制备 |
3.5.1 果酸钙的制备 |
3.5.2 钙含量的检测 |
3.5.3 果酸钙溶解度的测定 |
3.6 虾壳中甲壳素的制备 |
3.6.1 甲壳素的制备 |
3.6.2 甲壳素脱乙酰度的测定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导师简介 |
(6)蛋壳制取有机活性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蛋壳活性钙的分类 |
2 有机酸钙 |
2.1 复合酸钙 |
2.1.1 柠檬酸-苹果酸钙 |
2.1.2 乳酸-葡萄糖酸钙 |
2.2 一元有机酸钙 |
2.2.1 乳酸钙 |
2.2.2 醋酸钙 |
2.2.3 其它一元有机酸钙 |
3 氨基酸钙 |
4 展 望 |
(7)不同钙源生物学效价评定及湘黄鸡真可消化钙需要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钙在动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与代谢 |
1.1 钙的生理功能 |
1.2 钙的消化吸收 |
1.2.1 钙的消化吸收 |
1.2.2 影响该吸收的因素 |
1.2.2.1 钙源的种类 |
1.2.2.2 消化道的内环境影响钙的吸收 |
1.2.2.3 饲料中的钙磷比对钙消化的影响 |
1.2.2.4 维生素D对钙消化吸收的影响 |
1.2.2.5 蛋白质、能量水平等营养因素对钙消化吸收的影响 |
1.3 钙的代谢调控 |
2 钙生物学效价的评定方法 |
2.1 相对生物学效价法 |
2.2 绝对生物学效价法 |
2.2.1 表观消化率 |
2.2.2 真消化率 |
3 肉鸡钙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
4 研究内容与目地 |
第二章 梯度回归法和差量法测定湘黄鸡钙真消化率与内源排泄量的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和分组 |
1.2 饲养管理与基础日粮 |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4 钙真消化率的计算方法 |
1.4.1 梯度回归法测定钙真消化率和内源排泄量的计算方法 |
1.4.2 差量法测定钙真消化率和内源排泄量的计算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梯度回归法测定黄鸡钙的真消化率和内源排泄量 |
2.1.1 日粮干物质和钙的表观消化率 |
2.1.2 钙的真消化率和内源排泄量 |
2.2 差量法测定钙的真消化率和内源排泄量 |
2.2.1 不同钙水平差下钙的真消化率 |
2.2.2 差量法计算黄鸡内源钙的排泄量 |
2.3 梯度回归法和差量法测量结果的比较 |
3 讨论 |
3.1 湘黄鸡对石粉等四种不同钙源的生物学效价 |
3.2 影响钙真消化率和内源排泄量结果因素的控制 |
3.3 梯度回归法和差量法评定钙真消化率的可行性 |
4 小结 |
第三章 0-21日龄真空消化钙需要量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设计 |
1.2 基础日粮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与检测指标 |
1.5 试验数据处理 |
2 试验结果 |
2.1 真可消化钙水平对0-21日龄湘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真可消化钙水平对0-21日龄湘黄鸡胫骨灰分指标的影响 |
2.3 真可消化钙水平对0-21日龄湘黄鸡胫骨折断力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湘黄鸡真可消化钙需要量评定指标的选择 |
3.2 0-21日龄湘黄鸡真可消化钙需要量 |
4 小结 |
第四章 28-56日龄湘黄鸡真可消化钙需要量的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设计 |
1.2 基础日粮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5 试验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真可消化钙水平对28-56日龄湘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真可消化钙水平对28-56日龄湘黄鸡胫骨灰分含量的影响 |
2.3 真可消化钙水平对28-56日龄胫骨折断力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湘黄鸡真可消化钙需要量评定指标的选择 |
3.2 28-56日龄湘黄鸡真可消化钙需要量 |
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1 主要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论文发表情况 |
(8)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制备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钙的生理功能及钙营养状况 |
1.1.1 钙的生理功能 |
1.1.2 钙营养状况 |
1.1.3 钙营养强化剂的发展研究现状 |
1.2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 |
1.2.1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特性 |
1.2.2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应用 |
1.2.3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4.1 钙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 |
2.4.2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溶解度的测定 |
2.4.3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中钙含量测定方法 |
2.4.4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X 射线衍射分析 |
2.4.5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扫描电镜观察 |
2.4.6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红外光谱分析 |
2.4.7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大鼠喂养实验 |
2.4.8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应用实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合成工艺的研究 |
3.1.1 加水量的确定 |
3.1.2 反应时间的确定 |
3.1.3 反应温度的确定 |
3.1.4 投料摩尔比的确定 |
3.1.5 投料顺序的确定 |
3.1.6 合成条件的进一步优化 |
3.1.7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与其它钙盐的溶解性能比较 |
3.1.8 小结 |
3.2 高溶解性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结构的初步研究 |
3.2.1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X 射线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 |
3.2.2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红外光谱分析 |
3.2.3 小结 |
3.3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吸收利用试验 |
3.3.1 实验大鼠体重变化数据分析 |
3.3.2 实验大鼠钙代谢实验 |
3.3.3 实验大鼠血钙含量分析 |
3.3.4 实验大鼠股骨重量、长度及钙含量分析 |
3.3.5 小结 |
3.4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应用 |
3.4.1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在高钙奶中的应用 |
3.4.2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在高钙橙汁中的应用 |
3.4.3 小结 |
4 讨论 |
4.1 投料摩尔比对合成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溶解度的影响 |
4.2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结构的初步研究 |
4.3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钙吸收利用率 |
4.4 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在食品中的应用 |
4.5 进一步研究方向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9)不同有机酸对广西飞凤土鸡营养物质代谢、血液理化指标及肠道微生态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酸化剂的种类 |
2.1 有机酸酸化剂 |
2.2 无机酸酸化剂 |
2.3 复合酸化剂 |
3 酸化剂的作用机制 |
3.1 酸化剂对饲粮的影响 |
3.2 降低胃肠道pH值,提高消化酶活性 |
3.3 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
3.4 改善胃肠道微生物区系 |
3.5 增强免疫机能,缓解应激 |
3.6 其他可能的作用机制 |
4 有机酸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
4.1 柠檬酸的应用 |
4.2 延胡索酸的应用 |
4.3 乳酸的应用 |
5 影响有机酸使用效果的因素 |
5.1 有机酸的种类和用量 |
5.2 饲粮的种类和组成 |
5.3 动物的日龄和体重 |
5.4 有机酸与其他物质的协同作用 |
5.5 饲养环境条件 |
6 有机酸研究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不同有机酸对广西飞凤土鸡营养物质代谢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1.1.1 试验动物 |
1.1.2 试验设计与日粮 |
1.2 饲养管理 |
1.3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1.3.1 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测定 |
1.3.2 饲料pH值的测定 |
1.3.3 血液理化指标的测定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有机酸对飞凤土鸡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
2.1.1 柠檬酸水平对飞凤土鸡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
2.1.2 延胡索酸水平对飞凤土鸡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
2.1.3 乳酸水平对飞凤土鸡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
2.1.4 不同有机酸相同水平对飞凤土鸡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
2.2 不同有机酸对饲料pH值的影响 |
2.3 不同有机酸对飞凤土鸡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2.3.1 柠檬酸水平对飞凤土鸡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2.3.2 延胡索酸水平对飞凤土鸡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2.3.3 乳酸水平对飞凤土鸡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2.3.4 不同有机酸相同水平对飞凤土鸡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有机酸对飞凤土鸡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
3.2 不同有机酸对饲料pH值的影响 |
3.3 不同有机酸对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二章 不同有机酸对广西飞凤土鸡肠道微生态效应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采集 |
1.2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1.2.1 肠道内容物pH值的测定 |
1.2.2 肠道大肠杆菌的测定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有机酸对肠道内容物pH值的影响 |
2.2 不同有机酸对肠道大肠杆菌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有机酸对肠道内容物pH值的影响 |
3.2 不同有机酸对肠道大肠杆菌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
1 论文的基本结论 |
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柠檬酸-苹果酸钙可作为幼龄肉鸡日粮的钙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绒螯蟹幼蟹磷的营养生理研究[D]. 雷永.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 [2]柠檬酸钙制备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J]. 孙玉丽,潘喜春,陶俊,孙铁虎,李义,陈博,佟毅.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9(03)
- [3]鲍参工厂化养殖及其高值化利用[D]. 林筱颖. 福州大学, 2015(07)
- [4]克氏原螯虾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D]. 王燕.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5]虾壳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及综合利用[D]. 刘宏超. 广东海洋大学, 2010(06)
- [6]蛋壳制取有机活性钙的研究进展[J]. 郑海鹏,董全.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8(03)
- [7]不同钙源生物学效价评定及湘黄鸡真可消化钙需要量的研究[D]. 胡海波.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
- [8]柠檬酸—苹果酸钙复合盐的制备和应用[D]. 刘洪玲.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1)
- [9]不同有机酸对广西飞凤土鸡营养物质代谢、血液理化指标及肠道微生态效应的影响[D]. 程金荣. 广西大学, 2006(12)
- [10]柠檬酸-苹果酸钙可作为幼龄肉鸡日粮的钙源[J]. 李凯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