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绒毛膜癌25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林萍[1](2019)在《绒癌及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绒癌(Choriocarcinoma,CC),及绝经后子宫CC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并分析出CC尤其是绝经后子宫CC的临床表现、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的特点,以便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第一部分: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在1980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为CC的66例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治疗、近期疗效及随访等资料。第二部分:检索发表年份为198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录于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关于绝经后子宫CC的56例病例报道。另外加入1980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3例绝经后子宫CC患者病例资料,共59例。分析讨论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影响预后的因素等。结果:第一部分:66例CC患者中,其中1例为卵巢CC,属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范畴,将该例患者剔除。剩余65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35.0岁,仅有3例为绝经后子宫CC,且有2例患者通过基因多态性分析确诊为非妊娠性绒癌(Non-gestational choriocarcinoma,NGC)。除去2例NGC,剩余63例患者前次妊娠的性质包括流产(38.1%),葡萄胎(28.6%),足月产(23.8%),异位妊娠(7.9%),另有1例同时合并宫内妊娠。前次妊娠的间隔时间范围为0-192月,CC是否在前次妊娠间隔时间1年以后发病与是否是葡萄胎妊娠无显着性差异(P=0.262)。CC最常见的症状为阴道出血(73.8%)。除去合并有宫内妊娠的患者,血β-hCG的范围为840-5410000mIU/ml,不同分期的CC血β-hCG的水平有显着性差异。本组中存在转移的患者占80.0%,其中肺转移所占比例最高63.1%。本组中高危患者占78.5%,低危患者占21.5%,低危患者中评分为0-4分的患者有6例,评分为5-6分的患者有8例。本组初诊误诊率达20.0%,其中异位妊娠最为常见。CC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化疗方案的选择上,低危患者有一半选择多药联合化疗,且绝大部分为20年前的患者,其中有2例首次化疗为单药化疗,化疗1个疗程后出现新的转移灶而改用多药联合化疗;高危患者绝大部分(86.0%)选择多药联合化疗,且以5-FU为主联合化疗较为多见。经治疗有64.6%的患者出院时达到CR,预后因素分析发现前次妊娠间隔时间≥12月,分期为III、IV,存在除外肺及阴道以外的转移,及未行盆腔手术治疗与预后不良有关(P<0.05)。第二部分:纳入了59例绝经后子宫CC的患者,其中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的患者有5例,确诊为妊娠性绒癌的患者仅1例,确诊为NGC的患者有4例。该部分患者年龄范围为47-73岁,平均56.8岁,50-65岁患者占77.9%。绝经年限范围为0.5-23年,平均7.7年。孕次范围2-13次,平均5.4次,产次1-11次,平均4.0次。前次妊娠的性质中除去NGC患者,葡萄胎15.1%,流产30.2%,足月产54.7%。间隔时间范围3-30年,平均11.3年,前次妊娠的性质为葡萄胎、流产、足月产之间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次妊娠为足月产的间隔时间最长。治疗前血β-hCG的范围在4-2704040mIU/ml,存在转移的患者有50.9%。不同分期的绝经后子宫CC在治疗前血β-hCG水平上有差异(P=0.048<0.05),III、IV期的治疗前血β-hCG水平较高。绝经后子宫CC的预后评分较高,高危者占88.1%,低危者占11.9%,且低危患者评分均≥6分。本组中误诊的患者占39.0%,误诊疾病谱中前四位者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变性、子宫肉瘤。在首次化疗方案的选择上,有40.9%的患者选择EMA-CO方案。本组患者有75.9%的患者行子宫切除手术。63.3%患者经治疗后达到CR,达CR患者的化疗总疗程数在患者是否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方面有差异(P=0.004),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化疗疗程数较少。分析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中,绝经时间≥5年、评分≥13分和治疗前的血β-hCG≥104 mIU/ml为导致近期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CC根据病因可分为GC和NGC,育龄期妇女绝大部分子宫CC与妊娠相关,对于绝经后子宫CC,仍有GC与NGC之分,以NGC更为多见。2、绝经后子宫CC的特点:以50-65岁妇女较常见,患者一般有较高的孕产次,基本无生育需求,前次妊娠的性质足月产更为常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绝经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较为多见,需与妇科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患者多合并其他内科基础疾病,体质较差。3、对任何疑似CC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问诊和查体。绝经后出血亦应考虑CC的可能,常规行血清β-hCG的检测,以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减少漏诊和误诊。4、血β-hCG作为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治疗前血β-hCG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CC的FIGO分期及预后。5、对于绝经后子宫CC的诊断中,需注意排除是否合并有生殖细胞肿瘤或其他未分化的上皮性肿瘤成分。应用基因多态性分析区分GC和NGC仍是有必要的。6、绝经后子宫CC的化疗原则基本参照育龄期CC。绝经后子宫CC患者中高危患者所占比例较高,目前一线化疗方案为EMA-CO方案。手术切除子宫可以缩短化疗的疗程。但对于手术治疗能否改善绝经后子宫CC患者的预后,仍需进一步评估。7、在绝经后子宫CC患者中,绝经时间≥5年、评分≥13分和治疗前的血β-hCG≥104mIU/ml为导致近期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
杨凯悦[2](2018)在《绒毛膜癌误诊为肌壁间妊娠1例分析》文中指出绒毛膜癌是发生在滋养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完全性葡萄胎的转移,少数继发于足月产,流产及异位妊娠。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主要为阴道流血,子宫复旧不全,不均匀增大,腹痛,血HCG值增高等。子宫肌壁间妊娠属于异位妊娠的一种,其发生率极低,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及时的诊断可避免子宫切除,尤其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然而,由于肌壁间妊娠与绒毛膜癌发生率低,临床表现相似,且均无特异性,因此两者常难以鉴别。现就我院收治的一名绒毛膜癌患者的诊疗经验结合阅读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绒毛膜癌与肌壁间妊娠的鉴别提供参考。
张格尔,潘子旻[3](2017)在《2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索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和荷兰《医学文摘》,筛选出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20例患者纳入分析。临床主要表现为停经或人工流产后异常阴道出血,可伴有腹痛;19例患者伴有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异常增高。典型超声表现主要有子宫体积异常增大,宫腔内见蜂窝样异常回声(或描述为多个囊性暗区、多个无回声区及多个液性暗区)或不均质回声团块,可与肌层分界不清,病灶内或周边血流信号丰富;部分超声检查同时提示病灶位于前峡部或累及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初步诊断提示为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病灶的12例患者中,9例接受了子宫动脉栓塞术(UAE)预处理,仅1例未行UAE的患者出血量大于1500 mL,均未发生因大出血而切除子宫的情况;而初步诊断未提示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病灶的8例患者中,其中1例接受了UAE预处理,3例因出血量大于1500 mL而切除子宫。除2例患者未提供随访信息或失访,18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死亡病例。其中15例患者血β-hCG降至正常,2例血β-hCG下降理想,1例血β-hCG阴性,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出血风险高,误诊、漏诊率高,初步诊断是否发现病灶累及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可间接影响总出血量和子宫切除的风险,而U A E是减少出血量和降低子宫切除率的有效手段。
刘洁,刘勉,杨波[4](2017)在《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绒毛膜癌》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绒毛膜癌(绒癌)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4—2013年发表在中文医学期刊并经遴选纳入误诊疾病数据库的绒癌误诊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绒癌误诊文献60篇累计122例误诊病例,其中涉及误诊率文献2篇,误诊率45.45%。122例误诊为38种疾病共132例次,居前5位的误诊疾病依次为异位妊娠、肺结核、子宫肌瘤、流产、胎盘胎膜残留,其中异位妊娠占误诊总例次的57.58%。依据误诊疾病数据库制定的误诊后果评价标准,对纳入本研究的122例误诊后果进行评价,Ⅲ级误诊后果1例(0.82%),即发生误诊误治但未造成不良后果;Ⅱ级误诊后果121例(99.18%),即因误诊造成不良后果。误诊主要原因为经验不足、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未选择特异性检查方法,问诊及体格检查不细致等。结论绒癌是临床少数可治愈的肿瘤,提高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及时行相关检查和仔细鉴别诊断是避免或减少本病误诊误治的关键。
薛永铭,李冬梅[5](2016)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β-HCG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选取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134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和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超声表现下子宫大小、血流分布情况及血流丰富程度,同时观察血窦大小和血窦内阻力指数(RI),检测β-HCG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子宫预后质量。结果经超声诊断为良性病变患者共59例,其中16例部分葡萄胎和胎盘部分变性患者和43例葡萄胎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6.61%;经超声诊断为恶性病变患者共75例,其中56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17例绒毛膜癌患者及2例胎盘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118例患者接受不同时间段随访,随访率为88.06%。接受随访的51例良性病变患者和67例恶性病变患者经子宫刮宫术和化疗后血窦及子宫肌壁血流均恢复正常,RI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β-HC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60、231.15,P均<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β-HCG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的临床准确率较高,可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效果,是一种高效的诊断和评估疾病方法。
林宇庚[6](2013)在《不典型宫角妊娠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三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宫角妊娠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GTD)的原因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不典型宫角妊娠患者的诊疗经过,探讨误诊为GTD的原因。结果 3例分别因阴道不规则出血5个月、刮宫术后2个月B超提示宫腔内异常占位病变、停经51 d阴道出血16 d入院,误诊为绒毛膜癌1例、葡萄胎2例。1例有恶性葡萄胎病史者行化疗3 d,2例行手术、1例行两次刮宫未见水泡样胎块且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逐渐下降确诊为宫角妊娠。均愈。结论重视妊娠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必要时手术探查协助确诊,未确诊时不宜贸然采用放化疗。
张冬雅,史惠蓉[7](2011)在《宫角妊娠误诊为绒毛膜癌1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宫角妊娠误诊为绒毛膜癌的原因、鉴别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2例误诊为绒毛膜癌的宫角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例宫角妊娠中,临床表现为停经12例(100.0%)、不规则阴道出血10例(83.3%)、下腹痛8例(66.7%)。宫角妊娠因其临床表现的特殊性而易被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胎盘粘连或植入、绒毛膜癌。结论宫角妊娠和绒毛膜癌的诊断均依据病史、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但宫角妊娠的病程相对较短,手术治疗效果好;绒毛膜癌以化疗治疗为主,需多个疗程。
苏娜[8](2010)在《子宫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超声造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良恶性妊娠相关子宫疾病的超声造影增强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特征。2.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良恶性妊娠相关子宫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反相脉冲谐波(PIH)超声造影技术,对73例妊娠相关子宫病变(恶性48例,良性25例)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超声造影剂为SonoVue,观察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从5个方面观察病灶超声造影特征,包括增强顺序、增强大小、增强边界、增强模式、无增强面积。将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分为弥漫增强、区域增强、网状增强及环状增强型。以病灶和未受累肌层为感兴趣区,应用QLAB软件分别生成时间-强度曲线。结果73例患者包括48例子宫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26例,绒毛膜癌21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例)和25例良性妊娠相关子宫疾病(包块型宫角妊娠11例,包块型瘢痕妊娠5例,肌壁间妊娠2例,妊娠物残留7例)。1、侵蚀性葡萄胎:初治病灶以弥漫增强型为主(80.0%);化疗后病灶以区域增强型为主(64.7%)。2、绒毛膜癌:初治病灶表现为弥漫增强(50.0%)和环状增强(50.0%),病灶增强模式与病灶大小有关系。化疗后病灶以环状增强为主(73.3%)。3、包块型宫角妊娠和瘢痕妊娠均表现为环状增强型(100%);肌壁间妊娠表现为弥漫增强(50.0%)和环状增强(50.0%);妊娠物残留以区域增强为主(85.7%)。4、良恶性妊娠相关子宫疾病的增强模式有显着性差异(P<0.05)。5、良恶性妊娠相关子宫疾病的病灶区同正常肌层区的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现为病灶的增强开始时间及达峰时间均早于正常肌层,增强速率及峰值强度大于正常肌层。6、子宫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与良性妊娠相关子宫疾病的病灶区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无显着性差异(P>0.05)。7、良恶性妊娠相关子宫疾病造影后病灶范围较灰阶超声增大,恶性病灶增大更显着。结论1、良恶性妊娠相关子宫疾病超声造影具有不同的增强特点,在造影增强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超声造影有助于两者鉴别。2、良恶性妊娠相关子宫疾病的病灶与周围肌层的灌注存在明显差异,超声造影有助于病灶边界范围的识别。
胡卫红,李群[9](2005)在《绒毛膜癌误诊二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琦,阳志宁[10](2004)在《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绒毛膜癌25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继发于正常妊娠或异常妊娠之后的滋养细胞肿瘤,恶性程度极高。随着阴道超声检查在妇产科的应用、血p-HCG监测技术的提高以及化学治疗的进展,使绒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得以实现,绒癌患者的预后显着改观。本文探讨了绒癌的超声影像图特点及阴道超声在化疗中监测病灶变化的价值,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我院收治25例绒癌患者,年龄21-58岁,均有不同程度阴道出血病史,出血时间1-10月不等,其中15例继发于引产、流产后,4例发
二、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绒毛膜癌25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绒毛膜癌2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绒癌及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Ⅹ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绒癌的临床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 |
1.1.4 疗效评价标准 |
1.1.5 随访 |
1.1.6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年龄 |
1.2.2 孕产史 |
1.2.3 前次妊娠的性质及间隔时间 |
1.2.4 临床表现 |
1.2.5 辅助检查 |
1.2.6 分期及预后评分 |
1.2.7 误诊情况 |
1.2.8 治疗 |
1.2.9 近期疗效及随访 |
1.3 小结 |
二、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分析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文献来源 |
2.1.2 病例资料分析 |
2.1.3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发病年龄及绝经年限 |
2.2.2 孕产次 |
2.2.3 前次妊娠的性质及间隔时间 |
2.2.4 主诉 |
2.2.5 血β-hCG的水平及转移部位 |
2.2.6 分期及预后评分 |
2.2.7 误诊情况 |
2.2.8 治疗 |
2.2.9 近期疗效及随访 |
2.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和诊断特点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绒毛膜癌误诊为肌壁间妊娠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4)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绒毛膜癌(论文提纲范文)
1 疾病概述 |
1.1 病因和流行病学 |
1.2 临床表现 |
1.3 治疗及预后 |
2 诊断及鉴别诊断 |
3 误诊文献综述 |
3.1 文献来源及误诊率 |
3.2 误诊范围 |
3.3 误诊医院 |
3.4 确诊手段 |
3.5 误诊后果 |
4 误诊原因分析 |
4.1 经验不足而缺乏对本病的认识 |
4.2 未选择特异性检查方法 |
4.3 问诊及体格检查不细致 |
4.4 诊断思维方法有误 |
4.5 过分依赖或迷信医技检查结果 |
4.6 其他 |
5 防范误诊措施 |
5.1 提高对绒癌的认识 |
5.2 仔细查体并完善相关医技检查 |
5.3 提高术中鉴别诊断意识 |
(5)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β-HCG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症状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前超声诊断 |
2.2 随访情况 |
2.3 治疗前后疗效见表 |
3 讨论 |
(6)不典型宫角妊娠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三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8)子宫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超声造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参考文献 |
子宫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超声造影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图片 |
论文综述:超声造影在子宫疾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英文词缩写索引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综述 |
致谢 |
(9)绒毛膜癌误诊二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2.1 误诊原因 |
2.1.1 满足于常见病的诊断。 |
2.1.2 对发生于子宫以外的绒毛膜癌缺乏认识。 |
2.2 防范误诊的措施 |
(10)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绒毛膜癌2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2 结果 |
2.1 |
2.2 血β-HCG测定情况: |
2.3 治疗情况: |
3 讨论 |
四、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绒毛膜癌25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绒癌及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分析[D]. 王林萍.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2]绒毛膜癌误诊为肌壁间妊娠1例分析[J]. 杨凯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A5)
- [3]2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回顾性分析[J]. 张格尔,潘子旻.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5)
- [4]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绒毛膜癌[J]. 刘洁,刘勉,杨波. 临床误诊误治, 2017(10)
- [5]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β-HCG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J]. 薛永铭,李冬梅.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05)
- [6]不典型宫角妊娠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三例分析[J]. 林宇庚. 临床误诊误治, 2013(02)
- [7]宫角妊娠误诊为绒毛膜癌12例临床分析[J]. 张冬雅,史惠蓉.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1(05)
- [8]子宫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超声造影研究[D]. 苏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0(07)
- [9]绒毛膜癌误诊二例分析[J]. 胡卫红,李群. 临床误诊误治, 2005(06)
- [10]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绒毛膜癌25例分析[J]. 王琦,阳志宁.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