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甘天昕,周燕,谭秀娘,沈云军,谭学才,黄在银[1](2021)在《基于思政教育背景下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化学类、生物类、材料类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根据广西民族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应该围绕"思政教育"背景下加强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本科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来开展关于"思政教育"教育教学活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养以及师资水平的全面提升。
罗美清[2](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高中有机化学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文中研究指明鉴于新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对新型职业人才培养的强烈需求,教育发展目标正在逐步转向为落实现代职业素养应具有的素质教育新阶段,具体发展到各个专业学科又被重新划分出来成为各个学科专业和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笔者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有效运用文献数据分析法,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本文统称为课标),建立了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的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首先进行了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的相关文献分析,辨析了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发现国内国外对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早已在探索之中。但对于核心素养落实情况的评价研究仅停留在《课标》所给出的学业质量水平中教学与评价建议层面,未作出细化的评价指标。因此,本文选题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意义。其次,本文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的要求,选取《课标》中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并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并将对应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进行了划分,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作为评价工具,以学生预期关键行为表现情况作为评估载体,建立了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于该主题的认知观念性领域一级指标的描述,第二部分是对于该主题情感价值性领域一级指标的描述。其中在各一级指标下又分别划分了三个二级指标,对各二级指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最后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已经构造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验,运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并且详细地统计学生在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学科核心素养各个维度的得分率,在认知观念性领域各个指标的得分率,以及情感价值性领域各个指标中的得分率,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对当前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总结和分析,并给出了一些解决建议。因此,可以得出所建立的评估指标系统具有诊断、指导等功能,并且它们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全面地评估学生。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陈雪璐[4](2020)在《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9月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有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和各级教育部门随后出台了一系列与高考改革实施相关的政策方案,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开始逐步在我国各省市推行。伴随着新制度、新课标与新教材的新高考,使高中化学教学工作面临极大考验,化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亦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研究新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探析新高考中化学学科的新变化,解读新高考改革对化学教师的新要求,分析高中化学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困境及其成因,从而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对新高考提出对策。本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讨论了推进新高考改革与提升高中化学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关于新高考改革与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通过文献分析法,着重解读在新高考制度、新课程标准的发布以及新教材的使用下,新高考对高中化学教学与化学教师的要求与影响。“3+1+2”选考模式给学生的选科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许多困难,化学学科地位受到影响;新高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考招生模式的改变,让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渐渐受到重视。化学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结构和评价各方面的要求都有变化和提高,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深化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完备自身的知识结构。化学新教材的使用则更为考验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化学实验能力与教研创新能力。第三部分通过访谈调查与课堂观察,探析了高中化学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面临的困境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研究发现:教师因为缺乏相应的培训,对新高考的理解不够透彻;由于学生异质性增强、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师自身素养的不足,导致化学课堂教学难度增大;新高考下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备,开展较为困难。第四部分基于新高考的新要求与教师素质的不足,为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应对策略,提出高中化学教师应多方协作、积极参与新高考相关培训、切实领会新高考教育理念、主动扩充学科专业知识、全面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本文认为高中化学教师需抓住新高考改革的发展机遇,从容应对挑战。
张朋美,魏珍,刘家园,张华荣,刘雪颖,王永利[5](2019)在《高校有机化学实验“六种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要求,结合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高校研究成果,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绿色化、开放型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等"六种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对该模式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李玲玲[6](2018)在《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概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和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领域及化学实验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调查研究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情况及对思维导图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想法;提出了初中实验教学模式,把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实验探究,课后总结归纳等。实践教学证明: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新旧知识的整合,能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促进师生间相互交流,提升发掘并发展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做到因此施教。也就是说,我们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培训是有一定作用的,所构建的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韩杰[7](2018)在《基于“讲一练二考三”理念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文中提出2015年南开大学提出了"讲一练二考三"新理念,旨在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本科教学进行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讲一"要求教师精讲决定实验成功的关键内容,强化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练二"要求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增加学生实践机会;"考三"则要求考试内容不限于教材内容,注重将学科前沿设计成考核内容。介绍了"讲一练二考三"理念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张文文[8](2018)在《基于河南省高考化学试卷分析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高考是我国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年度性考试,高考在我国的影响力与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高考的动向时时刻刻牵动着考生的节奏,而每年的高考真题试卷也是教师们争相研究的第一手资源。通过试卷分析,了解试题的考查范围、掌握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有助于了解学生对试题的适应程度,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本文以2008-2017年河南省高考化学试卷为基础,从各知识模块在每年试卷中分值所占比重、认知层次考查程度、题型考查能力及侧重、命题背景与生产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核心素养与多学科交叉考查情况并结合考纲与课标等方面进行分析,洞悉试卷各层面考查趋势特点。研究结果归纳为:“化学基本理论”模块在近十年中命题分值最大;“有机化学”与“化学实验”部分的考查认知层次相对较高;化学高考试卷注重考查考生解读、分析、应用、逻辑、发散、语言表达的能力;高考考查方向由过去的侧重知识层面转变为现在的倾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更加注重于对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引导;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高考命题背景更加生活化,注重实用性;化学教育主体由过去的教师转变为现在的学生。以回收试卷的方式对2014-2017年间河南省高考化学试卷失分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失分较多的知识点,即“化学基本理论”模块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同分异构”。其失分的相关因素很多,如题型背后能力的缺失,知识各角度的认知不到位,以及教学中的不足等。基于试卷分析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给出一些启示性的建议:注重各知识点背后能力的培养;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注重知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注重“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与日常教学相联系;注重化学知识本质梳理与设计开放性探究实验验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等多学科技巧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围绕“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设计两个教学案例,并以教学案例为线索,将基于试卷分析所得教学启示中的各种关键因素融入到教学案例的设计中。以这两个教学案例为基础对“实验班”进行课程讲授,将该知识点相关题整合为一套测试卷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课堂测试。由测试结果可得“实验班”平均得分率为73.3%,“对照班”平均得分率为57.7%,可见使用的两个教学案例在班级平均得分率上提升了15.6个百分点,降低了失分率。
江安凤[9](2006)在《改革开放后理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文中指出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政治、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新世纪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高等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高校教学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恢复高校教学工作基础上,一直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实践。至今为止,高校教学改革已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等宏观层面的改革转向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涉及到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并进一步向纵深层次发展。 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第二部分是从历史教学角度出发,以理工科院校发展为主线,回顾了改革开放后理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三个阶段:恢复与探索阶段;全面展开阶段;不断深入与创新阶段。第三部分以武汉大学、东北大学两所大学教学改革实践,以及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基础学科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进一步阐述了三个阶段的教学改革历程。第四部分在回顾三个阶段教学改革实践基础上,分析了理工科院校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并着重分析了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思路及趋势。
房方,李贺敏,李念光,李伟,朱华旭,吴启南[10](2017)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文中提出按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并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研究,对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该文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对实验的内容和顺序进行了重新的设置及调整,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养成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习惯,切实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改革考核体系,对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做到客观评价学生实验成绩。实践表明,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实施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思政教育背景下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革模式 |
1.1 改革模式构建 |
1.2 模式构建原则 |
1.2.1 创新性原则 |
1.2.2 真实性原则 |
1.2.3 多样性原则 |
1.3 具体实施方式 |
1.3.1 优化课程体系 |
1.3.2 合理设计实验 |
1.3.3 推行对分课堂 |
2 改革实践 |
2.1 实验课程目标 |
2.2 改革实践案例 |
2.3 改革实践效果 |
3 反馈评价 |
3.1 学习方式多样 |
3.2 课堂教学开放 |
3.3 网络教学普及 |
4 结 语 |
(2)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高中有机化学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学习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高中化学学习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四、研究内容及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专家调查法 |
(四)数据统计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内涵 |
(三)化学学习评价体系内涵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二)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高中有机化学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
一、学习评价体系的原则和依据 |
(一)学习评价体系的原则 |
(二)学习评价体系的依据 |
二、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 |
(一)学习评价体系的思路 |
(二)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 |
(三)调查问卷编制 |
第四章 高中有机化学学习评价体系的检验 |
一、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一)信度分析 |
(二)效度分析 |
(三)难度系数分析 |
(四)区分度分析 |
二、数据结果分析 |
(一)评价体系指标的检验 |
(二)数据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一、基于数据结果分析 |
(一)基于核心素养五个维度的发展要求 |
(二)基于认知观念性领域结果分析 |
(三)基于情感价值性领域结果分析 |
二、基于分析问题的解决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新高考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
二、化学教师需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新高考改革 |
三、新高考下有关化学教师教育的研究有待发展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高考 |
二、新高考改革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新高考改革的研究 |
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三、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 |
四、关于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学科教学的研究 |
五、已有文献研究评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学科的变化与要求 |
第一节 创新高考模式,教学方式转变 |
一、选考模式改变,科目选择成难题 |
二、采取等级赋分,化学地位受冲击 |
三、考察综合素质,教师素质待提升 |
四、创新招生方式,生涯教育需关注 |
第二节 新修化学课标,教学理念革新 |
一、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
二、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深化对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
三、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
第三节 更替化学教材,考验教学能力 |
一、新编教材的使用,需要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
二、新教材重视实验,着重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能力 |
三、新教材要求教师角色转型,应培养教研与创新能力 |
第三章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困境 |
第一节 化学教师对新高考的理解尚不透彻 |
一、缺乏有关新高考的培训 |
二、化学教师自身素质不足 |
第二节 新高考下化学课堂教学难度提升 |
一、学生异质性强,分层教学难度升级 |
二、新教材待启用,影响素养课程开展 |
三、教师素养不足,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
第三节 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体系欠成熟 |
一、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待完善 |
二、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更困难 |
第四章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的应对策略 |
第一节 敏而好学,积极参与新高考相关培训 |
一、教育管理部门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
二、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态度由消极转为积极 |
三、化学教师加强自我学习 |
第二节 推陈出新,切实领会新高考教育理念 |
一、确立多层次的师生观 |
二、更新陈旧的教师观 |
三、领悟新高考下的化学学科观 |
第三节 厚积薄发,主动扩充学科专业知识 |
一、了解丰富的化学史知识 |
二、积累广博的交叉学科知识 |
三、熟悉大量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知识 |
第四节 以思促教,全面提高自身教研能力 |
一、提高对新课标与新教材的文本研读能力 |
二、提升设计与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能力 |
三、增强化学教学研究的信息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高校有机化学实验“六种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
(一)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
(二)实验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陈旧 |
(三)实验试剂容易造成污染 |
(四)教学效果不理想 |
二、有机化学实验“六种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
(一)综合型实验教学模块 |
(二)研究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块 |
(三)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块 |
(四)绿色化学实验教学模块 |
(五)现代技术教学模块 |
(六)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块 |
三、有机化学实验“六种模块”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意义 |
(6)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1.1.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
1.2.1 研究的内容 |
1.2.2 研究的方法 |
1.2.3 研究的意义 |
第2章 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
2.1 “思维导图”的概念界定 |
2.2 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
2.2.1 思维导图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
2.2.2 思维导图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2.2.3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
2.2.4 思维导图在化学实验的研究现状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现代脑科学 |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3 “图式”学习理论 |
2.3.4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
3.1 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
3.2 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优势 |
3.3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策略 |
3.3.1 利用思维导图绘制课前导学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预习实验 |
3.3.2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把握重难点、提高授课效果 |
3.3.3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归纳,利于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 |
3.3.4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实验评价,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 |
第4章 运用思维导图的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4.2.2 研究对象的合理性 |
4.3 实验前测和分析--问卷调查 |
4.4 实验研究的准备工作 |
4.5 基于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案例 |
4.5.1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案例 |
4.5.2 《水的净化》实验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案例 |
4.5.3 学生预习、总结归纳应用思维导图案例片段 |
4.6 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
4.6.1 实验后测成绩分析 |
4.6.2 对实验班应用思维导图后的访谈分析 |
第5章 结论和思考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反思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7)基于“讲一练二考三”理念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讲一”的讲课模式改革 |
2 基于“练二”的教学内容改革 |
2.1 拓展基本操作实验 |
2.2 开展研究型实验 |
2.3 加强大型仪器实验 |
3 基于“考三”的考核模式改革 |
(8)基于河南省高考化学试卷分析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教育评价理论 |
2.2 素质教育理论 |
2.3 教育测量与教育考试理论 |
2.3.1 教育测量理论 |
2.3.2 教育考试理论 |
2.4 有效教学理论 |
3 河南省高考化学试卷多层面分析 |
3.1 知识模块分值比重分析 |
3.1.1 2008-2010年河南省高考试卷整体考点分布及比重 |
3.1.2 2011-2012年河南省高考试卷整体考点分布及比重 |
3.1.3 2013-2015年河南省高考试卷整体考点分布及比重 |
3.1.4 2016年河南省高考试卷整体考点分布及比重 |
3.1.5 2017年河南省高考试卷整体考点分布及比重 |
3.1.6 2008-2017年河南省高考理综化学卷知识点内容考频比重归纳 |
3.2 能力考查分析 |
3.2.1 认知能力层次要求考查分析 |
3.2.2 题型考查能力分析 |
3.3 高考命题多角度分析 |
3.3.1 高考命题背景分析 |
3.3.2 高考命题核心素养分析 |
3.3.3 高考命题多学科交叉分析 |
3.4 国家教育指导方针分析 |
3.4.1 化学高考考试大纲分析 |
3.4.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分析 |
3.5 试卷失分情况分析 |
3.6 多层面分析总结 |
4 基于试卷分析的教学启示 |
5 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
5.1 教学案例设计目的 |
5.2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案例 |
5.2.1 学情分析 |
5.2.2 总体构思 |
5.2.3 教学目标 |
5.2.4 教学重、难点 |
5.2.5 教学过程 |
5.2.6 教学反思 |
5.3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原理》教学案例 |
5.3.1 学情分析 |
5.3.2 总体构思 |
5.3.3 教学目标 |
5.3.4 教学重、难点 |
5.3.5 教学过程 |
5.3.6 教学反思 |
5.4 教学案例实践与测试 |
5.5 教学案例验证性分析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改革开放后理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2 改革开放后理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 |
2.1 恢复与探索阶段(1978-1993年) |
2.1.1 恢复 |
2.1.2 探索与尝试 |
2.2 全面发展阶段(1993-1999年) |
2.3 进一步深入与创新阶段(21世纪初期) |
3 案例分析 |
3.1 学校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
3.1.1 以教育理念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武汉大学教学改革实践 |
3.1.2 以传统与特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东北大学教学改革实践 |
3.2 学科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
3.2.1 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
3.2.2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践 |
3.2.3 工科大学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
4 理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
4.1 成就分析 |
4.1.1 对教学改革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提高 |
4.1.2 教学改革范畴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
4.1.3 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改革措施,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
4.2 问题思考 |
4.2.1 新世纪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出现了低水平重复 |
4.2.2 教学改革实践中考虑学生因素的相对缺乏 |
4.2.3 跨学科、综合改革开放程度不够 |
4.2.4 目前理工科院校的教学改革方向存在一定程度的迷茫 |
4.2.5 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
4.3 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
4.3.1 教育理论研究进一步提高,以理念作为先导,使教学改革更加理性化 |
4.3.2 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注意教育哲学层次的理念更新 |
4.3.3 增加跨学科改革的开放程度,破除学科与专业壁垒 |
4.3.4 学生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过程 |
4.3.5 加强教学改革立项的宏观管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
2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3 改革考核体系,客观评价学生实验成绩 |
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实施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思政教育背景下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甘天昕,周燕,谭秀娘,沈云军,谭学才,黄在银. 广州化工, 2021(15)
- [2]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高中有机化学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D]. 罗美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D]. 陈雪璐.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校有机化学实验“六种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究[J]. 张朋美,魏珍,刘家园,张华荣,刘雪颖,王永利.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6]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玲玲. 苏州大学, 2018(04)
- [7]基于“讲一练二考三”理念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 韩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12)
- [8]基于河南省高考化学试卷分析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D]. 张文文. 河南大学, 2018(01)
- [9]改革开放后理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D]. 江安凤.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2)
- [10]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践[J]. 房方,李贺敏,李念光,李伟,朱华旭,吴启南.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