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美国《地理学杂志》看国际地理教育历程和趋势(一)(论文文献综述)
王盈[1](2020)在《初中地理实验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中学地理实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地理人才,大力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势在必行。然而受到传统教育观念、高中文理分科、实验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微课通过文字、图片、动画等要素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也为初中地理实验课的推广提供了可能实现的路径。本文通过尝试开展实验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旨在利用微课改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助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微课的特点、制作方法、应用以及实验教学在中学地理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整理出4种类型的初中地理实验活动(模拟启发类、观察观测类、绘制制作类和调查考察类),提出了开发实验型微课的4个原则(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探究性)和4个策略(微课的选题、结构、内容和评价策略)。以人教版八上地理教材《黄河地上河的形成与治理》为例,设计实验型微课的脚本与课件,总结出实验型微课开发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本文尝试设计了实验型微课的2类应用场景,即课堂微课和课外微课,并试用于安庆市××初级中学。采用数据分析法得出问卷调查和学生成绩对比结果,分析初中地理实验型微课的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和实践研究表明:(1)大多数学生乐于接受实验型微课的教学方式;(2)实验型微课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3)与课堂微课相比,学生更喜欢课后在微课的指导下自行探索地理实验内容;(4)男生对于初中地理实验型微课的积极性稍高于女生。最后提出3点建议:开展教师专业研学,加强教师对于微课制作类软件的操作训练;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加大实验型微课的系统性开发力度,建设地区公共微课平台等,以期提高学习质量,为实验型微课的发展提供参考。
王梦阳[2](2020)在《地图技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革新,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目前的在校学生毕业后凭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人竞争呢?只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增强自身的素养,尤其是核心素养,适应社会的快节奏。在地理的学习探究中,同样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基本停留在分数上,一张试卷总分的高低,就概括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够准确的。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评价都应该是多样化的,就如同学生的地图学习技能,在美国《国家地理标准》中归类为四项核心: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在学习地图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好的开始就是面对地图提出疑问,怎样能从符号、图形、文字等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才能分析信息回答问题。地图学习中,如何去发挥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生动形象地展现地图的魅力,培养学生空间概念和能力,这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亟待解决,也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述,认为地理教育中,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只是用于考试,最终还是要应用于实际生活,那么首先要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能力。本文以郑州市金水区和高新区的两所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城市和郊区两类中学生,对他们地图的认知、使用、技能状况调查,分析发现:(1)很多学生学习地图的主动性不强;(2)学生普遍不会读图,地图技能欠缺;(3)教师过于注重教材知识,实际操作不够;(4)学生的教育、家庭等条件不同,获取地图知识的渠道差距大;(5)两类学生对现代地图的了解和使用程度的差距较大;(6)大多数学生地图空间概念还未成形,思维能力差,无法理解空间和分析空间问题;(7)大部分的学生无法使用地图技能解决地图问题。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认识到培养学生地图技能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进地图技能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教学模式:以图导学为主要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和引导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将图片、文字、注释、符号等地图信息,使用图文结合、转换的方式,将图与图之间建立联系,总结规律,培养绘图、填图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本文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对这些初二学生地理地图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认识到初中学生地图技能的重要性;(2)发现学生的地图技能的能力还需提高;(3)提出培养学生地图技能能力的具体策略,并做了案例设计,以便今后教学过程中参考和验证。创新之处:鼓励地理教学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借鉴、分享、评估等。本文研究了心理地图的建立过程,建议心理地图跟进时代,帮助教师教学创新和经验积累。不足与展望:因调查对象范围有限,对学生的地图学习状况无法精准分析,并且由于影响因素很多,无法根据少量题就可以判断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接下来,将增加问卷题量,将调查对象与高年级学生进行对比,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杨贺[3](2019)在《“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区域性”,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区域地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而旅游攻略的设计需要使用区域地理的知识,同时旅游作为当今人们的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设计旅游攻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实践中,“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的应用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三个环节:(1)教师给学生布置“设计旅游攻略”的作业,旅游地为下节课要讲解的区域;(2)学生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或者结合个人旅游经历,分组设计一份旅游攻略;(3)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所做的旅游攻略,总结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新课教学。为了对“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效果进行评价,选取了乡村、城镇和城市三个不同地区的三所初中,分别为板石河中学、辉南四中和东师慧仁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教师的调查对象同样选取了乡村、城镇和城市的初中一线地理教师。以《青藏地区》一课为案例,在辉南四中的八年级选取两个地理学业水平基本相同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证,其中,实验班级运用“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对《青藏地区》进行讲授,对照班级运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分别对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以此对“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前期对板石河中学、辉南四中和东师慧仁三所学校师生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学习效果、“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的可行性等方面问题,以及对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的分析,并且通过后期的教学实证以及问卷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普遍适用于初中区域地理课堂教学;(2)“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主要针对各区域的范围、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气候对本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交通、名胜古迹、地方文化特色等要素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3)“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明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4)“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增强提高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与信心。在当前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现状中,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弱化,课堂教学更是没有重点突出区域地理的规律,并且忽略各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间的相关联系。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有望为一线初中地理教师提供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参考。
吴越[4](2017)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一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抚州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地理教学方法一直以来都是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的热点,探讨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对于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学习能力,在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具体目标的指引之下,就要求教师基于“生本”理念来设计地理教学方法。由于初一阶段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地理学习基础,因此,在“生本”理念下针对初一地理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以初一地理教学为内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核心理念和改革要求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中对初一地理教学的设置和要求为依据,以生本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国内外地理教学方法及方法设计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概念并阐明了相关理论基础的内涵和指导意义,在对初一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基础上,发现教师在地理教学方法设计过程和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问题和前文的理论阐述提出相应的初一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策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实验法来检验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策略的实践效果。在近三个月的教学实践中,将抚州一中初一4班和7班的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级班,采取通过学业成绩、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的方式对生本理念下初一地理教学方法设计运用于实践之中的效果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为加强教学实验的科学性,本研究的实验数据均采用了相应的统计分析手段。实践结果显示:将基于生本理念设计出的初一地理教学方法运用于地理教学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研究表明:进行生本理念下的初一地理教学方法设计与实践的探索对于提高初一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有作用的。
张娉[5](2017)在《高中地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探索 ——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地理教育宪章》和国内课程改革均强调地理实验的育人价值,如有助于培养公民的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目前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改革明确提出建设“虚拟实验室”这一政策导向,开发虚拟实验资源已然成为教育领域实验教学的重点和热点方向。然而国内中学地理实验资源开发有限,已有地理实验往往忽略表达地理学科的空间和时间特性,且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地理实验面向的学生群体也逐渐要求更多数字化实验资源。鉴于此,本文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中学地理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以弥补传统实验地理时空表现力有限的不足,改善中学地理实验教与学,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论文中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教材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构建了中学地理虚拟仿真实验的理论框架,重点阐述一线教师与技术人员合作共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的原则、途径和具体实现步骤,详细地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地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要点,并就“地球上的大气”章节内容进行案例开发。紧接着采用实证研究法探讨其中两种类型的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案例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因此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界定中学虚拟仿真实验的概念、划分实验类型、解读特征和教学价值。第二阶段:中美教材实验内容分析及高中地理教师地理实验现状进行调查。第三阶段:分析虚拟仿真实验与一般实验设计的共性和个性,阐述设计原则与途径,并就“地球上的大气”一章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案例。第四阶段: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和教师教学反思说明“地球上的大气”虚拟仿真实验案例教学效果并加以改进。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线教师参与中学地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必要性,而且经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效果也初步得到学生的认可。
高培[6](2015)在《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的二次开发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活动性课文是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叙述性课文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的教材内容。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对当前地理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对相关部分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实现地理课程目标。本文以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现状及问题作为研究出发点,通过访谈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提出二次开发的原则和策略,为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以及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相关术语界定等,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和基础。第二部分为理论准备,首先阐述了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分别为学习理论基础、系统科学理论基础、地理教学理论基础、地理教材理论基础、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地理活动教学理论基础等;接着基于实践的角度论述了本研究,比如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的分类、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的功能两个方面。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为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现状分析,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了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的现状,并归纳了目前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存在的问题,为解决现实问题和提高二次开发的成效提供现实基础。第四部分为原则和策略研究,依据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课标原则、学生中心原则、开放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二次开发的策略包括提升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整合活动设计的教学资源、增加活动设计的参与性、优化地理活动教学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并对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中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进行二次开发,进行具体的活动设计。第五部分为结语,分别总结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概括本课题研究依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可能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刘梅花[7](2013)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金华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理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加入到了改革的大潮流中。地理新课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重大挑战。一直以来,地理科学都非常重视实践,并把地理实验作为研究地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和手段,因此,地理实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实施地理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因此,需要更新观念,大力推动地理实验教学改革。针对金华市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实施情况,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金华市具有代表性的四所高中进行了调查。发现金华市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实验开出率低;实验教学方式陈旧、单一;教师实验教学观念淡薄,教学行为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最后,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策略:转变地理实验教学观念;实验教学资源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内容,希望能为地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总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分析地理实验教学功能。第二部分主要是界定相关概念和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金华市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地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析。第四部分提出改进地理实验教学的四大策略。第五部是进行总结。
崔云霞[8](2013)在《最近三十年来国内外中学地理课程内容演变分析》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变化,全球性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对中学地理课程内容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符合时代要求,着眼于知识创新,立足学科前沿,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国内外各国家自80年代以来都开始进行地理课程改革,地理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地理课程内容应时代要求而变,不同国家的内容变化对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和特定特点,我国处在这样的时期,地理课程内容也亟需改革。本文主要根据选取的几个国家进行分析,对各国家的地理课程改革及内容变化进行整理总结,得出主要发展趋势及特点,并因此发现我国地理课程内容构成及编排方面的不足,对其提出启示及建议。本文具体分为四部分:一、绪论;二、国内外中学地理课程内容演变;三、结论及讨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主要概念界定,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对本文的所做的前期工作进行了综述,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主要对国内外五个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和我国的地理课程改革历程作了介绍,并着重分析了其30年来地理课程内容的变化及所体现的特点,对课程内容的分析选择点都略有不同,主要是通过分析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构成变化总结特点,也有少部分特点是通过对比了中学地理教材做了分析对比。最后一部分对本研究作了总结,阐述了以上研究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讨论了本文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袁小梅[9](2013)在《《地理教育》期刊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理教育》是中等教育类具有一定学术性、较强实用性和普及性的期刊,创刊于1980年,已经历33年历程,为推动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着基础教育地理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的发展潮流,《地理教育》既面对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30余年来期刊栏目设置、刊载内容、装帧版式、作者队伍等方面发展比较,分析归纳期刊探索、变革、创新三个阶段的特征及变化,梳理期刊的改革发展脉络。提出期刊更好地传播地理科学文化知识、推动地理新课程改革、服务广大中学地理教师等方面的改进建议,从而促进期刊更好地为地理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阐述《地理教育》期刊发展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综述教育类期刊及地理教育类期刊的国内外现状及相关研究成果;简要说明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以及研究的思路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1980—1990年期刊发展的探索时期本部分主要对探索时期《地理教育》期刊的栏目设置、刊载内容、装帧版式、作者队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概括总结出探索时期的期刊特点:栏目设置单调、刊载内容集中、装帧版式简朴、作者队伍单一。第三部分:1991—2001年期刊发展的变革时期本部分主要对变革时期《地理教育》期刊的栏目设置、刊载内容、装帧版式、作者队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概括总结出变革时期的期刊特点:栏目设置逐步增多、刊载内容比较丰富、装帧版式有所变化、作者队伍日益扩大。第四部分:2002—2012年期刊发展的创新时期本部分主要对创新时期《地理教育》期刊的栏目设置、刊载内容、装帧版式、作者队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概括总结出创新时期的期刊特点:栏目设置灵活多样、刊载内容与时俱进、装帧版式稳中有变、作者队伍来源广泛。第五部分:《地理教育》期刊的发展展望本部分主要在比较分析30余年来《地理教育》期刊在栏目设置、刊载内容、装帧版式、作者队伍等方面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挥期刊在传播普及地理科学文化知识、推进地理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服务于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教研教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快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加速培养稳定教科研队伍,构建互动交流长效机制等改进建议。第六部分:结语本部分主要对全文进行简要概括总结,进一步明确《地理教育》期刊各阶段在栏目设置、刊载内容、装帧版式、作者队伍等方面的具体变化特征,并对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说明。
朱利青[10](2012)在《中美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功能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理新课程改革己历时十年之久,将地理教材功能定位为“学材”的趋势也日渐明显,而作为地理教材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作业系统的功能直接影响着地理教材能否具有“学材”的功能。为了加深地理教育界学者及教学一线地理教师们对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及其功能的理解,同时放开视野了解国外地理教材作业系统的设置,并为我国地理教材作业系统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借鉴,本研究选取了中美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的功能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总结、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美两本教材作业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美教材作业系统在作业类型、内容侧重点、作业的时间安排、占表层系统比重、与其他系统的融合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两本教材作业系统总体功能的大小、功能的多元化程度、功能的侧重点都不同。美教材作业系统功能的优势在于:完善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兼顾素质发展与应试能力的培养、可以满足更多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不足之处为其功能的实现过于侧重课外实现、部分类型作业的比重与其功能大小不对称。我国教材作业系统功能的主要优势有:有助于发挥“在做中学”的优势、重视地理专业技能的培养,不足的地方主要有:功能类型不够全面、总体功能远小于作业系统应达到的功能、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力度不够、对学生个性发展关注不够、缺失了巩固复习与应试的指导功能。针对我国现行地理教材作业系统作业系统功能存在的一些不足,吸收和借鉴美国教材作业设计优秀经验,并综合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优化我国现行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的设计需遵循四个基本原则:课标导向原则、学生中心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以及可操作性原则。在遵循四大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的实施方式可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展开:丰富作业栏目设置,充实多元的培养功能;提高设计的创新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内容的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适度的习题量,提升巩固和应试功能;加强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实现关键目标;增强可操作性,提高功能的可实现性。
二、从美国《地理学杂志》看国际地理教育历程和趋势(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美国《地理学杂志》看国际地理教育历程和趋势(一)(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地理实验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二)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
(三)丰富初中地理实验型微课的案例库 |
三、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研究进展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中学地理微课教学研究进展 |
(一)微课基础理论研究 |
(二)微视频制作技术研究 |
(三)微课应用研究 |
五、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一)主要内容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初中地理实验型微课的设计 |
一、初中地理实验的类型与内容 |
二、实验型微课的设计原则 |
(一)科学性 |
(二)可操作性 |
(三)实用性 |
(四)探究性 |
三、实验型微课的设计 |
(一)设计理念 |
(二)实验型微课的设计策略 |
第三章 初中地理实验型微课的制作 |
一、初中地理实验型微课制作流程 |
(一)微课设计—以《黄河地上河的形成与治理》为例 |
(二)实验视频录制 |
(三)后期加工 |
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一)实验操作方面 |
(二)课件制作方面 |
(三)视频录制方面 |
(四)后期编辑方面 |
第四章 实验型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一、课堂微课 |
(一)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 |
(二)在复习巩固中的应用 |
(三)在习题讲解中的应用 |
二、课外微课 |
(一)在课前学习中的应用 |
(二)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
三、教学反馈及分析 |
(一)评价对象 |
(二)学期分析 |
(三)评价过程与分析 |
第五章 结语 |
一、研究结果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地图技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地图技能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
(二)地理学学科特征的内在要求 |
(三)新课改对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驱动 |
(四)地图技能是初中地理学习的关键 |
二、研究意义 |
(一)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 |
(二)有利于改变地图教学薄弱现状,提高教学效率 |
(三)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提升学习能力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地图概念和分类 |
(一)地图概念 |
(二)地图分类 |
二、地图技能含义 |
(一)技能概念 |
(二)地图技能 |
三、地图技能培养的生理学基础 |
四、地图技能培养的教育与心理学理论基础 |
(一)多元认知理论 |
(二)发生认识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对初中学生地图技能现状调查和研究 |
一、初中学生地图技能问卷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和实施 |
(三)调查内容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学生地图技能调查结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问卷分析 |
三、调查结果总结 |
(一)学生问卷发现的问题 |
(二)教师访谈发现的问题 |
(三)原因分析 |
(四)措施 |
第四章 初中学生地图技能培养策略 |
一、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兴趣 |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
三、改变地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四、实现地图和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
(一)读图导课 |
(二)依图学文 |
(三)灵活用图,提高效率 |
第五章 初中地理地图技能运用模式及应用案例 |
一、地图技能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重点 |
(三)教学难点 |
(四)教学过程 |
(五)教学反思 |
第六章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一)初中学生地图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
(二)发现学生的地图技能还需提高 |
(三)提出提高学生地图技能能力的具体策略,并做了案例设计 |
二、创新之处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初中学生对于地图技能的问卷调查 |
附录B 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地图技能访谈问题设计 |
致谢 |
(3)“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3 地理学的本质特征 |
1.1.4 设计旅游攻略与教学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学策略 |
2.1.2 区域地理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地理教学理论 |
2.2.2 参与式教学理论 |
2.2.3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设计 |
3.1.1 调查问卷设计目的 |
3.1.2 调查对象及样本选取 |
3.2 问卷结果统计及数据分析 |
3.2.1 问卷信度检测 |
3.2.2 学生问卷结果统计及数据分析 |
3.2.3 教师问卷结果统计及数据分析 |
4 “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应用过程 |
4.1 “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
4.1.1 “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有助于构建清晰的区域地理知识结构 |
4.1.2 “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更能突出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
4.1.3 “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参与度 |
4.2 “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下的教学目标分析 |
4.3 “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的环节 |
4.3.1 环节1:布置“设计旅游攻略”的作业 |
4.3.2 环节2:学生分组设计旅游攻略 |
4.3.3 环节3:师生交流讨论旅游攻略,讲授新课 |
5 “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实施 |
5.1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 |
5.2 “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案例分析 |
5.3 “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应用评析 |
5.4 “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应用效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学生调查问卷 |
教师调查问卷 |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4)生本理念下的初一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抚州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地理教学方法相关研究 |
二、国内地理教学方法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地理教学设计 |
二、地理教学方法 |
三、地理教学方法设计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生本教育理论 |
二、其它相关理论 |
第三章 初一地理教学方法设计及运用之现状 |
第一节 调查目的 |
第二节 调查对象 |
一、教师 |
二、学生 |
第三节 问卷编制 |
一、教师问卷 |
二、学生问卷 |
第四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
二、教师对生本理念的了解情况 |
三、教师对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理解和态度 |
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有关情况 |
五、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及效果 |
第五节 初一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问题归因及优化建议 |
第四章 生本理念下的初一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转变教师设计理念 |
一、教师观念转变 |
二、教师行为转变 |
第二节 设计原则“指向生本” |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
二、灵活多样性原则 |
三、适度合理性原则 |
四、可操作性原则 |
五、学科特性原则 |
第三节 设计过程“融汇生本” |
一、设计依据 |
二、地理教学方法主体设计——“以生为本” |
三、教学方法设计流程 |
第五章 生本理念下的初一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假设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假设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实验法 |
二、调查法 |
三、统计分析法 |
第三节 实施对象 |
第四节 实验变量控制 |
第五节 实验阶段及案例展示 |
一、实验方案及内容确定阶段 |
二、实验班级选定阶段 |
三、实验过程实施阶段 |
四、实验案例——以人教版七年级《地图的阅读》为例 |
五、实验结果检测阶段 |
第六节 实验结果的检测与分析 |
一、考试成绩分析 |
二、学生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 |
三、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不足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高中地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探索 ——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教育信息化改革明确提出建设“虚拟实验室” |
1.1.2 国内外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地理实验育人价值 |
1.1.3 信息化原居民学生要求开发数字实验资源 |
1.1.4 地理学科时空特性要求在实验中得到表达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中学地理虚拟仿真实验的概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中学地理实验 |
2.1.2 虚拟现实技术 |
2.1.3 中学地理虚拟仿真实验 |
2.2 主要理论基础 |
2.2.1 认知负荷理论 |
2.2.2 信息加工理论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2.2.4 地理教学理论 |
2.3 小结 |
3 高中地理虚拟仿真实验的现状分析 |
3.1 中美教材实验内容对比 |
3.1.1 实验数量对比 |
3.1.2 实验类型对比 |
3.1.3 实验内容对比 |
3.2 教师调查问卷 |
3.2.1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3.2.2 问卷数据的处理和统计 |
3.3 小结 |
4 高中地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
4.1 实验设计原则 |
4.1.1 适切性原则 |
4.1.2 科学性原则 |
4.1.3 仿真性原则 |
4.1.4 教学性原则 |
4.2 实验设计流程 |
4.3 实验设计案例——以大气的运动为例 |
4.3.1 空间维度的直观演示型虚拟仿真实验 |
4.3.2 时间维度的重现过程型虚拟仿真实验 |
4.3.3 综合时空维度的任务探究型虚拟仿真实验 |
4.4 小结 |
5 地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案例实证 |
5.1 实证目的 |
5.2 实证过程与方法 |
5.3 实证结果分析与教学反思 |
5.3.1 学生学习体验量表分析 |
5.3.2 教师实践反思 |
5.4 实验改进 |
5.5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地理虚拟仿真实验学习体验问卷 |
附录3: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调查问卷开放性题目汇总 |
附录4: 学生学习体验问卷开放性题目汇总 |
附录5: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堂教学过程概要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的二次开发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新教材观的要求 |
1.1.3 提高教材适切性的要求 |
1.1.4 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的必要性研究 |
1.3.2 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研究 |
1.3.3 相关概念研究 |
1.3.4 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的分类 |
1.3.5 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
1.3.6 教材二次开发的分析框架与开发模型 |
1.3.7 国内外对于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小结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路线 |
1.4.5 特色与创新之处 |
1.5 相关术语界定 |
1.5.1 地理教材 |
1.5.2 活动性课文 |
1.5.3 教材二次开发 |
2. 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概述 |
2.1 理论支撑 |
2.1.1 地理科学理论 |
2.1.2 地理教学理论 |
2.1.3 学习理论 |
2.1.4 活动教学理论 |
2.2 分类与功能 |
2.2.1 活动性课文分类 |
2.2.2 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的功能 |
3. 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现状分析 |
3.1.1 基于访谈观察的现状分析 |
3.1.2 基于问卷调查的现状分析 |
3.2 存在的问题 |
3.2.1 地理教师的素养方面 |
3.2.2 学校资源方面 |
3.2.3 课时安排 |
3.2.4 学生参与度 |
4. 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的原则、策略与实践 |
4.1 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的原则 |
4.1.1 科学性原则 |
4.1.2 课标原则 |
4.1.3 学生中心原则 |
4.1.4 开放性原则 |
4.1.5 可操作性原则 |
4.2 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的策略 |
4.2.1 提升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 |
4.2.2 整合活动设计的教学资源 |
4.2.3 增加活动设计的参与性 |
4.2.4 优化地理活动教学评价体系 |
4.3 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二次开发的实践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金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功能分析 |
1. 知识与技能教育方面 |
2. 过程与方法教育方面 |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方面 |
(三) 研究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 地理实验概念界定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地理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2. 国内地理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三)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
1. 学习理论 |
2. 地理教学理论 |
三、华市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
(一) 调查研究对象及内容 |
(二) 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
1. 调查方法 |
2. 研究步骤 |
(三) 调查结果及分析 |
1. 高中地理实验室仪器配备情况 |
2. 教师和学生地理实验教学的观念情况 |
3.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与学习情况 |
4. 新教材中地理实验的编制 |
5. 教师的实验技能及对新课标的了解 |
6. 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
(四) 金华市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1. 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
2. 学校领导及教育部门不够重视 |
3.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
4. 现有实验资源仍与教学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
5. 教师地理实验教研能力不强 |
6.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体系不健全 |
四、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
(一) 转变地理实验教学观念 |
(二) 实验教学资源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 |
1. 重视地理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 |
2. 精心编写地理实验教学资料 |
3. 加强地理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
(三)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
1. 提高一线教师地理实验教研水平 |
2. 加快高校地理师范专业教学改革 |
(四)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内容 |
1.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
2.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学生互评相结合 |
3. 完善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 |
五、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金华市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表(教师问卷) |
附录B 金华市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表(学生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最近三十年来国内外中学地理课程内容演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基本概念及内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中学地理课程内容演变 |
2.1 美国 |
2.2 英国 |
2.3 日本 |
2.4 俄罗斯 |
2.5 中国 |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
3.1 地理课程内容的变化趋势 |
3.2 地理课程内容的演变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启示 |
3.3 总结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地理教育》期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简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简析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1980—1990 年期刊发展的探索时期 |
2.1 探索时期概况 |
2.1.1 栏目设置统计 |
2.1.2 刊载内容统计 |
2.1.3 装帧版式统计 |
2.1.4 作者队伍统计 |
2.2 探索时期特点 |
2.2.1 栏目设置单调 |
2.2.2 刊载内容集中 |
2.2.3 装帧版式简朴 |
2.2.4 作者队伍较为单一 |
3 1991—2001 年期刊发展的变革时期 |
3.1 变革时期概况 |
3.1.1 栏目设置统计 |
3.1.2 刊载内容统计 |
3.1.3 装帧版式统计 |
3.1.4 作者队伍统计 |
3.2 变革时期特点 |
3.2.1 栏目设置逐步增多 |
3.2.2 刊载内容比较丰富 |
3.2.3 装帧版式有所变化 |
3.2.4 作者队伍日渐扩大 |
4 2002—2012 年期刊发展的创新时期 |
4.1 创新时期概况 |
4.1.1 栏目设置统计 |
4.1.2 刊载内容统计 |
4.1.3 装帧版式统计 |
4.1.4 作者队伍统计 |
4.2 创新时期特点 |
4.2.1 栏目设置灵活多样 |
4.2.2 刊载内容与时俱进 |
4.2.3 装帧版式稳中有变 |
4.2.4 作者队伍来源广泛 |
5 《地理教育》期刊的发展展望 |
5.1 进一步传播普及地理科学文化知识 |
5.1.1 加强地理知识的科学化、普及化 |
5.1.2 加快期刊数字化、网络化 |
5.2 有效促进地理新课程顺利推进 |
5.2.1 加大课程改革成果推广力度 |
5.2.2 加速培养稳定教科研队伍 |
5.3 切实服务地理教师教学教改教研 |
5.3.1 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
5.3.2 构建互动交流长效机制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10)中美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功能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地理比较教育研究现状 |
1.3.2 地理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
1.3.3 地理教材作业系统研究现状 |
1.3.4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2 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功能研究概述 |
2.1 地理教材作业系统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作业的概念 |
2.1.2 地理教材作业系统的内涵 |
2.2 地理教材作业类型分析 |
2.2.1 地理作业类型 |
2.2.2 地理教材中作业的类型 |
2.3 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功能分析 |
2.3.1 作业系统的功能 |
2.3.2 地理教材作业系统的功能 |
小结 |
3. 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功能研究的理论依据 |
3.1 教育心理学理论 |
3.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1.2 多元智能理论 |
3.1.3 加涅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论 |
3.2 系统论 |
3.3 课程与教学理论 |
3.3.1 杜威及陶行知关于“做”中学的思想 |
3.3.2 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 |
小结 |
4. 中美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功能的比较 |
4.1 中美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功能比较说明 |
4.1.1 比较的背景 |
4.1.2 比较的载体和方式说明 |
4.2 中美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设置概况 |
4.2.1 美国教材作业系统的设置 |
4.2.2. 中国教材作业系统的设置 |
4.3 中美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的特征分析 |
4.3.1 作业的类型 |
4.3.2 作业内容的侧重点 |
4.3.3 作业时间的安排 |
4.3.4 作业系统占表层系统的比重 |
4.3.5 作业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融合度 |
4.4 中美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功能分析 |
4.4.1 美国教材作业系统具有的主要功能分析 |
4.4.2 中国教材作业系统具有的主要功能分析 |
4.5 中美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功能比较与评价 |
4.5.1 中美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功能比较 |
4.5.2 美国教材作业系统功能的优点和不足 |
4.5.3 中国教材作业系统功能的优点和不足 |
小结 |
5. 完善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功能的优化设计研究 |
5.1 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优化设计的原则 |
5.1.1 课标导向原则 |
5.1.2 学生中心原则 |
5.1.3 全面发展原则 |
5.1.4 与时俱进原则 |
5.1.5 面向生活原则 |
5.1.6 可操作性原则 |
5.2 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优化设计的策略与案例研究 |
5.2.1 丰富作业栏目设置,充实多元的培养功能 |
5.2.2 提高设计的创新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
5.2.3 增强内容的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
5.2.4 增加适度的习题量,提升巩固和应试功能 |
5.2.5 加强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实现关键目标 |
5.2.6 增强可操作性,提高功能的可实现性 |
小结 |
6. 结语 |
6.1 基本结论 |
6.2 存在问题 |
6.3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从美国《地理学杂志》看国际地理教育历程和趋势(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地理实验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D]. 王盈.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2)
- [2]地图技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D]. 王梦阳. 河南大学, 2020(02)
- [3]“设计旅游攻略”教学策略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 杨贺.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4]生本理念下的初一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抚州市第一中学为例[D]. 吴越.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1)
- [5]高中地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探索 ——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D]. 张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6]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的二次开发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D]. 高培.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2)
- [7]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金华市为例[D]. 刘梅花. 浙江师范大学, 2013(03)
- [8]最近三十年来国内外中学地理课程内容演变分析[D]. 崔云霞. 鲁东大学, 2013(12)
- [9]《地理教育》期刊发展研究[D]. 袁小梅. 重庆师范大学, 2013(12)
- [10]中美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功能比较研究[D]. 朱利青.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