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珠海市近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庆,刘士俊,甘标[1](2013)在《2005—2011年广州市海珠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治措施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5—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估政府启动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对控制麻疹疫情的效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法定传染病大疫情报告系统收集麻疹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海珠区2005—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的效能。结果海珠区2005—2011年麻疹发病1 368例,4—8月为高发季节;病例以外来人口为主,占总病例数82.60%;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总病例数88.30%;2005—2007年发病率逐年上升,2007年升至顶峰(发病率高达48.26/10万)。区政府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后,2007—2011年发病率逐年下降,2011年发病率迅速降至0.20/10万,且≥15岁成人组和<8月龄组人群逐渐成为麻疹主要发病人群。结论人群免疫空白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因素。政府近年采取的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取得显着效果。为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应继续提高易感人群MV免疫覆盖率,重点强化外来人口的综合管理,推进成人MV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监测,控制医院内感染和开展预防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应用性研究。
黄晖,阮峰,关天姬,尹锡玲[2](2013)在《珠海市2005-2011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珠海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SIA)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珠海市麻疹监测系统报告数据进行分析,以2009年4月珠海市MV SIA为分界点进行比较。结果珠海市2005-2008年麻疹报告发病率逐年递增(7.35/10万~32.68/10万),2009年SIA后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到3.49/10万;SIA前麻疹发病高峰集中在4-8月,SIA后无明显发病季节高峰。SIA前后年龄分布、病例地区分布、免疫接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强化是消除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徐郁,关天姬,陈泽玲,朱江霞,黄晖[3](2012)在《2007~2010年珠海市香洲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香洲区近年麻疹流行情况,探讨今后控制策略。方法收集香洲区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10年香洲区麻疹的流行特征。结果全区共监测到麻疹病例610例,年度发病率在1.2840.65/10万之间,其中外来暂住人口发病355例,本地户籍人口发病255例,病例集中在4岁以下及20~29岁人群,分别占总病例的49.02%(299/610)和16.39%(100/610),病例高发月份在4~8月,占总病例数的73.28%(447/610),所有病例中无明确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占91.48%(558/610)。结论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消除免疫空白人群,为此必须进一步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同时对外来务工者、育龄妇女进行接种,以提高人群整体麻疹疫苗接种率。
尹志英[4](2010)在《衢州市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探讨》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是三种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强,控制难度大。随着计划免疫和全球扩大免疫规划(EPI)的成功实施,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许多国家相继进入麻疹的消除阶段,使其有望成为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之后第三个被消灭的疾病,我国也制定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计划。但衢州市目前尚处于由麻疹控制阶段向消除阶段的过渡时期,要实现顺利的过渡,却任重而道远。与麻疹相比,人类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预防起步较迟,尽管已有部分国家成功消除了这两种疾病的本土传播,但在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疾病的流行还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目前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仍较严重,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4万例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浙江省2004年疫情资料表明,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高达47.79/10万,其爆发疫情在全省突发传染病疫情中所占比例为20%。风疹和CRS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而且风疹与麻疹在临床表现上非常相似,临床不易鉴别,风疹的发病增加了麻疹监测和控制工作的难度。衢州市自2004年将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纳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风疹年平均发病率达到16.08/10万,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发病率达到44.30/10万,且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更是在托幼机构、学校等人口密集处经常暴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通过分析衢州市近年来这三种疾病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控制策略,为今后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2004年后改称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衢州市统计局。将病例资料导入Excel2000和SPSS10.0,并按地区进行编码。运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研究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三种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合这三种疾病当前的共同点探讨预防控制策略。选用相对数指标和统计图表对疾病的年龄分布、地区分布、职业分布以及爆发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合近年来《专病/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麻疹监测资料,探讨现行麻疹免疫策略存在的问题,以适应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同时为制定这三种疾病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结果1、麻疹的流行特征衢州市1985-2009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5098例,死亡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62/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6.76‰,1992-1993年间疫情达到峰值,年发病950例左右,发病率为40.95/10万,随后疫情迅速下降,但仍呈锯齿状小幅波动。平均发病率以开化县最高,龙游县最低。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以4-6月为高峰期。发病年龄以<15岁发病居多,且发病有向小年龄组增多的趋势。主要发病人群为学生,其次为散居儿童。2、风疹的流行特征衢州市2004-2009年累计报告风疹病例23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08/10万,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以柯城区最高,江山市最低。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以4-6月份为高峰期。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0-19岁,主要发病年龄段构成情况变化不明显,女性患者中育龄妇女占一半,发病的主要人群为学生。3、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衢州市2004-2009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65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4.30/10万,无死亡病例,近年来疫情一直处于高发,以2009年发病最高。年平均发病率以柯城区最高,江山市最低。发病呈一定的季节性,以4-6月份为高峰期,以5-14岁发病居多,主要发病年龄段构成情况变化不明显,主要发病人群为学生。4、集中度和圆形分布麻疹和腮腺炎的集中度分别为0.45和0.41,表示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而风疹的集中度为0.74,表示有很强的季节性。麻疹发病高峰时间为5月1日,发病高峰期为2月17日-7月12日。风疹发病高峰时间为4月26日,发病高峰期为3月13日-6月10日。腮腺炎发病高峰时间为5月19日,发病高峰期为3月3日-8月4日。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衢州市2004-2009年累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116起,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疫情28起,发病1292例,罹患率为6.38%;累计报告风疹疫情11起,发病376例,罹患率为4.55%;累计报告麻疹疫情7起,发病132例,罹患率为0.68%;均无死亡病例。报告地区最多的为开化县,其次为柯城区。发病高峰月份均集中在3-7月,尤其是4月份。发生场所最多的为乡小学,其次为乡中学。6、麻疹监测资料分析2005-2009年传染病报告系统累计报告麻疹病例643例,其中602例纳入了麻疹专报系统,48小时内调查率为90.36%,血清标本采集率为79.47%。对367例病例免疫史进行调查,31.06%的有免疫史、36.78%的无免疫史、32.15%的免疫史不详。2006-2008年衢州市麻疹常规免疫接种率为98.36%,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8.29%,小于1岁组和7-14岁年龄组人群免疫水平相对偏低。结论麻疹疫苗的普及使衢州市麻疹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要达到消灭的水平仍存在差距;风疹的女性患者中近一半为育龄妇女,提示我市CRS疫情不容乐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呈高度散发和局部爆发,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对这三种疾病的防制已刻不容缓。这三种疾病有着相似的流行特征,即流行季节明显推迟,均以4-6月为发病高峰期,尤其是5月1日前后,且发病人群均以学生为主,均以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和免疫预防工作的薄弱地区为疾病的高发地区。因此可对这三种疾病实行联合免疫的免疫策略,将MMR联合疫苗纳入常规免疫,实现三种疾病共同防治。实行两剂次的免疫程序,于8月龄初免,18-24月龄复种,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免疫接种率监测。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针对育龄妇女、幼托机构和学校的新生以及年后流入的外地民工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此外加强流动人口稠密地区和免疫预防薄弱地区的工作质量,完善疾病监测系统,加强实验室网络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
唐雨新[5](2009)在《某市2004-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地:分析某市2004-2008年麻疹流行的基本特征、防治效果及发病规律,探讨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为制定2012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DRS)与《麻疹专报系统》(MSS)收集的某市2004-2008年的麻疹资料,比较两系统的敏感性和资料的可靠性;利用《麻疹专报系统》(MSS系统)收集的麻疹资料,用Excel2003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麻疹发病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并用Rayleigh法进行检验;用x2检验分析某市2004-2008年麻疹发病的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特点;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麻疹专报系统》相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而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004-2008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7.18/10万,2008年为10.36/10万。2004-2008年麻疹发病高峰时间为3月-7月,报告病例数约占总病例数的82.44%;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85.13%;发病地区分布,城市(19.6/10万)高于农村(3.38/10万)。在2004-2008年全部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45.59%。流动人口中的麻疹发病率为44.47/10万,高于全人群的麻疹发病率;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芦淞、荷塘、石峰等几个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人口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全部流动人口病例的38.43%(103/268),低于本地病例中有免疫史者的比例(47.38%);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分别为居住城区、男性、流动人口和无免疫史(P<0.05)。结论:某市2004-2008年麻疹发病时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8月龄病例所占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全人群发病率,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区。居住城区、男性、流动人口、无免疫史为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徐郁,关天姬,朱江霞,王湘赟,陈泽玲[6](2008)在《2002-2006年珠海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珠海市麻疹流行情况,探讨今后控制策略。方法对珠海市2002-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麻疹年度发病率在5.59~17.57/10万之间,总体有上升趋势,香洲区病例占全市总病例的88.26%;发病以外来暂住人口为主,病例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地带;大年龄组病例所占比重上升,发病高峰集中在4-8月份,大部分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在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中,除进一步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外,还应实施全人口免疫策略,提高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程周祥,倪进东,汪思银[7](2007)在《麻疹疫苗高覆盖率背景下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与免疫策略调整必要性的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芜湖市19962005年麻疹的发病情况、麻疹爆发疫情、麻疹疫苗接种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62005年,芜湖市麻疹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8.47%,儿童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95.77%。期间共报告麻疹病例6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19/10万,其中爆发疫情11起,爆发病例占总数的16.5%,其中有免疫史者占72.3%。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相似,小于8个月和1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有增高趋势。根据国内文献资料,近年来全国部分地区13992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为3921例(28.0%),无免疫史的4753例(34.0%),免疫史不祥的5318例(38.0%)。结论有较好的计划免疫基础并不能避免麻疹的爆发,为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除需要扎实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基础工作外,还需对我国现行的麻疹免疫策略及免疫程序进行调整,建立新的成人免疫规划体系,适时研究开发更有效的麻疹疫苗毒株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
邓韶英,徐郁[8](2003)在《珠海市近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进一步了解珠海市麻疹流行情况 ,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 ,对珠海市 1988~ 2 0 0 2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麻疹总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发病以外来暂住人口为主 ;病例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地带 ;大年龄组病例所占比重上升 ;发病高峰集中在 3~ 10月份 ;无明显的流行周期。麻疹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的原因是外来暂住人口的增加、免疫空白人群的积聚。因此 ,提高免疫接种率 ,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开展特定人群的免疫 ,加强麻疹的监测是控制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陈洁[9](2006)在《绍兴市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免疫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 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是三种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强,控制难度大。其中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计划免疫的实施曾大幅下降,浙江省1996~2000年麻疹的平均发病率降至6.25/10万,但近期又出现了抬头趋势,2004年浙江省麻疹报告发病率又回升到13.10/10万。与麻疹相比,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由于仍采用自愿接种的免疫策略,人群免疫水平低。2004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为47.79/10万,其爆发疫情占全省突发传染性疫情的20%,疫情形势严峻。风疹的发病率虽较低,但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却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我国每年就有4万CRS。基于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具有相似的病原学、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特征,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采用联合免疫的免疫策略,通过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联合疫苗)实现三种疾病共同防制。2002年北京MMR联合疫苗的问世,改变了我国MMR联合疫苗必须依靠进口的局面,进一步促进了将其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进程。本文就绍兴市近年来这三种疾病的流行特征以及需采取的免疫策略展开研究,并对北京MMR联合疫苗的初免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联合免疫初免月龄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2004年后改称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麻疹监测系统》和《中
崔玉君,李璐,朱小微[10](2021)在《2005-2019年鞍山市麻疹报告病例分布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005-2019年鞍山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规避麻疹疫情及消除麻疹提供针对性措施和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收集2005-2019鞍山市麻疹监测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9年鞍山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 6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4/10万,3~5年为1个流行周期,3~6月份为麻疹发病高峰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麻疹发病高发地区;发病人群中0~岁和15~39岁占43.06%;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1 333例,占病例总数的80.14%;19起麻疹暴发疫情中18起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加强鞍山市农村及城乡地区重点人群的麻疹防控,保持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同时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麻疹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避免麻疹暴发疫情的发生。
二、珠海市近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珠海市近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05—2011年广州市海珠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治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发病概况 |
2.2 时间分布 |
2.3 地区分布 |
2.4 年龄分布 |
2.5 职业分布 |
2.6 户籍分布 |
2.7 麻疹病例免疫史 |
2.8 暴发疫情 |
2.9 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实施情况 |
2.9.1 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
2.9.2 开展8月龄~14岁儿童MV查漏补种活动 |
3 讨论 |
3.1 麻疹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 |
3.2 近年海珠区麻疹流行情况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3.2.1 流行季节 |
3.2.2 发病年龄 |
3.2.3 外来人口麻疹发病是近年麻疹疫情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 |
3.3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3.3.1 加强外来人口MV免疫接种管理工作 |
3.3.3 适时开展针对成人的MV强化免疫 |
3.3.4 加强麻疹监测和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
3.3.5 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 |
(2)珠海市2005-2011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发病率 |
2.2 SIA前后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
2.2.1 发病高峰 |
2.2.2 地区分布 |
2.2.3 年龄分布 |
2.2.4 免疫史 |
3 讨论 |
(3)2007~2010年珠海市香洲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个案调查 |
1.3 检验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流行概况 |
2.2 性别、年龄分布 |
2.3 时间分布 |
2.4 地区分布 |
2.5 职业分布 |
2.6 免疫史 |
3 讨论 |
(4)衢州市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疾病诊断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麻疹的流行特征 |
3.2 风疹的流行特征 |
3.3 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 |
3.4 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 |
3.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
3.6 麻疹监测资料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5)某市2004-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1 调查内容 |
1.2 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
1.3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
1.4 定义与术语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MSS与NDRS的敏感性与资料的可靠性 |
2.3 水平与趋势 |
2.4 流行病学特征 |
2.5 主要影响因素 |
第三章 讨论 |
3.1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
3.2 研究资料的可靠性 |
3.3 麻疹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6)2002-2006年珠海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麻疹个案调查 |
1.3 麻疹IgM抗体检测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流行概况 |
2.2 年龄性别分布 |
2.3 季节分布 |
2.4 地区分布 |
2.5 病例的职业分布 |
2.6 免疫史 |
3 讨论 |
(7)麻疹疫苗高覆盖率背景下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与免疫策略调整必要性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爆发定义 |
1.3 血清学检测 |
1.4 资料处理 |
2 结果 |
2.1 芜湖市1996~2005年麻疹报告发病率变化趋势 |
2.2 芜湖市1996~2005年麻疹爆发疫情的MV接种率 |
2.3 芜湖市1996~2005年MV接种率 |
2.4 市区MV接种免疫效果监测 |
2.5 芜湖市2000~2005年麻疹发病年龄分布 |
2.6 全国部分地区同期麻疹发病年龄构成 |
2.7 全国部分地区麻疹病例的免疫史调查分析 |
3 讨论 |
(8)珠海市近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全市麻疹发病概况 |
2.2 不同类型地区发病情况 |
2.3 麻疹病例的年龄分布 |
2.4 季节分布 |
2.5 免疫史 |
2.6 病例的职业分布 |
3 讨论 |
3.1 麻疹疫情回升原因分析 |
3.2建议 |
(9)绍兴市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免疫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 |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正文 |
前言 |
材料、方法与结果 |
1.流行特征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1) 麻疹流行特征 |
(2) 风疹流行特征 |
(3)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 |
2.免疫策略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1) 免疫策略相关因素研究 |
(2) 初免效果研究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全球流行现状及免疫对策 |
附录 |
1 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号 |
2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10)2005-2019年鞍山市麻疹报告病例分布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病例定义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发病概况 |
2.2 时间分布 |
2.3 地区分布 |
2.4 人群分布 |
2.4.1 性别和年龄 |
2.4.2 职业 |
2.5 病例免疫史 |
2.6 监测系统敏感性 |
2.7 暴发疫情 |
3讨论 |
四、珠海市近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05—2011年广州市海珠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治措施探讨[J]. 赵丽庆,刘士俊,甘标. 职业与健康, 2013(13)
- [2]珠海市2005-2011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J]. 黄晖,阮峰,关天姬,尹锡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13(02)
- [3]2007~2010年珠海市香洲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 徐郁,关天姬,陈泽玲,朱江霞,黄晖. 中国现代医生, 2012(18)
- [4]衢州市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探讨[D]. 尹志英. 浙江大学, 2010(03)
- [5]某市2004-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的研究[D]. 唐雨新. 中南大学, 2009(S2)
- [6]2002-2006年珠海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 徐郁,关天姬,朱江霞,王湘赟,陈泽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08(04)
- [7]麻疹疫苗高覆盖率背景下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与免疫策略调整必要性的探讨[J]. 程周祥,倪进东,汪思银. 疾病控制杂志, 2007(01)
- [8]珠海市近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邓韶英,徐郁. 实用预防医学, 2003(06)
- [9]绍兴市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免疫策略研究[D]. 陈洁. 浙江大学, 2006(08)
- [10]2005-2019年鞍山市麻疹报告病例分布特征分析[J]. 崔玉君,李璐,朱小微. 社区医学杂志,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