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风通圣汤治疗银屑病31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婉辰[1](2021)在《运用疏风清热法治疗风热蕴肤型玫瑰糠疹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项研究课题内容属中医外科学皮肤病方向临床研究领域,主要目的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以玫瑰糠疹分型之一风热蕴肤型为主治目标,以中药制剂蒲地蓝消炎胶囊药物为对照组,用疏风清热法为原则自拟疏风清疹汤治疗风热蕴肤型玫瑰糠疹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可靠性,研究性质为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风热蕴肤型玫瑰糠疹的患者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治疗组)与B组(对照组),两组各32例,A组给予疏风清疹汤(金银花、连翘、黄芩、生地黄、牡丹皮、白茅根、板蓝根、紫花地丁、蒲公英、僵蚕、白鲜皮、地肤子),饭后温开水150ml冲服,早晚各1袋,1日2次。B组给予蒲地蓝消炎胶囊(黄芩、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炎消肿。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两组均以十天为一疗程,持续观察二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相关药物。结果:实际观察63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83.8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经统计学分析,(P<0.05),证明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着性差别。两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表现上均有不同程度疗效(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皮疹数量、皮疹颜色、皮疹厚度、鳞屑及瘙痒程度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疗效(P<0.05),在皮疹数量、皮疹颜色、鳞屑及瘙痒程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皮疹厚度方面两组治疗效果相当(P>0.05)。结论:用疏风清热法为原则的自拟方疏风清疹汤治疗风热蕴肤型玫瑰糠疹具有安全可靠性,疗效优于蒲地蓝消炎胶囊。
康雨菲[2](2021)在《复方黄芩“水膜”湿敷联合健脾化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复方黄芩“水膜”湿敷联合健脾化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蕴型)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率。本研究旨在找到更有效、更安全治疗亚急性湿疹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20年7月至2020年9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湿疹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共6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6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基础治疗(健脾化湿汤及卢帕他定片口服)。治疗组31例,采用复方黄芩“水膜”湿敷和基础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症状评分、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临床观察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首先应用单样本K-S检验分析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别治疗前后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同组别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z秩和检验分析;组间性别构成比较和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结果均以P<0.05为标准,说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的皮损面积、EASI评分、瘙痒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4周后,两组的皮损面积、EASI评分、瘙痒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完成临床观察者30例,其中痊愈3例,显效13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有效率(痊愈+显效/治疗组总例数)为96%;对照组完成临床观察者30例,其中痊愈0例,显效3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有效率(痊愈+显效/治疗组总例数)为83%。治疗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对照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复发率对比: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随访2周,治疗组有1例患者存在复发情况,复发率为3%,对照组有5例患者存在复发情况,复发率为28%。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复发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芩“水膜”湿敷联合基础治疗(健脾化湿汤及卢帕他定片口服)亚急性湿疹(脾虚湿蕴型)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优于单纯基础治疗。
袁野[3](2021)在《防风通圣散加减方治疗表里俱实证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防风通圣散加减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表里俱实证的临床疗效,对患者表里俱实症状的改善以及对血清CRP水平、IL-17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口服防风通圣散加减方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复方氨肽素片治疗。分别于治疗第4周、第8周后评估患者的PASI评分变化,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以及血清CRP、IL-17A水平。结果:共纳入80例病例,其中有1例病例脱落,最终完成治疗79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得出结果如下:(1)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皮损面积、PA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血清CRP及IL-17A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皮损面积百分比:治疗组治疗前的皮损面积百分比为(18.75±14.43)%,治疗后为(10.80±9.53)%;对照组治疗前为(21.23±15.95)%,治疗后为(15.95±12.71)%;治疗前后,两组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轻皮损面积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PASI评分比较: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后、第8周后治疗组的PASI评分平均水平分别为(13.57±1.86)分、(6.75±4.24)分、(6.05±3.77)分,对照组分别为(13.86±2.27)分、(11.09±3.86)分、(8.03±9.82)分;在治疗4周后,两组的P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显着(P<0.05),在治疗第8周后,治疗组PASI评分较第4周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第4周明显下降(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于降低PASI评分治疗组更具优势(P<0.05)。(4)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分别为(8.60±1.71)分、(3.75±1.37)分;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为(8.77±1.87)分、(8.56±1.80)分,在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在降低中医症候评分方面无明显疗效(P>0.05)。(5)实验室指标:血清CRP: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66±1.23)mg/L、(4.98±1.35)mg/L;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31±1.15)mg/L、(5.19±1.25)mg/L,两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两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A: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7.89±2.06)pg/m L、(14.98±1.19)pg/m L;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7.31±1.64)pg/m L、(15.59±1.24)pg/m L,两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降低更显着(P<0.05)。(6)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之间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在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有3例,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7.6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检测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防风通圣散加减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表里俱实证的患者具有缩小皮损面积、减轻皮损严重程度、明显改善表里俱实证候的效果,能降低患者血清CRP、血清IL-17A的水平,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林心然[4](2021)在《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及修复皮肤屏障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既往相关研究及导师临床治疗发现,羌月乳膏对治疗神经性皮炎(局限性)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本研究以诊断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激素类药物尤卓尔软膏作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皮肤屏障测试仪及皮损症状评分与自拟中医证候评分对受试者皮损的不同疗程阶段进行量化评分,以各项评分总分计算有效率与皮肤屏障观察指标为临床观察数据,评价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有效性与对皮肤屏障的修复情况,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为丰富神经性皮炎外治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撑与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非劣性随机阳性平行对照的方法。收集我科符合纳排标准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用药为羌月乳膏,对照组用药为尤卓尔软膏,指导两组受试者均按照统一的方法用药,试验组用药疗程为28天,对照组按照用药说明疗程为14天。于三个时间观测点记录治疗情况,分别为治疗前、治疗14±3d、治疗28±3d。而后通过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记录和处理受试者的不良反应,最后对所有入组患者随访观察,评估复发情况。研究结果:1有效率对比:治疗14±3天后,试验组总有效率76.47%,对照组总有效率88.24%。治疗28±3天后,两组总有效率相等,均为88.24%,故比较两组治疗显效率,试验组显效率为79.41%,对照组显效率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6%,对照组尚未有不良反应报告。试验组复发率17.65%,对照组复发率26.37%。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经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2临床症状指标评分均值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临床症状总分均值为试验组22.79±0.30,对照组22.44±0.23,两组评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分均值为试验组9.53 ±0.35,对照组10.65 ± 0.33,经比较两组评分均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主客观临床症状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损面积、色泽、肥厚程度、苔癣样变数目、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除主观症状(包括瘙痒及失眠焦虑症状)外,试验组的各项评分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的皮肤屏障指标评价对比:治疗前,试验组靶皮损的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水分度(ML)、皮肤屏障评分值的均值分别为:12.33±6.15、10.29±0.89、55.29±2.50、70.15±1.18;对照组靶皮损的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水分度(ML)、皮肤屏障评分值的均值分别为:10.06±2.24、11.44±1.14、60.38±2.11、69.94± 1.2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靶皮损皮肤屏障数值均与自身正常皮肤皮肤屏障数值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靶皮损的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水分度(ML)、皮肤屏障评分值的均值分别为:23.41±13.68、2.97±0.33、62.00±2.13、80.88±0.91;对照组靶皮损的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水分度(ML)、皮肤屏障评分值的均值分别为 14.79±1.99、8.35±0.90、60.29±1.88、72.47±0.93。除水分度评分(ML)经检验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项评分数值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不同转归组的皮肤屏障修复情况对比: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组患者经皮水分流失(TEWL)进行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及无效组患者经皮水分流失(TEWL)及皮肤屏障评分值对比,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显效组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皮肤水分度(ML)与皮肤屏障评分值分别与好转组、无效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且三组的数值评分依次降低,无效组皮肤屏障评分为最次,试验组药物对皮肤屏障修复程度优于对照组药物。研究结论:1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皮损形态、面积、色泽、肥厚程度及苔癣样变数目。对于该病瘙痒症状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皮肤屏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值流失、促进表皮修复作用有关。2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的药物是弱效激素尤卓尔软膏,两者均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有治疗效果,羌月乳膏疗效非劣于尤卓尔软膏。3在皮肤屏障修复方面,羌月乳膏优于尤卓尔软膏,其疗效与皮肤屏障修复程度呈正相关,证明羌月乳膏在改善皮损症状方面更具有优势。4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有缓慢持续作用,患者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坚持使用可以发挥更好的疗效。
秦万里[5](2021)在《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背景:由于银屑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其治疗和防护纷繁复杂,且疗效与安全性常常难以兼顾,所以银屑病成为皮肤科领域重点研究的常见病、疑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方法多样,包括内服中药方药、外用中药药膏、中药泡洗疗法、针灸、拔罐等疗法,其中药内服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广大银屑病患者的认可,但整体尚缺乏严格临床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证据。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基本理论,进一步细化辨证论治的方式是增加中药内服疗效有效途径之一。血热证是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的证型,也是病情转化的关键,湿邪作为重要而有常见的兼挟之邪,又往往贯穿于银屑病病程的始终,因此,血热挟湿证是细化银屑病辨证论治的首选证型,在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上,医家常常在基础方药中配伍除湿类中药,往往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凉血除湿解毒汤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院内协定处方凉血活血汤和清热除湿汤合方而成,凉血活血汤为赵炳南赵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方,我科既往前期对凉血活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证实了该方用于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此外,我科前期已观察应用清热除湿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热证和治疗痤疮湿热型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了清热除湿汤对于皮肤类病湿热证的有效性,基于以上前期研究基础,我科拟定凉血除湿解毒汤用于银屑病血热挟湿证患者的治疗,提出其是治疗银屑病血热夹湿证的主要方法,在前期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观察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优化中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诊疗方案并进一步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临床随机、阳性对照、双盲的试验方法,纳入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西医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辨证分析标准的血热挟湿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口服凉血除湿解毒汤,阳性对照组口服凉血解毒汤,均每日两次。观察时间点为2周、4周、6周及第8周,总疗程为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的变化,即银屑病临床体表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改善情况(PASI75、PASI50、PASI90)、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指数(DLQI)、患者自评瘙痒评分(VAS)变化及安全性。结果:实际入组58例,完成全部治疗周期为38例,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20例,脱落20例,对于满足4周的脱落病例,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将其数据平移,最终治疗组23例、对照组26例纳入统计分析。1.凉血除湿解毒汤组(治疗组)与凉血解毒汤组(对照组)两组8周临床好转率(PASI75)分别为13.0%和11.5%,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PASI50分别为69.6%和50%,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ASI90分别为4.3%和0%,两组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PASI、DLQ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ASI、DLQ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2周、4周、6周、8周)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的改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VAS评分在第2周、4周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6周、8周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少数有轻微胃肠道反应,经调整药物服用方式后均改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1.与凉血解毒汤相比,凉血除湿解毒汤对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治疗,在临床有效率、改善PASI评分、改善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疗效相当,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瘙痒证方面,优于凉血解毒汤。2.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挟湿证有较好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赵悦岐,赵颖[6](2021)在《“汗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汗法"系中医治病八法之首,具有解表祛邪、宣通腠理等功效,在皮肤病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但至今尚缺乏对"汗法"治疗皮肤病系统的认知与分类整理。该文通过搜集与疏理相关文献,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探究"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特点与进展。理论上,认为皮肤病病位在肌表,发病机制多属营卫不和,而"汗法"可调和营卫、开通玄府,正是治疗皮肤病的主要理论依据,此外亦对"汗法"的用药规律和使用法度加以说明,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临床上,基于"汗法"有狭义汗法与广义汗法之分,提出汗法治疗皮肤病不只局限于辛温发汗,还需重视"广汗法"的应用,利用广汗以布展气机,调和阴阳,故该文对调营发汗、清热发汗、辛凉发汗、利湿发汗、温阳发汗、养阴发汗等广汗法及相应方药进行了分类与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叶文珍[7](2020)在《萧贤忠皮肤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介绍萧贤忠辨治皮肤疾病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一、萧贤忠学术观点渊源。主要从中医世家,代代传承;厚德精医,仁心仁术;勤求博采,传承传新三个方面阐述了萧贤忠从医的经历、精湛的医术、晨兢夕厉、心怀患者的高尚医德对萧贤忠学术观点形成的影响。二、萧贤忠学术观点述要。主要阐述萧贤忠在皮肤疾病方面的病机观、辨治观、预防观。萧贤忠认为,皮肤病病因病机应以“整体观”为指导。其发病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虫毒、蛇毒、药毒、食物毒、疫疠之毒、外来伤害等,内因包括情志、饮食、劳逸、先天等。各个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瘀滞或虚损,经络失和失养,肌肤不固,失于濡润,反映于外则表现为各种皮肤病变。萧贤忠辨证治疗皮肤疾病亦重视“整体观”,强调“外科实从内出”的观点。其根据辨证结果和皮肤病特点将内治法大致归纳为:疏风解表止痒、清热燥湿收敛、和解疏肝理气、清热凉血消斑、健脾除湿利水、解毒杀虫止痒、活血破瘀软坚、温经散寒通络、养血润肤止痒、补益肝肾扶正等。萧贤忠认为这些治法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相互作用的。治疗时应该根据疾病的发展情况,采用一个或两个及两个以上治法,依法立方,证法方相应,疗效可奏。在临床处方上,萧贤忠善于应用古方辨治皮肤病,常用方剂有:双解汤、五神汤、香薷散、除湿胃苓汤、五根汤、防风通圣散、逍遥散、化斑汤、疏风清肝汤、银翘散、消风导赤散、泻白散、甘露饮等。并根据经验自拟经验方治疗,如止痒汤、消疣汤等。萧贤忠临床用药强调,在疾病治疗的始末一定要顾护脾胃,扶正祛邪。萧贤忠临床常配合特色外治疗法,常用萧氏自制大成散、三黄洗液等治疗。另指出,皮肤病的预防也需遵循“整体观”,防治结合,效果更佳。三、萧贤忠论治常见皮肤病经验。主要从概述、病因病机、内治法、外治法、防护措施五个方面论述了萧贤忠诊治粉刺、乳痈、湿疮、丹毒、白疙、蛇串疮、奶癣、疔疮、瘾疹、风瘙痒十种疾病的临床经验。萧贤忠立志于中医外科事业,将萧氏—族治疗皮肤疾病的中医经验薪火相传,并逐渐发扬光大,为我国中医事业贡献出—份力量。
栾淑贞[8](2020)在《中医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大多数治疗方式只能达到近期缓解的目的,停药后易复发。目前对银屑病复发的现状及复发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延缓复发是目前银屑病治疗的难点。中医治疗银屑病疗效肯定,但关于中医治疗对银屑病复发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对比临床中经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后痊愈的寻常型银屑病人,随访并观察其愈后复发时间、复发严重程度及复发率,观察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对本病复发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不同干预手段治愈后疾病的复发现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组病例分为中医治疗队列和西医治疗队列,将治疗痊愈的患者纳入随访,制定统一的随访方案,随访周期为6个月,通过PASI评分评价疾病的痊愈、复发状态,追踪两组患者痊愈后的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时皮损的严重程度、瘙痒程度,通过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等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治疗下治疗痊愈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复发状态。结果截止随访结束,共有6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访成功并进行数据统计,其中中医组40例,西医组2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家族史、病程等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在随访周期结束后,共跟踪到34人复发,中医组复发18例,西医组复发16例。描述两组缓解状态的生存曲线,两组平均复发中位时间为22周,其中中医组中位复发时间大于24周,优于西医组复发中位时间16周,生存曲线有显着差异(P<0.05)。中医治疗组在痊愈后6个月复发率为45.0%,低于西医治疗组72.7%,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愈后3个月时中医组复发率为20.0%,西医组复发率31.8%,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组复发率时平均PASI评分为4.41±2.33分,西医组复发时平均PASI评分为6.41 ±2.96分,中医组疾病复发时皮损严重程度低于西医治疗组,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复发时瘙痒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复发诱因的统计中,无明显诱因复发者占比最高,为35.29%,其次占比最高诱发因素依次为感染因素(32.35%)、精神因素(17.65%)、饮食因素(8.82%)、外伤因素(5.8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提示治疗方式和吸烟史是银屑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研究显示,运用中医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寻常型银屑病的复发,并且降低复发时的皮损严重程度,虽然治愈后短期内复发率可能无明显差异,但是长期缓解优于西医治疗。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小,无从得知不同西医药物对银屑病复发的具体影响,需要更多的研究,更长的随访时间进一步探讨。
孔祥阳,李忻红[9](2020)在《《医宗金鉴》名方治疗银屑病应用现状》文中研究说明《医宗金鉴》集清代中医学各科之大成,记载了古代众多名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现整理出消风散、防风通圣散、当归饮子、桃红四物汤、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当归四逆汤8张所载名方,分析其治疗银屑病的辨证思维方法,体会各方的精髓之处,以期更好地为中医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崔颖[10](2014)在《火针联合活血解毒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屑病是以红斑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为临床特点,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之为“白疕”。由于其皮损多发,顽固不愈,常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皮科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银屑病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它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中医通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在治疗银屑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优势。火针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即使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火烧红后迅速刺入患者穴位或患处,以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在此后的数千年间,其相关理论及临床应用不断完善,日趋成熟,如今已普遍运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当中。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其对多种皮肤病有较好疗效。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研究,验证火针联合活血解毒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综述共两篇:第一篇为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概况。包括古代文献对银屑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记载,现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辨治经验以及近几年中医药在治疗银屑病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第二篇为火针治疗皮肤病概况,包括火针疗法的起源、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等,以及近年来火针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临床研究部分,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2例采用火针联合活血解毒汤法,对照组8例采用活血解毒汤法。疗程为4周,记录银屑病患者的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等。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完成治疗的17例患者中,治疗组10例,对照组7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情况无显着性差异,可进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均显着降低(P<0.01),说明两种方法对斑块型银屑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皮疹颜色、浸润程度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说明两种方法对银屑病血瘀证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两组治疗后皮疹颜色、浸润程度各项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显着降低(P<0.05),说明治疗组对改善瘙痒程度有较好的疗效。两组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对改善瘙痒程度的作用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与85.7%,无显着差异(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火针联合活血解毒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安全有效。
二、防风通圣汤治疗银屑病3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风通圣汤治疗银屑病3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运用疏风清热法治疗风热蕴肤型玫瑰糠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一 传统医学对玫瑰糠疹的认识 |
二 现代医学对玫瑰糠疹的认识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病例来源 |
3.诊断标准 |
4.病例选择标准 |
5.研究方法 |
6.研究结果 |
7.不良反应情况 |
8.典型病例 |
讨论 |
1.立项依据 |
2.疏风清疹汤方药分析 |
3.对照组口服药选择 |
4.研究结果分析 |
5.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复方黄芩“水膜”湿敷联合健脾化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实验方案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分组方法 |
1.8 治疗方案 |
1.9 一般情况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疗效指标的观察及随访 |
3 数据处理 |
4 统计结果 |
4.1 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 |
4.2 两组瘙痒评分比较 |
4.3 皮损严重程度比较 |
4.4 临床有效率比较 |
4.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4.6 复发率比较 |
4.7 临床疗效分析 |
讨论 |
1 健脾化湿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作用机理 |
1.1 健脾化湿汤的组方分析 |
1.2 健脾化湿汤的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2 复方黄芩“水膜”的作用机理 |
2.1 复方黄芩“水膜”的组方分析 |
2.2 复方黄芩“水膜”的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3 实验中所用其他药物的作用机理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本研究的意义 |
3 不足 |
4 展望 |
参考文献(一) |
附录 |
附录1:综述 亚急性湿疹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二) |
附录2:附表 |
附录3: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防风通圣散加减方治疗表里俱实证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2.6 脱落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选组及治疗方法 |
2.2 治疗疗程 |
2.3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2.4 观察指标 |
2.4.1 皮损面积评定 |
2.4.2 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 |
2.4.3 中医症候评分 |
2.4.4 有效率判定 |
2.5 实验室指标 |
2.6 不良反应及处理 |
2.7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病例入组情况 |
3.2 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
3.3 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以及PASI评分比较 |
3.4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3.5 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3.6 治疗后两组观察指标及疗效的比较 |
3.6.1 治疗8周后皮损面积比较 |
3.6.2 治疗前后两组PASI评分比较 |
3.6.3 治疗8周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
3.6.4 治疗8周后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3.6.5 疗效比较 |
3.7 安全性评价 |
4 研究背景 |
4.1 概述 |
4.2 中医对银屑病病名的认识 |
4.3 古代中医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4.4 当代中医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4.5 中医对银屑病辨证论治的研究 |
4.6 西医对银屑病病因的认识 |
4.7 西医治疗银屑病的现状 |
4.7.1 系统用药 |
(1)甲氨蝶呤 |
(2)环孢素 A |
(3)维 A 酸类药 |
(4)生物制剂 |
(5)复方氨肽素片 |
4.7.2 局部用药 |
4.7.3 物理疗法 |
5 讨论 |
5.1 立题依据 |
5.2 检验指标血清CRP、IL-17A的选择 |
5.3 研究结果分析 |
5.3.1 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 |
5.3.2 中医症候评分 |
5.3.3 血清CRP、IL-17A水平分析 |
5.3.4 典型病例 |
5.4 结论 |
5.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及修复皮肤屏障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论述与治疗 |
1 古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1.1 古代文献对病名的认识 |
1.2 古代文献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古代文献对本病的治疗举隅 |
2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3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临床治疗观察 |
3.1 内治法 |
3.1.1 从血瘀论治 |
3.1.2 从血虚论治 |
3.1.3 肝郁化火 |
3.1.4 风湿蕴热 |
3.2 外治法 |
3.2.1 洗剂 |
3.2.2 酒剂、酊剂 |
3.2.3 醋剂 |
3.2.4 熏蒸剂 |
3.2.5 膏剂(软膏) |
3.2.6 油剂 |
3.2.7 中医其他疗法 |
3.2.8 中西医联合外治 |
4 中医对与皮肤屏障的认识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西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西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 精神心理方面 |
2.2 神经——内分泌——免疫方面 |
2.2.1 神经系统 |
2.2.2 免疫系统 |
2.2.3 内分泌系统 |
2.3 胃肠功能紊乱方面 |
2.4 机械物理刺激方面 |
2.5 遗传方面 |
2.6 其他方面 |
3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进展 |
3.1 系统治疗 |
3.1.1 抗组胺药 |
3.1.2 钙剂及维生素类 |
3.1.3 镇静安眠抗抑郁药 |
3.1.4 病损封闭 |
3.1.5 雷公藤制剂 |
3.1.6 免疫调节剂 |
3.1.7 其他药物治疗 |
3.2 局部治疗 |
3.2.1 糖皮质激素制剂 |
3.2.2 免疫调节剂 |
3.2.3 非甾体抗炎药 |
3.2.4 维生素D3衍生物 |
3.2.5 角质松解剂与维A酸类制剂 |
3.3 物理疗法 |
3.4 其他 |
4 西医对本病与皮肤屏障的认识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一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设计 |
2.1 设计类型 |
2.2 设计方法 |
2.3 样本量估算 |
3 研究对象 |
4 诊断标准 |
4.1 西医诊断标准 |
4.2 中医诊断标准 |
5 病例选择 |
5.1 纳入标准 |
5.2 排除标准 |
5.3 剔除标准 |
5.4 受试者退出的条件 |
5.4.1 受试者自行退出 |
5.4.2 研究者决定的退出 |
5.5 脱落病例的处理 |
6 治疗方案 |
6.1 治疗药物 |
6.1.1 治疗组药物 |
6.1.2 对照组药物 |
6.1.3 用药方法 |
6.1.4 注意事项 |
6.1.5 合并用药规定 |
6.1.6 研究设备 |
7 数据观察 |
7.1 一般数据观察 |
7.2 临床观察指标 |
7.2.1 皮肤屏障数据评分 |
7.2.2 皮损主客观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
8 时间节点 |
9 疗效评判 |
10 安全性评价 |
11 不良事件处理 |
12 统计方法 |
13 技术路线 |
二 研究结果 |
1 病例完成情况 |
2 一般情况 |
2.1 性别 |
2.2 年龄 |
2.3 职业 |
2.4 BMI指数 |
2.5 学历 |
2.6 民族 |
3 临床情况 |
3.1 病程 |
3.2 靶皮损部位 |
3.3 过敏史 |
3.4 治疗史 |
3.5 既往史 |
4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
4.1 治疗前评分对比 |
4.2 结果评分 |
5 不良反应 |
6 随访情况 |
三 结论与讨论 |
1 一般资料分析与讨论 |
2 临床资料分析与讨论 |
3 治疗结果分析与讨论 |
3.1 疗效分析 |
3.2 皮肤屏障数据分析 |
4 安全性及随访分析 |
5 药物分析 |
5.1 对照组药物选取 |
5.2 羌月乳膏方药分析 |
5.3 羌月乳膏疗效评价 |
6 神经性皮炎治疗与皮肤屏障修复关系探讨 |
结语 |
1 结论 |
2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
附表2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传统医学对于银屑病血热证的认识 |
1.1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血热证”的认识演变和发展 |
1.1.1 中医病名及症状论述 |
1.1.2 历代银屑病血热证的中医病因病机论述 |
1.1.3 历代各家对银屑病血热证治法 |
1.2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血热证”的认识与治疗 |
1.2.1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血热证”的认识 |
1.2.2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2.1 流行病学研究 |
2.1.1 发病率及分布 |
2.1.2 银屑病患者性别分布 |
2.1.3 银屑病发病年龄分析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1 免疫异常 |
2.2.2 角质形成细胞异常 |
2.2.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异常升高 |
2.2.4 其它 |
2.3 银屑病治疗概况 |
2.3.1 银屑病系统治疗药物 |
2.3.2 局部用药疗法 |
2.3.3 物理疗法 |
2.3.4 其它疗法 |
2.3.5 联合疗法 |
前言 |
第二部分 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疗效观察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类型与原则 |
3.2 研究药物用法、用量 |
3.3 试验分组 |
3.4 合并用药 |
3.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3.6 观察时点、疗程 |
3.7 观察指标 |
3.8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定 |
3.9 技术路线 |
4 统计方法 |
5 临床资料分析与疗效观察结果 |
5.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5.1.1 患者入组情况 |
5.1.2 基线资料 |
5.1.3 病情演变情况 |
5.2 疗效观察 |
5.2.1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
5.2.2 两组治疗后PASI改善情况比较 |
5.2.3 两组治疗前后DLQI评分比较 |
5.2.4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5.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法依据 |
2 试验方法讨论 |
3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讨论 |
3.1 疗效讨论 |
3.2 安全性讨论 |
4 关于凉血除湿解毒汤方解的探讨 |
5 现代药理学分析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 |
(6)“汗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汗法”理论溯源 |
2 狭义汗法与广义汗法 |
3“汗法”应用于皮肤病理论依据 |
3.1“汗法”可调和营卫 |
3.2“汗法”可开通玄府 |
4“汗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特点 |
4.1 以药性之偏纠阴阳之偏 |
4.2 缓峻有分,剂量适中 |
4.3 不拘“汗法”,讲求“权变”,重视“广汗” |
5“汗法”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近况 |
5.1 辛温发汗 |
5.2 调营发汗 |
5.3 清热发汗 |
5.4 辛凉解表 |
5.5 利湿发汗 |
5.6 温阳发汗 |
5.7 养阴发汗 |
6 结语 |
(7)萧贤忠皮肤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萧贤忠学术观点渊源 |
1 萧贤忠生平简介 |
2 萧贤忠学术观点渊源 |
2.1 中医世家 代代相承 |
2.2 厚德精医 仁心仁术 |
2.3 勤求博采 传承创新 |
第二章 萧贤忠学术观点述要 |
1 病机观 |
2 辨治观 |
2.1 辨证原则 |
2.2 治则治法 |
2.3 遣方用药 |
3 预防观 |
第三章 萧贤忠辨治常见皮肤病经验举隅 |
1 粉刺 |
1.1 概述 |
1.2 病因病机 |
1.3 临证经验 |
2 乳痈 |
2.1 概述 |
2.2 病因病机 |
2.3 临证经验 |
3 湿疮 |
3.1 概述 |
3.2 病因病机 |
3.3 临证经验 |
4 丹毒 |
4.1 概述 |
4.2 病因病机 |
4.3 临证经验 |
5 白疕 |
5.1 概述 |
5.2 病因病机 |
5.3 临证经验 |
6 蛇串疮 |
6.1 概述 |
6.2 病因病机 |
6.3 临证经验 |
7 奶癣 |
7.1 概述 |
7.2 病因病机 |
7.3 临证经验 |
8 疗疮 |
8.1 概述 |
8.2 病因病机 |
8.3 临证经验 |
9 瘾疹 |
9.1 概述 |
9.2 病因病机 |
9.3 临证经验 |
10 风瘙痒 |
10.1 概述 |
10.2 病因病机 |
10.3 临证经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中医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银屑病复发的影响因素 |
2 寻常型银屑病的复发机制 |
3 不同的临床干预对银屑病复发的影响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前言 |
二、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结局 |
3 研究设计 |
4 资料收集 |
5 随访方法 |
6 资料整理与数据统计 |
三、研究结果 |
1 般资料分析 |
2 临床资料分析 |
3 不同治疗下的复发情况分析 |
4 影响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因素分析 |
四、讨论 |
1、中医治疗在延缓银屑病复发中的优势 |
2、西医治疗中银屑病的复发现状 |
3、银屑病复发中的危险因素 |
4、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医宗金鉴》名方治疗银屑病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名方概述 |
1.1 消风散: |
1.2 防风通圣散: |
1.3 当归饮子: |
1.4 桃红四物汤: |
1.5 五味消毒饮: |
1.6 龙胆泻肝汤: |
1.7 黄连解毒汤: |
1.8 当归四逆汤: |
2 结语 |
(10)火针联合活血解毒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概况 |
1 古代文献对银屑病的论述 |
2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的论述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火针治疗皮肤病概况 |
1 火针概述 |
2 近年火针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临床资料分析及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防风通圣汤治疗银屑病3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运用疏风清热法治疗风热蕴肤型玫瑰糠疹的临床研究[D]. 赵婉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复方黄芩“水膜”湿敷联合健脾化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D]. 康雨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防风通圣散加减方治疗表里俱实证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袁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4]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及修复皮肤屏障临床观察[D]. 林心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疗效观察[D]. 秦万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汗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赵悦岐,赵颖.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4)
- [7]萧贤忠皮肤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研究[D]. 叶文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中医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影响[D]. 栾淑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医宗金鉴》名方治疗银屑病应用现状[J]. 孔祥阳,李忻红. 山西中医, 2020(04)
- [10]火针联合活血解毒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研究[D]. 崔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