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病变246例流行病学分析

胆囊息肉样病变246例流行病学分析

一、24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剑,邓卓凡,龚建平[1](2022)在《胆囊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胆囊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的特点,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为肿瘤晚期。早期识别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处理,是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胆囊癌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该文回顾了胆囊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最新研究,为预防和早期诊断胆囊癌提供临床依据。

胡海霞,郑冬图,叶云霞,周晨洁,许秀娟,张友琴[2](2021)在《军事飞行人员胆囊息肉患病现状分析及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军事飞行人员胆囊息肉的检出情况,为制定特勤人员健康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空军某疗养中心疗养与健康体检的3 903例飞行人员,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年份、不同职级飞行人员的胆囊息肉检出率情况,以及被检出胆囊息肉的不同年龄段飞行人员合并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在3 903例飞行人员中,检出胆囊息肉331例,检出率7.97%。不同年龄段比较,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飞行人员胆囊息肉检出率越来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年龄段胆囊息肉大小比较,发现≤5 mm的胆囊息肉31~39岁年龄段的飞行人员检出率最高,6~9 mm的胆囊息肉40岁以上年龄段飞行人员检出率最高。不同年份比较,发现飞行人员胆囊息肉检出情况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且2020年明显高于2019和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被检出胆囊息肉的不同年龄段飞行人员合并代谢性疾病分析,发现> 30岁的飞行人员合并1种以上代谢性疾病的显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胆囊息肉在中国军事飞行人员中并不罕见,其检出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年龄、职级、相关代谢性疾病是胆囊息肉的危险因素。

林树青[3](2021)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协同应用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30例。七氟烷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丙泊酚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苏醒时间、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情况。结果:与丙泊酚组相比,七氟烷组在心率稳定性、麻醉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等方面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党学娟,张春芳,唐萍,吕芳,李敏[4](2021)在《甘肃省企事业单位人群胆囊息肉样病变分布特点及易感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甘肃省企事业单位人群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LG)的分布特点及易感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到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体检的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省企事业单位人群PLG的总检出率为9.39%,单发高于多发,PLG直径<5 mm的检出率高于直径5~<10 mm、直径≥10 mm的检出率。男性总检出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89,P<0.001)。男性PLG检出率最高的年龄段为38~<48岁,各年龄段检出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72,P<0.01)。女性检出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8~<38岁,各年龄段检出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50,P<0.01)。结论甘肃省企事业单位人群PLG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现地域差异,年龄、性别为PLG的易感因素。在PLG的高发年龄段对人群,尤其是男性进行积极的健康宣教,并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利于预防PLG的发生。

蒋南,金壮,雷裕,张萌,曹军英[5](2021)在《某部官兵发生胆囊息肉样变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胆囊息肉样变(polypoidleison of gallbladder, PLG)是指胆囊壁内侧突出到腔内的息肉样病变总称,通常可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在国内外普通人群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一项研究表明,韩国近10年PLG的患病率已从3.8%上升到7.1%[2]。部队官兵因外出执行任务及某些特殊作业时,环境改变引起的作息时间调整、饮食结构变化等特殊因素,可能会引起PLG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军队PLG的患病率亦呈升高趋势[3,4]。

刘厚宝,倪小健,沈盛,郑博豪,刘寒[6](2020)在《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现状与思考》文中认为胆囊良性疾病是普通外科常见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炎等。我国对该类疾病的治疗仍存在不规范,主要表现为:(1)一切了之,由此导致胆囊切除术后腹痛、腹胀、腹泻和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上升。(2)能保则保,对存在潜在胆囊癌高危因素的胆囊良性疾病未能及时施行规范的胆囊切除术,从而导致胆囊癌的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对胆囊良性疾病施行保胆手术,这是不科学的外科治疗,其术后胆囊可能成为发生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对存在潜在胆囊癌高危因素的胆囊良性疾病及时施行规范的胆囊切除术,不仅可以显着降低胆囊癌的发病率,而且可以显着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笔者结合文献及自身临床实践,对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现状进行分析,对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的争议与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王凯旋[7](2019)在《铁路系统职工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患病与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铁路系统职工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其发展的原因,为预防控制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提供依据,旨在保护铁路职工健康。方法:(1)选取2016年某铁路集团湖南及广东部分地区参加健康检查检出的胆囊息肉患者1069例,设为胆囊息肉组,同时间段14336例非胆囊息肉者设为对照组;选取胆囊结石患者925例,设为胆囊结石组,同时间段12779例非胆囊结石者设为对照组。(2)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铁路系统职工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的患病率与其他人群之间的差异,探索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的流行病学特征。(3)比较两组在一般人口学因素、临床生理指标、临床生化指标、脂肪肝之间的差异,进行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显着差别的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胆囊息肉总体患病率为6.94%;男性患病率为7.76%,女性患病率为3.76%;5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最高(8.38%);各地区之间患病率最高的为郴州(14.29%);各工种之间机务段工作人员患病率最高(7.65%)。胆囊结石总体患病率为6.74%;男性患病率为5.77%,女性患病率为5.88%;5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最高(8.23%);各地区之间患病率最高的为怀化(8.46%);各工种之间车务段工作人员患病率最高(7.04%);(2)胆囊息肉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在一般人口学因素中,年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生理指标分析中,两组血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生化指标分析中,两组BMI、尿酸、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在一般人口学因素中,年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生理指标分析中,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生化指标分析中,两组BMI、尿葡萄糖、尿蛋白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脂肪肝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胆囊息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偏大、男性、肥胖、血糖偏高、总胆固醇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是胆囊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段每增加10岁,患胆囊息肉的风险增加0.26倍(95%CI:1.126?1.410);女性职工患胆囊息肉的风险是男性的0.579倍(95%CI:0.472?0.710);肥胖职工患胆囊息肉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职工的1.473倍(95%CI:1.224?1.774);血糖偏高职工患胆囊息肉的风险是血糖正常职工的1.246倍(95%CI:1.050?1.477);高胆固醇职工患胆囊息肉的风险是总胆固醇正常职工的1.224倍(95%CI:1.049?1.42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职工患胆囊息肉的风险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职工的1.494倍(95%CI:1.230?1.815)。胆囊结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偏大、超重、肥胖、脂肪肝、血糖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是胆囊结石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段每增加10岁,患胆囊结石的风险增加0.347倍(95%CI:1.186?1.531);超重职工患胆囊结石的风险是正常体重的1.383倍(95%CI:1.097?1.744);肥胖职工患胆囊结石的风险是正常体重的1.424倍(95%CI:1.213?1.670);患有脂肪肝的职工患胆囊结石的风险是无脂肪肝职工的1.179倍(95%CI:1.009?1.377);血糖偏高职工患胆囊结石的风险是血糖正常职工的1.508倍(95%CI:1.261?1.80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职工患胆囊结石的风险是总胆固醇正常职工的1.261倍(95%CI:1.007?1.579)。结论:(1)胆囊息肉危险因素为年龄偏大、男性、肥胖、血糖偏高、总胆固醇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2)胆囊结石危险因素为年龄偏大、超重、肥胖、脂肪肝、血糖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3)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共患危险因素为年龄偏大、肥胖、血糖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

朱宇伟[8](2019)在《胆囊息肉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胆囊息肉患者临床调查,归纳其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完善胆囊息肉的临床诊疗辨证体系,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胆囊息肉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胆囊息肉患者300例,详细记录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不良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及四诊信息等。依据朱文峰主编的《证素辨证学》中的“证候辨证量表”提取相关证素,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胆囊息肉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发病相关因素。结果:1.在收集的300例胆囊息肉患者中,男性155例,女性145例,男女比例1.07:1,男性多于女性。2.胆囊息肉单发者占49.67%,多发者占50.33%。息肉大小在0.3-0.6cm为多,占80.33%。300例胆囊息肉患者中有不良生活习惯者高达237例,其中以饮酒、嗜食荤菜、吸烟者多见,均达100例以上。在合并症方面,合并脂肪肝者最多,占21.00%;其次为合并胆囊结石(7.00%),胆囊炎(5.33%)。根据BMI计算属超重/肥胖者达125例,占41.76%。3.300例胆囊息肉患者中可提取出病位证素者222例。排除频数分布比例≤2%的证素,胆囊息肉病位证素主要有肝(53.15%)、胃(50.45%)、胆(18.02%)、脾(16.22%)。证素组合以单病位为主,占65.33%,双病位有28.89%,三病位有16.22%。病位证素组合在胃者最多,其次是肝、肝胆。根据证素诊断标准,可提取出病性证素者共261例。主要病性证素有气滞(78.54%),湿(19.54%),气虚(15.33%),阴虚(1 1.49%),阳虚(9.96%),热(8.81%),血瘀(5.75%)。病性证素组合为气滞者最多,占46.36%;单病性组合较多,占56.32%;其次是双病性(34.87%),三病性及以上者较少见,仅占8.81%。实证189例(72.41%);虚实夹杂证43例(16.48%);虚证29例(1 1.1 1%)。4.胆囊息肉病性证素分布与年龄有相关性,其中以气虚组及阳虚组差异最为显着,而病位证素分布与年龄无关。5.胆囊息肉的中医证素分布与患者性别、息肉的数目、BMI、合并症等均无相关(P>0.05)。结论:胆囊息肉好发于31-60岁,男性多于女性。息肉数目单发与多发比例相当,息肉大小多在0.3-0.6cm。胆囊息肉患者伴有饮酒、嗜食荤菜、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合并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炎、超重/肥胖者偏多。胆囊息肉的病位证素有肝、胃、胆、脾;病位组合以单病位为主,组合在胃者最多,其次为肝、肝胆。其病性证素有气滞、湿、气虚、阴虚、阳虚、热、血瘀。病性组合以单病性为主,病性在气滞者最多,实证多于虚实夹杂证或虚证。胆囊息肉的病性证素分布与年龄有相关性,而病位证素分布与年龄无关。胆囊息肉的中医证素分布与患者性别、息肉的数目、BMI、合并症等均无相关。

吕文才,贾莉,温爽,冯众一,兰云霞,付维利[9](2017)在《从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看胆囊息肉的外科处理策略:是否大于1cm的胆囊息肉都需要手术?》文中指出为了预防胆囊息肉的癌变或者避免漏诊胆囊癌,目前主流的做法是对大于1 cm的息肉行胆囊切除术,而保胆手术则是把息肉大于0.5 cm作为手术指征。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我们把直径大于1 cm的胆囊息肉作为预测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而忽视了大部分胆囊息肉即使是大于1 cm也不是胆囊癌或者不会癌变的特点。本文从各种临床数据着手,分析胆囊癌真正的高危因素,指出预测胆囊癌的最有价值的指标是胆囊息肉的生长时间,患者的年龄,合并胆囊结石,息肉是否单发,以及患者的性别这5个因素。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不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综合利用这5个高危因素来合理管理胆囊息肉,减少不必要的胆囊切除手术和保胆取息肉手术。

栗雯霏[10](2017)在《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主要通过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和时间参数,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常规B型超声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58例病人,应用超声造影进行对比观察,最终有病理结果的46例纳入了研究队列。常规超声检查包括数量、大小、是否有蒂、基底部宽窄、表面是否光滑、形态、回声强度(与肝脏比较)、胆囊壁连续性、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情况(是否有血流,测量其血流动力学参数)。超声造影测定息肉样病变的时间参数、造影剂分布特征、增强程度、病灶内血管构成形态、增强进出模式及增强进入顺序与病变最终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病理结果:4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肿瘤性病变为10例,包括腺瘤6例(其中3例为腺瘤合并胆固醇性息肉),腺癌4例(其中2例为腺癌合并腺瘤);非肿瘤性病变为36例,包括胆固醇性息肉22例,炎性息肉2例,腺肌症10例,胆泥2例。24例息肉病变均伴发慢性胆囊炎。2常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成像结果:肿瘤性病变(胆囊癌及腺瘤)呈规则或不规则性实性结节突入囊腔,大多基底部较宽(8例),4例胆囊癌均为宽基底,4例胆囊癌的胆囊壁均不连续,6例腺瘤的胆囊壁均连续。非肿瘤性病变(息肉、腺肌症及胆泥)窄蒂17例,宽基底19例。其中胆囊息肉多呈乳头状或椭圆形结节突向囊腔,大多可见细蒂与胆囊壁相连(17例),非肿瘤组病变所在处胆囊壁均连续性好;10例胆囊腺肌症均为局限性和节段性病变,均为宽基底,4例内部可见小囊性回声伴多发小结晶样强回声;本组研究病例还包括2例胆泥,无声影,不移动,均基底较宽。比较肿瘤组和非肿瘤组在胆囊壁连续性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肿瘤组与息肉组(胆固醇息肉及炎性息肉)的基底宽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本组肿瘤性病变8例有血流,2例无血流,非肿瘤病变仅2例有血流,腺肌症病变及胆泥内均未见血流信号。比较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的血流出现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息肉样病变(除外胆泥)最大直径≥1.0cm(23例)和<1.0cm(21例)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1.0cm组中肿瘤性病变7例(30.43%),其中4例胆囊癌病变均≥1.0cm,<1.0cm病变组中有3例(14.28%)为肿瘤性病变,均为胆囊腺瘤,虽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根据比例仍认为≥1.0cm组有较高肿瘤发生率的趋势。3超声造影表现:超声造影下除外2例胆泥始终未出现增强,余44例PLG均可见病变内造影剂显影。本组10例肿瘤性病变(胆囊腺瘤和腺癌)均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及高增强,进出模式多为“快进快出”(8例),增强进入顺序5例为“先中央后周边”,5例为“先周边后中央”。本组34例非肿瘤性病变(胆囊息肉和腺肌症)多表现为不均匀性(16例)、高增强(17例),造影剂进出方式绝大多数(22例)为“快进慢出”,其中10例腺肌症均为“快进慢出”,增强进入顺序息肉病变较多(18例)为“先中央后周边”,腺肌症10例均为“先周边后中央”。本组研究2例有充盈缺损现象均出现在肿瘤组(1例为腺瘤,1例为腺癌)。在病变内血管构筑形态上肿瘤组4种类型均可见,点状增强最多(5例),线状1例,分支状2例,2例棘状仅出现在胆囊癌中。非肿瘤组点状增强最多(20例),线状次多(12例),仅有少量分支状(2例),未见棘状,其中10例腺肌症均为线状。比较肿瘤组(胆囊癌及腺瘤)和非肿瘤组(息肉及腺肌症)的造影增强特征,两组在进出方式、病变内血管构筑形态和充盈缺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0、0.022、0.048)。4超声造影时间参数:肿瘤性病变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及廓清时间分别为15.19±4.31s,26.03±6.70s及46.15±19.27s;非肿瘤性病变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及廓清时间分别为15.84±7.55s,34.32±18.51s,84.71±27.52s。两组比较达峰时间和廓清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36和0.000),而到达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8)。5所有46例病例中有3例为息肉合并腺瘤,有2例为腺瘤合并腺癌。胆囊内可有不同病理结节,其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和廓清时间是不同的。可提示胆囊内可能存在不同病理性质的病变。6造影前后病变大小的比较:胆囊肿瘤性病变造影前平均直径(2.27±1.64)cm,造影后平均直径(2.29±1.62)c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胆囊息肉病变造影前平均直径(0.96±0.27)cm,造影后平均直径(0.90±0.25)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胆囊腺肌症造影前平均直径(1.50±1.20)cm,造影后平均直径(1.51±1.19)c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7常规超声对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其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7.78%,诊断准确率为78.26%;超声造影对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6.11%,诊断准确率为89.13%。因此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超声造影诊断效能较常规超声诊断效能高。结论:肿瘤性病变与病变大小有关。病变处胆囊壁的完整性是鉴别诊断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重要指标。基底部宽窄有助于鉴别胆囊肿瘤性病变和息肉。在彩色多普勒成像下出现血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为肿瘤性质的可能性大。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病变内血流情况,提高病灶附着处基底部和胆囊壁的显示效果,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增强进出模式、病灶内血管构筑形态在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造影剂的充盈缺损是胆囊肿瘤性病变的一个重要特征。超声造影还有助于对多发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内不同病变性质的鉴别。超声造影是常规超声检查的有效的辅助手段,可提高常规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因此对临床诊治和判断预后等方面均有裨益。

二、24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4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胆囊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胆囊疾病
    1.1 胆囊结石
    1.2 胆囊息肉
    1.3 胆囊腺肌症(GA)
    1.4慢性胆囊炎、瓷胆
2 胆管疾病
    2.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2.2 胰胆管合流异常(PBM)
3 其他因素
    3.1 特殊细菌感染
    3.2 黄曲霉素暴露

(2)军事飞行人员胆囊息肉患病现状分析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胆囊息肉检出情况
    2.2不同年龄段飞行人员的胆囊息肉大小情况
    2.3 被检出胆囊息肉的不同年龄段飞行人员合并代谢性疾病情况
3 讨论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协同应用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麻醉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两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2.3 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七氟烷和丙泊酚的药理特点
    3.2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分析
    3.3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应用展望

(4)甘肃省企事业单位人群胆囊息肉样病变分布特点及易感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方法
    1.3 超声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PLG检出及分布情况
        2.1.1 PLG的检出情况
        2.1.2 PLG的分布情况
    2.2 PLG与性别的关系
        2.2.1 不同性别总检出率比较
        2.2.2 不同年龄段、性别PLG检出率比较
    2.3 PLG与年龄的关系
        2.3.1 男性PLG与年龄的关系
        2.3.2 女性PLG与年龄的关系
3 讨论

(5)某部官兵发生胆囊息肉样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腹部超声检查
        1.2.2 生化检测
        1.2.3 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2 影响因素
        2.2.1 生活习惯
        2.2.2 吸烟
        2.2.3 生化指标
3 讨 论

(7)铁路系统职工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患病与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数据来源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1.3 研究对象分组
        2.1.4 样本含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2.2.2 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及定义
    2.3 统计方法
    2.4 质量控制
3.结果
    3.1 铁路系统职工胆囊息肉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铁路系统职工胆囊息肉患病概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2.1 不同性别职工胆囊息肉患病情况比较
        3.2.2 不同年龄组职工胆囊息肉患病情况比较
        3.2.3 不同工作地区职工胆囊息肉患病情况比较
        3.2.4 不同工种职工胆囊息肉患病情况比较
        3.2.5 不同临床生理指标职工胆囊息肉患病情况比较
        3.2.6 不同临床生化指标职工胆囊息肉患病情况比较
        3.2.7 是否脂肪肝职工胆囊息肉患病情况比较
    3.3 铁路系统职工胆囊结石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3.4 铁路系统职工胆囊结石患病概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1 不同性别职工胆囊结石患病情况比较
        3.4.2 不同年龄组职工胆囊结石患病情况比较
        3.4.3 不同工作地区职工胆囊结石患病情况比较
        3.4.4 不同工种职工胆囊结石患病情况比较
        3.4.5 不同临床生理指标职工胆囊结石患病情况比较
        3.4.6 不同临床生化指标职工胆囊结石患病情况比较
        3.4.7 是否脂肪肝职工胆囊结石患病情况比较
    3.5 铁路系统职工胆囊息肉患病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5.1 变量赋值
        3.5.2 胆囊息肉患病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6 铁路系统职工胆囊结石患病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6.1 变量赋值
        3.6.2 胆囊结石患病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4.讨论
    4.1 胆囊息肉研究结果讨论
    4.2 胆囊结石研究结果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胆囊息肉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胆囊息肉的研究
        1.1 流行病学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胆囊息肉的分型
        1.4 临床表现
        1.5 诊断方法
        1.6 西医治疗
    2. 中医学对胆囊息肉的研究
        2.1 中医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研究
        2.4 中医治疗方法
    3. 证素辩证法的研究概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案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及年龄分布
        2.2 发病情况
        2.3 胆囊息肉中医证素分布规律
第三部分 讨论
    1. 胆囊息肉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2. 胆囊息肉发病情况的研究
    3. 胆囊息肉的中医证素分布
    4. 胆囊息肉中医证素分布及其他因素相关性研究
    5. 不足与展望
        5.1 问题及不足
        5.2 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胆囊息肉主要相关因素问卷调查表
    附录3 临床证素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造影在胆囊及胆管疾病中的诊断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24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胆囊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张剑,邓卓凡,龚建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22(01)
  • [2]军事飞行人员胆囊息肉患病现状分析及思考[J]. 胡海霞,郑冬图,叶云霞,周晨洁,许秀娟,张友琴.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06)
  •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协同应用比较分析[J]. 林树青.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12)
  • [4]甘肃省企事业单位人群胆囊息肉样病变分布特点及易感因素分析[J]. 党学娟,张春芳,唐萍,吕芳,李敏.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1(06)
  • [5]某部官兵发生胆囊息肉样变的影响因素分析[J]. 蒋南,金壮,雷裕,张萌,曹军英. 武警医学, 2021(12)
  • [6]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现状与思考[J]. 刘厚宝,倪小健,沈盛,郑博豪,刘寒.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08)
  • [7]铁路系统职工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患病与危险因素分析[D]. 王凯旋.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8]胆囊息肉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D]. 朱宇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从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看胆囊息肉的外科处理策略:是否大于1cm的胆囊息肉都需要手术?[J]. 吕文才,贾莉,温爽,冯众一,兰云霞,付维利.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7(12)
  • [10]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D]. 栗雯霏.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胆囊息肉样病变246例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