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灰改良土壤的可行性研究

煤灰改良土壤的可行性研究

一、利用煤灰进行土质改良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琦[1](2021)在《南竹北移适应性评价及对低温的生理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伟浩[2](2021)在《季冻区高铁路基改良粗颗粒填料力学特性和冻融特性研究》文中提出

马柳[3](2021)在《以煤矸石为基质的生菜种植土壤改良配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矸石的堆放侵占了大量的土地,造成矿区附近耕地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煤矸石山进行土壤基质改良,使其适用于农作物生长,对于解决农用土地资源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煤矸石、粉煤灰不同配比基质以及煤矸石不同粒径颗粒级配基质盆栽种植生菜试验为基础,分析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和生菜生长状况,优选出适合矿区矸石山土壤基质改良的基质配比,初步设计晓南矿区煤矸石山平盘区土壤基质改良方案。基于煤矸石、粉煤灰的基本理化性质,将煤矸石与粉煤灰按2:1、3:1、4:1、6:1、8:1、1:0比例与固定量秸秆和土壤配制成混合基质,煤矸石按细颗粒(粒径<3mm)、中颗粒(粒径3-6mm)、粗颗粒(粒径>6mm)为8:1:1、1:1:1、2:1:2、2:2:1、1:3:1、1:1:3比例与定量粉煤灰、秸秆、土壤配制成混合基质,探究两组不同配比土壤混合基质性质的差异,并对复配基质进行了土壤质量综合指标值计算。结果表明两组复配基质的p H、有机质、碱解氮等化学性质和容重、田间持水量、孔隙率等物理性质与其对照基质性质相比均显着提高,可达到肥沃土壤的肥力水平,验证了煤矸石山土壤改良为农用地基质的可行性。采用盆栽的方法种植生菜,测定分析生菜的生长指标和种植生菜后的基质性质指标,从生菜的出苗率、株高、茎粗等生长量和基质种植前后性质变化两方面对不同配比基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与粉煤灰最佳配比为6:1;煤矸石粒径细颗粒、中颗粒、粗颗粒最佳级配比例为1:1:3。得出矿区矸石山土壤基质改良的适宜配比为42.9%煤矸石、7.1%粉煤灰、10%秸秆、40%土壤,其中的煤矸石粒径配比为20%细颗粒、20%中颗粒、60%粗颗粒。初步设计晓南矿区煤矸石山土壤基质改良方案,为矸石山土壤改良为农用地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矿山绿色环保开采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张家家[4](2020)在《CFB灰渣的特性及制备轻质隔墙板用混凝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清洁燃煤技术,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不断增加,大量的CFB灰渣堆积成山。CFB粉煤灰自烟道收集而得,CFB炉渣从炉底排出,它们与普通煤粉锅炉灰渣有较大的不同,人们对其认识也比较有限,这给CFB灰渣的利用带来了较大困难。为促进CFB灰渣的利用,本文以中煤大同热电厂的CFB灰渣为研究对象,在对CFB灰渣的基本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CFB粉煤灰及CFB炉渣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陶粒及纤维对CFB灰渣轻质隔墙板进行减重增强与增强防裂。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如下:(1)对CFB灰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活性、需水性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FB粉煤灰具有高SO3、高Ca O含量和高烧失量,矿物成分主要为Ca O、C和Ⅱ-Ca SO4,无定形物质含量高,具有很高的火山灰活性和一定的自硬性,且无安定性不良问题。CFB粉煤灰细度小,结构疏松多孔,需水性很大。CFB炉渣的SO3、Ca O含量和烧失量比CFB粉煤灰低,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CFB炉渣的细度模数小,具有两头多、中间少的级配特点。CFB炉渣结构疏松多孔且多为片状结构,需水性大,压碎值大。(2)研究了CFB粉煤灰掺量及超量取代系数对水泥CFB灰渣砂浆的力学性能和膨胀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其在轻质墙板中的应用提供基础准备。研究结果表明,CFB粉煤灰作掺合料时活性高,水泥胶砂强度好。CFB炉渣取代标准砂作细集料后砂浆强度下降50%左右,但CFB粉煤灰超量取代后强度大幅增加。CFB粉煤灰会使净浆膨胀率增大,CFB炉渣则会极大地增大砂浆的干缩,CFB粉煤灰的掺入会降低CFB灰渣砂浆的干缩。(3)通过掺入陶粒提高CFB灰渣混凝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容重,研究并优化了CFB灰渣制备轻质隔墙板用混凝土的配合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FB粉煤灰超量取代系数的增加,CFB灰渣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断增加,特别是早期强度增加显着,干表观密度增加不大,软化系数呈先增后减趋势。随陶粒掺量的增加,CFB灰渣陶粒混凝土的强度先增后减,干表观密度显着下降,减重作用明显。超量取代系数为2.1且CFB炉渣与陶粒体积比为1时制备的CFB灰渣陶粒混凝土综合性能最佳,28d抗压强度达到25.9MPa,较基础配方提升22.2%,软化系数97.9%,满足轻质隔墙板用陶粒混凝土的性能要求。(4)研究了聚丙烯纤维掺入方式、长度和掺量对隔墙板用CFB灰渣陶粒混凝土的增强防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纤维越短越容易分散,纤维越长增强效果越好。使用掺量为0.75kg/m3的19mm纤维时CFB灰渣陶粒混凝土强度最优,28d抗压强度增强15.0%,28d抗折强度增强19.6%。CFB灰渣陶粒混凝土掺入聚丙烯纤维后,裂缝数目没有明显改善,抗裂等级仍然为L-1,但总开裂面积大大减小,抗裂性能提升40%以上。

李建康[5](2020)在《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护坡是防止堤岸被流水冲刷侵蚀破坏,确保坝坡稳定的重要结构,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砂石资源价格的攀升,采用传统抛石、块石、混凝土等材料的护坡工程其材料成本大幅提高,因此,满足工程应用且兼具绿色环保功能的新型护坡材料的研发已成为当下的热点内容。与此同时,建筑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砖块、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和煤炭锅炉烟气中含有的粉煤灰不仅占据城市空间,更易造成环境污染。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材料的不同配比,采用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对不同粉煤灰和碎砖骨料替代率下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研究,并依托实际工程,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设计了合理的新型护坡砌块结构外形,并最终确定护坡砌块材料的最佳配比。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掺料种类和替代率对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总体随粉煤灰及碎砖骨料替代率的增加而降低。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较低,后期增长速率加快,其强度值基本能达到或超过基准再生混凝土,粉煤灰替代率为20%时,28d抗压强度略有提升。粉煤灰含量超过20%或碎砖骨料含量超过10%时,抗压及抗折强度下降速率明显加快。(2)探究了粉煤灰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在不同掺料种类及替代率下的变化规律。粉煤灰再生混凝土中粉煤灰和碎砖骨料掺量的增加使其碳化性能降低,抗冻性能变化规律与其相似,但在20%粉煤灰掺量时抗冻性能有小幅提升。在现有配合比下,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高于碎砖骨料。(3)设计了新型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结构及外形尺寸。通过对波浪作用下护坡结构破坏机理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经典护坡砌块设计公式,设计了新型开孔水平联锁护坡砌块,并对护坡稳定安全系数K进行了校验,计算结果表明护坡面层稳定性良好。(4)分析了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砌块护坡在波浪影响下稳定性。依托于黄河下游险工护坡工程,采用ABAQUS软件对波浪荷载作用下不同砌块排布方式的护坡结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砌块应力及位移结果确定了适合新型护坡砌块的排布方式及材料的最佳配比。

杨权成[6](2020)在《煤矸石提取氧化铝及其制备功能材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常被视为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导致煤矸石排放量巨大,由于无法完全消纳,煤矸石累计堆存量已超过50亿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煤矸石规模化利用技术主要集中在制砖、发电、铺路、回填等低附加值领域。我国相当部分地区的煤矸石富含多种有用矿物和有价元素。为实现煤矸石中有价元素和有用矿物的高值化利用,本文基于课题组在亚熔盐法处理低品位矿物和制备矿物基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积累,提出煤矸石亚熔盐法提取氧化铝及其制备功能材料的研究思路。基于此,本文首先开展了煤矸石亚熔盐法提取Al2O3过程的热力学研究、浸出工艺和物相转化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为实现提铝尾渣高值化利用,进行了提铝尾渣制备介孔硅酸钙的工艺和机理研究。之后,利用煤矸石中富含的有用矿物组分膨润土和煤系高岭土构造了纳米光催化功能材料,并研究了其用于光催化氧化As(Ⅲ)的反应效果和作用机理。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如下:(1)系统研究了煤矸石在NaOH亚熔盐介质中的反应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煤矸石中的常见物相高岭石、石英、赤铁矿、金红石等均能够发生分解转化为相应的钠盐。当反应体系中加入Ca(OH)2时,煤矸石中主要含硅物相在NaOH亚熔盐介质中倾向转变为更稳定的NaCaHSiO4相,这有利于氧化铝的回收。(2)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浸出温度、钙硅比、NaOH浓度、碱矿比对氧化铝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出温度对提取氧化铝具有显着性影响,经单因素实验,最终确定了煤矸石亚熔盐法提取氧化铝的优化工艺条件:NaOH浓度47.5%、碱矿比6、浸出温度260℃、CaO/SiO2质量比为1.2:1、搅拌转速650rpm、反应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浸出液中Al2O3浓度显着提高,浸出液苛性比可降至12.50左右。得到的提铝尾渣中Al2O3含量和铝硅比分别降至1.64%和0.04,提铝尾渣主要物相为NaCaHSiO4。(3)通过XRD、SEM等分析手段,对煤矸石提铝过程的物相转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浸出温度、钙硅比、NaOH浓度、碱矿比等因素都会对提铝过程的物相变化产生影响。当反应条件不足时,尾渣中可能存在的含铝物相有Na8(Al6Si6O24)(OH)2(H2O)2,1.2Na2O·0.8CaO·Al2O3·2SiO2·H2O和Ca2Al2SiO6(OH)2,这是导致煤矸石提铝过程中氧化铝损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反应条件调控,可有效避免其生成,以利于更多地回收煤矸石中的氧化铝。(4)基于物相调控思路,提出了提铝尾渣水热法制备介孔硅酸钙的方法。考察了水热温度、NaOH浓度、液固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提铝尾渣向介孔硅酸钙转化的影响规律,并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热温度190℃,NaOH浓度30g/L,液固比8,反应时间300min的条件下,提铝尾渣能较好地转化为介孔硅酸钙。计算得到的反应活化能为23.11k J/mol,提铝尾渣向介孔硅酸钙转化的反应过程是以界面化学反应控制为主,兼有扩散控制的混合控制。(5)对制得的介孔硅酸钙材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以及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规律。结果表明,提铝尾渣水热转化后得到了以介孔为主的多孔性材料,孔径主要分布在2-20nm之间。与提铝尾渣相比,介孔硅酸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有显着增长。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焓变ΔH为56.45k J/mol,表明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6)以煤矸石中富含的矿物组分膨润土和煤系高岭土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和热聚合法构造了Bi2WO6/膨润土(BWO/BENT)和g-C3N4/煤系高岭土(g-C3N4/CK)复合光催化功能材料,并研究了其用于光催化氧化As(Ⅲ)的反应效果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BWO/BENT和g-C3N4/CK复合材料均表现出比复合前更强的光催化氧化As(Ⅲ)的能力。通过XRD、SEM、TEM、UV-Vis DRS等手段对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发现与纯BWO和g-C3N4相比,BWO/BENT和g-C3N4/CK复合材料禁带宽度有所减小、团聚程度减轻、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果得到改善,增强了材料的光响应能力。

陈荣淋[7](2020)在《工程废土在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中的资源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废土数量成几何级速度增长,目前工程废土处理方式仍以填埋为主资源化利用为辅,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工程废土在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中的资源化利用是以工程废土作为主要基材,通过合理的材料改性和构造设计优化,并结合现代化制造工艺生产新型节能墙材的创新技术手段,可为工程废土的再利用和建筑物降耗节能提供参考。对响应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留住青山绿水”的号召,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工程废土的矿物及化学成分、颗粒分布、可塑性、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等特性对制砖技术的选定和产品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考虑节能环保和工艺成本的前提下,分析确定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以中性或弱碱性工程废土为原材料、水泥为改性固化剂,采用非烧结的半干法液压砖机静压压制成型工艺。(2)工程废土改性单因素试验研究表明,成型压力、混合料含水率、水泥和细石掺量均对其抗压强度和表观密度产生较大影响。在考虑材料性能和成本控制的前提下,成型压力、混合料含水率、水泥和细石掺量等影响因素都存在最优取值范围。本文所用工程废土改性方案中各影响因素的最优取值范围分别为成型压力15MPa~25MPa、混合料含水率10.5%~12.5%、水泥掺量8%~12%、细石掺量3%~6%。(3)基于响应面法进行工程废土改性优化研究,结果显示成型压力、混合料含水率、水泥和细石掺量对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软化系数等指标的影响显着程度均不相同,且存在交互作用。结合试验数据构建的改性工程废土指标回归模型适用于改性方案的优化和指标响应值预测,预测误差为6.07%。(4)通过单砖轴压数值仿真试验和稳态传热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构造设计方案在抗压强度、强重比、Mises应力分布、损伤破坏形态、单砖当量热阻、单砖当量导热系数、墙体传热系数、热阻重量比、热流路径及热流密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和优劣。综合考虑力学性能、热工性能及模具成本等因素,确定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的最优砖型构造设计。(5)对材料改性和构造设计优化后的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进行试制和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外观质量良好,且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能够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尺寸大小偏差不大于1mm,表观密度为1192.4kg/m3,抗压强度为5.94MPa,抗压强度变异系数为0.02,吸水率为7.92%,相对含水率为24.2%,碳化系数和软化系数分别为0.87和0.86,墙体传热系数为1.473W/(m2?K),放射性核素限量内照射指数和外照射指数分别为0.3和0.5。(6)通过生产工艺流程、工厂规划布局、设备选用、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等方面研究,确保新生生土基保温空心砖批量产品的质量。针对砌筑或抹灰砂浆稠度及砌筑工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提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为市场推广应用提供借鉴。综上,工程废土在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中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

胡代淋[8](2020)在《掺入油基岩屑的路基填料的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页岩气储备排名全球第一,其开发的前提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页岩气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基岩屑,仅中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在长宁和威远作业区每年将会产生约为2×104m3的等待处理的油基岩屑,若是直接搁置于一处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这势必会阻碍这个行业的发展。本文以处理后的油基岩屑掺入井场填料之中,用于钻前工程或是低等级道路路基中,使之既能满足道路路基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路用性能要求,同时满足国家环保标准。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进行油基岩屑掺入井场路基填料中的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的研究。进行一系列室内试验测试了现场取样井场路基填料的基本性质。测定了油基岩屑化学成分和浸出毒性,并对其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探讨了其掺入井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配制五组不同质量比的含油基岩屑路基填料,开展各项路用性能试验,探究油基岩屑不同质量比对路基填料各种性能的影响规律,测试了不同含水率下各配比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结合五组配比试验结果,进行水泥改性含油基岩屑路基填料的试验研究,设计三组不同水泥掺量掺入到含油基岩屑路基填料中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水泥剂量对含油基岩屑路基填料各方面性能的影响,确定水泥的最佳剂量,最终得出了油基岩屑掺入井场路基填料的相关配合比方案。主要研究成果为:(1)通过LRET技术处理后的油基岩屑按照一定质量比添加进井场附近的路基填料之中构建新型资源化路基填料是可以进行的。(2)油基岩屑添加进井场填料会使得填料的液塑限wl与wp以及塑性指数Ip出现改变,但是液塑限wl与wp以及塑性指数Ip所改变的区间并不会太大,油基岩屑质量比的增加并未使得原填料击实性质并未出现特别大的改变,随着油基岩屑质量比的增加CBR值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油基岩屑质量比的增加使得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将一定质量比的油基岩屑添加进所取填料中,可以使得填料的性质出现改善,在实际应用中推荐采用10%20%的油基岩屑质量比为宜,若是考虑含油基岩屑路基填料最大处理配比,建议选择20%质量比的油基岩屑,即:推荐优选配比m(油基岩屑):m(路基填料)=20:80。(4)当油基岩屑质量比在5%25%之间时,含水率控制在6%15%之间时以2%的含水率逐步上升时,各质量比填料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内摩擦角曲线并未出现较为规律性变化曲线,但曲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着含水率的逐步增加内摩擦角在减小的;O5、O15在含水率逐步上升的状态下粘聚力曲线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O10、O20、O25在含水率逐步上升的状态下粘聚力曲线并未出现规则性变化。(5)综合比较下,O5、O10、O15、O20、O25的含水率出现变化时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与原填料相比较有所增强。(6)水泥的加入使得O25试验组的饱水抗压强度与CBR值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7)在综合经济与适用性等各方面因素,水泥改性O25试验组含油基岩屑路基填料时,水泥掺量优选4%6%,次选2%4%,最后选择0%2%(0%除外),推荐优选质量配比为m(水泥):m(油基岩屑):m(路基填料)=4:25:75。

刘星辰[9](2020)在《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综合利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对于道路工程建设要实现绿色和环保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电石灰、煤矸石、建筑垃圾等工业废弃物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影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因此开辟电石灰、煤矸石、建筑垃圾等大宗工业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新途径,并解决道路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电石灰/粉煤灰作为道路稳定材料中的结合料,针对煤矸石与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综合稳定料,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以期待将这些工业废弃物应用于道路工程,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电石灰对于环境的影响,开展了电石灰的理化性质试验,包括X射线荧光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腐蚀性分析等。试验结果表明,电石灰原状样呈现灰白色,含水量一般在30%以上,部分成团,但易于打散。电石灰中主要矿物成分为Ca(OH)2,并且有效钙镁含量高达72.5%,并未在其中检测到放射性元素以及超量重金属元素。电石灰p H值一般在12.5以下,不属于国家标准中危险固体废物范畴。(2)开展了电石灰改良不同性质原状土的试验研究,包括重型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石灰对于改良较高塑性指数的土可显着提升其力学特性,对于低塑性指数的土则需要采用电石灰以及粉煤灰共同改良才可以明显提升改良效果,电石灰改良后土的水稳定系数大多在0.6~0.8之间,说明电石灰改良土的水稳定性性能有不利影响。(3)针对道路工程中的基层或底基层进行了电石灰与粉煤灰稳定煤矸石试验研究,包括重型击实试验、7d~180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煤矸石空隙率为控制指标,采用体积比的形式对煤矸石二灰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可以满足各级道路基层对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要求。煤矸石本身的颗粒分布对于电石灰粉煤灰稳定煤矸石的强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煤矸石中的细集料含量越多越有利于其电石灰粉煤灰煤矸石混合料强度的发展。(4)针对道路工程中的基层或底基层进行了电石灰与粉煤灰稳定砖砼类再生骨料试验研究,包括重型击实试验、7d~180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砖砼类再生骨料的工程性质较差,但是采用较低掺量的电石灰和粉煤灰进行稳定后,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完全满足各级道路基层或底基层对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要求。但是鉴于砖砼类再生骨料的本身性质较差,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建议用在道路底基层建设中,不建议用于道路基层建设。

王帅[10](2020)在《利用地铁盾构渣土制备可控低强度材料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城市工业废弃物日益增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天然砂石短缺造成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术界热议的话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铁建设如雨后春笋在各大城市涌现,随之产生的盾构渣土与其他固体废弃物相比不仅体量巨大而且具有流塑性,与传统的粗放式处理方法不相适应。同时,来源广泛、区域性强、成分复杂以及不易自然排水固结的特点导致其利用途径单一,利用量小,能耗高,制备工艺复杂。另外,调研发现关于地铁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为响应节能减排的政策号召,本文以郑州市地铁建设为依托,借鉴国外可控低强度材料的定义,以直接利用的方式将地铁盾构渣土应用到可控低强度材料当中制备出低强度、自密实、自流平的新型填充材料,主要针对市政工程管沟开挖回填、检查井、公路三背等狭小空间的回填。为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多赢局面。本文主要从可控低强度材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性能优化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方便施工利用为原则,分别分析水灰比、粉煤灰掺量以及盾构渣土掺量对可控低强度材料的流动性、泌水率、经时流动度损失的影响规律,确定试验配合比。(2)通过测试各配合比下可控低强度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折强度、CBR值,分析不同水灰比、粉煤灰掺量以及盾构渣土掺量对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机理分析,结合流动性的变化规律给出建议配合比。(3)进行耐久性试验研究,主要包括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主要研究不同配合比下的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损失率及相对强度变化量与循环次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可控低强度材料的抗干湿循环能力较强,可达16个循环以上;但是具有较弱的抗冻融循环能力,最多可进行12个循环。可控低强度材料的抗压强度越高,抗破坏能力越强。(4)以减水剂和膨润土复合对高掺量可控低强度材料的性能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减水剂和膨润土在显着提高拌合物流动性的同时,其泌水率可控制在5%以下,经时流动度损失减小;抗压、抗折强度均有提高,28天抗压强度可达3.5 MPa左右、抗折强度达到1MPa以上;耐久性能也略有提升。通过试验分析,以直接利用的方式将地铁盾构渣土作为制备可控低强度材料的原料是可行的。通过调整水灰比、粉煤掺量和外加剂,可得到流动度在180mm260mm、泌水率在5%左右,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在1.5MPa3.5MPa,CBR值满足规范要求的新型充填材料。

二、利用煤灰进行土质改良的可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煤灰进行土质改良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3)以煤矸石为基质的生菜种植土壤改良配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矸石、粉煤灰、秸秆在土壤基质改良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2.2 煤矸石山基质改良的技术方法研究现状
        1.2.3 煤矸石山基质改良中植被的选择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土壤改良复配基质性质的研究
    2.1 基质原料理化性质
    2.2 煤矸石与粉煤灰不同配比基质性质的研究
        2.2.1 煤矸石与粉煤灰不同配比基质复配比例
        2.2.2 煤矸石与粉煤灰不同配比基质性质分析
        2.2.3 煤矸石与粉煤灰不同配比基质土壤质量综合指标计算
    2.3 煤矸石不同粒径级配基质性质的研究
        2.3.1 煤矸石不同粒径级配基质复配比例
        2.3.2 煤矸石不同粒径级配基质性质分析
        2.3.3 煤矸石不同粒径级配基质土壤质量综合指标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煤矸石与粉煤灰不同配比基质中生菜生长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案设计
        3.1.3 指标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煤矸石与粉煤灰不同配比基质对生菜生长的影响
        3.2.2 煤矸石与粉煤灰不同配比基质种植前后性质变化分析
        3.2.3 煤矸石与粉煤灰最佳配比基质综合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矸石不同粒径级配基质中生菜生长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指标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煤矸石不同粒径级配基质对生菜生长的影响
        4.2.2 煤矸石不同粒径级配基质种植生菜前后性质变化
        4.2.3 煤矸石颗粒粒径最佳配比基质综合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晓南矿煤矸石山平盘区土壤基质改良初步设计
    5.1 研究区域概况
    5.2 设计依据
    5.3 可行性分析
    5.4 改良区工程设计
    5.5 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4)CFB灰渣的特性及制备轻质隔墙板用混凝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循环流化床燃煤固硫技术
        1.2.1 循环流化床基本原理
        1.2.2 循环流化床固硫过程
        1.2.3 CFB灰渣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CFB灰渣研究现状及问题
        1.3.2 轻质隔墙板研究现状及问题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胶凝材料
        2.1.2 集料
        2.1.3 减水剂
        2.1.4 聚丙烯纤维
    2.2 试验方法
        2.2.1 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
        2.2.2 粒度
        2.2.3 吸水性
        2.2.4 安定性、火山灰活性和自硬性
        2.2.5 强度
        2.2.6 干缩率
        2.2.7 膨胀率
        2.2.8 早期抗裂试验
        2.2.9 水化分析
        2.2.10 微观分析
第3章 CFB灰渣特性研究
    3.1 CFB灰渣的基本性质
        3.1.1 化学组成
        3.1.2 矿物组成
        3.1.3 颗粒特性
    3.2 易磨性
    3.3 需水性
        3.3.1 需水量比
        3.3.2 标稠用水量
        3.3.3 饱和面干吸水率
    3.4 火山灰活性与自硬性
        3.4.1 火山灰活性
        3.4.2 自硬性
    3.5 安定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CFB灰渣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
    4.1 CFB灰渣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4.1.1 CFB粉煤灰掺量对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
        4.1.2 CFB粉煤灰掺量对CFB灰渣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4.1.3 CFB粉煤灰超量取代系数对CFB灰渣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4.2 CFB灰渣对水泥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4.2.1 CFB粉煤灰对净浆膨胀的影响
        4.2.2 CFB灰渣对砂浆干缩的影响
    4.3 CFB粉煤灰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轻质隔墙板用CFB灰渣混凝土的设计与研究
    5.1 配合比设计
        5.1.1 初始配合比设计
        5.1.2 CFB粉煤灰超量取代试验配合比
        5.1.3 陶粒取代CFB炉渣制备混凝土的配合比
    5.2 CFB粉煤灰超量取代试验
        5.2.1 CFB粉煤灰超量系数对坍落度的影响
        5.2.2 CFB粉煤灰超量系数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5.2.3 CFB粉煤灰超量系数对表观密度和吸水率的影响
        5.2.4 CFB粉煤灰超量系数对软化系数的影响
        5.2.5 干燥混凝土破坏形态
    5.3 陶粒取代CFB炉渣试验
        5.3.1 陶粒取代CFB炉渣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5.3.2 陶粒取代CFB炉渣对表观密度和吸水率的影响
        5.3.3 陶粒取代CFB炉渣对标养、干燥和饱水强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聚丙烯纤维对轻质隔墙板用混凝土的增强防裂作用研究
    6.1 搅拌方式对纤维分散性的影响
    6.2 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
    6.3 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6.4 混凝土早期抗裂试验
        6.4.1 混凝土平板开裂配方设计
        6.4.2 平板开裂试验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成果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
        1.2.2 粉煤灰混凝土研究现状
        1.2.3 护坡砌块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材料基本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2.1 常规材料基本性能
        2.1.1 水泥
        2.1.2 水
        2.1.3 碎石
        2.1.4 河砂
        2.1.5 外加剂
    2.2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材料基本性能
        2.2.1 粉煤灰
        2.2.2 碎砖
        2.2.3 再生粗骨料
        2.2.4 粗细骨料筛分试验
    2.3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材料配合比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3.1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材料抗压性能研究
        3.1.1 抗压试验方案设计
        3.1.2 抗压试验试块破坏过程及结果
        3.1.3 掺合料替代率对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1.4 配合比优选
        3.1.5 龄期对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2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材料抗折性能研究
        3.2.1 抗折试验方案设计
        3.2.2 抗折试验试块破坏过程及结果
        3.2.3 粉煤灰混凝土抗折强度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材料耐久性能研究
    4.1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材料抗碳化性能研究
        4.1.1 混凝土碳化机理分析
        4.1.2 碳化试验方案设计
        4.1.3 碳化试验过程及结果
        4.1.4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分析
    4.2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材料抗冻融性能研究
        4.2.1 混凝土冻害机理分析
        4.2.2 冻融试验方案设计
        4.2.3 冻融试验过程及结果
        4.2.4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外形尺寸设计
    5.1 波浪作用下护坡的破坏机理
    5.2 波浪要素计算
        5.2.1 风浪计算方法
        5.2.2 船行波影响及主要计算方法
    5.3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外形尺设计
        5.3.1 护坡砌块厚度设计方法
        5.3.2 护坡砌块开孔及联锁设计
        5.3.3 护坡砌块外形尺寸计算
    5.4 护坡面层稳定性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砌块护坡在波浪影响下稳定性分析
    6.1 计算模型基本描述
    6.2 荷载和边界条件
        6.2.1 荷载计算
        6.2.2 边界条件
        6.2.3 接触作用
    6.3 工况划分
    6.4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砌块护坡稳定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煤矸石提取氧化铝及其制备功能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煤矸石概况
        1.2.1 煤矸石的来源和分类
        1.2.2 煤矸石的组成
        1.2.3 煤矸石利用现状
        1.2.4 综合评述
    1.3 煤矸石提取氧化铝方面
        1.3.1 氧化铝的提取方法
        1.3.2 煤矸石提取氧化铝研究进展
        1.3.3 现有提铝技术评述
    1.4 煤矸石制备功能材料方面
        1.4.1 煤矸石矿物组分
        1.4.2 煤矸石及其矿物组分制备功能材料的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主要研究内容
2 亚熔盐法处理煤矸石热力学分析
    2.1 引言
    2.2 热力学分析方法
    2.3 煤矸石中主要物相与NaOH、Ca(OH)_2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2.3.1 Al_2O_3·2SiO_2·2H_2O与 NaOH、Ca(OH)_2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2.3.2 SiO_2与NaOH、Ca(OH)_2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2.3.3 Fe_2O_3与NaOH、Ca(OH)_2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2.3.4 Ti O_2与NaOH、Ca(OH)_2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2.4 可能含铝副产物生成的热力学分析
        2.4.1 Na_8(Al_6Si_6O_(24))(OH)_2(H_2O)_2生成的热力学分析
        2.4.2 Ca_2Al_2SiO_6(OH)_2生成的热力学分析
        2.4.3 1.2Na_2O·0.8CaO·Al_2O_3·2SiO_2·H_2O生成的热力学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煤矸石中氧化铝的浸出工艺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及设备
        3.1.2 实验原料
        3.1.3 实验装置
        3.1.4 实验方法
        3.1.5 分析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煤矸石原料分析
        3.2.2 煤矸石浸出正交实验
        3.2.3 煤矸石浸出单因素实验
        3.2.4 浸出动力学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提铝尾渣制备介孔硅酸钙吸附材料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4.2.2 实验原料
        4.2.3 实验装置
        4.2.4 实验方法
        4.2.5 分析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正交实验分析
        4.3.2 单因素实验分析
        4.3.3 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
    4.4 本章小结
5 煤矸石制备矿物功能材料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样品表征方法
        5.2.4 光催化实验方法
        5.2.5 砷浓度的分析方法
    5.3 BWO/BENT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氧化As(Ⅲ)
        5.3.1 BWO/BENT复合材料的制备
        5.3.2 BWO/BENT复合材料分析表征
        5.3.3 BWO/BENT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5.3.4 机理分析
    5.4 g-C_3N_4/CK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氧化As(Ⅲ)
        5.4.1 g-C_3N_4/CK复合材料的制备
        5.4.2 g-C_3N_4/CK复合材料分析表征
        5.4.3 g-C_3N_4/CK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5.4.4 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工程废土在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中的资源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程废土资源化利用进展
        1.2.2 生土基材料改性及应用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工程废土特性与资源化制砖技术关键要素研究
    2.1 引言
    2.2 工程废土基本性质
        2.2.1 矿物及化学成分
        2.2.2 颗粒分布
        2.2.3 可塑性
        2.2.4 酸碱度
        2.2.5 有机质含量
    2.3 资源化制砖技术关键要素确定
        2.3.1 生产方式
        2.3.2 改性固化剂
        2.3.3 成型工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废土改性单因素影响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3.2.1 原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制样设备与制样步骤
        3.3.1 制样设备自制
        3.3.2 制样步骤
    3.4 基于抗压强度和表观密度指标的单因素改性试验研究
        3.4.1 成型压力的影响试验研究
        3.4.2 混合料含水率的影响试验研究
        3.4.3 水泥掺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3.4.4 细石掺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工程废土改性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响应面法简介
        4.2.1 基本原理
        4.2.2 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
        4.2.3 响应面回归模型检验
    4.3 试验方案与试验结果
        4.3.1 控制因素及水平
        4.3.2 试验安排与试验方法
        4.3.3 试验结果
    4.4 工程废土改性指标回归模型研究
        4.4.1 表观密度指标回归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4.4.2 抗压强度指标回归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4.4.3 导热系数指标回归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4.4.4 软化系数指标回归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4.4.5 工程废土改性指标回归模型修正及适用性检验
    4.5 基于修正回归模型的方案最优化预测及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构造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5.1 引言
    5.2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构造概念设计
        5.2.1 构造要求及设计原则
        5.2.2 砖型构造概念设计方案
    5.3 单向轴压下单砖受力数值仿真试验研究
        5.3.1 材料参数及数值试验方案
        5.3.2 数值仿真试验建模及结果分析
    5.4 单砖稳态热传导数值模拟研究
        5.4.1 物理模型
        5.4.2 空气间层热传递过程分析
        5.4.3 数学模型及计算假定
        5.4.4 材料热物性参数
        5.4.5 数值建模计算及结果分析
    5.5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的砖型构造确定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试制及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原材料及试样制备
        6.2.1 原材料
        6.2.2 制样设备
        6.2.3 成型压力确定及制样
    6.3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技术性能试验研究
        6.3.1 试验方法
        6.3.2 基本物理指标试验
        6.3.3 耐久性试验
        6.3.4 放射性核素限量试验
    6.4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墙体热工性能试验研究
        6.4.1 试验设备及测试方案
        6.4.2 试验数据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的生产与施工技术研究
    7.1 引言
    7.2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生产技术研究
        7.2.1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7.2.2 工厂规划布局及主要生产设备
        7.2.3 产品质量控制
    7.3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7.3.1 砌筑及抹灰砂浆稠度试验研究
        7.3.2 墙体薄抹灰或免抹灰砌筑工法探讨
        7.3.3 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今后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A 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检测数据
附录B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产品标准

(8)掺入油基岩屑的路基填料的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基岩屑的技术处理现状
        1.2.2 技术处理后油基岩屑的资源化利用现状
        1.2.3 路基填料改良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路基填料基本性质及路用性能研究
    2.1 井场附近填料存取与处理
        2.1.1 现场取样
        2.1.2 土样处理
        2.1.3 试验用水
    2.2 路基填料基本性质试验
        2.2.1 含水率试验
        2.2.2 界限含水率试验
        2.2.3 颗粒分析试验
        2.2.4 土粒比重试验
    2.3 路基填料路用性能研究
        2.3.1 击实试验
        2.3.2 加州承载比(CBR)试验
        2.3.3 三轴压缩试验
        2.3.4 无侧限抗压试验
    2.4 本章小结
3 掺入油基岩屑的新型路基填料基本特性研究
    3.1 油基岩屑简要研究
        3.1.1 油基岩屑的产生及预处理
        3.1.2 油基岩屑的成分分析
        3.1.3 油基岩屑的环境影响评价
    3.2 液塑限试验
    3.3 击实试验
    3.4 无侧限抗压试验
    3.5 承载比CBR试验
    3.6 本章小结
4 不同含水率下路基填料稳定性研究
    4.1 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
    4.2 路基含水率对路基稳定性影响研究
    4.3 不同含水率下填料强度特征
        4.3.1 内摩擦角与粘聚力的变化
        4.3.2 抗剪强度变化
        4.3.3 应力应变关系
        4.3.4 试件破坏形态
    4.4 本章小结
5 油基岩屑路基填料的改性试验
    5.1 改性剂
        5.1.1 化学改良土的划分
        5.1.2 改性剂选择
    5.2 水泥改性试验
        5.2.1 水泥改良机理
        5.2.2 O25 水泥改良土研究方案
    5.3 水泥基本性质
    5.4 击实特性
        5.4.1 试验概述
        5.4.2 试验数据整理分析
    5.5 CBR特性
        5.5.1 试验概述
        5.5.2 试验数据整理分析
    5.6 无侧限抗压强度
        5.6.1 试验概述
        5.6.2 试验数据整理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石灰改良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煤矸石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建筑垃圾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2 电石灰理化性质分析
    2.1 电石灰基本物理性质
    2.2 电石灰化学成分分析
    2.3 电石灰矿物组成分析试验
    2.4 电石灰热分解特性
    2.5 电石灰腐蚀性(pH值)检测
        2.5.1 实验设计
        2.5.2 实验结果
    2.6 电石灰活性钙镁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
        2.6.1 试验方案
        2.6.2 试验结果
    2.7 本章小结
3 电石灰改良土试验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土样
        3.1.2 电石灰
        3.1.3 粉煤灰
    3.2 试验方案
    3.3 试验方法
        3.3.1 标准击实试验
        3.3.2 试件成型
        3.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3.4 劈裂强度试验
        3.3.5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3.3.6 水稳定性试验
    3.4 试验结果分析
        3.4.1 击实试验结果分析
        3.4.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4.3 劈裂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4.4 抗压回弹试验结果分析
        3.4.5 水稳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电石灰与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混合料试验研究
    4.1 煤矸石基本性能研究
        4.1.1 煤矸石的粒径分布
        4.1.2 煤矸石的密度、吸水率以及空隙率
        4.1.3 煤矸石的洛杉矶磨耗值
        4.1.4 煤矸石的化学性质
    4.2 试验原材料
    4.3 试验方案
    4.4 试验方法
        4.4.1 重型击实试验
        4.4.2 试件制备
        4.4.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4.4 劈裂试验
        4.4.5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4.5 试验结果分析
        4.5.1 重型击实试验结果分析
        4.5.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4.5.3 劈裂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4.5.4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电石灰与粉煤灰稳定砖砼再生骨料试验研究
    5.1 砖砼类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研究
        5.1.1 砖砼类建筑垃圾的破碎
        5.1.2 砖砼再生骨料颗粒分析
        5.1.3 再生骨料的密度、吸水率及空隙率
        5.1.4 再生骨料中的杂物含量
        5.1.5 再生骨料洛杉矶磨耗试验
    5.2 试验原材料
    5.3 试验方案
    5.4 试验方法
        5.4.1 重型击实试验
        5.4.2 试件制备与养护
        5.4.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5.4.4 劈裂强度试验
        5.4.5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5.5 试验结果分析
        5.5.1 击实试验结果分析
        5.5.2 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分析
        5.5.3 劈裂试验结果分析
        5.5.4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利用地铁盾构渣土制备可控低强度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控低强度材料的定义及应用
        1.2.2 可控低强度材料的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试验方法及方案设计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水
        2.1.2 水泥
        2.1.3 盾构渣土
        2.1.4 细骨料
        2.1.5 粉煤灰
        2.1.6 膨润土
        2.1.7 减水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工作性能试验方法
        2.2.2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2.3 耐久性试验方法
    2.3 试验方案设计
        2.3.1 工作性能试验方案设计
        2.3.2 力学性能试验方案设计
        2.3.3 耐久性试验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工作性影响因素研究
    3.1 水灰比对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工作性的影响
    3.2 矿物掺合料对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工作性的影响
    3.3 盾构渣土掺量对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工作性的影响
    3.4 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经时流动度损失
    3.5 本章小结
4 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的力学性能研究
    4.1 无侧限抗压强度
        4.1.1 水灰比对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抗压强度的影响
        4.1.2 粉煤灰掺量对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抗压强度的影响
        4.1.3 盾构渣土掺量对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抗压强度的影响
    4.2 抗折强度
        4.2.1 水灰比对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抗折强度的影响
        4.2.2 粉煤灰掺量对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抗折强度的影响
        4.2.3 盾构渣土掺量对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抗折强度的影响
    4.3 CLSM强度机理分析
    4.4 加州承载比(CBR)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的耐久性能研究
    5.1 CLSM干湿循环试验结果及分析
    5.2 CLSM冻融循环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的性能优化研究
    6.1 试验优化设计
    6.2 试验优化结果分析
        6.2.1 工作性
        6.2.2 抗压强度
        6.2.3 抗折强度
        6.2.4 耐久性能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利用煤灰进行土质改良的可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南竹北移适应性评价及对低温的生理响应[D]. 张琦.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季冻区高铁路基改良粗颗粒填料力学特性和冻融特性研究[D]. 王伟浩.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1
  • [3]以煤矸石为基质的生菜种植土壤改良配比研究[D]. 马柳. 辽宁大学, 2021(12)
  • [4]CFB灰渣的特性及制备轻质隔墙板用混凝土的研究[D]. 张家家.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5]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护坡砌块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李建康. 山东大学, 2020(10)
  • [6]煤矸石提取氧化铝及其制备功能材料研究[D]. 杨权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7]工程废土在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中的资源化应用研究[D]. 陈荣淋. 华侨大学, 2020(01)
  • [8]掺入油基岩屑的路基填料的改性研究[D]. 胡代淋.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9]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综合利用研究[D]. 刘星辰. 郑州大学, 2020(02)
  • [10]利用地铁盾构渣土制备可控低强度材料的研究[D]. 王帅.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煤灰改良土壤的可行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