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刚,刘寒松,王二玲,冯娟,郑春雷,赵新玲,张宝营[1](2022)在《颅脑外伤术后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及其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及其脑脊液中肿瘤蛋白P73(P73)、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1例颅脑外伤术后病人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10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预后病人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分析各指标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相关性,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脊液中P73、P38蛋白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比较不同认知功能病人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及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与MMSE评分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S100β[(0.91±0.36)μg/L]、MBP[(5.76±2.43)mg/L]、NSE[(9.74±5.02)μg/L]较对照组[(0.58±0.24)μg/L、(2.93±0.71)mg/L、(6.03±1.85)μg/L]高(P<0.05);预后良好、重残、不良病人血清S100β[(0.62±0.35)μg/L、(1.02±0.36)μg/L、(1.55±0.39)μg/L]、MBP[(3.81±2.15)mg/L、(6.44±2.64)mg/L、(10.20±2.82)mg/L]、NSE[(7.17±4.54)μg/L、(10.78±5.08)μg/L、(15.24±6.81)μg/L]表达依次递增,脑脊液中P73[(0.33±0.06)、(0.29±0.07)、(0.24±0.05)]、P38蛋白[(0.30±0.03)、(0.25±0.05)、(0.19±0.04)]表达依次递减(P<0.05);术后第3 d血清S100β、NSE与术后1个月GOS评分呈负相关,脑脊液中P73、P38蛋白与GOS评分呈正相关(P<0.05);各指标预测不良预后的AUC由大到小依次为S100β、P38蛋白、P73蛋白、NSE、MBP,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8μg/L、0.25、0.21、14.18μg/L、7.72 mg/L;认知功能损害为轻度、中度、重度的病人血清S100β、NSE依次升高,脑脊液中P73、P38蛋白依次降低(P<0.05);术后第3 d血清S100β、NSE与术后1个月MMSE评分呈负相关,脑脊液中P73、P38蛋白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检测颅脑外伤病人血清S100β、NSE及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可在术后早期预测病人预后与认知功能,为临床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窦莉[2](2021)在《“加味益神启窍方”治疗脓毒症相关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评估“加味益神启窍方”对脓毒症相关脑病脑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2)构建脓毒症相关脑病动物实验模型,通过观察“加味益神启窍方”对炎症介质和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探究其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入住江苏省中医院EICU符合脓毒症脑病诊断的患者共计40例。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标准治疗,在此基础上,中药组给予“加味益神启窍方”:生石膏30g、黄芪30g、黄芩10g、当归10g、石菖蒲10g、桃仁10g、白芷10g、大黄5g。浓煎至100ml,每日两次;对照组给予等量温开水鼻饲。两组治疗疗程均为5天。入院后第1个24h记作day1,比较两组全身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神经损伤生化标志物(NSE、5100β)、血清细胞因子(IL-6、IL-1B、IL-2、IL-4、IL-5、IL-8、IL-10、IL-12、IL-17、TNF-α、IFN-α、IFN-γ)、胆碱能相关指标(血清 AchE、ChAT)、T细胞亚群计数、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治疗期间进行安全性评价,记录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随访至28天,记录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病死率。(2)将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2只。按照分组及给药方案给药一次,除正常组外,剩余动物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观察24小时,脓毒症大鼠出现神经行为异常,神经行为学评估:神经反射评分≤6分判定模型成功。①造模成功后三组大鼠继续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按30ml/kg/24小时,每2小时一次。中药组按0.5ml/100g分三次灌胃给药(1h、3h、5h),空白组与模型组在每个时间节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②给药6h后:检测3组大鼠腹静脉血NSE、S100β、TNF-α、IL-6、AchE、ChAT和神经反射评分,并随机处死各组大鼠各6只,取一半脑组织匀浆上清液用于行NSE、S100β、TNF-α、IL-6、AchE、ChAT检测;另一半脑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致密神经元的比例及脑细胞凋亡情况。③给药12h后:检测3组剩余大鼠血清NSE、S100β、TNF-α、IL-6、AchE、ChAT及神经反射评分,处死所有大鼠后用取一半脑组织匀浆上清液检测NSE、S100β、TNF-α、IL-6、AchE、ChAT;另一半脑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致密神经元的比例及脑细胞凋亡情况。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表明:①与day1比较,中药组day5的WBC、NEUT及PCT均显着下降(P<0.05),且经中药治疗,day5中药组PC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day1相比,中药组IL-5、IL-6及IL-17均显着下降(P<0.05),TNF-α非常显着下降(P<0.01),IL-4和IL-10均显着上升(P<0.05);对照组IL-6、IL-17及TNF-α均显着下降(P<0.05);且中药干预后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day5与day1比较,NSE及S100β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其中中药组NSE水平呈非常显着下降(P<0.01);中药干预后,NSE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但两组S100β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day1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及对照组AchE含量均有非常显着下降(P<0.05),且中药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AchE含量有显着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ChA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治疗后与day1相比,两组组患者GCS评分均有显着的提高(P<0.01,P<0.05),且中药干预后GCS评分较对照组有非常显着改善(P<0.01)。⑤两组患者day1、day5,GCS评分对SAE患者预后评价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4、0.784,根据约登指数取GCS评分的最佳截断值点为day5中≦8分,敏感度77.78%,特异度68.18%,95%置信区间(0.626,0.898)。两组患者day1、day5,S100β水平对SAE患者预后评价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0.681,根据约登指数取5100β水平的最佳截断值点为day5中>0.37ug/l,敏感度为94.44%,特异度为36.36%,95%置信区间(0.514,0.819)。⑥GCS评分和NSE水平呈负相关(P<0.001);GCS评分和S100β水平呈负相关(P<0.001)。⑦与day1相比,两组患者CD4+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经中药干预后,患者CD8+水平显着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day5与day1相比,CD4+/CD8+均显着升高(P<0.05),且中药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⑧中药组及对照组经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有非常显着下降(P<0.01),但两组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相比,中药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明显降低(P<0.05)。(2)动物实验表明:①病理学观察,模型组6h和12h的节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干预后6h和12h,中药组核固缩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同时,中药干预6h与12h之间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②TUNEL结果显示,模型组6h和12h脑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治疗后6h和12h,中药组脑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治疗6h和12h的细胞凋亡率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ELISA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脑匀浆中IL-6、TNF-α、NSE和S100β水平在6h和12h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干预后6小时和12小时,中药组血清和脑匀浆中IL-6、TNF-α、NSE和S100β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同时,中药干预6h和12h的测量水平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显着(P<0.05)。④IHC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6h和12h脑组织中IL-6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治疗后6h和12h脑组织IL-6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抑制(P<0.05)。模型脑组织在6小时和12小时的AchE和ChAT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中药干预后,中药组6h和12h脑组织中AchE和ChAT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同时,中药干预6h和12h时AchE和ChAT蛋白的表达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1)脓毒症脑病是脓毒症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神经—免疫—炎症反应是导致SAE损伤的主要原因。(2)“加味益神启窍方”可以改善SAE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提高抑炎因子水平,减轻失控炎症反应介导的脑损伤。(3)“加味益神启窍方”可以通过调节胆碱能系统发挥抗炎作用。(4)SAE患者存在一定程度免疫抑制,“加味益神启窍方”可以改善患者免疫抑制状态,通过降低抑制性T淋巴细胞及增加辅助性T淋巴细胞发挥作用。(5)“加味益神启窍方”可以改善SAE患者脑功能,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但对病死率及28天生存率无改善。(6)SAE患者血清S100β与脑功能严重程度呈负相关,通过检测血清S100β水平诊断及评估SAE具有可行性。(7)脓毒症可诱导大鼠神经炎症反应,“加味益神启窍方”可通过改善脓毒症神经炎症反应达到脑保护作用。胆碱能系统的损伤可导致脓毒症大鼠脑损伤,“加味益神启窍方”对脓毒症所致胆碱能系统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万子琳[3](2021)在《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早期POCD的生化预警指标及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患者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患者记忆、语言及社会活动能力等明显下降。POCD一旦发生难以被彻底治愈,可从早期认知障碍进展为长期甚至永久性,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识别并及时防治尤为重要。明确早期POCD的特异性生物化学标志物与相关危险因素,能够早期快速预测POCD的发生,根据危险性对患者分层,并及时采取措施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更好地防治POCD,改善预后。全主动脉弓置换联合血管内支架象鼻植入手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操作复杂、创伤大,伴随体外循环(CPB)及深低温停循环(DHCA)缺血再灌注过程,极易引起相关脑损伤,导致神经功能紊乱。POCD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拟探索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脑红蛋白(NGB)浓度对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患者早期POCD的预测价值。并且分析早期POCD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 法]选择拟行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患者40例,年龄32-69岁,体重48-107 kg,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Ⅱ-Ⅳ级。分别在术前、术后拔管当天及术后第7天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以1个标准差法判断POCD的发生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发生POCD(POCD)组和未发生POCD(NPOCD)组。分别于术前(T0)、复温(鼻咽温)至36℃(T1),停CPB后1h(T2)、6h(T3)及24h(T4)5个时间点分别采集中心静脉血3ml,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不同时点血浆S100 β蛋白、NSE及NGB的浓度水平。分析3个生化指标浓度水平随时点的动态变化规律,POCD组与NPOCD组间差异性,评估血浆S100 β蛋白、NSE及NGB预测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后早期POCD的价值。收集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情况、基础疾病、手术麻醉史、心功能、麻醉评估及用药情况等;记录围术期各变量,包括麻醉用药、DHCA阶段体温及中心静脉压、顺行脑灌注流量、低血压发生情况、围术期血液出入量、术中各操作时长及围术期各阶段时长等数据。筛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后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度。[结 果]1.POCD组15例,NPOCD组25例。早期POCD的发生率为37.5%,术后拔管当天为17.5%,第7天为20.0%,两时点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拔管当天MMSE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POCD组显着低于 NPOCD 组(P<0.05)。2.与T0相比,POCD组T1-T3时点3个标志物血浆浓度值均显着升高,T4时仅NSE升高(P<0.05);NPOCD组T1时3个标志物均显着升高,T2时NSE、NGB及T3-T4时NSE升高(P<0.05)。NSE、NGB在T,时达到峰值,S100 β在T2达峰值。与NPOCD组相比,POCD组S100 β在T1-T3时,NSE在T1-T4时均显着增高(P<0.05),NGB在所有时点均无差异(P>0.05)。3.S100 β峰值与术后拔管当天MMSE得分显着负相关(r=-0.44,P<0.01),与术后第7天得分无关(P>0.05);NSE峰值与术后第7天得分显着负相关(r=-0.51,P<0.01),与拔管当天无关(P>0.05);而NGB峰值与术后拔管当天及第7天得分均无显着相关(P>0.05)。4.S100 β峰值预测早期POC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5%CI 0.55-0.87,P<0.05),灵敏度为 48%,特异度为 87%;NSE 峰值 AUC 为 0.77(95%CI 0.60-0.94,P<0.05),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67%;S100β及NSE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准确性中等(AUC>0.7)。联合S100 β与NSE的AUC为0.81(95%CI 0.66-0.96,P<0.05),灵敏度为73%,特异度为80%,预测价值及准确性更好(AUC>0.8)。NGB 的 AUC 为 0.62(95%CI 为 0.43-0.80,P>0.05),无显着预测价值。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深低温停循环肛温、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手术及机械通气时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低血压的发生(OR=17.975,95%CI:1.292-250.081,P<0.05)和机械通气时长(OR=1.032,95%CI:1.000-1.065,P<0.05)是早期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DHCA肛温是其保护因素(OR=0.422,95%CI:0.188-0.948,P<0.05)。6.Logistic 回归方程为:Logit(P)=18.412-0.862XDHCA肛温+2.889X 术中发生低血压+0.032X机械通气时长。风险预测模型 AUC 为 0.856(95%CI:0.738-0.973,P<0.01),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9.2%,Hosmer-Lemeshow检验其拟合优度好,能够预测早期POCD,准确性中等(AUC>0.8)。[结 论]1.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中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值可以预测早期POCD的发生,S100 β蛋白和NSE联合预测更有价值,而NGB则不能预测早期POCD。2.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中低血压的发生及机械通气时长是早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DHCA肛温是其保护因素。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早期POCD的预测价值较好。
王淑惠[4](2021)在《血清S100B蛋白及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早期监测中的意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检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S100B蛋白水平,同时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 EEG)监测,探讨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及a EEG变化与新生儿胆红素早期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访观察分析胆红素脑损伤高危患儿6个月智能发育测试(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ST)情况,探讨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及a EEG变化对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为指导临床判断病情及有效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144例为观察组(其中男76例,女68例;顺产74例,剖宫产70例)。根据血清总胆红素峰值(TSB)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221μmol/L≤TSB<257μmol/L),中度组(257μmol/L≤TSB<342μmol/L)、重度组(TSB≥342μmol/L)。随机选择同时期本院产科足月新生儿共48例为对照组(男21例,女27例;顺产24例,剖宫产24例)。所有入组患儿在入院24 h内采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采用重氮法测定血TSB水平,均于入院后6h内监测a EEG,生后6个月进行DST智能发育测试,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以及各组S100B蛋白水平、a EEG异常程度、DST评分与脑损伤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观察组共纳入144例患儿,对照组共纳入48例患儿,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日龄、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及观察组TSB浓度分别为61.72±12.11μmo L/L,311.22±75.46μmol/L,两组有统计学差异(t=-38.23,P<0.001),S100B水平分别为826.23±400.91μmol/L,1525.39±755.09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P<0.001),对照组a EEG正常48例,轻度0例,重度0例,观察组a EEG正常82例,轻度49例,重度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8,P<0.001)。对照组TSB、S100B蛋白浓度及a EEG异常程度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TSB水平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轻度组TSB浓度为244.49±11.21μmol/L,中度组TSB浓度为290.03±10.59μmol/L,重度组TSB浓度为404.89±59.44μmol/L,三组TSB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9.57,P<0.001)。轻度组S100B水平为1196.83±436.13μmol/L,中度组S100B水平为1276.49±599.62μmol/L,重度组S100B水平为2140.52±808.48μmol/L,三组S100B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6,P<0.001)。轻度组a EEG正常41例,轻度8例,重度0例,中度组a EEG正常32例,轻度14例,重度3例,重度组a EEG正常9例,轻度27例,重度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5.50P<0.001)。4.观察组TSB与S100B蛋白水平(r=0.571,P<0.001)及a EEG异常程度(r=0.619,P<0.001)均呈正相关。5.对观察组144例患儿在出生6个月时进行随访,其中5人失访(均为轻度组患儿)。根据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智力指数(Mental Index,MI)值分为正常组、可疑异常组及异常组3组,正常组TSB浓度为248.48±18.44μmol/L,可疑异常组为282.28±54.81μmol/L,异常组TSB浓度为373.78±70.25μmol/L,正常组、可疑异常组及异常组TS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组S100B水平为1116.13±155.06μmol/L,可疑异常组S100B浓度为1401.99±739.99μmol/L,异常组S100B水平为1892.08±831.44μmol/L,三组S100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4,P<0.001)。正常组a EEG正常26例,轻度2例,重度0例,可疑异常组a EEG正常45例,轻度10例,重度1例,异常组a EEG正常9例,轻度35例,重度11例,经非参数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4.53,P<0.001)。结论1.高胆红素血症会导致新生儿的脑损伤,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胆红素水平相关。2.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望用于脑损伤严重程度评估的血清学指标。3.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及a EEG能够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神经(智力、听力、语言)预后,可用于评估其脑功能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
姚庆海,刘保龙[5](2020)在《颅脑创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相关生化标记物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颅脑创伤后脑组织存在一系列损伤,包括:脑挫裂伤,特定脑区的轴突损伤,脑水肿和出血等。由于不同患者细胞损伤程度、基因及内环境因素不同,脑损伤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制定合适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难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根据脑外伤后体液中标记物的浓度对患者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标记物可以有效地了解细胞代谢、生化及微环境的改变等,有效评估脑组织损伤程度。尽管有大量相关的研究报道,但在动物颅脑损伤模型中监测生化标记物的诊断和预后价值仍存在疑问。最近有研究提出将多种生化标记物与其他手段(影像学检查、预后评估量表和基因多态性)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预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将生化标记物作为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手段。本文将对成人颅脑创伤后有关生化标记物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讨论对患者评估的最新进展。
李棒棒,乔立兴[6](2020)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显着提高,但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的发生也逐渐增多。WMD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目前诊断WMD的方法有头颅超声、核磁共振等,但均存在不足之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血生化标志物被发现与脑白质损伤的发生相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具有分子稳定性好、序列保守性高等特点,在脑组织中表达丰富。有研究表明circ RNA在脑白质损伤患儿的外周血中表达,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诊断标志物。因此,本文作者对早产儿WMD的诊断方法及circ RNA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谭寅寅[7](2020)在《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测定在帕金森病临床分型中的意义》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功能异常(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以及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死亡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除了典型的运动功能障碍,还可能会合并有嗅觉减退、感觉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心境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年龄、性别、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氧化应激都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甲状腺疾病是与帕金森病发病最相关的一种内分泌功能障碍。帕金森病和甲减、甲亢之间有一些共同的临床表现,比如震颤、运动迟缓和表情减少等。也有很多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与帕金森病发病有明显的关系。与正常人相比,亚临床甲亢或甲减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也更为普遍。既往的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特别是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PD患者的运动症状密切相关,PD病人的FT3水平偏低,FT3偏低的PD病人病情更为严重,但是这个研究纳入的人群是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人群。而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是否与运动亚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尚未见报道。关于甲状腺激素对于认知、情绪和感觉障碍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是关于甲状腺激素,特别是正常范围内的甲状腺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之间的关系很少有研究涉及。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通过测定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诊断甲状腺疾病,但因为甲状腺激素轴的动态调节以及住院的患者很多有甲状腺功能异态分泌的情况,所以单凭甲状腺激素水平诊断甲状腺功能有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计算基于模型的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有助于鉴别诊断,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引入了甲状腺的分泌量(SPINA-GT)、总脱碘酶活性(SPINA-GD)以及垂体功能的Jostel’s TSH指数(TSHI)和甲状腺激素敏感指数(TTSI)。这些结构参数可以帮我们进一步分析甲状腺功能状态和帕金森病的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第一部分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与帕金森病运动分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结构稳态参数在正常人群和帕金森病人群中有无差异;分析帕金森病不同的运动分型和疾病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是否相关。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6例临床确诊帕金森病患者,经系统的评估和相关信息采集后排除数据缺失者4人,甲状腺功能异常者5人,最终77例甲功正常的患者符合入组要求,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组。对照组为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7人。这些受试者既往没有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病史,也没有接受甲状腺激素的替代疗法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病史。排除标准还包括:血清总FT3、FT4或TSH水平异常;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其他神经和/或精神疾病;其他系统性疾病;以及当前可能影响帕金森病和TH水平的药物。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一般病史采集,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的计算。所有PD患者均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三部分运动评分,震颤评分为UPDRS第20项(静息震颤)和第21项(手部动作或姿势震颤)之和,非震颤评分为UPDRS第18项(言语)、第19项(面部表情)、22项(僵硬)、27项(由椅子坐起)、28项(姿势)、29项(步态)、30项(姿势稳定)和31项(身体运动迟缓和运动障碍)的总和。当震颤评分至少是非震颤评分的两倍时,病人归为震颤型(TDT)组,当非震颤评分至少是震颤评分的两倍时,病人归为僵直迟缓型(ART)组,其余的则被归类为混合型(MXT)组。改良的H-Y分期系统用于分析帕金森病的严重程度和分期,患者一共分为1-5级。H-Y分级为1-2.5级为早期组,3-5级为晚期组。研究中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连续变量按正态分布以均值±标准差(SD)或中位数及区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t检验。此外,分类变量以计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比较对照组和帕金森病人组的一般资料和甲状腺功能以及甲状腺稳态结果参数,并对帕金森病人组进行运动亚型和疾病严重程度亚组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评估甲状腺激素水平与UPDRS运动评分的相关性。通过校正年龄、性别、年龄、UPDRS运动评分、病程等混杂因素,对TH水平与运动亚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一元和多元回归分析。为深入了解甲状腺激素与疾病类型的关系,根据甲状腺激素值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四分位数将所有患者依次分为4个亚组,G1-G3组各有19人,G4组20人。结果1、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P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在对照组和帕金森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我们PD病人的甲状腺功能较正常人群已有变化,且在甲状腺功能尚在正常参考范围变化时这种改变已经存在。2、ART组与TDT/MXT组PD患者的分析比较结果:由于TDT组病人数量较少,且TDT组与MXT组有很多共同临床特征,故将TDT组与MXT组合并分析,更名为TDT或MXT组(TDT/MXT组),最终ART组病人为37例,TDT/MXT组为共40例。统计分析发现,TDT/MXT组的FT4水平明显高于ART组,TDT/MXT 组 SPINA-GD 显着低于 ART 组(P=0.047),而 SPINA-GT 显着高于ART组(P=0.009)。该结果提示PD不同运动亚型的患者FT4、SPINA-GT和SPINA-GD水平有明显变化,FT4和SPINA-GT偏高以及SPINA-GD偏低的患者运动亚型为TDT型。3、早期组与晚期组患者的特征比较:早期组和晚期组分别有50名和27名患者,两组的病程和UPDRS运动评分有显着差异,但是两组的年龄、性别或运动亚型分类没有明显差异。早期组FT3水平显着高于晚期组(P=0.02),早期组TSHI显着高于晚期组(P=0.038),其余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在两组间无差异。该结果提示PD患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下FT3和TSHI水平表现出显着差异,疾病早期的患者该两项指标偏高。4、FT3、FT4与UPDRS运动评分和运动分型的相关性分析:PD患者UPDRS运动评分与FT4和FT3水平都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评价甲状腺激素水平在预测PD运动型中的作用,结果示FT4曲线下面积为为0.721(p=0.001)。该结果提示FT4水平和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评分有一定正相关性,对帕金森病运动分型的预测价值较大。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和FT4水平与疾病运动亚型显着相关,UPDRS运动评分、病程和FT3水平与疾病的早期和晚期分级显着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FT3 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分组的OR值为0.201(95%CI:0.046~0.878,p=0.033)。低FT3水平的患者可能有更大的风险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帕金森病。6、基于性别亚组的特征比较:为了排除性别因素的混杂作用,我们根据性别进行了分组分析。比较发现女性TDT/MXT组患者的FT4水平偏高,而男性中早期PD患者的FT4水平偏高。男性和女性患者的FT4水平在疾病的不同运动亚型和疾病分期中表现不同,但都受FT4变化的影响。7、四分位数比较各组PD亚型占比:FT4水平对于帕金森病的运动分型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高水平FT4预示较高概率出现震颤为主的临床表型(TDT/MXT组);随着TSHI和TTSI的增加,晚期PD患者的比例逐渐降低;TDT/MXT运动亚型的PD患者比例随着SPINA-GT四分位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帕金森病不同运动亚型和不同疾病分期的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FT4和SPINA-GT升高预示着运动分型为TDT/MXT组,FT3、TSHI和TTSI的升高预示着患者处于帕金森病早期。第二部分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诊断中的意义目的研究帕金森病不同的非运动症状的患病率;分析不同的非运动症状和帕金森病运动分型及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非运动症状和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上述77例甲功正常的PD患者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除了上述一般临床资料的收集,我们还对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进行采集。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分析主要包括:认知功能、卧立位血压、膀胱残余尿、周围神经损害、焦虑、抑郁和神经精神评估。所有患者均完成MMSE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精神问卷(the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四肢肌电图和卧立位血压的测量。研究中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t检验。此外,分类变量以计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散点图描述甲状腺激素、稳态结构参数和非运动症状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评估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各项非运动症状评分的相关系数。结果1、帕金森病人非运动症状分布特征:77例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出现率较高,其中以神经精神异常为最严重。通过卡方分析比较,发现这7种非运动症状的比率差别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TDT/MXT组的周围神经损害偏高,ART组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更高,晚期组的膀胱残余尿、体位性低血压和认知障碍发生率均高于早期组。而焦虑、抑郁和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任意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2、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和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校正性别、年龄、运动分型和H-Y疾病严重程度后,甲状腺激素和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分之间无相关性。3、根据非运动症状分组后比较亚组的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有无周围神经损害、膀胱残余尿和体位性低血压对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的影响无差异。而有认知障碍的PD患者的TSH水平偏低,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的TSH水平偏高,而有焦虑症状的患者的TSH水平偏低。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出现率较高,其中以神经精神异常为最严重。帕金森病不同的运动亚型和严重程度相关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不同。正常参考范围内的TSH变化对于认知功能、焦虑和抑郁症状均有影响。未发现甲状腺结构稳态参数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对帕金森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都有一定影响,对于他们的的检测和计算可以为临床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可能成为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潜在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谢凤欣,张东云,府伟灵,张阳[8](2020)在《颅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文中研究表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最常见的后天脑损伤,大约43%的TBI幸存者也伴随慢性残疾,其致死、致残率高。TBI可因直接打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机制诱发神经元死亡。如何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TBI,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诊断TBI主要依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颅脑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但近年来,随着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和液体活检技术的进步,相关的TBI损伤生物标志物逐渐走向临床,为TBI的早期诊断、动态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辅助手段。TBI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生物分子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在损伤早期就可出现在血清和脑脊液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往往比影像学检查更具优势,深入研究TBI后生物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弥补传统诊断方式的不足,为TBI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和线索。本文对部分比较有前景的TBI相关生物标志物-常规生化标志物、脑组织损伤类标志物、继发性损伤效应标志物、神经病变人群易感基因、游离核酸等新兴分子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TBI实验室精准诊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寻找适用于临床的TB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发相关临床实验室诊断新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袁晓帆[9](2020)在《血清NSE、S100B、MMP9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前后的变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NSE、S100B、MMP9作为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神经细胞生化标志物已得到研究者们的认可,但以上三者标志物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前后的变化目前尚无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监测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前后血清中神经细胞生化标志物(NSE、S100B、MMP9)的含量,从而证实NSE、S100B、MMP9作为实验室血清生化标志物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评估及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变的临床应用意义,为影像学等检测工具提供辅助诊断的作用。方法:连续性纳入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颈动脉狭窄,且同意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住院患者作为手术组,抽取手术组患者术前(T1)、术后24小时(T2)、术后72小时(T3)血液标本;同时连续性纳入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排除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对照组患者造影检查前(D1)血液。通过ELISA法检测对照组及手术组患者血清中NSE、S100B、MMP9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手术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22例,其中手术组患者均成功植入颈动脉支架,共植入支架48枚。支架植入后再次造影显示血管通畅,支架贴壁良好,未见明显残余狭窄,前向血流正常,脑血流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TICI 3级)。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2)对照组患者及手术组患者基线数据:患者年龄(67.91±7.79,68.95±5.71)、性别(59.09%,80.00%)、吸烟(36.36%,42.50%)、房颤(09.09%,15.00%)、冠心病(18.18%,22.50%)、糖尿病(18.18%,15.00%)、高血压(31.82%,55.00%)、尿酸(408.4±56.2,401±72.5)、同型半胱氨酸(12.33±6.2,13.01±4.97)糖化血红蛋白(6.19±0.99,6.19±1.13)、甘油三酯(1.77±0.62,2.47±1.21)、总胆固醇(3.74±1.06,4.30±1.06)、低密度脂蛋白(2.23±0.66,1.69±0.74)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手术组患者术前血清中NSE(D1:293.52±105.54,T1:378.53±187.74,P>0.05)、S100B(D1:2.74±1.16,T1:3.28±1.62,P>0.05)、MMP9(D1:18.11±8.89,T1:20.04±9.27,P>0.05)的浓度较对照组虽有升高,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4)手术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后,血清中NSE(T1:378.53±187.74,T2:302.65±160.46,T3:280.60±159.22)、S100B(T1:3.28±1.62,T2:2.81±1.63,T3:2.59±1.55)、MMP9(T1:20.04±9.27,T2:16.45±8.95,T3:12.62±8.32)的浓度均逐渐降低(T1>T2>T3),且手术前后血清中NSE、S100B、MMP9的浓度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神经细胞生化标志物(NSE、S100B、MMP9)的浓度随着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后血流灌注的改善而逐渐下降,NSE、S100B、MMP9可作为实验室生化标志物定量评估手术患者术前狭窄的严重程度以及支架植入术后的短期疗效,对CT灌注成像等影像学方法起到补充作用。同时,监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清中NSE、S100B、MMP9浓度的变化对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将影像学难以量化的损伤进行定量分析。除此之外,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最佳时间窗口内对NSE、S100B、MMP9进行正确的干预,可能会开发新的治疗再灌注损伤的方法。
刘建慧[10](2019)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各个指标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在评估新生儿窒息的意义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本研究进行前瞻性分析,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160例作为窒息组,另外随机选取Apgar评分810分160例新生儿作为非窒息组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新生儿分娩出后5分钟内切断脐带,以近新生儿端脐带15 cm处应用止血钳夹闭,抽取脐动脉血1ml测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若需窒息复苏,评分至20分钟。记录羊水性状,新生儿窒息情况及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情况。结果:1.两组新生儿的基本资料比较窒息组新生儿男婴94例,女婴66例,非窒息组新生儿男婴88例,女婴7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顺产26例,产钳助产54例,剖宫产80例,非窒息组新生儿顺产98例,产钳助产26例,剖宫产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27±0.77)kg,非窒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43±1.16)k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单胎138例,二胎及以上22例,非窒息组新生儿单胎146例,二胎及以上1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头胎116例,二胎及以上44例,非窒息组新生儿头胎102例,二胎及以上5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的数值比较轻度窒息组pH、PCO2、HCO3-值高于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PO2值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pH、PCO2、HCO3-值高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PO2值低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脐动脉血pH值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比较分析320例新生儿中,pH<7.20为122例,为38.13%。pH﹥7.20中为198例,为61.87%。pH<7.20组羊水浑浊(96.72%)、脏器功能损伤(91.80%)、窒息发生率(86.89%)明显高于pH﹥7.20组(9.09%、3.0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pgar评分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比较分析Apgar03分的新生儿羊水浑浊(100%)、脏器功能损伤(93.55%)、窒息发生率(72.58%)明显高于Apgar47分(81.63%、53.06、51.02%)及Apgar﹥8分组(2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47分羊水浑浊、脏器功能损伤、窒息发生率高于Apgar﹥8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窒息的评估对本研究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提示pH值的Kappa值是0.56,Apgar评分的Kappa值是0.625,Apgar+pH值的Kappa值是1,由此可见Apgar+pH值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准确性更高。6.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的评估pH值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92%和95.05%,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22%和75.25%,两者联合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39%和99.24%。联合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明显高于单项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脐动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辅助新生儿窒息及其预后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对于评估新生儿窒息及其预后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脐动脉血pH和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窒息和其不良结局均有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窒息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二、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颅脑外伤术后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及其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检测 |
1.3.2 免疫印迹检测脑脊液中P73、P38蛋白 |
1.3.3 预后评估方法 |
1.3.4 认知功能评估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 |
2.2 比较不同预后病人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 |
2.3 分析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脊液中P73、P38蛋白与GOS评分的相关 |
2.4 分析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脊液中P73、P38蛋白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 |
2.5 比较不同认知功能者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 |
2.6 分析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脊液中P73、P38蛋白与MMSE评分相关性 |
3 讨论 |
(2)“加味益神启窍方”治疗脓毒症相关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1.1 脓毒症相关脑病的概念 |
1.2 脓毒症相关脑病的诊断 |
1.2.1 临床评估量表 |
1.2.2 影像及超声技术 |
1.2.3 神经电生理技术 |
1.2.4 生物标志物 |
1.3 脓毒症相关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
1.3.1 炎症介质过度激活和细胞凋亡 |
1.3.2 氨基酸、神经递质的改变及大脑信号传递异常 |
1.3.3 脑灌注异常及脑微循环障碍 |
1.3.4 线粒体功能障碍 |
1.3.5 血脑屏障损伤 |
1.4 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 |
1.4.1 CAP概述 |
1.4.2 CAP在SAE中的作用机制 |
1.5 中医对脓毒症相关脑病的理论认知 |
1.5.1 脓毒症相关脑病与六经辨证 |
1.5.2 脓毒症相关脑病与卫气营血辨证 |
1.5.3 脓毒症相关脑病与三焦辨证 |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相关脑病的进展 |
1.6.1 脓毒症的治疗进展 |
1.6.2 脓毒症相关脑病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加味益神启窍方”对脓毒症脑病患者脑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病例选择 |
2.3 研究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全身炎症指标 |
3.3 神经损伤生化标志物 |
3.4 细胞因子指标 |
3.5 胆碱能指标 |
3.6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
3.7 意识状况评价 |
3.8 临床疗效评价 |
3.9 预后相关指标 |
3.10 安全性相关指标 |
4 讨论 |
4.1 概述 |
4.2 “加味益神启窍方”对SAE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
4.3 “加味益神启窍方”对SAE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
4.4 “加味益神启窍方”对SAE患者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
4.5 “加味益神启窍方”对SA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4.6 “加味益神启窍方”对SAE患者预后的影响 |
第三部分 “加味益神启窍方”改善脓毒症脑病大鼠脑功能的机制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实验试剂 |
2.3 中药 |
2.4 主要实验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动物模型制作 |
3.2 实验步骤 |
3.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3.4 统计学处理 |
4 结果 |
4.1 “加味益神启窍方”对脓毒症脑损伤的影响 |
4.2 “加味益神启窍方”对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
4.3 “加味益神启窍方”对IL-6、TNF-α、NSE和S100β的影响 |
4.4 “加味益神启窍方”对大鼠脑组织IL-6和TNF-α蛋白的影响 |
4.5 “加味益神启窍方”对大鼠脑组织AchE和ChAT蛋白的影响 |
5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CAM-ICU谵妄评估 |
附录二 GSC评分 |
附录三 危重病人APACHE Ⅱ评分表 |
附录四 SOFA评分 |
附录五 中英文缩略语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早期POCD的生化预警指标及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siooe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术后认知功能阵碍相关性的研宄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血清S100B蛋白及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早期监测中的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早期监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5)颅脑创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相关生化标记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化标记物在TBI筛选和评估中的应用 |
2 弥漫性/创伤性轴突损伤的检测 |
3 TBI生化标志物作为预测死亡率和致残率等相关研究 |
3.1 神经元损伤和胶质细胞损伤相关生化标记物 |
3.2 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的生化标志物 |
3.3 与颅内压增高和脑关注不足相关的生化标志物 |
3.4 与神经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相关的生化标志物 |
4 新型生化标记物的检测,多种生化标记物的联合及生化标记物与其他预后评估方法的比较 |
5 生化标记物对TBI后认知功能的预后价值 |
6 TBI生化标记物作为监测工具的潜力 |
7 结论 |
(6)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白质损伤的常见诊断方法 |
1.1 头颅B超 |
1.2 颅脑核磁共振 |
1.3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 |
1.4 脑氧饱和度 |
1.5 外周血指标 |
2 环状RNA |
2.1 环状RNA的特点 |
2.2 环状RNA的功能 |
2.3 环状RNA与神经系统疾病 |
2.4 环状RNA对脑白质损伤诊断的可能性 |
3 总结与展望 |
(7)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测定在帕金森病临床分型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按字母顺序排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与帕金森病运动分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二部分 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诊断中的意义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帕金森病常见血液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1 |
英文论文2 |
(8)颅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 颅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实验室诊断样本类型 |
1.1 颅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 |
1.2 临床实验室诊断样本类型 |
2 TBI相关常见标志物 |
2.1 常规生化标志物 |
2.2 脑组织损伤类标志物 |
2.2.1 S100B与NSE |
2.2.2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
2.2.3 Tau蛋白 |
2.3 继发性损伤效应标志物 |
2.3.1 sFractalkine (sFkn) |
2.3.2 反应性细胞因子 |
3 新兴TBI标志物 |
3.1 易感基因 |
3.2 线粒体DNA拷贝数 |
3.3 游离DNA |
3.4 循环MicroRNA |
(9)血清NSE、S100B、MMP9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前后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NSE、S100B、MMP9 作为脑缺血及再灌注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10)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分组 |
3 新生儿窒息评估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
2 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的数值比较 |
3 脐动脉血pH值与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的比较分析 |
4 Apgar评分与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的比较分析 |
5 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的评估 |
6 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器官功能损伤的评估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中英文缩略词 |
致谢 |
四、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颅脑外伤术后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及其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的意义[J]. 刘晓刚,刘寒松,王二玲,冯娟,郑春雷,赵新玲,张宝营. 安徽医药, 2022(01)
- [2]“加味益神启窍方”治疗脓毒症相关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窦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早期POCD的生化预警指标及危险因素研究[D]. 万子琳.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4]血清S100B蛋白及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早期监测中的意义研究[D]. 王淑惠.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颅脑创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相关生化标记物研究进展[J]. 姚庆海,刘保龙.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05)
- [6]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 李棒棒,乔立兴.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3)
- [7]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测定在帕金森病临床分型中的意义[D]. 谭寅寅. 山东大学, 2020(09)
- [8]颅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与未来[J]. 谢凤欣,张东云,府伟灵,张阳.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4)
- [9]血清NSE、S100B、MMP9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前后的变化[D]. 袁晓帆.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0)
- [10]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D]. 刘建慧. 青岛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