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一种自制的侧卧体位约束带(论文文献综述)
陈凤[1](2021)在《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构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2.评价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1.方案构建:根据文献查阅,并结合髋部骨折患者的实际需求,初步形成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初步方案进行两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形成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最终方案。2.实施干预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在福建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排程将患者从1~40例编号,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按大小排列,前20例为对照组,后20例为干预组。拟行股骨近端髓内针内固定术患者72例,根据手术排程将患者从1~72例编号,基于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按大小排列,前36例分配到对照组,后36例分配到干预组。对照组实施PPI预防的护理常规。干预组实施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记录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了解患者压力性损伤知识水平,调查患者参与态度、参与行为、体位摆放舒适度、术中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V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性,评价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1.形成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及基于该方案的患者指导手册构建了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该方案包含3个一级条目,即组织结构、患者参与的内容、质量控制。并在参与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函询的结果,制作成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PPI指导手册。2.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的效果评价本研究最终纳入110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其中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股骨近端髓内针内固定术患者70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各包括2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和35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教育程度、年龄、居住地、性别、住院天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分析压力性损伤的危险性评估、对压力性损伤程度的认识和参与意愿。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麻醉后30分钟低体温发生率、麻醉后1h低体温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入室、麻醉后15分钟、及手术结束即刻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小时低体温发生率,由于手术时长不同,数据不完整,无法进行统计分析;手术体位摆放舒适度、术后压力性损伤知识水平、患者实际参与行为、患者满意度对照组均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PPI的预防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及可行性。2.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PPI的预防方案能有效预防PPI和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的舒适度、知识水平、实际参与水平和满意度,为预防PPI提供一个新的护理模式。
孙玲玲[2](2021)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制定专科化的麻醉苏醒期前馈控制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探讨前馈控制护理措施对预防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1)基于前馈控制管理理论,成立前馈控制小组,分析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并在查阅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初步制定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最后经过相关专家咨询确定最终的前馈控制护理措施。(2)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湖州市某三甲医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回顾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护理措施,收集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术后在复苏室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躁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体温发生率、疼痛程度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采用SPSS23.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本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最终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指数、入室体温、手术部位、ASA分级(麻醉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入PACU(麻醉复苏室)、入PACU10min后的SAS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PACU时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入PACU、入PACU10min、入PACU30min和出PACU时的体温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体温始终高于对照组。对各时间点体温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组别=14.646,P<0.01,F时间=257.466,P<0.01,F交互=4.914,P<0.01,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体温和各时间点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4)两组患者入PACU、出PACU时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两组患者在PACU内的躁动发生率和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CU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前馈控制护理可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2)前馈控制护理可减少术中体温的降低幅度,有效预防肺癌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发生。(3)前馈控制护理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但对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不明显。(4)前馈控制护理可缩短肺癌患者术后在PACU内的停留时间,加快患者术后的麻醉复苏,对提高PACU内床位的周转率有一定的作用。
朱艳,宋瑰琦,秦玉荣[3](2021)在《基于安全的成人约束工具设计与人文思考》文中认为介绍成人患者身体约束工具的应用与创新情况,并对实施身体约束对患者的影响以及约束使用的影响因素提出人文思考,以期为成人患者身体约束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以降低身体约束使用率。
吴莹[4](2020)在《记忆海绵体位垫在侧卧位手术中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拟探究记忆海绵体位垫在侧卧位手术中的使用对患者受压部位压强及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为手术室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工作寻找新方法和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方法,抽取南昌市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94例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手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凝胶体位垫,实验组患者使用记忆海绵体位垫,其余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常规护理措施不变。在患者麻醉后,利用压力感应系统全程监测并实时记录两组患者身体主要受压部位的压强峰值、平均压强及患者身体与手术床面的总接触面积。手术结束后,即刻评估患者术中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并持续跟踪皮肤变化情况至术后72小时;待术后患者意识清醒、感知功能正常,调查患者因术中长时间侧卧手术体位致身体舒适度改变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收集94例侧卧位手术患者的资料。(1)两组手术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生化检查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结束后实验组患者未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对照组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12.8%,两组发生率的对比有差异(Ρ<0.05);术后两组患者出现肩颈痛、腰部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的对比有差异(Ρ<0.05);(3)侧卧位手术体位安置后,实验组患者的肩部(59.64±20.93 mmHg)、髂棘处(78.87±25.29 mmHg)压强以及平均压强(23.13±3.84 mmHg)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肩部(83.87±36.11 mmHg)、髂棘处(134.43±39.02 mmHg)压强以及平均压强(27.89±6.47 mmHg),实验组的接触面(2374.28±438.07 cm2)积大于对照组的接触面(2107.77±366.38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至结束,实验组患者肩部、髂棘部位压强和平均压强持续低于对照组(P<0.05);(4)麻醉后,实验组患者平卧位的平均压强(19.26±3.28 mmHg)明显小于侧卧位安置时的平均压强(23.13±3.84 mmHg)(P<0.001);(5)手术开始后,两组患者头颞部、肩部、腋下、髂棘、内髁、外髁、外踝等部位压强、平均压强和接触面积存在时间上的变化(P<0.05)。结论:记忆海绵体位垫能有效地降低侧卧位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减少术后患者发生肩颈痛、腰肌疼痛、肢体麻木的不适症状,在患者侧卧位手术过程中,相比凝胶体位垫,记忆海绵体位垫通过增加人体与手术床界面的接触面积,有效地分散了体表压力,降低了重点受压部位的压强峰值。在护理干预方面,记忆海绵体位垫作为有效的支撑面为手术室压力性损伤预防工作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同时关于手术体位垫预防压力性损伤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田渤涛,李世圆,周庆伟,张瑞芹,党剑波,李松,种伟强,康晓军,王宇[5](2018)在《侧卧位神经外科手术非受压侧上肢约束带的制作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非受压侧上肢设计一种有效、便利的约束带。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3月选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术室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侧卧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专业运动护肩、前臂护套、捆绑带、魔术贴等自制体位约束带。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产生的随机数表将160例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肩部约束带和腕部约束带,观察组使用自制侧卧位上肢约束带。观察两组手术患者在侧卧位摆放时间、非受压侧上肢皮肤压疮发生率和约束有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手术体位摆放时间为(365.97±42.08)s,非受压侧上肢皮肤压疮发生率为10.0%,高于观察组的体位摆放时间(302.69±38.25)s和非受压侧上肢皮肤压疮发生率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受压侧上肢约束有效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91.3%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上肢约束带用于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可有效暴露手术野,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体位摆放效率和约束效率。
戴玮[6](2018)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URL)斜卧截石位联合顺流冲洗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UR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截石位逆流冲洗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试验组患者在截石位的基础上,将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分别屈曲120°和150°摆放,再将手术床面整体调节至头高臀低25°斜卧改良截石位(简称斜卧截石位),并妥善固定。输尿管镜碎石前,先经导丝在结石上方置入5F单J管,然后将单J管与灌注泵连接固定行顺流冲洗。术中记录结石移位、手术时间、患者生命体征、输尿管穿孔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数据。术后3天行尿路平片(plain film of kidney-ureter-bladder,KUB)、B超检查,以确定有无结石残留;复查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观察生命体征、查血常规、尿常规等判定有无术后感染。术后40天复查B超,判定有无输尿管狭窄。结果研究中共退出12例,对照组退出8例,试验组退出4例。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URL。对照组发生结石移位至肾脏7例(21.9%),试验组发生结石移位至肾脏1例(2.8%),试验组患者结石移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8.09±4.99)min;试验组手术时间为(57.19±6.94)min,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较为平稳,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输尿管穿孔和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结石残留8例(25.0%),试验组结石残留1例(2.8%),试验组患者结石残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感染、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斜卧截石位联合顺流冲洗URL治疗输尿管结石,可防止结石向上移位,缩短手术时间,且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均安返病房,术后结石残留降低,未增加手术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了结石清除效果及手术效率,为防止结石残留提供了实践依据。
宋欣欣,彭青[7](2017)在《预防性护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60例行侧卧位手术的患者, 对照组30例仍沿用术中常规护理, 干预组30例在术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压疮形成的预防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Ⅰ、Ⅱ期压疮的发生率、术后上、下肢麻木、颈肩痛、情绪紧张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组压疮发生率为3.33%, 对照组为23.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上、下肢麻木、颈肩痛、情绪紧张的发生率分别为6.67%、3.33%、3.33%, 对照组分别为23.33%、36.67%、2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率为100.00%, 对照组为83.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够达到预防压疮形成的目的, 且能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 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值得关注。
赵快乐[8](2017)在《曲线型仰卧手术体位预防术中压疮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术中压疮预防措施较多,但存在使用器具繁多、成本较高、预防效果不够稳定等问题,而关于体位预防压疮的研究尚不成熟。本研究欲探索体位预防术中压疮的效果,将前期以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而构建的曲线型仰卧手术体位应用于临床,以探索曲线仰卧手术体位预防术中压疮的临床应用效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完善曲线型仰卧手术体位的构建。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方法,抽取武汉市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2例,随机分入实验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仰卧手术体位,实验组给予完善后的曲线型仰卧手术体位,即将头背板抬高至最终与水平面成10.0°12.0°夹角,腿板抬高至与水平面成12.0°15.0°夹角,脚板降低与水平面约成14.0°18.0°夹角,两组患者均给予术中压疮常规预防措施。在体位安置前(基线期)及体位安置后询问患者体位舒适程度,体位安置后,测量实验组手术床各节段角度,并均通过Xsensor X3压力感应系统全程持续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身体主要受压部位的压强,全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手术结束后,调查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体位的满意度,评估术后即刻至术后3天患者皮肤受压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实验组患者淘汰1例,共101例患者完成全部资料的收集。(1)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基线期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Ρ>0.05);(2)体位安置后实验组体位舒适度评分(3.90±0.54)明显高于对照组(2.67±0.62,Ρ<0.01),两组研究对象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三方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3)实验组患者未发生术中压疮,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65%,Ρ<0.01);(4)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5)体位安置后实验组患者枕部、骶尾部、足跟部压强((42.60±9.83)mmHg、(39.33±5.83)mmHg、(47.92±11.7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枕部(47.64±9.28)mmHg、骶尾部(44.52±6.60)mmHg、足跟(68.86±17.68)mmHg,Ρ<0.05);(6)麻醉实施后5min,患者枕部、骶尾部、足跟部压强((43.37±9.52)mmHg、(40.20±5.91)mmHg)、(48.32±11.02)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8.01±8.93)mmHg、(44.92±6.01)mmHg、(72.14±20.55)mmHg,Ρ<0.05);(7)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患者骶尾部及足跟部压强持续低于对照组(Ρ<0.05),实验组小腿部压强高于对照组(Ρ<0.05),枕部及肩胛部压强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曲线仰卧手术体位通过在短期和长期压力防护中的改善作用,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体位舒适度的同时不会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产生负面影响。为今后护理人员在手术患者体位护理方面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同时也为护理管理者在术中压疮预防方面提供了新视角。
徐莉,潘如胜,冯清湄,韩可,陈晓伟,张运磊,滕宇[9](2016)在《术前体位试摆放对全麻侧卧位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全麻侧卧位手术患者主动参与术前体位试摆放的应用效果,通过施行体位试摆放在手术室开展个性化护理,缓解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增强自信心,保证手术体位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满足患者自尊及安全的需要,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方法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手术室80例全麻侧卧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0例实行术前个性化体位试摆放护理,对照组40例实行传统式护理。采用向患者发放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2组患者作满意度调查,调查者逐项解释调查内容,对比评价效果。结果通过个性化术前体位试摆放,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信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在受压皮肤及器官、肢体感觉2项满意度(97.5%,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50%),2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满意度调查中不满意4项(0.67%),对照组满意度调查中不满意49项(8.16%),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个性化体位试摆放,结合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持续改进;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及时知晓患者的就医体验,使患者术中更安全舒适,有利于手术室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
李润梅[10](2016)在《PDCA循环法降低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安置手术体位,降低因手术体位安置不当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390需要变换体位的手术患者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术中护理。结果因体位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减少。结论 PDCA循环法提高了手术室护士手术体位安置能力,因体位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减少,减轻了患者痛苦,保证了患者手术安全。
二、介绍一种自制的侧卧体位约束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一种自制的侧卧体位约束带(论文提纲范文)
(1)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问题 |
1.5 研究目的 |
1.6 研究意义 |
2.研究理论框架 |
2.1 操作性定义 |
2.2 研究假设 |
2.3 相关理论 |
3.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PPI方案的构建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成立研究小组 |
2.2 制定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 PPI 方案的初步框架 |
2.3 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 PPI 方案的修订 |
2.4 预实验 |
2.5 形成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 PPI 的指导手册 |
3.讨论 |
第二部分 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 PPI 方案的初步应用 |
1.研究目的 |
2.研究过程 |
2.1 研究对象 |
2.2 干预措施 |
2.3 观察指标 |
2.4 评价工具 |
2.5 资料收集方法 |
2.6 资料分析方法 |
2.7 科研质量控制 |
2.8 科研伦理 |
3.结果 |
4.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论 |
1.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1.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1.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1.3 患者参与预防PPI方案的实施建议 |
1.4 未来研究的方向 |
1.5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围术期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相关概念及定义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样本量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伦理审查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分组 |
2.2.2 干预方法 |
2.2.3 监测指标 |
2.2.4 研究工具 |
2.2.5 资料的收集方法和过程 |
2.2.6 麻醉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分析 |
2.5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比较 |
3.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体温比较 |
3.4 两组患者苏醒期FLACC疼痛评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低体温、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
3.6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 PACU 停留时间比较 |
4 讨论 |
4.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
4.2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
4.3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PACU内低体温的影响 |
4.4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PACU内疼痛的影响 |
4.5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影响 |
4.6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手术时间、PACU内停留时间的影响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现状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安全的成人约束工具设计与人文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身体约束使用现状及指征 |
2 约束工具的分类 |
2.1 临床中各类约束带的应用[1] |
2.1.1 宽绷带约束带: |
2.1.2 肘部约束带: |
2.1.3 肩部约束带: |
2.1.4 膝部约束带: |
2.1.5 磁扣式约束带: |
2.1.6 轮椅约束带: |
2.2 约束手套 |
2.3 约束背心 |
2.4 约束衣裤 |
2.5 约束被 |
3 实施身体约束的人文思考 |
4 小结 |
(4)记忆海绵体位垫在侧卧位手术中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术中压力性损伤 |
1.1.2 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
1.1.3 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措施 |
1.1.4 记忆海绵体位垫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2.4 测量指标和工具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学方法 |
2.7 医学伦理方面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
3.2 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与术后患者舒适度比较 |
3.2.1 两组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 |
3.2.2 术后两组患者肩颈痛、腰部疼痛、肢体麻木比较 |
3.3 主要受压部位压强峰值、平均压强和总接触面积比较 |
3.3.1 同一时间段两组患者主要受压部位压强、平均压强及接触面积对比 |
3.3.2 麻醉后,两组患者平卧位与侧卧位的平均压强及总接触面积的对比 |
3.3.3 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压强峰值、平均压强和总接触面积变化 |
3.3.4 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压强峰值、平均压强和总接触面积变化 |
第4章 讨论 |
4.1 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与术后舒适度比较的结果分析 |
4.1.1 两组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的结果分析 |
4.1.2 两组患者肩颈痛、腰部疼痛、肢体麻木的比较分析 |
4.2 主要受压部位的压强、平均压强和总接触面积的比较结果分析 |
4.2.1 同一时间段,两组患者主要受压部位压强、平均压强及接触面积的结果分析 |
4.2.2 麻醉后,两组患者平卧位与侧卧位的平均压强及总接触面积的对比 |
4.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压强峰值、平均压强和总接触面积比较分析 |
4.3 记忆海绵手术体位垫的临床使用意义 |
第5章 本研究的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知情同意书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输尿管镜碎石术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概念界定 |
3 研究路线图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和内容 |
2 研究对象 |
3 麻醉方式与仪器设备 |
4 干预方法与步骤 |
5 观察指标 |
6 统计分析 |
7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2 结石移位情况的比较 |
3 手术时间的比较 |
4 术中生命体征的比较 |
5 术中并发症的比较 |
6 结石残留情况的比较 |
7 肾功能的比较 |
8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1 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 |
2 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手术效率的影响 |
3 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的手术安全性评估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输尿管结石微创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简表 |
附录 |
论文相似性检索报告 |
致谢 |
(8)曲线型仰卧手术体位预防术中压疮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3 干预方法和内容 |
2.4 测量指标和工具 |
2.5 资料的收集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分析方法 |
2.8 政策伦理方面的考虑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基线期资料 |
3.2 体位安置后,研究对象体位舒适率、压疮发生率,医务人员满意率比较 |
3.3 体位安置后,研究对象生命体征的对比 |
3.4 体位安置后,研究对象身体主要受压部位压强比较 |
3.5 曲线仰卧位体位角度及体位安置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 |
4 讨论 |
4.1 研究对象体位舒适率、医护人员满意率比较的分析 |
4.2 研究对象压疮发生率及皮肤受压情况比较分析 |
4.3 研究对象生命体征比较的分析 |
4.4 研究对象身体主要受压部位压强比较的分析 |
4.5 曲线仰卧手术体位安置的标准流程(SOP)的临床意义 |
4.6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术前体位试摆放对全麻侧卧位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评价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
2.2 2组患者总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3.1 合理摆放体位,提供安全、有效的措施 |
3.2 加强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
3.3 提供个性化护理模式 |
3.4 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
四、介绍一种自制的侧卧体位约束带(论文参考文献)
- [1]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 陈凤.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D]. 孙玲玲.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基于安全的成人约束工具设计与人文思考[J]. 朱艳,宋瑰琦,秦玉荣.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04)
- [4]记忆海绵体位垫在侧卧位手术中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研究[D]. 吴莹. 南昌大学, 2020(08)
- [5]侧卧位神经外科手术非受压侧上肢约束带的制作与应用[J]. 田渤涛,李世圆,周庆伟,张瑞芹,党剑波,李松,种伟强,康晓军,王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28)
- [6]输尿管镜碎石术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D]. 戴玮. 苏州大学, 2018(04)
- [7]预防性护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影响[J]. 宋欣欣,彭青.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10)
- [8]曲线型仰卧手术体位预防术中压疮的临床应用研究[D]. 赵快乐.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 [9]术前体位试摆放对全麻侧卧位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J]. 徐莉,潘如胜,冯清湄,韩可,陈晓伟,张运磊,滕宇. 中华全科医学, 2016(07)
- [10]PDCA循环法降低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研究[J]. 李润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