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饭“钟祥一号”

中晚饭“钟祥一号”

一、中晚兼用稻“中香1号”(论文文献综述)

万建民[1](2007)在《超级稻的分子设计育种》文中研究指明超级稻育种的目标是在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通过理想株型的构建结合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来实现寻求水稻单产、品质、适应性的新突破。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将分子设计育种的知识和手段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超级稻品种或杂交组合。因此,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基本理论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分子设计育种对提升传统育种效率和培育超级稻新品种的前景,指出了未来超级稻发展的方向。

薛大伟,钱前[2](2007)在《中国超级稻遗传基础与资源创新》文中研究说明大力发展超级稻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回顾国内外超级稻育种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中国超级稻在育种理论、遗传基础、种质及技术创新中取得的进展,并讨论了中国超级稻育种今后的发展对策,认为继续完善与发展超级稻育种理论,并将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是今后超级稻超高产育种的关键。

二、中晚兼用稻“中香1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晚兼用稻“中香1号”(论文提纲范文)

(1)超级稻的分子设计育种(论文提纲范文)

1 超级稻的内涵
2 超级稻分子设计育种的提出
3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相关工作基础研究现状
    3.1 水稻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定位和克隆
        3.1.1 产量
        3.1.2 抽穗期
        3.1.3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3.1.4 品质
        3.1.5 抗性
    3.2 分子标记的发展和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3 转基因和水稻分子育种
        3.3.1 品质
        3.3.2 抗虫
        3.3.3 抗病
        3.3.4 抗非生物逆境
    3.4 生物信息学的进步促进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发展
        3.4.1 育种模拟工具软件QU-GENE
        3.4.2 QTL定位的计算机软件
        3.4.3 分子标记开发软件
        3.4.4 Rice Genome Research Program
        3.4.5 Gramene Gramene, http://www.gramene.org/, 受美国农业部支持,
        3.4.6 Oryzabase Oryzabase, http://www.shigen.nig.ac.jp/rice/oryzabase/, 网站建于2000年, 主要是收集水稻各方面的资源信息。
        3.4.7 基因芯片和蛋白质组学网站
4 未来超级稻发展的方向
    4.1 品种主要性状协调改良
    4.2 遗传资源的创新 (有利基因的发掘)
        4.2.1 广泛收集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 尤其是野生稻资源
        4.2.2 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与途径, 创造特异种质
    4.3 学、研、产的和谐合作

(2)中国超级稻遗传基础与资源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超级稻的发展历史
    1.1 国外超级稻育种的发展
    1.2 中国的超级稻研究
2 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理论及遗传基础
    2.1 籼粳交强杂种优势利用
    2.2 水稻理想株型塑造
        2.2.1 直立大穗型
        2.2.2 早长根深型
        2.2.3 稀植重穗型
        2.2.4 功能叶挺长型
        2.2.5 后期功能型
    2.3 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
3 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种质及技术创新
    3.1 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种质创新
        3.1.1 扩大双亲的遗传多样性
        3.1.2 利用野生稻进行远缘杂交
        3.1.3 利用单蘖基因 (moc1) 塑造量化“理想株型”
        3.1.4 其他特异种质的发掘和利用
    3.2 中国超级稻育种的技术创新
        3.2.1 利用全基因组基因嵌入突变体库发掘野生稻有利基因培育超级稻
        3.2.2 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
        3.2.3 育成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
        3.2.4 育成优质、抗病恢复系R218、R8006及系列组合
4 中国超级稻未来的发展对策
    4.1 完善与发展超级稻育种理论
    4.2 探索超级稻新品种的选育技术

四、中晚兼用稻“中香1号”(论文参考文献)

  • [1]超级稻的分子设计育种[J]. 万建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05)
  • [2]中国超级稻遗传基础与资源创新[J]. 薛大伟,钱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05)

标签:;  ;  

中晚饭“钟祥一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