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MAPINFO电子地图制作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1](2014)在《城市智能交通数据处理优化设计》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租车与小轿车等交通工具数量迅速增加,这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出行与生活的质量。城市智能交通引导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期望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变交通拥堵的局面,充分利用交通设施和交通引导系统的智能处理,为出行者提供准确有效的交通信息,同时结合当前交通路况信息为用户提供到达目的地的更加合理的出行线路,从而引导交通流量合理分布,避免交通拥堵。车辆交通数据是进行判别道路交通状况的基本依据,也是实现车辆交通引导的数据基础。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对城市交通引导系统中交通数据的处理优化,提出易于实现的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数据采样算法对交通数据进行加工,提取交通流量、道路行车时间等交通信息,从而为交通引导系统中功能模块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持;另外,结合MapInfo电子地图数据结构,提出了适用于交通引导系统的地图匹配问题解决方案。利用地图匹配算法,将车辆行驶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有效联系起来,解决了车辆位置在电子地图中显示存在的定位误差问题。并提出了基于车辆行驶方向与行驶轨迹的地图匹配改进算法,优化交通引导系统的性能。在完成以上对系统交通数据处理的基础上,本文对智能交通引导系统的开发提出了整体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交通数据库的搭建方法,并对交通引导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进行了展示。
杨银涛[2](2014)在《基于A*算法的避障应用仿真》文中研究说明避障最短路径问题是在障碍物存在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比如最短距离、路况最优、费用最少、时间最短等),规划出一条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最短无碰撞路径。基于路径规划的避障问题在各类应急系统(如119火警)、机器人学、物流配送、地理信息系统、军事、电子导航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实际的应用;避障问题主要涉及环境变量、路径搜索策略、规划方法、机器人避障、物流管理等多个学科。人们一直都致力于避障问题算法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显着的成果,但避障算法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理论上的研究,因而如何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针对避障最短路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A*算法解决避障路径问题,最终在现实生活中的电子地图中进行避障,从而体现算法本身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许多方法可以来实现避障最短路径,比如A*算法、遗传算法、动态规划、Dijkstra算法等。本文首先对A*和Dijkstra算法进行简单模拟避障最短路径实验,通过实验比较这两种算法在路径搜索上的优缺点;其次,制作用于实现避障最短路径演示的仿真平台即电子地图,本文是基于MapInfo制作电子地图,采用VC++软件中集成的MapX方法对前期制作的电子地图实行二次开发;最后,在电子地图的仿真环境情况下,采用在实际应用中搜索目标性比较强的A*算法实现避障最短路径的应用仿真,从而实现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避障最短路径搜索。本文中使用A*算法进行避障最短路径规划并经过了程序运行结果的验证,最终可以达到以下效果:在电子地图上障碍物已知的情况下,规划出一条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最短无碰撞路径,同时地图上绘制出所求避障最短路径的轨迹。使人们更直接的获取所要的路径选择结果,基本上解决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突发路况问题时的道路选择问题。
段文峰[3](2014)在《无线电智能监测系统中的GIS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无线电业务的高速发展,无线电技术已经深入应用到各行各业,在国防、交通、通信等关键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障频谱资源的正常以及有效的使用,无线电监测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提高无线电监测水平和准度、有效地感知电磁环境和频谱资源信息、利用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频谱管理、加强无线电监测系统建设和新技术在无线电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是当前主要的工作内容。无线电测向定位作为无线电监测中的关键技术,通常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监测设备来实现测向交绘定位功能,在信号侦查、干扰信号查处、目标辐射源地理位置确定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GIS技术发展势头日渐强劲,国内外着名的GIS软件平台主要有MapGIS、SuperMap、GeoStar、ViewGIS、MapInfo、ArcGIS、Intergraph、Microstation等,这些软件产品在处理用户数据和二次开发领域都具有比较好的普及和应用。本文仔细研究了如何将GIS技术应用到无线电监测管理系统中,并充分调研GIS技术在诸多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后,最终确定使用ArcGIS作为本文的GIS软件实现平台。本文研究了无线电智能监测系统中的GIS技术,实现了基于ArcGIS的无线电智能监测系统中的电子地图、测向交绘定位和台站管理功能。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在对测向定位进行若干假设,使到达角(AOA)服从高斯分布的密度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高斯分布密度函数应用到测向定位模型的定位方法,研究其在平面测向交绘定位系统中的可用性、效率、精度等若干问题。再利用独立事件的概率乘积公式对两个监测站或两个以上的监测站测向定位进行建模,并对各自的定位精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的验证,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并成功应用于本论文所实现的系统中。(2)研究了当前国内外无线电监测和当前主流的GIS平台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无线电监测应用详细研究和对比了其中应用最广泛的GIS平台MapInfo和ArcGIS,最终确定使用ArcGIS作为本文的GIS软件实现平台,使用ArcGIS Server10.1将地图发布为服务,使用ArcGIS Engine10.1实现软件的二次开发。(3)论述了无线电智能监测系统的作用和组成以及要实现的功能,分析了该系统中测向交绘定位模块的需求,对该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和实现,使用Power Designer对数据库进行建模,使用ArcSDE+Oracle数据库来存储空间数据以及业务数据。
王凌艳,谢婷婷,刘镇瑜,徐军,兰甸[4](2013)在《基于MapInfo和Vega Prime的飞行器航迹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针对靶场试验中对飞行试验的实时指挥控制需求,提出基于MapInfo和Vega Prime的二维、三维集成飞行器航迹视景仿真的方法。分别利用MapInfo9.5和Creator构建二维电子地图和三维地面模型。在VC平台下对MapX控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飞行器二维航迹的绘制。在二维显示的基础上,通过Vega Prime实现了三维地图上飞行器真实数据驱动和飞行航迹的绘制,其中基于DOF节点控制技术的姿态控制取得了良好的仿真效果,在视图界面实现了飞行器航迹显示的集成视景仿真。
何永珍[5](2013)在《基于GPS的飞行体落点定位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在飞行体落点定位中,采用人工排查的方法费时费力,且在飞行试验阶段,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引起飞行异常、偏离预定飞行轨迹或造成中途掉落,造成落点查找的难度加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对飞行体落点定位的方法,以及设计相应的高速飞行体落点定位系统。本文重点研究了地理信息技术(GI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通过对各种定位方法的分析比较,最终采用GPS定位方法。根据GPS原理和定位系统设计指标,设计了包括GPS接收机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上位机显示模块的高速飞行体落点定位系统。系统分为载体部分和上位机部分。载体部分以u~blox6GPS接收模块接收目标点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JZ873无线数传模块将信息发送出去。上位机部分的JZ878数传模块在接收到目标点的位置信息以后,经过RS232接口将信息传输给PC机的地图显示系统进行显示。在高速飞行体落点定位系统整体设计框架下,本课题对上位机显示系统也作了详细设计。利用GIS相关技术制作区域电子地图,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开发环境下,完成电子地图的开发,实现了电子地图的基本功能操作、数据存储与查看、数据的地图化、PC机与载体端的数据通信等功能。上位机显示系统是一个集数据获取、数据存储、结果显示、输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系统,能够对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分析处理,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目标点所处的位置。最后进行了整体系统调试,结果表明:定位显示系能统将多个飞行体目标的地理信息地图化后显示在地图上,整体系统运行稳定且达到精度要求。
古丽克孜·阿不地腊合曼[6](2013)在《面向位置服务的维吾尔文电子地图表达》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地图制图技术得到一定的发展,地图的应用领域也扩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国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的同时应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分量还是比较大,研究面向位置服务的少数民族地图是对新疆生活的少数民族的生活带来方便,满足他们对位置信息的需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研究过程中我首先要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等方法来得到理论性的资料并把它整理出来,后面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软件MapInfo和ArcGis还有Google map v3提供的开放性资源、Javascript语言、Html网络语言等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计算机语言来多次进行试验,最后得到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完成本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提出来维吾尔文地图制作过程中维吾尔文文字标注的规范。2.实现了维吾尔文电子地图在PC端上和移动终端上的显示和查询。3.实现了不同字体表示出来的维吾尔文文字同时出现一幅图上。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就是:解决了维吾尔文在电子地图上的标注问题以外,最重要的是实现了手机上的显示并查询。本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完整的部分,需要后面继续研究。
雷国平,戴闽鲁,谭泽富[7](2013)在《基于MapInfo的地面移动数字电视无线网络优化方法》文中研究说明良好的中国地面移动数字电视(DTMB)网络是开展DTMB业务的前提和保证,因此DTMB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至关重要。通过对DTMB路测系统和路测数据的分析(为了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转换了测试数据的格式),开发了测试分析用的平面电子地图。利用MapInfo软件,分析DTMB无线网络参数,提出一种DTMB无线网络分析的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DTMB网络优化的建议,并对该方法进行实际工程测试应用。
杨会民,曹卫彬,李江全,王玉薇[8](2012)在《采棉机跨区作业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使采棉机跨区作业管理中的监控定位更为准确,采用Alos和TM遥感影像、商用电子地图为基本材料,通过对Alos影像进行矢量化并结合外业调查得到作业区域的交通、田块、POI等空间信息图层。同时对TM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识别出棉花地块以及面积等信息,在MapInfo桌面GIS软件中对其进行整合得到作业区地图,再与商用电子地图进行图层叠加处理,最后制得高精度、要素丰富、适用于采棉机作业过程中导航定位的电子地图。该采棉机跨区作业导航电子地图使采棉机跨区作业过程中的监控定位更加准确,管理更加有效,既能适应大区域的调度,也能做小范围的作业定位和监控。因此,该采棉机跨区作业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方法为制作农业生产应用电子地图提供了技术手段。
耿三星[9](2011)在《基于ARM的GPS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美国对GPS定位系统的开放政策使得定位技术在民用及个人消费方面发展迅猛,而最初的应用在于地质勘测以及车辆导航定位领域等方面,在个人手持设备的方面则需要很大的改进和提高。随着嵌入式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广泛应用,个人手持设备对个人消费者来说以其小巧、便捷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的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导航定位的手持设备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将嵌入式技术和定位导航技术两种技术相结合开发具有导航定位的手持设备,两种技术的结合也将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向,也必将成为导航定位技术在个人应用方面的新的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WinCE操作系统下的GPS导航定位的设计及其实现。在深入了解导航定位的原理及WinCE操作系统特性的基础上,熟悉了ARM处理器的体系结构以后,对本课题所需的硬件部分及软件编程方面进行了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选用核心电路板的基础上,对外围的电路进行了设计,这其中包括手持电源电路的设计、串口电路的设计、液晶触摸电路的设计、SD卡接口电路的设计、USB电路的设计等。软件方面,分别基于MapInfo和Google Earth两种方式设计及制作了导航定位所需的电子地图,编写了串口程序,实现了对GPS格式的经纬度信息以及时间、海拔高度等信息的提取及显示;在PPC2003模拟器上实现了电子地图的显示,一些放大、缩小等基本功能得以实现,同时制作了移植硬件所需的CAB开发包,将PPC2003下的软件部分移植到了所设计的硬件平台上,最后将GPS模块电路部分与所设计的开发电路设备进行了串口连接,在开发的硬件设备上显示了电子地图,实现了具体位置信息的定位及显示,同时还具有路径信息的显示以及路径的回放等功能。
冯涛[10](2011)在《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一直是地图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参阅、分析国内外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控制论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为指导,以制图控制为切入点,进行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研究与实践,包括专题制图的控制论特征及分步协同控制的本质、控制链的研究方法、地图符号表达的分步协同控制及其详细控制链构建、基于控制链的专题制图模式,其中控制链的构建和应用是作者进行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控制技术研究所围绕的核心。具体为:1、在总结和分析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制图控制为切入点,以控制论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为指导,进行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研究的设想;并从研究目标、内容等方面阐述了文章如何进行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控制技术研究。2、针对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专题制图(专题地图制图或专题地图制作的简称)概念和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研究对象、难点作了进一步界定和分析。简述了控制论的含义和影响,对研究中引入控制论理念的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包括专题制图的控制特征,专题制图研究中的控制方法,专题制图控制系统,初步实现了专题制图与控制论的结合。分析和阐述了计算机环境下专题制图分布协同控制的本质特征。以上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研究的控制方法:控制链方法和控制替换方法(又叫信息替换方法)。3、详细阐述了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控制链方法的思想起源、特征、意义、构成、构建过程、应用方法、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控制链内涵等,从而形成了控制链的研究思想及其方法体系。4、从计算机制图环境下符号易于控制的角度,提出了电子地图符号的形态变换理论——把地图符号分为图形记号、图例符号、图中符号三种形态,并从控制论的角度对符号化过程中三者变化的动因和实质进行分析;以视觉变量为控制对象,通过符号可控变量与视觉控制器的提出与构建,论述了符号表达的分步协同控制方法。以上述理论方法为指导,实践了专题制图控制链方法体系中的“打开”黑箱,构建黑箱内部详细控制链的研究方法。5、从控制链的角度,论述了向导式分步制图和模板专题制图的概念和控制本质;在分析两者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制图规则控制为基础,对两者进行优化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实现技术基础和细节进行了设计;基于MGISII平台进行了原型系统的开发,实践了基于控制链进行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研究的方法。
二、基于MAPINFO电子地图制作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MAPINFO电子地图制作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智能交通数据处理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智能交通系统方面 |
1.3.2 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交通数据处理及其关键技术介绍 |
2.1 系统简介 |
2.1.1 交通引导系统概述 |
2.1.2 系统整体框架与功能分析 |
2.2 交通数据采集技术简介 |
2.2.1 数据采集技术概述 |
2.2.2 数据采集技术分类与性能比较 |
2.3 交通数据处理技术简介 |
2.3.1 数据处理技术概述 |
2.3.2 几种常见的数据处理技术 |
2.4 基于 MapInfo 的电子地图 |
2.4.1 MapInfo 空间数据模型 |
2.4.2 MapX 地图图层 |
2.4.3 电子地图的绘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智能交通数据获取与处理 |
3.1 引言 |
3.2 系统数据格式 |
3.2.1 路网交通数据 |
3.2.2 电子地图数据 |
3.3 交通数据的分析处理 |
3.3.1 交通数据的预处理 |
3.3.2 交通流量数据的获取 |
3.3.3 交通数据采样算法 |
3.4 道路交通状态判别 |
3.5 道路交通网络模型 |
3.5.1 路网模型的建立 |
3.5.2 路网数据的生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交通数据的地图匹配算法实现 |
4.1 引言 |
4.2 地图匹配问题的由来 |
4.3 地图匹配算法分析 |
4.3.1 地图匹配算法的原理与匹配原则 |
4.3.2 地图匹配算法的实现过程 |
4.4 地图匹配问题的解决方案 |
4.5 改进后的地图匹配算法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智能交通数据处理的系统应用示例 |
5.1 系统任务 |
5.2 开发环境搭建 |
5.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5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展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基于A*算法的避障应用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最短路径避障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研究目的 |
1.5 本文的章节安排 |
2 避障问题基本概念 |
2.1 障碍物环境的表示 |
2.2 避障搜索的数学模型 |
2.2.1 图论基础知识 |
2.2.2 避障模型的定义 |
2.2.3 避障模型的规划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A*和 Dijkstra 算法概述及避障模拟实现 |
3.1 基于 A*算法的避障 |
3.1.1 A*算法的思想 |
3.1.2 A*算法流程和步骤 |
3.1.3 A*算法的避障模拟实现 |
3.2 基于 Dijkstra 算法的避障 |
3.2.1 Dijkstra 算法的介绍 |
3.2.2 Dijkstra 算法的实现方法及步骤 |
3.2.3 Dijkstra 算法的避障模拟实现 |
3.3 A*和 Dijkstra 的避障模拟结果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电子地图的避障应用仿真设计 |
4.1 MapInfo 简介 |
4.2 电子地图中的数据设计 |
4.2.1 电子地图中的数据结构 |
4.2.2 电子地图中的数据模型和拓扑关系的构建 |
4.2.3 电子地图中数据处理过程 |
4.3 电子地图的制图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电子地图的避障应用仿真实现 |
5.1 避障仿真实现过程 |
5.2 避障仿真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无线电智能监测系统中的GIS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2 GIS技术研究 |
2.1 MapInfo |
2.1.1 MapInfo概述 |
2.1.2 MapInfo二次开发 |
2.1.3 MapInfo数据格式概述 |
2.2 ArcGIS |
2.2.1 ArcGIS概述 |
2.2.2 基于ArcGIS Engine的二次开发 |
2.2.3 ArcGIS数据格式概述 |
2.2.4 ArcGIS服务架构 |
2.3 MapInfo与ArcGIS的对比 |
2.3.1 数据模型比较 |
2.3.2 服务提供方式比较 |
2.4 GIS系统的开发模式 |
2.4.1 独立开发模式 |
2.4.2 二次开发模式 |
2.4.3 组件式开发模式 |
2.4.4 通用平台开发模式 |
2.5 本章小结 |
3 无线电智能监测系统中的GIS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概述 |
3.1.1 系统定义 |
3.1.2 系统结构 |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电子地图功能 |
3.2.2 台站管理 |
3.2.3 测向交绘定位和目标追踪 |
3.3 本章小结 |
4 无线电智能监测系统中的GIS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2 系统网络结构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4.3.1 电子地图功能 |
4.3.2 测向交绘定位功能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模型设计 |
4.4.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4.5 系统运行环境部署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无线电智能监测系统中的GIS系统实现 |
5.1 系统主界面 |
5.2 电子地图 |
5.2.1 地图加载 |
5.2.2 地图基本操作 |
5.2.3 地图查询 |
5.2.4 地图输出 |
5.3 测向交绘定位 |
5.4 台站管理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系统实现部分关键代码 |
附录A.1 地图加载实现主要代码 |
附录A.2 鹰眼图实现主要代码 |
附录A.3 测向交绘定位实现主要代码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基于MapInfo和Vega Prime的飞行器航迹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电子地图制作 |
1.1 二维电子地图 |
1.2 三维地面模型 |
2 数据通信与显示 |
2.1 数据通信 |
2.2 数据转换与显示 |
(1) 将飞机站心极坐标转换为站心直角坐标 (xps, yps, zps) , |
(2) 将雷达经纬高坐标转换为大地直角坐标 (xs, ys, zs) , |
(3) 将飞机站心直角坐标转换为大地直角坐标 (xp, yp, zp) , |
(4) 将飞机大地直角坐标转换为经纬高坐标 |
3 基于MapX和Vega Prime的航迹 显示系统 |
3.1 基于MapX的航迹显示系统的实现 |
3.2 基于Vega Prime的视景仿真系统实现 与集成 |
3.3 DOF节点控制技术 |
3.4 仿真结果 |
4 结 语 |
(5)基于GPS的飞行体落点定位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定位技术的分类 |
1.3 GPS 落点定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及主要工作 |
2 落点定位系统开发技术 |
2.1 地理信息系统综述 |
2.1.1 地理信息系统组成 |
2.1.2 GIS 系统分类 |
2.1.3. GIS 系统功能 |
2.2 MAPINFO 应用技术 |
2.2.1 MapInfo 软件的技术特点 |
2.2.2 MapInfo 软件的数据组织格式 |
2.3 MAPX 组件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
2.4 远距无线传输系统 |
2.5 电子地图开发环境 |
2.6 本章小结 |
3 落点定位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1 系统设计依据 |
3.2 落点定位系统总体方案及工作过程 |
3.3 定位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3.4 定位系统软件系统结构设计 |
3.4.1 飞行体载体终端程序设计方案 |
3.4.2 落点定位显示系统程序设计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4 飞行体载体部分设计 |
4.1 飞行体载体硬件电路设计 |
4.1.1 核心控制电路设计 |
4.1.2 GPS 接收硬件电路设计 |
4.1.3 无线发射(接收)模块硬件设计 |
4.1.4 电源管理硬件电路设计 |
4.2 GPS 定位信息的提取程序设计 |
4.2.1. GPRMC 格式数据提取 |
4.2.2. 时间、经纬度的提取 |
4.3 载体模块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落点定位系统软件设计 |
5.1 区域电子地图的制作与显示 |
5.1.1 电子地图制作与显示 |
5.1.2 空间数据的分层体系 |
5.1.3 地理事物的矢量化 |
5.1.4 GeoSet 文件的生成 |
5.1.5 MapX5.0 地图空间的载入 |
5.1.6 电子地图在开发环境下的显示 |
5.2 落点定位显示系统程序设计 |
5.2.1 电子地图操作的程序设计 |
5.2.2 GPS 接收数据的保存与查看程序设计 |
5.2.3 电子地图的数据地图化程序设计 |
5.2.4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6 落点定位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6.1 落点定位显示系统的功能实现 |
6.1.1 电子地图基本操作与显示功能的实现 |
6.1.2 PC 机与载体部分通信功能的实现 |
6.1.3 GPS 接收数据保存和查看的实现 |
6.1.4 数据地图化的实现 |
6.2 落地点定位系统实验 |
6.2.1 实验方案 |
6.2.2 实验结果 |
6.3 落点定位系统精度分析 |
6.3.1 系统误差来源分析 |
6.3.2 减少系统定位误差的方法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面向位置服务的维吾尔文电子地图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位置服务的概况 |
1.1.1 位置服务的概念 |
1.1.2 位置服务的应用 |
1.1.3 位置服务面临的问题 |
1.2 地图与地图制图学基本情况 |
1.2.1 国外地图发展状况 |
1.2.2 国内地图发展状况 |
1.2.3 维吾尔文地图发展史 |
1.2.4 传统地图与电子地图的比较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维吾尔文制图技术比较研究 |
2.1 古代维吾尔文地图和现在维吾尔文地图比较 |
2.1.1 古代地图的制图特征 |
2.1.2 目前的地图制作进展 |
2.2 汉文地图和维吾尔文地图比较 |
2.2.1 目前地图制图采用的技术 |
2.2.2 维吾尔文电子地图制图的技术难点 |
2.2.3 维吾尔文语言文字特征 |
2.2.4 维吾尔文地图制图时要解决的问题 |
2.2.5 汉文和维吾尔文地图区别 |
第三章 面向 LBS 的维文地图 web 表达实践 |
3.1 维吾尔文版电子地图准备过程 |
3.2 网络上的显示界面 |
3.2.1 网络上显示中未考虑因素 |
3.2.2 网页上显示的不足 |
3.3 所应用的技术及利用代码 |
3.3.1 Unicode 概述 |
3.4 PC 环境中的操作原理 |
3.4.1 PC 端显示过程中的服务器构架 |
3.4.2 PC 端显示操作中的所应用的服务端文件 |
3.4.3 电子地图显示在 PC 端上的工作原理图 |
第四章 面向 LBS 的维文地图在手机端的表达研究 |
4.1 手机在目前的应用 |
4.2 手机地图的应用 |
4.3 手机端上显示的技术难点 |
4.4 显示界面及可应用的功能 |
4.4.1 通过网址浏览 |
4.4.2 通过客户端来显示手机上的显示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创新与不足 |
5.2.1 创新点 |
5.2.2 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参加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7)基于MapInfo的地面移动数字电视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DTMB路测及原始数据的获取 |
2 路测分析用的电子地图 |
3 DTMB路测分析及优化方法 |
3.1 DTMB路测分析图的获取 |
3.2 DTMB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
4 结 语 |
(9)基于ARM的GPS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导航定位的发展现状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GPS 定位技术及嵌入式系统 |
2.1 GPS 定位技术 |
2.1.1 GPS 定位技术的发展概况 |
2.1.2 GPS 卫星的功能概述 |
2.1.3 GPS 导航定位的构成 |
2.2 嵌入式技术 |
2.2.1 嵌入式技术的发展 |
2.2.2 WinCE 操作系统 |
2.3 驱动程序开发 |
2.3.1 驱动程序综述 |
2.3.2 WinCE 下驱动程序的开发 |
2.3.3 WinCE 下的驱动程序分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制板 |
3.1 核心板电路 |
3.2 外围电路的设计 |
3.2.1 电源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3.2.2 串口电路 |
3.2.3 LCD 液晶屏接口电路 |
3.2.4 SD 卡接口电路 |
3.2.5 USB 接口电路 |
3.2.6 JTAG 电路 |
3.3 GPS 模块电路 |
3.4 PCB 图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
4.1 MapInfo 下的电子地图的设计 |
4.1.1 MapInfo 综述 |
4.1.2 MapInfo 电子地图的配准及制作 |
4.2 基于Google Earth 的电子地图制作 |
4.2.1 Google Earth 概述 |
4.2.2 Google Earth 电子地图的制作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软件部分的实现 |
5.1 电子地图在PPC2003 模拟器上的实现 |
5.1.1 Pocket PC 概述 |
5.1.2 PPC2003 模拟器及电子地图的实现 |
5.2 PPC2003 程序在具体硬件设备上的移植 |
5.2.1 MapX Mobile 控件综述 |
5.2.2 MapX Mobile 控件的安装 |
5.2.3 WinCE CAB Manager 实现程序的移植 |
5.3 利用串口接收GPS 信息的部分代码 |
5.4 电子地图在硬件设备上的实现 |
5.5 定位导航功能的测试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索引 |
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地图的时代特征 |
1.1.2 地图制图:从自动化到智能化 |
1.1.3 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现实需求 |
1.2 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研究现状 |
1.2.1 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发展历程 |
1.2.2 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研究现状 |
1.3 专题制图控制问题的提出 |
1.3.1 控制的含义 |
1.3.2 专题制图控制的特征 |
1.3.3 为什么要引入控制论 |
1.4 如何控制:论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论文研究目标 |
1.4.2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 |
1.4.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控制理论研究 |
2.1 专题地图概念的变迁 |
2.1.1 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
2.1.2 纸质地图与电子地图 |
2.1.3 专题地图和专用地图 |
2.1.4 电子专题地图概念的把握 |
2.1.5 面向自动化制作的专题地图分类 |
2.2 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难点 |
2.2.1 需要兼顾科学性和艺术性 |
2.2.2 制图环境的不确定性 |
2.2.3 知识的获取与形式化困难 |
2.2.4 难以实现标准化 |
2.3 控制论与专题制图 |
2.3.1 控制论 |
2.3.2 专题制图的控制论特征 |
2.3.3 专题制图研究中的控制论方法 |
2.3.4 地图制图控制系统 |
2.4 专题制图的分步协同控制特征 |
2.4.1 地图制图为什么要采用分步协同控制 |
2.4.2 分步协同控制是地图自动化制作的本质特征 |
2.4.3 专题制图分步协同控制的意义 |
2.5 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研究的控制方法 |
2.5.1 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控制研究目标 |
2.5.2 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控制研究原则 |
2.5.3 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研究的控制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控制链方法 |
3.1 专题制图控制链方法 |
3.1.1 控制链方法的思想起源 |
3.1.2 专题制图控制链的构成 |
3.1.3 专题制图控制链构建依据 |
3.1.4 专题制图控制链方法的意义 |
3.2 专题制图控制链构建过程 |
3.2.1 分步专题制图流程的提出 |
3.2.2 理想控制链的构建 |
3.2.3 额外信息接口的确定 |
3.2.4 现实控制链的构建 |
3.2.5 “打开”黑箱 |
3.2.6 “合并”黑箱 |
3.3 基于控制链的专题制图控制方式 |
3.3.1 人机交互同步控制方式 |
3.3.2 控制信息反馈控制方式 |
3.3.3 功能模拟前馈控制方式 |
3.4 基于控制链的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内涵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中的地图符号表达控制 |
4.1 地图符号形态变换及其分步协同控制 |
4.1.1 地图符号的三种形态 |
4.1.2 基于控制论的符号形态变换分析 |
4.1.3 符号形态划分的意义 |
4.1.4 符号形态变换过程中的分步协同控制 |
4.2 地图符号可控变量 |
4.2.1 地图符号可控变量的概念及其特点 |
4.2.2 地图符号可控变量的体系构成 |
4.3 视觉变量的控制装置:视觉控制器 |
4.3.1 视觉控制器的概念 |
4.3.2 视觉控制器的控制方式 |
4.3.3 视觉控制器的构建过程 |
4.3.4 对定量专题地图符号编辑器的一种思考 |
4.4 地图符号表达的详尽控制链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控制链的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实践 |
5.1 基于控制链的专题制图模式 |
5.1.1 向导式分步专题制图模式 |
5.1.2 模板专题制图模式 |
5.1.3 制图规则控制下两种专题制图模式的结合与优化 |
5.2 专题制图规则的内容构成 |
5.2.1 数据过滤规则 |
5.2.2 图形记号 |
5.2.3 地理底图图例符号显示规则 |
5.2.4 专题数据图例符号显示规则 |
5.2.5 电子地图显示控制规则 |
5.3 基于模板的制图规则管理和应用机理 |
5.3.1 专题制图模板类型和应用机理 |
5.3.2 基于模板的制图规则索引管理 |
5.3.3 模板的选取控制 |
5.4 原型系统的开发与实践 |
5.4.1 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 |
5.4.2 制图规则控制下的向导式分步专题制图 |
5.4.3 制图规则控制下的模板专题制图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1.1 主要研究工作 |
6.1.2 主要创新点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6.3 后记——思维历程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致谢 |
四、基于MAPINFO电子地图制作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智能交通数据处理优化设计[D]. 王超. 河南科技大学, 2014(03)
- [2]基于A*算法的避障应用仿真[D]. 杨银涛. 郑州大学, 2014(02)
- [3]无线电智能监测系统中的GIS技术研究[D]. 段文峰. 西华大学, 2014(03)
- [4]基于MapInfo和Vega Prime的飞行器航迹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王凌艳,谢婷婷,刘镇瑜,徐军,兰甸.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3(03)
- [5]基于GPS的飞行体落点定位系统设计[D]. 何永珍. 中北大学, 2013(08)
- [6]面向位置服务的维吾尔文电子地图表达[D]. 古丽克孜·阿不地腊合曼. 新疆大学, 2013(10)
- [7]基于MapInfo的地面移动数字电视无线网络优化方法[J]. 雷国平,戴闽鲁,谭泽富.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3(03)
- [8]采棉机跨区作业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J]. 杨会民,曹卫彬,李江全,王玉薇.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6)
- [9]基于ARM的GPS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耿三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5)
- [10]专题地图自动化制作的控制技术研究[D]. 冯涛.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