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美术欣赏课中的审美(论文文献综述)
丁长华[1](2020)在《略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文中认为美术欣赏课是初中阶段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重要课程,在美术欣赏课中,初中生经过对美术作品的不断欣赏,会逐渐产生对生活的热爱情感,同时可以让美术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文章分析美术欣赏课中如何强化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美术欣赏课的实效性。
鹿雅贤[2](2020)在《民间美术欣赏课中增强现实应用的设计探索》文中提出云南地区具有多样性的艺术文化,民间美术作为艺术瑰宝具有独特价值与浓厚意义,需得到每代人的发扬和传承。美术欣赏课是培养美育的重要途径,经调研发现,美术欣赏课中存在背景融入不自然、展示方式单一化、知识传授易散乱与学生被动低效学习的共性问题急需解决,增强现实技术作为新的科技手段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笔者尝试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借助增强现实的媒体技术作为引导者与帮助者,实现增强现实在民间美术欣赏课中的价值。帮学生在民间美术欣赏课中解决情境融入、全面观察、知识贯通和交互体验等多方面的问题,辅助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美的欣赏与感受。文章主要围绕增强现实结合民间美术欣赏课展开探索研究,全文共由五部分内容组成。在绪论部分对选题的缘由、目的及意义进行阐述,分析了增强现实应用于教育的相关文献与国内外现状,并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从民间美术欣赏课的选择原因展开分析,论述了民间美术的独特价值和审美特色,以及开展民间美术课程的政策解读与现实意义。第二章对增强现实技术做出概述,根据特征分析美育教育中增强现实的应用状况,论证增强现实在美育教育中的必要性,为笔者的设计实践提供借鉴。第三章与第四章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分析当地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增强现实的技术特征做出契合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第四章根据增强现实与民间美术欣赏课的契合分析,以及对相关应用案例的参考,对民间美术欣赏课中的增强现实应用做出设计与实践,尝试解决民间美术欣赏课中的共性问题,分析反馈效果并做出总结和展望。
程铄涵[3](2020)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探究体验式教学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核心素养的提倡,探究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日益在国内外教育界得到认可,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是在新课改下提出的,从不同的角度,让美术教学高效化。新课程改革主要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来促进学习开展。在视觉文化时代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视觉文化社会的需求,是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不可忽视的责任。近年来,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美术课程标准也随之逐步修订,美术欣赏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也开始逐渐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了解和认识,教学质量也渐渐提高,但是根据的实际调查,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与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关于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更新教学方式,应用探究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在当今仍然是课程改革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的文献分析法、分析归纳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的方法,在研究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争取突破美术欣赏课程过去固有的教学模式,探索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的探究体验式教学。第一部分:引言。分析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探究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缘起,国内外研究综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探究体验式教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和原则进行了系统阐述,以便于在发现相关现状与问题后,为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针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程应用探究体验式教学的意义从教学模式、态度与情感、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结合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第四部分:对于初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现状的调研。通过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的调查研究,分析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使用现状以及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程的态度,并依据现状分析其原因;第五部分:以人教版八年级《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一课为教学案例,将探究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实践,并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后反思,为探究体验式教学更好的应用于初中美术欣赏课程提出有关改进意见。第六部分:结语。通过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探究体验式教学的研究,总结出相关研究结论,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欠缺经验,所总结出的一些研究不足之处,以及对于本研究的一些未来的展望。
王迪[4](2020)在《试探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蒙太奇”的应用 ——以漳州二中为例》文中认为受师资水平、地域经济、教育资源、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当前国内高中美术教学水平整体存在较大差异。且高中美术并不属于高考科目,在紧张的高考学习压力下。高中美术,教学关注程度明显下降。但同时,美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术教育所呈现的丰富视觉效果以及对学生创作思维的启发,是其他科目所不能达到的。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急需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发挥美术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本文以此为背景,重点探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蒙太奇”思维的运用,通过探讨蒙太奇思维与高中美术教学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一步论证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应用蒙太奇思维的可行性。以漳州二中为研究对象,研究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与蒙太奇思维之间的关系,对蒙太奇思维在案例学校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设计,并对最终蒙太奇教学方法运用的整体效果进行调查评估。帮助漳州二中提高美术欣赏教学能力,同时也为其他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提供教学方法创新的理论参照。
范钰晗[5](2020)在《现场教学在中学美术鉴赏课中的实践探究 ——以大足石刻鉴赏为例》文中提出所谓的现场教学,是将学生置于学校课堂外的学习环境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点、注意力为出发点,凭借教学经验,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是对室内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将课堂上的泛、乏、空的教学内容,逐渐延伸为具体化、形象化的优势。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上好美术鉴赏课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板块往往是中学美术授课中容易忽视的一部分,然而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实际上是最容易接受知识的。他们区别于小学阶段的懵懂和高中阶段的刻板,正是思维开放,能够在引导下主动学习的年纪。本文将现场教学模式放入了中学美术教学中,结合地域特点,以传统鉴赏课为课例、重庆大足石刻为现场教学场所,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探究,深入发现并反思鉴赏课领域下,现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为日后该领域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完善现场教学在实际中的运用。本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问题的提出,以及对国内外现场教学理论的研究认识,并对中学美术鉴赏课现场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分析。既然本文已经是在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因此,相应的课程目标也要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在此整体基础上有更为具体且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第二部分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将现场教学模式下的中学美术鉴赏课作为实证案例,具体对象为大足石刻的鉴赏。本部分涉及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要重视相关的鉴赏教学、美术鉴赏课的现场教学要素分析。其次,则是针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的相关分析。本章节选择了湘教版美术教材九年级下册《用雕塑记录时光》一课作为现场教学的具体课例,针对教学侧重点的不同进行实际课例分析,发现现场教学模式下的中学美术鉴赏课具有:课前准备、资料搜集、学生组织及如何顺利开展学习等问题。第三部分则是根据研究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对国内外相关领域问题的分析,笔者对中学美术传统鉴赏课现场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如何巧设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对话的编创、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及聆听、怎么对整体课堂结构进行把握和学生具体的能力培养。针对已发现的明显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优化现场教学在实际课例中的运用。
傅冠宇[6](2020)在《初中美术课程加强传统文化体验研究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建设,为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学生爱国情感而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那么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在初中美术学习领域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相对于其他美术学习领域来说,因其教学目标定位和学习方式的特殊性,对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增强学生传统文化体验,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结合体验式教学法,将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欣赏·评述活动与学生的美术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本文首先论述了选题的背景与理由、价值与意义,对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当下教师与学生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内容教学的态度与看法进行了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的意义、价值与可行性研究。最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了课程设计研究。整个研究凝结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经验,也听取了其他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意见。同时,还为本研究的课程设计了评价标准,并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改进。当前国际局势下民族国家文化竞争激烈,传播与发扬祖国传统文化是美术教师的使命。
汪超群[7](2020)在《浅谈如何在美术欣赏课中进行审美教育》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异常重要。如何结合中学阶段学生自身的审美兴趣和审美特点高效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立足于美术欣赏课中审美教育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中面临的问题,并对美术欣赏课中审美教育的改进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陈经伟[8](2020)在《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情境式教学研究》文中提出自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后,对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使得“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更加重要。自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以来,各省都开始逐步实行中小学生艺术测评的试行点。而在初中生艺术测评的知识点要求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所占要点的比重较大。所以需要探讨如何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实现更好、更快、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知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美术文化素养,从而达到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达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实践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经过调查发现学校以及教师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方法重视程度稍低,同时有些学校对艺术测评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笔者意在寻找情境式教学运用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合理性。通过在课堂中创设不同的情境来使“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堂更加的活跃,同时提高学生的欣赏美术的能力和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使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和感受逐步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分为七章,首先第一章是论文的整体概况,阐述课题的选择过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文章的一些创新点。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在目前的美育教学改进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重要性。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在现在的美育环境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堂存在的问题,指出运用其他教学方式的可行性。第四章论述了情境式教学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适配性和运用的合理性。第五章则讲述了情境式教学运用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的实施方法,用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第六章是通过对情境式教学的实施方法的研究,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出《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一课,通过具体实际的课程案例来论证情境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彭雪春[9](2020)在《中职美术欣赏对比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第三条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十三条指出,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欣赏课程是青少年实施美育的核心课程,由于受到其它众多因素的影响,美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以中职学生,辅以中职美术教师为研究对象,以组织好美术欣赏课教学为目的实施对比教学策略研究。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化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策略为理论基础,以中等职业教育新的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本文共有四个部分:绪论从问题提出、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思路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中职学生美术欣赏对比教学策略的构建,构建细分为归纳课程内容对比教学策略和情境体验对比策略两大策略,其中归纳课程内容对比教学策略分为1、同历史时期中外美术欣赏对比教学策略。2、同一人物不同作者对比教学策略。3、同一画种绘画风格迥异对比教学策略。4、精神美和外形丑对比教学策略。情境体验对比策略分为1、诗词音乐视频故事引入对比策略。2、现场情景体验对比策略。第二部分是对比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构建策略前用调查法调查中职学生和中职美术欣赏教师对何种教学策略的喜好,对比教学策略实施主要用干预实验法进行研究,用对比教学策略干预实施于实验组,和沿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组比较。该部分分为1、实验设计。2、具体实验研究,具体的实验研究过程通过前测,实施干预实验和后测进行。第三部分是对比教学策略干预实验后结果分析,分析了1、前测结果。2、后测结果。3、男女和专业不同实验结果。第四部分是结论和优化对策,本研究的结论是1、对比教学策略有利于中职学生的美术创造思维能力的提升。2、对比教学策略提升了中职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兴趣。3、对比教学策略加强了中职学生对生活中与美术欣赏相关的美的现象,以及与美术欣赏相关的学科的关注度。4、对比教学策略对中职男生和美术专业中职学生更有效。实验结果表明,中职美术欣赏对比教学策略是有效的。根据本研究的结论,提出改善的举措,1、建构学习,优选“先行组织者”。2、以学生为本,精准吃透学情。3、多方联络,创造情境体验。4、结合课本,立足本土美术。5、深挖学生兴趣点,巧妙引导。
宗辉[10](2020)在《美术欣赏课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文中认为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蔡元培曾提出“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这说明美术教育在人的发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美术是人类较早用来表达的语言,儿童在掌握人类的话语之前就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语言表达能力,他们能够将现实世界中所见所感之物用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展现出来,但这种绘画语言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不具有共性。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在9—13岁时才能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艺术作品。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机,是儿童审美能力培养及审美素养养成的重要阶段。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通过小学美术欣赏课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了,本文旨在研究利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来对儿童欣赏能力进行培养的相关问题。论文分五章,第一章是论述对小学美术欣赏课的认识,美术欣赏课的概念界定,美术欣赏课的内容及开设的意义。第二章是阐述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好美术欣赏课。第三章分析小学生的审美状态,阐述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第四章阐述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五章是小学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具体案例设计。
二、浅析美术欣赏课中的审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美术欣赏课中的审美(论文提纲范文)
(1)略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 前言 |
二、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
(一)有助于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开阔初中生的视野 |
(二)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 |
(三)提升初中生对美的感知力 |
三、 美术欣赏的开展要具备计划性 |
四、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审美能力现状 |
(一)美术欣赏课不受重视 |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
(三)初中生的美术欣赏思维比较单调 |
五、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
(一)教师要将个人情感与美术教学结合 |
(二)培养初中生美术欣赏的兴趣 |
(三)丰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
六、 结语 |
(2)民间美术欣赏课中增强现实应用的设计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1.文献研究综述 |
2.应用现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1.论文思路 |
2.论文框架 |
一、民间美术在美术欣赏课中的价值与意义 |
(一)民间美术的独特价值与审美特色 |
1.民间美术的独特价值 |
2.民间美术的审美特色 |
(二)开展民间美术欣赏课程的政策解读与现实意义 |
1.政策指引 |
2.民间美术欣赏课的现实意义 |
二、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美育教育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
(一)增强现实技术概述 |
1.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发展历程 |
2.增强现实技术与艺术创作结合的发展状况 |
(二)增强现实技术与美育教育结合的应用状况 |
1.AR趣味性应用 |
2.AR互动性应用 |
3.AR创造性应用 |
4.AR描摹性应用 |
5.AR观赏性应用 |
6.AR赏玩性应用 |
(三)本章小结 |
三、增强现实在民间美术欣赏课中的契合分析 |
(一)民间美术欣赏课的现状分析 |
1.课堂调研情况分析 |
2.教师反映问题分析 |
(二)民间美术欣赏课的问题总结 |
1.背景融入存在不自然现象 |
2.展示方式具有单一化问题 |
3.知识传授具有易散乱问题 |
4.被动学习具有低效性问题 |
(三)增强现实对美术欣赏课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
1.虚实结合,创设情境——融入背景 |
2.可控画面,全面观察——直观展示 |
3.选择模块,系统讲授——串联知识 |
4.实时交互,丰富体验——加深感受 |
(四)本章小结 |
四、民间美术欣赏课AR应用设计与实践 |
(一)设计构思 |
1.目标定位 |
2.需求分析 |
3.内容设计 |
4.交互功能与形式 |
(二)设计实施 |
1.界面设计 |
2.模型制作 |
3.交互设计 |
4.程序开发 |
(三)应用实践 |
1.应用效果 |
2.教学评价 |
(四)总结与展望 |
1.总结与改进 |
2.展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及访谈问题 |
附录二 调研情况记录 |
附录三 硕士攻读阶段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
(3)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探究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探究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与创新性 |
2.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缺乏对欣赏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 |
1.发现初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寻找对策 |
2.探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与探究体验式教学方式结合意义 |
3.设计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美术欣赏课程的教法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调查法与访谈法 |
3.案例分析法 |
4.归纳总结法 |
一、探究体验式教学的相关理论 |
(一)探究体验式教学概念 |
1.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
2.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
(二)探究体验式教学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
4.杜威的教育理论 |
(三)探究体验式教学原则 |
1.尊重学生主体性与自主性原则 |
2.实践性与创新性的原则 |
3.科学性和容错性的原则 |
二、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探究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
(一)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
1.学生主体化 |
2.艺术生活化 |
(二)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态度与情感 |
1.探究出兴趣 |
2.体验出真情 |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
1.培养独创性 |
2.培育个性化 |
三、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探究体验式教学的现状调研 |
(一)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探究体验式教学现状调查 |
1.问卷调查 |
2.访谈 |
3.调查结果分析 |
(二)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
1.课堂上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
2.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联系少 |
3.教学欠缺问题情境的设置 |
四、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探究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教版八年级《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为例 |
(一)实施策略 |
1.了解学生 |
2.研究教材 |
3.设计教法 |
(二)《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实践 |
1.教学策略 |
2.教学设计 |
(三)课程实施效果及反思 |
1.课堂实施效果 |
2.课堂实施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4)试探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蒙太奇”的应用 ——以漳州二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实验调查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蒙太奇思维的理论概述 |
第一节 蒙太奇的叙述和特征 |
一、蒙太奇的叙述 |
二、蒙太奇具有突出内容的特点 |
三、可以通过蒙太奇来增强艺术表现力 |
第二节 蒙太奇的分类 |
一、蒙太奇的叙事分类 |
二、蒙太奇的表现分类 |
三、蒙太奇的情感分类 |
第三节 美术教学中的蒙太奇方法及规律 |
一、美术教学中的蒙太奇方法 |
二、美术教学中的蒙太奇规律 |
第四节 蒙太奇与教学之间的关联 |
一、蒙太奇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
二、蒙太奇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
三、时间上的关联 |
第三章 高中蒙太奇思维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一、学生审美、创作标准有待丰富 |
二、学生美术创作欣赏方法有待丰富 |
三、教学方式与素材选用的参照 |
四、学生对“蒙太奇”的认知理解现状 |
第四章 蒙太奇思维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设计与开展 |
第一节 基于蒙太奇思维的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思想 |
二、教学设计实施对象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方法 |
五、教学实施 |
第二节 蒙太奇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兴趣体现 |
二、通过蒙太奇教学思维丰富学生美术创作以及鉴赏衡量标准 |
三、美术欣赏教学中应加强教学素材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现场教学在中学美术鉴赏课中的实践探究 ——以大足石刻鉴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4 研究内容的创新 |
2.现场教学在中学美术鉴赏课中的实践探究——以大足石刻鉴赏为例 |
2.1 重庆大足石刻的相关介绍及鉴赏价值 |
2.2 中学美术教学鉴赏课中的现场教学目标分析 |
2.3 中学美术鉴赏课的现场教学模式要素分析 |
2.4 中学美术鉴赏课现场教学课例分析——以大足石刻鉴赏为例 |
3.现场教学运用在中学美术鉴赏课中的几点建议 |
3.1 巧设提问,注重聆听 |
3.2 创设情景,编创对话 |
3.3 把握结构,提升能力 |
4.结论与反思 |
4.1 结论 |
4.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初中美术课程加强传统文化体验研究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理由 |
二、选题意义与价值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加强传统文化体验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加强传统文化体验的调研与分析 |
一、教学实践调查 |
二、基于美术课程标准的分析 |
三、教育发展趋势调查 |
第二节 学生对传统文化体验教学的态度调查 |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 |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对欣赏课程中学生传统文化学习体验的调研访谈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与内容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二章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加强传统文化体验教学的设计思路 |
第一节 课程设计理念与教学目标 |
一、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
二、教学目标 |
第二节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设计 |
一、教学内容 |
二、教学方法 |
第三节 建设教学评价体系 |
一、传统文化体验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理念 |
二、评价主体 |
第三章 传统文化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
第一节 《笔墨千秋》单元教学内容 |
一、教学要素 |
二、单元教学内容 |
第二节 《笔墨千秋》单元教学实践案例 |
一、课题一:《笔墨千秋——文房四宝的历史》 |
二、课题二:《笔墨千秋——中国画的魅力》 |
三、课题三:《笔墨千秋——笔墨传神的技巧》 |
第四章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及反思 |
第一节 评价方式与方法 |
一、发挥外部评价的引导与监督作用 |
二、结合体验效果,注重学生内部评价 |
三、有效发挥档案袋评价等质性评价作用 |
第二节 学生学习效果呈现分析 |
一、扩充知识储备,升华民族情感 |
二、转变学习态度,提升美术学习兴趣 |
三、增强文化认同,深化传统文化体验 |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
一、注意提取有效知识,挖掘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
二、改进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体验实践能力 |
三、正确把握课程设计理念,注重实际教学效果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浅谈如何在美术欣赏课中进行审美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生的审美特点分析 |
(一)审美心理与能力初步形成 |
(二)对美学艺术形式有初步感知 |
(三)课堂中审美缺失的情况十分常见 |
二、美术欣赏课中开展审美教育面临的困境 |
(一)缺乏创造性的审美教学 |
(二)学生审美的主动性十分有限 |
(三)课程评价相对单一 |
三、美术欣赏课中审美教育的改进思路 |
(一)强化创造性教学,锻炼审美思维 |
1. 加强启发和引导,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2. 利用多角度欣赏,实现创造性教学 |
(二)利用合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三)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
1. 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 |
2. 鼓励学生展示审美成果,自我评价 |
3. 综合评价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 |
(8)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情境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实践分析法 |
1.3.3 实地考察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美育改革下对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启发 |
2.1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具体要求 |
2.2 中小学艺术测评的实施对“欣赏·评述”教学的影响 |
第三章 当下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问题 |
3.1 相关职能部门对美育的关注度不高 |
3.2 美术课堂教学方式相对简单 |
3.3 教学媒介的运用单一 |
第四章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运用情境式教学的合理性 |
4.1 情境式教学的概念 |
4.2 情境式教学对审美判断能力的促进 |
4.3 情境式教学对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促进 |
4.4 情境式教学对美术多元化素养的提高 |
第五章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实施情境式教学的方式 |
5.1 感官情境导入引发学生自主性学习 |
5.2 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
5.3 表演情境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 |
第六章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情境式教学案例设计分析 |
6.1 课本教材的内容分析 |
6.2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
6.2.1 知识与技能 |
6.2.2 过程与方法 |
6.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6.2.4 教学重点 |
6.2.5 教学难点 |
6.3 教学过程 |
6.3.1 课前准备 |
6.3.2 课前导入 |
6.3.3 美术作品对比赏析 |
6.3.4 美术作品探究阶段 |
6.3.5 自主评述表达阶段 |
6.3.6 课外拓展 |
6.4 教学评价 |
6.5 课程总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9)中职美术欣赏对比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美术欣赏对中职学生发展的价值 |
2.美术欣赏教学对提升中职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作用 |
3.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理论意义 |
3.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1.美术欣赏 |
2.对比教学策略 |
(四)文献综述 |
1.美术欣赏的功能 |
2.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 |
3.美术欣赏教学 |
(五)研究方法和思路 |
1.研究的方法 |
2.研究思路 |
一、中职美术欣赏对比教学策略的构建 |
(一)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多元智能理论 |
3.先行组织者策略 |
(二)中职美术欣赏对比教学策略的构建 |
1.归纳课程内容对比教学策略构建 |
2.情境体验对比策略构建 |
二、对比教学策略的实践 |
(一)实验设计 |
(二)具体实验 |
1.前测 |
2.实施干预实验 |
3.后测 |
三、美术欣赏对比教学策略实践结果分析 |
(一)前测结果 |
1.情感态度方面 |
2.基础知识方面 |
(二)后测结果 |
1.情感态度方面 |
2.基础知识方面 |
(三)男女和不同专业实验结果对比 |
四、结论及改善举措 |
(一)研究的结论 |
1.对比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提升 |
2.对比教学策略提升了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兴趣 |
3.对比教学策略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中与美术欣赏相关的现象的关注 |
4.对比教学策略对男生和美术专业学生更有效能 |
(二)改善举措 |
1.建构学习,优选“先行组织者” |
2.以学生为本,精准吃透学情 |
3.多方联络,创造情境体验 |
4.结合课本,立足本土美术 |
5.深挖学生兴趣点,巧妙引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美术欣赏课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小学美术欣赏课的认识 |
(一)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定义 |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内容分析 |
(三)开设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意义 |
二、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上好美术欣赏课 |
(一)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征 |
(二)小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征 |
(三)小学生的言行特征 |
三、小学生的审美状态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
(一)小学生的审美状态 |
(二)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
四、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原则与策略 |
(一)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原则 |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
五、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案设计 |
(一)《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案设计 |
(二)《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案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读研期间发表学术型论文 |
致谢 |
四、浅析美术欣赏课中的审美(论文参考文献)
- [1]略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丁长华. 考试周刊, 2020(60)
- [2]民间美术欣赏课中增强现实应用的设计探索[D]. 鹿雅贤.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3]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探究体验式教学的研究[D]. 程铄涵. 延安大学, 2020(12)
- [4]试探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蒙太奇”的应用 ——以漳州二中为例[D]. 王迪.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现场教学在中学美术鉴赏课中的实践探究 ——以大足石刻鉴赏为例[D]. 范钰晗. 西南大学, 2020(01)
- [6]初中美术课程加强传统文化体验研究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D]. 傅冠宇.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7]浅谈如何在美术欣赏课中进行审美教育[J]. 汪超群. 新课程, 2020(19)
- [8]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情境式教学研究[D]. 陈经伟.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9]中职美术欣赏对比教学策略的研究[D]. 彭雪春. 西南大学, 2020(01)
- [10]美术欣赏课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D]. 宗辉.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