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绿色化工认证 克服环境壁垒(论文文献综述)
杨小燕[1](2012)在《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小家电出口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各国纷纷以保护环境为理由,维持生态平衡为借口,通过提高产品进口标准,增加产品认证体系等多项措施,直接或间接的限制了一些商品的贸易。同时在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使用正逐步受到限制,贸易保护主义者,不得不寻求新的贸易壁垒工具。因此,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进行贸易歧视、贸易保护的新型工具。本文以我国小家电出口为切入点,首先回顾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分析研究,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作用的主要形式和主要特征,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未来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接着本文依据《中国家电行业研究报告》对小家电产品进行定义和分类,进而从小家电产品出口规模、出口结构以及出口区域等角度对我国小家电出口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对我国小家电出口造成影响的主要绿色贸易壁垒。最后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理论入手,分别从价格控制和数量控制两个方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如何限制我国小家电出口进行分析,随后构建引力模型,验证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小家电出口造成的影响,找出我国小家电出口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方面针对未来我国小家电出口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戚敏,龚蔚,王宇良[2](2011)在《石化企业检测实验室的HSE管理》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企业产品开发、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各种技术、经济、社会活动的发展和进步,检测已成为市场经济和社会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检测实验室的安全、健康和环境,已经由先前单一的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逐步推进到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相结合的实践,进而发展到专业化实验室的环境保护规范化研究及其绿色化学实验室建设等。目前实验室的HSE
王义龙[3](2009)在《绿色贸易壁垒的演变及我国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伴随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各国为了保护环境而建立起来的绿色贸易制度直接或间接地限制甚至禁止了某些产品的贸易,转变为绿色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传统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使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贸易保护主义者转而寻求新的贸易保护工具。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其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和实施的隐蔽性等特点,而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实施贸易保护的有力武器。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绿色贸易壁垒已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几乎波及到我国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因此,系统地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绿色贸易壁垒产生、发展和演变机制进行分析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通过绪论,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做出系统性的概括归纳。第二,在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和特征进行了总结性的概括。第三,通过引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的根源和演变的机制进行分析,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均衡分析,运用局部均衡和福利经济学的方法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第四,通过实证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第五,对我国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出对策建议。
姜孔桥[4](2009)在《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化园区的循环经济研究倍受社会关注。本文是在完成吉林石化园区循环经济课题研究后,以循环经济为理论基础,以自然科学和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石化园区的发展模式为主要对象,结合实践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啮合式螺旋上升模型。阐述了以下内容:1、本文构建了以石化园区为中心的开放系统,并提出了循环经济的三大基本属性。石化园区系统分为内部、本身、外部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的发展重点不同。三个层面基于循环经济的开放性、互动性和选择性,让三个层面有机统一,使石化园区系统逐步具备耗散体系的特征,决定了石化园区的总发展模式。2、本文分析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内部企业的发展核心和作用机理。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企业其发展核心在于发展清洁生产,推行绿色化学,建立与资源能源集约化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产生溢出效应、扩散效应和渗透效应,形成增长极,通过绿色知识的传递,进行标杆管理,为石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推动力。3、本文分析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自身的发展关键和作用机理。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本身,是体现循环经济三大属性的主要载体。集聚效应体现了开放性,链条模式设计体现了互动性,而对选择力和耦合能的控制体现了选择性。石化园区通过专业集聚和链条设计来提高选择力,降低耦合能,形成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螺旋上升轨迹。4、本文分析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外部体系的发展重点和作用机理。生态环境、社会和市场构成了石化园区的外部体系,生态环境是第一财富,石化企业是社会公民,市场机制是效益基础。石化园区的外部发展重点就是以阈值为边界,不断从外部引入负熵流,并以控制生态因子、环境熵增和社会熵增为目标,按照耗散理论实现系统的主动跃迁。5、本文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的啮合螺旋上升发展总模式,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界定研究对象、分析运动机理、确定边界的基础上,对石化园区发展总模式中的啮合作用、螺旋上升能量和选择力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石化园区基于循环经济的啮合式螺旋上升总模型。通过对吉林石化园区循环经济的研究以及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剖析,验证了上述理论和模型。
彭贵友[5](2008)在《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绿色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各国为了保护环境而采取的一些措施直接或间接地限制甚至禁止了某些产品的贸易,成为绿色贸易壁垒。并且随道各国环保票准的日趋严格,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中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在贸易与环境的矛盾下,绿色贸易壁垒便成为他们实施贸易保护的有力武器。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绿色贸易壁垒已影响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几乎波及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所有领域。因此,系统地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构筑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从理论上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一般影响,认为从政府角度来说绿色补贴是从短期来计较好的一个选择。随后从实践角度分析我国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并以最近开始受到绿色贸易壁垒阻碍日趋严重的家具行业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陈健[6](2009)在《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文中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突出。恩格斯指出:“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累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这种急功近利的生产方式完全是现代产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它建立在对自然界的单方面索取和掠夺上,因而生产越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也越严重。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和应用,使这种破坏变本加厉。发展绿色产业就是对人类自身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深刻反思结果。我国绿色产业不仅肩负着确保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等经济重任,更承载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非经济重任。自然资源禀赋及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绿色产业发展的道路。绿色产业的提出是为解决我国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自然资源短缺、产业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是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适应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其目标体现了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是时代的选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本文阐述共分七章,除了第一章导论和第七章结论之外,第二、三、四章着重理论研究,第五、六章着重现实分析。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阐述课题研究背景,分析国内外绿色产业相关理论,在疏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绿色产业的内涵,为论文进一步实证及提出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角度;第二章绿色贸易壁垒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双刃剑”为切入点,分析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原因,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得出绿色产业是我国应对壁垒的必然选择,也是唯一的出路的结论;第三章系统阐述了绿色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产业代谢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和物质循环理论;第四章立足于绿色产业的划分,阐述绿色产业链的内涵、耦合关系、运行机制和监控体系建设;第五章阐述我国绿色产业,包括绿色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并评价各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第六章以珠三角地区为实例,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进行具体分析,并运用MATLAB程序计算珠三角地区2001年-2005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状况,得出珠三角在五年间生态赤字稍有好转,并有良性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仍处于“低承载、低足迹、高赤字”的不可持续状态。提出建议如下:(1)继续控制人口的增长;(2)减少经济开发过程中对耕地的占用,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3)采用生物高新技术,提高自然资源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4)继续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5)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的建议:第七章为全文的总结和展望。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是:1、系统地构建了我国绿色产业的研究框架。本文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总体描述绿色产业链运作机理的基础上,分别从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和绿色服务业研究了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推进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具体构想,从而系统地构建了我国绿色产业的研究框架;2、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以珠江三角洲的个案资料为例,运用生态足迹等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3、注重应用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我国绿色产业的对策建议和政策选择。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和绿色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并从总体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绿色产业的政策选择,试图提升本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张维[7](2006)在《我国化工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出口外贸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并以其特殊的地位及作用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热点。 基于对原有国际贸易、国际营销理论的研究和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回顾与分析,本文作了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化工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问题分析,以次探讨化工企业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本文在较系统的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选取国际营销学及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背景加以辅助。以中国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调查及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从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化工贸易和化工企业经营两方面的影响入手,针对我国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运用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化工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提出包括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营模式和策略,创造品牌力度,建立环保标志,建立预警机制的策略;并提出企业寻求自身发展出路的网络化发展方向。
于佳[8](2006)在《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战略措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物质文明的大大提高,地球上的资源却在日益减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地球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威胁。于是,20世纪90年代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革命在各行各业广为兴起。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强关联性和强综合性的行业,不仅要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的发展观,而且要走在各行各业的前列,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 本文首先对可持续发展观做出系统的阐述,这是发展绿色物流的指导原则,也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改变,客观上要求发展绿色物流与之相适应。 然后,文章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并且在分析了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展望了发展机遇与前景。 再次,文章以系统论为工具,深入分析了绿色物流系统的层次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关联,得出了循环物流战略、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物流战略、协同物流战略、宏观调控战略四个发展绿色物流的战略。 最后,以四个战略为指导,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次阐述了发展绿色物流的具体战略措施,以此来指导具体的绿色物流管理活动。
赵丹[9](2006)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文中认为90年代以来,贸易与环境的冲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WTO将贸易政策、环境政策和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作为其优先考虑事项。本文立足于我国的贸易与环境现状,得出: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环境壁垒日益盛行以及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约束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尽快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针对2006年政府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的政策导向,文章在借鉴国际组织的已有研究成果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体系,为贸易与环境问题提供政策指导。同时文章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运用“只有针对污染源的环境保护才是最有效的”理念,建立了以政府、产业、企业、民众为基本研究主体的、具体策略进入轨道的循环系统,促进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刘晓洁[10](2005)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在海洋。近年来,海洋化工业对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化工企业作为海洋资源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近期利润增长和市场地位的扩大,又要考虑长期持续的利润增长和永续经营,在动态环境中不断整合管理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实现企业的持续适应性进化,努力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企业、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协调、互动发展的良好机制。 海洋化工企业具有资源依赖性强、工艺复杂、产品多样,生产中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高等特点。因此,海洋化学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可持续发展下的企业管理创新主要是包括:经营思路创新、组织创新、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创新机制所研究的重点是在可持续发展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运行机理,探索企业管理创新的一般过程,科学、合理地运用管理创新机制的特性以达到推动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我国海洋化工企业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呈现增长趋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增加。目前,我国海洋化工企业仍然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海洋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的目标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简单描述: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清洁生产、绿色化工产品。 针对我国海洋化工企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汲取国外企业管理创新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成果,海洋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途径包括:第一,积极推进海洋化工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第二,积极推进海洋化工企业的管理组织创新;第三,积极推进海洋化工企业的管理技术创新;第四,积极推进海洋化工企业业务流程创新;第五,积极推进海洋化工企业的战略创新;第六,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第七,、培育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山东海化集团是我国现代化特大型海洋化工企业。近年来,山东海化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企业管理创新,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海洋化工企业管理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二、加快绿色化工认证 克服环境壁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绿色化工认证 克服环境壁垒(论文提纲范文)
(1)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小家电出口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序论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关于如何形成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 |
1.2.2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影响的研究 |
1.2.3 关于我国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的方法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2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及发展趋势 |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
2.1.1 绿色技术标准 |
2.1.2 环境标志制度 |
2.1.3 绿色包装制度 |
2.1.4 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 |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特征 |
2.2.1 名义上的合理性 |
2.2.2 范围上的广泛性和关联性 |
2.2.3 动机的隐蔽性 |
2.2.4 形式的合法性 |
2.2.5 实质上的客观歧视性 |
2.2.6 趋势上的时效性和发展性 |
2.2.7 体系构建上的综合性 |
2.3 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
2.3.1 以垃圾处理设定绿色贸易壁垒 |
2.3.2 能效措施日益提高 |
2.3.3 由自愿性措施向强制性措施转化 |
2.3.4 劳动者权益和权利认证标准不断提高 |
2.3.5 检验检疫过程的弹性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
2.3.6 碳关税成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 |
3 我国小家电产品出口现状 |
3.1 小家电产品范围的界定和分类 |
3.2 我国小家电产品出口状况分析 |
3.2.1 我国小家电产品出口规模分析 |
3.2.2 我国小家电产品出口结构分析 |
3.2.3 我国小家电产品出口区域分析 |
3.3 影响我国小家电产品出口的主要绿色贸易壁垒 |
3.3.1 家电的能效标准与标识 |
3.3.2 与保护臭氧层有关的法规 |
3.3.3 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方面的法规 |
3.3.4 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法规 |
3.3.5 包装和标签要求 |
3.3.6 电磁辐射标准 |
3.3.7 碳关税 |
4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小家电出口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4.1 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理论分析 |
4.1.1 数量控制机制 |
4.1.2 价格控制机制 |
4.2 我国小家电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 |
4.2.1 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分析 |
4.2.2 模型构建 |
4.2.3 模型结果的经济性分析 |
5 我国小家电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
5.1 我国小家电行业存在的问题 |
5.1.1 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和准备不足 |
5.1.2 缺乏核心技术和尖端技术 |
5.1.3 产品个性化、人性化设计方面存在不足 |
5.1.4 我国绿色企业和产品相对较少 |
5.1.5 绿色标准与相关法规尚不健全 |
5.2 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建议和策略 |
5.2.1 政府方面 |
5.2.2 行业协会方面 |
5.2.3 企业方面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附录 |
详细摘要 |
(2)石化企业检测实验室的HSE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测实验室HSE要素分析 |
1.1 安全要素 |
1.1.1 易燃易爆 |
1.1.2 高温高压 |
1.1.3 漏电触电 |
1.1.4 机械伤人 |
1.2 环境要素 |
1.3 职业健康要素 |
2 检测实验室HSE管理的思考 |
2.1 加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
2.2 加强企业实验室认可 |
2.3 围绕HSE因素的对策措施 |
2.3.1 杜绝火源 |
2.3.2 消除泄漏 |
2.3.3 机械电气 |
2.3.4 环境保护 |
2.3.5 职业健康 |
3 结语 |
(3)绿色贸易壁垒的演变及我国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 |
1.2.2 国内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 |
1.3 本文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 |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
2.3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 |
第三章:绿色贸易壁垒的演变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
3.1 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和演变的分析 |
3.1.1 制度及绿色贸易制度 |
3.1.2 绿色贸易壁垒演变过程分析 |
3.2 绿色贸易壁垒作用机制分析 |
3.2.1 绿色贸易壁垒数量控制机制 |
3.2.2 绿色贸易壁垒价格控制机制 |
3.2.3 绿色贸易壁垒动态作用机制 |
3.3 绿色贸易壁垒经济效应分析 |
3.3.1 绿色关税和绿色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 |
3.3.2 环境标准的经济效应分析 |
3.4 绿色贸易壁垒与主要贸易保护政策的对比分析 |
第四章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分析 |
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4.1.1 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但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 |
4.1.2 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但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大 |
4.1.3 我国进出口市场不断扩大,但依然过分依赖美、日、欧等传统贸易国 |
4.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
4.2.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数量的影响 |
4.2.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影响 |
4.2.3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 |
第五章:我国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应采取的对策 |
5.1 绿色贸易壁垒下的宏观对策 |
5.1.1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贸易制度体系 |
5.1.2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 |
5.1.3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和相关信息实时发布数据库 |
5.2 绿色贸易壁垒下的微观对策 |
5.2.1 企业应该积极申请通过 ISO14000 国际环境认证 |
5.2.2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占领绿色市场 |
5.2.3 在巩固传统市场的情况下,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引力模型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
1.1 本文的现实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循环经济是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重点 |
1.1.2 石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与障碍 |
1.1.3 研究基于循坏经济的石化园区的意义 |
1.2 石化园区的现实特征及发展模式 |
1.2.1 石化产业和园区的基本特征 |
1.2.2 国内外石化园区的模式 |
1.2.3 石化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 |
1.3 本文的理论基础 |
1.3.1 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 |
1.3.2 园区理论的研究进展 |
1.3.3 石化园区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
1.4 本文研究的重点、方法和框架 |
1.4.1 本文的研究重点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4.3 本文的研究框架 |
2 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内部发展模式研究 |
2.1 石化企业的清洁生产 |
2.1.1 清洁生产的概念 |
2.1.2 清洁生产的内容 |
2.1.3 清洁生产的效果 |
2.2 石化企业的绿色化学 |
2.2.1 原子经济性 |
2.2.2 绿色化学的实施 |
2.2.3 绿色化学的制度设计 |
2.3 石化企业基于循环经济的模式分析 |
2.3.1 产生溢出效应 |
2.3.2 产生扩散效应 |
2.3.3 产生渗透效应 |
2.3.4 石化企业循环经济的推动力 |
3 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发展模式研究 |
3.1 石化园区的集聚 |
3.1.1 石化园区的产业集聚 |
3.1.2 石化园区的资源集聚 |
3.1.3 石化园区的集聚效应 |
3.2 石化园区的链条设计 |
3.2.1 石化园区的产业链 |
3.2.2 石化园区的链条设计 |
3.2.3 石化园区的链反应实施 |
3.3 石化园区基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
3.3.1 石化园区的耦合模式 |
3.3.2 石化园区的耦合效应 |
3.3.3 石化园区的发展模式分析 |
4 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外部发展模式研究 |
4.1 石化园区与环境 |
4.1.1 生态环境是第一财富 |
4.1.2 环境外部性的内生化 |
4.1.3 生态效率及环境阈值的确定 |
4.2 石化园区与社会 |
4.2.1 石化园区的社会责任 |
4.2.2 石化园区的社会危机 |
4.2.3 石化园区社会阈值及蝴蝶效应的对策 |
4.3 石化园区与市场 |
4.3.1 市场制约因素 |
4.3.2 绿色市场机制 |
4.3.3 石化园区市场效益分析 |
4.4 基于循环经济石化园区的外部发展模式 |
4.4.1 控制社会熵增和环境熵增 |
4.4.2 降低外部熵增的主要渠道 |
4.4.3 石化园区内外共赢的重要保障 |
5 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发展总模式 |
5.1 模型的基本构成 |
5.1.1 模型的研究对象 |
5.1.2 模型的运动机理 |
5.1.3 模型的边界条件 |
5.2 啮合式螺旋上升模型的合成 |
5.2.1 啮合作用的形成 |
5.2.2 螺旋上升的能量 |
5.2.3 螺旋上升的选择力 |
5.3 啮合式螺旋上升模型的发展模式 |
5.3.1 模型的发展条件 |
5.3.2 模型的发展轨迹 |
5.3.3 模型的发展目标 |
6 实证分析 |
6.1 吉林石化园区的规划背景和目标 |
6.2 吉林石化园区的基本情况 |
6.3 吉林石化园区的内部分析 |
6.4 吉林石化园区的外部分析 |
6.5 基于循环经济的吉林石化园区发展模式分析 |
7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7.2 本文的创新点 |
7.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索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 |
1.2.2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
1.2.3 关于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2 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与发展 |
2.1.1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 |
2.1.2 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 |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和特征 |
2.2.1 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 |
2.2.2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 |
2.3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
2.3.1 与环境有关的技术法规、标准制度 |
2.3.2 环境标志制度 |
2.3.3 绿色包装制度 |
2.3.4 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 |
3 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
3.1 绿色关税与绿色补贴的效应分析 |
3.2 环境标准的效应分析 |
3.3 绿色贸易壁垒与各种保护政策的比较 |
4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
4.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
4.1.1 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
4.1.2 对出口商品成本和数量的影响 |
4.1.3 对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4.1.4 对国际贸易关系的影响 |
4.1.5 其他影响 |
4.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 |
4.2.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
4.2.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
5 我国家具行业所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 |
5.1 与家具有关的主要绿色贸易壁垒 |
5.1.1 森林认证要求 |
5.1.2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 |
5.1.3 欧盟环保指令 |
5.1.4 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REACH法规) |
5.1.5 包装和标签要求 |
5.1.6 美国加州关于木制品甲醛释放量的法规 |
5.2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家具企业的影响和冲击 |
5.2.1 市场准入的压力 |
5.2.2 成本方面的压力 |
5.2.3 家具出口现状 |
5.3 我国家具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
5.3.1 我国应对森林认证的作法 |
5.3.2 应对欧盟环保指令和REACH法规的作法和措施 |
5.3.3 应对美国加州关于木制品甲醛释放量法规的建议 |
6 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对策 |
6.1 我国出口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对策 |
6.1.1 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
6.1.2 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
6.1.3 顺应国际环保潮流,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6.1.4 熟悉并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
6.1.5 完善我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
6.1.6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和"环境壁垒"实时动态信息中心和数据库 |
6.1.7 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和协调工作 |
6.2 我国进口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对策 |
6.2.1 建立我国绿色贸易壁垒体系 |
6.2.2 加强进口企业对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了解和运用 |
6.2.3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不合格进口产品的需求 |
6.2.4 严禁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废旧物质和污染产业流入国内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 |
(二) 对新时期我国发展模式的思考 |
(三) 绿色壁垒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 |
(四) “绿色奥运”带来了绿色契机 |
(五) “毒奶粉事件”导致的信任危机 |
二、绿色产业相关理论研究动态 |
(一) 绿色产业概述 |
(二) 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关系的研究述评 |
(三) 绿色经济的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 |
(一) 研究的基本框架 |
(二) 研究重点与难点 |
(三)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绿色产业: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必然选择 |
一、绿色壁垒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
(一)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
(二) 绿色壁垒的国际发展趋势 |
二、绿色壁垒是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双刃剑” |
(一)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
(二)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
三、绿色产业是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必然选择 |
第三章 绿色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产业代谢理论 |
(一) 代谢理论的来源 |
(二) 物质代谢理论 |
(三) 产业代谢理论 |
二、物质平衡理论 |
(一) 总量平衡与分量平衡 |
(二) 克尼斯等环境经济学家的物质平衡理论 |
(三) 质量平衡方法 |
(四)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
(五) 对环境恶化与资源过量使用关系的分析 |
三、物质循环理论 |
(一) 物质循环概念分析 |
(二) 生物系统中的碳循环 |
(三) 循环经济理念 |
(四) 循环经济的概念 |
(五) 循环经济的基本实施原则、方法和核心标准 |
第四章 绿色产业链的构建 |
一、绿色产业的分类 |
(一) 产业分类 |
(二) 绿色产业分类 |
(三) 绿色产业的划分 |
二、绿色产业链与传统的生产方式 |
(一) 产业链与传统的生产方式 |
(二) 绿色产业链的概念及简化模型 |
三、绿色产业链的构建原理 |
(一) 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
(二) 因地制宜 |
(三) 系统集成 |
四、绿色产业链构建的诊断 |
(一)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二) 诊断指标体系 |
(三) 诊断指标 |
五、绿色产业链构建的方法 |
(一) 主导产业链优选 |
(二) 引入补链企业 |
(三) 横向共生、纵向耦合 |
(四) 绿色产业链构建层次 |
(五) 绿色产业链支撑系统设计 |
(六) 绿色产业链构建的操作步骤 |
六、绿色产业链构建的技术 |
七、绿色产业链的效益 |
(一) 绿色产业链环境效益 |
(二) 绿色产业链经济效益 |
八、绿色产业链的运行机制 |
(一) 企业与绿色产业链 |
(二) 政府与绿色产业链 |
(三) 社会与绿色产业链 |
九、绿色产业链在各产业中的构建方向 |
(一) 绿色农业产业链的构建 |
(二) 绿色工业产业链的构建 |
(三) 绿色服务业产业链的构建 |
第五章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 |
一、我国绿色工业的发展 |
(一) 绿色工业对传统环保理念的冲击和突破 |
(二) 工业绿色化与绿色工业节能 |
(三) “清洁生产”:绿色工业的本质 |
(四)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
(五) 我国绿色工业发展评价 |
二、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 |
(一) 从“有机农业”到“绿色农业” |
(二) 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
(三) 绿色农业的组织实施 |
(四)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评价 |
三、我国绿色服务业的发展 |
(一) 绿色消费与绿色服务 |
(二) 绿色服务业的主要领域及其基本要求 |
(三) 绿色流通的组织实施 |
(四) 绿色营销的组织实施 |
(五) 我国绿色服务业发展评价 |
第六章 绿色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
一、珠三角现代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
(一) 珠三角的概况 |
(二) 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
(三) 珠三角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 |
(四) 珠三角现代产业面临的转型 |
二、珠三角绿色产业发展现状 |
(一) 珠三角绿色工业发展现状 |
(二) 珠三角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
(三) 珠三角绿色服务业发展现状 |
三、对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评价—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 |
(一)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
(二)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假定 |
(三)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
(四) 生态足迹分析法在珠三角的应用分析 |
(五)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局限性 |
四、珠三角绿色产业发展前瞻 |
(一) 改变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二) 控制人口数量 |
(三) 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倡绿色生活消费 |
(四) 提高生物生产用地的面积和质量 |
(五) 加快一体化整合,明确发展潜力所在 |
第七章 发展我国绿色产业的政策选择 |
一、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绿色壁垒建设体系 |
(一)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监测、调查制度 |
(二) 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管理服务的前置化 |
(三) 实施质量安全战略,构建和完善出口产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疫体系 |
(四)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五) 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 |
(六) 完善外贸体制,形成外向型经济的强大合力 |
(七) 实行环境外交 |
二、调整产业结构 |
(一) 发展绿色科技,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进程 |
(二) 发展绿色生产力,提高资源生产力 |
(三) 调整产业结构,从企业做起 |
三、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
(一) 构建我国绿色产业的投资机制 |
(二) 强化绿色立法、执法,严禁国外污染源进入 |
(三) 发展绿色科技,培养绿色人才 |
(四) 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新时尚 |
(五) 依据国际标准,培植绿色企业 |
四、加强对绿色产业的宏观管理 |
(一) 加强国家绿色企业认证的标准化工作 |
(二) 建立绿色产业的信息服务机构与分类、统计及审计系统 |
(三) 充分发挥政策与市场的作用 |
(四) 制定适合各地特色的绿色发展战略 |
(五)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
(六) 加强统一领导,完善绿色产业的组织管理体系 |
(七) 打破产业分割,地域分割,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 |
(八) 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绿色第三产业 |
(九) 尽快统一绿色核算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MATLAB计算程序 |
致谢 |
(7)我国化工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外贸体制改革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贸易理论背景 |
1.1.2 国际营销学相关理论背景阐述 |
1.1.3 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1.2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 |
1.2.1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分析 |
1.2.2 外贸体制改革的简要历程 |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质及其理论 |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本质分析 |
2.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及分类 |
2.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理论 |
2.2.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受限国贸易效应分析 |
2.2.2 非关税壁垒限制国际分工 |
第三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外贸的影响 |
3.1 我国化工企业外贸受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的影响严重 |
3.1.1 我国化工企业外贸持续发展 |
3.1.2 我国一半以上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 |
3.1.3 出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
3.2 我国化工企业外贸竞争力的弱势 |
3.2.1 进出口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 |
3.2.2 出口市场秩序混乱 |
3.2.3 化工企业缺乏国际市场观念 |
3.2.4 出口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
3.2.5 化工企业国际营销渠道不畅 |
3.2.6 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 |
第四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
4.1 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
4.1.1 外贸出口企业成本增加,效益受损 |
4.1.2 企业产品竞争力被削弱 |
4.2 我国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
4.2.1 科研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弱,自有技术少 |
4.2.2 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
4.2.3 环境污染还相当严重 |
第五章 我国化工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及主要措施 |
5.1 简要分析技术型贸易壁垒造成严重影响的原因及对策 |
5.1.1 简要分析技术型贸易壁垒造成严重影响的原因 |
5.1.2 积极落实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思路 |
5.2 我国化工企业应采取策略应对重重贸易壁垒 |
5.2.1 简述我国政府和行业应采取对策积极为企业服务 |
5.2.2 我国化工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
5.3 企业自身寻找出路推行网络化发展 |
5.3.1 国际贸易的新趋势——网络营销 |
5.3.2 贸易手段网络化 |
5.3.3 化工外贸企业网络化资源开发利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战略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物流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
2.1.2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本质 |
2.2 物流与绿色物流 |
2.2.1 物流的产生 |
2.2.2 物流的发展与绿色物流的兴起 |
2.3 绿色物流的涵义及其本质特点 |
2.3.1 绿色物流的含义 |
2.3.2 绿色物流的本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
3.1 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
3.1.1 发展绿色物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
3.1.2 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保护环境,是物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
3.1.3 发展绿色物流是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
3.1.4 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减少社会损失 |
3.1.5 发展绿色物流是我国物流与国际物流接轨,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
3.2 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
3.2.1 国外发展现状 |
3.2.2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
3.2.3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差距 |
3.3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机遇 |
3.3.1 循环经济为绿色物流发展指明方向 |
3.3.2 技术进步促使绿色物流水平不断提高 |
3.3.3 北京奥运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机遇 |
3.3.4 国外物流企业的进驻将推动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
3.3.5 农产品物流成为我国绿色物流的重要发展领域 |
3.3.6 改善城市环境,绿色物流大有用武之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绿色物流系统及主要发展战略 |
4.1 绿色物流系统 |
4.1.1 绿色物流系统组成要素 |
4.1.2 绿色物流系统层次 |
4.1.3 绿色物流系统运行框架 |
4.1.4 绿色物流系统目标分析 |
4.2 绿色物流发展战略 |
4.2.1 循环物流战略 |
4.2.2 产品全生命过程绿色物流战略 |
4.2.3 协同物流战略 |
4.2.4 宏观调控战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措施 |
5.1 绿色物流发展的宏观措施 |
5.1.1 绿色物流发展的政府规制 |
5.1.2 绿色物流发展的政策激励 |
5.1.3 绿色理念的教育与传播 |
5.2 绿色物流发展的中观措施 |
5.2.1 设立统一的物流主管部门 |
5.2.2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共同配送 |
5.2.3 物流系统合理规划 |
5.2.4 积极发展联合运输,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 |
5.2.5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管理智能化 |
5.3 绿色物流发展的微观措施 |
5.3.1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打造企业绿色品牌 |
5.3.2 加强绿色物流管理,实现物流各功能的绿色化 |
5.3.3 构建企业逆向物流体系 |
5.3.4 建立绿色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成果 |
(9)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贸易与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
第一节 国际贸易对环境的效应分析 |
第二节 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
第三章 影响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现状 |
第二节 我国贸易对环境不利的因素分析 |
第三节 环境保护对贸易不利的因素分析 |
第四章 我国贸易与环境融合的策略研究 |
第一节 贸易与环境融合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 |
第二节 我国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体系 |
第三节 我国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第四节 实施策略的路径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创新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后记 |
详细摘要 |
(10)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0.1 选题背景 |
0.1.1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
0.1.2 可持续发展与海洋化工企业 |
0.1.3 海洋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管理创新 |
0.2 选题理由 |
0.3 论文研究内容 |
1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管理创新 |
1.1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 |
1.1.1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 |
1.1.2 新熊彼特主义 |
1.1.3 科斯等人的创新思想 |
1.1.4 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
1.2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1.2.1 可持续发展 |
1.2.2 企业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
1.3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管理创新 |
1.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 |
1.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 |
1.5.1 企业经营思路创新 |
1.5.2 企业组织创新 |
1.5.3 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创新 |
1.5.4 企业制度创新 |
1.5.5 企业文化创新 |
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创新机制 |
2.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概念 |
2.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创新基本要素构成 |
2.2.1 创新主体 |
2.2.2 创新动力 |
2.2.3 创新主体的能力 |
2.2.4 创新主体的行为 |
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运行机理 |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机制 |
3.1 我国海洋化工企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
3.1.1 海洋化工企业 |
3.1.2 海洋化工企业的特点 |
3.1.3 我国海洋化工企业现状与问题 |
3.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化工企业创新机制 |
3.2.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目标 |
3.2.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基本途径 |
4 山东海化集团的管理创新机制 |
4.1 企业概况 |
4.2 山东海化集团的管理创新机制 |
4.2.1 经营思路创新 |
4.2.2 实施循环经济,生产流程创新 |
4.2.3 管理技术创新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
四、加快绿色化工认证 克服环境壁垒(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小家电出口的影响[D]. 杨小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03)
- [2]石化企业检测实验室的HSE管理[J]. 戚敏,龚蔚,王宇良.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12)
- [3]绿色贸易壁垒的演变及我国的对策研究[D]. 王义龙. 沈阳工业大学, 2009(S2)
- [4]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发展模式研究[D]. 姜孔桥.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1)
- [5]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D]. 彭贵友. 贵州大学, 2008(S1)
- [6]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D]. 陈健.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7]我国化工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研究[D]. 张维. 北京化工大学, 2006(11)
- [8]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战略措施研究[D]. 于佳. 长安大学, 2006(12)
- [9]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 赵丹. 苏州大学, 2006(12)
- [10]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D]. 刘晓洁.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3)
标签:绿色贸易壁垒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