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中下腹手术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京洲[1](2021)在《超声定位神经阻滞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定位神经阻滞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前采用全麻处理,观察组采用超声定位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情况、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 h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升高,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手术24 h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腹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优于传统局部麻醉,同时还可减轻术后疼痛,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冯中华[2](2019)在《氯胺酮与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手术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氯胺酮与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该院接收的44例下腹手术患儿进行对照观察,根据接收时间分组,即前半年接收的下腹手术患儿22例纳入常规组(单纯氯胺酮麻醉),后半年接收的下腹手术患儿22例纳入研究组(氯胺酮与骶管阻滞麻醉)。结果研究组HR (116.8±20.8)次/min、MAP (63.4±12.5)mmHg低于常规组(134.7±20.9)次/min、(77.9±18.7)mmHg (t=2.847,P <0.05;t=3.023,P<0.05),两组SpO2(97.7±0.7)%VS(97.5±1.2)%指标对比无差异(t=0.675,P>0.05);研究组氯胺酮应用量(79.6±33.8)mg、苏醒时间(37.9±13.4)min少于常规组(141.2±50.6)mg、(72.3±19.8)min(t=4.748,P<0.05;t=6.748,P<0.05),两组手术时间(36.5±16.8)minVS(36.7±16.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9,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9.09%少于常规组22.73%(χ2=6.953,P<0.05)。结论对于实施下腹手术的小儿,临床予以氯胺酮与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更为确切,具有体征稳定、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借鉴。
唐科[3](2018)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学龄前儿童开腹阑尾术后镇静镇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学龄前儿童开腹阑尾术后的镇静、镇痛效果,并比较右美托咪定不同的静脉用药方案效果的差异,探究学龄前儿童开腹阑尾术后镇静、镇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小的方法。方法:研究方案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的ASA I-II级,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需全麻下行开腹阑尾手术,家属同意术后镇痛的学龄前儿童90例,年龄3-7岁,按镇痛药物用药方案的不同,随机为D1组、D2组、S组共3组。D1组:30例,DEX负荷剂量1 ug/Kg静脉滴推10 min+维持剂量0.6 ug/Kg/h(×72h)+舒芬太尼0.04 ug/Kg/h(×72h);D2组:30例,DEX维持剂量0.6 ug/Kg/h(×72h)+舒芬太尼0.0 4ug/Kg/h(×72h);S组:30例,舒芬太尼0.04 ug/Kg/h(×72h)。三组均于术毕开始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药物配入100 ml,镇痛模式采用背景输注量2 ml/h,PCIA按压一次,输注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用药72 h。分别于术后1 h、2 h、4 h、6 h、12 h、24 h、48 h、72 h测量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FPS评分、FLACC评分、按压PCIA次数等,观察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率失常、低血压、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以及腹胀、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等胃肠功能恢复的指标。治疗结束后由患儿家属结合术后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术后恢复过程等进行综合打分,统计家属满意度情况。上述临床数据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患儿在年龄、体重、性别构成比、术前病程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9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术后72 h PCIA镇静镇痛,未观察到呼吸抑制、心率失常、血流动力学严重改变等严重不良反应。S组心率、呼吸于术后6 h、12 h较D1组、D2组快;S组收缩压于术后6h较D1组、D2组高;D2组心率于术后6h较D1组高;其余时间点各生命指标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主要以恶心、呕吐为主,S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D1组、D2组(P<0.05),其中S组中有两例出现较重的恶心、呕吐,予以肌注胃复安后缓解。(3)各组的镇痛评分均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术后12 h镇痛评分最高,呈一个倒“U”形曲线。S组于术后6 h、12 h、24 h时间点镇痛评分高于D1组、D2组(P<0.05);镇痛满意率低于D1组、D2组(P<0.05);D2组镇痛评分在术后6 h、12 h点高于D1组(P<0.05);24h后,三组镇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有3例由于疼痛评分≥4分,追加PCIA剂量后镇痛评分仍≥4分,予以曲马多追加止痛,其中2例于术后于6 h-12 h,1例于12 h-24 h;D2组有1例患儿于术后6 h-12 h由于疼痛需要予以曲马多追加止痛,该4例患儿追加止痛后继续完成了72 h PCIA,其实验数据退出统计分析。(4)各组患儿镇静评分均小于4分,未出现过度镇静现象。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S组镇静评分均低于D1组、D2组(P<0.05),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S组镇静满意率均低于D1组、D2组(P<0.05);术后1 h、2 h、4 h时间点D1组镇静评分及镇静满意率均高于D2组(P<0.05),以后的时间点上D1组和D2组镇静评分、镇静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5)三组患儿术后均有PCIA的使用。72 h内总的PCIA按压次数S组多于D1组、D2组(P<0.05),24 h后S组和D1组、D2组使用的镇痛泵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S组第一次按压PCIA的平均时间早于D1组、D2组(P<0.05);术后72 h内总的PCIA按压次数D2组多于D1组(P<0.05),24h后PCIA按压次数D2组与D1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一次按压PCIA的平均时间D2组早于D1组(P<0.05)。(6)S组肛门首次排气的平均时间晚于D1组、D2组(P<0.05),D2组与D1组相比,D2组肛门首次排气的平均时间晚于D1组(P<0.05);D1组、D2组、S组首次排便时间无差异(P>0.05)。(7)治疗结束后由患儿家属结合术后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术后恢复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家属满意度S组低于D1组、D2组(P<0.05),D1组与D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右美托咪定用于学龄前儿童开腹阑尾术后,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能明显减少术后早期躁动发生,还能增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满意度;(2)右美托咪定以负荷剂量1 ug/kg 10 min静推+维持剂量0.6 ug/kg/h的用药方案相比单纯以维持剂量0.6 ug/kg/h方案能更快给予开腹阑尾术后的学龄前患儿有效的镇静,在术后早期镇痛、镇静效果方面比单纯以维持剂量0.6 ug/Kg/h静脉用药方案更有优势。
周晓筠[4](2017)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腹腔镜快通道手术应激反应和复苏质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小儿腹腔镜手术能减轻外科创伤,康复快,缩短住院时间,是实行快速康复外科的主要手术方式。一般的小儿腔镜手术方式简单,耗时短,非常有利于病人的快速康复,实施常规的小儿腹腔镜手术,已迅速成为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方案。在快通道外科流程中,实施快通道麻醉是关键性的环节。然而,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特殊体位和气腹所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高碳酸血症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往往导致围术期应激反应增强,心脑血管等意外事件发生增多,同时引起小儿术后躁动,延迟复苏时间,增加麻醉管理风险。目前尚没有一种公认的小儿腹腔镜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为进一步减少小儿腹腔镜外科手术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恢复质量,加速患儿康复,本研究探讨了小儿疝修补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三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1.气管管插管全身麻醉;2.气管插管全身麻醉+TAP阻滞(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3.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骶管阻滞,观察其对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和复苏质量的影响,为更好地实施小儿腔镜快通道麻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6年12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小儿外科择期行腹腔镜痛修补手术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ASAI~II级,年龄2~5岁,性别不限,术前检查无感染,无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随机分为3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组(G组);气管插管全麻+TAP阻滞组(GT组);气管插管全麻+骶管阻滞组(GS)组;分别在气管插管前(T0)、腹腔镜穿刺针置入后(T1)、气管导管拔管后(T2)三个时间点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抽取患儿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EPI)、皮质醇(COR)、血糖(GLU)浓度;观察患儿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复苏室内躁动评分和复苏期间麻醉药物的用量、离室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G组在T1、T2的HR、MAP和T0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G组在T1、T2时的HR、MAP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G组中T1、T2时点血浆中的NA、EPI、COR、GLU浓度与T0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G组在T1、T2的NA、EPI、COR、GLU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GS组的NA、EPI、COR与GT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儿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后复苏室停留时间G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GT、GS组与G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GT、GS组的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与G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GT、GS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与G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小儿快通道麻醉中,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较其他两组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中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反应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镇静药物的剂量明显增加,小儿出恢复室的时间明显延长;2.气管插管全麻复合TAP阻滞和骶管阻滞方式较单纯气管插管全麻能更有效降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反应,躁动发生率和使用阿片类和镇静药物的剂量明显减少,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缩短;3.三种麻醉方法中,气管插管全麻复合骶管麻醉方式的围术期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反应最小,苏醒期无明显躁动,无使用阿片类和镇静药物,是小儿快通道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何景培,陈海林,李玲波,银含素,岑海文,黄之斌[5](2016)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腰硬联合麻醉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两组麻醉确切后,10 min内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麻醉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成功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和镇静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给药5 min、10 min、30 min和6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间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腰硬联合麻醉中发挥良好的镇静作用,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黄少娜[6](2016)在《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于我院行小儿疝气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其中50例常规氯胺酮麻醉患儿为对照组,50例氯胺酮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HR、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16.00±4.12)bmp、(30.00±7.20)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9.00±1.30)bmp、(110.00±2.0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着,既能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又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张海萍,吴蔚芳[7](2016)在《罗哌卡因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72例妇产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试验组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药物起效时间。结果 2组患者的麻醉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到运动阻滞、用药到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恢复正常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7.82±2.08)、(7.66±1.77)、(84.49±12.17)及(63.09±10.50)min,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产科患者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后,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实施成功率,同时延长起效阻滞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李桢,张维新,梁斌,张平乐,翟莲梅[8](2015)在《下腹和下肢手术患儿异丙酚辅助腰麻镇静的麻醉效果》文中认为目的评价下腹和下肢手术患儿异丙酚辅助腰麻镇静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下腹或下肢手术患儿120例,性别不限,年龄25岁,体重1121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40):全麻组(G组)、异丙酚辅助骶麻镇静组(PS+CB组)和异丙酚辅助腰麻镇静组(PS+SA组)。G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静脉输注异丙酚57mg·kg-1·h-1、瑞芬太尼2025μg·kg-1·h-1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1·h-1;PS+CB组注射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0.8 ml/kg进行骶麻,PS+SA组注射等比重布比卡因1 mg/岁进行腰麻,随后2组均静脉输注异丙酚35 mg·kg-1·h-1镇静。分别于麻醉前(基础状态,T0)、苏醒后1、5、10 min(T1-3)时记录HR、MAP和SpO2,记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于苏醒后5 min时进行疼痛评分和躁动评分。记录术中牵拉反应、体动反应和术后24 h内恶心和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PS+SA组术中未见牵拉反应和体动反应的发生,PS+CB组和PS+SA组无需在麻醉恢复室停留。与T0时比较,G组TI-3时HR和MAP升高(P<0.05);与G组比较,PS+CB组和PS+SA组T1-3时HR和MAP降低,疼痛评分、躁动评分、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P<0.05)。结论下腹和下肢手术患儿异丙酚辅助腰麻镇静的麻醉效果确切,麻醉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冷伟,张承永,王丽坤[9](2014)在《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和分析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疝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骶管阻滞麻醉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的麻醉方法的肌松和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观察和随访,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法均能麻醉临床进行小儿疝气切除术的要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中毒的情况。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20min。并发症例数为5例,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10min,并发症例数为1例。观察组的波动小于对照组,镇痛、麻醉、肌松的效果好。经X2检验,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疝气切除术不仅能够满足麻醉要求,不良反应少,还具有镇静、镇痛、麻醉、肌松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陈柳妹[10](2008)在《高乌甲素用于脊柱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用于脊柱手术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术毕行PCIA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芬太尼0.013mg·kg-1,试验组应用小剂量芬太尼0.0067 mg·kg-1加高乌甲素40~48mg,所有药物均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静脉注入,镇痛时间48小时。观察PCIA开始后6、24、48小时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相似。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嗜睡比试验组高,其它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尿潴留、排气时间延迟、皮疹等发生率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芬太尼用于脊柱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确切,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同样也能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减少了芬太尼的用量,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二、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中下腹手术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中下腹手术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定位神经阻滞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麻醉实施 |
1.3 观察指标 |
1.3.1 麻醉效果 |
1.3.2 术后疼痛情况 |
1.3.3 炎症因子水平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
2.2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2.4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氯胺酮与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手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学龄前儿童开腹阑尾术后镇静镇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术后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4)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腹腔镜快通道手术应激反应和复苏质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背景 |
1. 小儿腹腔镜的发展 |
2. 小儿腹腔镜麻醉的特点 |
3. 小儿腹腔镜的麻醉方法 |
4. 快通道手术的起源 |
5. 快通道手术的意义 |
6. 快通道手术的麻醉 |
7. 麻醉方法和应激反应的关系 |
8. 不同麻醉方法与小儿应激反应 |
9. 术后疼痛对小儿应激反应的影响 |
10. 小儿复苏质量的影响因素 |
11. 复苏质量对快通道手术的意义 |
12. 小儿快通道麻醉药物 |
13. 小结 |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患儿分组 |
3. 麻醉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观察方法 |
6. 统计学方法 |
第四章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血流动力学指标 |
3. 三组复苏质量 |
第五章 讨论 |
1. 小儿麻醉的生理特点 |
2. 小儿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 |
3. 腹腔镜快通道麻醉与应激反应的生理关系 |
4. 应激反应对小儿腹腔镜围术期的影响 |
5. 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在快通道手术中的好处 |
6. 快通道麻醉的关键 |
7. 防止应激反应的有效方法 |
8. 小儿复苏质量的评估标准 |
9. 应激反应结果分析 |
10. 复苏质量分析 |
11. 安全角度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英文缩略语 |
致谢 |
(5)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6)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对照组 |
1.2.2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的HR及苏醒时间比较 |
2.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9)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一般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10)高乌甲素用于脊柱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实验研究 |
前言 |
一般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中下腹手术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定位神经阻滞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J]. 李京洲. 医学信息, 2021(15)
- [2]氯胺酮与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手术的临床观察[J]. 冯中华. 系统医学, 2019(11)
- [3]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学龄前儿童开腹阑尾术后镇静镇痛的临床研究[D]. 唐科. 西南医科大学, 2018(10)
- [4]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腹腔镜快通道手术应激反应和复苏质量的临床研究[D]. 周晓筠.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5]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J]. 何景培,陈海林,李玲波,银含素,岑海文,黄之斌. 现代医院, 2016(12)
- [6]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观察[J]. 黄少娜. 临床医学工程, 2016(08)
- [7]罗哌卡因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J]. 张海萍,吴蔚芳. 当代医学, 2016(21)
- [8]下腹和下肢手术患儿异丙酚辅助腰麻镇静的麻醉效果[J]. 李桢,张维新,梁斌,张平乐,翟莲梅.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5(09)
- [9]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J]. 冷伟,张承永,王丽坤. 药物与人, 2014(03)
- [10]高乌甲素用于脊柱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D]. 陈柳妹. 山西医科大学,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