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成形术冷冻保存自体颅骨21例临床分析

颅骨成形术冷冻保存自体颅骨21例临床分析

一、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并颅骨修补术21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卫军,周建东,黄祖锵,江柏龄,林卫民[1](2021)在《含rhBMP-2带骨膜自体颅骨瓣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含rh BMP-2带骨膜自体颅骨瓣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吉安市中心医院收治、完成治疗及随访的43例行颅骨修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修补材料为含rh BMP-2带骨膜自体颅骨瓣。对患者术后进行3~9个月随访,评估患者骨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5.35%(41/43)。颅骨成活与原骨窗融合43例,手术切口感染1例,给予清创再次缝合后治愈;皮下积液1例,给予用注射器抽除后加压包扎后吸收。结论含rh BMP-2带骨膜自体颅骨瓣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很好地解决颅骨吸收消融问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李斌,彭冬明,林卫军[2](2021)在《深冻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深冻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时间间隔将40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每组20例。早期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2周内接受颅骨瓣修补术,晚期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2周后接受颅骨瓣修补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晚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深冻颅骨瓣修补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安全性较好。

庄明华,罗成[3](2020)在《聚维酮碘冷冻保存颅骨骨瓣与新鲜颅骨骨瓣的力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冷冻保存颅骨骨瓣与新鲜颅骨骨瓣和铸铁模型标准件的力学特性。方法 5份新鲜颅骨骨瓣来自于2019年5—7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和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去骨瓣减压术的5例患者(新鲜骨瓣组),均为遗弃骨瓣; 5份聚维酮碘冷冻保存颅骨骨瓣来自于2009年8月至2013年9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自体颅骨骨瓣回植颅骨修补术患者(保存骨瓣组),因患者死亡未行自体颅骨骨瓣回植颅骨修补术。铸铁模型标准件由汕头大学土木工程系力学实验室提供。采用摆锤实验测试新鲜骨瓣、保存骨瓣和铸铁模型标准件的单位截面积承受冲击力峰值及单位截面积承受压力实验的峰值,并观察保存骨瓣的形态学外观。结果新鲜骨瓣和保存骨瓣单位截面积承受压力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377±1 454) N/mm2比(2 358±723) N/mm2](t=0. 021,P=0. 984)。保存骨瓣组、铸铁模型的单位截面积承受摆锤冲击力峰值均高于新鲜骨瓣组[(0. 037±0. 014)、(0. 031±0. 003) J/mm2比(0. 014±0. 006) J/mm2](P=0. 013、0. 044),保存骨瓣组与铸铁模型标准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682)。聚维酮碘冷冻保存的颅骨骨瓣外板、内板均没有明显改变,形态学外观与新鲜骨瓣无明显差异。结论聚维酮碘冷冻保存颅骨骨瓣形态学和力学测试均未发生明显改变,采用自体颅骨保存骨瓣回植修补颅骨缺损是一种可靠、安全、便捷的方法。

黄宝辰[4](2020)在《颅骨修补时机与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是神经外科医师临床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手术方式。在原发颅脑疾病治愈,颅内脑组织水肿状态恢复以后,原本具有治疗意义的颅骨缺损变成影响患者临床康复的病理因素。颅脑损伤之后的最初3个月一般认为是神经功能能和脑组织最佳康复时间。通常的观点认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形成的颅骨缺损修补时间在3-6个月。目前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患者颅内情况稳定以后应尽早进行颅骨修补。我们设计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时间间隔颅骨修补术对去骨瓣减压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影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寻找最佳的颅骨修补时机,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日照人民医院因颅脑外伤、脑血管病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拟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采用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骨瓣作为颅骨缺损修补材料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颅骨修补时机,将患者分为(1)早期组患者开颅去骨瓣术后1-3个月接受颅骨修补术;(2)常规组患者开颅去骨瓣术后3-6个月接受颅骨修补术;(3)晚期组患者开颅去骨瓣术后6-12个月接受颅骨修补术。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1个月(早期组患者颅骨修补术前),颅骨修补术前2天,去骨瓣减压术后18个月分别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le Index,BI)评分。去骨瓣减压术后18个月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1-3分预后差;4-5分预后好。评分由专人负责。患者接受颅骨修补术后常规随访,进行定期神经功能评分,复查颅脑CT评价路骨愈合情况。患者颅骨修补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评价并发症情况(移植后感染,骨瓣吸收不愈合,严重皮下积液)。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评价患者进行随访资料,进行NIHSS评分,BI评分和GOS评分。结果: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总计586例患者在研究期间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并颅骨修补术。根据入选条件185例患者临床资料参与临床评价,根据患者颅骨修补时机分为早期组59例、常规组78例和晚期组48例。随访失访21例,早期组失访7例,常规组失访9例,晚期组失访5例。纳入研究164例,男性93例,女性71例,年龄18-65周岁,平均45.36±5.81岁;早期组患者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18-64岁,平均44.94±6.23岁;常规组患者69例,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19-65岁,平均45.61±6.77岁;晚期组患者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18-65岁,平均45.83±5.98岁。三组患者间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颅骨修补时间43-89天,平均61.56±19.28天;常规组患者颅骨修补时间98-176天,平均132.83±30.95天;晚期组患者颅骨修补时间189-360天,平均267.57±60.45天。开颅去骨瓣术后1个月NIHSS评分,早期组(17.85±1.89),常规组(17.75±1.38)和晚期组(17.72±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5,P=0.956)。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NIHSS评分,早期组(11.44±3.00),常规组(12.97±4.42)和晚期组(14.44±3.40),3组间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F=8.473,P=0.000)。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NIHSS评分:早期组低于常规组(11.44±3.00 vs.12.97±4.42,t=2.119,P=0.036);早期组明显低于晚期组(11.44±3.00 vs.14.58±3.30,t=4.854,P=0.000);常规组低于晚期组(12.97±4.42 vs.14.58±3.30,t=2.037,P=0.044)。开颅去骨瓣术后1个月BI评分,早期组(59.42±12.42),常规组(60.13±12.33)和晚期组(58.42±1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9,P=0.772)。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BI评分,早期组(69.58±10.25),常规组(65.78±9.40)和晚期组(62.07±8.99),3组间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F=7.260,P=0.001)。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BI评分:早期组显着高于常规组(69.58±10.25 vs.65.78±9.40,t=3.199,P=0.002);早期组明显高于晚期组(69.58±10.25 vs.62.07±8.99,t=5.125,P=0.000);常规组显着高于晚期组(65.78±9.40 vs.62.07±8.99,t=3.827,P=0.000)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GOS评分,早期组(3.981±0.896),常规组(3.609±1.046)和晚期组(3.326±1.085),3组间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F=5.045,P=0.007)。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GOS评分:早期组高于常规组(3.981±0.896 vs.3.609±1.046,t=2.057,P=0.042);早期组明显高于晚期组(3.981±0.896vs.3.326±1.085,t=3.224,P=0.002);常规组高于晚期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609±1.046vs.3.326±1.085,t=1.373,P=0.173)纳入研究164例患者,总计发生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29例,发生率为17.68%。其中移植后感染6例,骨瓣吸收不愈合8例(不包括因感染导致的不愈合),严重皮下积液15例。早期χ组并发症5例:移植后感染1例,骨瓣吸收不愈合1例,严重皮下积液3例;常规组并发症9例:移植后感染2例,骨瓣吸收不愈合1例,严重皮下积液6例;晚期组并发症15例:移植后感染3例,骨瓣吸收不愈合6例,严重皮下积液6例。三组患者颅骨修补后并发症比较,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12.086,P=0.002)。晚期组并发症高于早期组(χ2=7.585,P=0.006);晚期组并发症高于常规组(χ2=6.264,P=0.012);常规组并发症与早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41,P=0.559)。三组患者颅骨修补后感染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684,P=0.159)。三组患者颅骨修补后骨瓣吸收不愈合比较,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10.359,P=0.006)。晚期组颅骨修补后骨瓣吸收不愈合高于早期组(χ2=4.991,P=0.025)和常规组(χ2=7.069,P=0.008)。三组患者颅骨修补后严重皮下积液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926,P=0.382)。晚期组颅骨修补后严重皮下积液高于早期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008,P=0.31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可以显着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临床预后;早期颅骨修补可以显着降低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原位移植修补颅骨缺损严重硬膜下积液、骨瓣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一般情况允许,应争取去骨瓣手术后3个月内开展早期颅骨修补;若无相关手术禁忌症,应尽量避免6个月以上晚期颅骨修补。

朱锡德[5](2020)在《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单中心数据及META分析方法比较自体颅骨与不同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并调查一定区域内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对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提出建议。内容:1.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失败的病例,对颅骨修补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应用不同修补材料出现手术失败的特点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2.分析单中心采用不同修补材料的颅骨修补手术例数及变化趋势,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的安全性,指导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3.通过调查了解山东省主要神经外科中心颅骨修补材料使用的现状,分析不同修补材料的地位,并对其变化趋势做出分析,对自体颅骨的保存及修补材料的选择提出建议。4.系统回顾文献,比较目前最常应用的自体颅骨、钛网和聚醚醚酮应用后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率,进一步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方法:1.回顾性及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失败病例,对颅骨修补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应用不同修补材料出现手术失败的特点予以分析。2.通过数据库调取单中心创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患者资料,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以随访过程中出现的修补失败和再次手术作为疗效比较指标,对比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的安全性。3.调查山东省16地市的22家三级甲等医院,分析2013年至2018年各单位应用不同修补材料的颅骨修补手术量并用统计图表显示不同修补材料的变化趋势。4.通过检索数据库,纳入最常用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及回顾性对照研究。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对不同修补材料的并发症及手术失败进行分析,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结果:1.50例颅骨修补失败患者中包括自体颅骨28例,人工颅骨22例。感染是导致颅骨修补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3月内)自体颅骨修补感染取出者多于人工颅骨取出者(P<0.05)。自体颅骨感染培养阳性率(80%)高于人工材料(33.33%),(P<0.05)。出血性并发症在钛网修补组占比高于自体颅骨组(P<0.05)。2.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单中心共行创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1116例。随访过程中共出现修补失败38例(3.41%)。三种修补材料失败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颅骨修补感染率与钛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发生率低于钛网,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修补感染多出现在术后早期,人工材料修补感染多出现在术后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目前山东省在使用的颅骨修补材料包括:钛网、自体骨、骨水泥复合材料及聚醚醚酮四种,接受调查的22家单位中,仅提供钛网修补的有11家,提供两种修补材料的有6家,提供三种修补材料的有5家。目前有5家单位仍使用自体颅骨,10家行早期颅骨修补。调查期间,自体颅骨使用比率由2013年的22.52%下降到2018年的14.28%,钛网的使用比率由2013年的74.59%上升到2018年的81.19%。骨水泥复合材料使用率一直较低。PEEK材料自2017年开始推广应用,应用例数增长较为迅速,占比逐渐上升。4.Meta分析共纳入13项研究和2204名患者。自体颅骨和人工材料修补失败占比最高的原因均是感染。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及修补失败率与人工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在术后感染、积液、出血、癫痫等主要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为人工颅骨修补材料的钛网和PEEK,在总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感染率差异的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颅骨修补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自体颅骨感染出现在术后早期为主,人工颅骨感染多在术后晚期出现。2.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安全性相近,故自体颅骨仍可作为颅骨修补的选择材料。自体颅骨使用中需关注早期感染的防控,并需要加强对骨吸收的随访,而钛网使用更需关注出血并发症和晚期感染的防治。3.钛网及自体颅骨是目前山东省主要医院最常用的两种颅骨修补材料,骨水泥复合材料应用逐渐减少,PEEK应用相对较少但增长较快。近年来自体颅骨使用率呈下降趋势,人工颅骨使用占比逐年升高。4.在目前使用的自体颅骨和人工修补材料中,手术失败占比最高的原因是手术部位感染。人工材料与自体颅骨相比较,在总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方面并未显现出明显优势。

王宪征[6](2018)在《不同颅骨材料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不同颅骨材料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10月该院接诊的颅骨修补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3组,每组40例。其中,A组应用钛网,B组应用硅胶,C组应用自体骨。分析3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各组的患者满意度作出比较。结果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B组为25.0%,C组为7.5%。A、C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B组低(P<0.05)。A组的患者满意度比B、C两组高(P<0.05)。结论在颅骨修补术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的修补材料,能够显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此外,术中通过留置头皮下引流管亦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王蕾,张毅[7](2018)在《现代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颅骨修补材料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及利弊,对于颅骨修补手术的成功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硅橡胶、骨水泥、自体骨瓣、钛网等常用几种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进展,掌握不同颅骨修补材料的生物特性,总结不同颅脑损伤情况选择修补材料的特点及颅骨修补术的时机探讨。

高翔[8](2018)在《冷冻保存自体颅骨行颅骨修补术56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普通冰箱冷冻室保存开颅手术中取下的自体颅骨,灭菌、钻孔、回植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06年5月至2010年11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瓣无菌保存于普通冰箱冷冻室,二期修补手术时将自体颅骨取出后自然复温,放入碘伏液中浸泡消毒2 h,后用双氧水浸泡2 h,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用骨科常用直径3 mm克氏针钻头按1个/mm2的距离将消毒后的颅骨进行钻孔,后回植于患者体内,用颅骨锁固定于正常颅骨上。观察临床效果,并对患者定期颅脑CT复查随访。结果通过对56例患者的游离骨瓣进行普通冰箱冷冻保存,3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的临床观察,发现骨瓣能完全解剖复位,与周围骨窗骨性愈合良好,外形美观,无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及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颅骨冷冻保存后灭菌再植是一种经济、简便、效果良好、值得推广的好方法,灭菌自体颅骨是颅骨修补的理想材料。

卢浩[9](2018)在《自体骨瓣多孔冲洗后的低温保存回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成年、健康、雄性的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手术颅骨缺损模型,对取下骨瓣进行内外板多处打孔(非交通性)、低温保存液冲洗、程序化冻存3 m,复温后24 h培养液体外培养等处理后自体回植4 w,评价多孔冲洗后自体骨瓣的低温保存回植是否降低炎症反应和骨质吸收发生率,增加回植骨瓣(replanted bone flap,RBF)血管内皮细胞数(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方法: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16只,体重(2±0.2)kg,统一建立白兔左侧顶骨约1.0×1.0cm2四边形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对取下骨瓣进行内外板多处打孔(非交通性)、低温保存液冲洗、程序化冻存3 m,复温后24 h培养液体外培养等处理后自体回植4 w;对照组对取下骨瓣进行内外板多处打孔(非交通性)、低温保存液中程序化冻存3 m,复温后24h培养液体外培养等处理后自体回植4 w。骨瓣自体回植后于第1、3、7、14 d抽取兔血清检测IL-1、TNF-α浓度;回植4 w后,再次于回植骨瓣边缘外2-3mm取下完整骨瓣,观察回植骨瓣大体形态,并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细胞计数。结果:1、白兔骨瓣回植后第1、3、7、14 d,通过抽白兔耳缘静脉血检测IL-1、TNF-α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白兔血清IL-1、TNF-α浓度在第1、3、7、14 d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过程中白兔全部存活,大体状况良好。取回植骨瓣时,可见回植骨瓣呈白色,周边颅骨呈鲜红色,回植骨瓣内板及外板周围可见骨痂形成。实验组回植骨瓣未见骨质吸收(骨质吸收发生率0/8);对照组回植骨瓣出现3例骨质吸收(骨质吸收发生率3/8)。3、HE切片可见回植骨瓣与原颅骨缺损处愈合,界限分明。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切片,见回植骨瓣愈合,愈合处可见形成新的骨痂形成,并可见骨细胞。4、CD31免疫组化结果示回植骨瓣内有染成棕黄色的血管内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ECs明显增多。结论:多孔冲洗自体骨瓣后程序化冻存及复温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和骨质吸收发生率,增加回植骨瓣的VECs。

裘孝忠[10](2016)在《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瓣回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行修补手术前后病人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改变,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及影像学检查来观察深低温保存的颅骨,评定病人神经功能评分以分析颅骨修补术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比较自体颅骨与三维钛板不同修补材料进行颅骨修补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差别。方法第一部分:病人自体颅骨选择放入-196℃的液态氮深低温保存,选择26例行自体颅骨修补术患者,在手术前24小时及术后第7-10天分别行CT灌注成像(CTP)测定颅骨缺损区皮层灰质、白质、基底节区等灌注数值,行手术前后对照分析,并通过光镜观察深低温保存的自体颅骨骨细胞的变化及X线、ECT检查来观察颅骨修补术后颅骨情况,并在修补手术前后对患者行Barthel指数评定量评分以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二部分: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之间的84例颅骨缺损后行颅骨修补病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人,分为自体颅骨组39例和三维钛板组45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光镜下:颅骨结构正常存在,可见内外板和骨髓腔内的骨小梁,骨细胞形态和分布正常,未见明显坏死分解细胞。2、术后X线、ECT检查示回植自体颅骨成活良好,能与周围颅骨良好融合。3、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手术前后比较,术后缺损侧灰质、白质、基底节区CBF均有明显增高(p<0.05);基底节区CBV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4、患者术后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5、自体颅骨组术后感染率为7.69%(3/39),癫痫发生率为10.25%(4/39),皮下积液发生率为7.69%(3/39);三维钛板组术后感染率为8.89%(4/45),癫痫发生率为6.67%(3/45),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1.11%(5/45),硬膜外血肿发生率4.44%(2/45)。结论1、深低温保存颅骨可保存其生物学活性,回植后可较好与周围颅骨融合。2、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原位回植后可明显改善患者全脑CBF,能改善神经功能症状。3、CTP技术可评估手术前后脑灌注血流的改变,可广泛在神经外科开展应用。4、以自体颅骨及三维钛板为修补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无明显差异,由于三维钛板存在人工塑形困难、价格较贵以及额外增加患者不适感等缺点,因此自体颅骨是颅骨缺损修补的较理想材料。

二、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并颅骨修补术21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并颅骨修补术2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含rhBMP-2带骨膜自体颅骨瓣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骨愈合情况
    2.2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2)深冻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BI评分、GOS评分比较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3)聚维酮碘冷冻保存颅骨骨瓣与新鲜颅骨骨瓣的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新鲜骨瓣、保存骨瓣和铸铁模型标准件的冲击力学测试结果
    2.2 新鲜骨瓣和保存骨瓣的承受压力峰值测试结果
    2.3 保存骨瓣的形态学外观
3 讨论

(4)颅骨修补时机与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3 分组
    4 神经功能评分
    5 颅骨修补术
    6 随访
    7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1 基本资料
    2 NIHSS评分
    3 BI评分比较
    4 GOS评分比较
    5 并发症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颅骨缺损成形手术失败的临床特点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
        1.1.4 术后随访
        1.1.5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颅骨修补失败出现的时间及处理
        1.2.2 颅骨修补失败原因
        1.2.3 不同修补材料颅骨修补失败特点的比较
        1.2.4 随访结果
    1.3 讨论
        1.3.1 颅骨修补术后感染的特点
        1.3.2 颅骨修补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特点
        1.3.3 自体颅骨修补术后骨吸收
        1.3.4 其他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
    1.4 小结
二、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探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1.3 颅骨修补材料选用原则
        2.1.4 颅骨修补时间窗
        2.1.5 自体颅骨处理流程及手术方法
        2.1.6 术后随访
        2.1.7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2011年-2018年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使用统计
        2.2.2 不同修补材料手术失败的比较
        2.2.3 自体颅骨与人工颅骨感染及出血的比较
        2.2.4 随访结果
    2.3 讨论
        2.3.1 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的演变
        2.3.2 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2.3.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手术部位感染的比较
        2.3.4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出血性并发症的比较
        2.3.5 自体颅骨回植后活性恢复和骨吸收的分析
    2.4 小结
三、山东省颅骨修补材料应用的调查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标准
        3.1.3 调查方法及内容
        3.1.4 质量控制
        3.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各调查单位神经外科基本情况
        3.2.2 各单位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
        3.2.3 二期行颅骨缺损成形术的时间窗选择
        3.2.4 自体颅骨保存和处理方法
        3.2.5 修补材料的种类及应用变化趋势
    3.3 讨论
        3.3.1 数据采集中遇到的问题
        3.3.2 目前山东省常用的颅骨修补材料
        3.3.3 颅骨修补时间窗选择
        3.3.4 山东省自体颅骨的保存和使用
        3.3.5 不同年度颅骨成形材料的使用及变化趋势预测
        3.3.6 对颅骨修补材料选择的建议
    3.4 小结
四、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4.1 资料和方法
        4.1.1 检索策略
        4.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4.1.3 文献质量评价
        4.1.4 资料提取
        4.1.5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文献检索结果
        4.2.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及OCEBM等级
        4.2.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临床疗效Meta分析结果
        4.2.4 不同修补材料常见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4.2.5 嵌入修补与覆盖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
        4.2.6 发表偏倚分析
    4.3 讨论
        4.3.1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所处的地位
        4.3.2 颅骨修补术后面临的并发症
        4.3.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失败的比较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颅骨的保存及其活性改变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不同颅骨材料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并发症分析
    2.2 患者满意度分析
3 讨论

(7)现代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颅骨修补材料
    1.1 硅橡胶
    1.2 骨水泥
    1.3 自体骨瓣修补
    1.4 钛网
    1.5 组织工程骨
    1.6 聚醚醚酮
2 手术时机选择
3 展望

(8)冷冻保存自体颅骨行颅骨修补术5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资料
    二、颅骨保存方法
    三、手术方法
结果
讨论

(9)自体骨瓣多孔冲洗后的低温保存回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及成果
    研究目的及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1.3 白兔颅骨缺损模型建立及骨瓣打孔、冲洗、程序化冻存
    1.4 复温及培养
    1.5 骨瓣回植
    1.6 ELISA检测IL-1、TNF-α浓度步骤
    1.7 骨瓣回植4w后骨瓣留取
    1.8 骨瓣固定、脱钙及切片
    1.9 HE染色步骤
    1.10 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步骤
    1.11 骨瓣内皮细胞计数
    1.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取骨瓣前后大体形态
    2.2 骨瓣钻孔、冲洗后大体形态
    2.3 IL-1、TNF-α检测结果
    2.4 颅骨缺损的修复结果
    2.5 HE染色观察结果
    2.6 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2.7 骨瓣回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VECs比较
3 讨论
    3.1 自体骨瓣回植后骨质吸收的危险因素
    3.2 骨瓣冲洗可以降低回植后炎症反应
    3.3 骨瓣冲洗可以降低骨质吸收发生率及增加VECs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参加科研及论文发表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瓣回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回植后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的光镜表现
        2.2 手术中所见
        2.3 术后X线、ECT影像学表现
        2.4 颅骨修补术前术后行脑灌注成像结果
        2.5 手术前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评分差异
    第三章 讨论
        3.1 颅骨保存的方法
        3.2 去骨瓣减压术临床应用及适应征
        3.3 颅骨缺损病理生理及颅骨缺损综合征
        3.4 颅骨修补的必要性
        3.5 脑灌注成像
    第四章 结论
第二部分 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回植与三维钛板修补颅骨的疗效观察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的收集
        1.4 数据统计
    第二章 结果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第三章 讨论
        3.1 颅骨修补的时机选择
        3.2 颅骨修补材料
        3.3 颅骨修补的并发症及预防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并颅骨修补术21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含rhBMP-2带骨膜自体颅骨瓣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J]. 林卫军,周建东,黄祖锵,江柏龄,林卫民. 基层医学论坛, 2021(23)
  • [2]深冻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分析[J]. 李斌,彭冬明,林卫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12)
  • [3]聚维酮碘冷冻保存颅骨骨瓣与新鲜颅骨骨瓣的力学特性研究[J]. 庄明华,罗成. 中国医药, 2020(07)
  • [4]颅骨修补时机与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D]. 黄宝辰. 青岛大学, 2020(01)
  • [5]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D]. 朱锡德.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不同颅骨材料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评价[J]. 王宪征. 中外医疗, 2018(30)
  • [7]现代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分析[J]. 王蕾,张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07)
  • [8]冷冻保存自体颅骨行颅骨修补术56例临床分析[J]. 高翔.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8(03)
  • [9]自体骨瓣多孔冲洗后的低温保存回植研究[D]. 卢浩.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10]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瓣回植的临床研究[D]. 裘孝忠. 青岛大学, 2016(02)

标签:;  ;  

颅骨成形术冷冻保存自体颅骨21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