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护地番茄新品种“中杂9号”和“中杂8号”的育成(论文文献综述)
李君明,项朝阳,王孝宣,国艳梅,黄泽军,刘磊,李鑫,杜永臣[1](2021)在《“十三五”我国番茄产业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十三五"期间,我国番茄产业继续稳步发展,番茄生产逐步形成了更为明显的优势区域,确保了周年供应,培育出一批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番茄新品种,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从番茄生产、市场、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过去5年间取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冯雪妮[2](2020)在《杨凌示范区主要蔬菜种植和新品种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杨凌是我国首个农业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所在地,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分析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与新品种应用现状与问题,对于蔬菜产业发展和引领示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官网查询、分析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杨凌主要蔬菜种植与新品种选育和应用的现状与成就和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成就与问题:杨凌示范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且种植技术不断进步。以茄果类种植面积最大,平均每户栽培番茄约1067.2 m2,且以日光温室栽培为主;不同种类蔬菜的投入与经济效益差异很大,番茄栽培平均投入3460元/667m2,平均收入22400元/667m2,叶菜类种植面积最小。蔬菜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农资成本高,风险比较大,病虫害严重,栽培蔬菜种类较少,盲目跟风现象严重。(2)杨凌示范区蔬菜品种选育和应用成就与问题:科研机构与企业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有很大差异。过去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共审定了78个新品种,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共审定约66个新品种。然而,前者推广比例仅占24.4%,而后者推广比例达42.4%,表明科研机构重审定,而企业更重应用。(3)对蔬菜种植建议:(1)政府应尽可能地在农资投入等方面给予农户政策范围内的财政补助,降低农户生产成本投入,保护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2)加强系统的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提升农户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3)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减少农业生产中农民的高成本风险;(4)通过科技扶贫的方式,由农林高校种植相关的专家教授对口进行科技帮扶与技术指导,引导其科学种植管理;(5)通过对种植成果突出的种植户进行嘉奖,并邀请其给其他农户讲授种植经验教训,带领技术比较弱的农户共同发展。针对品种选育与应用的建议:(1)成立有关机构,实现科研部门、种植研发销售单位与农户的有机衔接,实现科研成果快速推广应用;(2)政府部门加大对育种单位的支持力度,鼓励育种家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加大科研攻关,选育更多蔬菜新品种;(3)扶持示范园区引进优质栽培品种,进行大面积的栽培示范与推广,引导农民认识与喜爱更多的蔬菜新品种;(4)加强对已有蔬菜品种的管理,及时进行普查与登记,掌握它的特性和抗病性,通过筛选,推广出高产优质的蔬菜新品种;(5)建立完善的品种监督机制,掌握品种发展态势,为蔬菜新品种选育创造良好环境,使育种者利益得以保障。本研究分析了杨凌示范区的蔬菜种植与品种选育及应用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为促进杨凌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郭文场,孙慧丽,徐思洋,姜洪凡,刘佳贺[3](2020)在《番茄品种简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大果型番茄品种、中小型番茄品种、春番茄品种、夏番茄品种、秋番茄品种、秋冬番茄品种及樱桃番茄品种的性状及生产性能等进行简单介绍,以期为栽培者在生产中选择适宜品种提供参考。
张春奇,李红波,黄江涛,于新峰[4](2019)在《保护地番茄新品种‘洛番14号’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洛番14号’是洛阳农林科学院于2008年用自选系‘P1’为母本‘、HZ85-1-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中熟粉红果番茄杂交1代品种。该品种属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较强,叶色绿,叶片较稀,每花序着花4~5朵,易坐果,幼果无青果肩,成熟果,圆形,硬,粉红色,鲜亮,大小均匀,平均单果质量157.3 g,畸裂果较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5.1%,糖含量3.67%,酸含量0.54%,糖酸比为6.9,维生素C含量20.9 mg·100 g-1,果肉质沙,口感风味佳。抗叶霉病,抗病毒病;耐寒、耐弱光、耐贮运、优质、高产。早熟性特好,适应性强,一般667 m2产量5 700 kg,最高667 m2产量10 000 kg,适合河南省各地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2014年4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鉴定。
周艳朝[5](2019)在《栽培番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醋栗番茄LA2093渐渗系的构建》文中认为随着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栽培规模的扩大和需求多样性的的提高,番茄新品种的选育越来越重要。丰富的种质资源是新品种培育的基础,因此需要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筛选,创制新种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是进行番茄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有效利用的依据;渐渗系是创制番茄新种质的有效途径。为了分析栽培番茄遗传多样性,利用野生番茄创制新的种质资源,进行以下研究:(1)利用41个分子标记对96份栽培番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10个表型性状对其中88份番茄材料进一步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筛选优良资源;(2)以醋栗番茄 LA2093(S.pimpin)ellifolium为供体亲本,筛选出的优良栽培番茄‘Jina’(S.lycopersicum)为受体亲本,在BC1F1代构建番茄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回交结合MAS技术,培育一套以‘Jina’为遗传背景,含LA2093基因的渐渗系群体,利用BC3F1群体检测番茄花序相关性状相关的QTL位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分子标记的栽培番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可知,96份栽培番茄种质资源间的遗传距离为0.012~0.728。通过聚类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均将96份栽培番茄划分为三个群体,两种类群划分有相似的结果。基于表型性状的番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知,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1.79%~99.03%,材料变异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10个表型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尤其大多数果实性状间呈极显着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65%;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4.817时,将88份栽培番茄划分为3个类群。基于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的分析结果均表明,来源不同国家的栽培番茄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说明栽培番茄种质资源的类群划分与其地理来源之间无直接关系。通过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筛选出3个综合性状较为优良、与其它栽培番茄遗传距离较远的番茄品种,分别为‘Jina’、‘Double Color Small Tomato’和‘Huang Luomanri’。2.以优良栽培番茄‘Jina’(S.lycopersicum)为受体亲本,醋栗番茄LA2093(S.pimpinellifolium)为供体亲本,利用两亲本及其F1,分别从597个InDel标记、200个SSR标记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共显性InDel标记168个、SSR标记21个,亲本间多态性比率为23.71%。采用多态性引物对BC1F1群体的141个单株进行基因型分析,应用Joinmap4.0构建了一张总长1243.80cM,含158个多态性InDel与SSR标记(其中InDel标记137个,SSR标记21个)的遗传图谱,图谱共有12个连锁群,分别对应番茄12条染色体,平均遗传图距为7.87cM。3.以受体亲本栽培番茄‘Jina’(S.lycopersicum)和供体亲本醋栗番茄LA2093(S.pimpinellifolium)为材料,利用杂交和三次回交结合InDel、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构建了一套以栽培番茄‘Jina’为遗传背景,含LA2093基因的渐渗系。从BC1F1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中,选择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96个InDel、SSR分子标记追踪醋栗番茄的渗入片段。在BC3代共留选渐渗系材料50份,其中单片段材料为14份,双片段材料为26份,三片段材料为10份;共得到渗入片段96个,每个渗入片段的平均长度为35.68cM。50份渐渗系平均渗入供体基因片段占供体基因组的比例为5.6%,完全覆盖12条染色体。醋栗番茄片段在BC1、BC2、BC3代占供体基因组的比例,经过每个世代的全基因组检测后由理论值50%、25%和12.5%降为了 42.0%、21.3%和5.6%,大大提高了选择效率。4.以醋栗番茄LA2093为供体亲本,栽培番茄‘Jina’为受体亲本构建的BC3F1群体为材料,采用WinQTLcart2.5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与首花序节位、花序间隔节位、单花序花数3个性状相关的6个QTL,分布于第1、2、4、6、9、12染色体上。其中,花序间隔节位相关QTL有3个,首花序节位相关的QTL有2个,单花序花数相关的QTL有1个,6个QTL位点的贡献率为4.33%~47.93%。
黄海生[6](2018)在《陕北榆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品种引进与标准化栽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克服陕北地区番茄TY病毒流行导致的当地番茄产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引进适宜陕北榆林地区越冬茬日光温室栽培番茄优良新品种非常必要。本试验对国内性状表现优良的10个越冬茬番茄品种进行了新品种比较鉴定的研究,安排在榆林市清涧县折家坪镇白家峁村的日光温室内进行。通过番茄生长过程中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TY毒病抗病性以及小区产量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1)长丰5号、艾丽与MC111番茄新品种抗病性较强。(2)长丰5号、艾丽与MC111产量分别较对照果美魁冠增产27%、25%、24%,且商品性状优良,适宜在陕北榆林地区日光温室作为越冬品种推广种植。(3)MC112、M317、双飞2018等番茄品种叶片较大,生长势较强,不适于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但其硬度佳,果实着色均匀,且耐贮运,较适用于早春大棚和露地栽培。榆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栽培要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进行栽培。在标准化栽培过程中种子消毒处理后进行穴盘育苗,定植前必须要炼苗。整地时配合耕地施足底肥。采用宽窄行定植,定植后及时浇缓苗水。加强日常的温度、湿度、水肥管理,保证植株的健壮生长。冬春季7-10d浇一次水,每穗座果时随水追施尿素和钾肥各10-15kg,或三元复合肥20-25kg。中后期结合防病,喷施磷酸二氢钾。植株长到30cm时吊蔓。单杆整枝,第一穗果成熟后,及时摘除下部老叶、病叶。留5穗果摘心。随着外界气温下降,生长后期及时盖好盖严薄膜,保证夜间温度在12-15℃之间。要定期喷药,每隔10d左右,喷百菌清以预防叶部病害的发生。根据品种熟性进行采收,采收标准以表皮光亮、硬度适中,皮色由粉转红即可采收。
胡志峰,邵景成,张少丽[7](2018)在《保护地专用番茄新品种‘陇番12号’》文中认为‘陇番12号’为无限生长型番茄一代杂种。中晚熟,78片叶出现第一花序。成熟果粉红色,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05.1 g。果实较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7%,品质佳。保护地栽培产量120 t·hm-2左右,抗叶霉病及早疫病,适宜中国北方地区保护地栽培。
张春奇,李红波,黄江涛,于新峰[8](2018)在《保护地番茄新品种‘洛番15号’的选育》文中提出‘洛番15号’是以‘H85-12’为母本、‘A5-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适宜保护地栽培的番茄杂种1代新品种。该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早熟,生长势强,普通花叶,叶色为绿色,89节着生第1花序,花序间隔2~3叶,果实圆形,果形指数0.88,无果肩,果实整齐度好,果实硬度中等,果脐及果洼小,单果质量200g左右,平均货架期为16.8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后同)4.5%,综合品质优。田间表现抗病毒病、叶霉病,耐寒、耐弱光,不易裂果,耐贮运。早熟性好,早春保护地栽培每667m2产量7100kg左右。2015年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在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河南、陕西、四川等地保护地栽培。
尚娜[9](2017)在《EMS诱变番茄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番茄(Solarium lycopersicum L.)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因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外由于番茄的产量、产值高,抗性与适应性强,使得番茄成为世界以及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但我国的番茄育种与国外相差了半个世纪,这使得我国番茄育种与国外育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导致与国外相比我国番茄的种质资源相对匮乏、遗传资源狭窄;随着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有的种质资源已经很难满足番茄育种的需求,这就需要更多抗病、抗逆、优质、高产的新种质资源的建立,目前采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构建番茄突变体库是获得番茄新种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故本实验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浸种诱变的方法处理无限生长番茄品种14637,对诱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最适诱变剂量,并观通过观察M2代群体的农艺性状筛选出突变株,统计变异类型与突变频率并构建M2代番茄突变体库,最后挑选典型突变进行SSR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中采用7个EMS诱变浓度(0.4%、0.8%、1.0%、1.2%、1.4%、1.6%、2.0%)和4个处理时间(6h、12h、24h、36h)处理番茄种子统计发芽势、发芽率后发现:随着EMS诱变浓度与诱变时间的增加,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逐渐下降,且EMS浓度与诱变时间越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降幅度越大甚至可能达到0,即EMS试剂对种子的萌发有延迟和抑制作用,同时对种子也有致死作用;此外通过研究各诱变浓度与诱变时间下番茄种子发芽率的曲线,选定了诱变处理的最适剂量:0.8%的EMS试剂、12h的处理时间。2.通过对M2代群体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发现番茄变异类型65种,变异单株189株,其突变率占M2代总植株的12.89%,变异类型涵盖了突变株的各个生长时期以及各器官;其中获得有益突变类型8种:1.真叶袖珍突变体:提高育种的光合效率,增加番茄产量;2.节间短突变体:提高番茄早熟性:3.柱头外露突变体:造成番茄位置不育,为杂种优势提供材料;4.果实无籽突变体:为单性结实育种提供材料;5.橙黄果实突变体:为新种质选育提供材料;6.黄绿果实突变体:为新种质选育提供材料;7.自封顶突变体:为高产早熟育种提供材料;8.花粉败育突变体:造成番茄雄性不育,为杂种优势提供材料。3.采用野生型DNA与M3代突变株DNA混池对比的方法,对273对SSR引物进行筛选,获得了20对差异引物,并使用该20对引物对M3代黄化、叶色浅绿、果实橙黄、自封顶、实心果、雄性不育、果实转色慢、软果、长势弱、茎细、卷叶、花序多、袖珍叶这13个典型突变进行SSR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各突变型的扩增条带都有增添、缺失以及位点差异,说明了该13种突变体发生了DNA水平上的变异。
张洋[10](2017)在《日光温室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不断改良、更新、优化番茄品种是发展番茄生产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通过番茄品种区域试验,汇集国内各育种单位选育的新品种,鉴定其适应性、产量及经济价值,并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推广种植的品种,加速番茄育种新成果的应用,对于促进番茄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来自全国主要育种单位的43个番茄品种(26个粉果番茄品种和17个樱桃番茄品种)为材料,在杨凌地区日光温室春茬栽培条件下,对各参试品种的主要物候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果实商品性、产量及抗病性等包括30多个指标进行田间观测;并对各参试品种的前期产量、总产量、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畸裂果率及叶霉病病情指数7项指标,采用标准差权重法结合D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在参试的26个粉果番茄品种中,F01(1401)、F02(农大17号)、F21(西农206)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杨凌地区日光温室春茬推广种植。F01(1401)较早熟,产量高,果实大小中等,果形好,总体外观性状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4.9%,抗病性强;F02(农大17号)较早熟,果实商品率高,产量高,抗病性强,果实硬度最大,达3.21kg/cm2,适宜储藏运输;F21(西农206)表现为较早熟,果个大,果实商品率高,综合表现好。另外,F20(T373)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同时抗叶霉病和晚疫病,可作为抗病品种推广。2、在参试的17个樱桃番茄品种中,Y17(西大樱粉1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抗病性强、产量高、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坐果率高、畸裂果率低、果实品质好、口感佳,较适宜杨凌地区日光温室春茬栽培。其次,Y02(京番红星1号)、Y03(红霞)、Y07(樱莎红4号)适宜杨凌地区日光温室春茬栽培。另外,Y15(HT13133)为有限生长型品种,抗病性强,硬度大,可作为抗病品种或耐贮运品种。
二、保护地番茄新品种“中杂9号”和“中杂8号”的育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护地番茄新品种“中杂9号”和“中杂8号”的育成(论文提纲范文)
(1)“十三五”我国番茄产业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十三五”期间我国番茄产业发展概况 |
1.1 我国番茄生产与销售情况 |
1.2 科技发展概况 |
1.2.1 重要科技进展及成果 |
1.2.2 番茄实用分子辅助育种技术不断发展完善 |
1.2.3 种质资源创新 |
1.2.4 新品种选育 |
1.3 生产发展概况 |
1.4 市场发展情况 |
2 我国番茄产业“十四五”的展望及建议 |
2.1 番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 展望与建议 |
(2)杨凌示范区主要蔬菜种植和新品种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研究方法 |
1.1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和面临问题 |
1.1.1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和面临问题 |
1.1.2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和面临问题 |
1.2 国内外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应用概况 |
1.2.1 我国蔬菜品种选育和应用概况 |
1.2.2 国外蔬菜品种选育和应用概况 |
1.3 杨凌示范区农业基础条件和发展概况 |
1.3.1 杨凌示范区农业基础条件 |
1.3.2 杨凌示范区农业发展状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1.4.1 目的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1.5.1 技术路线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现状及问题 |
2.1 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现状 |
2.1.1 蔬菜种植规模和方式 |
2.1.2 蔬菜种类的品种结构 |
2.2 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 |
2.3 小结 |
第三章 杨凌示范区主要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应用 |
3.1 主要蔬菜品种选育情况 |
3.2 主要蔬菜品种应用情况 |
3.3 蔬菜品种选育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
3.4 小结 |
第四章 对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和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的建议 |
4.1 对蔬菜种植的建议 |
4.2 对蔬菜品种选育与应用的建议 |
4.3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附录 |
附录1 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品种与生产状况问卷调查表 |
附录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2010-2018)选育新品种 |
附录3 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选育新品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番茄品种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果型番茄品种 |
1.1‘百利’ |
1.2‘京番白玉堂’ |
1.3‘佳粉19’ |
1.4‘佳粉7号’ |
1.5‘仙客8号’ |
1.6‘硬粉8号’ |
1.7‘莎彤’ |
1.8‘粉莎2号’ |
1.9‘美丽莎’ |
1.10‘莎龙’ |
1.11‘双飞6号’ |
1.12‘金鹏8号’ |
1.13‘浙粉702’ |
1.14‘中杂201’ |
1.15‘金冠5号’ |
1.16‘齐达利’ |
2 中小型品种 |
2.1‘喀秋莎’ |
2.2‘樱莎红2号’ |
2.3‘维纳斯’ |
2.4‘红太阳’ |
2.5‘圣女’ |
2.6‘千禧’ |
2.7‘冀东216’ |
2.8‘黑珍珠’ |
3 春番茄品种 |
3.1‘春分2000’ |
3.2‘郑番06-10’ |
3.3‘面粉3号’ |
3.4‘粤星’ |
3.5 春季极早熟多层覆盖栽培品种 |
3.5.1‘郑番1037’ |
3.5.2‘金粉早冠’ |
3.5.3‘华番2号’ |
3.5.4‘华番3号’ |
3.6 春季早熟栽培品种 |
3.6.1‘苏保一号’ |
3.6.2‘霞粉’ |
3.6.3‘宝冠’ |
3.6.4‘东农’ |
4 夏番茄品种 |
4.1‘豫番茄5号’(洛番二号) |
4.2‘合作908’ |
4.3‘以色列泽文’(Zeraim gedera) |
4.4‘中杂9号’ |
4.5‘粉红冠军’ |
5 秋番茄品种 |
5.1‘浙粉702’ |
5.2‘毛粉802’ |
5.3‘L406’ |
6 秋、冬番茄品种 |
6.1‘金棚8号’ |
6.2‘金棚11号’ |
6.3‘粉都女皇’ |
6.4‘R-144’(达尼亚拉) |
6.5‘粉博瑞’ |
7 樱桃番茄品种 |
7.1‘圣女果’ |
7.2‘亚蔬六号’ |
7.3‘摩丝特’ |
7.4‘京丹1号’ |
7.5‘起甜’ |
7.6‘樱红1号’ |
(4)保护地番茄新品种‘洛番14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目标 |
2 选育过程 |
2.1 母本的来源及特征 |
2.2 父本的来源及特征 |
2.3 选育经过 |
3 试验结果 |
3.1 早熟性和丰产性 |
3.1.1 组合鉴定与品种比较试验 |
3.1.2 河南省番茄品种区域试验 |
3.1.3 河南省番茄品种生产试验 |
3.2 果实品质检测和商品性调查 |
3.3 抗病性鉴定 |
4 品种特征特性 |
5 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
(5)栽培番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醋栗番茄LA2093渐渗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番茄种质资源概述 |
1.1 番茄种质资源及其收集 |
1.2 野生番茄种质资源的重要价值 |
2 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2.1 分子标记的类型与特点 |
2.2 分子标记在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2.3 番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
2.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 |
3 渐渗系的构建与应用 |
3.1 渐渗系的概述 |
3.2 渐渗系研究进展 |
3.3 渐渗系的应用 |
4 利用高代回交群体定位番茄数量性状的研究进展 |
5 研究内容及目的和意义 |
5.1 研究内容 |
5.2 研究目的 |
5.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栽培番茄遗传多样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基于分子标记的栽培番茄遗传多样性分析 |
2.2 基于表型性状的栽培番茄遗传多样性分析 |
2.3 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番茄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亲本间多态性标记筛选与BC_1F_1群体基因型分析 |
2.2 番茄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3 讨论 |
3.1 亲本多态性及作图群体的选择 |
3.2 分子标记的选择 |
3.3 番茄遗传连锁图谱 |
4 小结 |
第四章 醋栗番茄渐渗系群体的初步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标记在染色体组的分布情况 |
2.2 回交各世代野生渗入片段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番茄花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花序性状调查方法与标准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花序相关性状表型分析 |
2.2 花序相关性状QTL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结论 |
附录 试剂配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陕北榆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品种引进与标准化栽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番茄的起源与番茄属的主要品种 |
1.1.2 国外设施番茄产业现状 |
1.1.3 我国设施番茄产业现状 |
1.1.4 陕西省蔬菜产业及设施番茄产业现状 |
1.1.5 番茄产业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品种与来源 |
2.2 试验地点 |
2.3 试验方法 |
2.4 试验管理 |
2.4.1 培育壮苗 |
2.4.2 定植 |
2.4.3 定植后管理 |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5.1 番茄植物学物候期观察 |
2.5.2 番茄生物学性状统计 |
2.5.3 果实性状与抗病情况 |
2.6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番茄品种物候期分析 |
3.2 不同番茄品种植物学性状分析 |
3.3 不同番茄品种果实性状分析 |
3.4 不同番茄品种TY病毒病抗性分析 |
3.5 番茄产量分析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第五章 榆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标准化栽培规范 |
5.1 品种选择 |
5.2 育苗 |
5.2.1 育苗设施 |
5.2.2 苗床准备 |
5.2.3 种子处理 |
5.2.4 播种 |
5.2.5 苗期管理 |
5.3 定植 |
5.3.1 定植前准备 |
5.3.2 定植时间 |
5.3.3 定植密度与方法 |
5.4 定植后管理 |
5.4.1 温度、湿度光照管理 |
5.4.2 水肥管理 |
5.4.3 植株调整 |
5.4.4 适期采收 |
5.4.5 病虫害防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保护地专用番茄新品种‘陇番12号’(论文提纲范文)
品种特征特性 |
栽培技术要点 |
(8)保护地番茄新品种‘洛番15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目标 |
2 选育过程 |
2.1 母本的来源及选育 |
2.2 父本的来源及选育 |
2.3 选育经过 |
3 试验结果 |
3.1 早熟性及丰产性 |
3.1.1 品种比较试验 |
3.1.2 国家番茄品种区域试验 |
3.1.3 国家番茄品种生产试验 |
3.2 果实商品性及耐贮性 |
3.3 抗病性 |
4 品种特征特性 |
5 栽培技术要点 |
(9)EMS诱变番茄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突变体库研究进展 |
1.2.1 突变体库的构建方法 |
1.2.2 突变体库的筛选方法 |
1.2.3 植物突变体库研究简述 |
1.3 分子标记 |
1.3.1 分子标记简介 |
1.3.2 SSR分子标记 |
1.4 番茄种质资源创新的研究 |
1.4.1 自然变异 |
1.4.2 有性杂交 |
1.4.3 远缘杂交 |
1.4.4 人工诱变 |
1.4.5 基因工程 |
1.4.6 原生质培养与体细胞杂交育种 |
1.4.7 倍性育种 |
1.5 实验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EMS最适诱变浓度与诱变时间的筛选与分析 |
2.1.1 试验所需仪器、试剂与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1.4 选择EMS诱变的最适诱变浓度以及处理时间 |
2.2 EMS诱变番茄突变体库的构建以及表型分析 |
2.2.1 试验所需器具、试剂与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3 番茄M_3代典型突变株的SSR分析 |
2.3.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2.3.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EMS最佳诱变浓度与时间的选择 |
3.1.1 EMS诱变浓度与时间对番茄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3.1.2 EMS诱变浓度与时间对番茄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1.3 EMS最适诱变时间与浓度的选择 |
3.2 番茄突变体库表型分析 |
3.2.1 突变体M1代表型分析 |
3.2.2 突变体M2代表型分析 |
3.3 M_3代典型变异SSR分析 |
3.3.1 SSR引物筛选结果 |
3.3.2 M_3代典型突变体SSR分析 |
4 讨论 |
4.1 EMS诱变时间与浓度对番茄种子的影响 |
4.2 番茄突变体库的构建 |
4.3 M_3代突变番茄的SSR分析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日光温室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番茄育种研究进展 |
1.1.1 番茄品种的研究 |
1.1.2 番茄抗病育种的研究 |
1.1.3 番茄品质育种的研究 |
1.2 国家鲜食番茄区域试验的概况 |
1.3 品种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地点与条件 |
2.3 试验方法 |
2.3.1 试验设计 |
2.3.2 栽培措施 |
2.3.3 观察记载项目及标准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2.4.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2.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2.4.3 综合评价研究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粉果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 |
3.1.1 主要物候期和植株性状比较 |
3.1.2 果实性状比较 |
3.1.3 果实商品性比较 |
3.1.4 产量比较 |
3.1.5 抗病性比较 |
3.1.6 综合评价研究 |
3.1.7 小结 |
3.2 樱桃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 |
3.2.1 主要物候期和植株性状比较 |
3.2.2 果实性状比较 |
3.2.3 果实商品性比较 |
3.2.4 产量比较 |
3.2.5 抗病性比较 |
3.2.6 综合评价研究 |
3.2.7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 |
4.1 综合评价方法 |
4.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保护地番茄新品种“中杂9号”和“中杂8号”的育成(论文参考文献)
- [1]“十三五”我国番茄产业现状及展望[J]. 李君明,项朝阳,王孝宣,国艳梅,黄泽军,刘磊,李鑫,杜永臣. 中国蔬菜, 2021(02)
- [2]杨凌示范区主要蔬菜种植和新品种应用[D]. 冯雪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3]番茄品种简介[J]. 郭文场,孙慧丽,徐思洋,姜洪凡,刘佳贺.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03)
- [4]保护地番茄新品种‘洛番14号’的选育[J]. 张春奇,李红波,黄江涛,于新峰. 中国瓜菜, 2019(07)
- [5]栽培番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醋栗番茄LA2093渐渗系的构建[D]. 周艳朝.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陕北榆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品种引进与标准化栽培研究[D]. 黄海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2)
- [7]保护地专用番茄新品种‘陇番12号’[J]. 胡志峰,邵景成,张少丽. 园艺学报, 2018(03)
- [8]保护地番茄新品种‘洛番15号’的选育[J]. 张春奇,李红波,黄江涛,于新峰. 中国瓜菜, 2018(02)
- [9]EMS诱变番茄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D]. 尚娜.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4)
- [10]日光温室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D]. 张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