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聂全武[1](2021)在《ZF毛织制造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当前工业4.0、两化融合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也为企业向不同方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使得信息化管理中出现诸如信息孤岛、重复建设、实施成功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小型企业内的信息化管理合理规划和实施的问题。中国制造2025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有利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为中小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机会,做好信息化管理建设和优化,制定好信息化管理发展方向,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好准备,企业才有可能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否则,可能成为淘汰产能,从此一蹶不振被市场淘汰。本文以ZF公司信息化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探究中小型毛织制造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优化对策。首先,ZF公司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管理基础,本文采取深度访谈、专题会议等方法,对ZF公司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汇总,德尔菲专家判断及头脑风暴和鱼骨图等方法找出问题根本原因,并对ZF公司信息化管理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归纳和总结。分析得出ZF公司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主要为:信息化基础设施陈旧、信息部技术能力不足、员工有一定抵触情绪、信息化管理流程不规范、没有统一规划和发展、没有实现数据标准化。针对问题的症结,结合ZF公司的实际情况,再结合ZF公司的战略目标、优化方案设计的原则、企业信息化管理内容,通过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和诺兰模型,确定ZF公司信息化管理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进而提出ZF公司的信息化管理优化方案。方案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信息化组织架构优化、培训优化、系统集成优化、信息化管理流程优化和数据标准化优化策略,逐项分析和确定优化的内容。同时,提出了未来智能制造的设想。最后,为ZF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方案制定了实施保障,包括组织保障、ZF公司的制度保障以及和ZF公司的资金保障等。本文希望通过对ZF公司信息化管理现有问题的优化和改进,提升ZF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而利用其信息化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本文研究对象ZF公司属于传统毛织制造企业,此类企业在珠三角地区数量众多,而且大多数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有些还沿用比较陈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理念。因此,研究织制造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的路径与实施方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涂奉军[2](2021)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信息技术在我国多个领域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对于企业单位而言,不断强化升级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所有企业贴合市场环境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能够更好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进行企业管理时,管理人员也需不断强化管理中所涉及的信息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管理平台的效率,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目标,提高管理成效。本文将对企业信息化与创新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介绍,并对所要面临的问题与具体对策进行叙述。
宋宸[3](2019)在《基于大数据的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具有准时、安全、舒适、快速、绿色等众多特点,是未来人口密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轨道交通企业实现运营管理信息化是必然趋势,但随之产生的海量数据给企业利用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传统数据管理可靠性差、效率低提供了途径。Hadoop作为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主流开发平台,利用开源分布式数据处理架构,已被广泛采用于不同行业的大数据处理、分析。Hadoop所具备的可靠性强、性价比高、性能强、扩展性好等特点,适用于轨道交通专业众多、数据量大现状,为轨道交通面临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以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依据诺兰模型,指出目前合肥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数据管理阶段,信息系统开始从支持各子系统发展到在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性系统。对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仍存在数据接口不统一、信息系统反应滞后、组织架构和业务重组不彻底、信息管理人才缺失问题。提出运用Hadoop构建运营管理大数据处理、分析平台,提高轨道交通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依托大数据平台进行的相关分析应用探索。最后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认为合肥轨道应通过规范数据标准、优化组织架构及业务重组、配齐专业管理人员,同时要科学决策,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沈素忠[4](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断繁荣,企业数量飞速增长,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越来越多的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对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影响重大,其所创造价值的高低也与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整个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将管理信息化实践运用于中小企业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经济的综合效益和整体信息化水平,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将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产生指导意义。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大数据(Big data)的产生伴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运用特殊的技术(如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等)有效处理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来为中小企业的管理决策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服务,在大数据环境下对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构筑实践进行研究是本文的主旨。人工智能时代以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信息改革模式不断升级,如今正在过渡到从企业管理软件向大数据背景下云计算新应用和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施的新时期。前人对于管理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的研究大多基于理论,这导致信息化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方面的缺失。本论文通过对在中小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A公司深入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和A公司各部门以及信息化系统专家深入沟通等方式,了解A公司的发展困境,在介绍了管理信息化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信息集成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模型构建等方法分析管理信息化实践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发现各种模式与传统管理信息化相比的优势,对A公司管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合理运用大数据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对A公司的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为A公司的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提供合理的建议。
吴琼[5](2019)在《快时尚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企业为了适应当下时代潮流,需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已实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想要在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占得一席之地,不单要靠企业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还要借助于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在结构日趋复杂、经营日渐多元化的背景下,企业逐步走向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最佳配置,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生存能力。快时尚铠盛服饰企业为了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于2010年开始,逐步对不同业务模块实现了信息化系统,替代原手工作业,从各个局部解决企业发展瓶颈,以迅速提升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信息化策略,因而快速地上了一系列信息化项目。这些信息化项目从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ERP、OA一体化办公、供应链系统等信息化系统,都对铠盛服饰企业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也因此形成了许多的信息“孤岛”。本文运用所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针对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更适合铠盛服饰企业的实施策略。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图书查询、网页浏览、实地调研、访问面谈等方法来收集相关资料。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对业务问题进行分解,利用信息化成熟度模型(COBIT)和战略一致性模型理论基础,制定对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策略实施的管理方法。本文共六个部分,首先,对研究背景和方法进行入手,介绍了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策略管理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二,对企业信息化相关背景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故障树分析法、战略一致性模型、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等相关理论,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针对服饰企业信息化的业务现状及管理现状分别进行了分析;第四,针对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的问题提出信息化改进策略,从相关的应用平台入手介绍;第五,针对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阐述了信息实施原则、过程、效果评价以及计划;第六,指出本文的结论以及本文不足。本文立足于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应用前景,将企业经营策略、信息技术策略、业务组织流程、信息基础架构四部分相结合起来,打造一套相对完整的信息化管理改进实施方案。通过该策略的推行,将逐步建立起系统化的信息化体系,为信息化的实施应用打下了基础,并对“快时尚”零售型服饰企业的信息化实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刘畅[6](2018)在《信息化提升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信息资源网络化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受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制造业受互联网经济的影响逐渐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模式,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信息化为制造业企业带来信息技术及网络化管理,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深入分析信息化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是增强企业进行信息化实践的信心,也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从总体来看,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形势下,企业的信息化实践较多,有关两者关系的理论论述相对也较多,但信息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及实证分析的相关研究仍有待完善。基于信息技术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揭示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从价值链信息化的理论基础及企业创新能力内容出发,构建两者之间的机理模型。基于文献研究,选择研发设计信息化、生产制造信息化、销售信息化、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综合产出衡量指标分别作为本文信息化及企业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利用面板数据的混合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此外,以海尔近5年的信息化发展实践作为案例,阐述海尔在提升企业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信息化举措及实现效果,以进一步论证两者之间的正向促进关系。本文通过数据模型和案例分析论证了信息化通过与价值链环节相结合,作用于企业的技术、管理及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为全面认识信息化和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我国企业开展信息化实践提供思路。
屈玉阁[7](2015)在《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已经深入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态势,竞争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大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坚力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发展不仅取决于资源、资本数量与规模,更取决于信息和知识的积累。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型企业在资产、数量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但其发展受到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获取子公司运营过程信息程度的制约,表现为不同信息结构对应的集分权管控模式,以及管控模式对应的流程结构,影响了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改变了大型企业信息结构,导致管控模式的变化,并引发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改变。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是促使企业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增强内在活力和对外应变能力,实现发展良性循环的机体保证。因此,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企业信息能力、企业IT能力、信息化对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影响等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研究文献现状存在的不足开展研究。首先进行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分析,确定大型企业信息结构、管控模式、流程结构、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等之间的关系,明确论文基本研究思路;分析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和管控模式影响;制定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设计目标和原则;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整体架构,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并分为五个子系统;第二,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第三,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然后,阐述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流程维度与结构有序度,描述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向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提出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管理流程,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架构五个子系统服务组件。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模型,包括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流程层面微观信息能力、信息系统集成与投资建设形成的大型企业宏观信息能力、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大型企业群决策信息能力等三项内容。构建以企业级元数据为索引的大型企业数据保障支撑,建立基于云计算SaaS模式和SOA服务组件形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基于云计算IaaS模式,构建包括计算机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设备虚拟化等两项内容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技术平台保障支撑,从而完成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保障支撑整体集成架构相关内容研究。综合论文各章节研究成果,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实现过程。最后,以中国联通信息化建设案例,实证分析信息化对中国联通运行机制提升效果;以中国联通大ERP系统为案例,对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微观信息能力、宏观信息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以中国联通科技创新评审过程为样本,对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大型企业群决策信息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得出结论: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本质是一个信息交换和调整的过程。大型企业信息结构决定管控模式,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取决于管控模式。优化信息结构是增强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级元数据能够建立有序、高效的小世界网络拓扑形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信息共享环境提升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控制能力,大型企业将逐渐采用集权的管控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是信息成本最低的运行机制形式。采用服务组件的运行机制业务架构,以及采用SOA服务组件的IT保障支撑架构,能提升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动态适应能力。信息共享环境改变企业运作流程拓扑结构,提升企业流程运行效率;一般情况下,采用星形拓扑形式的信息系统集成效能最高;信息化建设投资提高大型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要素整合环境;信息共享环境增强大型企业群决策能力。云计算模式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动态扩展IT支撑环境。中国联通信息化实践证明,信息化极大地增强促进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通过研究,本文创建信息化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互动的新架构;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微观、宏观以及群决策等三个层面信息能力模型,首创谱聚类与改进HITS算法相结合的大型企业多属性群决策新方法;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流程结构维度,创建以元数据链接形成的小世界网络拓扑形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构建大型企业IT运行保障支撑架构模型,设计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整体数据保障支撑结构,研究基于SaaS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保障支撑方式,说明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技术平台保障支撑形式。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对大型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企业运行机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并促使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高效有序进行。
胡霞[8](2013)在《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并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已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也成为企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化建设已刻不容缓。然而,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及管理领域的简单应用,它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只有深刻把握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因此,确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模式,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企业信息化的时代要求进行阐述,指出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了选题的背景,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整理,进而确定了研究目标和内容,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以发展的观点,首先界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要素、内容和特征,以及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括和比较,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阶段瓶颈和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同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述评;在此基础上,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分类及构成结构,从市场、企业自我、外部环境等视角深入研究了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动因问题。第三,对企业信息化驱动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样化模式,本文进行了归纳,从推力驱动主导和拉力驱动主导两个方面来研究此问题,并剖析了二者与企业特质的内在关系;根据企业信息化驱动的特点,采用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问题进行了模型构建和系统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深入评价。第四,在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模式的选择,从企业运营的角度,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制造模式、生产模式和加工模式的选择来论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选择问题;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设计制造集成、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网络化等模式来论述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式的选择问题;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整体引进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等模式选择来论述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问题。第五,在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鉴于企业信息化驱动的渐进性,以及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选择的时滞性,同时,企业信息化驱动进程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之间存在的虚拟和现实的概念漂移问题,本文采用了数据流概念漂移的方法对其进行实验仿真,弥补以往方法对此问题实证评价和实验仿真的不足,借助人工智能和支持向机实时动态测评的优点,有效的克服了“森林覆盖”型样例数据集多层数据之间互相无法对比的难题,实现了对企业信息化驱动及其模式选择问题的有效仿真。最后,结合全文的研究,在明确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原则的基础上,从企业文化革新、信息技术人员设定、基础工作规范和硬软件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其内部基础环境建设策略;从加强政府科技推广、优化政府信息产业发展及提高政府信息服务等方面构建其外部宏观策略,进而形成完整的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适应性对策体系。
温池洪[9](2010)在《信息化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机理与信息化战略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和保证,企业的每项活动都希望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企业信息化成为又一个社会各界关注的领域,政府、学术界、企业界无不对其倾注了无限的期待,大家都认为实施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等多个角度,对企业信息化和竞争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等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文献综述、实证分析等方法,对竞争能力的需求变化和信息化提升竞争能力的机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一些被忽略的信息化决策问题和信息化过程中的冲突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通过对竞争能力和信息化关系的研究,本文总结了过去信息化战略失败的教训,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的对策建议。
张澎涛[10](2010)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和必然选择。特别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以电子信息通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汽车、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开发区,正处于向国际高端产业园区转型的阶段,更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运用现代管理学、信息科学等理论,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参阅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文献,借鉴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充分利用开发区信息化建设优势,对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内容、现状、问题和举措进行了研究。本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绪论指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目标首先,在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背景下,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国际高端产业园区转型的特殊时期,介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参阅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文献,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第三章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一方面根据企业内各部门个性化需求,为企业提供一套全方位可定制的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统一管理、数据共享。另一方面,根据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特点,在开发区区域范围内建设跨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技术支撑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建立企业间的业务合作、协同物流、协同库存,实现区内企业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第四章开发区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助开发区政府力量,采用集中座谈、问卷调查、现场走访多种形式对企业进行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指出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通过对开发区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开发区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举措根据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利用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势,从信息化环境上、认识上、管理思想上、建设模式上、建设方法上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开发区特色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信息化建设举措。本文在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开发区特色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举措,为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二、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ZF毛织制造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现状 |
1.国外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现状 |
2.国内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三)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研究法 |
3.案例研究法 |
4.定性研究法 |
(五)研究路线图 |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 |
1.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
3.制造业信息化管理 |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 |
1.诺兰阶段模型 |
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
3.PMBOK与 PDCA循环 |
4.理论总结 |
三、ZF公司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ZF公司简介 |
1.毛织制造行业特点 |
2.ZF公司简介 |
3.ZF公司的面临的困难 |
(二)ZF公司信息化管理现状 |
1.ZF公司信息化管理内容 |
2.ZF公司信息化管理实施成效 |
3.ZF公司信息化管理问题调查 |
(三)ZF公司信息化管理问题归因分析 |
1.信息化管理资金缺乏 |
2.没有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 |
3.企业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 |
4.信息化管理的机制不健全 |
5.缺乏信息化管理全局规划 |
6.数据标准杂乱造成不统一 |
四、ZF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方案 |
(一)ZF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必要性和原则 |
1.ZF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必要性分析 |
2.ZF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的原则 |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目标 |
1.利用SST规划信息化管理战略目标 |
2.利用诺兰模型制定信息化管理具体目标 |
(三)ZF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方案 |
1.基础设施优化 |
2.组织结构优化 |
3.培训制度优化 |
4.PMBOK和 PDCA项目实施流程优化 |
5.管理系统集成优化 |
6.数据标准化治理优化 |
7.智能制造设想 |
五、ZF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实施保障 |
(一)组织保障 |
1.实施的流程步骤 |
2.实施的专项小组 |
(二)制度保障 |
(三)资金保障 |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创新管理之间的关联 |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
2.1 投入存在不足 |
2.2 系统化程度不够 |
2.3 能力有所欠缺 |
2.4 工作流程不规范 |
2.5 组织弹性不够 |
3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创新管理的具体对策 |
3.1 企业管理部门要加强重视程度 |
3.2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创新管理水平 |
3.3 通过开展信息建设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
3.4 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 |
4 结论 |
(3)基于大数据的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基础 |
2.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
2.1.1 企业信息化相关概念 |
2.1.2 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型 |
2.2 轨道交通信息化相关研究现状 |
2.3 大数据相关研究 |
2.3.1 大数据相关应用 |
2.3.2 大数据处理平台 |
2.4 现有研究的总结与评述 |
第三章 合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现状分析 |
3.2.1 信息化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
3.2.2 信息化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现状 |
3.3 公司信息化建设背景介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
4.1 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诺兰模型分析 |
4.2 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 |
4.2.1 运营日报管理子系统 |
4.2.2 乘务管理子系统 |
4.2.3 站务管理子系统 |
4.2.4 票务管理子系统 |
4.2.5 施工调度管理子系统 |
4.2.6 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子系统 |
4.2.7 乘客服务管理子系统 |
4.3 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
4.3.1 运营管理信息化各子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
4.3.2 数据标准化规划滞后 |
4.3.3 轨道交通业务更新迅速,信息化系统反应滞后 |
4.3.4 没有彻底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重组 |
4.3.5 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
4.3.6 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欠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的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应用探索 |
5.1 合肥轨道交通大数据挖掘平台 |
5.2 基于大数据的合肥轨道APP二维码过闸优惠政策调整应用 |
5.2.1 合肥轨道APP二维码过闸大数据分析与预测 |
5.2.2 大数据预测应用效果 |
5.3 基于大数据的合肥轨道节假日客流预测和运输组织建议 |
5.3.1 合肥轨道节假日客流大数据分析与预测 |
5.3.2 大数据预测应用效果 |
5.4 基于大数据的AFC设备节假日运行情况分析及维保建议 |
5.4.1 合肥轨道AFC设备运维模式 |
5.4.2 AFC设备节假日期间运维大数据分析与预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
6.1 业务系统设计保障措施 |
6.1.1 实现信息数据标准化 |
6.1.2 制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 |
6.1.3 优化企业组织架构,推动业务流程重组 |
6.1.4 配齐专业信息化管理人员 |
6.1.5 完善信息化系统大数据分析模型 |
6.2 推进信息化建设管理保障措施 |
6.2.1 统一认识,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 |
6.2.2 注重企业管理信息化对核心业务的支持 |
6.2.3 科学资金决策,规避信息化风险 |
6.2.4 建立信息化安全保护机制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相关概念 |
1.5 主要工作创新 |
1.6 本文研究框架图 |
第二章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概述 |
2.1 大数据概述 |
2.2 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
2.3 大数据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造 |
2.4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 |
2.5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2.6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化变革对策 |
第三章 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及分析 |
3.1 A公司基本情况 |
3.2 A公司现状分析——SWOT分析 |
3.3 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
第四章 大数据背景下对A公司管理信息化的流程优化——基于ERP和 CRM的管理信息化集成 |
4.1 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实施结果要求 |
4.2 A公司信息集成化系统成功的保障 |
4.3 A公司项目流程 |
4.4 基于大数据的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改善对策 |
4.5 A企业信息管理集成化流程初探——基于ERP和 CRM的管理信息化系统集成 |
4.6 大数据背景下对A公司管理信息化流程优化阶段性效果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快时尚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主要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框架与内容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信息化模型研究 |
1.3.2 国内信息化模型研究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企业信息化相关概念 |
2.1.1 企业信息化定义 |
2.1.2 企业信息化内容 |
2.1.3 企业信息化特征 |
2.1.4 企业信息化作用 |
2.2 企业信息化理论基础 |
2.2.1 故障树分析法 |
2.2.2 战略一致性模型 |
2.2.3 精益—敏捷制造思维 |
2.3 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 |
2.3.1 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理论 |
2.3.2 企业信息化管理常用模式 |
2.3.3 企业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变革 |
第3章 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
3.1 铠盛服饰企业概述 |
3.1.1 企业情况简介 |
3.1.2 企业发展历程 |
3.2 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
3.2.1 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
3.2.2 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3 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成因 |
3.3 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战略一致性缺乏分析 |
3.3.1 缺乏企业管理策略的一致性 |
3.3.2 基于信息化业务问题分析 |
3.4 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必要性分析 |
第4章 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管理改进策略 |
4.1 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管理改方案设计目标 |
4.1.1 企业信息化管理总体目标 |
4.1.2 企业信息化管理具体目标 |
4.2 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管理改进准则 |
4.2.1 “一把手工程”的准则 |
4.2.2 制定“明确目标”的准则 |
4.2.3 以“持续改善为手段”的准则 |
4.3 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管理改进的总体方案 |
4.4 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管理改进的具体方案 |
4.4.1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整合 |
4.4.2 企业信息设备资源改进 |
4.4.3 企业信息化组织结构调整 |
第5章 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和保障 |
5.1 实施过程保障 |
5.1.1 核心系统实施阶段 |
5.1.2 应用推广及延伸阶段 |
5.1.3 系统持续改进阶段 |
5.2 实施制度保障 |
5.3 实施组织保障 |
5.3.1 专业组织 |
5.3.2 员工培训 |
5.3.3 项目风险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及总结 |
6.2 尚待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信息化提升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
1.1.2 信息技术革命 |
1.1.3 制造业升级亟需信息技术融合提升创新能力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1.5 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2.1 信息化相关概述 |
2.1.1 信息化概念综述 |
2.1.2 信息化相关内容概述 |
2.1.3 企业信息化测度指标 |
2.2 创新能力相关概述 |
2.2.1 企业创新综述 |
2.2.2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
2.3 小结 |
第3章 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 |
3.1 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 |
3.1.1 信息化重塑价值链结构 |
3.1.2 信息高度集成的价值链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
3.2 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模型 |
3.2.1 网络研发数字设计提高技术创新产出 |
3.2.2 生产数字化、柔性化提升技术、管理创新效率 |
3.2.3 集成管理突破信息瓶颈,丰富制度创新内容 |
3.2.4 销售环节网络化推动创新营销 |
3.3 小结 |
第4章 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数据模型 |
4.1 研究方法 |
4.1.1 混合最小二乘估计模型(PLS) |
4.1.2 面板数据的主成分分析 |
4.2 研究假设及数据模型 |
4.2.1 假设模型 |
4.2.2 变量说明 |
4.2.3 混合回归数据模型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主成分分析及变量相关性 |
4.3.3 混合模型结果与分析 |
4.3.4 单位根检验 |
4.4 小结 |
第5章 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案例分析 |
5.1 信息技术集成的互联工厂提升海尔技术创新能力 |
5.1.1 网络化设计提升企业创新产出及研究开发能力 |
5.1.2 生产网络化、模块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5.1.3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网络交易平台提升客户认可度 |
5.2 信息平台化战略激发海尔管理创新能力 |
5.2.1 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管理方法 |
5.2.2 扁平化组织构建促进海尔管理组织创新 |
5.3 共创共赢网络化组织生态圈完善海尔制度创新 |
5.3.1 顺应市场需求建立人单合一模式 |
5.3.2 构建信息资源集成的透明化薪酬制度 |
5.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及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大型企业 |
2.1.2 大型企业管控模式 |
2.1.3 大型企业信息结构 |
2.2 大型企业特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2.2.1 大型企业特征 |
2.2.2 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2.3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类型关系 |
2.3.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类型 |
2.3.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类型关系 |
2.4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现状 |
2.5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类型选择与演变趋势 |
2.5.1 影响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类型选择的因素 |
2.5.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演变趋势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息化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和管控模式关系分析 |
3.1 企业信息化内涵与外延 |
3.1.1 企业信息化内涵 |
3.1.2 企业信息化外延 |
3.2 大型企业信息化机理 |
3.2.1 大型企业信息化过程涉及的信息技术 |
3.2.2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控制过程 |
3.2.3 信息系统对大型企业物质和能量资源的作用方式 |
3.2.4 大型企业信息化产生的经济性效应和非经济性效应 |
3.3 大型企业信息化现状、全面信息化企业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 |
3.3.1 大型企业信息化现状 |
3.3.2 全面信息化的大型企业特征 |
3.3.3 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
3.4 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影响 |
3.4.1 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信息结构影响 |
3.4.2 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的影响 |
3.5 当前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欠佳原因探讨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功能分析与架构设计 |
4.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分析 |
4.1.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系统属性 |
4.1.2 建立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模型 |
4.1.3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优化分析 |
4.2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功能分析 |
4.2.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特征 |
4.2.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 |
4.2.3 信息化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功能关系 |
4.3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设计目标 |
4.4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设计原则 |
4.4.1 面向市场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 |
4.4.2 群体智能协同决策原则 |
4.4.3 基于数据驱动的原则 |
4.4.4 集约化原则 |
4.4.5 知识管理原则 |
4.5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架构设计 |
4.5.1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实现机理 |
4.5.2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基本运行过程 |
4.5.3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基本架构 |
4.5.4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的构建过程 |
4.5.5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 |
4.5.6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架构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架构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架构服务组件化分析 |
5.1.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服务组件化优势 |
5.1.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服务组件划分 |
5.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流程维度与结构有序度 |
5.2.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流程维度 |
5.2.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的结构有序度 |
5.3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类型与管理流程 |
5.3.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类型 |
5.3.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管理流程 |
5.4 决策控制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4.1 决策控制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
5.4.2 决策控制机制二级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4.3 决策控制机制二级服务组件之间关系 |
5.5 市场发展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5.1 市场发展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
5.5.2 市场发展机制二级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5.3 市场发展机制二级服务组件关系 |
5.6 运营支撑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6.1 运营支撑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
5.6.2 运营支撑机制二级服务组件构成及功能 |
5.6.3 运营支撑机制二级服务组件之间关系 |
5.7 能力提供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7.1 能力提供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
5.7.2 能力提供机制二级服务组件构成及功能 |
5.7.3 能力提供机制二级服务组件关系 |
5.8 保障管理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8.1 保障管理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
5.8.2 保障管理机制二级组件构成及功能 |
5.8.3 保障管理机制二级服务组件之间关系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模型研究 |
6.1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内涵与外延 |
6.1.1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内涵 |
6.1.2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外延 |
6.2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模型 |
6.3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流程层面微观信息能力 |
6.3.1 信息共享环境对大型企业部门间沟通方式的改变 |
6.3.2 信息共享环境对大型企业运营流程拓扑结构的改变 |
6.3.3 大型企业信息系统流程拓扑结构与信息同步和凝聚 |
6.3.4 信息共享环境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集成分层形式的变化 |
6.4 信息系统集成与投资建设形成的大型企业宏观信息能力 |
6.4.1 信息系统体系经济效率演变 |
6.4.2 大型企业宏观信息能力全生产率要素指标分解 |
6.5 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大型企业群决策信息能力 |
6.5.1 谱聚类与HITS算法在多属性群决策理论中应用情况 |
6.5.2 大型企业多属性群决策过程阶段划分与基本要素 |
6.5.3 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谱聚类算法基本步骤及应用方式研究 |
6.5.4 HITS算法存在问题及其改进 |
6.5.5 基于谱聚类与改进HITS算法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内容及运行机制实现 |
7.1 大型企业IT战略模式选择 |
7.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数据保障支撑 |
7.2.1 大型企业信息资源治理原则 |
7.2.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数据保障支撑内容与设计原则 |
7.2.3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数据支撑保障数据类型 |
7.2.4 大型企业主数据 |
7.2.5 大型企业元数据 |
7.2.6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 |
7.2.7 大数据分析方式的构建 |
7.3 基于SaaS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 |
7.3.1 IT应用系统支撑保障支撑功能设计与评价标准 |
7.3.2 基于SOA服务组件的IT应用系统支撑保障支撑模式 |
7.3.3 SOA服务组件生存周期 |
7.3.4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知识管理模式 |
7.3.5 建立基于SaaS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 |
7.4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技术平台保障支撑 |
7.4.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技术平台的组成 |
7.4.2 基于云计算PaaS模式的服务器系统平台设计 |
7.4.3 基于云计算IaaS模式的基础设施平台设计 |
7.5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保障支撑整体集成架构 |
7.6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实现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
8.1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运行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
8.1.1 背景 |
8.1.2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运行机制总体架构 |
8.1.3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决策控制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
8.1.4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市场发展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
8.1.5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运营支撑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
8.1.6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能力提供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
8.1.7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保障管理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
8.1.8 实证研究结论 |
8.2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信息能力实证分析 |
8.2.1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微观信息能力实证分析 |
8.2.2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宏观信息能力实证分析 |
8.2.3 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中国联通决策信息能力实证分析 |
8.2.4 实证研究结论 |
8.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目录 |
Go门to门ts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
2.1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内涵 |
2.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
2.3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2.4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
2.5 小结 |
3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驱动因素研究 |
3.1 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3.2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扎根研究 |
3.3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分类与结构 |
3.4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驱动作用分析 |
3.5 小结 |
4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驱动机理研究 |
4.1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动力概念模型 |
4.2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理的类型 |
4.3 企业信息化推力主导作用机理 |
4.4 企业信息化拉主导作用机理 |
4.5 小结 |
5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
5.1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框架结构模型 |
5.2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建模的系统方法选择 |
5.3 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构建 |
5.4 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运行 |
5.5 小结 |
6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分析 |
6.1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信息化整体实现模式的选择 |
6.2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
6.3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技术模式的选择 |
6.4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
6.5 小结 |
7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的实证评价研究 |
7.1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7.2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处理 |
7.3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效果的评价模型构建 |
7.4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分析 |
7.5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效果的仿真分析 |
7.6 小结 |
8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适应性对策 |
8.1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原则 |
8.2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内部基础环境建设策略 |
8.3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外部宏观策略 |
8.4 小结 |
9 结论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研究创新 |
9.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信息化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机理与信息化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理论背景 |
1.1.2 实践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章节结构及内容安排 |
1.4.1 章节结构 |
1.4.2 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和相关研究进展 |
2.1.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
2.1.2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
2.1.3 企业信息化研究进展 |
2.2 企业竞争能力的概念与内涵和相关研究进展 |
2.2.1 企业竞争能力的概念 |
2.2.2 企业竞争能力的内涵 |
2.2.3 企业竞争能力的研究进展 |
2.3 企业信息化与竞争能力的关系理论综述 |
2.3.1 国外企业信息化与竞争能力关系理论研究进展 |
2.3.2 国内企业信息化与竞争能力关系理论研究进展 |
2.3.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2.4 本文研究的理论视角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息时代企业竞争能力的结构解析 |
3.1 信息时代的竞争需求 |
3.1.1 信息时代特点 |
3.1.2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需求的变化 |
3.2 信息时代企业竞争能力的维度分析 |
3.2.1 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能力维度 |
3.2.2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的维度 |
3.3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的形成机理 |
3.3.1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
3.3.2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形成的机制 |
3.4 信息时代的竞争能力综合结构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竞争能力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机理 |
4.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结构解析 |
4.1.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 |
4.1.2 企业信息化内涵的结构解析 |
4.2 基于要素的信息时代竞争能力信息化需求 |
4.2.1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主要要素对信息化需求 |
4.2.2 信息时代竞争能力关联要素对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
4.3 基于持续竞争能力的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 |
4.3.1 持续竞争能力 |
4.3.2 持续竞争能力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息化对企业竞争能力的作用机制 |
5.1 企业信息化过程 |
5.1.1 企业信息化过程回顾 |
5.1.2 企业信息化的一般过程 |
5.2 企业信息化过程对竞争能力的作用 |
5.3 企业信息化作用竞争能力机理模型 |
5.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5.3.2 研究设计 |
5.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5.3.4 假设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竞争的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 |
6.1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战略理念 |
6.1.1 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提出的背景 |
6.1.2 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理念 |
6.2 信息化战略选择的内容与模式 |
6.2.1 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的内容 |
6.2.2 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的模式 |
6.3 信息化战略与企业竞争能力的匹配 |
6.3.1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定位 |
6.3.2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企业竞争能力的匹配关系 |
6.4 信息化战略选择方法 |
6.5 信息化战略选择风险和信息化战略选择评估 |
6.5.1 信息化战略选择风险分析 |
6.5.2 信息化战略选择风险控制方法 |
6.5.3 信息化战略选择评估 |
6.6 信息化战略选择的冲突 |
6.6.1 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的冲突机理 |
6.6.2 化解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冲突的方法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案例研究 |
7.1 案例选择 |
7.2 案例1 |
7.2.1 案例1 企业背景简介 |
7.2.2 案例1 企业信息化现状 |
7.2.3 理论诠释 |
7.3 案例2 |
7.3.1 案例2 企业背景简介 |
7.3.2 案例2 企业信息化现状 |
7.3.3 理论诠释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提升竞争能力的企业信息化对策建议 |
8.1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8.2 竞争能力视角的原因分析 |
8.3 基于竞争能力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建议 |
8.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想 |
8.3.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
8.3.3 企业信息化对策建议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9.1 全文总结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致谢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10)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
1.2.1 从对信息化的认知和理解过程研究 |
1.2.2 从企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研究 |
1.2.3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研究 |
1.2.4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2 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目标 |
2.1 建设的重要性 |
2.2 建设目标 |
2.2.1 优化流程体系、规范企业管理 |
2.2.2 打破企业现有部门划分,实现业务模式重组 |
2.2.3 统一管理客户信息,实现客户关系管(CRM) |
2.2.4 形成数字化产业集群,实现协同经营,有效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竞争力 |
2.2.5 建立以人为本的信息环境 |
2.2.6 实现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相融合,打造企业信息化文化 |
3 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
3.1 在企业内部设计全方位、可定制的管理系统 |
3.1.1 开展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3.1.2 企业管理信息化 |
3.1.3 企业战略信息化 |
3.1.4 企业财务信息化 |
3.1.5 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
3.1.6 企业营销信息化 |
3.1.7 企业服务信息化 |
3.1.8 企业生产控制信息化 |
3.1.9 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 |
3.2 搭建开发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3.2.1 开展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
3.2.2 建设企业门户网站 |
3.2.3 搭建协调统一的数字化产业集群系统 |
3.2.4 协同物流管理系统 |
3.2.5 协同库存管理系统 |
3.2.6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3.2.7 开发区企业人力资源供需系统 |
4 开发区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4.1.1 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
4.1.2 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低 |
4.1.3 企业信息化投入较少 |
4.1.4 企业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 |
4.1.5 信息化应用不够深入 |
4.2 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4.2.1 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够 |
4.2.1.1 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 |
4.2.1.2 没有弄清技术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
4.2.1.3 企业信息化需求不明确 |
4.2.2 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
4.2.2.1 信息化投入资金有限 |
4.2.2.2 缺乏对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培训 |
4.2.3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
4.2.4 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
4.2.5 企业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合作模式阻力较大 |
4.2.6 企业内部条块分割,阻碍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
4.2.7 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未形成气候 |
4.2.8 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
4.2.9 缺乏统一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5 开发区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举措 |
5.1 创建优质的开发区企业信息化环境 |
5.1.1 建立政府引导、监督,专业公司运营的模式构建开发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5.1.2 依靠开发区管委会建立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协调机制 |
5.1.3 制定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地标,统一技术标准 |
5.1.4 完善开发区信息化制度建设 |
5.1.5 政府制定多项企业信息化建设扶持政策 |
5.1.6 建立绿色服务通道,为区内企业打造优质的经营环境 |
5.1.7 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和谐的信息化运营环境 |
5.1.8 吸引复合型人才,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环境 |
5.2 转变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误区,提高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
5.2.1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企业信息化建设 |
5.2.2 制定企业信息化案例,使企业对信息化有立体的认识 |
5.2.3 加强企业信息化考察培训 |
5.2.4 促进企业信息化投资 |
5.2.5 完善信息化机构、人员,明确职责 |
5.3 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
5.3.1 企业信息化应该注重推动管理者思想的创新 |
5.3.2 企业信息化应实现企业全方位的变革 |
5.4 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5.4.1 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
5.5 注重前期调研,充分挖掘企业需求 |
5.6 采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 |
5.6.1 统一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
5.6.2 从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带动周边配套企业 |
5.6.2.1 以企业自主建设为主开展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
5.6.2.2 充分挖掘自身需求,学习先进企业经验 |
5.6.2.3 建立全方位、可定制的企业管理系统 |
5.6.3 以区内主导产业园区为试点搭建开发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5.6.3.1 打造专业公司建设、运营,企业购买服务的模式 |
5.6.3.2 政府对运营商进行指导、监督 |
5.6.3.3 全面了解需求,形成可定制的平台模块 |
5.6.3.4 建立一体化、可定制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5.6.3.5 协调政府单位实现在线业务办理 |
5.6.4 大力推广信息化成果应用 |
5.7 建立开发区信息化安全体系 |
5.7.1 建立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 |
5.7.2 加强对人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
5.7.3 统一规划、建设信息化安全策略 |
5.7.4 部署安全设备,防范个别安全隐患 |
5.7.5 针对整个系统平台建立统一的安全防御系统 |
5.7.6 制定应急预案 |
5.7.7 专网专用、专机专用 |
5.7.8 提前防御,变被动为主动 |
结论 |
后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四、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ZF毛织制造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研究[D]. 聂全武.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 涂奉军.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1(03)
- [3]基于大数据的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研究[D]. 宋宸.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4)
- [4]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的实践研究[D]. 沈素忠.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5]快时尚铠盛服饰企业信息化管理改进研究[D]. 吴琼.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4)
- [6]信息化提升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D]. 刘畅.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7]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D]. 屈玉阁.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8]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D]. 胡霞.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6)
- [9]信息化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机理与信息化战略选择[D]. 温池洪. 吉林大学, 2010(08)
- [10]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 张澎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