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一道高考题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董晓明[1](2020)在《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列是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相衔接的重要过度,它在高中数学及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且在高等数学中,数列的极限思想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在2010-2018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卷Ⅰ、Ⅱ中,对于数列的考查均比较简单,而在2019年数学卷Ⅰ中,数列以一种全新的考查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因此,在这种变革之下,数列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应该引起重视.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如何把握数列教学的难易程度,以及是否应该为学生专供一些偏难题型.本文立足于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现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以及研读高中教材、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与高考真题,结合近十年的高考理科数学真题,从基础知识、核心素养、思想方法、数列与数学文化这四个方面对高考数列题进行分析.针对高中数学数列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应对数列考查形式变革的方法,笔者综合调查问卷及访谈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学生在学习数列时,要注意:(1)定期整理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结构;(2)对于繁杂的数列问题,结合教师所讲,用自己的方法将题型分类整理;(3)提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授数列知识时,应注意:(1)反复研读课本及《课标》,努力实现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2)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3)注重教授学习方法;(4)注重渗透数学文化,发展趣味课堂;(5)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读书效率;(6)注重纠错方式,减少学生集中犯错;(7)减少猜题,增加复习知识的覆盖面.
陈杉[2](2020)在《2016-2019年高考试题关于数学文化的文本分析》文中提出数学文化对于数学正如血液对于人体,它伴随在数学的各个方面,记录着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文化作为数学的一部分,是教者与学者必需的知识素养,对于二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数学文化所蕴藏的能量能够正确导向学生的数学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更高层次的理解。近些年来,数学文化广泛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材与教学中适当融入数学文化,展现数学的魅力,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露面”的几率越来越大,占比也越来越重,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功底的考验也逐步增加。目前对于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研究日益增多,点与点的研究,点到面的探索,无不展示数学文化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能。本文将从2016-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中的数学文化试题出发,研究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情况,并根据相应的现状提出有关于促进数学文化教学的建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营造绿色数学课堂环境。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出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并结合本次研究的高考试题,总结出数学文化的概念,其次对高考试题以及数学文化试题进行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以2016—2019年全国高考卷中的数学文化试题为主,对数学文化高考试题进行文本分析,探究其渗透的情况。数学文化的类型包罗万象,每一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数学文化进行了分类。笔者借鉴了任子朝、陈昂以及齐龙新对于数学文化的分类,将数学文化分为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精神、数学史、数学美以及数学应用五类,并对这五类数学文化试题进行统计,然后挑选典型真题对数学文化试题进行文本分析,以此了解数学文化渗透的现状。第三部分则是采用定量分析法对高考试题中数学文化试题的数量、分值、题型分布、知识点涵盖以及数学文化类型的相关变化趋势进行量化分析,以此分析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对于高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成分的研究不能仅限于试题研究,而要为教学服务,为教改服务。因此第四部分则是根据数学文化的渗透情况对数学文化教学提出建议,进一步促进数学文化教学合理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意见,以及为数学文化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王海[3](2019)在《高二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世界各国不断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中出现强调“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趋势,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素养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对高中生后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在已经发表的文章和着作里,关于详细说明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推理素养的文章和着作是少见的。基于此,本文开展了高二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研究。首先,简述了国内外核心素养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并且解释了逻辑推理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其次,详细阐述了基于新授课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和基于解题教学课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研究现状;然后,开展高二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的调查研究,了解高二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的水平;紧接着,针对逻辑推理素养的问题开展了师生访谈,收集关于培养逻辑推理素养的一些看法;最后,编写了基于逻辑推理素养视角下的新授课教学设计和解题教学设计,给出了高二学生逻辑素养培养的策略。
代红军[4](2019)在《基于高考题的数学文化教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10月8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关于2017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强调数学文化作为高考新增部分,将会加大对学生数学文化的考查。数学文化从了解层面提高到考试层面这一做法,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因此,研究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教育价值意义。本学位论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研究法来开展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其中,文献法主要用于研究高考题中的数学文化研究现状,收集整理研究历年高考试题的数学文化背景;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了解高三和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数学文化知识水平;访谈法主要用于了解高三数学教师对数学文化教学现状;实验研究法主要用于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高一课堂教学的效果检测。将部分涉及数学文化背景的高考试题融入课堂教学,选取涉及数学文化的代数、几何的高考试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三个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实验,量化分析实验前后数据,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虽然一线教师对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比较重视,但是由于教师自身数学文化知识欠缺,无法开展教学。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是同等重要,研究高考题的知识成分也要深入研究文化背景。二、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与高中教材数学文化相吻合,因此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应该融入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三、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高一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研究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能够丰富教师的数学文化知识,高考题的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课堂教学,是落实《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关于2017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要求的重要途径。
王青娟[5](2019)在《高考真题链驱动的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高三复习是高中学习的重要阶段,其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巩固基础知识,获得学科思维和方法,将学科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探讨高效的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对于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对化学高考题、高三化学复习和高三有机化学复习等相关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探讨复习的本质和功能,以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指导,尝试提出高考真题链驱动的教学策略。然后采用准实验法,以xx中学高三1、2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高考真题链驱动教学策略对学生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高考真题链驱动的教学策略,简称为“四个一”的教学策略,即“一链一题一图一练习”,一链:由14道高考题组成的真题链作为高三有机化学整体系统复习的组织线索;一题:用链中的每道高考题作为驱动学生开展有机化学知识点知识结构化、迁移化、能力化的问题情境;一图: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有机化学知识点相关知识内容结构化;一练习:在每个单元知识复习中,通过练习一道高考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化和能力化。高考题的筛选和真题链的构建需要遵循适宜性、发展性、顺序性、重复性等基本原则。在单元知识复习中,该策略包括分析真题(确定复习内容)、布置任务(绘制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化、解决真题、评价总结五个基本环节。第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考真题链驱动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高三学生的有机化学成绩,尤其对学困生的成绩提高程度更显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使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更好地识记和掌握;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可以转变学生的做题态度、对待作业或任务的态度、以及学习倾向;可以使学生对高考在有机化学模块考查形式和内容有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
《数学通讯》编辑部[6](2018)在《2017年(第十七届)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评奖公告》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支持中学生开展数学论文写作这一活动,我刊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开展了十七届高中生数学论文写作竞赛.2017年(第十七届)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得到了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来稿踊跃.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评出特等奖5篇,一等奖60篇,二等奖350篇,现将获奖论文公布如下(同等奖次排名不分先后).
叶景辉[7](2016)在《高考数列题的解题策略研究与试题评析》文中研究指明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之一,也是中学与大学的一个过渡知识。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数列是一个重要考点,是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为此,本文主要探究数列的一些常考题型,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并从中对相应问题作出适当的评析,在评析中进一步了解题型的注意事项。在高考中,数列题型的命题方式比较灵活,然而一些常考的题型还是会反复出现,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一些常考题型的实用方法,也从中学会区分各种题型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高考命题特点。本文重点研究了高考试题关于求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证明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证明数列不等式、比较大小等问题,以及题型的相应解题策略,并分析问题的解题策略图。通过这些研究,探索其中规律,把握解题的关键步骤,进一步明确命题的基本方向。与此同时,本文对每一题作出详细评析,在评析中可以了解题型之间的差异及其联系。每种题型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涉及比较频繁的方法,文中也有相关分析。基于本文的研究,对解决数列问题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日后的学习中带来更多方便。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高考的命题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而一些有效的解题策略还是需要重点关注。只有把握好基础,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题型的内在联系,才能在高考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往后的工作中,将逐步完善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得到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提供更多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曾文龙[8](2016)在《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解题思想方法与教育价值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为研究对象,对解析几何高考题概念的理解运用、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解题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进行研究,文章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针对当前高考改革趋势平面解析几何考查现状提出研究问题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平面解析几何高考试题的统计和分析。主要对2010年至2015年新课标卷中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新课标卷中平面解析几何考查的一些特点。第三部分: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教育价值研究。主要从知识点的运用、运算求解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经典题型的教育价值等方面分析高考平面解析几何的教育价值。第四部分:高考平面解析几何教育价值研究的应用。主要是结合第三部分研究结论对高考平面解析几何内容的复习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建议。第五部分:总结研究的不足及后期工作的展望。
《数学通讯》编辑部[9](2013)在《2012年(第十二届)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评奖公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支持中学生开展数学论文写作这一活动,我刊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开展了十二届高中生数学论文写作竞赛。2012年(第十二届)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得到了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大力
谢承斌,徐正[10](2021)在《由一道解析几何高考题引发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圆锥曲线的定值问题,一向是高考的热门问题,一般以开放型或证明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基本运算能力、字母运算能力及探究探索能力,这类问题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不只是就题论题,还要依题论道,就题论法,多角度发散性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二、由一道高考题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一道高考题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数列问题的研究现状 |
1.1.2 国内数列问题的教育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及方法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5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高考数列问题的考情分析 |
2.1 考查形式及内容分布 |
2.2 考情分析 |
2.2.1 基础知识考情分析 |
2.2.2 核心素养考情分析 |
2.2.3 数学思想考情分析 |
2.2.4 数列与数学文化考情分析 |
第三章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1 问卷编制 |
3.2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第四章 高中数列教与学的建议 |
4.1 学习建议 |
4.2 教学建议 |
结论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2)2016-2019年高考试题关于数学文化的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问题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数学文化 |
二 高考数学试题 |
三 数学文化试题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 数学文化概念研究现状 |
二 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三 简要述评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 文化教育学理论 |
第三章 2016-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特征分析 |
第一节 2016-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背景分类与评析 |
一 数学思想方法 |
二 数学精神 |
三 数学史 |
四 数学美 |
五 数学应用 |
第二节 2016-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价值体现 |
一 数学文化育人功能 |
二 数学文化传承功能 |
第四章 2016-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统计分析 |
第一节 数量分布统计分析 |
一 数学文化试题总量统计 |
二 数学文化试题数量变化趋势 |
第二节 分值占比统计分析 |
第三节 题型分布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知识点分布 |
第五节 数学文化试题各年的变化趋势 |
第五章 关于高考数学文化试题的相关建议 |
第一节 数学文化试卷命制层面 |
一 深挖文化内涵,深度渗透数学文化 |
二 跨越文化壁垒,注重文化融合 |
第二节 数学文化教学层面 |
一 学校 |
二 教师 |
三 学生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二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核心素养的发展历程 |
2.2 逻辑推理素养的内涵、关键因素及重要性 |
2.2.1 逻辑推理素养的内涵 |
2.2.2 逻辑推理素养的重要性 |
2.3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现状 |
2.4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研究现状 |
2.4.1 关于逻辑推理的文献索引分析 |
2.4.2 基于新授课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研究现状 |
2.4.3 基于解题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研究现状 |
3 高二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的调查研究 |
3.1 调查问卷的目的 |
3.2 调查问卷的对象 |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1 调查问卷设计的依据 |
3.3.2 调查问卷问题的设置 |
3.4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3.4.1 调查问卷的结果 |
3.4.2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3.5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的启示 |
4 关于高二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师生访谈 |
4.1 访谈的目的 |
4.2 访谈对象的选择 |
4.3 学生访谈的结果与启示 |
4.3.1 学生访谈的结果 |
4.3.2 学生访谈的启示 |
4.4 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启示 |
4.4.1 教师访谈的结果 |
4.4.2 教师访谈的启示 |
5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
5.1 逻辑推理素养视角下的新授课教学设计 |
5.1.1 新授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
5.1.2 新授课教学设计的理念 |
5.1.3 新授课教学设计的建议 |
5.1.4 新授课教学设计的案例 |
5.2 逻辑推理素养视角下的解题教学设计 |
5.2.1 解题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5.2.2 解题教学设计的建议 |
5.2.3 解题教学设计 |
6 高二学生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策略 |
6.1 关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习的兴趣 |
6.2 激发学生的思考,引领思维的发展 |
6.3 培养学生的四基,发展学生的四能 |
6.4 数学推理的严谨,重视思维的培养 |
6.5 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抓住孕育素养的关键 |
6.6 注重合情推理的训练,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有关逻辑推理素养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有关逻辑推理素养的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3 有关逻辑推理素养的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4)基于高考题的数学文化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1.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1.1.2 数学文化教学现状 |
1.1.3 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文化 |
1.2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1 文化含义 |
1.3.2 数学文化含义 |
1.3.3 数学文化基本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的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3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的来源途径 |
2.2 高考题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 |
2.2.1 数学文化在国外研究现状 |
2.2.2 高考题数学文化国内研究现状 |
2.2.3 高中数学文化教学现状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 |
3.1 研究对象选取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问卷法 |
3.2.3 访谈法 |
3.2.4 实验研究法 |
3.3 研究理论 |
3.3.1 课程标准需要 |
3.3.2 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的要求 |
3.3.3 数学文化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4章 近几年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分类及评析 |
4.1 高考题的数学文化统计分析 |
4.2 高考代数题的数学文化剖析 |
4.2.1 函数 |
4.2.2 数列 |
4.2.3 三角函数 |
4.2.4 不等式 |
4.2.5 小结 |
4.3 高考几何题的数学文化剖析 |
4.3.1 平面向量 |
4.3.2 解析几何 |
4.3.3 立体几何 |
4.3.4 小结 |
4.4 高考概率统计题的数学文化剖析 |
4.4.1 计数原理 |
4.4.2 概率 |
4.4.3 统计 |
4.4.4 小结 |
4.5 高考其他题的数学文化剖析 |
4.5.1 推理与证明 |
4.5.2 算法 |
4.5.3 小结 |
4.6 高考题数学文化题的文化背景分析 |
4.7 教材中数学文化统计分析 |
第5章 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高一教学实验研究 |
5.1 教学实验的设计 |
5.2 教学实验案例 |
5.2.1 案例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
5.2.2 案例二: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 |
5.2.3 案例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
5.3 教学实验研究案例设计小结 |
第6章 教学实验效果检测与分析 |
6.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6.1.1 教学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6.1.2 教学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6.2 教师访谈 |
6.3 教学实验数据分析 |
6.3.1 量化分析 |
6.3.2 小结 |
6.4 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
6.4.1 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 |
6.4.2 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课堂教学的误区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高三学生数学文化问卷 |
附录B 高三学生数学文化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附录C 高三数学教师对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认识的访谈 |
附录D 高三数学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附录E 高一学生数学文化问卷(前测) |
附录F 高一学生数学文化问卷(后测) |
附录G 高三教师对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高一课堂教学后的访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高考真题链驱动的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1. 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 |
2. 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
3. 高三化学复习的目的与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特点 |
4. 高三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研究的目的 |
2. 研究的意义 |
(三) 研究问题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 概念界定 |
1. 高考真题链 |
2. 驱动 |
3. 教学策略 |
(二) 文献综述 |
1. 化学高考题的相关研究 |
2. 关于复习的研究现状 |
3. 高三化学三轮复习模式的相关研究 |
4. 述评 |
三、高考真题链驱动的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
(一) 理论基础 |
1. 复习的本质和功能 |
2. 建构主义理论 |
3. 认知学习理论 |
4.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二) 教学策略 |
1. 知识结构化的教学策略 |
2. 知识迁移化的教学策略 |
3. 知识能力化的教学策略 |
(三) 教学原则 |
(四) 教学案例 |
1.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目标 |
2. 高考真题链 |
3. 教学程序 |
4. 教学设计 |
四、基于高考真题链驱动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
(一) 实验目的 |
(二) 实验设计 |
(三) 实验过程 |
(四) 测量工具 |
1. 测验卷 |
2. 调查问卷、访谈、座谈 |
3. 课堂观察 |
(五) 教学过程节选片段 |
(六) 实验结果及分析 |
1.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 |
2.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 |
(七) 应用学习条件 |
五、结论与反思 |
(一) 研究结论 |
(二)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三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座谈提纲 |
附录3: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前(后)测测验卷成绩统计 |
附录4: 访谈内容整理 |
附录5: 学生总结归纳成果展示 |
附录6: 本研究所筛选的高考真题 |
附录7: 前(后)测测验卷 |
致谢 |
(7)高考数列题的解题策略研究与试题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解题策略研究 |
1.2.2 命题研究及其应用 |
1.2.3 高考的考点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高考题型一:求数列通项公式 |
2.1 公式法 |
2.1.1 等差数列 |
2.1.2 等比数列 |
2.2 利用S_n与a_n的关系 |
2.3 综合利用递推关系 |
2.4 数学归纳法 |
2.5 累加法 |
2.6 待定系数法 |
2.6.1 形如a_(n+1)=ka_n+b( k ,b 为非零常数, k≠1) |
2.6.2 形如a_(n+1)=ka_n+bq~n( k ,b,q 为非零常数,k≠1) |
2.7 取倒数法 |
2.8 分类讨论法 |
2.9 利用解方程求解 |
2.10 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解 |
2.11 解题策略图 |
2.12 近几年试题情况 |
2.1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考题型二:求数列的前n项和 |
3.1 公式法 |
3.1.1 等差数列 |
3.1.2 等比数列 |
3.2 错位相减法 |
3.3 裂项相消法 |
3.4 分组转化法 |
3.5 分类讨论法 |
3.5.1 类型一:公比不确定 |
3.5.2 类型二:通项含(-1)~n 等形式 |
3.5.3 类型三:通项含绝对值 |
3.6 数学归纳法 |
3.7 解题策略图 |
3.8 近几年试题情况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考题型三:证明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 |
4.1 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
4.2 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
4.3 解题策略图 |
4.4 近几年试题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考题型四:证明数列不等式 |
5.1 利用放缩法证明 |
5.1.1 将通项公式放缩为裂项公式 |
5.1.2 将通项公式放缩为等比数列 |
5.2 利用数列的单调性证明 |
5.3 构造函数法证明 |
5.4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5.5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 |
5.6 利用贝努利不等式证明 |
5.7 解题策略图 |
5.8 近几年试题情况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考题型五:比较大小 |
6.1 作差法 |
6.2 数学归纳法 |
6.3 定积分法 |
6.4 解题策略图 |
6.5 近几年试题情况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解题思想方法与教育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的统计与分析 |
2.1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基本内容分析 |
2.2 高考考试说明对平面解析几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研究 |
2.3 高考新课标卷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的教育价值研究 |
3.1 教育价值理论 |
3.1.1 教育价值理论 |
3.1.2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教育价值的体现 |
3.2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对知识点应用考查的教育价值 |
3.3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运算能力培养的教育价值 |
3.4 平面解析几何高考题解题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 |
3.5 平面解析几何高考题经典题型的教育价值 |
第四章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教育价值研究的应用 |
4.1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教育价值教学实施案例 |
4.2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的复习方法 |
4.3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方法 |
4.4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教育价值研究启示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研究存在不足 |
5.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由一道解析几何高考题引发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2020年高考题呈现 |
2关于定点的思考 |
3关于解题方法的思考 |
4对于教学的思考 |
四、由一道高考题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探究[D]. 董晓明. 延安大学, 2020(12)
- [2]2016-2019年高考试题关于数学文化的文本分析[D]. 陈杉.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3]高二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研究[D]. 王海.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4]基于高考题的数学文化教学案例研究[D]. 代红军.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高考真题链驱动的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研究[D]. 王青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6]2017年(第十七届)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评奖公告[J]. 《数学通讯》编辑部. 数学通讯, 2018(05)
- [7]高考数列题的解题策略研究与试题评析[D]. 叶景辉. 广州大学, 2016(03)
- [8]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解题思想方法与教育价值研究[D]. 曾文龙.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9]2012年(第十二届)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评奖公告[J]. 《数学通讯》编辑部. 数学通讯, 2013(05)
- [10]由一道解析几何高考题引发的几点思考[J]. 谢承斌,徐正. 数学教学研究,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