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拔罐联合TDP治疗单纯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拔罐联合TDP治疗单纯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一、电针火罐加TDP治疗单纯性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文献综述)

杨辉[1](2019)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注射与本院骨科综合保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寻一种起效快、疗程短的颈型颈椎病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东葛骨科住院并明确诊断为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手术组A(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注射治疗)和保守组B(颈牵引+中药涂擦+烫熨治疗+TDP+美洛昔康+穴位贴敷);其中手术组A 34例(男性18例,女性16例),保守组B 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39-80岁,A组平均年龄(45.33±6.50)岁,平均病程(14.47±2.07)月;B组平均年龄(45.05±6.53)岁,平均病程(14.65±2.12)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以及不同时间段(治疗前、治疗后1天、1周、1个月、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对以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种治疗方案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各自的治疗方案,无严重的神经及脊髓损伤、无死亡病例。其中A、B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患者治疗前VAS、NDI评分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组A组内VAS、NDI评分对比显示,术前与术后各时间节段相比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术后各个时间节段VAS、NDI评分两两对比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保守组B组内VAS、NDI评分对比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节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治疗后1天与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VAS及NDI评分相互对比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1个月、6个月VAS、NDI评分相互对比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治疗后1个月、6个月VAS、NDI评分两两对比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注射治疗与本院骨科综合保守疗法均能有效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但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起效快,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使其更快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而且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而保守治疗在短期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较慢,治疗时间较长,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因为工作、学习等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治疗不充分或者中断治疗,最终使其疗效减弱。

马彬[2](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孟祥燕[3](2011)在《拔罐疗法治疗优势病症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拔罐疗法古今临床应用内容的研究,总结古今适宜病症、发掘优势病症;完善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的适宜病谱,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古代文献利用《中华医典》数据库为检索源,以“角”、“筒”、“罐”为关键词,获取临床应用的相关条文;现代文献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检索源,以“拔罐”为关键词,选取1980年至2010年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古今文献分成拔罐单独应用和配合其他疗法应用两类,并归属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骨伤科、保健养生类八大疾病体系中,录入电脑、建立资料库,然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得出古今拔罐疗法的适宜病谱。在此基础上,比较古今适宜病症、得出治疗规律和趋势;同时通过疗效和应用频次的高低综合选出古今优势病症。结果:古代文献用《中华医典》检索到“角”20664处、“筒”1920处、“罐”2461处,通过纳入排除标准获得有用条文116条。现代文献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检索源,以“拔罐”为关键词,得4494篇文献,排除后涉及本课题的文献计2016篇。结论:古代拔罐疗法治疗适宜病症共74种,单独和配合应用分别为47种和27种。其优势病症:痈疽、发背、乳疾乳痈、诸疮肿毒、脑疽、黄疸类、产前风、头风、背心生疽。优势疾病学科:外科疮疡类、内科、妇科。现代拔罐疗法治疗适宜病症共316种,单独和配合应用分别为67种249种。其优势病症:带状疱疹及后神经痛、肩周炎、痤疮、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周围性面瘫、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湿疹、坐骨神经痛、痛风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黄褐斑、乳腺炎、足底感染伤口愈合、肌肉组织纤维炎、急性感冒、外感咳嗽等风寒表症。优势疾病学科:皮肤和皮下组织、软组织骨骼系统、损伤和外因造成某些后果、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儿科。研究表明,现代较古代适宜病症种类增多、治疗范围扩大。

郭樱惠[4](2010)在《腕踝针结合中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简称腰突症)是当今国内外骨科临床的常见病。是由于腰椎间纤维环退变或受外伤发生裂隙,在外力作用下,使髓核等椎间盘组织向后或后外方膨出或突出,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进一步导致神经根炎症、营养障碍和传导性损害,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腰痛及下肢痛,一般具有临床症状重,病情易于反复的特点。剧烈或缠绵的疼痛不仅在生理上,还会在心理上给患者造成严重创伤,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者可致下肢瘫痪,从而使之丧失劳动与生活自理能力。国内有人统计,该病占门诊下腰痛就诊者的15%-20%。国外学者对2684名工作人员调查发现,其中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占17.2%,仅在美国每年为腰腿痛患者付出的医疗费用及经济损失为160亿美元。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疗法与手术疗法,其中90%病人可采取非手术治疗,而且经非手术治疗能获得较显着的疗效,只有少数中央型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间盘脱出或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者,才行手术治疗。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手术有一定风险,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非手术治疗方法繁多,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均有报道,效果都很好。但如果选择最佳方法,值得研究规范。随着目前医疗费用的提高,选择一种疗效可靠、费用合理的治疗方法是对广大患者最大的帮助。目的观察和评估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根据前瞻性研究的要求,本课题对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各对象均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严格筛选。腕踝针组30例采用腕踝针配合科学中药内服,体针组30例采用体针配合科学中药内服,对照组30例,仅采用科学中药内服。治疗10次为一疗程,观察3个疗程。各组病例在疗程前后分别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综合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JOA评分),以视觉仿真评分表进行疼痛评分(VAS评分),疗程结束后依照临床疗效进行分级评定。最后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对三组治疗后临床总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最后客观评价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分类资料用x2检验,等级数据用多样本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多样本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或Wilcoxon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统计计算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腕踝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体针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三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腕踝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体针组的总有效率虽然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样本含量低造成的。但四种辨证分型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瘀证、湿热证的总有效率较高,分别为88.57%、89.47%,寒湿证的总有效率为75%,肝肾亏虚证的总有效率最低,为50%。三组每一疗程结束后,与前一疗程VAS、JOA平均积分比较,即第一疗程与治疗前比较,第二疗程与第一疗程比较,第三疗程与第二疗程比较,平均VAS和JOA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可认为三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疗效。结论腕踝针组、体针组和对照组三种治疗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都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但腕踝针组治疗方法可以显着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痊愈率,在减轻患者的自觉疼痛方面优于其他两组。腕踝针组的治疗方法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本研究表明,腕踝针配合科学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在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有临床价值。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病情加重及其它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便及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改变及毒副反应,提示三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刘家林[5](2004)在《电针火罐加TDP治疗单纯性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璨[6](2021)在《改良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改良中药湿热敷与传统中药湿热敷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了解改良中药湿热敷的临床护理效果,为更好地开展腰突症的护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杭州市某三甲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并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1 14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采用改良中药湿热敷(改良中药敷料+电磁波理疗仪照射);对照组1采用传统中药湿热敷1(传统中药药巾+橡胶单包裹);对照组2采用传统中药湿热敷2(传统中药药巾+电磁波理疗仪照射)。三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5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疗程、治疗2疗程后进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以下简称JOA评分)和视觉模拟定级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以下简称VAS疼痛评分),并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舒适度以及不良事件,并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干预前临床症状比较后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组内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3.JOA评分: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9.66±0.57),(17.29±0.36)和(19.55±0.33),干预组与对照组1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组2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24.316±0.48),(21.079±0.34)和(23.395±0.29),干预组与对照组 1 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组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VAS疼痛评分: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31 6±0.26),(3.947±0.21)和(3.368±0.16),干预组与对照组 1 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组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29±0.21),(2.08±0.13)和(1.87±0.17),干预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均存在差异(P<0.05)。5.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37%,81.58%和92.11%,统计分析比较后,干预组与对照组1治疗有效率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组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主要表现在显效人数。6.次要结局指标舒适度,不良反应及额外的医疗处理情况: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在舒适度评分中,干预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均存在差异(P<0.05),三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分别为(0.68±0.11),(1.34±0.09)和(1.07±0.10),无不良反应及额外的医疗处理。结论 1.从三组患者JOA评分和VAS疼痛评分比较看,三组干预对气滞血瘀型LDH患者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改良中药湿热敷较传统中药湿热敷具有更显着的治疗效果。2.三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说明改良中药湿热敷疗效优于传统中药湿热敷。3.改良中药湿热敷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并且具有较为显着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气滞血瘀型LDH患者的症状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可在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史永超[7](2021)在《夹脊穴针刺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夹脊穴针刺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依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85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所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0次的腰椎斜扳手法治疗及针刺治疗,对照组针刺时选取肾俞、大肠俞等腧穴;观察组针刺腧穴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L3-L5双侧夹脊穴。收集每个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1月时的VAS评分、JOA腰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一症状积分和足底红外热成像温差情况,使用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JOA腰痛评分改善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研究中收集的所有数据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病历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的各项研究观察指标,包括VAS评分、JOA腰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一症状积分与足底红外热成像温差数据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经过10次的治疗,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腰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中医单一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1月时的主要观察指标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10次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足底红外热成像温差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温差改善效果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疗效:(1)JOA腰痛改善率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和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穴针刺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够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VAS评分、JOA腰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一症状积分以及足底红外热成像温差;能够显着改善患者的冷痛感以及腰椎功能,与未选取夹脊穴针刺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者相比疗效更优。

宋子琪[8](2021)在《针刀干预对颈椎间盘退变兔整合素α5、β1和Fn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颈椎间盘退变兔颈部肌肉形态学改变、椎间盘髓核中整合素α5、β1、纤维粘连蛋白(Fn)以及血液中白介素6(IL-6)含量变化,明确力学改变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机制,为针刀临床治疗以颈椎病为主的颈椎间盘退变疾病提供实验支持。研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8只,空白组、模型组与针刀组采用相同固定方式固定。采用“低头位加风寒湿刺激”法建立异常应力诱导下的兔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通过颈椎核磁共振(MRI)影像学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针刀组在造模结束一周后进行干预,干预在无菌状态下以针刀治疗四步曲为参考,每周一次,共治疗4周。结束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实验兔颈部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椎间盘髓核中整合素α5、β1及Fn含量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液中IL-6的含量改变。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观察:空白组新西兰兔精神可,食欲正常,粪便为质地略硬的黑褐色球状,体重无明显变化,颈部触诊下肌肉松软,无硬结或条索出现,抓取时无明显抵抗;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兔可见偶有食欲不振,喜蜷缩于笼子后方,偶有咬笼,部分可出现打喷嚏、头颈向一侧偏歪但可自主恢复,排便有时大小不一或略不成形,甚至出现糊状粪便,造模前后挣扎幅度较大,可有伤人行为,颈部活动不利,触诊下颈肌僵硬,有条索状形成;针刀组实验兔精神正常,治疗时配合良好,无剧烈挣扎,与模型组相比,食欲良好,体重略上升,触诊可见肌肉软硬度有所改善。2.颈椎MRI结果显示:空白组矢状面可见髓核呈高亮信号状态、椎间盘高度正常,横断面可见髓核内信号均匀且与纤维环边界清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椎间盘的高度出现轻度降低,矢状面可见部分椎间盘髓核颜色较暗,呈灰色,信号强度较空白组明显减低,与空白组椎间盘横断面所见的髓核均匀分布相比,模型组髓核内部结构明显分布不均,且纤维环和髓核之间界限模糊,难以分清。3.HE染色显示:空白组可见肌纤维结构清晰,呈长条状平行排列,肌核少量散在纤维附近,肌细胞无变形水肿;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肌纤维出现粗细不皱缩、变形,肌核聚集在附近,肌节不清晰,炎性浸润片状散在出现;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可见肌纤维挛缩改善,肌核规律分布,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4.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椎间盘髓核中整合素α5、β1、Fn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整合素α 5、β 1、Fn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1)。5.Real-time PCR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椎间盘髓核中整合素α 5、β1、Fn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整合素α 5mRNA显着升高(P<0.01),β 1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 mRNA明显升高(P<0.05)。6.ELISA法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液中IL-6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血液中IL-6显着降低(P<0.01)。结论:1.由颈椎MRI结果可见,本实验所选取的“低头位加风寒湿刺激”模型具有可行性。2.针刀可以修复肌肉的紊乱排列,促进组织修复。3.针刀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是通过力学刺调整整整合素α5、β1和Fn的表达含量,减少炎症因子IL-6的释放,以达到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的目的。

赵霞云[9](2020)在《壮医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分段整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血清PGE2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分段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基于对PGE2的影响初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壮医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分段整复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均为隔天一次治疗,4次为1疗程,两疗程之间隔2天,共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根据《田中靖久症状量表》和VAS视觉模拟评分表、血清PGE2浓度水平变化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1.O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和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2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临床疗效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分别与疗程结束后比较,《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减少(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疼痛情况有所改善。4.两疗程结束后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较对照组评分高(P<0.05)、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评分低(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疼痛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5.血清PGE2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PGE2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血清PGE2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均能降低患者血清中PGE2水平。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在降低血清PGE2浓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壮医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分段整复及常规推拿手法在经2个疗程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疼痛情况,其中,壮医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分段整复整体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壮医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分段整复治疗CSR后可降低机体血清中PGE2水平,且优于常规推拿手法,可能与有效抑制患者体内PGE2的合成和释放,控制炎症反应相关,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林香均[10](2016)在《“针灸即安慰剂”之缘由与剖析 ——以国内外针灸治腰背痛临床文献为基》文中指出针灸学属于中医学当中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则是依据着一套扎实的中医理论体系,才使之治疗效果屡试屡效,并流传于中国数千年。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化的推崇,针灸乃至于中医亦渐渐开始走向世界。在这时,国外对针灸也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而这些研究更是愈来愈深入和广泛。自1970年代初,以针灸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实验逐渐增加,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对针灸的作用机制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与理解。可是,在这些国外科学研究当中,并不全都对针灸给予正面的结果结论。其中之一便是“针灸即安慰剂”一说。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力,腰背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针灸治疗腰背痛在国内外研究者中都作为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目的:本文将试图通过国内与国外研究者对此领域的临床研究文献在研究目的和趣向上的不同,以试图找出“针灸即安慰剂”结论盛行于国外研究但不见于国内研究之原因;通过探讨国外疗效研究模式,试图找出“针灸即安慰剂”结论产生之原因;通过探讨国外研究中研究方法和设计上的问题,试图对“针灸即安慰剂”结论给予质疑;由此最后试图对传统医学研究跳脱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层次结构框架给予浅谈与建议。方法:文献检索:1)通过Web of Science, Pubmed, Medline等英文数据库,将"low back pain AND acupuncture"等作为主题词,检索从1994年到2015年的针灸治疗腰背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的英文文献。2)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中文数据库,将“针AND腰”等作为主题词,检索从1994年到2015年的被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针灸治疗腰背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的中文文献(以《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等较高影响因子的针灸相关期刊为主要检索期刊)。文献排除:综述类文献、评述性文献、动物实验类文献资料、预实验、将针灸作为手术中以及术后镇痛的辅助疗法、以针刀疗法、埋线、穴位注射、耳针等为主要治疗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国外英文文献和国内中文文献纳入。以国外与国内文献作为主要的两个分类,而后对符合标准的纳入文献的研究趣向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试图找出“针灸即安慰剂”结论产生与盛行于国外之原因;通过探讨国外研究中研究方法和设计上的问题,试图对“针灸即安慰剂”结论给予质疑。并在最后试图从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结构上对传统医学进行研究时应作出的调整和更变给予建议。结果:对于针灸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研究,国外在其研究目的和趣向上的范围设立较为宽广,而国内研究却是较为集中。所检索到的国外文献当中有11篇文献是假针灸对照试验研究,而其中6篇文献得出来的结论是针灸治疗与假针灸治疗的疗效效应并没有区别,而其中有1篇直接给予“针灸只是安慰剂作用”的结论。“针灸即安慰剂”结论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是西医与中医终止治疗疾病时所依据的主要范式产生冲突,西医主要是根据机械性细胞-病理范式来看待疾病,但是中医看待疾病是遵循整体性与非特异性的生理病理范式;第二是西医有疗效的研究依据,就是每一个干预措施若被认为有效前必须达到“优于安慰剂”的这个前提,而此疗效研究对映于中医研究时常常缺乏匹配性。现代针灸研究者对能产生针灸疗效的要素认识匮乏再加上假针灸刺激对机体就有一定疗效效应从而可能造成假针灸对照组“疗效”的相对提升而国外研究中采用治疗穴位的简化和普及化从而可能造成针灸治疗组疗效彰显的降低,其上述两者原因因此引发出“针灸治疗组与假针灸对照组的疗效无区别”结论并产生“针灸即安慰剂“之指控。结论:国外研究在研究趣向上比国内研究范围较宽广,并涉及假针灸对照试验,由此得出“针灸治疗组与假针灸对照组的疗效无区别”之结果,而间接引发出 “针灸即安慰剂”之结论。继探寻问题之根源,发现中西医治疗和研究上依据的主要范式就有所冲突,再加上现代研究者对针灸本身认识不全面、试验设计也并非无缺陷,从而导致后来“针灸即安慰剂”批判的产生。其实“安慰剂”和“安慰剂效应”只是对于相对一部分的西方药理研究领域而言,但在机理复杂的传统疗法如针灸中是不符合的。况且,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研究探索“安慰剂”与“安慰剂效应”在传统疗法之中所包含的真正意义,便会发现其实并不像西方的医学研究中所制定认为的反派角色。反之,它所涵盖的一些元素与内容如病人的心灵与精神层面,往往是研究者在实验研究中所不能掌控的,而这些在针灸疗法中却是占据了一定的重要位置。追之问题之根源,循证医学的层次结构研究方法所推崇的金标准,即随机对照试验在对应于传统医学研究时并不能给予其全方位的疗效评价,因此在对传统医学进行疗效研究时,应该从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结构上进行调整,考虑环式结构研究模式,以从方方面面反映出传统医学的疗效r真实情况。传统医学,包括针灸等疗法在研究中发挥不出其疗效,问题不是来自于其疗法本身,而是来自于不合适的研究方法与方式。所以重新端正自己现在在医学上的位置,把持好自己的理念,不随波逐流为中医针灸刻不容缓之职责。

二、电针火罐加TDP治疗单纯性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针火罐加TDP治疗单纯性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1)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概述
    1.1 颈椎病定义
    1.2 颈椎病发病率及好发人群
    1.3 颈椎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1.4 颈椎病病理与生理
    1.5 颈椎病西医分型
    1.6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1.6.1 颈椎病的中医定义
        1.6.2 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1.6.3 颈椎病的中医分型
    1.7 西医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
        1.7.1 颈型颈椎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1.7.2 颈型颈椎病西医病因病机
        1.7.3 颈型颈椎病的西医治疗
        1.7.3.1 西医保守治疗
        1.7.3.2 微创治疗
    1.8 中医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
        1.8.1 颈型颈椎病的中医定义
        1.8.2 颈型颈椎病中医病机
        1.8.3 颈型颈椎病中医学分型
        1.8.4 颈型颈椎病中医治疗
2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治疗方法
        2.5.1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注射治疗
        2.5.1.1 术前准备
        2.5.1.2 手术操作过程
        2.5.2 综合保守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定方法
    2.8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3.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3.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
4 讨论
    4.1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型颈椎病
    4.2 综合保守治疗颈型颈椎病方案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1 VAS评分
    附表 2 NDI评分
附图
缩略词表
综述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1 中医治疗
        1.1 内服中药
        1.2 针灸治疗
        1.3 推拿治疗
        1.4 小针刀
        1.5 其他治疗方法
    2 西医治疗
        2.1 西药治疗
        2.2 颈椎牵引
        2.3 物理疗法
        2.4 微创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和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3)拔罐疗法治疗优势病症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检索策略
        (二)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三) 文献归类
        (四) 频次的统计
        (五) 结论
    三、研究内容、结果与分析
        (一) 古代拔罐疗法适宜病症和优势病症情况
        (二) 现代拔罐疗法适宜病症和优势病症情况
        (三) 古今适宜病症和优势病症的结果和分析
        (四) 结论
讨论
    一、发展源流
    二、拔罐疗法其他类的情况
    三、古今优势病症的拔罐机理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4)腕踝针结合中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一、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概念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
        五、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一、病名溯源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分型
        四、治疗
第二章 腕踝针结合中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一、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一) 诊断标准
        (二) 纳入病例标准
        (三) 排除标准
        二、临床研究实施方案
        (一) 临床研究设计
        (二) 随机化方法
        (三) 取穴方法
        (四) 疗程
        (五) 观察项目及观察方法
        三、疗效判定标准
        (一) 疗效分级
        (二) 视觉仿真评分表(VAS)
        (三) 腰椎疾患综合评分标准(JOA)
        四、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五、临床研究记录
        六、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七、临床研究中受试者的权益保障
        八、统计学处理与数据总结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一般数据
        二、两组可比性检查
        三、疗效比较
        四、安全性检测
        五、不良事件观察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一、一般情况比较
    二、治疗效果分析
        (一) 镇痛总疗效比较
        (二) 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
        (三)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四) 三组病例治疗前后VAS平均积分比较
        (五) 三组病例治疗前后JOA平均积分比较
    三、安全性检测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电针火罐加TDP治疗单纯性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
4 体会

(6)改良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概述
    (一) 研究背景
        1. 概况
        2. LDH的病因病机
        3. LDH的国内外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3.2 国内研究现状
    (二) 研究意义与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样本量估算
        3. 随机分组
        4. 治疗方法
        5. 研究工具和评价指标
        6. 评价计划
        7. 资料收集方法与数据管理
        8. 统计分析
        9. 质量控制
        10. 伦理考量
        11. 技术路线
三、结果
    (一) 一般情况
        1. 年龄比较
        2. 性别比较
        3. 学历比较
        4. 职业比较
        5. 婚姻状况比较
        6. 居住情况比较
        7. 费用支付方式比较
        8. BMI比较
    (二) 疾病状况
        1. 病程比较
        2. 症状比较
        3. ADL比较
    (三) 治疗1疗程结果比较
        1. JOA评分比较
        2. VAS疼痛评分比较
    (四) 治疗2疗程结果比较
        1. JOA评分比较
        2. VAS疼痛评分比较
        3. 治疗有效率比较
    (五) 次要结局指标
四、分析与讨论
    (一) 改良中药湿热敷的作用机制
        1. 药物分析
        2.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分析
        3. 改良中药湿热敷分析
    (二) 改良中药湿热敷对气滞血瘀型LDH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
        1. 对肢体功能和疼痛的影响
        2. 对治疗有效率的影响
    (三) 改良中药湿热敷对气滞血瘀型LDH患者次要结局指标的影响
        1. 舒适度评分
        2. 安全性
    (四) 创新点
    (五)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附录一 改良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三 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附录四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附录五 舒适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致谢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在(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7)夹脊穴针刺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认知
    2 本研究治疗方法的理论依据
    3 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4 本次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针刀干预对颈椎间盘退变兔整合素α5、β1和Fn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理论研究
    一 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1 颈椎病病因探讨
        2 颈椎病的中医发病机制
        3 中医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二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1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致病因素的认识
        2 发病机制
        3 颈椎病的西医治疗
    三 椎间盘力学因素的改变在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颈椎间盘退变兔的模型制备
        一、实验方法
        1 实验动物
        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 实验模型制备
        二、实验结果
        1 一般情况
        2 MRI影像学观察
        三、讨论
        四、结论
    实验二: 针刀干预对颈椎间盘退变兔颈部肌肉组织形态学、整合素α5、β1、Fn及IL-6表达的影响
        一、实验方法
        1 实验动物
        2 实验仪器设备
        3 实验试剂
        4 模型制备
        5 动物分组及干预
        6 取材方法
        7 检测方法
        8 统计分析
        二、实验结果
        1 一般情况
        2 HE染色结果
        3 椎间盘髓核中整合素α5、β1、Fn蛋白含量变化
        4 椎间盘髓核中整合素α5、β1、Fn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
        5 血液中IL-6含量变化
        三、讨论
        1.实验指标的选择意义
        2.实验结果讨论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壮医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分段整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血清PGE2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
        1.3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病因
        2.3 发病机制
        2.4 西医治疗
    3 经筋
        3.1 定义
        3.2 循行分布
        3.3 功能
        3.4 经筋病
        3.5 经筋手法
    4 壮医经筋
        4.1 定义
        4.2 理论基础
        4.3 病因
        4.4 壮医经筋病灶症候群
        4.5 治疗原则
        4.6 壮医经筋手法
    5 分段整复
        5.1 整脊疗法的发展史
        5.2 分段整复理论的提出
        5.3 分段整复治疗CSR的临床运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收集及分组方法
        2.2 干预方法
        2.3 疗程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
        2.6 观察时点
        2.7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3.2 两组治疗前后《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4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GE2值比较
        3.6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壮医经筋与CSR
        1.1 病因病机
        1.2 经筋实质
        1.3 CSR病灶点的产生
        1.4 CSR高发病灶点分布与现代解剖的关系
        1.5 CSR从筋治骨的意义
    2 壮医经筋手法特点
    3 分段整复治疗CSR的综合机理
        3.1 颈椎分节段整复的特点
        3.2 整复治疗CSR与脊柱关系的探讨
    4 前列腺素E2(PGE2)与CSR的相关性
    5 本课题研究对PGE2影响的作用机理探讨
    6 本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分析
        6.1 对缓解疼痛的作用
        6.2 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功能活动的改善作用
        6.3 对细胞因子PGE2的作用
    7 本研究的安全评述
    8 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针灸即安慰剂”之缘由与剖析 ——以国内外针灸治腰背痛临床文献为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今针灸临床研究进展之总结
    2 安慰剂之论述
        2.1 安慰剂之词源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安慰剂概念
        2.3 既往非随机对照试验中的安慰剂
        2.4 安慰剂效应的崛起
        2.5 安慰剂效应的作用机制
        2.6 安慰剂与安慰剂效应的定义
        2.7 手术作为安慰剂
        2.8 随机对照试验与安慰剂
        2.9 假针灸(安慰针灸)的论述
    3 腰背痛之论述
        3.1 中医对于腰背痛的认识
        3.1.1 腰背痛的中医含义
        3.1.2 腰背痛的针灸治疗之论述
        3.2 现代医学对于腰背痛的认识
        3.3 腰背痛的流行病学
        3.4 针灸治疗腰背痛的国外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来源
    2 检索方法
        2.1 国外期刊文献
        2.2 国内核心期刊文献
第三部分 结果
    1 国内外期刊文献的检索过程
        1.1 国内外文献检索结果
    2 国内外在研究趣向上的差异
        2.1 国外外文期刊文献
        2.2 国内期刊文献
    3 国内外研究中采用的穴位依据之差异
        3.1 国外期刊文献
        3.2 国内期刊文献
第四部分 讨论
    1 国内外对针灸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研究趣向之差异
    2 国内外研究者采用假针灸为对照组别的情况和所得结果结论
        2.1 国外研究
        2.2 国内研究
    3 反思假针灸对照试验研究盛行于国外研究之缘由及其所引发对“针灸即安慰剂“指控之深度讨论
        3.1 当今西方医学与传统中医学在治疗时在主要范式依据上的不相同
        3.2 随机对照试验作为当今西方医学科研设计方案的“圣杯”之缘由
        3.3 现代西方医学的疗效研究依据对应于传统中医学研究时缺乏匹配性
        3.4 对非特异性疗效效应的忽视,对特异性疗效效应的重视:假针灸对照试验的“效力悖论”
    4 “针灸治疗组与假针灸对照组的疗效无区别”结论之争议性及其引发对“针灸即安慰剂”指控之深度讨论
        4.1 假针灸对照试验中假针灸对照组“疗效”提升因素之探讨
        4.1.1 现代针灸研究者对能产生针灸疗效的要素认识匮乏
        4.1.2 假针灸刺激对机体本身就有一定疗效效应
        4.2 假针灸对照试验中针灸治疗组疗效彰显降低之因素
        4.2.1 国外研究中采用治疗穴位的简化和普及化可能造成针灸治疗组疗效彰显的降低
    5 反思“针灸即安慰剂”之指控
    6 传统医学研究跳脱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层次结构框架之浅谈与建议
        6.1 循证医学当中研究方法遵循的层次结构
        6.2 研究传统医学时循证医学中研究方法遵循的结构应该随之改变
        6.3 层次结构的假设性前提原则在研究复杂传统疗法中难以遵循
        6.3.1 复杂传统医学研究难以遵循“临床均势”原则
        6.3.2 复杂传统医学研究难以遵循“特异性”原则
        6.3.3 复杂传统医学研究难以遵循“外部效度“原则
        6.4 环式结构-对研究复杂传统非药物疗法的方法结构之提议
        6.5 环式结构的组成
        6.5.1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及其所能给予干预措施何等方面的评价
        6.5.2 病例系列研究及其所能给予干预措施何等方面的评价
        6.5.3 临床审计及其所能给予干预措施何等方面的评价
        6.5.4 横断面研究及其所能给予干预措施何等方面的评价
        6.6 复杂传统医学的反向评价过程
        6.7 传统医学研究方法应跳脱层次结构模式而尝试接纳环式结构模式
第五部分 结语
    1 当代医学研究里“安慰剂”和“安慰剂效应”概念对应于传统中医学时引发之反思
    2 “安慰剂”与“安慰剂效应”在传统中医里的真实意义
    3 何谓合法的治疗?
    4 重新端正自己现在在医学上的位置,把持好自己的理念为中医学刻不容缓之职责
    5 创新点
    6 存在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1 纳入标准的120篇国内核心期刊文献
    2 纳入标准的51篇国外期刊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电针火罐加TDP治疗单纯性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参考文献)

  • [1]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D]. 杨辉.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3]拔罐疗法治疗优势病症的文献研究[D]. 孟祥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 [4]腕踝针结合中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郭樱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5]电针火罐加TDP治疗单纯性颈椎椎间盘突出症[J]. 刘家林.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4(04)
  • [6]改良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D]. 王璨.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夹脊穴针刺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D]. 史永超.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针刀干预对颈椎间盘退变兔整合素α5、β1和Fn影响的实验研究[D]. 宋子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壮医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分段整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血清PGE2影响的研究[D]. 赵霞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针灸即安慰剂”之缘由与剖析 ——以国内外针灸治腰背痛临床文献为基[D]. 林香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电针拔罐联合TDP治疗单纯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