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康严丹雅[1](2021)在《基于创造力培养的音乐探究性教学研究 ——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其形成音乐素养的过程。创造能力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列为总目标之一。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融于感受与欣赏、演唱、演奏、创造等各项教学内容之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其音乐创作之中,也体现在其欣赏、演唱、演奏音乐时创造性的理解和表现之中。不给学生设立“统一标准”,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自己探索最佳艺术表现,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发展。探究性教学始终强调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思考,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从创造力培养的视角切入,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开展音乐探究性教学的内涵和特征、教学现状、影响因素及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厘清创造力培养和音乐探究性教学的内涵、特征,进一步阐述二者的关系。提出在音乐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以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育理念。第二部分,设计观察表,从教学主体、教学互动、能力培养和资源利用四个维度对音乐教学进行观察分析。以第七、八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课例为研究对象,按学段和课型分层抽取12节课例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考察不同学段的音乐欣赏教学、唱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究性方面的现实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基于现实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挖掘音乐探究性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师理念的形成,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音乐认知的特点方面对音乐探究性教学的影响。第四部分,从教学中问题的提出,环节的开展,活动的采用和评价的形式四个方面为基于创造力培养的音乐探究性教学提出了实施建议。
高翔[2](2020)在《探究性教学在西部县级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武侯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广泛使用探究性教学。但目前西部地区探究性教学的应用仍不容乐观。本文以汉中市勉县武侯中学为例,结合对2017版课程标准的解读,调查了探究性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分析了影响探究性教学的多种因素,并进行了教学案例的设计。论文包括绪论共有五个部分。绪论针对论题“探究性教学在西部县级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武侯中学为例”,从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与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章,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现状。勉县武侯中学作为西部一所普通的县级中学,自2017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积极推广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到目前为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教师的探究性教学层次低、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探究性教学观念滞后、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师生时间不够用。只有不断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才有助于探究性教学在西部县级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并提高师生历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章,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技巧。如何合理地应用探究性教学,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都应该思考和研究的。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教学,从提出问题到课堂导入,都应该凸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同时,应该注意学生发散性历史思维的培养,从而让探究性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产生最大的效果。第三章,基于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探究性教学设计与分析。2017版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划分,要求教师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点,以学业质量要求划分为参照,结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本章紧密结合2017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两课为例,设计了探究性教学案例,并对设计意图进行了说明。第四章,余论。自从我国引进探究性教学以来,受到了基础教育领域的热情追捧,但同时也收到了一些批评质疑的声音。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直到今天还在阻碍探究性教学应用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揭育榜[3](2020)在《基于微课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全球爆发了一次非常严重的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受这次疫情的影响,我国学校春季学期无法正常开学,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回校学习。为此,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并明确提到要持续发挥线上教学作用。微课作为一种常用的线上教学方法,在本次疫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再者,我国早已倡导了基于探究的教学方式。开展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式接受向主动式学习的转变。然而,由于当前生物课课时的限制和探究性教学程序的复杂性,让不少教师望而却步,没有真正地将探究性教学运用到生物课堂中来。因此,本文旨在借助微课的优势,尝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探究性教学,以探讨如何借助两者的优势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等等。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案例教学法以及访谈法展开研究。学生问卷法调查了学生生物学习状况以及对微课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看法,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以及探究能力等均有待提升;教师问卷法和访谈法了解了微课教学和探究性教学在当今教学课堂上的应用情况,深入分析当前生物课堂的现状,为本文开展研究实践提供基础。以高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基于微课背景下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进行为期4个月的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实验中,选择学生生物学习状况以及生物成绩均无明显差异的2个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基于微课背景下探究性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结果表明:后测时实验班生物成绩平均分比对照班高出4.84分,差异显着(P<0.05);在学生生物学习状况4个维度的分析中,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均高于对照班,且达到了显着性效果(P<0.05);学习策略和学习目标虽无显着性效果,但其均值分别提高0.59和0.37。另外,有66.8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以及课堂交流能力均得到了提升;有72.17%的同学认为自己对一节课所讲的生物知识大部分都能掌握,提高了19.08%。总体上,实施基于微课背景下探究性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及丰富教学资源。
陈文文[4](2020)在《5E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理概念是构成地理知识系统的基本要素,概念教学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5E教学模式的提出正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去促进学生的概念理解,所以本研究将5E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是为了向一线教师进行地理概念教学提供更多方法层面的依据和参考,以及更多可操作性的建议。笔者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关于5E探究性教学模式及其与概念教学相结合的相关文献,进行了高中地理概念体系梳理,筛选并确定了适用于该模式的高中地理核心概念;说明了其三阶段五环节的基本流程,详细阐述了其概念参与、探究、解释、迁移、评价五个环节的具体运作形式,追溯了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并为5E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之后,笔者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对教师访谈的形式了解了5E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预测了其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调查结果和问题预测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及其在落实该模式时需遵循的原则。综合依据师生调查结果以及原则和策略,基于5E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了高一地理概念教学设计,在实证应用中进行了关于“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对照实验。主要通过前后测的形式检测了基于5E探究性教学模式对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效果的影响,对学生概念习得、概念保持和概念应用的影响。通过对照实验和统计分析发现,针对原则和策略的5E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实际地理概念教学应用中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具优势。主要体现在成绩、概念理解、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三方面。
黄呤呤[5](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国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提高,探究性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整理,当前学者们对探究性教学研究比较多,研究视角比较宽泛。虽然这对探究性教学的实践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对于探究性教学活动进行具体研究的学者还比较少,一线教师也缺乏相应理论指导。因此,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首先,导论部分主要是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对当前问题的研究成果,并重点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性问题设计的重要性所在;其次,论文的第一章主要对论文涉及的主要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论文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再次,论文的第二章主要从探究性问题内容设计层面及具体实施层面来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问题设计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所在。内容设计层面主要存在内容设计缺乏趣味性、学科性、生活性以及深度性不足的问题;实施层面主要存在提问环节缺乏有效互动、开展环节缺乏有效引导以及总结环节缺乏开放性方面的问题。论文的第三章则主要从探究性问题设计的外界环境层面(应试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层面(教师探究热情不高以及探究性教学理论不足)以及学生层面(学生探究热情不高以及学生探究能力有限)来剖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问题设计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所在;最后,论文的第四章则主要从优化探究性问题内容设计及探究性问题实施这两方面来着力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整体有效性。内容设计要坚持两个统一:坚持趣味性和学科性的统一以及坚持生活性和深度性的统一。实施层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注重提问环节的有效互动、注重开展环节有效引导以及总结环节要注重开放性。
任国莉,刘书敏,罗志文,齐兴田,张跃华[6](2020)在《探究性教学在植物地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激增,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是可以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就植物地理实践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陈琳[7](2019)在《三角形辅助线探究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及新课标的推行,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理念。教学中更注重探究,改变以往的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做法。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倡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实践操作获得知识。在教学中由以前的注重知识的传授改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重视结果改为重视过程。教材的编写也有了很大改变,注重知识的探究,加入很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注重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三角形相关的几何大题在中考试题中屡屡出现,但实际上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并不是很擅长,学生往往应变能力较差,做对率较低。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日常的数学例题、习题教学中,教师只是就一题而讲题,没有引导学生去探究题目的变化。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为六个章节对三角形辅助线探究教学进行研究:第一章,绪论部分,分析了选择本课题论文的背景及意义,并针对学者对几何教学及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文献梳理,从而确定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对论文研究过程的重难点内容也进行了总结。第二章,对探究式教学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以及基本图形添加辅助线的规律和中学生运用辅助线解题的重要性。第三章,对三角形辅助线的方法进行归纳,并通过具体题型来说明如何作辅助线来帮助分析和解答。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三角形辅助线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反映出目前在三角形辅助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探究性教学的优势,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与模式,在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探究性教学。第五章,主要探讨三角形辅助线的应用的教学设计,首先提出探究性教学应用在三角形辅助线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了三角形辅助线探究性教学教学模式,通过选择2019年武汉市中考试题作为综合题型进行示范教学,从中挖掘出与教材的相关联系,为探究式教学设计提供客观依据,这将会增加探究性教学在三角形辅助线的教学中的参照性、实用性以及操作性。第六章,针对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些三角形辅助线教学的建议,并针对本文的研究不足进行了归纳总结。
李志风[8](2019)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支架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标准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模式也不断在追求创新,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身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广大一线教师,必须要积极探索出适应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和途径,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学生被动“做实验”和机械式记忆等不良的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大教学模式之一,以“最近发展区”为根本理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本研究将支架式探究性教学模式与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参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及探究性教学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皆包括前测和后测)等实验方法,设计了有关福州第四中学化学教师对支架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了解情况和学生相关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选择了实验班和对照班,有针对性的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案例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本研究包括三个教学设计,分别为探究“双液”原电池的设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探究盐类的水解。通过分析实践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变化,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新课标下将支架式探究性教学与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最后提出了对支架式探究性教学的改革建议和研究展望。
张立杰[9](2019)在《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常先于有关的性质、定理、公式而提出。其他相关的知识是在所给概念的基础上“开枝散叶”。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是构成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每一个数学概念的诞生都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的经典案例;每一个数学概念的诞生都是数学家探究思维历程的再现;每一个数学概念的诞生是数学的一次前进与飞跃。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重要方式。探究促进了学生去观察、猜想、推理、验证、应用等,促进了学生去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论文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入手,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来研究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教学。本论文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明确了相关概念、探索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数学概念探究性教学实施的原则,设计了基本环节和行动方案,最后笔者通过亲身的实践教学,开展了案例、实验研究,为有效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具体的教学案例、基本模式。本论文贯彻了“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自主探究、类比已有知识经验学习新概念、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应用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概念联系网络等。希望通过对数学概念探究性教学的研究,改变学生厌烦学习数学概念、机械记忆数学概念的现状,改变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希望通过对数学概念探究性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协作能力。对于如何将探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张婧[10](2019)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安龙县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规定:化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在化学学科层面来落实的科学素养。如何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是中学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进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以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六单元课题3《碳和碳的氧化物》、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等不同内容和课型,进行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态度、核心观念进行前后测研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化学成绩对比,分析了不同教学设计方法对不同教学内容及课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探究性教学设计及“学历案”教学设计都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提升核心能力、养成核心态度、培养核心观念、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时需要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型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最后,就本研究过程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学生、教师及其他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并针对化学探究性教学和“学历案”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二、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创造力培养的音乐探究性教学研究 ——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一、基于创造力培养的音乐探究性教学相关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1.创造力培养 |
2.音乐探究性教学 |
3.基于创造力培养的音乐探究性教学 |
(二)特征描述 |
1.创造力培养的特征 |
2.音乐探究性教学的特征 |
3.基于创造力培养的音乐探究性教学特征 |
(三)关系辨析 |
1.创造力培养——音乐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 |
2.音乐探究性教学——创造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
二、基于创造力培养的音乐探究性教学课例观察分析 |
(一)观察设计 |
1.设计依据 |
2.观察维度 |
3.观察对象 |
4.预观察 |
(二)课例观察 |
1.欣赏教学课例观察 |
2.唱歌教学课例观察 |
3.观察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
(三)课例分析 |
1.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缺少独立自主的探究 |
2.教学互动:师讲生听为主,生生互动形式较少 |
3.能力培养:以模仿为主,缺少对创作能力的培养 |
4.资源利用:以教材知识为主,缺少对资源的灵活利用 |
三、基于创造力培养的音乐探究性教学的影响因素 |
(一)教师的因素 |
1.教师对创造教育理念的理解 |
2.教师设计与实施音乐探究性教学的能力 |
(二)学生的因素 |
1.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
2.学生心理认知水平和音乐认知的特点 |
四、基于创造力培养的音乐探究性教学的实施建议 |
(一)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
(二)开展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的教学环节 |
(三)采用以即兴和创作为主的实践活动 |
(四)重视学生音乐创造的过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探究性教学在西部县级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武侯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相关名词介绍 |
一、探究性教学 |
二、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 |
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 |
四、西部县级高中 |
五、勉县武侯中学 |
第一章 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现状 |
第一节 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极少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 |
二、教师的探究性教学层次有待提高 |
三、学生缺乏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
第二节 影响探究性教学实施的因素 |
一、教师的探究性教学观念滞后 |
二、教师对真正的探究性教学方法缺乏认识 |
三、师生没有充分的时间用于开展探究性教学 |
四、学生缺乏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条件 |
第三节 西部县级高中历史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 |
第二章 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技巧 |
第一节 巧妙导入课堂 |
第二节 合理设计问题 |
第三节 提升发散思维 |
第四节 合理使用教材内容 |
一、紧抓重点知识 |
二、合理吸收其它版本教科书和教辅材料的内容 |
三、扩展教学内容 |
第三章 基于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探究性教学设计与分析 |
第一节 对2017 版课程标准的解读 |
一、历史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 |
二、新课标的四个重要新变化 |
三、新的课程方案 |
四、课程目标更加明确 |
五、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六、学业质量要求和层次划分 |
第二节 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案例设计 |
一、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设计案例一 |
二、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设计案例二 |
第四章 余论 |
第一节 探究性教学在中国推行的历程 |
第二节 探究性教学在西部县级高中推广中遇到的问题 |
一、教学资源有限 |
二、学校硬件不足 |
三、教学观念滞后 |
四、教育资金缺乏 |
第三节 探究性教学在西部县级高中推广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微课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进展 |
1.2.1 微课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探究性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微课和探究性教学相结合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调查问卷法 |
1.5.3 案例教学法 |
1.5.4 访谈法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微课 |
2.1.2 探究性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发现学习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微课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现状调查 |
3.1 学生问卷调查 |
3.1.1 学生问卷的设计 |
3.1.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3.1.3 调查问卷实施 |
3.1.4 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3.2 教师问卷调查 |
3.2.1 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2.2 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3.3 教师访谈 |
3.3.1 针对微课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 |
3.3.2 针对探究性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 |
3.3.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3.4 现状调查的总体分析 |
3.4.1 微课现状调查分析 |
3.4.2 探究性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3.4.3 学生生物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
3.4.4 小结 |
第四章 微课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实践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研究变量 |
4.2.3 研究工具 |
4.2.4 研究效果检测 |
4.3 研究过程 |
4.3.1 微课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流程设计 |
4.3.2 探究性教学设计方法 |
4.3.3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
4.3.4 微课背景下探究性教学与传统面对面教学的比较 |
4.3.5 教学案例实施 |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4.1 实验前量化分析 |
4.4.2 实验前质性研究 |
4.4.3 实验后量化分析 |
4.4.4 实验后质性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讨论 |
5.2.1 基于微课背景下探究性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
5.2.2 基于微课背景下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生物学习状况的影响 |
5.2.3 基于微课背景下探究性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能力的影响 |
5.2.4 基于微课背景下探究性教学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
5.2.5 基于微课背景下探究性教学对教学资源的影响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2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4 基于微课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实施效果调查 |
致谢 |
(4)5E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教育发展浪潮的推进 |
1.1.2 国内新课程改革的呼吁 |
1.1.3 学生发展与学科教学的需求 |
1.1.4 学科大概念引领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路线 |
1.5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5.1 国外研究综述 |
1.5.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章 5E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5E探究性教学模式 |
2.1.2 基于5E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 |
2.2 适用于5E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地理概念 |
2.2.1 学科大概念、核心概念与关键概念 |
2.2.2 地理概念的内涵和特征 |
2.2.3 高中地理核心概念的筛选与确定 |
2.2.4 高中地理概念结构的构建 |
2.3 5E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
2.3.1 课前阶段 |
2.3.2 课中阶段 |
2.3.3 课后阶段 |
2.4 5E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2.4.1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的发展理论 |
2.4.2 奥苏贝尔的概念同化理论 |
2.4.3 赫尔巴特的有效教学理论 |
2.4.4 概念转变理论 |
2.4.5 学习进阶理论 |
第3章 5E探究性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3.1 5E探究性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
3.1.1 世界地理教育改革的要求 |
3.1.2 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的要求 |
3.1.3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要求 |
3.2 5E探究性教学模式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
3.2.1 5E探究性教学模式符合概念教学规律 |
3.2.2 5E探究性教学序列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
3.2.3 高中阶段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 |
3.2.4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
3.2.5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条件 |
第4章 5E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应用状况调查 |
4.1 高中学生地理概念学习现状分析 |
4.1.1 问卷的编制 |
4.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 高中地理教师对5E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分析 |
4.2.1 访谈提纲的拟定 |
4.2.2 访谈结果分析 |
4.3 5E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3.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4.3.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落实5E探究性教学模式于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
5.1 5E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地理概念教学的原则 |
5.1.1 结构性和建构性原则 |
5.1.2 发生性和互动性原则 |
5.1.3 秩序性和循环性原则 |
5.1.4 进阶性和实践性原则 |
5.1.5 区域性和空间性原则 |
5.2 5E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
5.2.1 参与—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 |
5.2.2 探究—搭建探究式学习的“支架” |
5.2.3 解释—采用地理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信息 |
5.2.4 迁移—在新情况中应用、扩展概念 |
5.2.5 评价—注重探究过程中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
第6章 针对原则和策略的5E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证应用 |
6.1 基于5E探究性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
6.1.1 以“热力环流”为例的5E探究性教学模式设计 |
6.1.2 以“热力环流”为例的教学模式设计的反思 |
6.2 应用效果的检测与分析 |
6.2.1 实验目的与实验对象 |
6.2.2 实验方法与实验过程 |
6.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2.4 模式修正 |
6.3 5E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
第7章 总结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1. 研究缘起 |
2.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述评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 论文的创新点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1. 高中思想政治课 |
2. 探究性问题 |
3. 探究性问题设计 |
4. 探究性问题设计有效性 |
(二) 理论基础 |
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 多元智能理论 |
3. 建构主义理论 |
4. 布鲁纳发现教学理论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问题设计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分析 |
(一) 探究性问题内容设计存在的问题 |
1. 内容设计趣味性不足 |
2. 内容设计学科性不足 |
3. 内容设计生活性不足 |
4. 内容设计深度性不足 |
(二) 探究性问题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1. 提问环节缺乏互动性 |
2. 开展环节缺乏引导性 |
3. 总结环节缺乏开放性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问题设计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
(一) 探究性问题设计外界环境的影响 |
1. 应试教育环境影响 |
2. 学校教育环境影响 |
(二) 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探究性问题设计综合素质 |
1. 部分教师探究性教学热情不高 |
2. 部分教师探究性教学理论不足 |
(三) 部分学生探究能力不足及探究热情不高 |
1. 学生探究热情不高 |
2. 学生探究能力有限 |
四、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问题设计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
(一) 提升探究性问题内容设计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
1. 坚持趣味性与学科性的统一 |
2. 坚持生活性与深度性的统一 |
(二) 提升探究性问题实施的有效性对策分析 |
1. 注重增加提问环节的有效互动 |
2. 注重提升开展环节的有效引导 |
3. 注重开拓总结环节的思维空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探究性教学在植物地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探究性教学的应用优势 |
1.应用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
2.应用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实现地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整合 |
3.应用探究性教学有利于推动地理教师观念与角色的转变 |
三、探究性教学的应用原则 |
1.主体性原则 |
2.主导性原则 |
3.目的性原则 |
4.综合性原则 |
5.科学性原则 |
6.创新性原则 |
7.规范化原则: |
四、探究性教学在植物地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
1.根据实习目的设立探究性教学目标 |
2.明确学生要进行的探究性任务 |
3.完成探究性教学目标的过程和要求 |
五、探究性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
1.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
2.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 |
3.探究性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
六、结束语 |
(7)三角形辅助线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三角形辅助线教学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辅助线的概念及数学教学价值 |
2.1.1 辅助线的定义 |
2.1.2 辅助线的教学价值 |
2.2 探究式教学 |
2.2.1 探究式教学的定义 |
2.2.2 探究式教学特征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
2.3.2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2.3.3 认知发展理论 |
3. 初中几何三角形辅助线构造方法 |
3.1 关于三角形遇角平分线需构造的辅助线 |
3.2 关于三角形遇边上中点需构造的辅助线 |
3.3 关于三角形遇边上的高需构造的辅助线 |
3.4 几何变换下三角形中构造的辅助线 |
4. 初中几何三角形辅助线教学设计的调查现状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方法 |
4.3 数据处理 |
4.3.1 学生调查结果 |
4.3.2 教师调查结果 |
4.4 调查结论 |
5. 基于探究性教学的三角形辅助线课堂教学的设计 |
5.1 探究性教学应用于三角形辅助线教学的策略 |
5.1.1 以学生接受能力组织教学活动 |
5.1.2 遵循一定原则设计探究性问题 |
5.1.3 为自身独立思考能力锻炼提供机会 |
5.1.4 确保教学活动按预设流程有序开展 |
5.2 三角形辅助线探究性教学设计的流程 |
5.3 三角形辅助线探究性教学的课堂案例设计 |
5.3.1 教案分析 |
5.3.2 学生分析 |
5.3.3 教学目标 |
5.3.4 教学重难点 |
5.3.5 教学过程 |
5.3.6 课后知识巩固练习 |
6. 教学建议及研究不足 |
6.1 教学建议 |
6.1.1 突显出探究性教学设计的艺术性 |
6.1.2 发挥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
6.2 研究结论及不足 |
6.2.1 结论 |
6.2.2 不足 |
6.2.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对学生关于数学几何题的调查 |
附录2 关于数学几何的调查统计 |
致谢 |
(8)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支架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 |
第三节 支架式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环节 |
第四节 支架式探究设计中“最近发展区”的相关问题 |
第二章 支架式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
第一节 实验设计 |
第二节 教材分析与案例展示 |
第三章 实践数据分析 |
第一节 访谈数据分析 |
第二节 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三节 成绩统计与比较分析 |
第四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本研究的总结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展望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个人简历 |
(9)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跃升为基础教育界的热点 |
1.1.2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教学方式 |
1.1.3 课程改革推动教师进行科学研究 |
1.2 研究意义 |
1.2.1 对数学概念进行探究性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
1.2.2 对数学概念进行探究性教学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
1.2.3 对数学概念进行探究性教学促进数学教育稳步发展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访谈调查法 |
1.3.4 实验研究法 |
1.4 创新之处 |
1.5 研究思路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2.1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2.1.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2.2 探究性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2.2.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3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1.1 数学概念 |
3.1.2 探究性教学 |
3.2 数学概念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3.2.1 奥苏伯尔理论 |
3.2.2 弗赖登塔尔“再创造”理论 |
3.2.3 波利亚学习过程的三个原则 |
4 基于数学概念的探究性教学设计 |
4.1 数学概念探究性教学实施的原则 |
4.1.1 主体性原则 |
4.1.2 问题性原则 |
4.1.3 过程性原则 |
4.1.4 递进性原则 |
4.2 数学概念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环节 |
5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调查研究 |
5.1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概念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
5.2 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6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
6.1 数学概念探究性教学的行动方案设计 |
6.2 通过有效地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
6.3 通过类比、举例子、挖掘概念间联系等策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
6.3.1 类比建构策略 |
6.3.2 通过正例、反例深化概念理解 |
6.3.3 构建概念网络 |
6.4 通过训练讲解表达提高学生探究与交流能力 |
7 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教学设计案例与实验研究 |
7.1 实验目的 |
7.2 实验样本的选择 |
7.3 实验案例分析 |
7.3.1 《变量与函数》教学案例 |
7.3.2 《中心对称》教学案例 |
7.4 实验结果分析 |
7.4.1 实验对象初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
7.4.2 各阶段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
7.4.3 教师反馈情况及分析 |
8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不足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探究性教学方式在数学概念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 B 探究性教学方式在数学概念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 C 行动研究访谈问题 |
附录 D《变量与函数》学案 |
附录 E《中心对称》学案 |
附录 F 九年级期末测试题 |
附录 G 实验研究成绩对照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安龙县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
1.2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及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1.3 教学设计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理论 |
2.3.2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3.3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3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准备 |
3.1 实验方案 |
3.2 教学内容的选取 |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信效度分析 |
3.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3.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3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3.4 前测问卷结果分析 |
4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
4.1 教学模式的选择 |
4.1.1 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
4.1.2 “学历案”教学模式 |
4.2 化学探究式教学案例设计 |
4.2.1 案例一:分子和原子 |
4.2.2 案例二:碳和碳的氧化物 |
4.3 基于“学历案”教学案例设计 |
4.3.1 案例三:金属的化学性质 |
4.3.2 案例四: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5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实践效果分析 |
5.1 数据处理与结果对比分析 |
5.1.1 两种教学模式实施情况分析 |
5.1.2 学生核心知识的情况 |
5.1.3 学生核心能力的情况 |
5.1.4 学生核心态度的情况 |
5.1.5 学生核心观念的情况 |
5.2 实验后学生成绩分析 |
5.2.1 前后成绩对比 |
5.2.2 学生核心素养与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5.3 研究的主要结论 |
5.4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4.1 存在的问题 |
5.4.2 原因分析 |
5.4.3 实施建议 |
6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情况调查 |
附录2: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情况调查Ⅱ |
附录3:实验班A班成绩 |
附录4:对照班B班成绩 |
致谢 |
四、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创造力培养的音乐探究性教学研究 ——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例[D]. 康严丹雅.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探究性教学在西部县级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武侯中学为例[D]. 高翔.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
- [3]基于微课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D]. 揭育榜. 广州大学, 2020(02)
- [4]5E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文文.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D]. 黄呤呤.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6]探究性教学在植物地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任国莉,刘书敏,罗志文,齐兴田,张跃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01)
- [7]三角形辅助线探究式教学研究[D]. 陈琳.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支架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 李志风.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 张立杰. 辽宁师范大学, 2019(12)
- [10]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安龙县某中学为例[D]. 张婧.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