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承台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周自然[1](2020)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最明显的时代性标志便是代表性建筑的产生,代表性建筑通常以其高大或具有代表性的外形标志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由此可见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随着大型建筑的产生,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大体积混凝土最严峻的内外温差问题急需解决,如何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变形和裂缝,增强混凝土抗渗、抗裂和抗侵蚀能力,是关乎施工优质化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武汉天马工程宿舍楼为工程背景,底板浇筑施工的实际情况,针对如何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做了相关研究:(1)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结合各方面因素剖析各类裂缝对施工项目造成的影响,并尝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2)研究混凝土的配比,尤其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各原材料进行分析,优化配比方案,使得混凝土既能拥有符合施工设计需求的特殊作用,如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好、抗裂能力优等特点,在经济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3)尝试运用公式计算大体积混凝土在产生温差应力的时候出现的温度与形变之间的关系,通过归纳整理,得到理论论点,为施工提供指导依据。(4)总结归纳实验数据与实际数据,结合两者尝试对控制温度而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原理进行阐释,总结规律,为各类施工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刘燕,向高,彭驰[2](2020)在《承台施工监测与有限元模拟》文中提出文章介绍了承台施工中的监测技术,综述了有限元模拟在承台施工监测中的运用,并指出将监测技术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是保证承台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
魏桂亮[3](2020)在《跨海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大批跨海大桥正在规划和建设,大体积混凝土在跨海桥梁中应用更加广泛。由于面临海水、海风和高湿度的工作环境,跨海大桥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和耐久性要求更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218)支持,依托海南万宁港北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矮塔斜拉桥;桥跨径布置为80+138+80=298m)与浙江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南通航孔桥(双塔整幅钢箱梁双索面斜拉桥;桥跨径布置为74+106+390+106+74=750m),对跨海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开展了温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设计了浙江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南通航孔桥与海南万宁港北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并对其进行水化热温度场监测,温控效果良好,未出现温致裂缝。(2)基于实测结果建立仿真模型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在实测结果与仿真分析吻合良好的基础上,对影响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参数如配合比、入模温度、环境条件、冷却方法及极端条件下的养护措施等进行了模拟分析。(3)海工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水化热低、施工性能好及耐久性优等要求,优先采用复掺技术,并适当外掺缓凝剂,以延缓峰温出现的时间,降低峰值温度。现场应结合施工季节,严格控制入模温度。就所分析结果而言,入模温度降低10℃,核心点峰值温度降低8.33℃,内表温差降低4.26℃,有利于控制内表温差。(4)海洋环境面临温度变化剧烈,大风等不利条件,海工大体积混凝土特别要做好防止骤然降温和大风等不利气候条件预案。就分析结果而言,环境温度和环境风速主要影响表面温度。环境温度降低10℃,核心温度不变,表面温度降低9.05℃,内表温差超限。(5)冷却方式对于承台内部降温至关重要。温控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冷却管通水流量与通水温度,当冷却管流量高于一定数值时,冷却效率反而降低;水温变化主要影响降温速率,降温阶段应选择合适的冷却水温,冷却期间应根据测试结果动态调整通水流量与温度。(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应加强养护,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就分析结果而言,土工布与彩条布具有防风保温效果,应在峰值温度到达前进行覆盖保温,若施工期间出现极端低温天气应优先采取棉被或其他保温材料覆盖保温。建议海工大体积混凝土承台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控制拆模时间不宜少于7天,大风条件下还应适当延迟。
蒋浩博[4](2020)在《混凝土索塔施工的水化热风冷却控制技术》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桥梁设计和建造能力的跨越式发展,超大跨度桥梁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悬索桥和斜拉桥作为超大跨度桥梁中主要的桥型,其索塔尺寸也伴随跨度的增大在逐渐变大,导致索塔超厚段在特大跨悬索桥中已经成为常见设计。由于索塔截面形式的特殊性,其施工水化热特征与承台、锚锭等具有显着不同。系统研究索塔超厚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化热及其控制问题,是解决索塔混凝土的早期开裂和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依托实际工程,区分无冷却降温措施、传统水冷降温和新型风冷降温三种控制手段,模拟了索塔超厚节段的施工水化热过程,根据仿真模拟分析的结果,改进了现场施工控制措施,为现有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化热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本文完成了如下的主要工作内容。(1)归纳总结了温度场的计算方法及裂纹控制的研究成果,基于传统水冷降温措施在索塔施工应用中的局限性,将风冷降温技术引入索塔超厚节段浇筑施工。(2)建立索塔塔柱有限元实体模型,分别对无冷却降温措施、传统水冷降温和新型风冷降温三种控制措施进行水化热分析,对比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发现,风冷降温措施对于索塔超厚段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水化热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进一步结合索塔特殊的截面形式,对风冷降温的冷却管道布置进行了合理优化。(3)通过研究索塔塔柱爬模法施工中模板拆除时间对于塔柱水化热应力场的影响,得到索塔节段最合理的拆模时间,在保证结构耐久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模板周转率,有效地缩短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超大跨度悬索桥和斜拉桥索塔塔柱施工的早期裂缝控制及其超厚段水化热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雷佳[5](2020)在《中开高速银洲湖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快速推进,大型复杂桥梁的数量越来越多。其中,沿海地区髙墩大跨桥梁施工过程复杂、施工周期较长,施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众多,因此桥梁施工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施工安全研究现状的深刻剖析,结合银洲湖特大桥的特点和实际,开展了银洲湖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研究,建立了银洲湖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预测的量化模型,针对重大风险源,制定了多级风险管理预案,为保障银洲湖特大桥施工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主要成果如下:(1)从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所在区域的地质、水文、气候等)、采取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队伍的组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对桥梁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深入调查和剖析,建立了银洲湖特大桥风险源识别清单。(2)结合桥梁施工期安全风险的发生特点、相互作用和传导机制,提出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专家打分法建立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然后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该方法简单实用、准确度高,可较大程度上避免人的主观因素对风险量化的影响。(3)应用灰色理论和熵权思想识别重大风险源。通过对各个风险源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关联性分析,掌握其发展规律及特点,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关联性矩阵,然后采用熵的思想确立各类风险的权重,并对其进行排序,作为重大风险源识别的依据。(4)应用SPSS软件中的因素分析法对样本进行主成分提取,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因子,以此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数据,结合银洲湖特大桥施工期各类风险源指标的权重数据,应用神经网络模型对银洲湖特大桥施工期的总体风险进行评估。(5)针对桥梁出现的不同安全风险问题提出不同的应对方案,主要有风险吸收、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风险控制和风险预防。应用风险传递原理对银洲湖特大桥进行施工期安全风险监控,并基于MATLAB平台编制了适用于桥梁施工期安全风险评估的程序。
李昀峰[6](2019)在《大跨度悬索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大跨度地锚式悬索桥建造时常遇到大体量锚碇和承台的施工,浇筑这些大体积混凝土时,施工周期长、受环境等外部诸多因素影响大。当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在其固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聚集在内部难以及时的散发出来,而混凝土结构外表面的热量却易释放,这就容易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同时,大体积混凝土在受到边界与结构的约束和限制时,容易引起结构内外出现不均匀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应力时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开裂的现象,使结构在防水、抗渗、使用功能,以及耐久性和安全性能方面下降,因此,大体积混凝土需要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水化热控制。本文以乌江特大悬索桥大体积混凝土承台和重力式锚碇施工为依托,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改进现场施工技术和结合有限元分析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承台一次性浇筑的可行性及温控措施,最终施工方案得以实施。此外,结合工程实际对重力式锚碇分层浇筑进行了施工监控,分析了浇筑层高为2m时的理论计算温度和实测温度的发展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分析了混凝土的热传导理论,热学性能,水泥的水化热和温度场的求解方法等相关知识,以及利用有限元程序求解温度场的步骤。(2)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浇筑层高和管冷布置对水化热的影响,简要分析了混凝土养护措施和温控指标超限时的应对措施等。(3)建立了大体积混凝土索塔承台实体模型,利用理论的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承台一次性浇筑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的规律情况,并最终实施。(4)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重力式锚碇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模型,从配合比设计、管冷布置等方面研究其对浇筑层高为2m时的影响及温度控制,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供工程参考。
王伟峰[7](2019)在《严寒地区大跨径连续刚构桥高墩建造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公路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基础设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投资力度也越来越高,桥梁建设不断向地形复杂的山区发展,桥墩的高度、数量不断刷新纪录。高墩一般具有较大的长细比、较小的抗推刚度,但因高墩受力不均、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偏差和不均匀日照作用下高墩的墩顶位移,是高墩变形持续增加进而失稳、裂缝等病害的主要原因,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生命周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高墩的设计和施工应特殊考虑。凉水特大桥是辉南至白山高速公路的标志性工程,主桥为(86+160+8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桥桥墩高度为94.0米,是我国东北三省严寒地区桥墩最高、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不同于其他地区,东北严寒地区施工受温度限制,每个施工年度存在大约6个月的越冬期,长时间、大悬臂状态下的高墩稳定性、强度情况如何,相关研究文献甚少。因此,本文依托凉水特大桥主桥的设计,结合严寒地区的特点,通过对不同高墩结构形式的适应性分析,总结了高墩结构形式、截面选取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双肢空心薄壁墩的计算分析,明确了高墩的设计要点,并结合施工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综合起来,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部分工作:(1)在查阅大量国内外高墩设计和施工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严寒地区高墩设计、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关设计参数的选取。(2)根据严寒地区的施工现状,提出高墩稳定计算时的两个控制状态,即:最大悬臂状态和越冬期悬臂状态,明确二者计算参数的差异,采用ANSYS11.0对其第一类稳定和第二类稳定分别进行计算分析。(3)讨论了不同桥墩的结构形式和适应情况,提出严寒地区高墩施工阶段、使用阶段验算控制截面,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控制截面的强度和裂缝进行验算。(4)讨论了不同桥墩的施工工艺,提出适用于严寒地区的悬臂模板施工工艺。(5)高墩设计与实际施工相结合,确保设计要延伸至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提出高墩施工过程中的优化设计。
李明生[8](2019)在《埋置式承台钢吊箱设计计算方法与施工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流和港湾中一般淤泥层深厚,土质超软,采用常规的钢围堰须深入持力层才能满足施工要求,施工造价高,这导致埋置式承台钢吊箱围堰的出现。目前普通的高桩承台的钢吊箱研究较多,埋置式承台钢吊箱的有关研究甚少,经过调查研究,本文给出了埋置式承台钢吊箱的两种施工方法:吸泥法和扰动法。同时介绍了两种方法的施工原理,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有关吸泥法施工与工程中沉井类似,本文着重介绍的是扰动法施工。对于扰动法施工,首先需对基坑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公式推导建议土压力采用水土分算、提出了坑壁稳定分析方法、基坑整体稳定分析方法。埋置式承台钢吊箱扰动法施工流程可分为六大步:施工准备、基坑扰动、钢吊箱安装、钢吊箱下放、吊箱内封堵排淤、浇筑承台六个步骤。钢吊箱下放和吊箱内封堵施工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也是施工中的难点。本文结合珠海市双湖路跨鸡啼门大桥12#13#墩承台施工的工程实例,设计了适合水下深厚软基中埋置式承台的钢吊箱,研究了钢吊箱底板与基桩之间通过注浆膜袋和微膨胀混凝土封堵的方法。对扰动法的施工流程和设计计算做了详细的介绍,对施工中的难点和关键点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在钢吊箱结构分析中,根据埋置式承台钢吊箱的整个施工过程,确定了四个最不利的工况,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参考相关规范,通过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建模仿真分析。考虑了静水压力、流水压力、风荷载、泥浆压力,水浮力以及施工荷载的对钢吊箱结构的作用。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总结钢吊箱的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形,归纳出一些钢吊箱施工和设计有用的结论,为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与参考。
黄有为[9](2018)在《桩基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水化热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跨径桥梁建设中,承台基础的体积通常较大,承台的浇筑过程均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时产生热量,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在塑性收缩和硬化过程中产生裂缝,结构内温度和温度应力变化复杂,造成混凝土收缩不均匀。混凝土裂缝对结构的防水性、耐久性甚至安全性产生影响。预防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类是采用内部散热和外部保温等热传递的方法直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主要包括使用冰水拌和混凝土降低入模温度,通过冷管降温方法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采用表面覆盖等措施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另一类是优化原材料种类,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优选原料等措施,通过加入外加剂改善水泥性能,减少水泥和水用量、降低水化热等方法,减少水泥的自发热。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放热过程进行分析,对混凝土水化放热原理进行探讨;(2)结合混凝土热力学理论及浇筑过程温度应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深入研究的混凝土材料对水化放热的影响,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影响温度应力的各因素进行探究;(3)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对冷管排列方式、冷管间距、冷管通水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比,表明冷管的排列形式和间距对降温效果影响显着,而其余各因素对冷管降温效果影响较小;(4)本文结合理论及有限元分析,对实例工程的降温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合理布置冷管排列方式,使工程实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并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变化规律。
罗生宏[10](2018)在《跨黄河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永宁黄河公路大桥施工为背景,重点介绍了主跨为260 m跨黄河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技术研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包括复杂地质条件下深水超长桩基施工、深水超大承台施工、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箱梁悬灌冬季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等关键施工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研究实现了全桥施工工期提前1个月、质量验收一次通过的良好结果。对银川地区乃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公路桥梁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承台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承台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
1.2 大体积混凝土研究现状 |
1.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案例研究 |
2.1 工程概况 |
2.2 项目组织架构 |
2.3 项目管理目标 |
2.4 项目特点 |
第3章 大体积混凝土优化配合比及其控制方法 |
3.1 传统裂缝控制方法 |
3.2 大体积混凝土影响费用的因素 |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及方法 |
3.4 优化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4章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研究 |
4.1 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 |
4.2 裂缝防治措施研究 |
第5章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问题优化案例 |
5.1 工程项目概况 |
5.2 大体积混凝土材料选取原则 |
5.3 大体积混凝土方案优化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一)发表论文 |
(二)专利 |
致谢 |
(2)承台施工监测与有限元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承台施工中的监测技术 |
1.1 承台桩基础监测 |
1.2 围堰施工监测 |
1.3 混凝土温度监测 |
2 承台施工中的有限元模拟 |
3 结语 |
(3)跨海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3.3 主要内容 |
第2章 大体积混凝土力学与热学性能 |
2.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理论 |
2.1.1 热传导方程 |
2.1.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2.2 大体积混凝土的热学性能 |
2.2.1 混凝土的热学性能 |
2.2.2 混凝土绝热温升 |
2.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计算 |
2.3.1 混凝土温度场有限元的显式解法 |
2.3.2 混凝土温度场有限元的隐式解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跨海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设计与温度场实测 |
3.1 舟山港主通道南通航孔桥承台温控系统设计与温度场实测 |
3.1.1 工程背景 |
3.1.2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设计 |
3.1.3 温度场实测结果 |
3.1.4 测试结果分析 |
3.2 港北大桥承台温控系统设计与温度场实测 |
3.2.1 工程背景 |
3.2.2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设计 |
3.2.3 温度场实测结果 |
3.2.4 测试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跨海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仿真分析 |
4.1 舟山港主通道南通航孔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仿真分析 |
4.1.1 参数选取 |
4.1.2 模型的建立 |
4.1.3 仿真分析结果 |
4.1.4 实测与仿真结果对比 |
4.2 港北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仿真分析 |
4.2.1 参数选取 |
4.2.2 模型的建立 |
4.2.3 分析结果 |
4.2.4 实测与仿真结果对比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跨海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影响参数分析 |
5.1 概述 |
5.2 混凝土配合比 |
5.3 入模温度 |
5.4 环境温度 |
5.5 环境风速 |
5.6 冷却管 |
5.6.1 无冷却管 |
5.6.2 冷却管水流量 |
5.6.3 冷却管水温 |
5.7 养护方式 |
5.8 拆模时间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4)混凝土索塔施工的水化热风冷却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水化热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水化热相关研究 |
1.2.2 国内水化热相关研究 |
1.2.3 混凝土裂缝扩展相关研究 |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混凝土索塔水化热相关理论 |
2.1 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 |
2.1.1 混凝土强度 |
2.1.2 混凝土弹性模量 |
2.2 混凝土热力学性能 |
2.2.1 水泥水化热作用 |
2.2.2 混凝土热传导和温度场理论 |
2.2.3 温度场的求解方法 |
2.2.4 热传导方程的边界条件 |
2.3 风冷却技术基本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凝土索塔承台施工水化热控制研究 |
3.1 主桥概况与承台简介 |
3.2 承台配合比设计 |
3.3 有限元模拟参数确定 |
3.3.1 导温系数 |
3.3.2 导热系数 |
3.3.3 比热系数 |
3.3.4 对流系数 |
3.3.5 混凝土绝热温升 |
3.3.6 冷却介质对流系数 |
3.4 承台有限元模型建立 |
3.4.1 有限元分析流程 |
3.4.2 承台实体模型 |
3.4.3 温度测点的布置 |
3.5 承台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分析 |
3.5.1 数值计算结果对比 |
3.5.2 实测数据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混凝土索塔节段水化热控制研究 |
4.1 索塔节段工程简介 |
4.1.1 索塔节段的浇筑 |
4.1.2 索塔节段的混凝土性能要求 |
4.2 索塔节段的配合比设计 |
4.2.1 配合比设计思路 |
4.2.2 索塔配合比设计 |
4.3 索塔有限元计算分析 |
4.3.1 索塔模型建立 |
4.3.2 无冷却管时对索塔的影响 |
4.3.3 水冷却对索塔的影响 |
4.3.4 风冷却对索塔的影响 |
4.3.5 风冷却与水冷却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下塔柱水化热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中下塔柱厚度对早期水化热的影响 |
5.2 中下塔柱合理拆模时间分析 |
5.3 冷却风速与风冷温度分析 |
5.4 环境温度变化对中下塔柱连接段裂缝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5)中开高速银洲湖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 |
1.3 大型斜拉桥桥施工期安全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
1.3.1 斜拉桥施工期存在不确定性 |
1.3.2 国内外斜拉桥施工期安全事故 |
1.3.3 斜拉桥施工期安全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斜拉桥施工期安全风险识别 |
2.1 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的基本概念 |
2.1.1 风险的定义 |
2.1.2 桥梁施工期安全风险的特性 |
2.1.3 风险间的相互影响 |
2.1.4 风险传导机制 |
2.2 风险源普查 |
2.2.1 施工期风险源分类 |
2.2.2 风险辨识流程 |
2.2.3 风险源动态清单的建立 |
2.3 桥梁风险识别与量化 |
2.3.1 模糊层次分析的优点 |
2.3.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2.4 示例 |
2.4.1 银洲湖下部工程简介 |
2.4.2 下部结构施工阶段风险源辨识 |
2.4.3 风险源赋值 |
2.5 本章小结 |
3 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评估与量化模型 |
3.1 重大风险源识别 |
3.1.1 重大风险源的概念 |
3.1.2 施工工艺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
3.1.3 重大风险源的识别过程 |
3.2 基于灰熵关联法的重大风险源识别模型 |
3.2.1 灰色关联分析 |
3.2.2 熵的概念 |
3.2.3 灰熵关联分析模型 |
3.2.4 示例 |
3.3 斜拉桥施工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
3.3.1 风险评估 |
3.3.2 风险等级划分 |
3.3.3 基于BP神经网络法的预测模型 |
3.3.4 示例 |
3.4 本章小结 |
4 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监测与控制对策 |
4.1 大跨斜拉桥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方法 |
4.2 大跨斜拉桥施工安全风险监控 |
4.2.1 桥梁施工监控的重要性 |
4.2.2 监控内容 |
4.2.3 施工监控方法 |
4.2.4 桥梁施工风险监控模型 |
4.2.5 示例 |
4.3 风险控制对策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银洲湖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2 风险识别 |
5.2.1 银洲湖特大桥施工工序 |
5.2.2 银洲湖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源辨识 |
5.2.3 确定风险源权重 |
5.3 确定施工重大风险源及风险等级 |
5.3.1 重大安全风险源识别 |
5.3.2 风险等级确定 |
5.3.3 风险评价 |
5.4 大跨斜拉桥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对策研究 |
5.4.1 桩基质量控制 |
5.4.2 承台质量控制 |
5.4.3 索塔质量控制 |
5.4.4 支座安装质量控制 |
5.4.5 梁的质量控制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1 个人简介 |
2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6)大跨度悬索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
1.2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及水化热研究方法 |
1.3 论文依托的工程背景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理论基础 |
2.1 概述 |
2.2 热传导理论 |
2.2.1 热传导方程 |
2.2.2 边值条件 |
2.3 混凝土的热性能与水泥水化热 |
2.3.1 混凝土的热性能 |
2.3.2 水泥水化热 |
2.4 温度场的求解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化热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温度控制措施 |
3.1 概述 |
3.2 水化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
3.2.1 水泥品种和用量的影响 |
3.2.2 浇筑层厚度的影响 |
3.2.3 管冷的作用 |
3.3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
3.3.1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目标 |
3.3.2 入模温度控制措施 |
3.3.3 降低环境温度影响的措施 |
3.3.4 养护控制措施 |
3.3.5 指标超限应对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体积混凝土索塔承台施工水化热控制研究 |
4.1 索塔承台简介 |
4.2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温控措施 |
4.2.1 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 |
4.2.2 管冷优化布置 |
4.2.3 施工技术保障 |
4.3 索塔承台有限元仿真建模计算 |
4.3.1 热工参数的确定 |
4.3.2 边界条件及模型建立 |
4.3.3 温度测点的布置 |
4.4 承台整体一次性浇筑水化热结果分析 |
4.4.1 理论计算结果 |
4.4.2 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体积混凝土锚碇施工水化热控制研究 |
5.1 锚碇简介 |
5.2 温控方案设计 |
5.2.1 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 |
5.2.2 管冷布置 |
5.2.3 温度测点的布置 |
5.3 有限元分析 |
5.3.1 热性能参数 |
5.3.2 模型建立 |
5.3.3 计算理论温度与实测温度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实践项目) |
(7)严寒地区大跨径连续刚构桥高墩建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墩的应用历史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高墩的结构特点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高墩设计与计算理论 |
2.1 桥墩类型选取的影响因素 |
2.1.1 高墩稳定性 |
2.1.2 温度效应 |
2.1.3 风荷载 |
2.1.4 施工工艺、工序 |
2.2 高墩设计和计算要点 |
2.2.1 桥墩内力计算荷载 |
2.2.2 桥墩验算的主要内容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严寒地区高墩设计和计算 |
3.1 桥梁概况 |
3.1.1 主桥上部结构 |
3.1.2 主桥下部结构 |
3.1.3 主桥基础 |
3.2 桥址处基础资料 |
3.2.1 桥址气候 |
3.2.2 地形地貌 |
3.2.3 桥址地质和地震 |
3.3 桥墩尺寸拟定 |
3.3.1 高墩的结构类型 |
3.3.2 桥墩尺寸拟定 |
3.4 桥墩计算的主要参数 |
3.4.1 结构计算主要计算参数 |
3.4.2 上部主梁施工过程中的体系转换 |
3.4.3 主要施工工期安排 |
3.5 桥墩稳定分析 |
3.5.1 桥墩稳定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
3.5.2 桥墩稳定性分析的参数 |
3.5.3 最大悬臂状态的分析结果 |
3.5.4 越冬期状态的分析结果 |
3.5.5 桥墩稳定性分析结论 |
3.6 桥墩强度和抗裂验算 |
3.6.1 分析软件简介 |
3.6.2 分析过程简述 |
3.6.3 成桥阶段纵桥向计算 |
3.6.4 成桥阶段横桥向验算 |
3.6.5 施工阶段强度和抗裂性验算 |
3.6.6 墩顶水平位移计算 |
3.7 桥墩施工图设计 |
3.7.1 主墩构造设计 |
3.7.2 主墩配筋设计 |
3.7.3 主墩劲性骨架设计 |
3.8 小结 |
第四章 严寒地区高墩施工工艺研究 |
4.1 桥墩施工工艺概述 |
4.1.1 翻模施工工艺 |
4.1.2 爬模施工工艺 |
4.2 桥墩施工工艺的选择 |
4.3 悬臂模板施工工艺设计 |
4.3.1 悬臂模板施工工艺概述 |
4.3.2 桥墩施工工艺流程 |
4.3.3 桥墩外模设计 |
4.3.4 桥墩内模设计 |
4.3.5 桥墩劲性骨架安装及钢筋安装 |
4.3.6 桥墩混凝土浇筑 |
4.4 0号梁段施工工艺 |
4.4.1 0号梁段施工工艺概述 |
4.4.2 0号梁段施工工艺流程 |
4.4.3 托架的安装和拆除 |
4.4.4 托架的预压 |
4.4.5 支架及钢牛腿验算 |
4.4.6 模板、钢筋和预埋件安装 |
4.4.7 混凝土浇筑 |
4.5 小结 |
第五章 高墩施工过程中的优化设计 |
5.1 桥梁建设的基本过程 |
5.2 桥梁设计与桥梁施工的相互关系 |
5.3 高墩施工过程中的优化设计 |
5.3.1 主墩钢筋及劲性骨架伸入承台长度的优化设计 |
5.3.2 主墩封顶施工过程中的优化设计 |
5.3.3 0号梁段施工预埋件的优化设计 |
5.3.4 其它优化设计建议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应用及展望 |
附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埋置式承台钢吊箱设计计算方法与施工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围堰 |
1.1.1 围堰概述 |
1.1.2 钢围堰的类型 |
1.2 钢吊箱围堰 |
1.2.1 钢吊箱围堰概述 |
1.2.2 钢吊箱围堰分类及其特点 |
1.3 钢吊箱围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埋置式承台钢吊箱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埋置式承台钢吊箱及其下放方法 |
2.1 埋置式承台钢吊箱 |
2.2 埋置式承台钢吊箱下放方法 |
2.2.1 吸泥法 |
2.2.2 扰动法 |
2.2.3 吸泥法和扰动法的特点 |
2.3 扰动法钢吊箱下放的施工流程 |
2.3.1 扰动法钢吊箱下放施工流程图与示意图 |
2.3.2 基坑淤泥扰动 |
2.3.3 吊箱拼装 |
2.3.4 吊箱下沉 |
2.3.5 封堵清淤 |
2.3.6 扰动法钢吊箱下放中难点的处理 |
2.4 埋置式承台钢吊箱基坑验算方法 |
2.4.1 土压力公式推导 |
2.4.2 坑壁的稳定性验算 |
2.4.3 整体稳定性验算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湖路鸡啼门主墩承台钢吊箱施工方案的确定 |
3.1 工程背景概述 |
3.1.1 工程概述 |
3.1.2 气象状况 |
3.1.3 水文状况 |
3.1.4 地质状况 |
3.2 承台施工方案的确定 |
3.2.1 初步的预选方案 |
3.2.2 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验算 |
3.2.3 钢吊箱方案可行性分析 |
3.2.4 钢吊箱基坑的坑壁稳定性验算 |
3.2.5 钢吊箱基坑整体稳定性计算 |
3.3 分析和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吊箱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 |
4.1 钢吊箱的结构设计 |
4.1.1 钢吊箱的设计条件 |
4.1.2 钢吊箱的技术参数 |
4.2 钢吊箱施工的主要步骤 |
4.2.1 基坑淤泥扰动 |
4.2.2 钢吊箱拼装 |
4.2.3 钢吊箱的下放 |
4.2.4 钢吊箱的封堵清淤 |
4.2.5 承台施工 |
4.3 钢吊箱施工的关键点 |
4.4 钢吊箱施工的监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吊箱结构的数值分析 |
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2 施工过程中最不利工况的分析和选取 |
5.3 各个工况的受力计算 |
5.3.1 工况一:钢吊箱起吊下放时吊箱及附属结构受力计算 |
5.3.2 工况二:钢吊箱内抽排泥浆后高水位时吊箱结构受力计算 |
5.3.3 工况三:钢吊箱高水位浇筑首层承台时吊箱结构受力计算 |
5.3.4 工况四:钢吊箱高水位浇筑第二层承台时吊箱结构受力计算 |
5.4 数据统计与验算 |
5.4.1 强度验算 |
5.4.2 钢护筒四周握裹力验算 |
5.4.3 内支撑稳定性验算 |
5.4.4 拉压杆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
5.4.5 拉压杆插销剪力验算 |
5.4.6 扁担梁受力验算 |
5.4.7 扁担梁插销剪力验算 |
5.4.8 挑梁受力验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创新点 |
6.2 研究结论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桩基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水化热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理论及影响因素 |
2.1 混凝土水化热理论分析 |
2.1.1 混凝土热力学性能 |
2.1.2 混凝土热传导理论 |
2.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
2.2.1 混凝土的变形计算 |
2.2.2 温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2.3 混凝土水化热影响因素分析 |
2.3.1 材料对水化热的影响 |
2.3.2 温度对水化热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施工水化热控制关键技术 |
3.1 大体积混凝土材料控制 |
3.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3.1.2 混凝土输送过程 |
3.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温度控制 |
3.2.1 温度控制原理及方法 |
3.2.2 温度监测控制 |
3.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控制 |
3.3.1 夏季混凝土浇筑 |
3.3.2 冬季混凝土浇筑 |
3.4 冷管降温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
3.4.1 有限元模拟 |
3.4.2 通水温度与流量影响分析 |
3.4.3 水管直径和长度影分析 |
3.4.4 水管排布方式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体积承台施工过程水化热控制实例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1.1 工程设计概况 |
4.1.2 承台施工过程总体概述 |
4.2 钢套箱施工 |
4.2.1 钢套箱概况 |
4.2.2 基底处理 |
4.3 冷水管配置 |
4.3.1 冷却水管布设 |
4.3.2 测温系统布设 |
4.4 承台混凝土水化热计算 |
4.4.1 施工混凝土的材料特性 |
4.4.2 冷管降温效果分析 |
4.5 大体积承台浇筑关键阶段控制 |
4.5.1 混凝土浇筑 |
4.5.2 混凝土拆模及养护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10)跨黄河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特点与难点 |
2.1 工程规模大且结构形式复杂多样 |
2.2 有效施工周期短, 施工组织难度大 |
2.3 技术含量高, 安全风险大 |
3 工程技术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3.1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水超长桩基施工技术研究 |
3.2 深水超大承台施工技术研究 |
3.3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箱梁悬灌冬季施工技术 |
3.4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
4 实施方案及取得的关键技术 |
4.1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水超长桩基施工技术 |
4.1.1 大吨位承载力钢栈桥及施工平台设计 |
4.1.2 高性能泥浆制备 |
4.1.3 泥浆循环 |
4.2 大体积承台施工技术 |
4.2.1 围堰支护形式选择 |
4.2.2 封底混凝土施工 |
4.2.3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 |
4.3 大跨度斜拉主梁施工技术 |
4.3.1 主梁冬季施工 |
4.3.2 前支点挂篮设计及内力状态监控 |
4.3.3 圆锥形止推装置 |
4.3.4 主梁施工过程抗风振技术 |
4.3.5 索导管定位 |
5 结束语 |
四、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承台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研究[D]. 周自然. 武汉工程大学, 2020(01)
- [2]承台施工监测与有限元模拟[J]. 刘燕,向高,彭驰. 科技传播, 2020(15)
- [3]跨海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研究[D]. 魏桂亮.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4]混凝土索塔施工的水化热风冷却控制技术[D]. 蒋浩博.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5]中开高速银洲湖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研究[D]. 雷佳. 郑州大学, 2020(02)
- [6]大跨度悬索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研究[D]. 李昀峰.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7]严寒地区大跨径连续刚构桥高墩建造技术研究[D]. 王伟峰. 吉林大学, 2019(03)
- [8]埋置式承台钢吊箱设计计算方法与施工工艺的研究[D]. 李明生. 广州大学, 2019(01)
- [9]桩基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水化热控制研究[D]. 黄有为.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10]跨黄河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技术研究[J]. 罗生宏. 铁道建筑技术,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