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德兴双桥山群中硅质岩对“金山式”金矿的找矿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芦建文,韩倩[1](2018)在《江西婺源地区中元古代变质岩研究》文中指出江西婺源地区中元古代变质岩类型以浅变质的板岩、千枚岩、变余火山-碎屑岩及变火山熔岩和变质较深的构造片岩组成。根据岩石化学特征、变质作用类型和地质构造活动,恢复其原岩为一套泥质沉积和火山岩。中元古代地层发生区域变质的主要时间为晋宁期。
孙建东,张雪辉,吕劲松,康丛轩,张勇,武彬[2](2018)在《江西金山矿田罗家墩金矿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文中提出通过罗家墩金矿地球化学、超糜棱岩及变沉凝灰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表明:从千糜岩经变沉凝灰岩、糜棱岩到超糜棱岩,SiO 2、CaO总体为带入组分,Al2O3、TFe、K2O为带出组分;超糜棱岩、变沉凝灰岩成岩分别为(844.0±6.4)Ma、(847.6±5.6)Ma,表明张村岩群归属新元古代;矿区(田)成矿与江南造山运动相近,主成矿期为晋宁期;由变沉凝灰岩经糜棱岩到超糜棱岩,相近的岩石学、地化特征表明它们成岩环境、物源的一致性,赋矿岩石原岩岩性为石英角斑质沉凝灰岩。
蒙智宇[3](2017)在《赣东北红梅岭-长源坞地区金矿找矿预测》文中提出红梅岭-长源坞研究区位于赣东北塔前-赋春成矿带中部,近年来在该区发现了红梅岭等多个金矿床(点),显示出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本次工作对区内物化探特征、岩浆岩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控矿作用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找矿前景进行了评估。红梅岭-长源坞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拼接的钦杭结合带东段。论文开展了地面磁法、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圈出了 6个物化探综合异常,其中甲类异常2个,乙类异常4个。物化探综合异常与已知矿床(点)位置较为吻合,可作为指示区内找矿的一个重要依据。区内花岗斑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显示,花岗斑岩其属于高硅、过铝质、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前人通过锆石测年确定其形成年龄为162.17±0.81 Ma,与整个塔前-赋春成矿带在170~150 Ma发生的成岩-成矿事件一致。论文对红梅岭-长源坞研究区内金矿床(点)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构造控矿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金矿成矿主要受韧性剪切作用控制,总结了区内成矿带-矿床-矿体的三级构造控矿模式。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构造作用等研究基础上,初步总结了金矿成矿模型,圈定了 6个金多金属矿找矿靶区,包括A类靶区3个,B类靶区1个,C类靶区2个。研究认为该区有较好的金找矿潜力。
谢国子[4](2017)在《江西省德兴市铁罗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文中提出铁罗山金矿是在德兴铜矿北部首次发现的独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丰富了花岗斑岩体外围的金矿成矿理论,并开启了在该铜矿北部找金的序幕。结合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研究表明:(1)矿床处于赣东北韧性剪切蛇绿岩构造混杂岩带中,近EW向展布的杜村背形与NNE向陡倾斜断裂构成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控制着矿区成矿、容矿构造——大坞坂韧性剪切变形带的产出;(2)大坞坂韧性剪切带在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带内构造岩及其近侧围岩均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其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铁白云石化、褪色化等;(3)矿区可划分为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铁白云石化带(Qtz-Ser-Py-Fer)、绿泥石-方解石-绢云母化带(Chl-Cal-Ser)等两个构造蚀变带;(4)矿床具有多阶段演化、多因复成的特点,历经火山沉积、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及岩浆热液叠加富集等成矿过程,矿床成因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找矿标志及找矿远景,分析认为:(1)矿床构造位置及其蚀变构造岩组合、赋矿地层及岩石组合、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组合均为有利的找矿标志;(2)杜村背形与NNE向断裂交汇形成的断陷带为"铁罗山"式金矿找矿远景区,此外,矿区深部钻孔中绿泥石化增强,金属硫化物增多,表明区内深部成矿热液作用将会增强,更深部可能存在铜金复合矿体。
简崟峰[5](2017)在《江西德兴花桥金矿床特征与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江西德兴花桥金矿床,位于江西省德兴市,是华东最大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金山金矿田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矿床,规模达到了大型。本文围绕主题,应用现代成矿理论和测试方法,在充分阅读和理解已有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对金山金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重点研究花桥金矿床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配合赋矿(超)糜棱岩的原岩恢复和成矿时代厘定,进而分析探讨矿床成因,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对花桥金矿关键岩/矿石做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可以看出,变沉凝灰岩、糜棱岩、超糜棱岩的蛛网图比较相似,微量元素总量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逐渐减小。类岩石中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U、La、Ce、Nd、Zr、Hf、Sm等富集,高场强元素如Ba、Nb、Sr、P、Ti等亏损。此外,还可以看出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K元素出现由富集至亏损,可能与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等矿物或者岩石破碎、分解有关。各类型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式图也十分相似,均呈现出右倾缓倾的特点,岩石所表现得轻稀土富集与弱Eu负异常,说明有地幔流体参与变质过程对岩石的交代蚀变。(2)含金超糜棱岩进行年代学分析,其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844.5±6.4Ma,可以表征矿床(田)岩石的成岩年龄,同时作为韧性剪切带型(造山型)金矿,其成矿与江南造山运动相近,也就是主成矿期大致发生在晋宁期。(3)从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这几方面对含金糜棱岩、超糜棱岩进行原岩恢复,其原岩为英安质变沉凝灰岩。(4)结合前人在金山金矿田所做工作,对矿床成因进行了系统讨论。其主要控矿因素有:(1)一套海相富火山-沉积复理石建造。(2)华夏板块与杨子板块发生碰撞造山,使得区域地层发生弱绿片岩相变质,并形成了一条深大断裂与若干次级裂隙。(3)岩石因受韧性剪切发生强烈动力变质。(4)地壳上升,成矿流体上移至韧-脆性转换带,并由“断层阀”模式释放压力,引起一系列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使得金沉淀富集成矿。
张彪,汤玄[6](2016)在《浅析饶北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文中指出饶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南褶皱系之间的江南造山带,赣东北深大断裂带贯穿其中。以乐安河为界,饶北地区南部则发现很多金矿,北部则较省。本文从成矿源岩、流体、构造三大角度推断饶北地区南部的金矿床类型及成矿机理,并对北部金矿勘查的找矿方向提供有益思路。
陈昌明[7](2016)在《皖南地区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其与金成矿作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皖南地区大型韧性剪切带为对象,以大型韧性剪切带与金成矿作用关系研究为主线,通过对白石坑、田子坑、韩家等6条重要构造路线剖面实测、天井山矿区17条坑道的大比例尺地质编录及地质填图和大量室内显微构造的专题研究,从构造形变学、构造岩石学、构造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璜茅-五城-屯溪韧性剪切带的的构造变形特征的精确厘定;结合“汪村—流口—鹤城—瑶里—鹅湖—大背坞”区域构造剖面的测制,完成了皖南地区大型韧性剪切带分布略图(1:25万)的编制;通过对区内天井山、小贺、白石坑、田子坑、韩家、九亩丘、璜尖、小连口金矿和邻区的金山、大背坞金矿的系统调查和对比研究,重点对大型韧性剪切带与金成矿作用关系进行了精细分析和大型韧性剪切带的含金性评价,揭示了大型韧性剪切带与金成矿作用之间的时间、空间和成因关系,建立了适合于皖南地区的金矿地质找矿模型。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进展:(1)以璜茅—五城—屯溪剪切带为对象,准确厘定了皖南地区大型韧性剪切带的存在。并从构造形变学、构造岩石学、构造地球化学等三大路径,进行了大型韧性剪切带地质特征的精细研究:1)璜茅—五城—屯溪剪切带为大型韧性剪切带,在研究区内总体呈喇叭状展布,宽约2-5km,向NE发散,向SW收敛。宏观上强弱分带明显,以元古代地层和晋宁期岩体的接触带为最强应变带,发育超糜棱岩,应变强度向两侧逐渐减弱,在弱应变带发育糜棱岩化千枚岩和初糜岩。在元古代糜棱岩地层中可见A型褶皱,S-C组构,透镜状石英发育。在长英质糜棱岩中可见长石石英斑晶形成的旋转碎斑,且面理线理均较为发育,面理线理产状显示韧性剪切带总体呈NE-NNE走向,且以水平位移为主;同期的次级剪切系变形强度显着低于主剪切带,以脆韧性或脆性剪切特征控矿;2)璜茅-五城-屯溪韧性剪切带微观特征与宏观特征相符,初糜岩-超糜岩均有分布,宏观上S-C组构和透镜状石英以及微观上的旋转碎斑和书斜构造显示璜茅-五城-屯溪韧性剪切带兼具左行和右行剪切的特征,而EBSD石英组构特征显示石英为中低温变形和低温变形的叠加,同样指示韧性剪切带具有多期活动特征,通过宏观上岩脉的变形判断韧性剪切带为先右行剪切,后左行剪切。结合本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初步推断为在印支-早燕山期的陆内造山形成了右行剪切韧性剪切带,而在晚燕山期则形成了左行的韧性剪切带;微观上,在韧性剪切带内的石英普遍具有波状消光、拔丝状拉长、亚颗粒化等膨凸和亚颗粒旋转动态重结晶,部分石英颗粒显微破裂作用形成布丁构造,书斜构造,局部可见压溶作用形成的压力影、对向不对称生长石英脉等,以及晶质塑性变形形成的旋转碎斑等,动态重结晶主要为膨突重结晶以及少量的亚颗粒旋转动态重结晶;长石无显着变形,仅少量双晶弯曲,指示主剪切带韧性变形温度不超过400℃。由长石、石英变质变形特征可以得出,韧性剪切带变形变质机制主要是在中低温条件下的位错滑移、显微-超显微破裂以及压溶作用;重结晶石英新晶粒粒径在镜下的测量结果显示,具有一定蚀变的糜棱岩与没有蚀变的糜棱岩的重结晶石英颗粒粒径无明显差别,均在0.015-0.025mm之间,利用石英动态重结晶新晶粒大小法对韧性剪切带差异应力进行计算,得到皖南地区璜茅-五城-屯溪韧性剪切带差应力值变化范围为74.97-106.08MPa;3)EBSD对韧性剪切带的石英组构分析显示,韧性剪切带中石英以中低温菱面滑移和低温底面滑移为主,说明韧性剪切带主要为中低温、低温变质环境;石英光轴表现为平行于b轴和c轴的点极密,叠加ac环带极密,即说明石英以柱面{10-10}滑移和菱面{10-11)叠加底面{0001}滑移为主,变形温度为中温、中低温(400~550℃)和低温(<400℃)。塑性变形机制和EBSD石英组构特征均显示韧性剪切带为中低温条件下的变质变形;4)宏微观运动学特征及EBSD石英组构特征显示璜茅-五城-屯溪韧性剪切带至少发生了两次韧性剪切活动,且先为右行韧性剪切,后为左行韧性剪切;5)石英、长石变形机制及EBSD石英组构指示的变质温度环境说明皖南地区璜茅-五城-屯溪韧性剪切带变质相主要为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局部可达低-中角闪岩相。(2)系统研究了皖南地区璜茅—五城—屯溪韧性剪切带与金成矿关系,获得了皖南地区存在大型韧性剪切带及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充分证据。1)重点厘定了皖南地区璜茅—五城—屯溪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其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韧性剪切带的含金性评价;2)综合研究显示,璜茅-五城-屯溪剪切带为区内最主要控矿构造。区内金矿化可划分为糜棱岩型矿化、蚀变岩型矿化和石英脉型矿化,三种矿化类型空间上均产于韧性剪切带中,均与韧性剪切带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其中糜棱岩型矿化为同韧性剪切带矿化,其矿体产出直接受控于韧性剪切带;而蚀变岩型矿化和石英脉型矿化受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上的脆性破裂控制,时间上属后韧性剪切成矿,但其空间产出亦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特别是石英脉型矿体,其总体产状与韧性剪切带一致;3)将璜茅地区未受韧性剪切带作用的灵山花岗岩与韧性剪切带内长英质糜棱岩做金等相关元素含量对比,结果显示韧性剪切带对金等相关元素有明显的汇聚作用;将研究区内井潭组地层和晋宁期岩体进行金及相关元素含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井潭组地层中与金相关的元素绝大部分含量高于灵山岩体,相对晋宁期岩体,井潭组地层可能为金矿成矿提供更充分的成矿元素;4)稀土元素分析显示井潭组地层与晋宁期灵山岩体配分模式一致,指示了两者可能为同源,而燕山期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井潭组地层和晋宁期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差别,显示出明显的富集轻稀土特征和不明显的负铕异常;而对金矿体的稀土元素分析显示其稀土配分模式与井潭组地层和晋宁期花岗岩相似而与燕山期岩体相差较大,指示成矿元素更可能来自于井潭组地层和灵山岩体,而与燕山期花岗岩关系较小;5)天井山金矿的黄铁矿和毒砂硫同位素δ34S值集中于两个区间:8‰~10‰和1‰~3‰,指示硫同位素组成具有深源和浅源混合的特征,且以浅源为主,三种矿化类型中黄铁矿、毒砂的634S值接近也可以说明其矿化过程具有一定连续性或继承性;6)热液成矿期流体包裹体具有3种类型: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和含CO2的三相包裹体,其中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包裹体测温显示,在第Ⅰ、Ⅱ成矿阶段,均一温度呈现明显的两个最佳均一温度区间,分别集中于125~150℃之间和225~275℃之间,说明成矿流体可能为两种流体的混合;随着成矿作用进行,从矿化阶段早期到晚期,流体的温度、盐度和压力总体均显示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特别是温度和压力变化明显,流体密度则在较小范围内波动,略微显示出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180H20值为-8.93~1.5%o,δD值为-76.4~-62.8%o,三个主要成矿阶段的氢氧同位素值均落入岩浆水、变质水与大气降水线之间的位置,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或变质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特征,并且伴随矿化过程大气降水的比例不断升高,最后以大气降水为主;7)韧性剪切带与金矿的空间关系显示,韧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在区域内的分布,也控制了不同矿化类型的空间展布,其中小贺为强应变带发育区,以糜棱岩型和蚀变岩型矿化为主;产于主剪切带中的金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脉状,产于强烈韧性变形的剪切蚀变带中,产状与糜棱面理一致,而且矿脉倾伏方向和倾伏角也与糜棱面理上线理一致,显示主剪切带对金矿体的三维空间控制;而产于其上盘次级剪切带中的天井山、田子坑、白石坑、金背坞、捉马矿段则以弱应变域的脆性破裂为主,形成含金石英脉型矿化;7)深入探讨了韧性剪切带结构与金矿化富集、金矿体定位的对应匹配关系,重点查明了皖南地区韧性剪切带与金成矿作用的时空关系和成生联系,建立了皖南地区韧性剪切带控矿模式。认为本区金成矿过程与陈柏林等(1999)提出的长期活动韧性剪切带多种金矿化类型叠加模式一致,所以皖南地区金矿应属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3)天井山金矿是一个发育石英脉型矿化、蚀变岩型矿化和糜棱岩型矿化的多矿化类型复合金矿化体系,各矿化类型之间的时空配置具有密切的内在成生联系,组合产出特征明显。成矿演化宏观结构划分为初始沉积期、构造-岩浆作用预富集期和内生热液富集期,主成矿期成矿演化的微观结构划分为Ⅰ.微量金-石英阶段;Ⅱ.金-单一硫化物-石英阶段;Ⅲ.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Ⅳ.微量金-萤石-方解石-石英阶段。天井山金矿为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但其主成矿阶段表现为晚期脆性破裂控矿;从控矿构造、矿物标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分析表明,天井山金矿的矿床规模应与大背坞金矿相当,后者之所以成为大型金矿,主要是充分开发利用了糜棱岩型和蚀变岩型低品位矿石,而天井山金矿目前则仅限于开采浅部的石英脉型矿石。(4)突破前人只在外接触带浅变质碎屑岩中找含金石英脉型矿的禁区,明确提出应关注和重视内接触带的花岗岩型糜棱岩带的找矿工作。因为野外工作发现在同一条韧性剪切带中,外接触带的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劈理化带、片理化带和千枚岩带;而内接触带的花岗质岩石则以糜棱岩带和碎粒岩带为特征,提出了沿袭内接触带发育的含金韧性剪切带(岩体内接触带300米范围内),有可能发现规模型花岗糜棱岩型和蚀变岩型金矿体的新认识。目前已在天井山XJ9的106米中段进入岩体80多米处见0.6—1.46米厚的花岗糜棱岩型矿体,以毒砂、黄铁矿为主,含金品位O.n—n克吨,延长已工程控制>80米。其可能为皖南金矿的勘查提供新对象,并孕育新突破;发现并评价了二种新的金矿化类型:即花岗糜棱岩型(200中段、XJ6等)和含金蚀变岩型。其中后者已成为矿山的主要开采对象和地勘单位的主要勘查对象,但前者尚未得到应有重视;大力倡导重视和加强低品位矿石的开发利用,并取得了极为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天井山金矿成为皖南地区首个储量过吨的成型金矿床,并被国家授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毛大华,任杰,郝斌斌[8](2016)在《江西婺源天井源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文中指出婺源天井源金矿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对接带北侧,为赋春、清华两镇管辖,扬子板块南缘的鄣公山地体寿安岩片中,本文从成矿源岩、流体、构造三大角度分析,得出该矿区矿床类型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而且对该矿区的找矿标志做了总结。
李红中,周永章,杨志军,高乐,何俊国,梁锦,曾长育,吕文超[9](2015)在《钦-杭结合带硅质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提出钦州—杭州(钦-杭)结合带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跨越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5省(区)。大致以南岭为界,该带可划分为北、中、南三段。中段与南岭带重合,大致分布在北纬24°27°范围,以北为北段,包括江西、浙江及安徽南部,以南为南段,包括粤西桂东南地区。钦-杭结合带跨带内沉积硅质岩广泛发育,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展示它们主要为热水成因。硅质岩相关的热水活动分布偏向于靠近结合带的两侧。钦-杭结合带"北、中、南"三段的硅质岩时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南段及两侧邻区大规模热水活动集中于晚古生代,中段及两侧邻区的集中于早古生代,北段及邻区的热水活动集中于元古宙。这种大规模热水活动自北向南逐渐变新的特点与钦-杭结合带分段演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作为热水活动地质遗迹的硅质岩,其形成与大地构造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钦-杭结合带的几个拉张阶段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富含硅质的热水活动伴随了丰富的成矿作用,热水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热水沉积型金矿在该构造带内均较为典型。
赵元艺,李小赛,吴德新,许虹,沙俊生[10](2014)在《江西德兴金山金矿晋宁期花岗质超糜棱岩的发现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江西金山金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德兴市境内,区域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属于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动力变质热液型金矿。本文在发现金山金矿的赋矿岩石为双桥山群花岗质超糜棱岩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相学研究,对花岗质超糜棱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的测试以及LA-ICP-MS U-Pb法测年,探讨了花岗质超糜棱岩原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年代学与区域成矿意义。其SiO2含量介于53.32%69.86%之间,为中酸性岩。全碱指数(ALK)变化于3.026.00,属于亚碱性岩石。铝过饱和指数(A/CNK)变化于0.962.49之间,为准铝质和过铝质系列,具S型花岗岩特征。里特曼指数(σ)为0.551.62,K2O/Na2O变化于0.4812.13,为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U和La、Ce、Nd、Zr、Hf等元素,亏损Ba元素和Ta、Nb、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重稀土元素部分的曲线形态较为平缓。∑REE=107.64×10-6168.82×10-6,稀土元素总量偏低。LREE/HREE为5.186.44,(La/Yb)N为4.116.20,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δEu=0.551.00,平均为0.68,具有中等的Eu负异常。锆石中Th/U值介于0.572.04,为岩浆成因。原岩金山金矿花岗质超糜棱岩,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其成岩与成矿时代一致,为新元古代(834.3±3.8 Ma),属晋宁期成矿。本文测试得到其最高金含量可达15.3×10-6,建议重视金山周边地区及整个江南造山带乃至华南其它地区与剪切带有关的新元古界双桥山群火山质变质岩中Au的找矿评价工作。
二、江西德兴双桥山群中硅质岩对“金山式”金矿的找矿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德兴双桥山群中硅质岩对“金山式”金矿的找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婺源地区中元古代变质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变质岩发育概况 |
2 区域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
2.1 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
2.2 岩石化学特征 |
3 变质岩的原岩恢复 |
4 区域变质作用 |
4.1 区域变质发生时期和变质类型 |
4.2 区域变质相带初步划分 |
5 变质作用与地质构造活动以及成矿作用的关系 |
(2)江西金山矿田罗家墩金矿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矿床地质概况 |
2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
2.1 样品特征 |
2.2 分析方法 |
3 分析结果 |
3.1 主微量元素 |
3.2 稀土元素 |
3.3 锆石U-Pb年龄 |
4 讨论 |
4.1 成岩年龄与成矿时段 |
4.2 赋矿原岩恢复 |
5 结论 |
(3)赣东北红梅岭-长源坞地区金矿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选题依据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工作量统计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区域构造演化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三章 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特征研究 |
3.1 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法 |
3.2 区域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特征概况 |
3.3 研究区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特征 |
3.4 研究区物化探综合异常圈定 |
第四章 岩浆岩的年代学、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
4.1 岩浆岩的形成时代 |
4.2 岩浆岩的岩石学及岩相学特征 |
4.3 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4.4 岩浆岩的成因类型 |
4.5 岩浆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
4.6 岩浆岩的成矿作用 |
第五章 矿化地质特征 |
5.1 研究区矿产概况 |
5.2 红梅岭-凤凰岭金矿区矿化地质特征 |
5.3 矿石中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 |
第六章 构造控矿作用研究 |
6.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6.2 研究区主要控矿构造特征 |
6.3 脆-韧性剪切带的控矿作用 |
6.4 韧性剪切作用的成矿年龄讨论 |
6.5 脆性断裂的叠加改造作用 |
6.6 构造控矿模式 |
第七章 矿床模型和找矿预测 |
7.1 矿床模型 |
7.2 找矿预测 |
第八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4)江西省德兴市铁罗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
2 矿区地质特征 |
2.1 地层 |
2.2 构造 |
2.2.1 杜村背形 |
2.2.2 断裂 |
2.2.3 大坞坂韧性剪切变形带 |
2.2.3. 1 空间展布特征 |
2.2.3. 2 构造岩类型 |
2.3 岩浆岩 |
2.4 围岩蚀变 |
2.4.1 蚀变类型 |
2.4.2 蚀变分带 |
3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 (化) 体特征 |
3.2 矿石特征 |
3.2.1 矿石物质成分 |
3.2.2 矿石结构构造 |
3.2.3 矿石类型 |
4 矿床成因 |
5 找矿远景 |
5.1 找矿标志 |
5.2 找矿方向 |
6 结语 |
(5)江西德兴花桥金矿床特征与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区交通位置 |
1.3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现状 |
1.4 金山金矿田和花桥金矿床已有研究工作概述 |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完成工作量 |
1.5.1 研究思路、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2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
2.2 地层概述 |
2.3 构造特征与韧性剪切带 |
2.4 区域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
2.5 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概述 |
第3章 花桥金矿床地质特征 |
3.1 赋矿地层 |
3.2 控矿构造 |
3.2.1 褶皱 |
3.2.2 金山-西蒋韧性剪切带 |
3.2.3 断层 |
3.3 与成矿有关的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
3.4 围岩蚀变与金矿化 |
3.4.1 围岩蚀变类型 |
3.4.2 蚀变分带特征 |
3.5 矿体特征 |
3.6 矿石特征 |
3.6.1 矿石类型 |
3.6.2 矿相学特征 |
3.6.3 物质组成特征 |
第4章 含金糜棱岩地球化学特征 |
4.1 样品的采集、特征和测试方法 |
4.1.1 样品的采集及其特征: |
4.1.2 测试方法 |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2.1 主量元素 |
4.2.2 微量元素 |
4.3 含金糜棱岩的原岩恢复 |
4.4 成岩成矿地质环境讨论 |
第5章 矿床成因探讨 |
5.1 成矿年龄讨论 |
5.1.1 锆石U-Pb定年分析方法 |
5.1.2 成矿年龄厘定 |
5.1.3 成岩成矿年龄讨论 |
5.2 成矿物质来源 |
5.3 成矿流体性质讨论 |
5.4 矿床成因探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6)浅析饶北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赋矿地层 |
2 成矿热液 |
3 控矿构造 |
4 成矿机理讨论 |
5 结论及不足 |
(7)皖南地区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其与金成矿作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与主要任务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1 成矿地质背景 |
1.3.2 金矿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
1.3.3 前人主要研究工作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主要技术路线 |
1.5 工作概况及主要完成工作量 |
1.6 主要成果与进展 |
1.6.1 主要成果 |
1.6.2 主要进展 |
第二章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主要特征、研究方法与研究进展 |
2.1 韧性剪切带金矿床的主要特征 |
2.1.1 矿床基本特征 |
2.1.2 韧性剪切带的成矿作用特征 |
2.1.3 成矿规律与成矿过程 |
2.2 韧性剪切带金矿床的主要研究方法 |
2.2.1 韧性剪切带金矿床研究的核心方法 |
2.2.2 显微构造分析—韧性剪切带构造的主要研究方法 |
2.3 国内外韧性剪切带及其与金成矿关系研究现状 |
2.3.1 韧性剪切带与金成矿 |
2.3.2 含金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的主要进展 |
2.3.3 与大型韧性剪切带相关的金成矿作用研究 |
第三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3.1 大地构造背景 |
3.2 区域地层 |
3.3 区域构造 |
3.4 区域岩浆岩 |
3.5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
3.5.1 地球物理特征 |
3.5.2 地球化学特征 |
第四章 五成-屯溪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与表征 |
4.1 韧性剪切带宏观变形特征 |
4.1.1 大片剖面(Ⅰ号剖面) |
4.1.2 捉马—竹下剖面(Ⅱ号剖面) |
4.1.3 小贺-古积田剖面(Ⅲ号剖面) |
4.1.4 捉马-白石坑剖面(Ⅳ号剖面) |
4.1.5 天井山剖面(Ⅴ号剖面) |
4.1.6 韩家剖面(Ⅵ号剖面) |
4.1.7 璜茅剖面(Ⅶ号剖面) |
4.1.8 其他观察点及短剖面 |
4.1.9 线理、面理特征 |
4.1.10 小结 |
4.2 韧性剪切带微观变形特征及其变形机制 |
4.2.1 璜茅-五城-屯溪韧性剪切带微观特征 |
4.2.2 糜棱岩塑性变形机制 |
4.3 大型韧性剪切带特征及EBSD石英组构分析 |
4.3.1 璜茅—五城—屯溪韧性剪切带 |
4.3.2 宏观变形特征及运动学特征 |
4.3.3 微观变形特征及变形机制 |
4.3.4 长英质糜棱岩差异应力估算 |
4.3.5 EBSD石英组构分析 |
4.3.6 初步结论 |
第五章 韧性剪切带与金成矿作用关系 |
5.1 区域内典型矿床(点)研究—以天井山地区为例 |
5.1.1 天井山金矿 |
5.1.2 小贺金矿点 |
5.1.3 白石坑金矿点 |
5.1.4 捉马金矿点 |
5.1.5 新岭脚金矿点 |
5.1.6 大片金矿点 |
5.1.7 璜尖金矿点 |
5.1.8 小贺砷-铅锌-金多金属矿点 |
5.1.9 九亩丘银-铅-锌多金属矿点 |
5.2 韧性剪切带形成与金矿形成的时间关系 |
5.3 韧性剪切带与金成矿的空间关系 |
5.3.1 受主剪切带控制的矿床特征 |
5.3.2 受次级剪切带控制的矿床特征 |
5.4 韧性剪切带形成与金矿形成的物源关系 |
5.4.1 微量元素特征 |
5.4.2 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反应的成矿物源信息 |
5.4.3 硫同位素示踪 |
5.4.4 流体包裹体特征 |
5.5 小结 |
第六章 金矿化的时空结构及富集规律 |
6.1 成矿演化及其时间结构特征 |
6.1.1 成矿演化的宏观结构特征 |
6.1.2 成矿演化的微观结构特征 |
6.1.3 成矿演化与金矿化富集关系 |
6.2 金矿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结构 |
6.2.1 金矿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
6.2.2 金矿化的空间结构特征 |
6.3 主要矿物的标型特征研究 |
6.3.1 含矿石英的标型特征 |
6.3.2 含金黄铁矿的标型特征 |
6.3.3 金矿物标型特征 |
6.4 与金山金矿床的对比研究 |
6.4.1 金山金矿床的主要成矿特征 |
6.4.2 研究区与金山金矿床的对比研究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工作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新进展和新认识 |
7.3 进一步找矿工作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江西婺源天井源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址概况 |
2 成矿地质特征 |
2.1 赋矿地层 |
2.2 成矿流体 |
2.3 构造条件 |
3 找矿标志 |
3.1 直接标志 |
3.2 间接标志 |
(9)钦-杭结合带硅质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硅质岩的空间分布特征 |
2硅质岩的时间分布特征 |
3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属性 |
3.1南段 |
3.2中段 |
3.3北段 |
4硅质岩发育的大地构造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
5硅质岩的成矿效应 |
6结论 |
(10)江西德兴金山金矿晋宁期花岗质超糜棱岩的发现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地质背景 |
3 样品及分析测试 |
3.1 样品采集 |
3.2 样品特征 |
3.3 测试方法 |
3.4 测试结果 |
4 讨论 |
4.1 花岗质岩性的确定 |
4.2 构造背景 |
4.3 成岩与成矿时代 |
4.4 区域成矿意义 |
5 结论 |
四、江西德兴双桥山群中硅质岩对“金山式”金矿的找矿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婺源地区中元古代变质岩研究[J]. 芦建文,韩倩. 四川有色金属, 2018(02)
- [2]江西金山矿田罗家墩金矿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 孙建东,张雪辉,吕劲松,康丛轩,张勇,武彬. 矿产勘查, 2018(03)
- [3]赣东北红梅岭-长源坞地区金矿找矿预测[D]. 蒙智宇. 南京大学, 2017
- [4]江西省德兴市铁罗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J]. 谢国子. 现代矿业, 2017(05)
- [5]江西德兴花桥金矿床特征与成因分析[D]. 简崟峰.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 [6]浅析饶北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J]. 张彪,汤玄. 中国金属通报, 2016(09)
- [7]皖南地区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其与金成矿作用关系研究[D]. 陈昌明. 中国地质大学, 2016(02)
- [8]江西婺源天井源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J]. 毛大华,任杰,郝斌斌. 世界有色金属, 2016(01)
- [9]钦-杭结合带硅质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李红中,周永章,杨志军,高乐,何俊国,梁锦,曾长育,吕文超. 地学前缘, 2015(02)
- [10]江西德兴金山金矿晋宁期花岗质超糜棱岩的发现及意义[J]. 赵元艺,李小赛,吴德新,许虹,沙俊生. 地质与勘探,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