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集约化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

鳗鱼集约化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

一、黄鳝集约化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肖艳[1](2021)在《黄鳝常见疾病的诊治与防控》文中提出黄鳝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黄鳝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黄鳝人工养殖规模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其病害防治已成为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黄鳝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提高黄鳝养殖成活率,本文对黄鳝养殖过程中常见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杨代勤,何力[2](2021)在《黄鳝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文中指出黄鳝(Monopterus albus)养殖产业近年发展较快,已在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养殖,连续10年产量超过30万t。黄鳝养殖方式主要为池塘网箱养殖,其特殊的生态养殖方式对水环境污染小,影响黄鳝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主要为养殖环境及投入品。养殖环境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通过食物链及其他途径影响黄鳝产品质量。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黄鳝体内重金属未超标,而野生环境下的黄鳝,尤其是黄鳝苗,其体内重金属超标风险较高。通过对黄鳝体内农药残留进行调查,主要检测了敌敌畏、氟虫腈、五氯酚钠和林丹4种农药,从检测结果看,黄鳝体内这4种农药的残留情况总体良好,敌敌畏和氟虫腈都未检出,林丹和五氯酚钠仅在个别样品有检出;对黄鳝配合饲料的检测未发现重金属超标,未检测到雌二醇、己烯雌酚和甲基睾酮等性激素;研究发现,作为动物饲料源的水蚯蚓和蚯蚓可能是黄鳝体内砷的重要来源,螺等鲜活饵料可能是黄鳝其他重金属的重要来源;渔用药物中,防治寄生虫药物阿苯达唑在投喂养殖期间的黄鳝体内有一定比例检出并超标,呋喃类药物、氯霉素,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磺胺类等有部分检出,但含量未超标。通过近10年的抽样调查,没有发现违禁药物与激素在黄鳝体内超标,近10年黄鳝质量安全是稳定的。[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1,11(1):01-10]

张晨馨[3](2020)在《长江中下游六种特色淡水鱼的蠕虫感染情况调查》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我国特色淡水鱼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地理条件优越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然而,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特色淡水鱼寄生虫病害频发,威胁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中,蠕虫病是特色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害之一,可导致鱼体大量死亡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特色淡水鱼寄生蠕虫种类鉴定、流行情况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十分匮乏,制约了相关病害防控工作的开展。因此,本研究于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2个采样点(宜昌、武汉、仙桃、汉川、岳阳、益阳、抚州、上饶、吉安、南昌、池州、湖州)定期采集黄鳝(Monopterus albus)、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6种特色淡水鱼样本,并利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统计学等方法对其寄生的蠕虫种类及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色淡水鱼类的病害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共采集特色淡水鱼2512尾,分离鉴定了8个寄生蠕虫物种,其中单殖吸虫5种,棘头虫1种,线虫2种,隶属3纲5科8属。主要包括2个新种:东至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dongzhi sp.n.)、枝江伪锚盘虫(Pseudancylodiscoides zhijiang sp.n.);6个补充描述种:河鲈锚首虫(Ancyrocephalus mogurndae)、异形锁钩虫(Onchocleidus dispar)、黄颡四锚虫(Bychowskyella pseudobagri)、大刺三代虫(Gyrodactylus macracanthus)、普通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 excisus)、隐藏新棘虫(Pallisentis celatus)。东至对盲囊线虫采自安徽省池州市,寄生于大鳞副泥鳅的肠、肝脏和脾脏,虫体均处于幼体阶段,头端有一心型钻齿,胃盲囊长囊状且略长于肠盲囊;通过分子学比较,其cox2、rrns和ITS2 r DNA序列分别与欧式对盲囊线虫C.ogmorhini(88.7%)、欧式对盲囊线虫C.ogmorhini(88.6%)和双盲小口线虫C.osculatum(83.7%)的相似度最高。枝江伪锚盘虫采自湖北省宜昌市,寄生于长吻鮠的鳃,虫体具两对大小不一的眼点,球或椭球形的受精囊后接阴道,交配器由交接管和不规则月牙状的支持器组成,交接管基部弯曲;分子序列比对发现与其28S r DNA序列相似度最高的物种为Pseudancylodiscoides gigi(97.9%)。本文补充描述的6个物种形态特征与前人报道的基本一致。2、调查并分析了6种特色淡水鱼寄生蠕虫的感染情况,发现特色鱼均有蠕虫感染且多为特异性寄生,以单殖吸虫感染为主。其中,长吻鮠主要感染伪锚盘虫,感染率高达100%(34/34);黄鳝主要感染普通胃瘤线虫和隐藏新棘虫,感染率分别为15.9%(71/446)和12.8%(57/446);泥鳅主要感染大刺三代虫和东至对盲囊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7.5%(163/931)和1.9%(18/931);翘嘴鳜主要感染河鲈锚首虫,感染率为38.3%(93/243);大口黑鲈主要感染异形锁钩虫,感染率为17%(16/94);黄颡鱼主要感染黄颡四锚虫,感染率为5.1%(39/764)。同时,调查发现单殖吸虫在5月和9-12月的整体感染水平较高,感染率为44.6%-100%,感染丰度为3.4-707.2个;胃瘤线虫和棘头虫全年均有感染,其中胃瘤线虫的感染高峰期为5月份,感染率为23.3%-38.9%,感染丰度为4.0-5.6个,而棘头虫在7-9月的整体感染水平较其它月份高,感染率为12.5%-60.2%,感染丰度为1.5-10个。

雷萌桐[4](2020)在《青海鱼类蠕虫区系调查及裸鲤棘吻虫的系统发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水域资源丰富,土着鱼类种类较多,其在青藏高原生态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寄生虫作为高原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对青藏高原土着鱼类蠕虫的调查研究较少,随着青海水产业的快速发展,鱼病成为影响渔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对青海黄河水系、长江水系、青海湖等天然水系中的土着鱼类,以及水库、池塘等的养殖鱼类的蠕虫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在天然水系土着鱼类中感染率高的裸鲤棘吻虫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青海鱼类主要寄生蠕虫的种类。在26种744尾鱼体内外共检出蠕虫12种,隶属于4门6纲7目9科10属。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中有3纲,其中单殖吸虫纲(Monogenoida)1种,为副双身虫属双身虫(Paradiplozoon sp.);绦虫纲(Cestoidea)7种,分别为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东方短结绦虫(Breviscolex orientalis)、中华许氏绦虫(Khawia sinensis)、鲤蠢属未定种绦虫(Caryophyllaeus sp.),头槽绦虫裂头蚴(Bothriocephalus sp.plerocercoid),双线绦虫裂头蚴(Digramma sp.plerocercoid)、肠舌状绦虫裂头蚴(ligula intestinalis plerocercoid);线虫纲(Nematoda)1种,为对盲囊属线虫幼虫(Contracaecum spp.larva),另有线虫未定种2种;棘头虫门(Acanthocephala)有2纲,分别为始新棘头虫纲(Eoacanthocephala)的青海新棘吻虫(Neoechinorhynchus qinghaiensis)和古棘头虫纲(Palaeacanthocephala)的裸鲤棘吻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环节动物门(Annelida)蛭纲(Hirudinea)的尺蠖鱼蛭(Piscicola geometra)。(2)青海天然水系鱼类蠕虫感染情况。在天然水系共采集到20种525尾野生鱼,198尾鱼感染蠕虫,蠕虫整体感染率为37.7%,感染的蠕虫包括棘头虫、绦虫、线虫、吸虫。棘头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为30.9%和15.2条,绦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为8.4%和12.8条,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为5.1%和11.8条,吸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为3.4%和10.3条。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小头高原鱼(Herzensteinia microcephalus)等5种鱼的蠕虫感染率较高,均达50%以上。检查长江水系土着鱼类7种112尾,蠕虫感染率为34.8%,共发现7种寄生虫,包括鱊头槽绦虫、东方短结绦虫、鲤蠢属绦虫、青海新棘吻虫、裸鲤棘吻虫、副双身虫属吸虫及线虫未定种,棘头虫和绦虫感染较为普遍,其中棘头虫的平均感染率为23.21%,平均感染强度为19.4条。采集到青海省内黄河水系鱼类12种337尾,其中土着鱼类有7种291尾,黄河水系鱼类的蠕虫感染率为33.5%,感染有肠舌状绦虫裂头蚴、对盲囊线虫幼虫、线虫未定种、副双身虫属吸虫、青海新棘吻虫、裸鲤棘头虫、尺蠖鱼蛭等7种蠕虫,其中土着鱼类的棘头虫平均感染率为32.3%,平均感染强度为10.9条。采集到天然湖泊土着鱼类2种76尾,蠕虫平均感染率为60.5%,感染有肠舌状绦虫裂头蚴、对盲囊线虫幼虫、青海新棘吻虫、裸鲤棘头虫、副双身虫吸虫等5种蠕虫,其中棘头虫平均感染率55.26%,平均感染强度为20.7条。(3)青海养殖鱼类蠕虫感染情况。共采集到9种225尾养殖鱼类,蠕虫整体感染率为6.22%,感染强度为4.79条,感染的蠕虫均为绦虫,分别为鱊头槽绦虫、头槽绦虫裂头蚴、双线绦虫裂头蚴、中华许氏绦虫、舌状绦虫裂头蚴。(4)裸鲤棘吻虫的系统发育分析。对青海不同宿主来源和区域的裸鲤棘吻虫的核糖体18S rRNA、rRNA-ITS及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获取了34条18S rRNA基因序列、34条rRNA-ITS基因序列及35条cox1基因部分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裸鲤棘吻虫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18S rRNA、rRNAITS、cox1基因序列,以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树形相似,证实了不同宿主及地理来源的棘头虫为裸鲤棘吻虫,亦进一步证实了裸鲤棘吻虫为有效的独立种。基于COI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裸鲤棘吻虫具有一定的水系分布特性。中性检验提示裸鲤棘吻虫核糖体基因可能存在定向选择,而线粒体cox1基因可能存在遗传漂变;种群历史动态分析提示裸鲤棘吻虫种群大小保持稳定。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青海天然水系中的土着鱼类及养殖鱼类的蠕虫区系进行调查,初步明确了青海鱼类的蠕虫感染状况,丰富了青藏高原鱼类寄生虫病资料,可为今后青藏高原鱼类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同时对裸鲤棘吻虫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丰富了其病原学资料,为今后对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刘玉廷[5](2018)在《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肝胰脏脂代谢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在探究复方中草药(Compou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CCM)对泥鳅幼鱼生长性能、肝胰脏脂代谢、抗氧化作用及肠道功能影响,优化最佳添加量,为泥鳅绿色安全养殖提供参考。选取健康泥鳅幼鱼75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C(对照组)、5CCM、10CCM、15CCM、20CCM组(日粮CCM添加量分别为0、5、10、15和20 mg/g),置于120×80×60 cm的水族箱中饲养,饲喂70 d后,取肝胰脏、肠道样本,检测相应指标。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与C组鱼相比:10CCM组鱼特异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均显着提高,饲料系数显着降低(P<0.05);各组鱼存活率及增重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鱼体粗蛋白、粗灰分及水分含量无显着差异,但20CCM组鱼体粗脂肪显着低于C组鱼(P<0.05)。2.与C组鱼相比:各CCM添加组鱼肝胰脏LDL含量均极显着降低(P<0.01),10CCM组肝胰脏鱼TCHO、TG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HDL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15CCM组肝胰脏TCHO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TG含量显着降低(P<0.05)。10CCM组鱼肝胰脏MDA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CAT和GSH-PX活性显着增加(P<0.05);15CCM组肝胰脏MDA、AKP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GSH-PX活性显着增加(P<0.05);组织学切片油红O染色后观察显示,各组鱼肝胰脏脂滴数量与分布范围随CCM添加量增加明显减小,10CCM、15CCM和20CCM组鱼肝胰脏切片未见明显脂滴,肝索结构逐渐清晰。3.与C组鱼相比:10CCM组鱼肠道胃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极显着提高(P<0.01),脂肪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15CCM组鱼肠道胃蛋白酶活性明显提升(P<0.01),淀粉酶和脂肪酶显着提高(P<0.05);5CCM组鱼肠道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P<0.01);10CCM组鱼肠道CAT、GSH-PX活性和AKP含量显着提高,PC和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经16S rD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饲料添加CCM改变了肠道微生物构成,10CCM组鱼肠道有益菌鲸杆菌属比例上升,而条件致病菌群伊丽莎白菌、肠杆菌、不动杆菌、红球菌比例下降。由上述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日粮添加CCM可改善泥鳅生长性能、提高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肝胰脏脂代谢;还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构成、促进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和增强肠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推荐最佳添加剂量为10 mg/g。

沈保庆[6](2017)在《黄鳝爆发性细菌病病源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患白头病黄鳝的肝和肾中分离得到致病菌株,分离出菌株通过肌肉注射、划痕浸泡等方式对黄鳝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了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证实该菌为黄鳝白头病病原菌,从注射到感染时间和自然相差不大。分离菌株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中央微隆起、半透明、光滑、湿润。根据形态学、生理特性,鉴定该分离菌为温和气单胞菌。分离菌株对15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头抱曲松、氟哌酸、复方新诺明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氯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氧氟沙星、氨苄西林、乙酰螺旋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强力霉素6种药物敏感较低。黄鳝腐皮病严重制约了黄鳝养殖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养殖黄鳝养殖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网箱养殖的需要,药敏试验对腐皮病的治疗预防以及用药种类和浓度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从病鳝病灶部位分离到待测菌株,人工分离培养,再用待测菌株人工感染体重60100 g的黄鳝,感染的黄鳝出现与自然发病黄鳝相似的症状,并从感染黄鳝的病灶中分离到与原菌株相同的细菌,再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相关的药敏试验。经细菌的形态、培养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菌株鉴定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段杆菌。该结果对黄鳝腐皮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对黄鳝的大规模养殖有极大的帮助。黄鳝细菌性出血病就是新近发现的黄鳝的一种传染病,在暴发流行的高峰,死亡率高达73%以上。嗜水气单胞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部分致病株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频繁发生,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细菌耐药性迅速上升,其耐药性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试验从发病黄鳝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经过常规细菌学鉴定和药敏实验,再经过黄鳝感染试验确定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并发现该细菌对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强力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安卡西林、头孢金素类等药物存在普遍的耐药性,为黄鳝的出血病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试验依据,同时还发现这些药物在体内还有一定残存,危害人类的健康,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

沈艳兵[7](2013)在《黄鳝仔稚鱼食性与生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鳝是一种亚热带淡水鱼类,也是我国大力推广养殖的名优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其中以我国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布为最广。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加之对野生黄鳝的过度和不合理捕捞,导致野生黄鳝资源日益枯竭,产量不断下降。但黄鳝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深受众多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有效的保护黄鳝资源,进行黄鳝的规模化人工养殖已经势在必行。90年代以来,黄鳝人工养殖得到迅速的推广和不断发展,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养殖模式日益多样化,黄鳝养殖产量稳步提升,经济效益成效显着。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对于黄鳝人工养殖的配合饲料、病虫害防治、成鳝越冬以及苗种繁殖还存在很大问题,并成为黄鳝人工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的瓶颈。为此,本文主要针对黄鳝苗种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即稚鳝的开口饵料展开研究,旨在通过试验找到有利于稚鳝生长发育和提高成活率的合适开口饵料,为黄鳝人工养殖大批量苗种供应提供可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用6种不同饵料(天然饵料和有诱食剂的配合饲料)投喂全长20mm-100mm稚鳝,经过15d的试验养殖,稚鳝的净增重、净增长、特定生长率以及成活率各项系数存在差异。试验分为6个不同饵料组别,分别为鳗鱼粉(A)、血虫(B)、水蚤(C)、鲢鱼糜(D)、水蚯蚓(E)、添加剂配合饲料(F)。通过对试验所得数据分析发现,在净增重增幅方面,E>F>C>A>D=B;在净增长方面:A>F>E>B>D>C;在特定生长率方面:E>F>A>D>B>C;在成活率方面:E>F>C>B>A>D;结果表明不同开口饵料对稚鳝的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水蚯蚓和含诱食添加剂的人工配合饲料比较适合作为稚鳝的开口饵料。2.用5组不同组别饲料配比(鲜鱼糜和配合饲料)投喂稚鳝,经过45d的试验养殖后,不同饲料配比比例对稚鳝的生长性能、体成分以及血清指标系数影响存在差异性。5个组别鲜鱼糜和配合饲料配比比例分别为:A组(100%:0%)B组(75%:25%)、C组(50%:50%)、D组(25%:75%)、E组(10%:90%)。试验数据显示,添加配合饲料的B-E组(25%-90%)和完全投喂冰鲜鱼的A组(0%)相比,增长率有明显提高,就成活率而言,各个处理组成活率无明显差异;在对黄鳝体成分的影响而言,随着配合饲料占投喂饵料总量比例逐步增大的过程中,稚鳝体内粗蛋白质含量呈现由低到高、然后又由高到底的变化趋势;在对血清的影响上,B、C、D、E各处理组血清GOT和GPT与完全投喂冰鲜鱼的A组(0%)相比,各个处理组血清降低幅度都较大,其中BC两组为最大。试验最终表明:合理的配合饲料与冰鲜鱼人工配合饲料最佳比例为3:1。3.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饵料投喂稚鳝,经过120d的饲养后,投喂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饵料对稚鳝的生长指标存在差异。试验中,通过投喂A(鲢鱼粉)、B(酵母)、C(豆粕)、D淀粉,每个处理组分别投喂含20%、30%、40%、50%蛋白质含量的人工配制饵料。试验数据研究结果显示,稚鳝对蛋白质含量为30%—40%左右的人工配合饲料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和利用率,摄食这个范围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饲料具有较好的生长效果,体长和体重增加速度都较快。

郭哲生[8](2012)在《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为加快黄鳝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建瓯市盛源水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了福建省发展改革委"黄鳝集约化养殖及人工繁殖技术的推广"项目,对黄鳝池塘网箱养殖这一新型实用的技术方法,进行了历经二年的生产性试验推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池塘网箱养殖黄鳝具有成本低,效益高,投资少,见效快,养殖业主易于接受的优点,一般放养规格20~50尾/kg的鳝种4kg/m2,当年

熊章琴[9](2012)在《黄鳝病害防治》文中指出高密度养殖黄鳝易发生疾病。介绍了黄鳝发病原因,总结了黄鳝鱼体消毒技术和鳝病生态学预防措施,最后给出了黄鳝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旨在为黄鳝规模化和集约化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陈晓利[10](2010)在《黄鳝嗜水气单胞菌病和温和气单胞菌病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鳝(Monopterus albus)不仅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且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已在除西藏、东三省以外的全国各地养殖,尤其以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最广。由于黄鳝的人工养殖历史较短,并且以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繁殖,饲养等方面,因此对黄鳝疾病一直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黄鳝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是危害黄鳝养殖业较为重要的两种疾病,且这两种疾病经常混合感染,因此研制能预防这两种疾病的二联疫苗和有效的复方中草药必将大大促进黄鳝养殖业的发展。本研究从二联疫苗和中药防治两方面对黄鳝疾病的防治进行研究,检测了二联疫苗的免疫效果,中药的体外抑菌效果。1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最佳灭活条件的优化选用不同的营养源,不同的培养温度,不同的pH值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最佳培养条件为:普通肉汤中加入1%胰蛋白胨,温度为37℃,pH值为7.5;温和气单胞菌最佳培养条件为:普通肉汤中加入1%胰蛋白胨,温度为28℃,pH值为7.5。将两种细菌扩大培养后按照1:1的比例混合,加入0.2%福尔马林(终浓度),灭活温度28℃,灭活36 h制成二联灭活苗的沉淀线最强。2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二联疫苗对黄鳝的免疫效果用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菌体制成二联疫苗,以腹腔注射的方式免疫黄鳝。检测免疫黄鳝血清抗体效价、IgM含量、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补体C3以及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攻毒的免疫保护率,评价该二联苗对黄鳝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二联疫苗免疫黄鳝后诱导的抗体效价在一免后的第4周达到最高,然后下降,加强免疫后在第6周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抗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的效价均为26.67,而空白对照组在整个试验期间未能检测到抗嗜水气单胞菌、抗温和气单胞菌效价;免疫后黄鳝的IgM含量,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补体C3分别为:0.5020±0.008mg/mL,12.27±0.17ug/mL,33.96±0.15U/mL,0.1054±0.0049 mg/mL。免疫8周后分别用两种病原菌攻毒,二联疫苗对黄鳝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6.67%和46.67%。试验表明该二联疫苗对黄鳝两种细菌病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3复合佐剂对黄鳝的免疫效果二联苗+复合佐剂组能更好地增强黄鳝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对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3.67%,53.67%。与无佐剂组相比免疫保护率提高了7%。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和左旋咪唑能更好地增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力。4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抑菌效果采用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选择五倍子、黄芩、杨树花、连翘、大黄等10种中草药对患病黄鳝上分离到的10株嗜水气单胞菌和1株温和气单胞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兽医配伍的特点初步筛选了5种中草药组成4个复方(A、B、C、D),并选择1株嗜水气单胞菌和1株温和气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病原菌对五倍子、黄芩、连翘、杨树花、大黄较为敏感,其中五倍子的抑菌效果较显着,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4个复方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复方A效果最好。

二、黄鳝集约化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鳝集约化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黄鳝常见疾病的诊治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黄鳝养殖中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
2. 黄鳝养殖中常见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
3. 黄鳝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的注意事项
4. 黄鳝养殖中常见的疾病防治措施
5. 结束语

(2)黄鳝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黄鳝质量安全总体概况
    1.1 产业总体概况
    1.2 产品质量概况
        1.2.1 黄鳝产品质量总体概况
        1.2.2 黄鳝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1)黄鳝的寄生虫污染状况
        (2)黄鳝养殖是否使用避孕药
    1.3 近10年黄鳝质量安全状况前后变化分析
2 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分析
    2.1 黄鳝苗种
    2.2 渔用药物
    2.3 养殖环境
    2.4 渔用饲料
    2.5 非规范用药
    2.6 生物危害
        2.6.1 细菌对黄鳝的危害
        (1)黄鳝出血病
        (2)黄鳝肠炎病
        (3)黄鳝腐皮病
        (4)黄鳝烂尾病
        (5)黄鳝大头病
        2.6.2 真菌对黄鳝的危害
        2.6.3 寄生虫对黄鳝的危害
        (1)毛细线虫
        (2)锥体虫
        (3)隐鞭虫病
        (4)棘头虫病
        (5)航尾吸虫
        2.6.4 水蛭对黄鳝的危害
    2.7 水产品流通
3 对策和建议
    3.1 管理政策措施建议
        3.1.1 改善黄鳝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3.1.2 推进水产行业各类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3.1.3 加大水产品质量监督
        3.1.4 提高全民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3.2 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建议

(3)长江中下游六种特色淡水鱼的蠕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特色淡水鱼产业发展现状
    2 鱼类寄生蠕虫的分类研究概况
    3 寄生蠕虫对鱼类的影响
        3.1 单殖吸虫
        3.2 复殖吸虫
        3.3 绦虫
        3.4 线虫
        3.5 棘头虫
    4 我国特色淡水鱼寄生蠕虫的感染情况调查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特色淡水鱼寄生蠕虫的物种鉴定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河鲈锚首虫 Ancyrocephalus mogurndae Yamaguti,1940
        3.2 枝江伪锚盘虫 Pseudancylodiscoides zhijiang sp.n.
        3.3 异形锁钩虫 Onchocleidus dispar Mueller,1936
        3.4 黄颡四锚虫 Bychowskyella pseudobagri Achmerow,1952
        3.5 大刺三代虫 Gyrodactylus macracanthus Hukuda,1940
        3.6 东至对盲囊线虫 Contracaecum dongzhi sp.n.
        3.7 普通胃瘤线虫 Eustrongylides excisus Jagerskiold,1909
        3.8 隐藏新棘虫 Pallisentis (Neosentis) celatus Van Cleave,1928
    4 讨论
        4.1 河鲈锚首虫的物种鉴定
        4.2 枝江伪锚盘虫的物种鉴定
        4.3 异形锁钩虫的物种鉴定
        4.4 黄颡四锚虫的物种鉴定
        4.5 大刺三代虫的物种鉴定
        4.6 东至对盲囊线虫的物种鉴定
        4.7 普通胃瘤线虫的物种鉴定
        4.8 隐藏新棘虫的物种鉴定
第三章 特色淡水鱼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黄鳝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
        3.2 翘嘴鳜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
        3.3 长吻鮠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
        3.4 大鳞副泥鳅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
        3.5 大口黑鲈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
        3.6 黄颡鱼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
    4 讨论
        4.1 黄鳝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
        4.2 翘嘴鳜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
        4.3 长吻鮠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
        4.4 大鳞副泥鳅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
        4.5 大口黑鲈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
        4.6 黄颡鱼寄生蠕虫的种群动态
全文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青海鱼类蠕虫区系调查及裸鲤棘吻虫的系统发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鱼类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进展
        1.1 我国鱼类寄生虫研究概况
        1.2 鱼寄生虫对鱼类健康的影响
        1.2.1 机械性刺激及损伤
        1.2.2 掠夺宿主的营养
        1.2.3 对鱼生理功能的影响
        1.2.4 繁殖力降低
        1.2.5 毒素作用
        1.2.6 继发感染
        1.3 鱼类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3.1 鱼源人兽共患吸虫病
        1.3.2 鱼源人兽共患绦虫病
        1.3.3 鱼源人兽共患线虫病
        1.3.4 水产养殖与鱼源性人兽共患蠕虫病
        1.3.5 鱼源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1.4 鱼类寄生虫的分类概况
        1.5 鱼类主要寄生虫病
        1.5.1 原虫病
        1.5.2 吸虫病
        1.5.3 绦虫病
        1.5.4 线虫病
        1.5.5 棘头虫病
        1.5.6 寄生甲壳动物病
        1.6 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控
        1.6.1 科学规划
        1.6.2 生物安全
        1.6.3 科学管理
        1.6.4 饲料的优化及管理
        1.6.5 生物防治
        1.6.6 废弃物处理
        1.6.7 药物控制
    第二章 鱼类棘头虫研究进展
        2.1 棘头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2.2 棘头虫的生活史
        2.3 棘头虫对鱼的影响
        2.4 棘头虫的分子生物学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
试验研究
    第三章 青海省天然水系野生鱼类蠕虫的调查研究
        3.1 材料
        3.1.1 调查地点
        3.1.2 样品的采集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肉眼检查
        3.2.2 镜检
        3.2.3 检查顺序
        3.2.4 鱼类寄生蠕虫的收集和固定
        3.2.5 寄生虫的染色方法
        3.2.6 乳酚透明法
        3.2.7 虫体鉴定方法
        3.3 结果
        3.3.1 寄生蠕虫的鉴定结果
        3.3.2 鱼类感染蠕虫总体状况
        3.3.3 天然水系中不同鱼种感染蠕虫情况
        3.3.4 不同水系中鱼的蠕虫感染情况
        3.3.5 不同水系中鱼的棘头虫感染情况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青海省养殖鱼类蠕虫的调查研究
        4.1 调查地点及方法
        4.1.1 调查地点
        4.1.2 调查方法
        4.2 结果
        4.2.1 寄生蠕虫的鉴定结果
        4.2.2 各调查点养殖鱼类蠕虫总体感染情况
        4.2.3 不同养殖鱼种感染蠕虫情况
        4.2.4 养殖鱼种感染蠕虫种类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裸鲤棘吻虫的系统发育研究
        5.1 材料
        5.1.1 主要仪器设备
        5.1.2 主要试剂
        5.2 方法
        5.2.1 样品的采集
        5.2.2 DNA提取、PCR扩增、克隆与测序
        5.2.3 数据分析
        5.3 结果
        5.3.1 18S rRNA、rRNA-ITS和 cox1 基因PCR扩增产物
        5.3.2 18S rRNA、rRNA-ITS和 cox1 基因序列分析
        5.3.3 基于18S rRNA、rRNA-ITS和 cox1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5.3.4 基于18S rRNA、rRNA-ITS和 cox1 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分析
        5.3.5 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点
附录 A 裸鲤棘吻虫总DNA提取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肝胰脏脂代谢及肠道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含义及其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1.1 诱食剂
        1.1.2 降低饵料系数
        1.1.3 改善肌肉品质
        1.1.4 改善肠道结构,调节肠道菌群
        1.1.5 增强动物免疫机能,提高动物抗病力
        1.1.6 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保护动物健康
    1.2 我国泥鳅养殖现状
        1.2.1 泥鳅生物学特性
        1.2.2 泥鳅药用与营养价值
        1.2.3 我国泥鳅养殖模式
        1.2.4 人工养殖泥鳅常见疾病
        1.2.5 中草药在泥鳅养殖中的应用
    1.3 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2 试验设计
    2.1 饲料设计与制作
    2.2 试验鱼分组和饲养管理
    2.3 仪器及试剂
    2.4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1 肝胰脏匀浆液的制备
        2.4.2 冷冻肝胰脏组织切片及油红O染色
        2.4.3 肠道匀浆液的制备
        2.4.4 DNA的提取和16SrDNA测序
3 指标测定
    3.1 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测定
        3.1.1 生长性能的测定
        3.1.2 全鱼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3.2 肝胰脏脂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测定
        3.2.1 匀浆液中总蛋白测定
        3.2.2 肝胰脏脂质代谢指标测定
        3.2.3 冷冻肝胰脏组织切片及油红O染色
        3.2.4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的测定
    3.3 肠道功能指标的测定
        3.3.1 匀浆液中总蛋白测定
        3.3.2 肠道消化酶活性测定
        3.3.3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的测定
        3.3.4 肠道菌群的结果处理
    3.4 数据处理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4.1.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的影响
        4.1.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体成分的影响
    4.2 复方中草药对肝胰脏脂代谢和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
        4.2.1 复方中草药对肝胰脏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4.2.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肝胰脏组织脂肪沉积的影响
        4.2.3 复方中草药对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4.3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功能的影响
        4.3.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3.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4.3.3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菌群的影响
5 讨论
    5.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5.1.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的影响
        5.1.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体成分的影响
    5.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肝胰脏脂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5.2.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肝胰脏脂代谢的影响
        5.2.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肝胰脏组织脂肪沉积的影响
        5.2.3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5.3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功能的影响
        5.3.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5.3.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5.3.3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菌群的影响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黄鳝爆发性细菌病病源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黄鳝疾病研究进展
        1.2.1 白头病
        1.2.2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1.2.3 腐皮病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黄鳝爆发性白头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
    2.1 材料
        2.1.1 试验材料、试验地点及时间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试剂
    2.2 方法
        2.2.1 白头病病原菌的生理试验
        2.2.2 病原菌从内脏中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
    2.3 试验结果
        2.3.1 病原菌的致病性
        2.3.2 菌落的形态特征及镜检
        2.3.3 生理生化特性
        2.3.4 药物敏感试验
    2.4 讨论
        2.4.1 病原菌的致病性
        2.4.2 药物敏感性
第3章 黄鳝爆发性腐皮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
    3.1 材料
        3.1.1 试验材料、试验地点及时间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验试剂
        3.1.4 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讨论
第4章 黄鳝爆发性出血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
    4.1 材料
        4.1.1 试验材料、试验地点及时间
        4.1.2 试验仪器
        4.1.3 试验试剂
    4.2 方法
        4.2.1 出血病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4.2.2 病原菌鉴定试验
        4.2.3 黄鳝感染试验
        4.2.4 药敏试验
    4.3 结果
        4.3.1 动物感染试验
        4.3.2 病原菌分离鉴定
        4.3.3 药敏试验
    4.4 讨论
        4.4.1 黄鳝出血病病原菌
        4.4.2 嗜水气单胞菌的发病机理
        4.4.3 嗜水气单胞菌药敏情况
        4.4.4 嗜水气单胞菌对人体的危害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黄鳝仔稚鱼食性与生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黄鳝的研究概况
        1.1.1 黄鳝的食性与营养
        1.1.2 黄鳝的年龄与生长
        1.1.3 黄鳝的繁殖习性
        1.1.4 黄鳝的人工繁殖
        1.1.5 黄鳝的性逆转
        1.1.6 黄鳝的胚胎发育
        1.1.7 黄鳝的养殖技术
        1.1.8 黄鳝的病害防治
        1.1.9 黄鳝研究的意义、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第2章 黄鳝仔稚鱼的食性试验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试验鱼饲养
        2.1.4 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不同饲料配比对黄鳝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量与计算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饵料组对黄鳝仔稚鱼生长性能及成活率的影响
        3.2.2 不同饵料比对黄鳝仔稚鱼体成分的影响
        3.2.3 不同饵料比对黄鳝仔稚鱼血清指标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含量对黄鳝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含量对黄鳝仔稚鱼体长的影响
        4.2.2 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含量对黄鳝仔稚鱼体重的影响
        4.2.3 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含量对黄鳝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放养前准备
    1. 池塘选择。
    2. 池塘消毒和放养鱼种。
    3. 设置网箱。
    4. 移植水草。
二、放养鱼种
    1. 选择苗种。
    2. 放养时间。
    3. 放养密度。
    4. 苗种消毒。
    5. 驯食。
    6. 搭养泥鳅。
三、饲养管理
    1. 投饵管理。
    2. 水质管理。
    3. 日常管理。
四、病害防治
    1.打印病 (又称腐皮病、细菌性皮肤病) 。
    2.水霉病 (又称肤霉病、白毛病) 。
    3. 出血病。
    4.肠炎病 (又称烂肠病、乌头瘟) 。
    5. 毛细线虫病。
    6. 发烧病。

(9)黄鳝病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黄鳝发病的原因
2 鳝病的预防措施
    2.1 控制和消灭病原的途径
    2.2 清整鳝池
    2.3 鳝池消毒
3 黄鳝鱼体消毒
    3.1 漂白粉消毒
    3.2 硫酸铜消毒
    3.3 漂白粉和硫酸铜合剂消毒
    3.4 高锰酸钾消毒
    3.5 敌百虫消毒
    3.6 食盐消毒
4 鳝病生态学预防措施
    4.1 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消灭和抑制病原
    4.2 改进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能力
5 黄鳝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5.1 鳝鱼红斑病
    5.2 鳝鱼肠炎病
    5.3 鳝鱼棘头虫病
    5.4 鳝鱼蛭病
    5.5 鳝鱼感冒病
    5.6 鳝鱼萎瘪病
    5.7 鳝鱼昏迷症
    5.8 鳝鱼腐皮病
    5.9 鳝鱼肤霉病
    5.10 鳝鱼烂尾病
    5.11 鳝鱼毛细线虫病
    5.12 鳝鱼发烧病

(10)黄鳝嗜水气单胞菌病和温和气单胞菌病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黄鳝细菌性疾病研究进展
        1.1.1 出血病
        1.1.2 体表溃疡病
        1.1.3 肠炎病
        1.1.4 细菌性烂尾病
    1.2 水生动物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疫苗研究进展
        1.2.1 水生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研究进展
        1.2.2. 水生动物温和气单胞菌疫苗研究进展
        1.2.3 联合疫苗的研究
        1.2.4 鱼用疫苗存在的问题
    1.3 中药对水产动物疾病的药效学研究
        1.3.1 对病原体的直接抑制或杀灭作用
        1.3.2 对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的研究
        1.3.3 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力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黄鳝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二联灭活苗的研究
    2.1 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1.1 试验菌株
        2.1.1.2 试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2.2 方法
        2.2.1 嗜水气单胞菌(AH)、温和气单胞菌(AS)二联疫苗的制备
        2.2.2 佐剂的制备
        2.2.3 免疫原的制备
        2.2.4 免疫原的安全性检测
        2.2.5 免疫与采血
        2.2.6 免疫指标的检测
    2.3 结果
        2.3.1 疫苗培养条件的优化
        2.3.2 疫苗灭活条件的优化
        2.3.3 最佳培养条件下疫苗的制备
        2.3.4 免疫指标的检测
    2.4. 讨论
        2.4.1 福尔马林灭活条件的研究
        2.4.2 二联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2.4.3 佐剂对黄鳝免疫作用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中草药对黄鳝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3.1 材料
        3.1.1 菌株
        3.1.2 中草药
        3.1.3 培养基
        3.1.4 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中药的提取
        3.2.2 菌悬液的制备
        3.2.3 体外抑菌活性测定
        3.2.4 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测定
    3.3 实验结果
        3.3.1 各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圈的测定
        3.3.2 各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
        3.3.3 各种中药对温和气单胞菌体外抑菌结果
        3.3.4 复方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抑菌圈的测定
    3.4 讨论
        3.4.1 单味中药的抑菌效果研究
        3.4.2 复方中药的抑菌效果研究
        3.4.3 测定中草药提取物抑菌效果方法的选择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4.1 结论
    4.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黄鳝集约化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黄鳝常见疾病的诊治与防控[J]. 肖艳. 渔业致富指南, 2021(12)
  • [2]黄鳝质量安全风险分析[J]. 杨代勤,何力.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1(01)
  • [3]长江中下游六种特色淡水鱼的蠕虫感染情况调查[D]. 张晨馨.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4]青海鱼类蠕虫区系调查及裸鲤棘吻虫的系统发育研究[D]. 雷萌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5]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肝胰脏脂代谢及肠道功能的影响[D]. 刘玉廷.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6]黄鳝爆发性细菌病病源及防治技术研究[D]. 沈保庆. 长江大学, 2017(01)
  • [7]黄鳝仔稚鱼食性与生长研究[D]. 沈艳兵. 长江大学, 2013(03)
  • [8]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技术[J]. 郭哲生. 渔业致富指南, 2012(24)
  • [9]黄鳝病害防治[J]. 熊章琴. 农业灾害研究, 2012(07)
  • [10]黄鳝嗜水气单胞菌病和温和气单胞菌病防治研究[D]. 陈晓利.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鳗鱼集约化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