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ogistic混沌序列性能分析及应用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郑琦[1](2021)在《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电缆故障检测方法研究与设计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作为新能源产业大国,中国政府在大力支持国内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但我国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落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大都建设在人口密集地区,而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对偏远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给出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在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中,由于人员维护较为困难,无人充电站中的电缆由于环境等诸多因素引起的故障隐患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本文对于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中的电缆故障问题,基于混沌扩展频谱时域检测法设计了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的电缆检测系统,便于在电缆出现故障时及时对电缆故障位置进行判断从而进行电缆维护,保证无人光伏充电站的正常运行。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根据无人光伏充电站中电缆检测系统的组成,完成了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电缆检测系统的模型搭建,对于混沌序列在混沌扩展频谱时域检测法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验证。2.通过对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中电缆检测系统的需求分析,完成了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电缆检测系统的各个模块设计工作。基于FPGA设计了混沌序列产生模块、BP SK调制与解调模块、DA/AD发射与采集模块以及BP SK解调模块。对于各个模块进行了功能仿真并进行了下板验证。3.对广义互相关算法在混沌序列扩展频谱时域检测法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广义互相关算法中三种常用的加权函数在混沌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中的运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使用SCOT加权函数的广义互相关算法不仅优于基本互相关算法,并优于使用其他两种常用的加权函数的广义互相关算法。经验证,本文设计的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电缆检测系统模型对于混沌序列产生、DA发射、AD采集等功能都达到了预计要求。将广义互相关算法应用于混沌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更优于基本互相关算法。本设计对于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电缆检测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赵晓辉[2](2021)在《基于混沌的5G物理层加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混沌系统具有的类噪声、宽频谱、初值敏感、脉冲自相关、非周期等特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应用于通信和信息加密是其中两个重要方向。近几年来,混沌与无线通信物理层调制方法结合获得抗多径性能引起了关注,同时,具有无穷维密钥空间的延迟超混沌系统的加密应用也展示了独特的性能。5G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通信手段,5G更适合的场景为工业物联网,而工业物联网环境中密集的终端集合、复杂的信道环境要求通信方法在大容量、低时延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如何将混沌与5G物理层调制和加密相结合,提升工业物联网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技术是5G物理层多址接入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首先将混沌成型滤波器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多址接入下的混沌扩频通信。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延迟Chen系统的物理层加密方案,分析了其性能。具体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1)提出了基于混沌成型滤波器和Hadamard索引的多用户ODM-DCSK方案。该通信系统允许在不增加带宽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多用户访问,每个用户被分配C个私有子载波传输其参考信号,Hadamard矩阵行元素通过混沌成型滤波器生成混沌参考信号,用户信息信号可以共享Nm个子载波。接收端使用相应的匹配滤波器可以在区分用户时能够获得最大信噪比点和更低的多址干扰。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混沌参考信号进行估计与映射,其与最大信噪比点采样操作构成双重降噪机制,极大地降低了噪声的影响,提高了系统误码率性能。所提方案在高斯信道下BER性能不会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恶化。分析了所提方案的能量效率和高斯信道与多径衰落信道下的BER解析解,理论分析表明了所提方案的优势。最后,通过对比仿真与实验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新的物理层调制方法为进一步提升物理层安全性能创造了良好条件。2)针对工业物联网无线通信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延迟Chen系统的物理层信息加密方案。延迟Chen系统具有理论无限维的相空间、多个正的Lyapunov指数以及能够产生高复杂度的混沌序列等优点,将其与加密方案相结合能提升保密性能。本方案分为基于混沌的动态Hash密钥函数构建、标记扩散以及基于延迟Chen系统S-box的信息混淆操作三个部分,应用各自特点逐级提升密文的安全性。首先,将前导码和合法用户之间信道信息变换作为Hash输入,后者在每一次会话时更新获得了具有良好随机特性的动态密钥值。其次,用Hash输出对明文信息进行标记扩散操作,使得明文、密文和密钥之间相互影响更加复杂,有效抵抗明文选择性攻击等恶意攻击。延迟Chen系统构造的S-box在非线性和雪崩特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应用其对密文进行混淆得到更好的加密效果。通过对比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加密方案所具有的先进性与安全性。
李志茹[3](2021)在《彩色QR码混沌加密隐藏及无损提取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电子科技和人民生活带来革新,信息传输速度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但随之而来的信息传输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有效增加信息隐藏容量、解决以图像为秘密信息的安全传输问题,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目前信息隐藏技术主要集中于研究以文本、二值图像和灰度图像作为秘密信息隐藏及提取,也有部分学者将色彩简单的图像进行隐藏,但多为有损地提取秘密信息,采用人工对提取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虽然彩色QR(Quick Response)码解码对色块准确度要求较高,但有可编码信息容量大、读取信息快速、客观的特点,随着研究推进,彩色QR码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秘密信息编码生成彩色QR码图像,经加密后隐藏于彩色图像中,实现彩色QR码图像加密、不可见性隐藏及无损提取是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1)针对频域信息隐藏容量较小的问题,提出将秘密信息编码生成彩色QR码,以彩色QR码图像作为秘密图像进行加密及隐藏。讨论彩色QR码编/解码原理,就其编码容量及解码原理与传统黑白二维码进行对比,并对彩色QR码作为秘密图像隐藏的特点及优势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将彩色QR码作为秘密图像与信息隐藏技术相结合,增大信息隐藏容量。(2)针对一维Logistic混沌映射加密方法密钥空间较小的问题,对一维Logistic进行改进,并设计了基于改进Logistic混沌图像加密算法,保证彩色QR码(彩色秘密图像)的信息安全。该法使用Arnold变换对彩色秘密图像进行像素位置加密后,采用改进Logistic混沌映射对置乱图像进行灰度值加密。改进的Logistic映射有更大的密钥空间和更好的混沌效果。该方法密钥空间大,初值敏感性强,加密安全性较好,可抵抗穷举类型破解,增强彩色秘密图像的安全性。(3)提出了适用于彩色QR码隐藏与无损提取的信息隐藏算法。对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彩色图像隐藏算法的不足进行分析,DCT域信息隐藏数据类型为浮点型,图像显示存储中数据类型为整型,数据类型转换中将产生舍入误差。将舍入误差数据也隐藏于载体图像中,在提取秘密图像时用于误差补偿,从而提高彩色秘密图像提取的精确度。该算法可实现彩色QR码的不可见性隐藏与无损提取,为秘密信息的客观认证提供新思路。该算法可推广应用于普通彩色秘密图像的无损提取。
李哲[4](2021)在《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设计与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无人机、自动驾驶等越来越多的领域都需要设备小型化和功能多样化,并且需要同时具有雷达传感功能和通信功能,这产生了对雷达和通信一体化设计的强烈需求。同时随着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两者不仅在运行频段上逐渐产生了重合,并且在系统结构上也出现了很多相似点,这让实现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成为了可能。本文研究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设计,首先对比分析了四种离散混沌映射的相关性,发现Logistic映射的性能更好,更适合作为相位编码OFDM信号的编码序列。然后针对各子载波采用相同混沌序列的 OFDM-IS-LC(OFDM Identical Sequence Logistic Code)信号的信息携带能力太差的缺陷,基于Logistic混沌码设计了一种相位编码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OFDM-DS-LC(OFDM Different Sequence Logistic Code)。该一体化信号通过各子载波采用不同的混沌序列作为相位编码序列实现了通信比特携带能力的较大提升。仿真结果显示,相较于OFDM-IS-LC信号,该信号不但具有更接近图钉状的模糊函数,使得雷达拥有更好的目标分辨力,而且将通信传输速率提升了log2M倍。但OFDM-DS-LC信号作为一种基于OFDM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其峰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比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混沌码分组排列的PAPR降低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本文设计的OFDM-DS-LC.信号中的混沌初值生成一个混沌相位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分组重排得到多个相位排列,然后使用这些相位排列对发送信号进行相位加权得到多个备选信号,从中寻找PAPR最低的备选信号作为发送信号。由于该算法直接使用了 OFDM-DS-LC信号中的混沌初值,因此其不再需要向接收机单独发送混沌相位序列的初值,只需发送所选排列对应的序号,不仅降低了需要发送的辅助边带信息,而且只需要生成一个混沌序列,降低了实现复杂度。仿真结果显示,若CCDF纵坐标取10-1,该算法在G取值为2、4、8时,分别能将一体化信号的PAPR降低约17.5%、31.3%、52.5%。针对分组数较大时该算法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本文进一步引入了一种基于阈值的判断机制,一旦寻找到PAPR小于等于阈值的备选信号便立即停止搜索,降低了算法的搜索次数。仿真结果显示,引入阈值后虽然该算法降低PAPR的性能稍有损失,但其计算复杂度也得到了有效降低。
曾文波[5](2021)在《无线信道建模与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催生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变革升级。一方面,无线信号传输质量主要依赖其物理信道特性,建立对通信环境准确抽象的信道模型是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信道模型在精确性、复杂性和移植性方面各擅胜场,且大都面向传统蜂窝网络,缺乏对多元化散射场景特征准确表征的有效手段,对移动物联网场景中物-物无线通信信道兼容性弱。另一方面,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物理层变革性技术之一,大规模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MIMO)技术通过部署更大数目的天线阵列以深度挖掘空间自由度,在进一步提升通信系统频谱效率、能量效率及鲁棒性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精确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是实现大规模MIMO性能优势的关键。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模式下蜂窝网络及新型去蜂窝网络存在导频污染;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模式下天线维度扩展造成信道反馈开销过大;上述问题严重影响CSI获取过程,制约了大规模MIMO系统的平滑部署和兼容实现。本文着眼于上述问题,针对无线信道建模与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研究内容和具体工作如下:1)面向移动物联场景的多天线信道建模研究。围绕移动物联场景差异化特征,综合考虑信道模型精度、复杂度和自适应性,采用基于几何随机信道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维多天线信道模型,结合天线部署及散射体分布特征,引入三维双球模型及椭球模型分别表征近、远端散射体多径效应,导出理论模型下信道空-时相关特性和空-多普勒功率谱密度,并分析了模型参数对信道相关性的联合影响效应,最后,采用有效参数计算方法,建立信道仿真模型,极大提高了多天线无线通信信道理论分析及仿真效率。2)TDD模式下蜂窝网络大规模MIMO系统导频污染抑制研究。导频污染是制约TDD模式下大规模MIMO系统容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因素。针对传统分数导频复用方案以用户因素作为中心-边缘边界划分唯一依据的欠缺,设计了用户干扰易感性的衡量指标;创新性地将复用导频的分配过程视为图切割,并将导频分配优化映射至图论中最大k割问题求解,最终提出一种基于分数导频复用-最大k割的导频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显着降低了系统导频污染水平并增强了蜂窝系统通信服务质量公平性。3)TDD模式下去蜂窝网络大规模MIMO系统导频污染抑制研究。导出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上、下行频谱效率表达式;定义面向去蜂窝网络拓扑结构的用户间潜在导频污染严重性衡量指标,构造动态加权导频污染图并求其最大k割解,实现全局导频分配优化;引入导频功率控制系数,提出基于麻雀搜索算法的导频数据功率联合控制方案,并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及自适应t分布变异策略改进算法,提高算法最优解搜索能力及收敛速度。4)FDD模式下大规模MIMO系统信道压缩反馈研究。针对大规模MIMO天线维度扩展造成信道反馈开销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学习的信道压缩反馈策略,采用递归最小二乘算法学习训练样本CSI稀疏结构,通过连续执行稀疏基更新构建信道稀疏特征自适应字典;此外,针对训练结果及收敛速度对初始字典敏感问题,引入自适应遗忘因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在压缩效率和重构精度方面具有优异性能。
周辉[6](2021)在《基于混沌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研究》文中指出通信技术和实时信息交互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在因特网传输的数据日益增多,信息安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今越来越多的图像在互联网上生成、传输和共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络空间中与亲戚和朋友分享他们的个人形象。另外,许多领域需要大量的图像进行传输,例如远程诊断,交通监控和卫星观测等。数字图像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媒体资源,面临越来越突出的安全问题。为与传统的文本数据相比,图像信息的特征有较大不同,例如相邻像素之间的关联属性较强,像素信息的重复度较高以及数据量庞大等。随着混沌系统的发展,由于混沌系统的伪随机性、遍历性和初始状态敏感性等许多重要特性而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加密技术。随着学者的研究,大量基于混沌技术的图像密码系统被提出,但都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因此,在已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性能和效率更好的算法成了当务之急。论文在现有基于混沌技术的图像加密算法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图形加密算法,并在C++上进行了实验仿真以及相关安全性分析。一种算法是混沌系统和DNA编码的并行遥感图像加密算法,解决加密遥感图像以及大容量图像时存在的速度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算法通过GPU并行计算密钥序列以及将图像分组利用GPU并行计算提升安全性,通过DNA-S盒对置乱后的DNA编码进行非线性替换提升算法的安全性。首先,计算明文图像的第二代安全散列算法SHA-256的摘要更新混沌系统的参数和初始密钥,提高算法的明文敏感性,并通过二维HénonSine映射置乱图像,打乱像素之间的分布规律;然后利用GPU并行计算密钥序列,缩短加密时间,通过选择多个高维混沌系统和修改混沌系统初始值确保密钥序列的随机性;最后利用密钥序列和GPU对图像进行DNA并行加密,得到最终的密文图像。在DNA并行加密过程中,生成一种DNA-S盒,对DNA编码进行非线性替换。在遥感图像和经典Lena彩色的仿真实验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加密遥感图像上速度达到80Mbps以上,密钥空间提升至10的213次方,信息熵趋近于8,密文图像的直方图以及相邻像素分布服从均匀分布,且通过了NIST随机测试以及卡方检验;与其他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密钥空间、相邻像素相关性、像素改变率、统一平均变化强度、信息熵等评价指标上更接近理想值。该算法在大幅提升加密速度的同时,保证算法足够安全,能够抵抗各种攻击,适合遥感图像以及大容量图像的保密存储和网络传输。另一种针对通用设备中图像传输的高效与安全性的实际应用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种所提出算法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同时保证算法的安全性,结合卡方检验和像素频率,设计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和明文关联的动态S盒彩色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明文图像的SHA3-512的消息摘要值更新混沌系统初始值,接着将明文图像进行Arnold置乱加密,然后利用卡方检验和像素频率生成动态S盒、密钥序列流的干扰值,最后对图像进行扩散操作,扩散过程是在逐个加密像素点的过程中利用动态S盒进行非线性替换并利用干扰值干扰密钥序列的值。该算法在扩散阶段通过生成明文相关的动态S盒增强了算法的扩散性,通过密码像素流相关的参数更新干扰项,增强了密钥流的随机性,从而增强了算法的安全性。通过在经典Lena彩色图像上的仿真模拟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的密钥空间足够大,能够有效抵御穷举攻击,信息熵的值接近理论值8,密钥敏感性和明文敏感性分析证明了算法的扩散性得到了增强。
朱金玉[7](2021)在《基于二维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研究》文中提出由于社会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工业互联网技术和5G技术的蓬勃发展,导致数字信息的传输量和共享量急剧增长,数字图像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一些组织或个人的攻击,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保护图像信息安全传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混沌映射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加密,它具有的初值极端敏感性和伪随机性等特性与加密思想要求一致。然而,现有的混沌加密算法也存在混沌特性不足、易于攻破等问题,为了有效提升图像加密性能,本文从增大密钥空间、增强加密效果、增加随机性和安全性方面考虑,分别设计了两种基于二维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二维正弦帐篷耦合映射(two-dimensional Sine-Tent-Coupling map,2D-STCM)的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在兼顾密钥空间和混沌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解决了加密系统随机性不足的问题。2D-STCM由正弦映射和帐篷映射组成。首先,密钥生成步骤用来生成初值条件,混沌序列是来自两个混沌系统的参数:初始值条件和安全密钥。然后,对正弦映射和帐篷映射进行耦合,改善动态退化、输出分布和混沌轨迹的长度等问题。最后,进行位级置换操作和扩散操作。安全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沌系统在信息熵和相似性等方面的测试结果较接近理想值,可以抵抗各种常见攻击,因此,2D-STCM具有更好的混沌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二维逻辑正弦无限折叠迭代映射(two-dimensional Logical-SineIterative chaotic map with infinite collapses,2D-LSIMM)的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主要为了克服一维混沌系统密钥空间小和加密结构简单的问题。2D-LSIMM由逻辑映射、正弦映射与无限折叠迭代映射(iterative chaotic map with infinite collapses,ICMIC)组成。首先,把逻辑映射的输出与正弦映射耦合在一起;然后,由ICMIC映射调制耦合结果,并从一维到二维扩展相平面,混沌环变换(Chaotic ring transform,CRT)操作用来随机扰乱像素位置,并且连接不同行列实现置换操作;最后,进行扩散操作改变所有像素值。实验结果显示2D-LSIMM密文信息熵十分趋近理想值8,且高于二维混沌映射的对比算法,可以有效抵抗统计分析攻击。密文的差分攻击两个测试指标极大地向期望值趋近,2D-LSIMM在对抗差分攻击测试中表现良好。
张克芳[8](2021)在《基于混沌的空、频域图像加密算法设计》文中指出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逐步被网络化,“远程”和“共享”成为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计算机科学、通信等传统产业的融合,多媒体正逐步深入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图像是一种可视化的多媒体信息,是最主要的多媒体形式之一,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因此,图像传输的安全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目前保证图像安全传输的方法有两种:图像加密和信息隐藏。本文主要研究混沌图像加密算法,旨在设计出效率高、安全性好的混沌图像加密算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鉴于混沌系统在图像加密领域的突出作用,本文对混沌系统及其性能分析做了研究。为改善传统一维混沌系统结构单一、控制参数范围小、复杂性低等缺点,本文基于Logistic映射和Sine映射,利用非线性运算设计出新的具有控制参数范围大,复杂性高,对初始值敏感性高的一维混沌映射。分析了该混沌映射的分岔图,李雅普诺夫指数,轨迹图等性能指标,实验结果显示该混沌系统具有良好的混沌性能。2)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高、低位图像操作的空间域混沌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将图像加密过程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基于像素级别的行、列置乱过程,置乱方法采用改进后的约瑟夫遍历,将随机序列作为遍历步长,增加遍历过程的随机性。二是基于高、低位图像操作的加密过程,在对高、低位图像操作过程中,有高、低位图像单独加密过程和互扰加密过程,无需循环过程就可达加密要求,这增加了加密算法的效率。3)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Haar小波变换的空频域混沌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将图像加密分为空间域和频域加密两个过程,第一个是基于小波变换的频域加密过程,过程中将小波变换的低频系数进行了置乱和扩散,将其余的系数进行重组后置乱,然后进行二维小波逆变换,得到加密中间图像。第二个是空间域加密过程,此过程对频域加密得到的中间加密图像进行像素值的修正并保证无失真解密。此算法是明文关联图像加密算法,明文图像信息被用来生成加密所需的密钥。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效率高的突出特性。
李雪珍[9](2021)在《基于异或的测量矩阵在食品溯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食品溯源系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并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压缩感知理论的出现打破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对采样频率的限制,只需少量的采样点就能重构出精确度较高的原始信号。测量矩阵的设计在压缩感知理论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性能影响着信号的采样与信号重构的精确度。为提高食品溯源系统中数据的重构精确度,本文对压缩感知测量矩阵的设计展开研究。由于混沌系统产生的混沌序列具有良好的伪随机性,可将其用于压缩感知测量矩阵的构造中。采用混沌序列构造的测量矩阵既具有内在确定性又具有外在随机性,还能够克服随机类测量矩阵不稳定性的缺点。因此,本文在测量矩阵的设计中引入混沌理论,在传统混沌序列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异或的混合混沌序列,并以混合混沌序列为基础,采用循环移位的方法构造了一种混合混沌—伯努利测量矩阵,有效提高了食品溯源系统数据重构的精确度。论文主要贡献如下:(1)针对单一混沌序列性能较差的缺点,本文在单一混沌序列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或混合混沌序列的构造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混合混沌序列在互相关特性、平衡性方面要优于其他两种混沌序列。(2)针对随机类测量矩阵的不稳定性的缺点,以混合混沌序列为基础,采用循环移位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混合混沌—伯努利测量矩阵,并证明该测量矩阵满足有限等距性。论文将混合混沌—伯努利测量矩阵与其他几种测量矩阵进行一维信号和二维图像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矩阵具有一定的优势。(3)系统分析了压缩感知在食品溯源系统中的重要性,以蔬菜种植为例,使用论文设计的测量矩阵对蔬菜种植区域内的环境信号进行压缩重构。通过实验证明,本文设计的测量矩阵能够运用与食品溯源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江上游[10](2021)在《基于光混沌的Android平台图像加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如今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Android设备本身会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保护,但由于网络病毒、恶意程序和窃密的存在,这些年Android平台上发生了许多网络安全攻击和隐私泄露事件,同时Android信息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研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随着移动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图像作为日常信息中的重要载体而被日益广泛地在Android设备间传播与存储,它们所受到的攻击也与日俱增。因此传输和存储图像时的数据安全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而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对其进行加密存储与传输。其中,以混沌理论为基础的图像加密方案拥有出色的性能。这些方案通常利用传统混沌的突出优点例如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和复杂的动力学行为等,将混沌加密算法引入到针对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文件加密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中。近些年,随着混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Baker、Henon等混沌映射系统和超混沌系统逐渐被用来研究图像加密技术。与此同时,激光器的产生及其混沌理论的飞速发展为光混沌应用于图像加密方案提供了可能。随着半导体激光器(Semiconductor Laser,SL)的发展及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的深入,激光混沌保密通信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应用新领域。基于SL产生的光混沌信号具有高带宽,高复杂性,低损耗的优点,这些优势使得光混沌在图像加密和网络安全方面有广大的研究与应用前景。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的传统图像加密方案是基于数学变换或者传统混沌理论加密算法。其中某些加密方案是在FPGA、ARM开发板等硬件平台上进行设计与实现的,同时在Matlab软件上进行数值仿真并分析其加密算法的性能。如今,Android设备因存储和共享数据方便而受到广泛欢迎,故针对Android平台数字彩色图像的数据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等Android移动端设备的图像加密和保密传输方案。在这个方案当中,基于VCSEL的光混沌系统产生的光混沌数据源被应用于图像加解密的密钥生成以及传输。经过Android集成的Open CV SDK对数字彩色图像进行预处理并得到该图像R、G、B三个通道的像素矩阵。本文利用约瑟夫遍历置乱、相邻像素异或和Logistic混沌扩散等加密算法并结合光混沌序列密钥,分别对原始图像三个通道的像素矩阵进行扩散和置乱,从而达到数字图像加密的效果。此时加密图像可以通过Android设备的蓝牙、Wifi或者其它的共享应用上传到网络中进行传输,接收端接收加密图像并可以正确的解密。本文在Matlab数值仿真的基础上还测试和分析了一些图像加密算法通常所涉及的加密性能指标。因此本文实现了图像加密技术在Android硬件平台上的应用,同时该方案有着优秀的加密效果,能够避免用户图像隐私的泄露。未来可以考虑此方案在Android平台的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文件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Logistic混沌序列性能分析及应用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ogistic混沌序列性能分析及应用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电缆故障检测方法研究与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电缆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缆故障离线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1.2.2 电缆故障在线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论 |
1.3 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电缆检测系统构成 |
1.4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与章节组织 |
1.4.1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
1.4.2 论文章节组织 |
2 电缆故障检测技术 |
2.1 电缆电力故障基础知识 |
2.1.1 电缆故障出现原因 |
2.1.2 电缆故障类型 |
2.2 电缆行波传输理论 |
2.2.1 传输线基本理论 |
2.2.2 电缆的特性阻抗与等效阻抗 |
2.2.3 电缆阻抗不匹配时的行波反射与透射现象 |
2.2.4 行波在电缆中的传输速度 |
2.3 SSTDR技术原理及关键技术 |
2.3.1 SSTDR的基本原理 |
2.3.2 二进制伪随机序列的选取 |
2.3.3 调制方式的选取 |
2.4 本章小结 |
3 混沌扩展频谱时域检测法基本原理 |
3.1 常见的混沌映射 |
3.2 混沌序列在SSTDR系统中的应用 |
3.3 混沌扩展频谱时域检测法基本原理 |
3.3.1 混沌序列发生模块仿真 |
3.3.2 BPSK调制模块仿真 |
3.3.3 故障电缆模块仿真 |
3.3.4 BPSK解调模块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4 广义互相关在混沌扩展频谱时域检测法中的应用 |
4.1 基本互相关在混沌扩展频谱时域检测法中的不足 |
4.2 广义互相关的三种常用加权函数 |
4.2.1 ROTH加权函数 |
4.2.2 PHAT加权函数 |
4.2.3 SCOT加权函数 |
4.3 广义互相关算法在混沌扩展频谱时域检测法中的应用 |
4.3.1 ROTH加权函数 |
4.3.2 PHAT加权函数 |
4.3.3 SCOT加权函数 |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电缆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5.1 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电缆检测系统软件设计框架 |
5.2 各模块功能仿真 |
5.2.1 时钟的分频倍频 |
5.2.2 混沌序列产生模块 |
5.2.3 BPSK调制模块 |
5.2.4 其他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6 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电缆检测系统硬件选型及下板测试 |
6.1 硬件芯片选型 |
6.1.1 FPGA芯片选型 |
6.1.2 DAC芯片选型 |
6.1.3 ADC芯片选型 |
6.2 各模块下板测试 |
6.2.1 混沌序列产生模块下板测试 |
6.2.2 DA输出模块下板测试 |
6.2.3 AD采集模块下板测试 |
6.2.4 BPSK解调模块下板测试 |
6.2.5 混叠信号下板测试及运算结果 |
6.3 本章概述 |
7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基于混沌的5G物理层加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1.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
1.2.1 5G物理层关键技术 |
1.2.2 混沌调制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
1.2.3 物理层加密技术研究现状 |
1.2.4 混沌加密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混沌成型滤波器和无穷维超混沌Chen系统 |
2.1 混沌成型滤波器 |
2.2 延迟Chen混沌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3.基于混沌成形滤波器和Hadamard索引的多用户OFDM-DCSK系统 |
3.1 MU-OFDM-CSF-HI-DCSK方案设计 |
3.2 性能分析 |
3.2.1 能量效率分析 |
3.2.2 误码率性能分析 |
3.3 仿真结果 |
3.4 实验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基于混沌的物理层信息加密方法 |
4.1 基于延迟Chen系统的物理层信息加密方案 |
4.1.1 总体设计 |
4.1.2 基于混沌的动态Hash密钥函数 |
4.1.3 标记扩散算法 |
4.1.4 基于混沌S-box的混淆算法 |
4.2 加密方案的性能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
4.2.1 基于延迟Chen系统S-box性能分析 |
4.2.2 基于延迟Chen系统物理层信息加密方法性能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彩色QR码混沌加密隐藏及无损提取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彩色QR码理论基础 |
§2.1 彩色QR码概述及应用 |
§2.2 彩色QR码的结构 |
§2.3 彩色QR码编码原理及模式 |
§2.3.1 彩色QR码信息容量 |
§2.3.2 彩色QR码的编码流程 |
§2.3.3 彩色QR码的编码模式 |
§2.4 彩色QR码解码原理 |
§2.5 彩色QR码的不足及优势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彩色QR码图像混沌加密方法 |
§3.1 图像加密方法 |
§3.1.1 空域置乱加密 |
§3.1.2 混沌加密 |
§3.1.3 频域加密 |
§3.2 改进的一维Logistic混沌映射 |
§3.3 基于改进Logistic映射加密算法设计 |
§3.3.1 基于改进Logistic映射加密算法原理 |
§3.3.2 彩色QR码加密算法设计 |
§3.3.3 彩色QR码解密算法设计 |
§3.4 图像加密实验仿真 |
§3.4.1 实验环境 |
§3.4.2 实验仿真结果 |
§3.5 实验结果分析 |
§3.5.1 密钥的空间及敏感性 |
§3.5.2 直方图相关性分析 |
§3.5.3 信息熵分析 |
§3.5.4 恢复图像相似度判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彩色QR码隐藏及无损提取算法 |
§4.1 信息隐藏概述及算法 |
§4.1.1 图像隐藏算法 |
§4.1.2 信息隐藏特点 |
§4.2 离散余弦变换理论 |
§4.3 DCT信息隐藏不足分析及改进算法 |
§4.3.1 DCT域信息隐藏 |
§4.3.2 DCT信息隐藏的不足及改进算法 |
§4.4 基于舍入误差补偿的无损提取信息隐藏算法 |
§4.4.1 彩色QR码隐藏 |
§4.4.2 彩色QR码无损提取 |
§4.4.3 舍入误差补偿效果分析 |
§4.4.4 加密隐藏及无损提取系统实现 |
§4.5 实验仿真与分析 |
§4.5.1 加密隐藏与无损提取实验 |
§4.5.2 不同嵌入因子的直观结果 |
§4.5.3 载密图像不可见性分析 |
§4.5.4 提取秘密图像相似性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4)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设计与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雷达通信一体化基本理论 |
2.1 一体化信号设计原则 |
2.2 相位编码OFDM一体化信号 |
2.2.1 OFDM基本原理 |
2.2.2 相位编码OFDM信号模型 |
2.3 一体化信号评价指标 |
2.3.1 峰均功率比 |
2.3.2 雷达模糊函数 |
2.4 混沌基本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混沌码的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设计 |
3.1 引言 |
3.2 混沌序列的选择 |
3.2.1 四种离散混沌映射 |
3.2.2 自相关性能比较 |
3.3 OFDM-DS-LC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方案 |
3.3.1 一体化信号处理流程 |
3.3.2 混沌相位编码序列生成 |
3.3.3 通信信息调制 |
3.4 OFDM-DS-LC一体化信号性能仿真与分析 |
3.4.1 混沌相位编码序列分析 |
3.4.2 雷达性能分析 |
3.4.3 通信性能分析 |
3.4.4 峰均功率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一体化信号峰均比降低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概率类算法分析 |
4.2.1 选择映射算法 |
4.2.2 部分传输序列算法 |
4.3 基于混沌码分组排列的一体化信号峰均比降低技术 |
4.3.1 基于混沌分组排列的PAPR降低算法 |
4.3.2 引入阈值判断机制的混沌分组排列PAPR降低算法 |
4.4 算法性能分析 |
4.4.1 分组数对算法的影响 |
4.4.2 阈值对算法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无线信道建模与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信道建模研究现状 |
1.3 大规模MIMO CSI获取研究现状 |
1.3.1 TDD蜂窝大规模MIMO导频污染 |
1.3.2 去蜂窝大规模MIMO导频污染 |
1.3.3 FDD大规模MIMO信道反馈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2 面向移动物联的三维多天线信道建模 |
2.1 引言 |
2.2 信道衰落机理 |
2.2.1 电波传播机制 |
2.2.2 大尺度衰落 |
2.2.3 小尺度衰落 |
2.2.4 衰落统计特性 |
2.3 信道建模方法 |
2.3.1 分析模型 |
2.3.2 物理模型 |
2.4 面向移动物联的三维信道模型 |
2.4.1 理论模型 |
2.4.2 散射体分布描述 |
2.4.3 信道统计特性 |
2.4.4 仿真模型 |
2.5 数值分析和仿真模型验证 |
2.5.1 空间相关特性 |
2.5.2 散射体密度影响 |
2.5.3 仿真模型数值结果 |
2.6 本章小结 |
3 蜂窝网络TDD大规模MIMO系统导频污染抑制方法 |
3.1 引言 |
3.2 系统模型 |
3.2.1 系统传输特性 |
3.2.2 上行导频与信道估计 |
3.2.3 上行数据传输 |
3.2.4 下行数据传输 |
3.3 基于分数导频复用和最大k割的导频分配方案 |
3.3.1 分数导频复用方案 |
3.3.2 最大k割导频分配 |
3.3.3 FPR-MKC方案 |
3.4 仿真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去蜂窝网络大规模MIMO系统导频污染抑制方法 |
4.1 引言 |
4.2 系统模型 |
4.2.1 系统传输特性 |
4.2.2 上行导频与信道估计 |
4.2.3 上行数据传输 |
4.2.4 下行数据传输 |
4.3 基于加权图框架的导频分配优化 |
4.4 导频数据功率联合控制方案 |
4.4.1 问题描述 |
4.4.2 麻雀搜索算法 |
4.4.3 算法优化策略 |
4.5 仿真结果 |
4.5.1 加权图框架导频分配性能 |
4.5.2 导频数据功率联合控制性能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稀疏学习的FDD大规模MIMO信道反馈 |
5.1 引言 |
5.2 压缩感知 |
5.2.1 稀疏表示 |
5.2.2 测量矩阵 |
5.2.3 重构算法 |
5.3 基于稀疏学习的信道反馈方案 |
5.3.1 反馈方案架构 |
5.3.2 稀疏学习算法 |
5.4 仿真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6)基于混沌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技术 |
2.1 图像加密基本原理 |
2.1.1 密码学基础 |
2.1.2 加密算法分类 |
2.1.3 图像加密 |
2.1.4 安全性分析 |
2.2 混沌系统 |
2.2.1 混沌系统的特征 |
2.2.2 混沌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混沌系统和DNA编码的并行遥感图像加密算法 |
3.1 DNA编码 |
3.1.1 DNA互补规则和代数运算 |
3.1.2 DNA-S盒替换步骤 |
3.2 算法描述 |
3.2.1 加密过程 |
3.2.2 解密过程 |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3.1 密钥空间分析 |
3.3.2 相关性分析 |
3.3.3 直方图分析 |
3.3.4 信息熵分析 |
3.3.5 密钥敏感性 |
3.3.6 明文敏感性 |
3.3.7 速度 |
3.3.8 NIST随机数测试 |
3.3.9 卡方检验 |
3.3.10 不同类型遥感图像加密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混沌和明文关联的动态S盒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
4.1 SHA-3 哈希加密算法 |
4.2 动态S盒 |
4.3 算法描述 |
4.3.1 更新密钥 |
4.3.2 置乱 |
4.3.3 动态扩散 |
4.3.4 解密过程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4.1 密钥空间 |
4.4.2 相关性分析 |
4.4.3 直方图分析 |
4.4.4 信息熵分析 |
4.4.5 密钥敏感性 |
4.4.6 明文敏感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二维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课题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混沌图像加密理论 |
§2.1 混沌理论的概念 |
§2.2 混沌定义及判定标准 |
§2.3 混沌安全验证标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2D-STCM的图像加密算法 |
§3.1 引言 |
§3.2 2D-STCM混沌系统设计 |
§3.2.1 2D-STCM的定义 |
§3.2.2 分岔图分析 |
§3.3 2D-STCM加密解密过程 |
§3.3.1 初始条件生成 |
§3.3.2 位级置换 |
§3.3.3 扩散操作 |
§3.4 仿真结果与实验分析 |
§3.4.1 仿真结果分析 |
§3.4.2 密钥敏感性分析 |
§3.4.3 抵抗差分攻击分析 |
§3.4.4 算法加密时间 |
§3.4.5 信息熵分析 |
§3.4.6 抗噪声攻击分析 |
§3.4.7 相邻像素相关性分析 |
§3.4.8 相似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2D-LSIMM的图像加密算法 |
§4.1 引言 |
§4.2 2D-LSIMM混沌系统设计 |
§4.2.1 2D-LSIMM模型 |
§4.2.2 2D-LSIMM轨迹分析 |
§4.3 2D-LSIMM加密解密过程 |
§4.3.1 随机序列生成 |
§4.3.2 CRT置换 |
§4.3.3 2D-LSIMM扩散 |
§4.4 仿真结果与实验分析 |
§4.4.1 仿真结果分析 |
§4.4.2 运行时间分析 |
§4.4.3 密钥敏感性分析 |
§4.4.4 抵抗差分攻击分析 |
§4.4.5 信息熵分析 |
§4.4.6 相关性分析 |
§4.4.7 抗噪声和数据损失分析 |
§4.4.8 直方图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课题总结 |
§5.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8)基于混沌的空、频域图像加密算法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混沌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基于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一维混沌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
2.1 混沌系统理论基础 |
2.1.1 混沌的定义 |
2.1.2 混沌系统的判断与准则 |
2.2 Logistic映射和Sine映射 |
2.2.1 Logistic映射 |
2.2.2 Sine映射 |
2.3 一维混沌系统设计 |
2.3.1 混沌系统数学模型 |
2.3.2 混沌系统性能判断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高、低位图像操作的混沌图像加密算法 |
3.1 图像加密算法设计 |
3.1.1 密钥的生成与使用 |
3.1.2 图像加密过程 |
3.2 实验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3.2.1 实验仿真结果 |
3.2.2 图像加密算法性能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无失真混沌图像加密算法 |
4.1 图像加密算法设计 |
4.1.1 密钥的生成与使用 |
4.1.2 图像加密过程 |
4.2 实验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4.2.1 实验仿真结果 |
4.2.2 图像加密系统性能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基于异或的测量矩阵在食品溯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压缩感知理论 |
§2.1 压缩感知理论框架 |
§2.1.1 信号的稀疏表示 |
§2.1.2 测量矩阵的构造 |
§2.1.3 重构算法 |
§2.2 常用测量矩阵 |
§2.2.1 随机类测量矩阵 |
§2.2.2 确定性测量矩阵 |
§2.3 压缩感知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异或混合混沌序列的构造 |
§3.1 混沌理论 |
§3.1.1 混沌的定义 |
§3.1.2 混沌的基本性质 |
§3.2 常用混沌系统 |
§3.2.1 Logistic映射 |
§3.2.2 改进型Logistic映射 |
§3.2.3 Chebyshev映射 |
§3.2.4 Tent映射 |
§3.3 混合混沌序列的构造方法 |
§3.3.1 混沌序列的量化方法 |
§3.3.2 基于异或混合混沌序列的构造方法 |
§3.4 实验仿真及结果 |
§3.4.1 混合混沌序列的随机性 |
§3.4.2 混合混沌序列的相关性 |
§3.4.3 混合混沌序列的平衡性 |
§3.4.4 混合混沌序列的游程特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混合混沌—伯努利测量矩阵的构造 |
§4.1 混合混沌测量矩阵的构造 |
§4.1.1 混合混沌测量矩阵的结构 |
§4.1.2 混合混沌—伯努利测量矩阵的RIP分析 |
§4.2 实验仿真及分析 |
§4.2.1 一维信号 |
§4.2.2 二维图像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量矩阵在食品溯源系统中的应用 |
§5.1 压缩感知在食品溯源系统中的应用 |
§5.1.1 压缩感知在食品溯源系统的中的应用背景 |
§5.1.2 食品溯源系统的介绍 |
§5.2 实验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10)基于光混沌的Android平台图像加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激光混沌研究现状 |
1.3 图像加密技术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混沌与图像加密理论基础 |
2.1 传统混沌系统与图像加密 |
2.1.1 混沌的定义和特征 |
2.1.2 传统的混沌系统 |
2.1.3 混沌理论和图像加密的联系 |
2.2 基于VCSEL的光混沌研究与混沌密钥生成 |
2.3 基于Logistic映射扩散的图像加密算法 |
2.4 基于约瑟夫置乱的图像加密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Android平台的图像加密App的设计与实现 |
3.1 Android操作系统 |
3.1.1 Android系统架构及特征 |
3.1.2 Android系统的四大组件 |
3.1.3 Android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 |
3.2 图像加解密App后台方案的设计思想 |
3.3 图像加密App软件功能、流程与时序图设计 |
3.3.1 App软件功能 |
3.3.2 App软件流程 |
3.3.3 App软件时序图 |
3.4 图像加密App功能的实现 |
3.4.1 图像加密软件主界面实现 |
3.4.2 图像预览的实现 |
3.4.3 图像加密的实现 |
3.4.4 图像解密的实现 |
3.4.5 图像分享的实现与测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值仿真和安全性分析 |
4.1 数值仿真与安全性分析 |
4.1.1 密钥空间分析 |
4.1.2 密钥敏感度分析 |
4.1.3 直方图分析 |
4.1.4 相关性分析 |
4.1.5 信息熵分析 |
4.1.6 差分分析 |
4.2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成果及获奖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四、Logistic混沌序列性能分析及应用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 [1]无人值守光伏充电站电缆故障检测方法研究与设计实现[D]. 郑琦.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混沌的5G物理层加密方法研究[D]. 赵晓辉.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彩色QR码混沌加密隐藏及无损提取算法研究[D]. 李志茹.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4]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设计与处理技术研究[D]. 李哲.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无线信道建模与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研究[D]. 曾文波.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6]基于混沌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研究[D]. 周辉.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7]基于二维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研究[D]. 朱金玉.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8]基于混沌的空、频域图像加密算法设计[D]. 张克芳. 东华大学, 2021(01)
- [9]基于异或的测量矩阵在食品溯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李雪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10]基于光混沌的Android平台图像加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江上游. 西南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