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诊断腰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论文文献综述)
闻波平,杨高怡,孟君,倪卫东[1](2018)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置管引流术在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脊柱结核以腰椎结核多见,约7080%的脊柱结核可形成椎旁脓肿,沿肌肉间隙或神经血管蔓延,形成腰大肌脓肿[1]。本文对超声实时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患者30例以及脓肿多次穿刺抽液术治疗的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患者30例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结核伴腰大肌
焦丹[2](2016)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一半以上。脊柱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阶段的脊柱结核,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上均不明显,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导致较高的漏诊率或误诊率,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如畸形和瘫痪的发生等。如果能早期准确诊断脊柱结核,早期治疗,就可以降低畸形和瘫痪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比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computed tomography)、核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数字放射技术(DR,digital radiology)和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digital tomosynthesis)四种影像学方法在脊柱结核诊断中各自的优势,进而探讨DTS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利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联合荧光定量RT-PCR加以确证,以期提高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来我院就诊于骨科、并初步诊断为脊柱结核的患者,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入组55例。仪器设备:采用GE l6排螺旋CT扫描,行椎体及其相邻椎体扫描。采用Philips 3.0T和GE 1.5T MRI成像仪,选择Fov 300进行检查。采用西门子双功能DR(Ysio),标准正侧位投照的方法进行检查。采用岛津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透视摄影系统(Sonia vision Satire II)进行DTS检查,选用的程序为该系统的TOMOS程序。记录数据后对比评价CT、MRI、DR及DTS图像质量;比较CT、MRI、DR及DTS对椎体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钙化情况及椎旁脓肿的检出率,深入探讨DTS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另收集30例非脊柱结核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联合荧光定量RT-PCR检查,进一步确证DTS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效果。结果:1.⑴脊柱正侧位CT图像的良好率为78.18%,对椎体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钙化情况及椎旁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78.18%、63.63%、27.27%、90.90%和65.45%。⑵脊柱正侧位MRI图像的良好率为81.81%,对椎体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钙化情况及椎旁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17.02%、72.73%、81.82%和12.73%。⑶脊柱正侧位DR图像的良好率为83.64%,对椎体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钙化情况及椎旁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32.73%、85.45%、90.91%、18.18%和36.36%。⑷脊柱正侧位DTS图像的良好率100.00%,对椎体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钙化情况及椎旁脓肿的检出率分别69.09%、100.00%、90.91%、45.45%和63.64%。2.⑴CT与DTS相比,DTS对椎体骨质破坏和椎旁脓肿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在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死骨形成及钙化情况的检出率与CT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⑵MRI与DTS相比,DTS对死骨形成及钙化情况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MRI,在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骨质破坏和椎旁脓肿检出率与MRI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⑶DR与DTS相比,DTS对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及钙化情况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DR,在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和椎体骨质破坏的检出率与DR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3.利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联合荧光定量RT-PCR的测定结果均符合脊柱结核的诊断。结论:本研究将DTS和CT、MRI、DR三种常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脊柱结核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同时与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联合荧光定量RT-PCR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与常规影像学诊断相比,DTS具有操作方便、易行、价格便宜、辐射剂量低、多层面清晰显示等特点,在死骨形成、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钙化情况和椎旁脓肿显示方面具有优势,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本研究证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联合荧光定量RT-PCR作为脊柱结核检查的辅助诊断手段,是对DTS的重要补充。本研究所采用的DTS脊柱结核诊断技术在国际处于先进水平,是对常规影像学诊断手段的重要补充和突破,提高了脊柱结核诊断的准确率,降低了漏检和误诊率,方便了广大影像诊断工作人员,可以指导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为早期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秀景[3](2016)在《超声在脊柱结核合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超声在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脊柱结核患者,均行彩超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术后病理及引流物细菌培养结果证实,45例脊椎结核患者中合并有椎旁脓肿者36例(80.0%),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4.7%。结论超声检查对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的诊断及手术切口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姜秋霞,张丹美[4](2015)在《超声在结核性椎旁脓肿检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声在脊柱结核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1 1 6例。对经超声检查并经临床诊治及引流物细菌培养证实的脊椎结核及椎旁脓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椎结核11 6例,结合病理合并椎旁脓肿81例。临床结果表明超声显示椎旁脓肿外形不一,可呈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常显示不清,脓腔壁厚,早期可呈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病程较长者,内部渐呈液性暗区,其间散在细小光点或强光斑及索条状强回声,回声杂乱。诊断准确率达96.30%(78/81)、误诊3例。结论:超声可显示病灶的大小和形态,并能准确地提示病灶的部位,与皮肤表面的距离,走行及与邻近腹部器官的关系及,对临床诊断和选择手术切口、穿刺引流切口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刘晶鑫[5](2014)在《超声在脊柱结核合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超声对脊柱结核合并寒性脓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谈一谈经验和认识。方法:结合X线摄片、CT、MR1的影像表现,利用超声诊断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研究每个病例声像图特征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超声对脊柱结核合并寒性脓肿的诊断病理符合率达95%左右。结论:超声对椎体旁及远处流注脓肿的范围、位置、脓液量、鉴别诊断、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药物灌注及预后评估均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信息。
徐珍[6](2014)在《脊椎结核椎旁脓肿的超声诊断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我院2002年2012年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脊椎结核椎旁脓肿进行了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33例中男性13例,女性20例;年龄364岁,平均年龄28.9岁。脓肿在左侧16例,右侧10例,双
谭晓虹[7](2014)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旁脓肿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结核性椎旁脓肿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被B超检查出椎旁脓肿46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其声像图表现,经手术、穿刺、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椎旁脓肿形状多为梭形、椭圆形、圆形、不规则形、囊实混合性回声,以囊性回声为主,其内透声差,探及许多回声增强飘浮点状影,周边似有壁且粗糙,壁厚薄不均。结论:超声诊断椎旁脓肿准确率达100%,可反映病灶大小,形状,数量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准确为临床手术及穿刺定位提供可靠依据。
袁凯[8](2013)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目前,结核病(tuberculosis, TB)仍然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单一致病菌所致的传染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同样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头号传染性杀手,是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结核致病菌其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和全球不同地域的社会因素,加之近几十年来各国对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忽视,流动人口增多、多耐药结核菌增多以及艾滋病的流行,使得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死灰复燃,流行逐渐加剧,大有泛滥之势,导致结核病疫情呈全球性的回升,这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也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据WHO的最新报告,2010年全球有大约880万新发结核病例,145万例死于该病。我国同样是是全球TB高负担国家之一,受不同地域人群居住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群卫生习惯及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结核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结核病患者数量居全球第2位,同时也是耐多药TB患者数较多的国家之一。广东省结核病防治任务面临的形势同样非常严峻。目前,结核病人报告数始终位居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人数前列,根据相关耐药性基线调查和2010年全省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省每年新发生菌阳肺结核病人估算在4.6万例左右,其中耐多药患者数约0.2万例。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中70%以上为农民,且以男性青壮年为主。骨关节结核定义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关节、滑膜和脊柱所引起的疾患。其发病特点包括:发病隐匿缓慢,病程长,合并症多,常因骨骺和关节遭到结核分枝杆菌侵蚀,而影响其骨骼发育,严重者导致残疾。骨关节结核是发病率最高的肺外结核部位,约占结核总发病率的3-5%,肺外结核发病率的35-50%以上。而脊柱结核占全身骨结核的首位,约占1/3以上,发病年龄以20-30岁的青年为高峰。脊柱结核的典型症状如腰背部僵硬、疼痛、脊柱局部叩击痛,全身中毒症状,如盗汗、食欲不振、潮热、乏力等;一旦出现脊柱后凸成角畸形、神经功能(运动、感觉)障碍或窦道形成已为脊柱结核后期改变。相对于这些晚期脊柱结核患者而言,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结核菌的变异,脊柱结核患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起病隐匿,发病缓慢,早期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不明显。因此,如何在早期实现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是所有脊柱外科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与难题?众所周知,脊柱结核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制止病变发展、大大缩短疗程、避免或减少畸形发生、而且可以保全功能、甚至可以不用手术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这样也可以为国家和患者节约大量的医疗成本。文献报道,非典型性脊柱结核发生率为2.1%-12.0%,当前脊柱结核延误诊治超过一年的病例约40%,脊柱结核误诊率为32.2%。细菌学检查仍然是结核病确诊的重要手段,是结核病诊断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最可靠的标准。结核病人的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的可靠标准,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结核菌的遗传特性决定其生长周期长,致使常规细菌学检查方法存在着灵敏度低、操作复杂,需时间较长和影响因素较多,不易标准化等原因,使细菌学度实现对脊柱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治疗,可以大大缩短治疗的疗程,避免或减少畸形发生、而且可以保全功能、甚至可以不用手术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为可能要接受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节约大量费用,这样也可以为国家和社会节约大量的医疗成本。近年来,一种应用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新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越来越得到许多学者与专家的关注。结核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作为免疫应答的一部分,T细胞受结核抗原刺激致敏,形成活化的效应T细胞,这些T淋巴细胞在体外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可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y, INF-y)。 ELISPOT技术即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该技术起源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该技术利用体外特异性抗原刺激淋巴细胞后,检测分泌特异性抗体细胞数量和功能,随着技术发展用于检测单细胞水平分泌特异性细胞因子的功能以及细胞数量。目前ELISPOT技术在肺结核的诊断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将其应用于脊柱结核的相关应用研究比较缺乏。目的1.探讨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方法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探讨T-SPOT.TB试剂盒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3.探讨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T-SPOT.TB试验对其诊断的应用价值。4.探讨ELISPOT试验对脊柱结核手术前后疗效的监测作用。方法1. 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2011年5月~2012年7月前瞻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和广州市胸科医骨科收治的可疑脊柱结核病例。自行设计受试者信息采集表,收集受试者基本临床信息:性别、年龄、合并症、影像学诊断、病理学结果、细菌学结果等,并对受试者出院进一步随访(≥6个月)。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检测,同时对所有纳入者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结合最终临床诊断和微生物学的诊断,应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来评价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且进一步探讨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试验结果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2.探讨T-SPOT.TB试剂盒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011年5月~2012年8月前瞻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和广州市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可疑脊柱结核病例。自行设计调查量表收集受试者信息,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同时行T-SPOT.TB试验、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Rv2041c-ELISPOT、Rv1419-ELISPOT和Rv0057-1352-ELISPOT检测,将上述几种抗原刺激ELISPOT试验结果两两比较。结合最终临床诊断和微生物学的诊断,应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来评价T-SPOT.TB试验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Rv2041c、Rv1419和Rv0057-1352在ELISPOT上的应用价值。3.探讨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T-SPOT.TB对其诊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1年3月~2012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广州市胸科医骨科、广东省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29例。由经培训的脊柱外科医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非典型性脊柱结核信息采集表收集相关人口学信息、临床特点(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数据及影像学检查。分析非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行T-SPOT.TB试验,根据具体情况同时对所纳入的研究对象行PPD试验、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病灶病理学检查和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结合最终临床诊断和微生物学的诊断,来评价T-SPOT.TB试验在非典型性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4.探讨ELISPOT试验对脊柱结核手术前后的疗效监测作用连续选取2012年3月~2012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2例。自行设计调查量表收集受试者信息,分别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2天和手术后2天采集受试患者的外周血行T-SPOT.TB试验,观察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前后体内效应T细胞的反应情况。结果1.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①标本获取及检测情况在纳入的102例患者中,有11例因未能完成ELISPOT试验或者失访被剔除出此项研究。其中确诊为脊柱结核组的有52例,确诊为非脊柱结核疾病组的有39例。最终纳入的91例患者均接受了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方法、PPD皮肤试验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5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共有47例接受活检穿刺病理检测,42例患者行抗酸杆菌涂片检查,40例患者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②脊柱结核组和非脊柱结核疾病组ELISPOT形成SFC数量的比较CFP-10/EAST6融合抗原-ELISPOT形成SFC数量在脊柱结核组和非脊柱结核疾病组间存在极显着差异,CFP-10/EAST6融合抗原-ELISPOT在脊柱结核组形成SFC数量显着高于非脊柱结核疾病组形成的SFC数量。③ELISPOT方法与临床常用诊断方法阳性率比较在整个研究过程中,PPD皮肤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6.2%、60.4%和47.4%;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8%、61.5%、65.9%和51.1%;CFP-10/EAST6融合抗原-ELISPOT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7.2%、89.6%和79.1%。脊柱结核组中,ELISPOT试验总体阳性率高于PPD皮肤试验和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P<0.05)。④脊柱结核组ELISPOT试验与PPD皮肤试验、抗结核抗体试验和病理学检查的配对比较经过χ2检验,CFP-10/EAST6融合抗原-ELISPOT试验检测结果与PPD皮肤试验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与ELISPOT试验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⑤脊柱结核组ELISPOT试验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年龄、营养状况与SFC数量及ELISPOT最终阳性率有着密切联系。2.探讨T-SPOT.TB试剂盒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①研究对象及检测标本情况在纳入的70例患者中,有5例失访被剔除出此项研究。其中确诊为脊柱结核组的有34例,确诊为非脊柱结核疾病组的有31例。②T-SPOT.TB试剂盒与常规结核检测方法的比较在整个研究过程中,PPD皮肤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8%、58.1%、61.8%和58.1%;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8%、70.9%、68.9%和61.1%;T-SPOT.TB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77.4%、80.6%和82.8%。脊柱结核组中,T-SPOT.TB试验总体灵敏度高于PPD皮肤试验和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③脊柱结核组T-SPOT.TB试剂盒与PPD皮肤试验、抗结核抗体试验和病理学检查的配对比较脊柱结核组中,经过χ2检验,ELISPOT试验检测结果与PPD皮肤试验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与T-SPOT.TB试验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一致率:93.8%;Kappa值:0.714,P<0.05)。④Rv2041c-ELISPOT、Rv1419-ELISPOT和Rv0057-1352-ELISPOT技术检测脊柱结核病人反应情况与试验条件的确定通过对1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预实验观察,并与CFP-10/ESAT-6-ELISPOT的试验结果相比,Rv1419-ELISPOT试验的反应情况较好,而Rv2041c-ELISPOT和Rv0057-1352-ELSPPOT的反应较弱,在以上研究基础上,选取2.0×105个细胞加入96孔培养板,孵育时间分别为20h,结果显示20μg/ml和40μg/ml蛋白浓度斑点强度相似,最终选取20μg/ml为Rv1419-ELISPOT的终浓度。⑤脊柱结核组中不同抗原ELISPOT诊断灵敏度的比较CFP-10/ESAT-6-ELISPO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82.4%、83.9%、84.8%和71.9%。T-SPOT.TB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77.4%、74.4%和80.8%,且两种检测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3.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T-SPOT.TB试验对其诊断的应用价值①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从研究纳入的29例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患者临床特点中,可以获知腰背痛是最主要的临床主诉(24例,82.8%)。②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患者的影像学特征29例患者主要的影像学特征为:(1)软骨终板终板虫蚀样破坏:本组5例,在MRI上见椎体软骨终板虫蚀样破坏,见于椎体型或以椎体型为主的跳跃型脊柱结核;(2)单一椎体的中心性塌陷或者单一椎体轻度压缩改变:本组5例;(3)多发性脊柱结核包括连续性和跳跃性脊柱结核:本组15例;(4)影像学局部破坏重,而临床全身症状轻,即冷脓肿形成,但无明显骨破坏:本组4例。③T-SPOT.TB试验与常规结核检测方法的比较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组中病灶抗酸杆菌涂片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37.5%和78.3%。在整个研究过程中,PPD皮肤试验的阳性率为58.6%,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阳性率为62.1%,T-SPOT.TB试验的阳性率为82.8%。4. ELISPOT试验对脊柱结核手术前后疗效监测的作用①患者基本情况分析本次研究共纳入12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有3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5例脊柱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脊柱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②脊柱结核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SFC数目的比较分析12例脊柱结核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对应ESAT-6的SFC平均数目分别为35.0±22.4、36.7±23.8、30.1±16.2;对应CFP-10的SFC平均数目分别为55.1±68.5、57.4±68.3、44.1±47.9。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患者入院时与手术前、手术前与手术后ESAT-6和CFP-10刺激形成的SFC数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作为抗原的ELISPOT法应用于脊柱结核诊断有着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为脊柱结核感染患者提供有效的辅助诊断。2. T-SPOT.TB试验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尤其是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诊断),可能成为脊柱结核感染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的筛查工具,并辅助脊柱结核病的诊断。3.结核分枝杆菌Rv1419融合抗原具有较高的脊柱结核免疫学诊断价值。
李耀烨[9](2012)在《艾滋病并发脊柱及下肢骨关节结核的超声图像表现》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并发脊柱及下肢骨关节结核的超声图像表现。方法对63例艾滋病并发脊柱及下肢骨关节结核患者超声检查所得到的图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结果 63例AIDS并发脊柱及下肢骨关节结核患者中最常见为腰椎结核23例(41.3%),其次为髋关节12例(19.05%),第三为膝关节7例(11.11%);其主要声像图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胀较严重、骨或关节面骨质破坏面积广、关节腔积液(脓)多,短期内常在局部周围形成冷性脓肿或椎旁脓肿,且脓肿体积较大,窦道较长。结论超声检查可发现AIDS合并骨与关节结核病病灶,对局部病灶的定位、病变范围、脓肿大小及窦道的长度等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可为AIDS并发脊柱及下肢骨关节结核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亦凡,李彤[10](2009)在《超声在脊柱结核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在脊柱结核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资料56例,对腰椎结核椎旁脓肿超声图象特点结合经临床诊治及引流物细菌培养证实的脊椎结核性椎旁脓肿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结果表明超声显示椎旁脓肿外形不一,可呈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常显示不清,脓腔壁厚,早期可呈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病程较长者,内部渐呈无回声区,其间散在细小强回声点或强回声斑及索条状强回声,回声杂乱。诊断准确率达96.43%(54/56),误诊2例。结论:超声可显示病灶的大小和形态,并能准确地提示病灶的部位,与皮肤表面的距离,走行及与邻近腹部器官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和选择手术切口、穿刺引流切口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超声诊断腰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诊断腰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实时引导下置管引流术在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组标准 |
1.3 仪器与操作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数字断层融合技术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脊柱结核概述 |
1.2 分类 |
1.3 发病机理和病理 |
1.4 诊断 |
1.4.1 影像学检查 |
1.4.1.1 X线平片 |
1.4.1.2 CT |
1.4.1.3 超声 |
1.4.1.4 MRI |
1.4.1.5 骨骼扫描 |
1.4.1.6 DR |
1.4.1.7 DTS |
1.4.2 细胞学和微生物检验 |
1.4.3 聚合酶链反应及其他免疫试验 |
1.4.4 其他试验 |
1.5 治疗 |
1.5.1 抗结核治疗 |
1.5.2 治疗方案 |
1.5.3 支持性治疗 |
1.5.4 外科手术 |
1.6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7 课题研究思路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检查方法 |
2.3.1 CT检查 |
2.3.2 MRI检查 |
2.3.3 DR检查 |
2.3.4 DTS检查 |
2.3.5 组织病理学检查 |
2.3.6 ELISPOT检查 |
2.3.6.1 材料 |
2.3.6.2 ELISPOT检测 |
2.3.7 荧光定量RT-PCR检查 |
2.4 影像学分析及质量评价 |
2.5 统计学检验 |
第3章 影像学检查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
3.1 病变累及范围 |
3.2 CT |
3.2.1 脊柱结核主要的CT表现 |
3.2.2 讨论 |
3.3 MRI |
3.3.1 脊柱结核主要的MRI表现 |
3.3.2 讨论 |
3.4 DR |
3.4.1 脊柱结核主要的DR表现 |
3.4.2 讨论 |
3.5 DTS |
3.5.1 脊柱结核主要的DTS表现 |
3.5.2 讨论 |
3.6 CT、MRI、DR与DTS的对比研究 |
3.6.1 所得图像的质量比较 |
3.6.2 CT、MRI、DR与DTS对脊柱正侧位椎体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钙化情况和椎旁脓肿检出率的比较 |
3.6.3 讨论 |
第4章 实验室检查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
4.1 组织病理学检查 |
4.2 ELISPOT检测结果 |
4.3 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 |
4.3.1 荧光定量PCR反应引物特异性检查 |
4.3.2 脊柱结核患者的病变组织结核杆菌MPT64m RNA的CT值结果 |
4.3.3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创新 |
5.1 结论 |
5.2 创新 |
5.3 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超声在结核性椎旁脓肿检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2 结果 |
2.1 椎体声像特征: |
2.2 脓肿声像图特征: |
3 讨论 |
(5)超声在脊柱结核合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寒性脓肿的声像图表现 |
2.2 病理符合率对照 |
2.3 寒性脓肿的鉴别诊断 |
3. 讨论 |
(6)脊椎结核椎旁脓肿的超声诊断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旁脓肿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方法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T-SPOT.TB试剂盒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T-SPOT.TB对其辅助诊断的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ELISPOT技术对脊柱结核手术前后疗效的监测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汇表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9)艾滋病并发脊柱及下肢骨关节结核的超声图像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3.1 骨与关节病变超声诊断标准参照 |
1.3.2 AIDS诊断标准参照 |
1.3.3 TB诊断标准参照 |
1.4 纳入统计标准与排除标准 |
1.4.1 纳入统计标准 |
1.4.2 排除标准 |
2 结果 |
2.1 AIDS并发脊柱及下肢关节病变部位统计 |
2.2 AIDS并发脊柱及下肢骨关节结核的声像图表现特点 (表1) |
2.3 AIDS并发脊柱及下肢骨关节结核病病程与病灶大小关系 (表2) |
3 讨论 |
4 小结 |
四、超声诊断腰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实时引导下置管引流术在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闻波平,杨高怡,孟君,倪卫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3)
- [2]数字断层融合技术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研究[D]. 焦丹. 吉林大学, 2016(03)
- [3]超声在脊柱结核合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王秀景. 河南医学研究, 2016(09)
- [4]超声在结核性椎旁脓肿检查中的应用[J]. 姜秋霞,张丹美. 中国农村卫生, 2015(24)
- [5]超声在脊柱结核合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探讨[J]. 刘晶鑫. 中国农村卫生, 2014(15)
- [6]脊椎结核椎旁脓肿的超声诊断及分析[J]. 徐珍. 新疆医学, 2014(02)
- [7]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旁脓肿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J]. 谭晓虹. 吉林医学, 2014(04)
- [8]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袁凯.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 [9]艾滋病并发脊柱及下肢骨关节结核的超声图像表现[J]. 李耀烨. 中国卫生产业, 2012(12)
- [10]超声在脊柱结核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应用[J]. 亦凡,李彤. 新疆医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