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璟雯,唐荣,刘强,吴清[1](2021)在《高频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及其图像特征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9年6月~2021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106例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者根据病理诊断良恶性结果进行分组,比较良性组(n=45)、恶性组(n=61)患者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差异,包括:淋巴结长径(L)/短径(S)、血管化评分(VS)、淋巴结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流速(Vmin)、阻力指数(RI)。比较高频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评估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结果良性组、恶性组患者淋巴结L/S<2、VS、淋巴结Vmax、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准确率为85.85%,敏感度为90.16%,特异性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85.94%,阴性预测值为85.71%。ROC曲线结果显示,淋巴结Vmax、RI诊断价值均较高(P<0.05)。结论高频超声评估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较高,可区分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
温洁馨[2](2021)在《基于三维超声的婴幼儿血管瘤诊疗决策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三维超声在浅表婴幼儿血管瘤最佳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选择中的初步探索研究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定量测量婴幼儿血管瘤病灶治疗前后各项参数的特征及变化情况,探索该病最佳治疗时机及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21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85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满足纳入标准,除外排除标准,所有患儿治疗前均接受三维超声检查,记录病灶治疗前的临床特征及三维超声参数(体积、VI、FI、VFI值)。其中50例接受进一步治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20例)、局部注射博来霉素+曲安奈德治疗(30例)。每次复诊时(间隔4-6周)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记录各项参数及疗效评估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年龄段患儿病灶的三维参数特征:随年龄的增长,病灶的平均体积V和血流参数VI、VFI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4-6月龄组观察到最大值,FI随年龄的变化不明显。(2)疗效评估:经首次局部注射治疗,疗效I级者9例(30%),达到II、III、IV级疗效的患儿分别占46.7%、13.3%、10%。治疗第2次后,疗效I级者下降至6.7%,达到II、III、IV级占比上升。口服普萘洛尔的患儿治疗1个月后,亦有30%(6例)的患儿评为I级疗效,46.7%为II级,25%可达到III级,10%可达IV级;连续用药2个月后,I级疗效的患儿下降至15%(3例),II级的占比上升至50%,III、IV级的总占比保持不变。(3)不同疗效等级病灶初始三维参数的差异性分析:局部注射治疗的患儿中,I级疗效的患儿与III、IV级的患儿相比其病灶的VI、FI、VFI值都有更高的趋势(P分别为0.017、0.44、0.036);尚未发现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反应性相关的三维参数。结论:三维超声可以准确测量病灶体积,全面地反映病灶内部血供情况,在IH治疗时间和方式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的长期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 基于U-net的婴幼儿血管瘤三维超声图像自动分割模型研究目的:建立一个基于三维超声图像的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病灶自动分割系统,实现对病灶的快速、有效分割,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并显着减少图像后期处理时间,为后续通过深度学习预测IH治疗疗效奠定基础。方法:采用U-net模型对IH的三维超声图像进行自动分割,并引入Res Net34对U-net进行改进。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间我院就诊的64名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430张声像图,随机分成训练集344张,测试集86张,由2名具有3年超声诊断经验的医师手动勾画病灶。采用相似性系数(Dice Coefficient)和交并比(Intersection-over-Union,IOU)作为病灶分割结果的定量评估指标。结果:原始U-net模型和改良后的Res Net34+U-net模型对IH超声图像的自动分割结果都与超声医师手动勾画的结果有着较高的相似度,两者的Dice值分别为0.729、0.7887,IOU值分别为0.7524、0.8135。讨论:本研究首次将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病灶自动分割算法应用于婴幼儿血管瘤三维超声图像的分割中,并取得了尚可的分割效果。建立的Res Net34+U-net模型进一步提升了U-net的分割性能,获得了更好的分割结果。
张伟红,柳仕博,魏云,王丹,李威震[3](2021)在《能量多普勒联合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联合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能量多普勒和超声造影检查,并以最终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并比较二者单独及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联合检查对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82.2%、88.9%、83.8%)均高于单独进行能量多普勒(78.0%、76.2%、77.5%)和超声造影检查(81.4%、80.9%、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量多普勒和超声造影联合检查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评估更加准确,能够为临床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罗婷[4](2020)在《针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高频浅表超声多因素性质鉴别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高频浅表超声多因素性质鉴别情况。方法选取101例2017年1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检查的浅表性淋巴结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01例患者共检出132个浅表淋巴结,主要为淋巴结核以及转移性淋巴瘤,不同的病变在二维超声中具有特性的回声,且PI以及RI等数值均有差异性。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超声和二维超声联合可有效鉴别浅表淋巴结的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曹严严,刘琛,陈宇[5](2019)在《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引起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因素较多,肿瘤、炎症、结核等多种疾病均可以引起浅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判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超声是浅表淋巴结检查的首选方法,近年来出现的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技术能够使淋巴结内的微血管显示的更加清晰,使淋巴结的硬度可视化,可以更加直观地评估淋巴结内的血流灌注特点和硬度特征,可使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旨在综述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谢敏慧[6](2019)在《针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高频浅表超声多因素性质鉴别》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针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高频浅表超声多因素性质鉴别。方法:入选本组研究的116例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均来自我院,研究时间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所有患者均接受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检测浅表部位(锁骨上窝、颈部、腹股沟、腋下)肿大的淋巴结,通过观察淋巴结的结构、形态、血流信号特点以及内部回声等情况,确定预测诊断淋巴结病变的敏感指标。结果:通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血管化评分(VS)、淋巴结按长短轴比值(L/S)可作为临床预测和鉴别诊断各类淋巴结病变的重要参数。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浅表超声和二维超声联合应用可有效鉴别诊断浅表淋巴结病变,因此可作为临床诊断各种淋巴结病变的重要依据。
陈霰[7](2019)在《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本研究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模式及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进行手动穿刺活检。通过分析活检淋巴结的病理结果,探讨超声引导下手动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以及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超声科行浅表淋巴结手动穿刺活检的患者50例为手动组,男28例,女22例。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行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首先两组均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模式下观察浅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界,淋巴门结构及淋巴结内及周围组织结构彩色血流分布等超声声像特征,手动组后行超声造影,连续实时观察病灶的灌注增强模式及病变内造影增强程度,以此定位富血供与乏血供区域。确定安全穿刺点,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手动活检或自动活检,取出组织条送病理诊断。结果 1、100例患者中,手动组和自动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表示,肿大淋巴结位置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大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例手动活检的患者中,造影剂的分布情况分为2种类型,Ⅰ型为均匀增强型,本组患者14例;Ⅱ型为不均匀增强型,本组患者36例,34例为斑片样增强,2例为环状增强。3、手动组50例患者均穿刺1次,有48例淋巴结手动活检成功,取材成功率96%(48/50);自动组5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穿刺25次,取材成功48例,成功率为96%(48/50)。4、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手动组24例淋巴结恶性病变,其中包括17例转移癌和7例淋巴瘤;20例良性病变,其中包括2例反应性增生,17例淋巴结炎和1例不确定具体性质但能确定良性病变;有4例无法获得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自动组恶性病变有31例,其中包括转移癌28例,淋巴瘤3例;良性病变有11例,其中包括反应性增生3例,淋巴结炎8例;所取组织中有6例无法获得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论 1、根据超声造影结果显示的不同增强区域进行穿刺,提高了有效穿刺活检取材的成功率和精准率,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手术出血等风险,为临床精准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2、超声引导下手动活检穿刺入路灵活、精准,并在实时观察下进行穿刺活检,在周围结构复杂及直径较小的肿大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陈蕾[8](2018)在《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评价兔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MR血氧水平依赖成像评价吸入Carbogen气体良性淋巴结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良性淋巴结吸入Carbogen气体前后MR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MRI-BOLD)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建立腘窝良性淋巴结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Carbogen气体组(Ca良组)(n=16)和对照组(Co良组)(n=4)。Ca良组对肿大淋巴结行5次MRI-BOLD检查,分别为基线BOLD(R2*Ca0良),实验兔吸入Carbogen气体10 min、20 min时的BOLD检查(R2*Ca10良、R2*Ca20良),以及恢复呼吸空气10 min、20 min时的BOLD检查(R2*Ca30良、R2*Ca40良)。Co良组自由呼吸空气,并在对应的5个时间点行5次MRI-BOLD检查,分别标记为R2*Co0良、R2*Co10良、R2*Co20良、R2*Co30良、R2*Co40良。所有实验兔在MR成像后处死取淋巴结行病理检查。选择BOLD成像中淋巴结中心层面,勾画淋巴结的轮廓为感兴趣区,记录对应的R2*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送检淋巴结均为良性淋巴组织。Ca良组淋巴结呈在吸入Carbogen气体20min时淋巴结R2*值下降,在恢复自由呼吸空气后R2*值上升的趋势。经LSD检验,R2*Ca20良与R2*Ca0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5),R2*Ca20良与R2*Ca30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R2*Ca20良与R2*Ca40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而R2*Ca0良、R2*Ca30良、R2*Ca40良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o良组5次R2*值无明显变化(F=0.284,P>0.05)。Ca良组与Co良组相比,R2*Ca20良与R2*Co20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5),其他四个时间点R2*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性淋巴结在吸入Carbogen气体后R2*值的动态变化,提示MRI-BOLD成像具有监测组织内氧合状态的潜力。第二部分MR血氧水平依赖成像评价吸入Carbogen气体后转移性淋巴结的动态变化及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转移性淋巴结在吸入Carbogen气体前后BOLD-MRI动态变化特征,及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建立腘窝转移性淋巴结模型,随机分为两组,Carbogen气体组(Ca恶组)(n=16)和对照组(Co恶组)(n=4)。Ca恶组对腘窝淋巴结行5次MRI-BOLD检查,分别为基线BOLD(R2*Ca0恶),实验兔吸入Carbogen气体10 min、20 min时的BOLD检查(R2*Ca10恶、R2*Ca20恶),以及恢复呼吸空气10 min、20 min时的BOLD检查(R2*Ca30恶、R2*Ca40恶)。Co恶组自由呼吸空气,并在对应的5个时间点行5次MRI-BOLD检查,分别记为R2*Co0恶、R2*Co10恶、R2*Co20恶、R2*Co30恶、R2*Co40恶。所有实验兔在MR成像后处死取淋巴结行病理检查。选择BOLD成像中淋巴结中心层面,避开坏死区,勾画淋巴结实质区域为感兴趣区,记录对应的R2*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并计算良恶性组淋巴结短径及吸入Carbogen气体20 min时R2*的变化值即ΔR2*20-0值,并用ROC曲线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组淋巴结短径、基线R2*0值及ΔR2*20-0值。结果所有送检淋巴结均为转移性淋巴结。Ca恶组淋巴结在吸入Carbogen气体20min时淋巴结R2*值明显下降,在恢复自由呼吸空气后R2*值上升。经LSD检验,5R2*Ca20恶与R2*Ca0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R2*Ca20恶与R2*Ca30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5),R2*Ca20恶与R2*Ca40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5);R2*Ca0恶、R2*Ca30恶、R2*Ca40恶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o恶组5次R2*值无明显变化(F=0.708,P>0.05)。Ca恶组与Co恶组相比,R2*Ca20恶与R2*Co20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经t检验,良恶性淋巴结短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64,P=0.53>0.05),基线R2*0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05<0.05),ΔR2*20-0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54,P=0.000<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8、0.803、0.859。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在吸入Carbogen气体后R2*值发生动态变化。在吸入Carbogen气体后转移性淋巴结较良性淋巴结R2*值变化更明显,且用ΔR2*20-0值、基线R2*0值及淋巴结短径三种方法鉴别良恶性淋巴结时,ΔR2*20-0值具有更大的意义。MRI-BOLD成像结合吸入Carbogen气体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
董凤林[9](2017)在《多模态超声成像在浅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及引导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高频超声检查在浅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鉴别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305例浅表淋巴结病例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病变淋巴结的纵横比、内部回声、淋巴门是否偏心或消失、边界、血供分布等特点。所有淋巴结良、恶性均病理学证实。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反应性增生组、结核性淋巴结炎组);恶性组(转移组、淋巴瘤组),分析并比较各组间淋巴结声像图特点对各组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淋巴结组113例(其中反应性增生60例、结核性淋巴结炎53例),恶性淋巴结组192例(其中转移性淋巴结138例、淋巴瘤54例)。高频超声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57.5%、66.2%、74%、54.2%。良、恶性两组淋巴结在长短径比值L/S、内部回声、血供分布模式及阻力指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边界及淋巴门消失/偏心中无统计学意义。结核性淋巴结组在纵横比、淋巴门消失/偏心、周边型血流中与转移性淋巴结相似,但两组RI值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反应性增生组主要为淋巴门型血流;淋巴瘤组主要为混合型血流,其次为淋巴门型,淋巴瘤组与反应性增生组RI值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结之间声像图特点有交叉重叠。第二部分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5例浅表肿大淋巴结患者先行高频超声检查,然后对所有淋巴结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四分法对弹性图进行分型,并利用超声诊断仪自带的分析软件测出病灶与周围对照组织的应变率比值SR,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出弹性应变率值的临界值。所有淋巴结均经病理学证实,并根据最终病理结果将所有淋巴结分为良、恶性两组。分别比较四分法与应变率比值、两种方法联合以及高频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良恶性两组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组57例(均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恶性组68例(其中淋巴瘤33例,转移性淋巴结35例)。弹性成像四分法判断良、恶性两组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3%、82.5%、70.4%、80.4%、63.5%。良性淋巴结组SR比值:1.28±0.31(均数±标准差),恶性淋巴结组SR比值:2.43±1.29(均数±标准差),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确定SR临界值为1.61,其诊断恶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5%、84.2%、78.4%、84.7%、72.7%。评分法与SR比值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80.7%、81.6%、83.6%、79.3%。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判断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86%、86.4%、88.1%、84.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良恶性淋巴结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联合常规高频超声能为淋巴结病变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第三部分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疾病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7例肿大淋巴结患者先性常规超声检查,然后对其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各个淋巴结的增强模式及灌注特点,应用造影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得出时间-强度曲线(TIC),并记录达峰时间(TTP)、最大增强强度(IMAX%)、曲线下面积(AUC)、上升支斜率(KUP)、半降斜率绝对值(KDOWN)、上升(RT)、平均渡越时间(mTT)各参数。所有淋巴结类型均病理学证实,并根据最终病理结果将所有淋巴结分为(反应性增生组、结核性淋巴结炎组);恶性组(转移组、淋巴瘤组)。比较各组间超声造影特征的不同以及超声造影对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淋巴结组67例(其中反应性增生38例、结核性淋巴结炎29例),恶性淋巴结组110例(其中转移性淋巴结77例、淋巴瘤33例)。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判断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86.6%、90.4%、91.9%、87.9%。良、恶性两组在离心型增强与混合型增强中的分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在向心型增强及增强均匀度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主要表现为离心型、均匀增强;结核性淋巴结炎多为向心型、不均匀增强;转移性淋巴结为向心型及混合型增强;淋巴瘤多为混合型、均匀增强。淋巴瘤组TTP、IMAX%、曲线下面积AUC最高;转移组的KUP、KDOWN与反应性增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应性增生、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三组之间在RT、mTT指标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淋巴结病变有不同的灌注特征,超声造影检查对浅表淋巴结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第四部分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对取材影响的对比分析目的:探讨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在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在取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59例浅表淋巴结随机分为2组:A组在弹性成像定位下确定感兴趣区及穿刺路径后于常规高频超声引导下行粗针穿刺活检术;B组经超声造影后,确定穿刺活检目标淋巴结及穿刺路径后,同样于常规高频超声引导下行粗针穿刺活检术。比较两组在取材效果并计算其取材成功率的差异。结果:A、B两组病例分别为82例、77例。B组取材效果显着优于A组(平均秩次72.86 vs 86.66,P<0.05);B组穿刺检出率高于A组为(98.7%vs 95.1%).结论:超声造影定位比弹性成像定位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可获得较高的取材效果,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周琳,刘健[10](2017)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文中提出超声技术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中应用广泛,其不同的技术均存在优点与不足。常规二维超声能直观提供淋巴结形态及结构信息,但不具有特异性。多普勒超声能显示淋巴结血供状态,但受角度及血管内径影响。弹性成像技术能提示淋巴结硬度信息,但受操作医师手部施压力及主观感觉影响大。超声造影无创直观,但费用较高。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能提供病理诊断,但微创手术仍存在风险。本文拟对不同超声技术在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中的进展作一综述,以利于未来选择最为合适的超声技术。
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频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高频超声表现及病理结果 |
2.2 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比较 |
2.3 高频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 |
2.4 淋巴结Vmax、RI在浅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效能 |
3 讨论 |
(2)基于三维超声的婴幼儿血管瘤诊疗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三维超声在浅表婴幼儿血管瘤最佳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选择中的初步探索研究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基于U-net的婴幼儿血管瘤三维超声图像自动分割模型研究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章综述 三维超声在常见浅表组织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目录 |
(4)针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高频浅表超声多因素性质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 果 |
2.1 浅表淋巴二维超声情况 |
2.2 彩色多普勒信号 |
3 讨 论 |
(6)针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高频浅表超声多因素性质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
1.2 研究对象 |
1.3 仪器与方法 |
1.3.1 仪器与材料 |
1.3.2 常规超声 |
1.3.3 超声造影 |
1.3.4 穿刺活检 |
1.3.5 病理检查 |
1.3.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
2.2 超声造影结果 |
2.3 穿刺活检结果 |
2.4 病理结果 |
3 讨论 |
3.1 淋巴结疾病分类及诊断方法 |
3.2 超声造影评价浅表肿大淋巴结以及超声造影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
3.3 肿大淋巴结不同活检方式的比较 |
3.4 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评价浅表肿大淋巴结 |
3.5 局限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超声造影及手动活检对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评价兔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MR血氧水平依赖成像评价兔良性淋巴结吸入Carbogen气体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R血氧水平依赖成像评价转移性淋巴结在吸入Carbogen气体后的动态变化及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写词汇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多模态超声成像在浅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及引导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高频超声检查在浅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二部分 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四部分 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对取材影响的对比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创新与不足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词释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博士研究生期间主持科研项目及获取专利 |
致谢 |
(10)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规超声 |
1.1 定位诊断 |
1.2 定性诊断 |
1.2.1 淋巴结的大小 |
1.2.2 淋巴结的形态 |
1.2.3 淋巴结的内部回声 |
2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
3 超声弹性成像 (ultrasonic elastography, UE) |
3.1 颈部淋巴结的弹性成像 |
4 超声造影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
5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core-needle biopsy, US-PCNB) |
5.1 淋巴结穿刺活检方法分类 |
5.1.1 细针抽吸细胞学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 : |
5.1.2 粗针切割活检术 (code-needle biopsy, CNB) : |
四、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频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 欧阳璟雯,唐荣,刘强,吴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04)
- [2]基于三维超声的婴幼儿血管瘤诊疗决策研究[D]. 温洁馨.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能量多普勒联合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张伟红,柳仕博,魏云,王丹,李威震. 中国实用医刊, 2021(01)
- [4]针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高频浅表超声多因素性质鉴别研究[J]. 罗婷.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6)
- [5]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 曹严严,刘琛,陈宇. 癌症进展, 2019(23)
- [6]针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高频浅表超声多因素性质鉴别[J]. 谢敏慧. 黑龙江医药, 2019(03)
- [7]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陈霰.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评价兔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D]. 陈蕾. 苏州大学, 2018(06)
- [9]多模态超声成像在浅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及引导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D]. 董凤林. 苏州大学, 2017(04)
- [10]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J]. 周琳,刘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