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卵巢应激大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受体3表达及意义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关健[1](2021)在《肠道菌群与女性性欲减退障碍的关联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性欲减退障碍(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disorder,HSDD)是常见的女性性健康问题。HSDD主要指女性的性幻想或进行性活动的欲望的持续缺失,并伴明显的个人痛苦或影响伴侣关系。HSDD的发生可对女性的身体形象、自信等造成损害,且可能损害性伴侣及家庭关系。国外基于人群的大样本研究表明,约8%至13.6%的女性符合HSDD的诊断标准。在人类中,性欲是由大脑的关键区域通过各种神经递质的作用来调节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黑皮质素、催产素和加压素介导性兴奋,而5-羟色胺、阿片类药物、催乳素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介导性抑制。HSDD与抑制增加或兴奋减少的神经心理状态有关,或两者皆有。肠道微生物与多种精神神经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变化影响大脑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能和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功能,而这些途径和分子已被证明与人类性欲的水平密切相关。目前学术界对肠道微生物群在性欲调节乃至HSD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了解是有限的。研究目的:为了研究HSDD女性肠道微生物和粪便代谢物的组成,增加对性欲水平低下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可能联系的理解,本研究假设并试图验证HSDD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和粪便代谢物构成与性欲正常人群存在差异,而神经递质系统是肠道微生物和性欲调节系统之间作用的桥梁。方法:研究的第一部分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招募和诊断HSDD女性,并完善肠道微生物16S r RNA测序、非靶向LC-MS代谢组学检测和靶向SCFAS定量检测,探讨和评估HSDD女性和NHSD女性(无性功能障碍的女性)之间肠道微生物和粪便代谢物组成的差异。在第二部分研究中,采用粪菌移植的方法来干预大鼠的肠道菌群,将HSDD女性及NHSD女性的肠道菌群移植到雌性交配实验模型大鼠中,建立了HSDD女性的菌群移植大鼠模型。通过性行为学观察实验,并对模型大鼠的大脑前额皮质组织中的主要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浓度进行定量,来研究接受HSDD菌群移植对大鼠性欲望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索神经内分泌机制。结果:(1)研究的第一部分中,共有24名患有HSDD的女性和22名没有性功能障碍的NHSD女性被纳入研究。对46份粪便样本进行16S r RNA基因测序,发现HSDD女性较NHSD女性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所增加,两组间肠道菌群物种组成结构存在显着差异。在属的水平上,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苯基杆菌属,棒状杆菌属,马赛菌属,产卟啉杆菌属及某未分类的放线菌属在HSDD女性粪便中富集,而瘤胃菌属在NHSD女性的粪便中富集。(2)粪便样本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表明HSDD女性粪便代谢表型与NHSD女性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主要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组胺,去氧皮质酮,色胺,酪胺,四氢皮质酮,6-甲基喹啉,尿刊酸等。(3)靶向SCFA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NHSD组女性相比,HSDD组女性粪便中丁酸含量显着增加。(4)斯皮尔曼相关分析表明,两组间肠道菌群差异属、粪便差异代谢物与包括FSFI-D评分在内的临床特征指标存在关联。(6)研究的第二部分中,HSDD-FMT(接受HSDD女性粪便移植的大鼠)组和NHSD-FMT(接受NHSD女性粪便移植的大鼠)组大鼠粪便微生物16S r 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HSDD-FMT组大鼠较NHSD-FMT大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所增加。在属的水平上,NHSD-FMT组大鼠瘤胃球菌属丰度较HSDD-FMT组大鼠高,而葡萄球菌属丰度较HSDD-FMT组大鼠低。这反应人类HSDD女性和NHSD女性的肠道菌群总体多样性差异及部分差异菌群在受体大鼠中体现。(7)性行为学实验结果发现HSDD-FMT与NHSD-FMT大鼠,HSDD-FMT与模型对照组大鼠间Lordosis(弓背)、Solicitations(招揽)行为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这反映了雌性大鼠在接受了HSDD女性粪便菌群移植后性欲望水平降低。(8)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定量结果表明与NHSD-FMT组相比,HSDD-FMT组大鼠脑PFC区的5-HT和5-HIAA的浓度增加,NE浓度减少。此外,与NHSD-FMT组相比,HSDD-FMT组大鼠脑5-HIAA/5-HT比值升高,提示5-HT转化率升高。这反映移植HSDD女性的肠道菌群影响了受体大鼠PFC中包括5-HT在内的单胺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水平。结论:(1)本研究发现HSDD女性的肠道菌群组成与NHSD女性存在差异。包括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等菌群的丰度增加,瘤胃菌属的丰度减少可能是HSDD的标志性菌群特征。(2)HSDD患者粪便中包括组胺、去氧皮质酮、6-甲基喹啉、色胺、丁酸在内的多种肠内代谢物水平与NHSD女性存在差异。这些代谢差异与肠道菌群构成差异相关,且可能在HSD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色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代谢通路。(3)本研究建立了HSDD女性的菌群移植大鼠模型,发现接受HSDD菌群移植后雌性大鼠的性欲望水平降低。人类HSDD女性和NHSD女性的肠道菌群总体多样性差异及部分差异菌群在受体大鼠中体现。特征性菌群及代谢产物对大脑单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的影响可能是导致HSDD发病的部分机制。
任小娟[2](2020)在《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肾不藏志不寐论治的理论依据、因机证治和常用安肾志方药。(2)采用D-半乳糖联合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观察肾不藏志不寐模型大鼠衰老方面、睡眠方面和海马转录组变化,衰老方面包括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凋亡基因,睡眠方面包括睡眠时间、脑电图、炎症因子和神经递质。(3)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以及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的影响。方方法:(1)收集、归纳和探讨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依据和论治方药。(2)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组、对氯苯丙氨酸组、肾不藏志不寐组,采用D-半乳糖120mg/kg/d皮下注射42d联合PCPA 300mg/kg/d腹腔注射3d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3)通过Morris水迷宫(MWM)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脑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CAT、B淋巴细胞瘤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m RNA的表达,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衰老方面的变化。(4)采用戊巴比妥实验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情况,通过脑电图观察大鼠觉醒(Wake)、慢波睡眠I期(SWS1)、慢波睡眠II期(SWS2)、快速动眼睡眠(REMS)和睡眠总时间(TST),检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血浆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脑5-羟色胺(5-HT)、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海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5羟色胺1A受体(5-HT1AR)、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GABAARα1)、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m Glu R2)m RNA的表达,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进行睡眠方面的变化。(5)对空白对照组和肾不藏志不寐组大鼠海马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6)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影响: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肾不藏志不寐组、远志低剂量组(0.0875g/kg)、远志中剂量组(0.175g/kg)、远志高剂量组(0.35g/kg)、地西泮组(0.92mg/kg),通过MWM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检测各组大鼠海马5-HT、Glu、GABA的含量,血浆IL-1β、IL-6、TNF-α的含量。(7)对空白对照组、肾不藏志不寐组、远志中剂量组、地西泮组大鼠海马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结果:(1)肾志对寐寤具有调节作用,肾不藏志不寐的主症为夜寐早寤,病位在肾,病因是肾脏虚损,肾志不入于舍是肾不藏志不寐的核心病机。肾不藏志不寐常见临床证型包括肾气不固型、肾精不足型、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虚水泛型和肾不纳气型六种证型。远志、刺五加、人参、茯神、五味子、交泰丸、黄连阿胶汤、六味地黄丸、磁朱丸和孔圣枕中丹是治疗肾不藏志不寐常用方药。(2)D-半乳糖120mg/kg/d皮下注射42d联合PCPA 300mg/kg/d腹腔注射3d可以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3)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衰老方面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体重减轻,MWM中逃避潜伏期延长、穿台次数减少,脑SOD、CAT、GSH-px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海马SOD1、SOD2、CAT m RNA表达上调,海马Bax、Caspase-3 m RNA的表达上调、Bcl-2 m RNA表达下调。(4)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睡眠方面的变化:戊巴比妥实验发现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脑电图WAKE增加、SWS1、SWS2、REMS和TST减少,血浆IL-1β、IL-6、TNF-α含量增加,脑5-HT、GABA含量减少、Glu含量增加,海马IL-6、TNF-αm RNA表达上调,海马5-HT1AR、GABAARα1m RNA表达下调、m Glu R2 m RNA表达上调。(5)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肾不藏志不寐组的差异基因共有1628个,其中上调基因上调887个,下调741个;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神经发育、细胞发育、甘油三酯代谢、核糖体、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并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逆行神经的信号通路、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有密切联系。通过组间差异基因GO分析、KEGG Pathway分析、蛋白互作分析以及肾不藏志不寐内涵,筛选肾不藏志不寐组的关键差异基因并进行验证,发现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显着差异基因为Gnb3、Faah、Mmp9、Twist1。(6)远志可以提高肾不藏志不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模型大鼠海马5-HT、GABA的含量、降低Glu的含量,降低血浆IL-1β、IL-6、TNF-α的含量。(7)药物干预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海马转录组分析结果:(1)与肾不藏志不寐组相比,远志组的差异基因共有663个,其中上调240个,下调423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神经发育、昼夜节律调控、细胞凋亡与增殖、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免疫调节;并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非酒精性脂肪肝、I型糖尿病、哮喘的发生有密切联系。(2)与肾不藏志不寐组相比,地西泮组的差异基因共有1660个,其中上调基因732个,下调基因928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发育的调控、氧化磷酸化、神经元凋亡、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并与帕金森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阿尔茨海默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密切联系。(3)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干预作用的差异基因235个,其中显着治疗作用的基因37个;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神经元发育、γ-氨基丁酸信号通路、细胞生长调控、参与免疫球蛋白介导的免疫应答、能量代谢;并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I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有关。(4)地西泮对肾不藏志不寐干预作用的差异基因753个,其中显着治疗作用的基因49个;差异基因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老化、突触的调节、凋亡的调控、多巴胺、糖原、脂肪酸、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代谢。并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肌收缩、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有关。(5)肾不藏志不寐与远志、地西泮关联的靶标基因及分子通路分析:通过组间差异基因GO分析、KEGG Pathway分析以及肾不藏志不寐内涵,筛选肾不藏志不寐组、远志组和地西泮组的关键差异基因并进行验证,发现远志有效靶基因为Faim、Pcp2、Elovl6;地西泮有效靶基因为Npr3、Trh;两药共同作用的靶点为BDNF、Gabra6。结结论:(1)肾志与不寐有着密切联系,肾不藏志是肾不藏志不寐的核心病机,补益肾脏、安神定志为肾不藏志不寐的治疗原则,远志是归经入肾的的安肾志药物,具有安神、强志、益肾的功效,是治疗志异常的首选药物。(2)D-半乳糖联合PCPA可以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3)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与衰老相关的学习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凋亡记忆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与睡眠相关的睡眠时间、脑电图、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发生了改变。(4)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海马存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变化,显着差异基因功能涉及神经系统、代谢和炎症等。(5)远志可以改善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睡眠、调节神经递质、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6)远志和地西泮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的神经系统和炎症相关基因具有一定的干预效应,远志更侧重对神经功能相关靶基因的调节。
周勇[3](2020)在《基于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女性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心身健康。本文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理论探讨,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二仙汤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共同靶点,可能的作用信号通路,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从基础到临床验证,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机制的研究和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方药的研发提供研究基础,尝试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阐释。方法:1.理论探讨:查阅并梳理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中医文献,从中医角度厘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从而阐明中医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理论基础。进行二仙汤方解及药物组成分析,阐明其主治及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的相关性。2.Meta分析:通过对CBM、VIP、万方数据、CNKI、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文献,对有效率、E2、FSH、LH和Kupperman评分结果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二仙汤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网络药理学研究;采用TCMSP、DisGeNET、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二仙汤活性成分及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靶基因,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关键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获取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4.实验研究:将15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低、中、高剂量组待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评判标准后与空白组2月龄SD大鼠同时灌胃,戊酸雌二醇组灌戊酸雌二醇片药液,二仙汤低、中、高剂量组灌胃二仙汤水煎液,空白组灌纯水。观察给药期间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饮水量、摄食量、自主活动情况。记录大鼠子宫湿重及湿重指数。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5-HT、β-EP、E2、FSH和LH的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子宫、下丘脑和垂体的病理变化。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NO、SOD、MDA、CAT和GSH-Px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染色观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Bcl-2、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中cAMP、PKA和CRE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中LC3-II、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一.理论研究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名不统一,基本病因为肾精亏虚,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相火内扰。二仙汤具有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调冲任功效,契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效方剂。二.Meta分析结果文献检索共得到文献18篇,纳入患者2003名。有效率结果提示,二仙汤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OR=3.52,95%CI(2.52,4.93),P<0.00001];E2、FSH、LH改善程度优于西药对照组;Kupperman评分结果提示,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在改善Kupperman评分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95,95%CI(-8.51,0.60),P=0.74]。在不良反应上,二仙汤治疗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三.网络药理学实验结果通过筛选二仙汤中β-谷甾醇、山奈酚、豆甾醇、槲皮素、淫羊藿苷元、吴茱萸次碱、薯蓣皂苷元、去氢丹参酮II A为二仙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键活性成分,且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氨基末端激酶(JUN)、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3)、Myc原癌基因蛋白(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受体(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为其关键靶点。通过对关键靶点进行生物学分析,发现二仙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与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通路有关。四.体内实验研究结果(1)实验一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组,雌二醇组大鼠毛发光泽,脱落情况,尾巴、爪子色泽,精神,神情,反应等方面改善。饮水量摄食量增加。自主活动时间和运动距离增加,大鼠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增加,血清中神经递质5-HT、β-EP升高,血清中激素E2升高,FSH和LH降低,卵巢中颗粒细胞层次增加、排列较较紧密,血管增加,卵泡和黄体数量也所增加。子宫内膜增厚,腺体数量增加,腺体萎缩较模型组好转。下丘脑神经细胞数量稍有增加,排列稍整齐,神经细胞固缩减轻。腺垂体细胞增多、排列稍整齐,细胞胞浆减少好转,且神经垂体细胞周围空泡样改变减轻。(2)实验二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组,雌二醇组血清中NO、MDA降低,SOD、CAT、GSH-Px升高,TUNEL染色显示卵巢中绿色荧光数量和密度均有减少,凋亡指数下降,卵巢Bcl-2阳性细胞数增加,Bax、Caspase-3阳性细胞数减少。透射电镜结果提示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肿胀变形好转,自噬体数量增多。(3)实验三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组,雌二醇组大鼠卵巢中cAMP、PKA、CREB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CREB的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大鼠卵巢中Bcl-2的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减少。LC3-II、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1.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为肾精亏虚。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相火内扰。二仙汤具有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调冲任功效,契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2.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总体疗效明显,具有降低FSH、LH水平,改善Kupperman评分和升高E2水平等疗效,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也优于西药对照组。3.二仙汤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多层次、多系统和整体干预的特点,其中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为其主要信号调节通路。4.二仙汤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其病理损伤。5.二仙汤可以抑制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自噬及上调cAMP/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黄清怡[4](2018)在《壬基酚和辛基酚经5-HT系统诱导大鼠焦虑行为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壬基酚(Nonylphenol,NP)和辛基酚(Octylphenol,OP)属于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并可以通过水源、食物链经口或塑料用具经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对生物体具有免疫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促癌作用等危害。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是人类大脑控制中心,主要参与机体的认知及情绪调节等高级功能。本课题围绕5-HT在中脑中的合成,在前额叶皮质中的分解与转运途径,展开了NP和OP以及NO(Nonylphenol and Octylphenol,NP、OP联合染毒)对生物体神经毒性机制研究。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成10组,阴性对照组(灌玉米油)、[NP低、中、高剂量组30、90、270 mg/(kg·d)]、OP低、中、高剂量组[40、120、360 mg/(kg·d)]、NO低、中、高剂量组[以对应的NP、OP单独暴露低、中、高剂量按照自然环境存在比例NP:OP=4:1进行混配],通过30天短期重复染毒试验,从5-HT的合成、分解及转运方面研究NP和OP对5-HT代谢的影响,大鼠神经行为采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试,分析的生化指标包括大鼠前额叶皮质中的5-羟色胺(5-HT)、单胺氧化酶A(MAOA)、5-羟色胺转运体(SERT)、囊泡单胺转运体(VAMT2)和中脑中的色氨酸羟化酶2(TPH-2)。通过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NP与OP经5-HT介导的毒效应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P、OP及NO对大鼠的一般毒性作用:NP、OP及NO均对大鼠产生一定程度的毒性作用,外观表现为部分染毒大鼠毛发发黄脱落等。染毒结束后,NP和OP单独暴露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量出现极显着性差异的降低(P<0.01),NP和OP单独暴露高剂量组引起大鼠食物利用率下降(P<0.01);NP高剂量暴露引起大鼠肝脏系数、肾脏系数和睾丸系数出现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P<0.05);OP高剂量暴露引起大鼠肝脏系数和肾脏系数均上升(P<0.05,P<0.05);NO高剂量组引起大鼠肾脏系数上升(P<0.01);(2)NP、OP及NO对大鼠神经行为毒性作用:染毒前,各组大鼠OFT和EPM的各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染毒后,NP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进入中央区域的总距离少于对照组(P<0.05,P<0.01);NP高剂量组进入中央区域的次数和时间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P<0.05);OP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进入中央区域的时间和总距离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P<0.05);OP高剂量组进入中央区域的次数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NO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进入中央区域的时间、次数和总距离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NP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进入开臂时间(OT)、进入开臂时间百分比(OT%)、进入开臂次数(OE)及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OE%)亦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NP高剂量组进入闭臂时间(CT)、进入闭臂时间百分比(CT%)及进入闭臂次数百分比(CE%)亦均显着多于对照组(P<0.05);OP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入臂总时间(TNT)均显着多与对照组(P<0.05);OP高剂量组入臂总次数(TNE)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OP高剂量组OT、OT、OE及OE%亦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OP高剂量组CT、CT%及CE%亦均显着多于对照组(P<0.01或P<0.05);NO高剂量染毒组大鼠TNT和CT均显着多于对照组(P<0.05);(3)NP、OP及NO对中脑中5-HT的合成途径毒效应:NP、OP单独染毒和NO联合染毒均引起大鼠中脑TPH-2浓度呈现上升趋势,但未有显着性影响(P>0.05);(4)NP、OP及NO对前额叶皮质中5-HT分解途径的毒效应:NP、OP及NO各剂量染毒组均引起5-HT含量不同程度的显着上升(P<0.05或P<0.01);NP各剂量、OP中、高剂量及NO高剂量染毒均引起MAOA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极显着下降(P<0.01);(5)NP、OP及NO对前额叶皮质中5-HT转运途径的毒效应:NP及OP高剂量染毒均引起SERT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P<0.01);NP中、高剂量及OP高剂量染毒均引起VAMT2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P<0.01,P<0.01);上述结果表明,NP、OP及NO暴露对大鼠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毒性作用;在前额叶皮质5-HT的分解和转运途径上,可通过减少5-HT降解酶MAOA含量使5-HT分解减少,通过降低SERT、VMAT2的表达使5-HT的转运减少,最终使5-HT含量上升;在中脑中,5-HT合成酶TPH-2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未见显着影响;由此证实,NP、OP及NO可影响机体中脑中5-HT的合成、前额叶皮质中5-HT的分解及转运,从而引起前额叶皮质中5-HT的含量变化,诱导焦虑情绪的发生。
罗丹妮[5](2018)在《针刺对雌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效应差异及与性激素相关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针刺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效应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并探究该差异与性激素及其受体的相关性。方法: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70只(雌雄各半)通过适应性饲养并进行基线评估剔除后,雌雄分开进行分组,各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IBS-D模型组,针刺干预组。模型组与针刺组大鼠采用番泻叶浸液灌胃与慢性非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相结合的方式造模,造模14天。造模结束后,进行模型判定,并通过对比雌性模型大鼠与雄性模型大鼠IBS-D症状相关指标,验证IBS-D发病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然后开始针刺干预,雌雄均选取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左右交替针刺,每天1次,每次留针20min,连续干预14天。针刺干预结束后,对比雌性模型大鼠与雄性模型大鼠IBS-D症状相关指标,包括一般情况,大鼠肠道情况以及焦虑抑郁行为表现的改善情况。并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空白、模型、针刺组大鼠外周血中性激素含量浓度,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空白、模型、针刺组大鼠肠道性激素受体阳性率,并进行与IBS-D症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基线期雌雄健康大鼠在进食量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雄鼠的体重明显高于雌鼠(P<0.05)。健康大鼠在内脏敏感性、腹泻程度以及情绪方面也不具有性别差异(P>0.05)。2.造模后,与空白组对比,雌雄大鼠腹泻指数均升高(P<0.05),内脏敏感性也明显升高(P<0.05),开臂时间比值(open arm time percent,OT%)与糖水偏嗜指数(sucrose preference,SP)明显降低(P<0.05),表明存在焦虑和抑郁行为。雌雄大鼠间比较发现雌性模型大鼠进食量及体重明显低于雄性大鼠(P<0.05),在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实验中疼痛阈值明显低于雄性大鼠(P<0.05)。雌性模型大鼠的SP明显高于雄性模型大鼠的SP(P<0.05)。3.针刺干预后,针刺组的腹泻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AWR阈值明显高于模型组,OT%与SP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雌鼠进食量和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雌鼠(P<0.05)。雌雄大鼠间的比较发现虽在进食量方面已无性别差异,但雄鼠体重仍然高于雌鼠体重(P<0.05);针刺干预对雄鼠内脏敏性感的改善优于雌鼠(P<0.05),腹泻指数及焦虑抑郁行为改善方面并无性别差异(P>0.05)。4.模型组雌鼠血中雌激素(estradiol,E2)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针刺组雌鼠(P<0.05),模型组雄鼠血中睾酮(testosterone,T)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针刺组雄鼠(P<0.05)。模型组雌鼠肠道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空白组及针刺组雌鼠(P<0.05),模型组雄鼠肠道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阳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空白组及针刺组雄鼠(P<0.05),且针刺组与空白组雄鼠肠道AR阳性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5.雌鼠血中E2浓度与内脏敏感性呈显着正相关(P<0.05),雄鼠血中T浓度与内脏敏感性也呈显着正相关(P<0.05);雌鼠肠道ER阳性细胞计数与内脏敏感性呈显着负相关(P<0.05),雄鼠肠道AR阳性细胞计数与内脏敏感性呈显着负相关(P<0.05)。结论:1.IBS-D模型大鼠在症状严重程度上存在性别差异。2.针刺对IBS-D模型大鼠的干预效应较为确切,且在对内脏敏感性的改善方面具有性别差异,雄性优于雌性。3.IBS-D病症的性别差异与性激素及其受体关系密切,且针刺效应的性别差异与性激素及其受体也具有相关性。
赵静文[6](2017)在《基于“和法”研究加味理肠饮对肝郁脾虚IBS-D内脏高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是在导师迟莉丽教授经验方加味理肠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的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临床及动物实验两方面评价加味理肠饮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以及观察加味理肠饮对IBS-D大鼠血浆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P物质(substance P,S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的影响,结肠组织5-羟色胺3受体(5-HT3R)mRNA与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mRNA表达的影响,肥大细胞数目的变化,以探讨加味理肠饮治疗IBS-D深层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给予加味理肠饮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给予西药得舒特口服,疗程均为28d。治疗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率及半年后复发率。2.实验研究:将70只SPF级健康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得舒特组、谷参肠安组、加味理肠饮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予避水应激+夹尾刺激+番泻叶灌胃方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得舒特组用得舒特15mg/(kg·d)灌胃,谷参肠安组用谷参肠安0.2g/(kg·d)灌胃,加味理肠饮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5g/(kg·d)、3g/(kg·d)、6g/(kg·d)中药药汁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用药28d后处死大鼠,取新鲜血液及结肠标本,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5-HT、SP、NO水平,并采用PCR法检测5-HT3R mRNA、NPY mRNA的表达,观察大鼠结肠肥大细胞数量及病理学变化。结果:1.临床部分:加味理肠饮组在改善患者腹痛欲便,便后痛减、腹胀、排便频率、排便性状、抑郁或烦躁、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上优于得舒特组(P<0.05);两组在改善肠鸣矢气、倦怠懒言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药物安全性、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率上优于得舒特组。2.实验部分: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血浆5-HT和SP表达均上调(P均<0.05),NO水平下降(P<0.05);在5-HT方面,除加味理肠饮低剂量组外,加味理肠饮中、高剂量组、谷参肠安组、得舒特组均可使5-HT水平明显下调(P<0.05或P<0.01),其中,加味理肠饮中、高剂量组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组(P<0.01),但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在SP方面,除得舒特组外,各药物组均可下调SP水平(P<0.05或P<0.01),其中加味理肠饮高剂量组效果最好(P<0.01);在NO方面,除加味理肠饮低剂量组外,各药物组均可上调NO水平(P<0.05或P<0.01),尤以加味理肠饮中剂量组效果最好(P<0.01);在5-HT3R mRNA的表达方面,加味理肠饮中剂量组相比其他药物组下调5-HT3R mRNA更显着(P<0.01);各药物实验组均可上调NPY mRNA的表达,其中加味理肠饮中、高剂量组明显优于其它药物组(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加味理肠饮中、高剂量组及谷参肠安组均可减少结肠肥大细胞数量,尤以加味理肠饮中剂量组效果最好。结论:加味理肠饮对大鼠的内脏高敏和肠道动力异常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中剂量组在改善大鼠症状、生物学指标方面优于谷参肠安组、得舒特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参与调节NPY、SP、NO、5-HT的分泌和释放、调节结肠肥大细胞数、降低5HT3R mRNA表达水平,上调NPY mRNA表达来减缓肠道运动、减少肠道炎症反应,降低其内脏高敏,进而减少腹痛腹泻症状。结合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加味理肠饮是治疗IBS的安全有效的方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理论价值。
邓少东[7](2013)在《巴戟天低聚糖益脑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设计以巴戟天中低聚糖类成分为研究对象,结合导师组前期研究基础开展巴戟天药材中低聚糖类成分的质控研究,及其低聚糖部位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一步完善巴戟天药材的质控体系。采用动物体内及体外等实验方法,考察巴戟天低聚糖部位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巴戟甲素的在体肠吸收机制、对肝脏中CYP3A4酶代谢的影响,以期为巴戟天低聚糖类成分的口服制剂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拟阿尔海茨默(AD)动物模型,探讨巴戟天低聚糖部位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巴戟甲素的抗AD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为其抗AD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巴戟天低聚糖有效部位质控研究采用亲水作用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建立巴戟天中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等5种低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巴戟天低聚糖的提取工艺,以巴戟天低聚糖类提取物的出膏率、低聚糖含量以及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巴戟甲素、耐斯糖为考察指标,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活性炭与D-900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结合溶剂法对巴戟天低聚糖提取物进行纯化,以HPLC-UV-ELSD、UV、LC-MS等方法检测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低聚糖等指标的含量及纯度。2巴戟天低聚糖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大鼠体肠单向灌流法研究巴戟天低聚糖部位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巴戟甲素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转运机制,考察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和巴戟甲素等5种低聚糖类成分的大鼠肠吸收特点,确定各成分的最佳吸收部位,并考察了 P-gp对巴戟天低聚糖类成分吸收的影响。利用β-D-呋喃果糖苷酶对巴戟甲素进行水解,确定巴戟甲素是否β-D-呋喃果糖苷酶的底物,同时确定巴戟甲素的酶水解产物,并初步研究其酶促反应动力学。以肝脏CYP3A4酶的探针底物氨苯砜,考察不同剂量巴戟天低聚糖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成份巴戟甲素对大鼠肝脏CYP3A4活性的影响,以预测其联合应用CYP3A4亚型酶代谢的药物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3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采用D-半乳糖联合Aβ 25-35制备拟阿尔海茨默大鼠模型,连续给予巴戟天提取物(BT)、巴戟天低聚糖部位(BD)、巴戟甲素(BJ)28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考察给药前后对AD模型大鼠的体重和脏器系数等的影响;采用试剂盒酶-标仪法测定AD大鼠脑海马区及皮质区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等氧化指标,以及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TchE)、Na+/K+-ATPase、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NO、NOS等指标的含量;采用HPLC-ECD法检测AD大鼠脑海马区及皮质区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5-羟色胺(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其相关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左旋多巴(L-DOPA)的含量;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考察BJ、BD、BT对AD模型大鼠海马区中APP、Tau、Caspase-3、SY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巴戟天低聚糖有效部位质控研究巴戟天中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等5种低聚糖分别在2.128~21.28 μ g(r= 0.9993),1.864~18.64 μ g(r=0.9996),1.92~19.2 μ g(r=0.9998),1.912~19.12 μ g(r=0.9995),2.368~23.68 u g(r=0.9994)线性关系良好,其回收率在92.81%~102.8%(n=6)之间。不同产地巴戟天药材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的含量分别在 1.25%~6.07%、0.57%~6.06%、1.61%~6.82%、2.41%~7.71%、3.84%~10.10%之间。巴戟天低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中各因素对出膏率、低聚糖、巴戟甲素及耐斯糖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溶剂中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固比>提取次数。各因素对实验结果均无显着性影响。从工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1C2D2,即用15倍量的40%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巴戟天低聚糖部位纯化后各指标成分含量均有显着提高,纯化工艺重现性良好。2巴戟天低聚糖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巴戟甲素在大鼠体肠单向灌流研究结果表明巴戟甲素为全肠道吸收的药物,各肠段存在吸收差异,其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药物累积吸收量随灌流液药物浓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地增加,但吸收速率常数基本不变,表明巴戟甲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过程。P-gp抑制剂对巴戟甲素肠吸收的影响考察结果表明P-gp对巴戟甲素有肠道外排作用,可减少其肠吸收,说明巴戟甲素可能是P-gp的底物。巴戟甲素酶水解研究确定了巴戟甲素为β-D-呋喃果糖苷酶的底物,其水解后得到的单一产物为β-D-呋喃果糖。初步得到该酶促反应的Michaelis-Menten方程为:rp=0.9565Cs/(12.8761+Cs),其中Km=12.8761mg·mL-1,Vm=0.9565mg·mL-1·h-1。巴戟天提取物中5种低聚糖成分在大鼠全肠段的吸收速率(Ka)均无显着差异(P>0.05),其药物累积吸收量随灌流液药物浓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地增加,说明药物不存在自身浓度抑制现象,提示巴戟天提取物中5种低聚糖成分的在体肠吸收机制均以被动扩散为主,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过程。提取物中各成分的吸收速率依次为:巴戟甲素≥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对不同肠段中各成分的吸收进行比较,总体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成分的吸收具有差异性(P<0.05)。P-gp抑制剂对巴戟天提取物肠吸收的影响考察结果显示盐酸维拉帕米可显着增加蔗糖与巴戟甲素的吸收量,这种促吸收效果是通过抑制P-gp的外排引起的,由此提示蔗糖与巴戟甲素可能是P-gp的底物。3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灌胃给药28 d后,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AD模型组定位航行潜伏期明显长于空白组,而各给药组明显得到改善。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在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之比均有所上升而穿越原平台的次数也显着增加。脏器系数测量结果显示,模型组脑、脾、睾丸等脏器系数比正常对照组都降低,而给予BJ、BD、BT治疗后,BD、BT对各脏器系数均有增加的作用,BJ对脑、肝、睾丸等脏器系数有增加的作用。BJ与BD可以提高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及皮质层中SOD、Na+/K+-ATP、GABA,降低MDA、TChE的活性,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采用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 β 25-35并联合长期腹腔注射D-半乳糖可致大鼠脑海马及皮质层的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而分别给予BJ、BD、BT治疗后,均可显着提高大鼠脑海马及皮质层中NE、DA、5-HT的含量,从而达到增强学习记忆能力的效果。同时还不同程度的提高DA/HVA、NE/E、5-HT/5-HIAA的比值,说明BJ、BD、BT可抑制相关的代谢路径。采用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 β 25-35并联合长期腹腔注射D-半乳糖可致大鼠脑海马中APP、Tau、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上升,SY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分别给予BJ、BD、BT治疗后,各蛋白表达水平异常的情况均有所缓解,说明巴戟天低聚糖类成分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与上调SYP、降低APP、Tau、Caspase-3的表达有关。结论:1巴戟天低聚糖有效部位质控研究建立的巴戟天低聚糖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为有效评价巴戟天药材的质量提供了分析方法。根据中国药典规定并结合本研究结果,在此对巴戟天药材中低聚糖的含量限度提出初步的建议:按巴戟天药材干燥品计算,耐斯糖的含量不得少于2%,巴戟甲素的含量不得少于4%,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的总含量不得少于14%。优选出的巴戟天低聚糖提取工艺各指标性成分含量较高,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巴戟天低聚糖部位纯化工艺的重现性良好,所制得的巴戟天低聚糖部位纯度高,已知成分含量大于50%,可用于开发国家规定的五类新药。2巴戟天低聚糖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巴戟甲素在整个肠段吸收良好,属于高渗透性药物,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本研究将为巴戟甲素设计成口服缓控释制剂提供了生物学依据。β-D-呋喃果糖苷酶与巴戟甲素亲和力较强,葡萄糖对巴戟甲素的酶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示机体内的葡萄糖对巴戟甲素的代谢也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降低巴戟甲素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将为巴戟甲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其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巴戟天低聚糖在全肠段吸收中,其吸收速率依次为二糖>三糖>四糖>五糖,推测可能与各成分的分子大小有关。在本实验条件中,各成分在不同肠段中的Papp均大于0.072 cm·h-1,说明各低聚糖成分在整个肠段中吸收良好,属于高渗透性药物,主要与各成分均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从而易于在肠道中吸收扩散进入体内有关。3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实验采用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 25-35并联合长期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发拟AD动物模型。从行为学、氧化应激、胆碱能系统、能量代谢、氨基酸、神经递质和蛋白表达水平等方面,观察了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巴戟天低聚糖可以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与以下三方面有关:(1)提高SOD、Na+/K+-ATP、GABA,降低MDA、TChE的活性;(2)提高神经递质水平;(3)上调SYP,降低APP、Tau、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
林震群[8](2012)在《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结肠粘膜5-HT含量和5-HT3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检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结肠粘膜5-羟色胺含量及5-羟色胺3受体mRNA表达丰度,来探讨二者与IBS-D发病之间的关系;2、观察IBS-D患者服用痛泻要方前后症状评分和结肠粘膜5-HT含量及5-HT3受体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探讨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现代医学机制。方法:1、收集诊断为IBS-D患者70例作为治疗组。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痛泻要方组)、B组(匹维溴胺组);A组(痛泻要方颗粒10g/袋,每次1袋,温水冲服,每日2次)、B组(匹维溴胺每次50mg,口服,每日3次)均连续服药4周后观察疗效。2、选择健康体检者35例,设为C组(健康对照组);3、IBS-D组治疗前后进行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4、IBS-D组治疗前后、健康对照组均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取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粘膜,运用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5-HT的含量,同时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5-HT3受体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1、IBS-D组结肠粘膜的5-HT含量(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的染色强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RT-PCR结果显示:IBS-D患者5-HT3受体mRNA的表达丰度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IBS-D患者腹部症状总积分及各症状积分与结肠粘膜5-HT含量,5-HT3受体mRNA的表达丰度均呈正相关;(3)痛泻要方组治疗后其愈显率(62.86%)及总有效率(80.00%)与匹维溴胺组(51.43%,77.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痛泻要方组治疗后结肠粘膜5-HT含量及5-HT3受体mRNA的表达丰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减少,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与匹维溴胺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5-HT及5-HT3受体可能参与IBS的发病过程;2、结肠粘膜5-HT与5-HT3受体mRNA在IBS-D的发病中存在一定的联系;3、调节患者结肠粘膜5-HT的分泌及下调5-HT3受体mRNA表达可能是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之一。
胡旭光[9](2008)在《康泰胶囊对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且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其发病机理迄今尚不明确,现在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精神、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受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制约,导致肠道平滑肌运动障碍和内脏感觉异常。IBS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仍缺少理想的药物。中药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及副作用小的优势。肝郁脾虚、心胃不和是IBS临床表现最多的证型之一,临床采用疏肝健脾、和胃安神的治法及方药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康泰胶囊为脾胃研究所周福生教授的经验方,具有疏肝健脾,和胃安神的功效,经多年临床实践证实治疗IBS,尤其是腹泻型IBS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内脏高敏感性是IBS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导致腹痛及胃肠道运动异常的主要原因,其表现为内脏肠道对气囊扩张后感觉阈值的改变。临床表现为IBS患者对结肠镜及结肠气囊扩张的疼痛阈值要比对照组显着降低,较易感到腹痛;实验方面表现为大鼠肠道结直肠扩张后抬腹与拱背的压力阈值降低,明显低于正常组。本课题根据不同病因复制两种内脏高敏感大鼠动物模型,探讨康泰胶囊对该模型的治疗作用。并以内脏高敏感性的效应器肠道为对象,研究康泰胶囊对肠道递质5-HT、NO、SP、CGRP及受体5-HT和CR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康泰胶囊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本研究不仅可为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而且对阐明中药治疗IBS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研究将使中医药治疗IBS的机理研究深入到基因调控水平,对于开发抗IBS中药新药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康泰胶囊对两种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治疗作用脾胃研究所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以疏肝健脾,和胃安神为治则,总结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复方康泰胶囊,临床疗效显着。为从实验角度阐明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复制乙酸法及母子分离应激法两种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并在此模型上观察了康泰胶囊的治疗效果。康泰胶囊采用三个剂量给药治疗,阳性组用泽马可治疗,并设阴性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引起大鼠抬腹和拱背时的压力阈值为指标,评估药物对内脏高敏感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直肠扩张后抬腹和拱背的压力阈值均显着降低(P<0.01);经过药物治疗后,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动物抬腹和拱背的压力阈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高剂量组已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提示康泰胶囊对两种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有改善作用。为了进一步评估康泰胶囊对母子分离应激大鼠在成年时复合急性应激时的作用,在康泰胶囊治疗母子分离应激大鼠两周后,随后复合急性避水应激。以大鼠站立于平台上1小时内的排便粒数作为指标,评价康泰胶囊对大鼠结肠运动紊乱的防治作用;直肠扩张评价康泰胶囊对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作用。结果表明:母子分离应激复合急性水应激大鼠排便粒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过药物治疗后,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排便粒数显着少于模型组(P<0.01)。大鼠抬腹和拱背的压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过药物治疗后,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抬腹和拱背的压力阈值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提示康泰胶囊对于母子分离应激复合应激诱导的排便异常与内脏高敏感性有防治作用。2康泰胶囊对两种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NO及5-HT水平的影响内脏高敏感性形成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有定论。在肠道5-HT与NO参与了内脏高敏感性形成。NO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可介导平滑肌松弛效应,在胃肠道感觉与蠕动过程产生抑制作用。5-H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胃肠道、血及脑内的神经递质,可以调节中枢感觉、胃肠道的感觉及运动。我们在康泰胶囊治疗实验性内脏高敏感性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该药对血清、肠、脑中5-HT及血清中NO的作用。采用康泰胶囊三个剂量对两种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采血,制备血清样本,处死动物取结肠与脑组织,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血清NO及荧光分光光度法测5-HT含量。结果表明:乙酸法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血清NO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过药物治疗后,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血清NO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乙酸法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血清、脑、结肠5-HT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经过药物治疗后,康泰胶囊中、高剂量组血清5-HT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脑5-HT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结肠5-HT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母子分离法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过药物治疗后,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血清NO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大鼠血清、脑、结肠5-H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经过药物治疗后,康泰胶囊高剂量组血清5-HT含量为1823.17±203.78ng/ml,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脑5-HT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结肠5-HT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提示康泰胶囊能显着提高两种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血清NO含量,显着降低血清、结肠5-HT含量,一定程度降低脑5-HT含量;对模型大鼠NO、5-HT的调节作用是其治疗内脏高敏感性作用的机理之一。3康泰胶囊对两种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结肠粘膜5-HT、P物质、CGRP、CRF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多种胃肠激素的深入研究,正逐步揭示着的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机制,特别是P物质、CGRP、CRF在肠道表达及相互作用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方向。5-HT、P物质与CGRP在肠道可直接作用于初级传入纤维诱发内脏高敏感性;CRF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外周神经感受器,产生内脏感觉异常。为探讨康泰胶囊对两种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的作用机理,我们观察了该药对乙酸法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结肠粘膜P物质,5-HT、CGRP及母子分离法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结肠粘膜5-HT、CRF的作用。采用三个剂量对两种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固定结肠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分别计数P物质,5-HT、CGRP、CRF阳性细胞表达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乙酸法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结肠粘膜5-HT、P物质、CGRP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经过药物治疗后,康泰胶囊中、高剂量组结肠粘膜5-HT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结肠粘膜P物质阳性细胞表达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结肠粘膜CGRP阳性细胞表达率也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母子分离法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结肠粘膜5-HT、CRF阳性细胞表达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过药物治疗后,康泰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结肠粘膜5-HT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康泰胶囊中、高剂量组结肠粘膜CRF阳性细胞表达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提示康泰胶囊能降低乙酸法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结肠粘膜P物质、5-HT、CGRP的表达,也能降低母子分离法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结肠粘膜5-HT、CRF的表达,对以上递质的调节可能是其治疗内脏高敏感性作用的机理之一。4康泰胶囊对两种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结肠粘膜5-HT3、5-HT4及CRF1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已有研究认为在参与了内脏感知超敏的各种5-HT受体中,5-HT3和5-HT4受体参与一个长时程的痛觉过敏反应。CRF1在脑内多个核团的分布及在外周结肠的分布,与应激诱导的肠道功能与内脏高敏感性关系密切。我们在前面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两种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结肠粘膜5-HT3和5-HT4及CRF1 mRNA基因表达,并评价康泰胶囊对上述指标的调节作用,以期对康泰胶囊治疗内脏高敏感性作用机理进行探讨。采用三个剂量对两种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采集结肠粘膜标本。用Trizol提取总RNA进行逆转录反应,以β-actin作为内参进行PCR反应,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离,经染色后进行灰度分析,分别以5-HT3、5-HT4的灰度值与β-actin灰度值的比值及5-HT3、CRF1的灰度值与β-actin灰度值的比值作为相对表达量,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乙酸法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结肠粘膜5-HT3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结肠粘膜5-HT4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经过药物治疗后,康泰胶囊中、高剂量组5-HT3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康泰胶囊中、高剂量组5-HT4相对表达量也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母子分离法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结肠粘膜5-HT3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肠粘膜CRF1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经过药物治疗后,康泰胶囊中、高剂量组5-HT3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康泰胶囊中、高剂量组CRF1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提示康泰胶囊对两种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结肠粘膜5-HT3、CRF1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对5-HT4基因表达有增强作用;对上述受体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内脏高敏感性的机理之一。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结肠粘膜5-HT、SP、CGRP及5-HT3和CRF1受体表达均有显着增高,5-HT4受体表达下降。康泰胶囊治疗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提示康泰胶囊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肠道5-HT、SP、CGRP的表达,下调受体5-HT3和CRF1的表达以及上调5-HT4的表达,这可能是康泰胶囊治疗内脏高敏感性的机理。本研究结果也提示疏肝健脾,和胃安神法对内脏高敏感性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治疗作用特点。
熊慧珍[10](2007)在《5-羟色胺在内脏高敏感形成中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构建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研究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5-HT、EC细胞、MC的变化,探讨结肠5-HT的表达与内脏高敏感的相关性。方法:48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1、实验组2腹腔注射鸡卵清白蛋白,对照组则注射生理盐水,2周后给予CRD行AWR评分以评价肠道的敏感性;实验组2在扩张前腹腔注射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30ml/kg。分别用特殊染色法计数结肠MC及EC细胞,用免疫组化法分析5-HT表达,取部分结肠标本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组1、2与对照组在1.0ml、1.5ml、2.0ml体积气囊扩张时AWR评分三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1)。两两比较,实验组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实验组1和实验组2在1.0ml、1.5ml时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2.0ml气囊扩张时,实验组1明显高于实验组2,两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在两实验组中,1.0ml、2.0ml气囊扩张时AWR评分雌性显着高于雄性(P<0.05),对照组各体积气囊扩张时AWR评分雌性显着高于雄性(P<0.05)。3组大鼠结肠HE染色未见明确的病理组织改变。各组结肠组织中每高倍视野MC与EC细胞数、粘膜层5-HT阳性细胞H-score评分和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5-HT阳性组织表达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2结肠组织中MC与EC细胞数显着增多(P<0.01),粘膜层5-HT阳性细胞H-score评分显着增高(P<0.01),粘膜肌层、粘膜下层及肌层5-HT阳性组织表达显着增强(P<0.05),两个实验组在MC与EC细胞数、粘膜层5-HT阳性细胞H-score评分及肌层5-HT阳性组织表达时均不存在差异(P>0.05),但在粘膜肌层、粘膜下层5-HT阳性组织表达时,实验组1较实验组2明显增强(P<0.05)。大鼠AWR评分与粘膜层5-HT阳性细胞H-score评分及粘膜肌层、粘膜下层5-HT阳性组织表达均呈正相关。电镜下实验组大鼠结肠EC细胞内含大量的分泌颗粒,MC内含丰富的致密颗粒,实验组1肥大细胞内见较多空泡形成,功能活跃。结论:1.腹腔注射免疫诱导剂可致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不伴明确的肠道病理组织改变;雌性大鼠更易致敏。2.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EC细胞和MC显着增加,超微结构观察示功能活跃,5-HT合成显着增加。3.内脏高敏感大鼠结粘膜肌层、肠粘膜下层5-HT阳性组织表达显着增强,肠道MC对其有重要的调控作用。4.内脏高敏感性AWR评分与结肠5-HT的表达相关,提示5-HT是内脏高敏感形成的重要生物活性因子。
二、去卵巢应激大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受体3表达及意义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去卵巢应激大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受体3表达及意义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肠道菌群与女性性欲减退障碍的关联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1 女性性欲减退障碍简介 |
1.2 肠道微生物与精神神经疾病相关性简介 |
1.3 本课题研究简介 |
第一部分 基于16S rRNA测序及代谢组学技术的肠道微生物与女性性欲减退障碍相关性研究 |
1 引言 |
1.1 女性性欲减退障碍简介 |
1.2 16S rRNA测序简介 |
1.3 代谢组学技术简介 |
1.4 短链脂肪酸在微生物群-肠-脑交流中的作用简介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参与者的临床信息 |
3.2 粪便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 |
3.3 粪便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 |
3.4 粪便靶向SCFAS定量分析结果 |
3.5 肠道微生物群、代谢产物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
4 讨论 |
4.1 HSDD 女性及NHSD 女性肠道菌群构成的测序结果总结 |
4.2 HSDD女性及NHSD女性粪便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情况 |
4.3 HSDD女性及NHSD女性粪便靶向SCFAS定量分析情况 |
第二部分 HSDD女性的菌群移植对大鼠性欲望水平及单胺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 |
1 引言 |
1.1 粪菌移植治疗简介 |
1.2 交配实验模型大鼠及性行为观察研究简介 |
1.3 单胺神经递质简介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动物 |
2.4 粪菌移植所用菌液的制备和保存 |
2.5 粪菌移植 |
2.6 大鼠性行为学观察实验 |
2.7 标本采集及处理 |
2.8 大鼠肠道微生物16Sr RNA基因V4 区高通量测序 |
2.9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胺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定量 |
2.10 统计学分析 |
2.11 第二部分研究总体流程 |
3 结果 |
3.1 实验大鼠一般情况 |
3.2 HSDD-FMT 组和NHSD-FMT 组大鼠粪便微生物测序结果 |
3.3 大鼠性行为学观察实验结果 |
3.4 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定量结果 |
4 讨论 |
4.1 大鼠性行为学观察实验结果分析 |
4.2 粪菌移植后的大鼠结肠内粪便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4.3 大鼠PFC单胺类神经递质定量结果分析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女性性欲减退障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女性性功能指数调查量表(FSFI) |
附表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 |
(2)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肾不藏志不寐理论研究 |
1 肾、志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
2 肾藏志对寐寤的调节作用 |
3 肾不藏志不寐的因机证治 |
4 常用安肾志的方药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研究 |
研究一 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氧化应激、凋亡基因、炎性因子和神经递质的实验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二 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学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安肾志药物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镇静促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
研究一 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二 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作用的海马转录组学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失眠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治疗对氯苯丙氨酸致失眠模型大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3)基于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理论探讨 |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名探析 |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 |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 |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分型 |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方药 |
2 二仙汤源流及方论 |
2.1 二仙汤源流及组成 |
2.2 二仙汤方论 |
2.3 二仙汤药物分析 |
3 现代医学对二仙汤的研究 |
4 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医学认识 |
5 c AMP/PKA/CREB信号通路 |
6 二仙汤与cAMP/PKA/CREB信号通路 |
7 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概况 |
第二部分 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二仙汤活性化合物筛选 |
2.2 二仙汤治疗 PMS 潜在靶点筛选 |
2.3 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 |
2.4 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 |
2.5 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 |
3 结果 |
3.1 二仙汤活性化合物筛选 |
3.2 二仙汤治疗 PMS 潜在靶点筛选结果 |
3.3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构建结果 |
3.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结果 |
3.5 二仙汤治疗PMS相关靶点关联蛋白GO富集分析结果 |
3.6 二仙汤治疗PMS相关靶点关联蛋白KEGG富集分析结果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建立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实验二 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病理形态的影响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实验三 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4)壬基酚和辛基酚经5-HT系统诱导大鼠焦虑行为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内分泌干扰素壬基酚和辛基酚的研究现状 |
1.1.1 烷基酚及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研究综述 |
1.1.2 壬基酚和辛基酚研究综述 |
1.1.3 壬基酚和辛基酚的来源及污染现状 |
1.1.4 壬基酚和辛基酚的内分泌毒性和神经毒性研究现状 |
1.2 5-HT与焦虑 |
1.2.1 焦虑情绪的研究概况 |
1.2.2 单胺类神经递质与焦虑 |
1.2.3 前额叶皮质和中脑中的5-羟色胺与焦虑 |
1.3 立题依据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壬基酚和辛基酚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大鼠的神经行为毒性研究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2.2.2 大鼠一般毒性指标 |
2.2.3 大鼠行为学测试 |
2.2.4 前额叶皮质和中脑中5-HT等指标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壬基酚与辛基酚及联合染毒的一般毒性 |
3.1.1 大鼠的外观与形态 |
3.1.2 大鼠的体重变化 |
3.1.3 大鼠食物利用率 |
3.1.4 大鼠脏器系数 |
3.2 旷场实验 |
3.2.1 染毒前旷场实验 |
3.2.2 染毒后旷场实验 |
3.3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
3.3.1 染毒前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
3.3.2 染毒后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
3.4 壬基酚和辛基酚及联合染毒对前额叶皮质中5-HT系统水平的影响 |
3.4.1 5-HT水平的变化 |
3.4.2 中脑中TPH-2水平的变化 |
3.4.3 MAOA水平的变化 |
3.4.4 SERT水平的变化 |
3.4.5 VMAT2水平的变化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壬基酚和辛基酚暴露对大鼠一般毒性的影响 |
4.1.2 壬基酚和辛基酚暴露对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 |
4.1.3 壬基酚和辛基酚暴露对大鼠中脑5-HT合成代谢的影响 |
4.1.4 壬基酚和辛基酚暴露对大鼠前额叶皮质5-HT分解代谢的影响 |
4.1.5 壬基酚和辛基酚暴露对大鼠前额叶皮质5-HT转运体的影响 |
4.1.6 壬基酚和辛基酚暴露引起大鼠焦虑的机制 |
4.2 结论 |
4.3 创新点 |
4.4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针刺对雌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效应差异及与性激素相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实验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1.2 主要试剂 |
1.2.1 造模药物 |
1.2.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器械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入组检测及分组 |
2.2 IBS-D模型制备及判定 |
2.2.1 模型制备方法 |
2.2.2 模型判定标准 |
2.3 干预措施 |
2.3.1 穴位选择与定位 |
2.3.2 针刺干预操作 |
2.3.3 空白组及模型组干预措施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一般情况 |
2.4.2 肠道情况 |
2.4.3 焦虑抑郁行为表现 |
2.4.4 性激素 |
2.4.5 性激素受体 |
2.5 数据统计 |
2.6 技术路线图 |
3. 实验结果 |
3.1 基线分析结果 |
3.1.1 排除情况 |
3.1.2 一般情况 |
3.1.3 大鼠肠道情况 |
3.1.4 大鼠焦虑、抑郁行为表现相关情况 |
3.2 造模后情况 |
3.2.1 造模过程中死亡率及模型成功率 |
3.2.2 造模后大鼠一般情况 |
3.2.3 造模后大鼠肠道情况 |
3.2.4 造模后大鼠焦虑抑郁行为情况 |
3.3 干预后情况 |
3.3.1 干预后一般情况 |
3.3.2 干预后肠道情况 |
3.3.3 干预后焦虑抑郁行为 |
3.3.4 干预后雌雄大鼠外周血中性激素含量 |
3.3.5 干预后肠道性激素受体结果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IBS-D的认识 |
1.1 对病名的认识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对治疗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
2.1 定义和诊断 |
2.2 对病因的认识 |
2.2.1 胃肠动力异常 |
2.2.2 内脏感觉异常 |
2.2.3 精神心理刺激 |
2.2.4 饮食习惯 |
2.2.5 肠道感染或免疫因素 |
2.2.6 脑-肠轴调节异常 |
2.3 对治疗的认识 |
3. 针灸治疗IBS-D的相关研究 |
3.1 针灸治疗IBS-D的临床研究 |
3.2 针灸治疗IBS-D的机制探索 |
3.2.1 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 |
3.2.2 对内脏敏感性的改善作用 |
3.2.3 对神经肽的调节作用 |
3.2.4 对情绪及脑-肠轴的调节作用 |
3.2.5 对肠道炎性等免疫机制作用 |
4. 关于性激素及其受体与IBS-D性别差异相关性 |
4.1 关于IBS-D性别差异与性激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4.2 关于IBS-D性别差异与性激素及其受体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
5. 关于实验方案 |
5.1 关于动物模型的建立 |
5.2 针刺干预方案 |
5.2.1 选穴依据 |
5.2.2 针刺干预方式的选择 |
5.3 关于实验指标的选择 |
5.3.1 一般情况指标选择 |
5.3.2 肠道指标选择 |
5.3.3 抑郁行为观察指标选择 |
5.3.4 性激素以及其受体指标选择 |
6. 关于本实验结果 |
6.1 关于一般情况的结果分析 |
6.2 关于肠道情况的结果分析 |
6.3 关于焦虑抑郁行为情况的结果分析 |
6.4 关于性激素及其受体相关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基于“和法”研究加味理肠饮对肝郁脾虚IBS-D内脏高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方法 |
二、临床资料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二)中医诊断标准 |
(三)病例选择标准 |
(四)一般资料 |
三、治疗方法及疗效评定 |
(一)治疗方法 |
(二)观察项目 |
(三)疗效评定标准 |
四、统计学处理 |
(一)两组治疗疾病疗效比较 |
(二)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三)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 |
(四)复发率比较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对比项目及指标 |
(四)给药方法 |
二、取材及数据检测 |
(一)血浆中相关神经递质 |
(二)结肠肥大细胞及病理检查 |
(三)结肠组织 5-HT3R mRNA及NPY mRNA测定 |
三、统计学分析 |
四、实验结果 |
(一)大鼠一般状况观察 |
(二)大鼠体重指标对比观察 |
(三)大鼠的内脏高敏感状态对比 |
(四)大鼠的排便粒数对比观察 |
(五)大鼠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对比观察 |
(六)大鼠血浆 5-HT、SP和NO水平对比 |
(八)结肠病理检查 |
(九)大鼠结肠远端黏膜 5-HT、5-HT3R mRNA、NPY、NPY mRNA表达水平 |
讨论 |
一、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
二、中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
三、加味理肠饮的立方依据及方药释义 |
(一)立方依据 |
(二)方药释义 |
四、理肠饮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探讨 |
(一)模型评价 |
(二)加味理肠饮对大鼠血浆及结肠组织中 5-HT含量及结肠组织 5-HT3R mRNA表达的影响 |
(三)加味理肠饮对大鼠血浆SP水平的影响 |
(四)加味理肠饮对大鼠血浆NO水平的影响 |
(五)加味理肠饮对大鼠结肠组织NPY mRNA表达的影响 |
(六)加味理肠饮对大鼠结肠组织肥大细胞数目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7)巴戟天低聚糖益脑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部分 |
第一章 巴戟天研究进展 |
第一节 巴戟天药材研究进展 |
第二节 巴戟天低聚糖研究进展 |
第三节 巴戟甲素研究进展 |
第二章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现状 |
第一节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
第三节 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评价 |
实验研究部分 |
第一章 巴戟天低聚糖有效部位质控研究 |
第一节 巴戟天低聚糖类有效成份含量测定研究 |
第二节 巴戟天低聚糖提取工艺研究 |
第三节 巴戟天低聚糖部位纯化工艺研究 |
第二章 巴戟天低聚糖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
第一节 巴戟甲素单向灌流在体肠实验研究 |
第二节 巴戟甲素酶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三节 巴戟天低聚糖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 |
第四节 巴戟天低聚糖对大鼠肝脏中CYP3A4的影响 |
第三章 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 |
第一节 对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相关脏器的影响 |
第二节 对A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胆碱能、氨基酸类递质以及其它指标的影响 |
第三节 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四节 对AD模型大鼠海马脑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8)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结肠粘膜5-HT含量和5-HT3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9)康泰胶囊对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
二、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研究概况 |
三、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四、内脏高敏感性的研究概况 |
五、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康泰胶囊对两种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治疗作用 |
1 引言 |
2 材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康泰胶囊对两种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血清、肠、脑中5-HT及NO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康泰胶囊对两种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结肠P物质、5-HT、CRF及CGRP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康泰胶囊对两种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结肠粘膜5-HT3、5-HT4CRF1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二、创新性 |
三、问题与展望 |
附录一:免疫组化照片 |
附录二:英文缩写 |
附录三:在读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10)5-羟色胺在内脏高敏感形成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正文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去卵巢应激大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受体3表达及意义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肠道菌群与女性性欲减退障碍的关联分析及机制研究[D]. 李关健.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任小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2)
- [3]基于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周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壬基酚和辛基酚经5-HT系统诱导大鼠焦虑行为的机制研究[D]. 黄清怡.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针刺对雌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效应差异及与性激素相关的研究[D]. 罗丹妮.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基于“和法”研究加味理肠饮对肝郁脾虚IBS-D内脏高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赵静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4)
- [7]巴戟天低聚糖益脑作用机制研究[D]. 邓少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05)
- [8]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结肠粘膜5-HT含量和5-HT3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D]. 林震群. 福建医科大学, 2012(01)
- [9]康泰胶囊对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D]. 胡旭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10]5-羟色胺在内脏高敏感形成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 熊慧珍. 南昌大学,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