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人工耳蜗一体化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李星辉[1](2021)在《山东省残疾儿童政府康复救助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残疾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广受社会关注的敏感话题。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是残疾儿童生存发展的前提。2018年国家建立首个专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同年山东省出台康复救助制度,2020年12月出台系列残疾儿童配套政策,对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山东省各政府部门间通力协作,残联有效协调推动,实现471家定点康复机构提供康复服务,每年投资数亿元为3万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在理论上厘清康复救助的思路,找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过程中的掣肘因素,描绘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发展蓝图。本文以残疾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法,梳理相关政策、联络访谈政府部门、调研定点康复机构等,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山东省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进行深入探讨,文章阐述了研究意义及现状,对主要概念残疾儿童和康复救助进行界定,以福利多元主义和社会融合作为理论依据,介绍了山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以政府为主导,残联负责协调推进,政府定点康复机构具体实施的救助情况,并对其救助成效进行评价,总结了目前残疾儿童“应救尽救”不足,康复机构救助能力参差不齐,残联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康复救助水平差别大等问题,探讨分析其原因,发现政府基层工作推动力度不够,定点机构监管存在漏洞,康复救助专项资金力度不够,残联权责不对应等。最后在对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落实政府责任制,加大监管力度和康复救助资金支持,推进康教融合,实现康复救助多元参与等解决方案。本文从多个层面重点深度剖析,并基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尝试探讨把国家、市场、社区、家庭作为共同的福利主体,通过合作共同承担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责任,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落实见效,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质量,满足残疾儿童康复与教育的双重的特殊需求,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帮助残疾儿童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以实现自我价值,增加学术界对残疾人尤其是残疾儿童康复的了解,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事业的发展。
刘浩[2](2018)在《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偕老爱幼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水平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开始重视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妇女、儿童、少数民族、残疾人)的关怀。其中包括把残疾人发展事业纳入国家“五年发展计划”,充分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权利,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幸福度,而对特殊儿童的关怀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是承载了儿童康复工作的主要建筑类型,其机构涵盖了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康复的主要职能,是为特殊儿童提供生理和心理康复治疗,指导教育特殊儿童掌握必要的学习生活技巧,并帮助其重返社会的医疗康复服务机构。由于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类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和优秀建成案例较少,加上专门针对康复中心建筑的规范标准匮乏,使得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类建筑设计水准与其他公共建筑设计相比差距较大,发展呈现强烈不均衡状态。有赖于近年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儿童的康复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吸收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整套适合我国特殊儿童发展的康复理论,包括医教结合、去医疗特征化等康复思想。在此前提下,一方面是传统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设标准已经不适应新的康复理念和康复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随着我国群众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患者日益提高的对优质康复空间和康复服务的需求。鉴于以上情况,寻求适合当代特殊儿童康复需求的,符合特殊儿童这一特殊康复对象的康复中心建筑的设计方法论便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研究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以“协同论”为理论研究基础,并参考与特殊儿童康复相关的辅助学科理论,聚焦特殊儿童所包含的“儿童”与“残疾人”两大特殊属性,针对其特殊属性进行专项设计。以我国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为基本指导基础,结合与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相关联的儿童建筑、医疗建筑、教育建筑的最新设计理念和优秀案例,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的设计原理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解读,旨在全面提升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的适用范围、使用效率和空间体验。本研究从建筑模式协同、建筑系统协同、细节设计协同三个方面综合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核心紧扣协同论,研究的重点从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计的建筑模式入手——集中探讨对于特殊儿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行业支持、“大健康”全民医疗康复环境的构建等,着眼于探索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模式的多种可能性;进而,聚焦于建筑设计本质——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系统的协同组织,从建筑学的角度总结归纳出适合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标准建筑系统,综合提升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的使用效率;最后,在明确建筑标准的前提下,具体落实到建筑的微观细节层面,通过对建筑的细节设计钻研,以调研访谈所收集的数据为设计依据,全面提升建筑的微观空间体验。以上三块研究板块共同构成了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协同设计的理论研究框架基础。本论文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研究内容系统全面,涵盖了从宏观的康复中心模式、到中观的康复中心建筑系统组织,再至微观的康复中心细节设计。包含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计的各个层面和重点环节,完整阐述了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协同设计的具体措施。研究方法采用理论结合实践——以协同论理论指为导基础,跨学科研究、对比分析研究、案例归纳研究为研究方法;以研究团队具体项目为实践支撑,结合设计中的经验亮点对现有设计理论和建设规范标准进行创造性补充。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以整体提升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设计水平为目标——力求实现建筑模式的灵活多样,建筑系统的便捷高效,以及建筑细节的精致细腻。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协同设计发展,综合提升建筑的运营效率和使用体验,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设计策略。
孙喜斌[3](2016)在《0~3岁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言语康复及效果评估》文中指出通过对我国近30年听觉言语康复工作历程回顾,提出了影响听障儿童康复效果的五大要素,探讨了03岁听障儿童康复原则和听觉、语言、精神心理评估方法。明确了早期干预的时机、双耳聆听效果优化、听力补偿和重建后的听能管理、家长的康复理念和技能、康复评估指导下的早期康复教育及听力学服务是提高听障儿童康复质量的关键。
张婷[4](2014)在《听力损失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听力损失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听力损失学生学业相关情况调查问卷"对110名听力损失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高考入学成绩为因变量,问卷项目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听力损失学生的自身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经验、心理情绪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品质、教师专业知识)、家庭环境、父母的积极参与、早期干预等与高考入学成绩呈正相关;性别、听力损失程度等因素与高考入学成绩无显着相关性。结论听力损失学生的学习动机、早期干预、教师、父母等社会环境是影响其学习成绩的因素。
杨影,孙喜斌[5](2014)在《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早期干预的影响因素》文中提出随着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项目的发展,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在6个月内即可得到诊断和干预。在UNHS项目实施之前,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儿童约3岁后明确诊断,听力损失程度与发现年龄呈反比,配戴助听器和/或人工耳蜗植入的年龄更大,严重影响了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语言、认知以及社
张江然[6](2012)在《江门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各项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们对残疾预防的要求、康复服务的需求、康复保障的渴求与日俱增。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提出,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江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历经“十五”、“十一五”两个规划,已经走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前列。“十一五”期间,蓬江区、江海区先后创建全国、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市三区四市通过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验收,市区通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验收,康复保障制度、服务设施建设和康复服务紧跟残疾人需求步伐。但残疾人及其家属对康复认识的不足、社会康复救助机制不完善、康复救助标准与实际发生额度差距甚大、康复服务机构分布不平衡、康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康复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对康复保障制度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江门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存在的康复经费缺口、医保制度制约、政策执行力疲弱、康复服务分布不均、残疾人康复需求多元化、康复服务机构严重不足及康复技术人才匮乏等七大问题,揭示了问题背后四个层面的成因,包括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政府管理体制、对残疾人康复的认识以及市场培育;借鉴国内先进城市和地区以及发达国家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分析江门的优势和劣势,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从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层面、观念体制层面、市场培育层面以及发展社会组织层面,提出构建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和康复服务提供互动形式的体系。归结出“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康复保障制度,通过政府购买康复服务、多种渠道保障康复的早期介入,以务实的手段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康复服务,真正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结论。
王芳[7](2011)在《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康复项目服务现状及满意度调查分析》文中指出我国06岁听力残疾儿童数量为13.7万,每年还将新增加2.3万。人工耳蜗可以帮助患有重度、极重度耳聋的儿童重建听力,加以科学的康复训练,绝大部分聋儿能够正常参与社会生活。然而目前我国听力残疾儿童中70%生活在农村地区,那里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康复服务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家庭经济收入微薄,无力承担购人工耳蜗的昂贵费用,因此错过了聋儿康复的最佳时期。我国于2009年开始实施“中国残联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该项目计划从2009年到2011年,为1500名15岁重度、极重度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并提供术后康复训练。本文选取人工耳蜗项目救助对象94名,对基本特征及其家庭情况进行描述,收集接受人工耳蜗项目聋儿及其家庭满意度信息,并对项目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我国首次以政府行为为贫困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植入及康复服务的公共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作出评价。结果显示,聋儿以农村户口居多,父母主要是初中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1400元左右,低于全国残疾人2005年平均收入水平和全国平均收入水平。患儿术后6个月平均最大言语识别率为63.29%,比术前提高40.03%;平均语言年龄为1.75岁,比术前提高1.09岁。项目服务的满意度平均值为71.94%,其中医院手术满意度最高,为83%;康复机构服务满意度最低,为59.6%。性别、年龄、耳聋确诊到申报时间、家庭期望值、术后调机次数、产品是否出现故障是贫困聋儿家庭项目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项目服务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初步探索设立我国听力残疾儿童救助项目绩效评价中满意度测评的指标和标准,并提出了服务改进措施,为我国在听力残疾儿童救助项目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加合理的制定资源分配政策,逐步推动残疾儿童保障制度的建立。
张朝志[8](2011)在《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残疾儿童是社会最关注、最具有抢救性康复价值的群体。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和早教育是残疾儿童康复的关键。“十二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并加大投入,因此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为切实掌握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相关情况,分析存在问题,为今后制定残疾儿童康复政策、康复规划和康复工程提供可靠依据,2010年广西残联采用统一设计的《广西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区内31所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进行了一次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机构一般情况、机构性质、规模、人才结构与素质、主要设施等方面。作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就;现有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尚无法完全满足残疾儿童康复基本需求;全区各级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自治区、市、县三级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康复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差别明显。本文建议坚持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公益性”导向,突出搞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贯彻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社会化”原则,处理好残疾儿童康复“办”与“买”的关系;注重残疾儿童康复事业“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抓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康复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以政策带动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发展;处理好残疾儿童机构康复和社区康复之间的关系,共同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初步实现。
常艳[9](2009)在《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声音》文中研究说明听力残疾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给个人就学、就业、参与社会生活造成障碍。目前,全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我市现有0-6岁聋儿约400人,每年还有近40名新生聋儿。0-6岁是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黄金时期,聋儿康复工作也被称为抢?
银炯[10](2009)在《太原市中老年人听力损失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目前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为听力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太原市朝北社区、铁北社区、建北社区和老军营社区四个社区40岁以上中老年人844例。采用美国FONIX-FA-18型听力计在隔声室内对0.5kHz ,1kHz,2kHz,3kHz及4kHz 5个频率测试。常规清除实验对象外耳道耵聍,耳镜检查鼓膜情况。取较好耳0.5kHz ,1kHz,2kHz及4kHz听阈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听阈,将平均听阈≥40dB的40岁以上中老年人作为病例组,平均听阈<40dB的40岁以上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确保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均衡可比。调查①一般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等;②环境因素:工作环境、居住环境等;③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饮酒、经常参加活动、聊天等;④特殊因素暴露史:强噪声接触史、耳毒性药物接触史等;⑤既往病史:包括高烧缓治、中耳炎病史、耳部机械伤史、脑部机械伤史;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冠心病、家族史等。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一般情况描述、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1.单因素分析(1)一般特征与听力损伤的关系。1)文化程度是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它是影响听力的中间频率;2)职业是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它是影响听力的高频区。(2)各影响因素与听力损伤的关系。1)工作环境噪声是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它能够影响听力的整个频段;2)一次性强噪声是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它主要影响听力的高频区;3)耳机械伤是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它主要影响听力的中间频段和低频区;4)耳毒性药物是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它主要影响听力的高频区;5)中耳炎史是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它主要影响听力的高频区;6)挖耳朵是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它主要影响听力的中间频段;7)高血压是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它主要影响听力的中间频段;8)饮酒是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它主要影响听力的高频区;9)吸烟是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它主要影响听力的高频区。2.多因素分析1)影响平均听阈的因素有3个:年龄、工作环境噪声和耳机械伤;2)影响低频听阈的因素有4个:年龄、性别、耳机械伤和工作环境噪声;3)影响高频听阈的因素有4个:年龄、中耳炎史、工作环境噪声和吸烟。结论:1.影响平均听阈的因素有3个:年龄、工作噪声和耳机械伤。其中,低年龄是听力损失的保护因素;工作噪声是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耳机械伤是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2.影响低频(0.5kHz)听阈的因素有4个:性别、年龄、和工作噪声。其中年龄和女性是低频听力损失的保护因素;耳机械伤、工作噪声和男性是低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3.影响高频(4kHz)听阈的因素有4个:年龄、工作噪声、中耳炎史和吸烟。其中低年龄是高频听力损失的保护因素;工作噪声、中耳炎史和吸烟是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二、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人工耳蜗一体化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人工耳蜗一体化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残疾儿童政府康复救助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残疾儿童 |
2.1.2 康复救助 |
2.2 理论基础 |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2.2.2 社会融合理论 |
第3章 山东省残疾儿童政府康复救助介绍 |
3.1 政府主导 |
3.1.1 保障康复资金 |
3.1.2 监管定点康复机构 |
3.2 残联负责 |
3.2.1 审核康复救助申请 |
3.2.2 认定定点康复机构 |
3.3 政府定点康复机构具体实施 |
3.3.1 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
3.3.2 指导监护人协助康复 |
3.4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成效评价 |
第4章 山东省残疾儿童政府康复救助存在的问题 |
4.1 残疾儿童“应救尽救”不足 |
4.1.1 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康复参与低 |
4.1.2 城镇社区康复普及率不高 |
4.2 康复机构救助能力参差不齐 |
4.2.1 康复设施有限 |
4.2.2 专业人员不足 |
4.3 残联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
4.3.1 资金协调难 |
4.3.2 残联间异地康复协调难度大 |
4.4 各地区康复救助水平差别大 |
4.4.1 医保报销比例差别大 |
4.4.2 补助标准存在差别 |
第5章 山东省残疾儿童政府康复救助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政府基层工作推动力度不够 |
5.1.1 监护人信息获取渠道窄 |
5.1.2 “机构+社区+家庭”推进缓慢 |
5.2 定点机构监管存在漏洞 |
5.2.1 准入标准掌握不严 |
5.2.2 退出机制不健全 |
5.3 政府康复救助专项资金力度不够 |
5.3.1 未设康复设施专项资金 |
5.3.2 缺乏专业人员补助 |
5.4 残联权责不对应 |
5.4.1 残联责多于权 |
5.4.2 残联无法整合行政权 |
第6章 山东省残疾儿童政府康复救助工作的对策建议 |
6.1 落实政府责任制 |
6.1.1 发挥残工委协调作用 |
6.1.2 赋予残联行政委托权 |
6.2 加大监管力度 |
6.2.1 实行动态监督考核 |
6.2.2 落实政府各部门监管职责 |
6.3 增加康复救助资金支持 |
6.3.1 实施差异化财政政策 |
6.3.2 吸引社会力量 |
6.4 推进康教融合 |
6.4.1 赋予从业人员职业选择权 |
6.4.2 破除康复与教育壁垒 |
6.5 落实“机构+社区+家庭”康复模式; |
6.5.1 积极发展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 |
6.5.2 康复宣传工作精细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研究缘起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关于康复学相关科学的研究 |
1.1.2 当代残疾人康复机构现状(康复行业) |
1.2 研究对象 |
1.2.1 残疾人 |
1.2.2 康复 |
1.2.3 康复中心 |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3.1 关于时间范畴的界定 |
1.3.2 特殊儿童的界定 |
1.3.3 关于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研究范畴的界定 |
1.4 论文研究目的 |
1.5 论文研究意义 |
1.6 研究现状 |
1.6.1 团队研究成果 |
1.6.2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设计研究 |
1.6.3 国外相关研究 |
1.6.4 与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相关联研究 |
1.6.5 有关儿童康复学的理论 |
1.6.6 研究概况总结 |
1.7 研究方法 |
1.7.1 理论研究基础 |
1.7.2 跨学科研究 |
1.7.3 对比分析研究 |
1.7.4 案例归纳研究 |
1.8 研究创新点 |
1.8.1 国内首次针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计所做的研究 |
1.8.2 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设计进行全面阐述 |
1.8.3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发展框架 |
1.9 研究框架 |
第2章 当代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发展研究概况 |
2.1 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
2.1.1 听觉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
2.1.2 视觉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
2.1.3 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
2.1.4 脑性瘫痪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
2.1.5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
2.2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创建目的 |
2.2.1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创建任务 |
2.2.2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服务对象 |
2.3 国内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历史发展变迁与现状 |
2.3.1 传统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解读 |
2.3.2 传统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单一的建设模式 |
2.3.3 传统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单纯的服务关系 |
2.3.4 国内机构的历史发展变迁与现状 |
2.4 国外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机构的历史发展变迁与现状 |
2.4.1 欧美地区机构的历史发展变迁与现状 |
2.4.2 日本机构的历史发展变迁与现状 |
2.5 传统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分类、规模和工作服务内容 |
2.5.1 我国康复机构组织类型 |
2.5.2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发展趋势 |
2.5.3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服务范畴 |
2.6 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设计策划框架 |
2.6.1 中心模式协同应对策略 |
2.6.2 建筑系统协同应对策略 |
2.6.3 细节设计协同应对策略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模式协同应对策略 |
3.1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模式 |
3.1.1 现象 |
3.1.2 分析 |
3.1.3 观点 |
3.2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
3.2.1 建设级别与项目构成条件 |
3.2.2 规划与选址布局条件 |
3.2.3 建设规模与建筑面积指标 |
3.3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模式协同 |
3.3.1 分类协同 |
3.3.2 多样性协同 |
3.3.3 资源协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系统协同应对策略 |
4.1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系统 |
4.1.1 现象 |
4.1.2 分析 |
4.1.3 观点 |
4.2 建筑系统的特征 |
4.3 建筑功能系统协同 |
4.3.1 功能系统建立 |
4.3.2 功能系统整合 |
4.3.3 功能系统组织 |
4.3.4 功能系统标准模块 |
4.4 建筑流线系统协同 |
4.4.1 流线系统的分级分类方法 |
4.4.2 流线系统的层级分类内容 |
4.4.3 流线系统的分化组织原则 |
4.5 建筑系统综合协同 |
4.5.1 总体规划协同 |
4.5.2 空间建构协同 |
4.5.3 系统转换协同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细节设计协同应对策略 |
5.1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细节设计 |
5.1.1 现象 |
5.1.2 分析 |
5.1.3 观点 |
5.2 系统评估体系的建立 |
5.2.1 使用后评估体系 |
5.2.2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使用后评估指标 |
5.2.3 结论 |
5.3 通用性设计协同 |
5.3.1 无障碍设计隐形处理 |
5.3.2 公共空间多维度设计 |
5.4 针对性设计协同 |
5.4.1 针对儿童群体的设计原则 |
5.4.2 针对不同残障患者群体的设计原则 |
5.4.3 针对其他使用人群的设计原则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发展策略 |
6.1 “互联网+康复”模式协同拓展策略 |
6.1.1 相关概念解读 |
6.1.2 “互联网+康复”观念的引入 |
6.1.3 “互联网+康复”模式协同拓展 |
6.2 “产业+康复”运营协同拓展策略 |
6.2.1 相关概念解读 |
6.2.2 “康复产业化”观念的引入 |
6.2.3 康复产业协同拓展 |
6.3 “体验+康复”服务协同拓展策略 |
6.3.1 相关概念解读 |
6.3.2 “用户体验设计”观念的引入 |
6.3.3 康复服务协同拓展策略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0~3岁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言语康复及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听障儿童康复效果的要素 |
2 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的原则 |
2.1 助听设备的优化是重中之重 |
2.2 建立个别化家庭康复计划 |
2.3 重视家长的培训 |
2.4 以听觉言语康复为重点,注重全面发展 |
2.5 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相结合 |
2.6 重视评估在康复中的作用 |
3 低龄听障儿童康复效果评估 |
3.1 听觉能力评估 |
3.1.1 问卷评估 |
3.1.1. 1 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EAQ)[1]: |
3.1.1. 2 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3]: |
3.1.1. 3 CAP[5]: |
3.1.1. 4 PEACH及TEACH[6]: |
3.1.2 听觉能力评估词表 |
3.1.2. 1 林氏六音测试[8]: |
3.1.2. 2 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能力评估词表[9]: |
3.1.2. 3 早期言语感知测试(ESP)[10]: |
3.2 语言能力评估 |
3.2.1 问卷评估 |
3.2.1. 1 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12]: |
3.2.1. 2 言语可懂度分级问卷(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13]: |
3.2.2 语言能力评估词表 |
3.3 学习能力评估 |
(4)听力损失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工具 |
1.3 研究程序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性别 |
2.2 家庭状况 |
2.3 听力学调查 |
2.4 康复介入情况 |
2.5 语言功能 |
2.6 父母的态度 |
2.7 社交与情绪 |
2.8 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
2.9 教师的作用 |
3 讨论 |
3.1 早期干预 |
3.2 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
3.3 教师的专业化 |
3.4 家庭 |
(5)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早期干预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的因素 |
2影响早期干预的因素 |
3影响随访系统的因素 |
4展望 |
(6)江门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相关概念 |
1.2.1 残疾 |
1.2.2 康复 |
1.2.3 制度和康复保障制度 |
1.2.4 康复服务 |
1.3 康复保障制度和康复服务体系的关系 |
1.4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
1.4.1 国外的相关研究 |
1.4.2 国内的相关研究 |
1.4.3 简要述评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工作基础 |
1.5.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江门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 |
2.1 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的宏观背景 |
2.1.1 国家有关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与政策 |
2.1.2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与政策 |
2.2 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残疾人概况 |
2.2.1 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2.2.2 江门市残疾人概况 |
2.3 江门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与政策 |
2.3.1 康复救助标准 |
2.3.2 部分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统筹制度 |
2.3.3 精神病康复纳入特殊门诊报销政策 |
2.3.4 医疗保险资助制度 |
2.3.5 托养制度 |
2.4 江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供应 |
2.4.1 医疗康复 |
2.4.2 教育康复 |
2.4.3 职业康复 |
2.4.4 社区康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江门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江门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3.1.1 康复经费缺口 |
3.1.2 医保制度制约 |
3.1.3 制度政策执行力疲弱 |
3.1.4 康复服务资源分布不均 |
3.1.5 对康复常识的知晓率低 |
3.1.6 康复服务机构严重不足 |
3.1.7 康复技术人才匮乏 |
3.2 成因分析 |
3.2.1 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层面的原因 |
3.2.2 政府管理体制层面的原因 |
3.2.3 对残疾人康复认识层面的原因 |
3.2.4 市场培育层面的原因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达地区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借鉴 |
4.1 国(境)外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借鉴 |
4.1.1 国(境)外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 |
4.1.2 国(境)外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
4.2 国(境)外和国内先进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方式借鉴 |
4.2.1 国(境)外和国内先进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方式的提供 |
4.2.2 国内外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方式的经验与启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江门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评价 |
5.1 优势分析 |
5.1.1 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
5.1.2 专业化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
5.1.3 部门协调、群策群力的工作机制 |
5.1.4 深厚的乡贤慈善资源 |
5.2 劣势分析 |
5.2.1 经济发展不平衡 |
5.2.2 城乡之间与供需之间差异明显 |
5.2.3 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
5.2.4 灵活性、临时性的康复扶助多于制度化的康复扶助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和服务互动体系的构建 |
6.1 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层面 |
6.1.1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6.1.2 建立健全配套政策 |
6.1.3 实行康复项目绩效评估 |
6.2 观念体制层面 |
6.2.1 强化“以人为本”的康复理念 |
6.2.2 加强基层残联康复设施建设 |
6.2.3 加大资金投入康复力度 |
6.2.4 务实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 |
6.2.5 加大医保支持残疾人康复力度 |
6.2.6 多部门联动共同构筑残疾人康复网络 |
6.2.7 发掘、培养、留住康复人才 |
6.3 市场培育层面 |
6.3.1 建立完善康复服务市场监管机制 |
6.3.2 运用 BTO 方式培育发展康复服务市场 |
6.3.3 发展社会组织壮大康复服务力量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7)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康复项目服务现状及满意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 |
1.2 聋儿康复服务效果的研究 |
1.3 聋儿植入人工耳蜗效果的研究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内容 |
2.3.1 基本特征 |
2.3.2 家庭情况 |
2.3.3 接受项目服务情况 |
2.3.4 项目服务满意度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康复项目服务现状 |
3.1.1 接受人工耳蜗项目聋儿基本特征 |
3.1.2 接受人工耳蜗项目聋儿家庭情况 |
3.1.3 接受人工耳蜗项目聋儿接受项目服务情况 |
3.2 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康复项目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3.2.1 聋儿项目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变量赋值情况 |
3.2.2 聋儿申报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3.2.3 聋儿医院手术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3.2.4 聋儿开机调机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3.2.5 聋儿康复机构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3.2.6 聋儿产品售后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康复项目服务现状分析 |
4.2 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康复项目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
4.3 创新点 |
4.4 对策和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概况 |
1.2 我国残疾人康复机构发展概况 |
1.3 我国康复机构建设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
1.3.1 我国康复机构建设已取得的主要成绩 |
1.3.2 我国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3 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2.1 研究方法 |
2.2.2 研究内容 |
2.2.3 调查时间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状况 |
3.1.1 机构性质 |
3.1.2 隶属关系 |
3.1.3 康复形式 |
3.2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人力资源情况 |
3.2.1 不同级别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康复技术人员情况 |
3.2.2 不同系统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康复技术人员情况 |
3.3 康复机构的业务用房面积 |
3.3.1 不同级别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业务用房面积 |
3.3.2 不同系统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业务用房面积 |
3.4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费用支出情况 |
3.4.1 不同级别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费用支出 |
3.4.2 不同系统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费用支出 |
3.5 康复工作量及工作效力情况 |
3.5.1 不同级别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
3.5.2 不同系统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
3.6 康复机构的康复设备配备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发展现况 |
4.1.1 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就 |
4.1.2 广西现有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尚无法完全满足残疾儿童康复基本需求 |
4.1.3 广西各级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
4.1.4 广西区、市、县三级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差别明显 |
4.2 对策和建议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太原市中老年人听力损失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资料收集与整理 |
1.3 统计分析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变量赋值与赋值说明 |
2.2 一般情况 |
2.3 单因素分析 |
2.4 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山西省听力损伤的分布特点 |
3.2 结合多因素分析结果来研究主要特征和危险因素与听力损伤的关系 |
3.3 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来研究其它危险因素与听力损伤的关系 |
4. 结论 |
创新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人工耳蜗一体化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残疾儿童政府康复救助的问题研究[D]. 李星辉. 山东大学, 2021
- [2]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设计研究[D]. 刘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3]0~3岁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言语康复及效果评估[J]. 孙喜斌.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03)
- [4]听力损失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J]. 张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11)
- [5]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早期干预的影响因素[J]. 杨影,孙喜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4(01)
- [6]江门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研究[D]. 张江然.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7]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康复项目服务现状及满意度调查分析[D]. 王芳. 吉林大学, 2011(05)
- [8]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张朝志. 吉林大学, 2011(05)
- [9]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声音[N]. 常艳. 安庆日报, 2009
- [10]太原市中老年人听力损失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银炯. 山西医科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