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郑亚北[1](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并分析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从而提高对迟发性颅内血肿高危因素的认识。通过对DTICH的早期预测,以保证患者手术干预后的存活率,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预防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临床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同时已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病例。随后根据病例术后是否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为标准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组:病例组(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n=35)、对照组(未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n=79)。两组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数据采集,对DTICH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同时对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瞳孔改变、术前病灶分型,术前Rotterdam CT评分、受伤距离手术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本课题114例患者中,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例为35例,其发生率为30.7%。2.通过对参与课题的114例患者相关影响因素数据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术前病灶分类、合并颅骨骨折、合并对侧颅骨骨折和受伤距离手术时间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存在相关性(P<0.05);而两组患者在性别、中线偏移程度、术前瞳孔改变情况、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创伤类型、手术时间、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值、随机血糖、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方面无相关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以及专业上认为对结局有影响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OR=1.060,95%CI(1.010,1.112)]、合并对侧颅骨骨折[OR=25.297,95%CI(4.629,138.229)]和术前Rotterdam CT评分[OR=6.733,95%CI(1.360,33.342)]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受伤距离手术时间[OR=0.959,95%CI(0.922,0.999)]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因素。4.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病例组:恢复良好1例(2.9%)、中度残疾3例(8.6%)、重度残疾11例(31.4%)、植物生存16例(45.7%)、死亡4例(11.4%);对照组:恢复良好13例(16.5%)、中度残疾18例(22.8%)、重度残疾31例(39.2%)、植物生存10例(12.7%)、死亡7例(8.9%)。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对照组的预后情况显着优于病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68,P<0.05)。结论:1.患者年龄、合并手术对侧颅骨骨折及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是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2.患者受伤距离手术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性因素。3.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增加了术后致死、致残率。4.患者存在高龄、术前Rotterdam CT评分较高、合并手术对侧颅骨骨折、受伤距离手术时间短等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警惕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王洪生,张威,侯青,张洋,孙印臣,张晶,程月飞,马静,赵佩林[2](2018)在《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诊治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探讨及时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67例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入院时按GCS评分:35分11例,68分36例,912分83例,1315分37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颅高压症状,观察治疗过程中,76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深,94例患者肢体肌力减退,81例患者频繁呕吐,43例患者躁动,5例患者脑疝。结果手术治疗94例,保守治疗73例。所有患者依据GOS评分判断:恢复良好114例,中残32例,重残13例,死亡8例(4.8%)。结论动态CT观察是早期发现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患者绝不能仅仅依赖首次CT结果即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应进行专科监测和动态CT观察,根据患者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郑亚北,李春晖[3](2018)在《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进展》文中指出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预后较差。在临床上,及早确诊此病患者的病情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本文对临床上诊治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并做一综述。
尹华锦[4](2015)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95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迟发血肿组(62例)和无血肿复发对照组(3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TICH的危险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血肿复发组比较,迟发血肿组患者年龄[(46.72±6.45)岁比(52.18±7.13)岁]明显较大,血肿量[(51.21±11.25)ml比(56.89±12.37)ml]、空腹血糖[(8.13±1.55)mmol/L比(10.62±1.73)mmol/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5.27±6.19)s比(27.35±7.45)s]、凝血酶时间[TT,(17.53±5.14)s比(21.26±7.31)s]均明显增加,基底池受压(24.2%比46.8%)、脑挫伤(42.4%比69.4%)、去除骨瓣(45.5%比67.7%)、Babinski征阳性(39.4%比61.3%)等比例均明显增大,GCS评分[(9.46±3.29)分比(7.63±3.07)分]、收缩压[(146.57±18.23)mmHg比(132.18±17.18)mmHg]、手术时机[(12.74±4.39)h比(5.47±2.16)h]等均明显减少,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凝血功能(APTT、TT)、颅骨骨折和手术时机为术后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OR=4.0765.430,P<0.05或<0.01),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748和0.661。结论:凝血功能、颅骨骨折及手术时机是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脑血肿的危险因素,有较大预测价值。
王飞霖[5](2014)在《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患者的诱发原因、临床表现还有治疗方案。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共6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患者各项临床特征。结果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诱发出现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的因素有年龄、入院损伤类型、首次CT检查时间、脱水治疗以及凝血指标(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无1例患者出现死亡事件。结论对于具备有诱发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应该要密切注意,对患者及时进行CT复查,患者的早期诊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
谭德瑜,潘淳,黎浩然[6](2013)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2例诊治体会》文中研究说明我院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562例。其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2例,占5.7%。笔者对这些病例的诊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中男20
向言召[7](2013)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hematoma,DTICH)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措施。加强对本病的警惕性,重视其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合理运用动态CT检查,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提高本病的疗效和预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现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25例(病例组),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215例(对照组)。从性别、年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颅脑损伤类型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与DTICH发生的关系,对观测指标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式、TT和APTT有显着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颅脑损伤(OR=3.678,P=0.001)、脑挫裂伤(OR=2.374,P=0.019)、颅骨骨折(OR=1.760,P=0.024)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OR=1.848,P=0.017)4个因素为DTICH的高危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40例颅脑损伤后DTICH患者和颅脑损伤后未发生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显示DTICH的发生与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式、TT和APTT有显着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受伤机制、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首次CT时间、PT、低氧血症、低血压和术后并发症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显着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和TT。因此,具有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和TT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易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鉴于颅脑损伤发生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给社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身心伤害,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努力改进颅脑创伤急救体系及监测体系,加强规范化治疗和基础研究,为我们神经外科医师提供更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如更加规范GCS评分标准,进一步改进影像学和功能检查技术,改进相关监测设备,神经干细胞移植,加强物理和康复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水平,减轻颅脑损伤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本组研究是一项非随机、回顾性研究,因此存在潜在的偏差和变异,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仅为25例,样本量偏小,对于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相关的发生机制还有待更大样本量的资料、进行定量控制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从而进一步调查与评估DTI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国财[8](2013)在《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51例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以及诊断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1例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13例,增强尿激酶引流术加锥颅血肿内置管1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23例。结果:恢复良好33例,中残11例,重残4例,死亡3例。结论: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基本特征为生命体征不稳定、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呕吐、头痛等。高度重视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观察、及时行头部CT扫描复查、熟练掌握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指征,是治愈该病的关键所在。
周蓓[9](2013)在《CT检查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应用表现及意义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CT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选取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47例及同期非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45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27例(57.45%)脑实质局部密度降低,灰白质界限不清,对照组患者有此表现者仅7例(15.56%);观察组患者分别有28例(59.57%)、31例(65.96%)和12例(25.53%)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局部出血、局部脑占位效应和硬膜下血肿,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1例(23.40%)、10例(22.22%)和2例(4.44%)。观察组患者有影像学表现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仅9例(19.15%)CT检查未见异常,明显低于对照组29例(64.4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颅脑外伤的患者行CT检查时应注意各种症状,以便早期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
程巍[10](2013)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30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诊治经验。方法患者均头部CT检查,首次检查于伤后1~3 h。正常8例,脑挫裂伤伴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7例,颅内积气5例。复查头部CT发现血肿时间22例于伤后3~6 h,4例于伤后3~7 d,4例伤后7d以后发现。其中脑内血肿22例(额叶10例、颞叶12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2例。血肿与受力点关系,直接着力12例,对冲部位18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指首次检查(CT扫描)未发现,经过一定时间后复查发现的血肿,或手术、尸检在原无血肿部位发现血肿。其产生的机理尚不清楚。结果 30例中14例有颅骨骨折及硬脑膜中动脉破裂,5例原发血肿,11例迟发性血肿发生在颅骨骨折部位。可能与血肿清除后填塞现象解除及骨折线渗血加速有关。结论对有颅骨骨折的颅内血肿患者,如血肿不在骨折线附近,或骨折线较长,原发血肿位于骨折线的一端,血肿清除后,颅内压仍高或脑膨出者,首先应排除远隔部位骨折线附近迟发血肿的可能。
二、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分组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资料收集 |
2.3.1 一般临床资料 |
2.3.2 临床观察指标 |
2.3.3 影像学表现 |
2.3.4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4 治疗手段 |
2.4.1 术前准备 |
2.4.2 手术方式 |
2.4.3 术后处理 |
2.4.4 术后随访 |
2.5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2 术前GCS评分比较 |
3.3 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比较 |
3.4 术前瞳孔改变、中线偏移及病灶分类情况比较 |
3.5 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
3.6 DTICH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3.6.1 单因素分析结果 |
3.6.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3.7 病例组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 |
3.8 两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一般临床资料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术前Rotterdam CT评分影响因素分析 |
4.3 凝血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
4.4 颅骨骨折影响因素分析 |
4.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对侧DTICH的发生机制 |
4.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对侧DTICH对预后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2)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临床表现 |
三、辅助检查 |
四、治疗方法 |
五、预后评估标准 |
结果 |
讨论 |
(3)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定义 |
2 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 |
3 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导致此病的高危因素 |
3.1 导致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高危因素 |
3.2 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 |
4 诊断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方法 |
4.1 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分析 |
4.2 进行CT检查 |
4.3 进行凝血功能检查 |
4.4 进行近红外检测 |
4.5 进行MRI检查 |
5 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案 |
5.1 进行保守治疗 |
5.2 手术治疗 |
6 小结 |
(4)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研究方法 |
1.3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
2.3DTICH危险因素预测价值的ROC曲线 |
3讨论 |
(5)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影像学检查 |
1.4 治疗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结果 |
2.2诱因分析 |
3讨论 |
(6)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2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
1.3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DTIH发病的特点及诊断 |
3.2 DTIH的治疗 |
(7)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8)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51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影像学检查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病时间、发病率及发病年龄 |
3.2 颅内血肿形成的原因 |
3.3 临床诊断及表现 |
(9)CT检查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应用表现及意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D]. 郑亚北. 河北大学, 2020(08)
- [2]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诊治体会[J]. 王洪生,张威,侯青,张洋,孙印臣,张晶,程月飞,马静,赵佩林.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8(03)
- [3]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进展[J]. 郑亚北,李春晖. 当代医药论丛, 2018(10)
- [4]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J]. 尹华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5(02)
- [5]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的临床分析[J]. 王飞霖.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0)
- [6]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2例诊治体会[J]. 谭德瑜,潘淳,黎浩然. 华夏医学, 2013(04)
- [7]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D]. 向言召. 延安大学, 2013(02)
- [8]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51例诊治分析[J]. 吴国财. 中国民康医学, 2013(10)
- [9]CT检查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应用表现及意义分析[J]. 周蓓.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06)
- [10]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30例分析[J]. 程巍.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