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口服液中痕量铅和镉(论文文献综述)
吴祖军[1](2018)在《保健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养生保健,保健食品因其具有食品成分,能调节人体功能,预防疾病,防御机体衰弱等增强免疫的功能而广受大众的推崇。但是,目前保健食品的监管力度远不及药品,市售的保健食品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建立准确、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监控保健食品中重金属含量,为人们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目前测定保健食品中重金属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陈琳[2](2012)在《锥面玻碳旋转电极研制及在尿铅测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玻碳电极作为一种电分析化学中重要的极谱电极,具有导电性好,化学稳定性高,热胀系数小,质地坚硬,气密性好,电势适用范围宽,电极形状多样等特点。用它作基体还可制成汞膜玻碳电极和化学修饰电极等,广泛应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中。因此新型玻碳电极的研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锥面玻碳电极设计。用AutoCAD对各部件进行设计,并进行零件加工和组装。经过改进的用于溶出分析的锥面玻碳旋转电极及微型电解池,具有死体积小,传质速率高、不受微管路中微小气泡影响,使溶液在玻碳电极斜面产生较强的冲击力且不吸附氢气。采用双碳触点引导电流和冲富集消除金属间化合物的干扰,程控泵实现在线更换底液。本工作使用PS4.0极谱溶出仪,采用电位溶出内标分析法测定了尿液中的铅含量。实现了一次测量就可得到尿液中铅含量,校正比例系数使尿铅浓度值与峰高值相等(Cx=Hx)。减少了工作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测定尿铅的复杂性。在测量溶液中加入10.00μg/镉(II)作为内标物,线性回归方程为C(μg/L)=-1.01354+1.46Hp,相关系数r=0.99,相对校正系数F=1.46。铅的一阶导数溶出峰高与铅浓度在0~80μg/L之间呈线性关系,测量结束后将内标物峰高校正146.58,提高了铅测量的精度。尿液标本在电解池中直接进行电位溶出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4%~115.98%,测量铅含量为63.48μg/L的标样,测量值63.76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0.44%。结果表明,用内标法测定尿液中铅含量操作简单,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薛世萍[3](2008)在《兰州市3-6岁儿童外周全血部分矿物元素含量分析及发育状况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全血中钙、镁、铜、铁、锌、铅的水平,以及这几种金属元素对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为指导儿童保健工作者和家长预防儿童矿物元素缺乏和铅中毒提供参考;同时调查儿童家中主要的膳食制作人的营养知识水平和其饮食习惯及影响其膳食制作行为的因素,为在家长中普及营养知识,促进儿童全面营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兰州市城关区四所幼儿园388名儿童,对其采集指尖末梢血测定其血中钙、镁、铜、铁、锌、铅的水平和血红蛋白浓度,并对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进行测量,用体格发育评价参考标准进行评价。随后对其家庭中主要膳食制作人进行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的钙、镁、铜、铁四种元素的水平与其它城市儿童相比处于中等水平,而铁元素则高于其它城市儿童。这五种元素中,锌的缺乏率最高,达38.92%,其次是钙缺乏和铁缺乏。此次检测的儿童铅中毒率是12.63%,其中3岁组儿童的铅中毒率最高,为28.57%。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较好,只有0.5%的儿童属于低体重(WAZ<-2),0.8%的儿童属于生长迟缓(HAZ<-2),0.8%的儿童为消瘦(WHZ<-2)。有28.6%的儿童头围低于评价标准平均值,54.4%的儿童胸围低于评价标准平均值。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0.8%,6岁组的儿童患病率最高,为17.2%。锌缺乏组儿童的身高z评分低于正常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儿童和正常儿童的HAZ、WAZ、WHZ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红蛋白的含量与血铅和血铁有线性回归关系,其中与血铅负相关。对儿童家庭膳食制作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家庭膳食制作人的营养知识评分平均是8.65分,不同身份的家庭膳食制作人其营养知识得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影响膳食制作人营养知识的因素主要是职业、对营养知识的兴趣和学历。膳食制作人主要是通过书籍、报刊、杂志(78.7%)和电视广播(53.2%)获得营养知识。有81.4%的膳食制作人自己有挑食或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挑食的膳食制作人其家中儿童的挑食行为发生率比不挑食的高,两组对比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膳食制作人最不喜欢的食物是动物内脏。52.8%的膳食制作人很少购买和制作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影响膳食制作人购买和制作食物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卫生和质量(64.5%)、孩子喜欢(47.7%)、营养(46.6%)、价格(29.0)、自己的喜好(25.7%)、购买和制作方便(21.3%)。对待孩子挑食,66.5%的家长会想办法给予纠正,14.2%的家长会强迫孩子吃他不喜欢的食物。如果孩子缺乏某种矿物元素,33.5%的家长首先选择通过食物给孩子补充,41%的家长在孩子缺乏较轻时选择食物补充,缺乏较重时再给服用补充剂,而15.3%的家长则直接给孩子服用矿物元素补充剂。77.2%的家长曾经给孩子服用过矿物元素补充剂。结论①兰州市3-6岁儿童的锌缺乏率较高,铅中毒率下降明显;②兰州市3-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较好,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率较低,但贫血患病率较高;③铁元素不足影响着儿童的身高、体重发育以及血红蛋白含量,血铅含量升高可使血红蛋白浓度降低;④儿童家庭膳食制作人的职业、对营养知识的兴趣和学历影响其营养知识的水平,其不良饮食行为也影响着儿童的饮食习惯,对待儿童服用矿物元素补充剂家长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黄俭惠,邱丽[4](2007)在《萃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碳酸钙中铅和镉》文中研究指明将碳酸钙试样用盐酸溶解后,在0.6mol/L的盐酸介质中,用KI-MIBK萃取试样中微量的铅和镉,有机相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方法测定铅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8%6.31%,回收率为96.5%97.0%;测定镉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50%5.52%,回收率为96%102.8%。结果可靠,具有灵敏、准确、快速、选择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碳酸钙中铅、镉的测定。
杨献珍[5](2007)在《药食两用植物浸泡液中金属元素的富集测定及迁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和快速简便的优点,是当前进行药食两用植物中重金属元素分析检测的有效分析方法之一。但是测定前必须采用干法消化法或湿法消化法对样品进行处理,操作繁琐、耗时长、样品容易受污染、待测组份容易受损失。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有效地克服了这些缺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对于痕量重金属有时直接用火焰或石墨炉原子吸收无法检测到,这时就需要采用浓缩和富集。目前,用于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痕量重金属的浓缩分离方法较多,比较常用的有萃取法、共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巯基棉吸着法和离子交换法等,本文提供了一个用固体硅胶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药浸泡液中痕量镉、铜、铅的新方法。全文分为:第一章描述了药食两用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其中重金属检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引用文献说明了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药食两用植物浸泡液中痕量镉、铜、铅的意义。第二章提供了一个用固体硅胶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药食两用植物浸泡液中痕量镉、铜、铅的新方法:使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作配位剂,用固体硅胶捕集、膜滤纸抽滤分离Cd-APDC配合物,用小体积的1 moL/L盐酸从膜滤纸上洗下硅胶,得到能够直接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铜、铅的悬浊液。与其它富集方法相比,该法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从大体积的药食两用植物浸泡液中将低浓度的镉、铜、铅直接富集50~100倍。用这个方法测定药食两用植物浸泡液中的痕量镉、铜、铅富集100倍时,镉特征质量为2.8×10-14g/1%,铜的特征质量为铜的的特征质量1.25×10-13g/1%,铅的特征质量为1.75×10-13g/1%。用这个方法测定了中药浸泡液中的痕量镉、铜、铅,当n=5时,测定镉的标准偏差为0.0036~0.0058,铜的标准偏差为0.0045~0.0099,铅的标准偏差为0.0052~0.0130;镉的回收率为91.8%和111.1%,铜的回收率为96%和98%,铅的回收率为95.3%和108%,结果较为满意。第三章采用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四种药食两用植物浸泡液中镉、铜、铅随时间的迁移。由实验结果可知,四种药食两用植物中的镉、铅、铜在浸泡时间10~60min内呈现不规则变化,均在60min时达到连续的最大值,镉、铅、铜浸出率为0.11~1.05%,因此对于一些常见的只用于日常泡饮的一些药食两用植物中重金属可以考虑制定与原药不同的限量标准。第四章选择硝酸高氯酸5:1湿法消解,分别以空气——乙炔火焰AAS法测定四种样品中的Ca、Mg、Zn、Fe、Na、Mn。样品平行测定5次,各元素相对标准偏差RSD都在2%以内。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实验结果各元素的回收率在95.6%-104.3%之间,准确度较好。样品测定结果显示,对四种药食两用植物,金银花中钙、镁、铁、钠含量最高;枸杞中锌含量最高;杭白菊中锰含量最高。
蒋庆峰,金松子,蔡振华,宋丽明,夏锦辉[6](2007)在《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色谱法、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其联用技术、DNA分子诊断技术、X射线衍射法等几种现代分析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郑良楷[7](2007)在《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区儿童血铅镉水平调查及ALAD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导致电子垃圾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固体废弃物。电子垃圾回收拆解业也随之在我国个别地区兴起并形成集散地。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再生资源,但也含有许多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其中又以重金属的危害尤为突出,如果回收处理不当,将给社会、环境、健康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广东省贵屿镇有着10余年的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历史,以手工拆解为主的简单落后的处理方式已使当地环境中多种重金属的含量严重超标。近年来,儿童重金属中毒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但迄今为止,针对电子垃圾回收拆解业地区儿童体内重金属负荷水平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为此,我们以广东省贵屿镇作为研究现场,以当地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先后2年对该镇儿童体内的铅、镉负荷状况进行调查,同时对与铅毒性易感性相关的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δ-Aminol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ALAD)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从环境和基因两个水平综合评估不科学的电子垃圾回收拆解方式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目的探讨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区(贵屿镇)儿童铅镉负荷状况、变化趋势以及铅毒性易感性相关的ALAD基因的多态性,评估不科学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方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暴露组以贵屿镇1~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邻镇陈店镇同年龄段儿童为对照,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于2004年及2006年对贵屿镇当地儿童的血铅、血镉水平及血红蛋白含量、体格发育指标进行监测,并以问卷的形式对儿童的家庭环境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及DNA序列检测方法对ALAD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1.暴露组04年165名儿童平均血铅值为(152.1±57.9)μg/L,高达81.8%的血铅值大于100μg/L;06年154名儿童平均血铅值为(131.7±60.4)μg/L,70.8%的血铅值大于100μg/L,而对照组的结果分别为(101.9±40.5)μg/L、37.7%和(100.4±48.5)μg/L、38.7%。两年儿童的血铅水平及血铅超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儿童血铅水平及血铅超标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1),但06年儿童血铅值比04年有所下降,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从事电子垃圾相关工作、儿童每天户外玩耍时间长、被动吸烟是导致暴露组儿童高铅负荷的相关因素。2.暴露组04年儿童血镉值中位数为1.73μg/L,镉超标率为1.8%;06年儿童血镉值中位数为1.32μg/L,镉超标率为1.9%,两年儿童的血镉水平及镉超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06年儿童血镉水平比04年有所下降,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从事电子垃圾相关工作、儿童每天户外玩耍时间长、住所离马路距离近是影响儿童血镉水平的危险因素。3.铅易感基因ALAD基因在电子垃圾拆解区的儿童中存在多态性,在全国范围内,当地儿童的铅易感等位基因ALAD2的分布频率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尚未发现ALAD基因型与儿童的血铅水平有关性。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大多数儿童处于高铅、高镉负荷状态,虽06年儿童血铅、血镉值较04年的有所下降,但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仍处于高水平状态,尤其是儿童血铅水平;父亲从事电子垃圾相关职业、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长以及住所离马路距离近、家庭成员吸烟是影响儿童血铅、血镉水平的因素之一。从遗传特质上来讲,该地儿童对铅的遗传易感性低于国内外水平,且ALAD基因型未见与贵屿镇儿童的血铅水平有相关性,在此遗传特性下,该地区的儿童血铅水平依然处于较高水平,间接地说明了该镇电子垃圾的不规范处理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对儿童健康构成威胁。
白海涛[8](2006)在《鸡蛋壳制备食品级乳酸钙的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鸡蛋壳利用率低并对环境造成污染,且钙制剂诸多品种中人体对乳酸钙的吸收率好。根据这两点原因,本文进行了鸡蛋壳制备食品级乳酸钙的工艺研究。 提出采用常温常压直接法制备食品级乳酸钙,即鸡蛋壳粉经过壳膜分离后直接与乳酸在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制备乳酸钙。对影响乳酸钙产率和含量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与正交实验,得到制备食品级乳酸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鸡蛋壳粉过量30%;常温常压下反应3h;壳膜分离两次,每次搅拌10min,静置15min;液固比20∶1;调节除镁反应pH的氢氧化钙加入量为3.0g;除镁温度93℃;除镁时间15min。 在产品乳酸钙分析检测中,首次提出采用折光法间接测定乳酸钙的含量,并对其可行性从理论上进行了推导,通过实验给予了证实。折光法克服了化学分析法突跃点难以判断的缺陷,而且操作简单快捷、仪器廉价易得。在镁、砷及重金属铅的分析中采用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结果表明,产品乳酸钙完全符合食品级乳酸钙的国标(GB 6226-86)要求。 研究得到的乳酸钙产物的产率达到98.95%以上,鸡蛋壳转化率达到92.02%以上,超出文献报道鸡蛋壳转化率的十七个百分点,且乳酸钙含量达到99.18%,高出国家标准1.18%。经研究该制备工艺与报道的直接法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在壳膜分离阶段以水作为分离剂,降低了鸡蛋壳的损失;二是中和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三是在工艺中增加了除镁过程。 本研究既解决了鸡蛋壳造成的环境污染又不产生新的污染,提出的工艺无需高温高压,且不会破坏鸡蛋壳活性,能耗低,易于推广。通过经济效益分析,以鸡蛋壳为原料采用常温常压直接法制备食品级乳酸钙可获得较高利润。因此,该工艺产业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毛露甜,马毅红[9](2005)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和补锌剂中痕量镉》文中提出探讨了用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和补锌剂中痕量镉,研究了石墨炉升温程序及基体改进剂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塞曼效应扣背景的方法,以5 μL 1 . 0g/L硝酸钯作为基体改进剂,能够提高镉对温度的稳定性和分析的灵敏度,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镉,回收率的平均值高达96%。
马毅红,毛露甜[10](2004)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口服液中痕量铅和镉》文中提出本文探讨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中痕量的铅和镉,研究了石墨炉 升温程序及基体改进剂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塞曼扣背景的方 法,以硝酸和磷酸铵为基体改进剂,使样品基体干扰大大减少,回收率达到 97%以上,可获得满意的测定结果.
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口服液中痕量铅和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口服液中痕量铅和镉(论文提纲范文)
(1)保健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子吸收光谱法 |
2 原子荧光法 |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法 |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5 结语 |
(2)锥面玻碳旋转电极研制及在尿铅测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电化学基础 |
1.1.1 极谱仪发展史 |
1.1.2 电位溶出法发展史 |
1.1.3 电位溶出分析法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发展前景 |
1.1.4 玻碳电极 |
1.2 玻碳电极测定原理 |
1.2.1 极谱催化波简介 |
1.2.2 极谱催化波分类及测定原理 |
1.3 铅元素的测定 |
1.3.1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
1.3.2 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3.3 铅的测定方法概况 |
1.4 课题的背景、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2 实验部分 |
2.1 材料及试剂 |
2.2 锥面玻碳旋转电极的设计方案 |
2.3 微型电解池的设计及制作 |
2.3.1 池体材料及微型电解池制作 |
2.3.2 溶出分析仪的条件界面中增加了蠕动泵控制程序设计 |
2.4 锥面玻碳旋转电极操作软件设计 |
2.4.1 操作软件主界面的设计 |
2.4.2 标准加入法测量界面的设计 |
2.4.3 靶值定量法测量界面的设计 |
2.4.4 标准工作曲线法测量界面的设计 |
2.4.5 内标法设计界面的设计 |
2.5 锥面玻碳电极的性能测试 |
2.5.1 重现性测试 |
2.5.2 线性误差测试 |
2.5.3 检测限测试 |
2.5.4 分辨率测试 |
2.6 锥面玻碳旋转电极测定尿铅 |
2.6.1 实验原理 |
2.6.2 实验条件的选择 |
2.6.3 测定操作 |
2.6.4 内标法 |
2.6.5 重现性实验 |
2.6.6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实验 |
2.6.7 尿铅含量的测定 |
2.6.8 扫描电位优化 |
2.6.9 回收率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双碳触点锥面玻碳电极的性能 |
3.1.1 现有的玻碳电极设计缺陷 |
3.1.2 本工作设计的锥面玻碳旋转电极特点 |
3.2 微型电解池 |
3.3 脉冲富集法 |
3.4 锥面玻碳旋转电极操作界面 |
3.4.1 操作软件主界面 |
3.4.2 标准加入法测量界面 |
3.4.3 靶值定量法测量界面 |
3.4.4 标准工作曲线法测量界面 |
3.4.5 内标归一化法设计界面 |
3.5 锥面玻碳旋转电极性能测试结果 |
3.5.1 重现性测定结果 |
3.5.2 线性误差测定结果 |
3.5.3 检测限测定结果 |
3.5.4 分辨率测定结果 |
3.6 锥面玻碳旋转电极测尿铅的性能指标 |
3.6.1 内标法条件下重现性 |
3.6.2 经典条件下重现性 |
3.6.3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3.6.4 尿液中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锥面玻碳旋转电极零部件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兰州市3-6岁儿童外周全血部分矿物元素含量分析及发育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血钙、铁、锌、铜、镁、铅的测定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一、调查对象血钙、铁、锌、铜、镁、铅的测定结果 |
二、调查对象体格发育状况 |
三、钙、铁、锌、铜、镁、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
讨论 |
第二部分 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家庭膳食制作人营养知识KAP调查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表 |
致谢 |
(4)萃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碳酸钙中铅和镉(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及仪器条件 |
1.2 标准溶液和主要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和灵敏度 |
2.2 萃取条件的选择 |
2.2.1 酸的种类和浓度的选择 |
2.2.2 碘化钾用量的选择 |
2.2.3 抗坏血酸用量的选择 |
2.2.4 络合物在体系中的稳定性 |
2.2.6 共有离子的影响 |
2.2.5 基体Ca2+对萃取的影响 |
3 样品分析 |
3.1 标准工作曲线 |
3.2 精密度与准确度 |
3.2.1 精密度试验 |
3.2.2 准确度试验 |
(5)药食两用植物浸泡液中金属元素的富集测定及迁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工作开展的意义 |
1.2 四种药食两用植物研究内容和意义 |
1.2.1 金银花 |
1.2.2 银杏叶 |
1.2.3 菊花 |
1.2.4 枸杞 |
1.3 药食两用植物中重金属检测的简述 |
1.3.1 与药食两用植物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相关的标准 |
1.3.2 药食两用植物中重金属元素限量控制标准 |
1.3.3 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
1.4 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药食两用植物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及意义 |
1.5 药食两用植物的前处理方法 |
1.6 药食两用植物浸泡液中金属元素含量及迁移研究的意义 |
2 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铅、铜 |
2.1 实验部分 |
2.1.1 仪器与设备 |
2.1.2 样品与试剂 |
2.1.3 一般实验步骤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实验条件的优化 |
2.2.2 富集效率 |
2.2.3 特征质量 |
2.2.4 外来离子的影响 |
2.2.5 精密度测定 |
2.2.6 样品测定结果和回收率 |
3 药食两用植物浸泡液中镉、铅、铜的测定及迁移 |
3.1 实验部分 |
3.1.1 仪器与设备 |
3.1.2 仪器工作条件 |
3.1.3 实验样品与试剂 |
3.1.4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和回归方程 |
3.1.5 一般实验步骤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四种药食两用植物中镉随浸泡时间的迁移 |
3.2.2 四种药食两用植物中铜随浸泡时间的迁移 |
3.2.3 四种药食两用植物中铅随浸泡时间的迁移 |
3.2.4 讨论 |
4 四种药食两用植物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
4.1 实验部分 |
4.1.1 仪器与试剂 |
4.1.2 仪器工作条件 |
4.1.3 实验药品 |
4.1.4 一般实验步骤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和回归方程 |
4.2.2 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 |
4.2.3 样品测定结果 |
4.2.4 讨论 |
结论 |
1. 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
2. 四种药食两用植物浸泡液中镉、铅、铜含量随时间的迁移 |
3. 四种药食两用植物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
4. 研究设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色谱法 |
1.1 气相色谱法 (GC) |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
1.3 薄层色谱 |
1.4 超临界流体色谱 |
1.5 高效毛细管电泳 (HPCE) |
2 光谱法 |
2.1 紫外光谱法 (UV) |
2.2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 |
2.3 原子吸收光谱 (AAS) |
3 核磁共振波谱 (NMR) |
4 质谱及其联用技术 |
4.1 质谱应用 |
4.2 气质联用技术应用 (GC-MS) |
4.3 液质联用技术应用 (LC-MS) |
4.4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应用 (CE/MS) |
4.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应用 (ICP-MS) |
5 DNA分子诊断技术 |
6 X射线衍射法 |
7 展望 |
(7)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区儿童血铅镉水平调查及ALAD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区儿童铅、镉负荷水平调查 |
(一) 引言 |
(二) 材料与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小结 |
(六)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电子回收拆解区儿童ALAD基因多态性研究 |
(一) 引言 |
(二) 材料与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小结 |
(六)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
个人简介及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录1: 技术路线图 |
附录2: 《调查问卷表》 |
(8)鸡蛋壳制备食品级乳酸钙的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蛋壳的构造及开发现状 |
1.2.1 蛋壳的结构 |
1.2.2 蛋壳的化学成分 |
1.2.3 蛋壳钙的形成 |
1.2.4 蛋壳的国内外开发现状 |
1.3 钙制剂 |
1.3.1 钙与人体的关系 |
1.3.2 补钙剂的分类 |
1.3.3 钙制剂的现状 |
1.3.4 乳酸钙的性质 |
1.3.5 乳酸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意义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1 研究的意义 |
1.4.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食品级乳酸钙的分析方法 |
2.1 食品级乳酸钙的指标测定方法 |
2.1.1 含量的测定 |
2.1.2 水溶解试验 |
2.1.3 干燥失重 |
2.1.4 游离酸及游离碱的测定 |
2.1.5 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 |
2.1.6 砷的测定 |
2.1.7 重金属的测定(以铅计) |
2.1.8 镁及碱金属的测定 |
2.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
2.2.1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
2.2.2 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3.1 化学试剂及仪器 |
3.2 制备乳酸钙的工艺研究 |
3.2.1 反应原理 |
3.2.2 工艺流程设计 |
3.2.3 实验研究方案 |
3.2.4 研究步骤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单因素实验条件研究 |
3.3.2 正交实验 |
3.4 产品质量分析 |
3.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 |
3.4.2 折光法测定 |
3.4.3 其它指标分析检测 |
3.4.4 红外光谱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济效益分析 |
4.1 经济效益分析 |
4.1.1 以鸡蛋壳为原料 |
4.1.2 以氧化钙为原料 |
4.1.3 以碳酸钙为原料 |
4.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创新 |
5.1 本工艺的创新和先进性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活动情况 |
(9)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和补锌剂中痕量镉(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设备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镉标准液及基体改进剂的制备 |
(1) 镉标准储备液: |
(2) 1.0 g/L硝酸钯: |
1.2.2 样品的预处理 |
(1) 补钙剂 (片剂或口服液) : |
(2) 补锌剂口服液: |
1.3 仪器工作条件 |
1.4 石墨炉升温程序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石墨管的选择 |
2.2 塞曼效应扣背景 |
2.3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
2.4 灰化温度与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
2.5 干扰试验 |
2.6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7 样品的测定和加标回收试验 |
3 结 论 |
(10)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口服液中痕量铅和镉(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剂 |
1.1 主要仪器 |
1.2 试剂及标准溶液 |
2 实验方法 |
2.1 仪器工作条件 |
2.2 石墨炉升温程序 |
2.3 样品的预处理 |
2.4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塞曼效应扣背景 |
3.2 石墨炉升温程序的优化 |
3.2.1 干燥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
3.2.2 原子化温度及时间的选择 |
3.2.3 灰化温度与时间的选择 |
3.3 基体改进剂的用量 |
3.4 共存元素的干扰及消除 |
3.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6 样品的测定和加标回收 |
4 结论 |
四、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口服液中痕量铅和镉(论文参考文献)
- [1]保健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吴祖军. 应用预防医学, 2018(02)
- [2]锥面玻碳旋转电极研制及在尿铅测定中的应用[D]. 陈琳. 齐齐哈尔大学, 2012(02)
- [3]兰州市3-6岁儿童外周全血部分矿物元素含量分析及发育状况的研究[D]. 薛世萍. 兰州大学, 2008(12)
- [4]萃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碳酸钙中铅和镉[J]. 黄俭惠,邱丽. 矿产与地质, 2007(04)
- [5]药食两用植物浸泡液中金属元素的富集测定及迁移[D]. 杨献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03)
- [6]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蒋庆峰,金松子,蔡振华,宋丽明,夏锦辉. 现代仪器, 2007(03)
- [7]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区儿童血铅镉水平调查及ALAD基因多态性研究[D]. 郑良楷. 汕头大学, 2007(06)
- [8]鸡蛋壳制备食品级乳酸钙的新工艺研究[D]. 白海涛. 西北大学, 2006(09)
- [9]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和补锌剂中痕量镉[J]. 毛露甜,马毅红.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5(02)
- [10]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口服液中痕量铅和镉[J]. 马毅红,毛露甜. 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
标签:原子论文; 原子吸收论文;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论文; 元素分析论文; 仪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