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颅脑伤后低钠血症32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兴,陈志永,刘爽[1](2020)在《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及单纯颅脑损伤患者784例的临床资料,统计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及总结其临床特点,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78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伤后并发低钠血症300例,发生率为38.27%,低钠血症发生时间为伤后1~42(6.16±1.04)d。300例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患者年龄17~53岁,其中≥40岁者199例(66.33%);损伤程度以中重度者居多[245例(81.67%)],合并脑水肿者167例(55.67%);临床表现以头痛加剧和(或)意识障碍加深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中重度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水肿是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发生率较高,发生时间多为伤后1个月左右,损伤程度常较严重,且合并脑水肿者较多,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加剧和(或)意识障碍加深;年龄≥40岁、中重度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水肿是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志永,王振兴,刘爽[2](2019)在《不同程度及类型颅脑损伤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临床特点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颅脑损伤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中枢性低钠血症300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重度颅脑损伤组(3~8分)142例,中度颅脑损伤组(9~11分)93例,轻度颅脑损伤组(12~15分)65例;再根据发生类型分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 SIADH)组111例和脑性耗盐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 CSWS)组189例。观察不同程度、类型颅脑损伤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发病情况及纠正低钠血症前相关临床指标[中心静脉压(CVP)、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渗透压、心利钠肽(ANP)、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结果随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中枢性低钠血症发病时间逐渐缩短,症状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CVP、ADH逐渐升高,ANP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ADH组发病时间及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CSWS组(P<0.05)。SIADH组CVP、HCT、Hb、ADH水平高于CSWS组,ANP水平低于CSW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中枢性低钠血症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随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CVP、ADH逐渐升高,ANP逐渐降低;SIADH发病时间较早,症状持续时间较短,CVP、血容量、ANP和ADH对SIADH与CSWS鉴别有提示作用。
于会华[3](2019)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颅脑损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非常容易引发低钠血症。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导致患者血钠浓度进一步下降,将导致患者出现意识改变、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很多专家学者关于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着进展。基于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余志豪[4](2018)在《颅脑损伤后凝血异常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跟踪观察患者治疗结局,探讨凝血功能异常对预后的影响,为颅脑损伤的诊断、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就诊于信阳市光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颅脑损伤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GCS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GCS≤8分者为重度组,9-15分为轻中度组。在伤后24h、3d、7d,分别取肘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PT、APTT、PLT水平等指标。此外,采用自然全血法检测血栓弹力图,检测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a角)、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凝血综合指数(Cl)。自入院之日起,3个月后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以GOS评分表示。比较凝血功能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106例患者中共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者38例,其中重度组22例,轻中度组16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伤后24h相比,伤后3d PT、APTT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后7d,患者APTT、PLT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对具体凝血指标检测数值进行比较显示,重度组PT、APTT、PLT计数均明显增加,而FIB降低(P<0.05)。随访3个月,10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者78例(GOS 4分者42例,5分者36例),其中凝血功能异常者21例,凝血功能正常者57例。预后不佳者28例(GOS 1分者4例,2分者10例,3分者14例),其中凝血功能异常者17例,凝血功能正常者11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具体凝血指标检测数值进行比较显示,预后不佳者PT、APTT、PLT计数均明显增加,而FIB降低(P<0.05)。3.106例患者中,对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血栓弹力图R时间进行比较显示,重度组患者R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a角)、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凝血综合指数(Cl)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10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者78例,预后不佳者28例,组间比较显示,预后良好患者R时间显着低于预后不良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凝血指标可出现变化,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患者PT、APTT、PLT计数较增加,而FIB降低,此外,颅脑损伤后预后不佳者较预后良好者PT、APTT、PLT计数明显增加,而FIB降低。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改变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2.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栓弹力图R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患者,预后良好患者R时间较预后不良者显着缩短。血栓弹力图R时间的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吴俊华,娄林娟,钟玉祥[5](2017)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补充浓氯化钠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采用补充浓氯化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106例,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补充浓氯化钠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补充生理需要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钠水平恢复时间、血钠纠正率、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发生率、病死率及血钠恢复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血症纠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钠平均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SIADH发生率、病死率、纠正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后出现低钠血症的患者给予浓氯化钠进行治疗,能够快速地纠正低钠血症,而且不会增加SIADH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李雪城[6](2016)在《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体温变化特点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低钠血症是神经外科或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ACSCI患者同样可以出现低钠血症,而且发病机会要远高于普通住院患者。由于其发病比较隐匿,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视。如果不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诊治,将导致原有的病情恶化,甚至丧失已经恢复的神经功能,严重时将危及生命。通过应用回顾性研究,探讨ACSCI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特点与相关因素,特别是ACSCI患者合并出现低钠时的体温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ACSCI患者,根据制定的纳入要求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符合要求的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ASIA制定的标准对患者评估,分级为:A级13例,B级12例,C级15例,D级11例。根据前10天是否出现低钠,将其分为低钠组和未低钠组,低钠组共26例,未低钠组共25例。于患者入院当天或者第二天抽取空腹血,以后隔日抽取患者空腹血检测血清钠、钾、氯结果,直到入院第10天,这期间如果患者出现血清Na+<135 mmol/L,则增加对患者血钠的检验次数。并每日监测患者的体温3次。选取其中出现重度低钠的4例患者,描述并寻找体温及血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对比不存在显着差异(P值均大于0.05)。51例患者中发生低钠者共26例,此组高位颈脊髓(C4和C4之上)损伤15例,全瘫10例,发生高热者20例。未发生低钠血症者共25例,其中高位颈脊髓(C4和C4之上)损伤7例,全瘫3例,出现高热9例。比较两组在脊髓损伤平面、损伤程度、高热患者的构成比,对比存在显着差异(p<0.01)。高位颈脊髓(C4和C4之上)损伤患者血钠为133.81 ±4.19 mmol/L,明显要比低位颈脊髓(C4之下)损伤患者的137.01 ±4.83 mmol/L低,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低钠组患者的体温(37.89±0.47 ℃)要高于未低钠组的体温(37.25±0.38 ℃),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全瘫患者的血钠值(131.98±4.63mmol/L)明显低于低位不全瘫患者的血钠值(136.87±4.23mmol/L),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CSCI后低钠血症的发生与患者脊髓损伤平面及程度密切相关,程度越重、平面越高发生机率越大,低钠的程度也越重。ACSCI患者体温升高更多见于合并发生低钠的患者。过高的体温又有加重低钠血症的危险。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加强对ACSCI患者的体温监测,可能提示低钠血症的发生,及时对低钠血症做出诊断和治疗并预防其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钱洪波,吴高远,倪永丰[7](2014)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临床与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80例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防治对策。结果: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32.50%,平均发生在伤后(6.25±0.87)d,平均持续时间为(5.10±0.45)d,平均血清钠浓度值为(120.10±9.60)mmol/L。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等其他类型的低钠血症在恢复时间以及治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影响则同患者的病情轻重具有直接关系,病情越重则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而低钠血症越严重,则病死率越高。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高可谓是导致预后效果差的高危因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及脑性盐耗综合征所导致,及早查明病因且针对性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情况。
石长青,许剑峰[8](2014)在《创伤性下丘脑损伤临床相关问题讨论》文中指出创伤性下丘脑损伤(traumatic hypothalamic injury,THI)是重症颅脑外伤的一个特殊类型,除颅脑外伤外,还伴有因下丘脑功能受损引发的一系列特殊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和致残率居全身性创伤首位[1]。为了解和提高THI的临床救治水平,本文对国内相关医学文献中有关THI的资料进行检索分析。1文献检索策略及分类检索中国知网从建库到2013年10月与THI相
吴永,徐光斌,李监松,潘晶晶,王良伟[9](2013)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钠血症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低钠血症的机制、诊断标准和对症处理。方法对NICU收治的158例重型颅脑损伤(入院时GCS≤8分)患者的血钠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8例重型颅脑损伤中出现低钠血症(<135 mmol/L)的有96例,其中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6例,脑性盐耗综合征10例,外伤性尿崩症2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并发低钠血症需根据临床表现、监测结果、化验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诊断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赵万里,马文斌,宋明浩,李志祥[10](2012)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36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探讨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11年10月间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性盐耗综合征的36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1例死于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35例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病人经补液和补盐治疗,其低血钠、低血容量症状完全恢复。结论意识状态改变及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是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补液和补盐治疗安全有效。大部分患者可在3周内症状消失,得以恢复。
二、颅脑伤后低钠血症32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颅脑伤后低钠血症3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及方法 |
1.1 对象选取 |
1.2 研究方法 |
1.2.1 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 |
1.2.2 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临床特点: |
1.2.3 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 |
2.2 临床特点 |
2.3 危险因素分析 |
2.3.1 单因素分析: |
2.3.2 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 |
3.2 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 |
3.3 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
3.3.1 年龄: |
3.3.2 中重度颅脑损伤: |
3.3.3 蛛网膜下腔出血: |
3.3.4 脑水肿: |
(2)不同程度及类型颅脑损伤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临床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分组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研究方法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中枢性低钠血症发病时间、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
2.2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
2.3 SIADH组和CSWS组发病时间、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
2.4 SIADH组和CSWS组临床指标比较 |
2.5 治疗结果 |
3 讨论 |
(3)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危险因素 |
2 脑性盐耗综合征以及抗利尿激素不当分泌综合征鉴别与临床监测指标 |
3 治疗进展 |
4 小结 |
(4)颅脑损伤后凝血异常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颅脑损伤的治疗及康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补充浓氯化钠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血钠水平平均恢复时间和血钠纠正率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SIADH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比较 |
2.3 两组血钠纠正患者中复发低钠血症情况 |
3 讨论 |
(6)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体温变化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观察指标 |
1.3 患者入院后处理 |
1.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2.1 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 |
2.2 计量资料独立样本的T检验 |
2.3 典型重度低钠患者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的文章及参与的科研申报工作 |
致谢 |
(7)重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临床与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1-2]: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创伤性下丘脑损伤临床相关问题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检索策略及分类 |
2 THI的定义 |
3 THI的分型 |
3.1 原发性THI |
3.2 继发性THI |
4 流行病学特点 |
4.1 THI的发生率 |
4.2 THI的预后 |
4.3 THI的病死率 |
5 THI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
5.1 高热 |
5.2 尿崩症 |
5.3 电解质平衡紊乱 |
5.3.1 低钠血症: |
5.3.1. 1 抗利尿激素 (ADH) 分泌不适当综合征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 |
5.3.1. 2 脑性耗盐综合征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 |
5.3.2 高钠血症: |
5.3.2. 1 原发性高钠血症: |
5.3.2. 2 中枢性尿崩症相关联性高钠血症: |
5.3.2. 3 渴感觉减退性高钠血症: |
5.3.2. 4 医源性因素相关联性高钠血症: |
5.4 消化道出血 |
5.5 糖代谢紊乱 (高血糖和糖尿病高渗性状态) |
5.6 肺水肿及呼吸窘迫综合征 |
(9)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钠血症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治疗方法 |
1.4.1 补钠补液治疗方法 |
1.4.2 补充限水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SIADH |
3.2 CSWS |
3.3 DI |
四、颅脑伤后低钠血症32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 王振兴,陈志永,刘爽.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4)
- [2]不同程度及类型颅脑损伤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临床特点研究[J]. 陈志永,王振兴,刘爽. 临床误诊误治, 2019(10)
- [3]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研究进展[J]. 于会华. 中国处方药, 2019(02)
- [4]颅脑损伤后凝血异常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D]. 余志豪. 新乡医学院, 2018(11)
- [5]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补充浓氯化钠的临床效果分析[J]. 吴俊华,娄林娟,钟玉祥. 重庆医学, 2017(11)
- [6]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体温变化特点的研究[D]. 李雪城. 滨州医学院, 2016(04)
- [7]重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临床与预后分析[J]. 钱洪波,吴高远,倪永丰. 吉林医学, 2014(32)
- [8]创伤性下丘脑损伤临床相关问题讨论[J]. 石长青,许剑峰. 临床误诊误治, 2014(08)
- [9]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钠血症临床分析[J]. 吴永,徐光斌,李监松,潘晶晶,王良伟. 安徽医学, 2013(03)
- [10]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36例分析[J]. 赵万里,马文斌,宋明浩,李志祥. 临床军医杂志,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