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偷盗综合征的诊治

锁骨下偷盗综合征的诊治

一、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治(论文文献综述)

孙勇,杨波,康开江,高峰,莫大鹏,缪中荣,马宁[1](2021)在《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慢性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且存在病变侧上肢远端肢体乏力等缺血症状或明确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内治疗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30 d内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及术后血管再狭窄等指标。根据血管内治疗后闭塞的锁骨下动脉开通结果分为成功再通组及再通失败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根据成功再通组患者所用支架类型分为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比较两组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的差异。对成功再通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是否出现术后血管再狭窄分为术后再狭窄组和无术后再狭窄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0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男性87例(82.1%),女性19例(17.9%),中位年龄61.0(56.8~67.0)岁。有91例(85.9%)血管成功再通,15例(14.2%)血管再通失败,成功再通组及再通失败组的人口学信息、既往史、发病到治疗时间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成功再通组35例(38.5%)采用自膨式支架,56例(61.5%)患者采用球扩式支架,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术后中位残余狭窄率分别为10.0%(10.0%~16.3%)和10.0%(5.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功再通组中有85例(93.4%)完成术后3个月到1年的随访并进行了CTA或DSA检查,随访中位时间为13.0(6.0~15.0)个月,术后再狭窄5例(5.9%),无术后再狭窄80例(94.1%),术后再狭窄组较无术后再狭窄组的中位年龄更高(64.0岁vs 59.5岁,P=0.027)。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是治疗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孟俭[2](2020)在《CTA联合TCD评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采用CTA联合TCD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拟诊SSS患者48例,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8例患者中,有44例经DSA检查确诊为SSS。CTA诊断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同DSA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P<0.05)。TCD诊断SSS分期同DSA对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为正相关(P<0.05)。结论:CTA联合TCD可对SSS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准确评价。

蓝玉,兰雪婷,韦馨娴,周少旦[3](2020)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症状轻微,由于对该病认识、重视不足以及诊断手段有限常导致漏诊,但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水平逐渐提高,本文通过近年来对SSS的检查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蓝玉,兰雪婷,李宁,韦馨娴,周少旦[4](2020)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患者主要表现为后循环及上肢缺血或使用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出现的心肌缺血。以往临床上由于对该病认识、重视不够以及诊断手段有限,常出现漏诊现象,但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目前诊断该病的水平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及外科血管重建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连霜[5](202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吉首市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验确诊。分析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盗血分级及狭窄程度分级,分别与DSA检查狭窄程度分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1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中,37例病变处二维结构清晰可见,可探及动脉硬化斑块,其余14例患者病变动脉结构显示不清。51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狭窄程度与DSA检查狭窄程度一致性相比较,Kappa系统为0.596 (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盗血分级与DSA检查狭窄程度结果比较,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692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狭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准确评估病变狭窄程度。

曹丽芝[6](2020)在《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部血管超声对神经内科眩晕及头晕患者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颈部血管超声(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CA)检查研究眩晕及头晕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变化及脑血管异常发生情况,为疾病的正确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9月因主诉“眩晕”或“头晕”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454例患者。其中主诉为眩晕者219例、主诉头晕者23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基线资料特征及TCD、CA对眩晕及头晕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1)入组454例眩晕及头晕患者中,男性患者311例(68.5%),女性患者143例(31.5%)。眩晕患者和头晕患者性别分布情况无差异(c2=1.462,P=0.227>0.05)。(2)年龄最大89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为59.14岁。患者年龄<40岁的有23例(5.0%),4060岁的有216例(47.6%),>60岁的有215例(47.4%)。眩晕患者和头晕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无差异(P=0.744>0.05)。(3)诱发性前庭综合征38例(8.4%),自发性前庭综合征416例(91.6%)。眩晕患者和头晕患者诱发性前庭综合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766,P=0.009<0.05)。(4)眩晕或头晕症状持续时间<1分钟的有16例(3.5%),持续数分钟的有101例(22.3%),持续数小时的有183例(40.3%),持续时间>24小时的有154例(33.9%)。眩晕患者和头晕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分布情况无差异(P=0.538>0.05)。(5)伴随症状发生率从高到低为:恶心227例(50.0%)、呕吐167例(36.8%)、走路不稳109例(24.0%)、共济失调102例(22.5%)、肢体麻木78例(17.2%)、眼震67例(14.8%)、头痛67例(14.8%)、耳鸣32例(7.0%)、听力下降10例(2.2%)、视物黑朦5例(1.1%)。眩晕患者和头晕患者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眼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既往史及合并疾病发生率从高到低为:高血压病297例(65.4%)、高脂血症230例(50.7%)、嗜烟史213例(46.9%)、糖尿病115例(25.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11例(24.4%)、嗜酒史100例(22.0%)、脑梗死94例(20.7%)、冠心病57例(12.6%)、房颤14例(3.1%)。眩晕患者和头晕患者高血压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369,P=0.021<0.05)。(7)与血流速度正常值相比:40岁以下的眩晕及头晕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R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增快,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的PSV减慢;40-60岁的眩晕及头晕患者MCA、ACA的PSV增快,PCA、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PSV减慢;60岁以上的眩晕及头晕患者MCA、ACA、PCA、BA的PSV增快,VA的PSV减慢。眩晕组及头晕组相比:40岁以下的眩晕患者和头晕患者PCA、VA、BA的P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的眩晕患者和头晕患者PCA的P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有颈部动脉斑块者366例(80.6%);有脑血管狭窄者283例(62.3%),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60例(13.2%)、单纯颈动脉系统狭窄67例(14.8%)、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均狭窄156例(34.4%);椎基底动脉狭窄223例(49.1%),MCA狭窄170例(37.4%),颈内动脉狭窄85例(18.7%),ACA狭窄49例(10.8%),PCA狭窄47例(10.4%),锁骨下动脉狭窄42例(9.3%),颈外动脉狭窄20例(4.4%),颈总动脉狭窄12例(2.6%);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183例(40.3%),一侧VA发育优势62例(13.7%),一侧VA先天发育不良32例(7.0%),VA走行变异16例(3.5%),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2例(2.6%),ACA先天发育不良3例(0.7%),双侧VA发育纤细1例(0.2%);我们将椎基底动脉狭窄、一侧VA发育优势、PCA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一侧VA先天发育不良、VA走行变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双侧VA发育纤细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异常,存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异常者266例(58.6%)。眩晕患者和头晕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MCA狭窄、单纯颈动脉系统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以自发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为主,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是恶心、呕吐,眩晕患者共济失调、眼震的发生率高于头晕患者。眩晕/头晕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变化主要表现为颈动脉系统的PSV增快,椎基底动脉系统的PSV减低;眩晕患者与头晕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存在差异。脑血管狭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异常是眩晕/头晕的重要发病原因;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发生率高于头晕患者,头晕患者单纯颈动脉系统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发生率高于眩晕患者。

赵娅敬[7](2020)在《采用冠状动脉导丝开通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导丝与传统外周亲水涂层导丝在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7例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病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0.5±9.6)岁,平均病程(21.9±10.4)个月。入组病例均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证实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并测量闭塞段长度。按术中所用导丝的不同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导丝组共29例和传统外周亲水涂层导丝组共28例,对比两组之间的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手术射线曝光时间,并对入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狭窄率。结果:冠状动脉导丝组手术成功率96.6%、并发症发生率6.9%、手术时间(116.4±37.5)min、手术射线曝光时间(99.1±36.1)min;传统外周亲水涂层导丝组手术成功率为78.6%、并发症发生率28.6%、手术时间(140.0±45.6)min、手术射线曝光时间(126.6±45.7)min。两组比较冠状动脉导丝组手术成功率高于传统外周亲水涂层导丝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外周亲水涂层导丝组,冠状动脉导丝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曝光时间较传统外周亲水涂层导丝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导丝较传统外周亲水涂层导丝开通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更加安全、有效。介入手术医师可采用冠脉导丝或冠脉导丝联合传统外周亲水涂层导丝开通锁骨下闭塞病变。

耿小洁[8](2020)在《彩超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彩超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3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和临床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的部位主要是患者的无名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等。观察患者的盗血分级情况以及结合相关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6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彩超检查都作出了正确诊断,显示的图像表现为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或者闭塞,患侧出现椎动脉返流。患者的盗血分级为0级2例,Ⅰ级5例,Ⅱ级34例,Ⅲ级19例,发生无名动脉和颈动脉血栓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8例,动脉粥样硬化45例。结论彩超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盗血分级、病因和病变部位可以准确的诊断。

李瑞华[9](2019)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是由于锁骨下动脉近端或头臂干狭窄或闭塞引起,由于虹吸现象,血液由其他动脉(椎动脉、内乳动脉等)逆向流入锁骨下动脉的一类临床综合征,部分患者可出现患侧上肢疲劳、麻木,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甚至心绞痛等症状。根据《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SSS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一类。由于症状表现多样,除神经内科外,患者可收入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甚至心内科等,每个科室对SSS的诊疗各有侧重。SSS患者多数无症状,病程发展较为缓慢,为相对良性的疾病过程,但SSS患者常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常常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临床上可观察到SSS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等表现。本研究将分析SS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SSS患者合并其他颅内、颅外动脉血管狭窄情况进行研究。SSS患者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被认为是SS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于2016年发布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指南指出,对不同个体应当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风险,血脂控制目标应按照相应ASCVD危险分层进行。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SSS患者,按照指南ASCVD危险分层,直接被列入ASCVD的极高危人群,SSS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应当参照极高危分层的血脂达标值。目前对血脂异常这一危险因素的研究,其判定多按照实验室参考范围或中国ASCVD—级预防人群血脂异常分层标准进行。本研究将血脂异常分别按照中国ASCVD—级预防人群血脂异常分层标准及个体化ASCVD危险分层血脂达标值进行判定,探究不同标准下血脂异常与SSS的关系,提示SSS患者的血脂控制应考虑ASCVD危险分层。既往对SSS危险因素多较笼统的描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2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研究多集中于血压及双侧压差的关系,对其他危险因素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尿酸水平等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对SSS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SSS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将加深多学科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及患者教育。目的对SSS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SSS患者合并其他颅内、颅外动脉血管狭窄情况进行描述;探讨不同标准下血脂异常与SSS的关系;分析SSS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SSS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加深相关学科对SSS的认识,为SSS诊疗提供指导。对象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4.01---2018.06于我院住院并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诊断的SSS患者共146例为病例组,其中危险因素资料完整者125例,行DSA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者70例。对照组为2014.01---2018.06于我院住院行DSA脑血管造影术无锁骨下动脉及颅内外动脉狭窄、无动脉瘤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65例。病例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住院科别、临床表现、SSS侧别、检查确诊方式、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是否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是否合并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主动脉弓类型、治疗方式等进行临床特征描述分析。分别收集病例组及对照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后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检验水平。血脂异常分别按照中国ASCVD—级预防人群血脂异常分层标准进行判定(标准1)及个体化ASCVD危险分层血脂达标值进行判定(标准2)。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中,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比例描述;单因素分析中,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S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SSS患者临床特征分析:146例SSS患者平均年龄63.51±9.36岁,女性患者43例(29.45%),男性患者103例(70.55%)。122例(83.56%)由DSA诊断,24例(16.44%)由TCD诊断。住院科别包括神经内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心内科等科室。108例(73.97%)患者为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32例(21.92%)患者为右侧锁骨下动脉狭窄,6例(4.11%)发现两侧锁骨下动脉均有狭窄。93例(63.70%)患者临床表现为单一症状,23例(15.75%)患者表现为多个症状,20例(13.70%)患者无症状,10例(6.85%)合并脑缺血症状或脑梗死。93例(63.70%)行血管内治疗,53例(36.30%)保守治疗。70例患者行DSA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情况分别为:轻度狭窄1例(1.43%),中度狭窄4例(5.71%),重度狭窄49例(70.00%),完全闭塞16例(22.86%)。主动脉弓类型分别为:I型弓12例(17.14%),II型弓52例(74.29%),Ⅲ型弓4例(5.71%),牛角型弓2例(2.86%);23例(32.86%)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53例(75.71%)患者合并颈内或椎动脉狭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3),同时合并颈内或椎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21例(30.0%)。2.血脂异常危险因素分析:按照标准1进行血脂异常判定,病例组血脂异常65例(52.0%),对照组血脂异常70例(42.4%),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05)。按照标准2进行血脂异常判定,病例组血脂异常114例(91.2%),对照组78例(47.3%),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调整年龄及性别两个危险因素后,两者仍有统计学差异(p<0.001)。3.所有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1)、性别(p=0.003)、CHD(p<0.001)、高血压(p<0.001)、2型糖尿病(p<0.001)、吸烟(p<0.001)、饮酒(p<0.001)、血脂异常(p<0.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0.001)是SSS发病的危险因素。将年龄、性别、CHD、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年龄(OR=1.J143,95%CI:1.102-1.186)、高血压(OR=2.317,95%CI:1.170-4.590)、吸烟(OR=4.324,95%CI:2.125-8.801)、血脂异常(OR=6.838,95%CI:2.898-16.J133)是S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SS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住院科别多样化;病变侧别多为左侧;主动脉弓类型以Ⅱ型为主;SSS可合并颅内及颅外动脉狭窄,且合并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比例多于颅内动脉狭窄。2.按照ASCVD危险分层血脂达标水平进行血脂异常判定,血脂异常是SSS发病的危险因素,在调整性别、年龄后血脂异常仍为SSS发病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发现SS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吸烟及血脂异常。

梁毅仪,丘丽雅,谢静芳[10](2018)在《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可导致对侧椎动脉代偿性血流减少》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盗血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8年7月合并单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大于50%)或闭塞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组,37例)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资料,总结其盗血类型、病变锁骨下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对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束臂试验结果,以无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为对照组(39例),比较各组间盗血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结果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组盗血情况如下:无盗血5例,Ⅰ期22例,Ⅱ期7例,Ⅲ期3例。对照组:Ⅰ期17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两组盗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431,P=0.002)。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组的对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为43.91±17.43 cm/s。与对照组53.56±17.45 cm/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5,P=0.006)。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组的束臂试验阴性率为35.1%(13/37),对照组的束臂试验阴性率为7.7%(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3,P=0.003)。结论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可导致对侧椎动脉代偿血流减少,锁骨下动脉盗血程度减轻。

二、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
    1.3随访
    1.4 分组和数据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
    2.2手术结果
    2.3随访结果
3 讨论

(2)CTA联合TCD评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2.2 TCD诊断SSS分期与DSA检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3. 讨论

(3)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S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1.1 发病机制
    1.2 临床表现
2 影像学诊断方法
    2.1 超声的诊断
    2.2 TCD的诊断
    2.3 MSCTA的诊断
    2.4 MRA的诊断
    2.5 DSA的诊断

(4)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理生理
2 流行病学及病因
3 临床表现
4 诊 断
    4.1 体格检查
    4.2 影像学检查
5 治 疗
6 小 结

(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
    1.3 DSA检查及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检查狭窄程度比较
    2.3 彩色多普勒超声盗血分级及DSA检查狭窄程度比较
3 讨论

(6)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部血管超声对神经内科眩晕及头晕患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Triage-TiTrATE-Test诊断法
    2.2 急性前庭综合征
        2.2.1 诱发性急性前庭综合征
        2.2.2 自发性急性前庭综合征
        2.2.3 HINTS试验
    2.3 诱发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
        2.3.1 BPPV
        2.3.2 CPPV
    2.4 自发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
    2.5 慢性前庭综合征
    2.6 小结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入组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入组患者基本情况
        3.2.2 临床基本资料收集
    3.3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性别
    4.2 年龄
    4.3 眩晕及头晕患者现病史特点
        4.3.1 有无诱因
        4.3.2 眩晕或头晕症状持续时间
        4.3.3 伴随症状
    4.4 既往史及合并疾病
    4.5 TCD脑血流速度
    4.6 TCD、CA示脑血管异常发生情况及分布
第5章 讨论
    5.1 眩晕及头晕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5.2 眩晕及头晕患者现病史特点分析
    5.3 眩晕及头晕患者既往史及合并疾病发生率分析
    5.4 眩晕及头晕患者辅助检查结果分析
        5.4.1 TCD脑血流速度分析
        5.4.2 TCD、CA示脑血管异常发生及分布情况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采用冠状动脉导丝开通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成功开通
    2.2 手术并发症
    2.3 手术时间与手术射线曝光时间
    2.4 再狭窄率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8)彩超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6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盗血分级情况
    2.2 6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病理分析和检查结果描述
    2.3 彩超结果(图1~4)
3 讨论

(9)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可导致对侧椎动脉代偿性血流减少(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盗血程度的TCD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
    2.2 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盗血程度的影响
    2.3 血流动力学
3 讨论

四、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治(论文参考文献)

  • [1]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分析[J]. 孙勇,杨波,康开江,高峰,莫大鹏,缪中荣,马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21(09)
  • [2]CTA联合TCD评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诊断价值[J]. 孟俭.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20)
  • [3]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研究进展[J]. 蓝玉,兰雪婷,韦馨娴,周少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06)
  • [4]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 蓝玉,兰雪婷,李宁,韦馨娴,周少旦. 内科, 2020(03)
  • [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 连霜. 慢性病学杂志, 2020(06)
  • [6]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部血管超声对神经内科眩晕及头晕患者的诊断价值[D]. 曹丽芝. 吉林大学, 2020(08)
  • [7]采用冠状动脉导丝开通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临床分析[D]. 赵娅敬.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8]彩超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价值[J]. 耿小洁. 中国疗养医学, 2020(03)
  • [9]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D]. 李瑞华. 山东大学, 2019(09)
  • [10]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可导致对侧椎动脉代偿性血流减少[J]. 梁毅仪,丘丽雅,谢静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8(12)

标签:;  ;  ;  ;  ;  

锁骨下偷盗综合征的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