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卒中评定量表的改进及其应用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李贞贞,汪佳,任晓艳,徐明明[1](2021)在《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改善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提高其肢体活动能力, 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将运动反馈训练和穴位按摩进行融合, 并应用到临床照护过程中, 探究其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9例, 年龄(53.22±6.87)岁;观察组男20例, 女20例, 年龄(52.78±6.23)岁。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穴位按摩。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为(22.18±2.33)分, 高于对照组(19.33±1.9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分别为(69.78±6.59)°、(45.70±7.62)分, 均高于对照组(58.59±6.87)°、(35.47±7.33)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7.27±13.14)分, 高于对照组(58.33±13.9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 还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卢璇[2](2020)在《健康教育软件在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范雨露[3](2020)在《肛周疾病住院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肛周疾病住院患者早期术后恢复质量的现状,揭示肛周疾病住院患者的恢复过程,探求肛周疾病住院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从整体认识手术对肛周疾病患者的影响,从而为制定促进肛周手术患者早期恢复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首先,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周疾病住院患者共220例,其次,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恢复质量量表-15(QOR-15)、简易疾病认知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评估工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术前1天(T1)术后第1天(T2)及术后第2天(T3)的恢复质量得分、疾病认知及社会支持情况等信息,最后,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影响肛周疾病住院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因素。。结果:1.220例患者中全部完成3次调查问卷的患者为208例,有效应答率为94.6%。2.3次恢复质量测评最高得分均为150分,最低得分分别为94分、85分、97分。平均得分分别为(135.09±14.83)分、(123.84±17.87)分、(141.18±8.98)分。恢复质量量表各维度平均得分为:生理舒适性领域(46.15±4.84)分、疼痛领域(16.14±4.70)分、生理独立性领域(18.07±3.29)分、心理支持领域(19.92±0.68)分、情绪领域(34.59±5.92)分。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收入(F=5.24,P<0.05)、疾病知识认知(F=2.85,P<0.05)、病程(F=2.89,P<0.05)、麻醉时间(F=4.36,P<0.05)及并发症结局(F=4.37,P<0.05)的患者,其恢复质量评分有差异。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T2时点恢复质量评分的因素包括病程、麻醉时间及并发症,3个因素能够解释总变异的7.2%,影响T3时点恢复质量评分的因素包括病程、收入、疾病知识,3个因素能够解释总变异的5.2%。结论:1.肛周疾病手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处于良好水平,其中情绪恢复的最好,生理独立性恢复的最差,但个体间恢复质量差异较大,不同时点间恢复质量也有差异,T2时点最差,T3时点最好。2.收入、对疾病知识认知、病程、麻醉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是影响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主要因素,收入、病程、麻醉时间、手术并发症影响T2时点恢复质量。病程、收入、疾病知识认知影响T3时点恢复质量。鉴于,本研究结果尚未涉及促进创面恢复特殊药物、机体免疫能力、术后便秘及机械刺激等因素的调查分析,建议今后的研究可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的范围,根据研究结果探讨设计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应用效果。
秦雪[4](2020)在《住院脑卒中患者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基于对脑卒中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相关文献进行循证分析,对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质性访谈以及后续德尔菲专家咨询,构建一套满足临床实际护理需求、高效反映护理服务质量的住院脑卒中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2)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临床验证,从临床实践方面综合考量验证指标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性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回顾获取高质量证据,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访谈有丰富脑卒中临床护理经验和管理经验的神经内科相关专家,形成住院脑卒中患者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初稿。之后在目标医院选取一定数量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护理专家和医生进行专家访谈和预调查,修改和完善指标体系初稿,形成专家咨询稿。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进一步修改完善指标体系,形成临床施测稿。将临床施测稿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进一步优化并形成指标体系终稿。结果(1)文献回顾过程中检索数据库文献1956篇,去除重复文献、与主题不相关文献、会议摘要、综述、评论、无法获取全文、质量等级为C级且内容存在交叉等最终纳入17篇,其中ⅠA2篇、ⅠB 1篇、ⅡA2篇、ⅡB 2篇、ⅢA5篇、ⅢB 4 篇,ⅣA 1 篇。(2)访谈过程中共访谈9位脑卒中临床专家,其中护理专家7名,医生2名。访谈时长280min,转录文字约3.3万字。提炼主题2个:指标构建角度、应用愿景期待;亚主题6个:同类研究学习、基于理论模式、患者需求导向、把握构建原则、关注临床应用、质控工具结合。(3)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 00%和90.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7和0.889,协调系数检验P<0.001。形成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14个的住院脑卒中患者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将此指标体系应用于临床,收集三个月数据,汇总分析数据后修改完善指标体系,形成终稿。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住院脑卒中患者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目标群体,具有一定适用性和临床可操作性。
王惠琳[5](2020)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对社区衰弱老年人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使用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调查社区衰弱老年人的健康现状,为制定低成本、高效益的社区衰弱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提供数据支持,以提高社区衰弱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研究方法使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Lawton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量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Zung’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Braden量表(Braden Scale)、尿失禁问卷简表(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 of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等对社区155名衰弱老年人进行CGA,分析社区衰弱老年人的健康现状。统计描述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和百分比描述。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155位社区衰弱老年人满足Fried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一项指标81例(52.3%),两项指标48例(31.0%),三项指标21例(13.5%),四项指标5例(3.2%),没有满足五项衰弱指标的研究对象;其中,握力降低者最多,有86人(55.5%),活动量减少者最少,有7人(4.5%)。2.155名研究对象中曾经或现在吸烟者34人(21.9%);曾经或现在饮酒者36人(23.2%);80人(51.6%)肥胖(体质量指数≥28.0 kg/m2);127人(81.9%)腹型肥胖(男性腰围≥85.0 cm、女性腰围≥80.0 cm);72人(46.5%)有视力障碍,80人(51.6%)有听力障碍;患两种及以上疾病者134人(86.5%);使用5种及以上药物者45人(29.0%);自评健康状况一般或差者119人(76.8%)。社区衰弱老年人中21人(13.5%)基本日常活动能力(Basic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BADL)有中重度缺损;134人(86.5%)IADL有中重度依赖;16人(10.3%)有高跌倒风险;42人(27.2%)有中重度疼痛;70人(45.2%)有中重度尿失禁;73人(47.1%)有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23人(14.8%)有中重度抑郁;29人(18.7%)有认知功能障碍;SF-36生活质量量表平均得分105.37±19.83分。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衰弱前期的社区老年人,增龄(OR=1.099,95%CI:1.0131.192)、曾经或现在饮酒(OR=6.261,95%CI:2.11618.525)和丧偶(OR=3.745,95%CI:1.32210.610)是其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49)<0.05),自评健康状况一般或差(OR=0.184,95%CI:0.0650.520)是衰弱的保护因素((49)<0.05)。研究结论社区衰弱老年人的健康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肥胖、视听力障碍、共病、尿失禁和抑郁等问题,IADL依赖和疼痛的发生率较高,增龄、曾经或现在饮酒、丧偶和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衰弱前期老年人发展为衰弱的风险性高。提示在今后的衰弱管理工作中,需重点关注该人群的健康问题,加强其健康照护,构建有效的社区衰弱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改善社区衰弱老年人的健康现状,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谢翠[6](2020)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S)患者的治疗中,通过系统的干预措施,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在IC/BPS患者病耻感、焦虑和抑郁、社交回避和苦恼、盆腔疼痛和尿频及尿急症状(PUF)、平均排尿次数和平均尿量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探讨其成为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可靠干预方式的可能性。方法: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天津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女性非溃疡性IC/BP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73例患者,所有患者对此研究知情同意。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7人,对照组36人,其中6例因采用其他治疗方式或其他原因自行退出本研究,最终样本量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2例。两组所有患者在接受常规膀胱灌注药物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为在患者就诊期间健康知识宣教、为患者解疑答惑、一般饮食指导等。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为期6个月持续和系统性的认知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收集患者不良认知方式和认知内容、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等信息,分析原因并与患者一起制定治疗计划,改变其错误认知和行为从而缓解不良心理状态,通过针对性调整生活习惯,专业规律的膀胱训练和盆底肌锻炼等改善患者疾病相关症状。2.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进行相关资料收集,以患者病耻感水平、焦虑和抑郁水平、社交回避和苦恼水平、PUF评分、日平均排尿次数和平均尿量作为观察指标。完成干预周期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连续变量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组内和组间各个观察指标的变化和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者在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对以上指标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数据评估,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在IC/BP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付款方式、家庭所在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数据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干预前病耻感水平、焦虑和抑郁水平、社交回避及苦恼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病耻感水平、焦虑和抑郁水平、社交回避及苦恼水平较干预前显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病耻感水平、焦虑和抑郁水平、社交回避及苦恼水平较干预前无显着改变,差异不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干预后病耻感水平、焦虑和抑郁水平、社交回避及苦恼水平比较,实验组对心理状态改善显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症状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干预前PUF评分、平均排尿次数、平均尿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前后PUF评分、平均排尿次数、平均尿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PUF评分、平均排尿次数、平均尿量组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PUF评分、平均排尿次数、平均尿量比较,实验组对于疾病相关症状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认知行为干预,改变患者对于疾病的不良认知,可显着降低IC/BPS患者病耻感水平、焦虑和抑郁水平、社交回避和苦恼水平。2.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调整适当的行为方式以及专业的疾病相关训练,可明显改善IC/BPS患者PUF评分、减少平均排尿次数、增加平均尿量。
李丽,陈娟,陈琳,陈建红[7](2019)在《表达性心理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住院患者孤独感、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表达性心理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住院患者孤独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PSD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对照组患者进行PSD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表达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L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和HAMD评分分别为(51.63±3.76)分和(19.06±4.03)分,显着低于对照组(t=-10.049,P=0.000;t=-6.178,P=0.000);治疗后,观察组STLS量表总评分为(56.02±7.07)分,显着低于对照组(t=-7.014,P=0.000);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为(24.40±3.42)分,显着高于对照组(t=4.880,P=0.000),观察组CNS评分为(10.84±3.12)分,显着低于对照组(t=-7.878,P=0.000)。结论:表达性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减轻患者孤独感,增强患者精神功能和认知功能。
吴群,张先群[8](2019)在《正念减压对宫颈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正念减压对宫颈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9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正念减压疗法;分别于干预前后行压力知觉量表中文版(CP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AS)、Piper修订疲乏量表(PFS-R)、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对照组CPSS、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PSS、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t=8.808,8.459,9.361;P<0.01);两组干预后CPSS、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0,-8.662,-7.217;P<0.01)。干预后,对照组PFS-R、PSQ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R、PSQI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t=9.436,9.971;P<0.01),且显着低于对照组(t=-7.565,-8.808;P<0.01)。结论:正念减压能够改善宫颈癌患者心理弹性,对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冯超如[9](2019)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症状、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护理后,两组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较护理前升高;观察组症状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显着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邓娟[10](2019)在《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和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了解我国脑卒中患者管理现状,为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开展提供策略和依据。从脑卒中患者管理现状的不足探讨个案管理师介入空间,借鉴国外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医疗卫生背景,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和工作职责。基于以上研究结果采用行动研究法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并设计类试验实证研究其应用效果。为我国各级医院发展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提供借鉴。研究方法(1)横断面调查法。在参考相关文献及咨询有关护理专家及管理人员的基础上,以国外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工作内容为框架自主设计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来自全国15个省、直辖市,42家不同综合医院的643名医生、护士、康复师作为调查对象,了解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医护技工作开展现状。(2)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在脑卒中人群管理现状调查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工作职责草案,基于个案管理师基本角色和工作职责探讨脑卒中个案管理师任职资格,制定个案管理师岗位准入标准草案。请教脑卒中相关科室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多次,初步形成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及工作职责草案。选取全国7个省份20名涵盖医疗、护理、康复领域的专家实施德尔菲专家咨询,明确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及工作职责。(3)行动研究法。成立行动研究小组,13名成员中包括8名护理、医疗、康复部门管理者;研究者基于专家咨询得到的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和工作职责,初步设计了《出院准备计划表》、《出院随访表》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流程,严格选取1名符合准入标准的个案管理护士和6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为行动对象实施临床实践,在行动研究法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中,形成符合临床实际应用的《出院准备计划表》、《出院随访表》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方案,即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4)类试验研究(非随机非同期对照)。将11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试验组接受为期6周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实践,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随访,采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卒中患者出院后4周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肌力和各危险因素自我管理情况的变化差异。研究结果(1)643名来自全国15个省、直辖市的42家综合医院的医护技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并发症、康复、出院准备计划、医患沟通管理现状不理想。(1)65.13%的医护人员认为目前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管理的整体水平处于中下水平,能全面评估患者危险因素的医生仅为68.40%,护士低至40.50%,63.05%的医护人员有医-社-家协同管理需求。(2)并发症管理最差的前3位并发症为卒中后抑郁(51.36%)认知障碍(44.89%)和肺部感染(44.47%),63.67%的医护人员有医护协同管理需求。(3)56.93%的康复师认为目前医院给卒中患者提供的康复指导是不充分甚至及其不充分的,仅65.85%的康复师满意医护人员给与的支持配合。临床能全面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的医生仅占52.67%,护士为45.11%。94.99%医护人员有专职人员管理需求。(4)整体出院准备计划项目实施率低于50%,56.58%医护人员希望配备专职人员协调监督出院准备计划的实施。(5)51.99%的医护人员认为目前医患沟通处于中下水平,90.40%的医护人员希望设置专职人员解决沟通不良问题。(2)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是95.2%和100%,2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91,肯德尔系数经卡方检验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轮专家咨询后,所有指标重要性赋值在4.105.00,变异系数值在00.295,构建了一套包含了“基础条件”、“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的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包括“评估”、“计划”、“实施”、“评价”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79个三级指标的工作职责指标。(3)完善了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实践模式的修正体现在:实践工具、实践者和实践内容。(1)完善了《出院准备计划表》和《随访计划表》的评估内容,初步编制了脑卒中知识宣教手册。(2)增加了个案管理护士的持续专科培训。(3)明确了有效的科间转介途径。(4)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卒中类型、危险因素及合并危险因素种类的构成比,在基线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4周,试验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知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吸烟、高盐高脂饮食、超重者无减肥计划、体育锻炼少、不按时按量服药、自行停药的不良行为方式比对照组有显着改善(P<0.05);生活自理能力和患侧上下肢的肌力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论(1)我国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并发症、康复管理、出院准备计划、医患沟通管理现状不理想,大部分医护技人员有多科协同,专人管理的需求,急需探索一种联合多学科管理、专人协调监督的护理模式。(2)构建了一套包含了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的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包括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80个三级指标的工作职责指标;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等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3)形成了以危险因素、并发症、康复管理、依从性和医患沟通为核心,以出院准备计划为路径,贯穿全程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4)本研究形成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可有效促进了患者危险因素的自我管理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可为我国各级医院发展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提供参考。
二、脑卒中评定量表的改进及其应用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卒中评定量表的改进及其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3)肛周疾病住院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国内外研究进展 |
3.研究目的及意义 |
4.相关概念 |
研究对象 |
1.1 样本量 |
1.2 抽样方法 |
1.3 样本的选择 |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方法 |
2.2 调查工具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 |
3.2 研究对象术后恢复质量现况的调查结果 |
3.3 影响肛周疾病术后恢复质量的统计分析 |
讨论 |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疾病资料的分析 |
4.2 研究对象术后恢复质量现状分析 |
4.3 肛周疾病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住院脑卒中患者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政策背景 |
1.2 脑卒中的患病态势依然严峻 |
1.3 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提出与发展 |
1.5 国内外住院脑卒中患者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 |
1.6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3.1 相关概念 |
3.2 理论依据 |
3.3 理论框架 |
4 技术路线 |
研究方法 |
1 文献回顾 |
2 质性访谈 |
3 专家咨询 |
4 指标验证 |
5 质量控制 |
6 伦理原则 |
结果 |
1 指标体系初稿的构建 |
1.1 文献检索 |
1.2 质性访谈 |
1.3 专家咨询 |
1.4 指标验证 |
讨论 |
1 指标体系初稿构建过程分析 |
1.1 按照规范流程构建指标体系初稿 |
1.2 将PDCA循环和三维质量模型应用于指标体系 |
1.3 利用质性访谈结果完善指标体系初稿 |
2 专家咨询过程分析 |
2.1 严格专家遴选程序 |
2.2 专家咨询问卷处理过程严谨 |
2.3 采纳专家提出的合理建议 |
3 指标体系验证过程及适宜性分析 |
3.1 指标验证过程的分析 |
3.2 指标权重分配程序基本合理 |
3.3 指标数据的收集处理与上报需要信息技术支持 |
3.4 指标数据能够反映临床护理效果 |
结论 |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思考 |
2.1 研究的创新性 |
2.2 研究的局限性及思考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住院脑卒中病人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对社区衰弱老年人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衰弱老年人流行病学特征 |
1.1.2 老年综合评估对衰弱的意义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3.1 衰弱 |
1.3.2 老年综合评估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社区衰弱老年人健康现状研究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1.2 抽样方法 |
2.1.1.3 样本量估计 |
2.1.2 研究方法 |
2.1.2.1 研究类型 |
2.1.2.2 研究工具 |
2.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
2.1.3.1 身体指标测量方法 |
2.1.3.2 资料收集步骤 |
2.1.3.3 资料处理方法 |
2.1.3.4 质量控制 |
2.1.4 伦理原则 |
2.2 结果 |
2.2.1 社区衰弱老年人健康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2.2.2 衰弱前期与衰弱社区老年人健康现状的差异 |
2.2.3 衰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2.3 讨论 |
2.3.1 社区衰弱老年人的现状分析 |
2.3.2 影响衰弱的因素 |
2.4 结论 |
2.5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2.5.1 创新性 |
2.5.2 局限性 |
2.6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二 调查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1 研究现状、成果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方法 |
5 理论框架 |
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样本选择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样本量估算 |
2.5 随机分组 |
3 研究方法 |
3.1 评价工具 |
3.2 干预内容 |
3.3 收集资料 |
3.4 统计学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6 研究技术路线 |
结果 |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描述及比较 |
2 干预前两组患者客观和主观观察指标基线均衡性的比较 |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客观观察指标的比较 |
3.1 盆腔疼痛和尿频、尿急症状干预前后的比较 |
3.2 平均排尿次数干预前后的比较 |
3.3 平均尿量干预前后的比较 |
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主观观察指标的比较 |
4.1 病耻感干预前后的比较 |
4.2 焦虑和抑郁干预前后的比较 |
4.3 社交回避和苦恼干预前后的比较 |
讨论 |
1 认知行为干预对PUF、平均排尿次数、平均尿量的影响 |
2 认知行为干预对病耻感的影响 |
3 认知行为干预对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
4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点、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认知行为疗法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表达性心理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住院患者孤独感、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处理 |
2 结 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SDS和HAMD评分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STLS量表评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MMSE和CNS评分比较 |
3 讨 论 |
(8)正念减压对宫颈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评估指标 |
1.4 统计处理 |
2 结 果 |
2.1 两组干预前后CP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
2.2 两组干预前后PFS-R评分、PSQI评分比较 |
3 讨 论 |
(9)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护理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观察组 |
3 疗效观察 |
3.1 观察指标 |
3.2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4 讨论 |
(10)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和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3 脑卒中个案管理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脑卒中患者管理现状调查 |
2.1 研究目的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调查工具 |
2.2.2 调查对象 |
2.2.3 样本量计算 |
2.2.4 调查方法 |
2.2.5 质量控制 |
2.2.6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3.2 医护人员对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管理现状的自评 |
2.3.3 医护人员对卒中患者并发症管理现状的自评 |
2.3.4 医护技对卒中患者康复管理现状的自评 |
2.3.5 医护人员对出院准备计划 |
2.3.6 医护人员对医(护)患沟通现状的自评 |
2.4 讨论 |
2.4.1 脑卒中人群管理现状分析 |
2.4.2 建立和完善脑卒中患者管理新模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和工作职责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成立课题小组 |
3.2.2 形成咨询问卷 |
3.2.3 遴选咨询专家 |
3.2.4 实施专家咨询 |
3.2.5 统计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3.1 专家的基本情况 |
3.3.2 专家积极性与权威程度 |
3.3.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 |
3.3.4 第1 轮专家咨询意见汇总分析 |
3.3.5 第2 轮专家咨询意见汇总分析 |
3.3.6 各指标赋值情况 |
3.4 讨论 |
3.4.1 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 |
3.4.2 专家积极程度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3.4.3 构建的准入标准和工作职责符合我国国情和护理发展 |
3.4.4 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行动研究法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行动1)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
4.2.3 行动研究过程(行动1) |
4.3 研究结果 |
4.3.1 实践工具反馈 |
4.3.2 实践过程反馈 |
4.4 讨论 |
4.4.1 完善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工具与流程 |
4.4.2 增加了个案管理护士知识储备 |
4.4.3 提升实践者参与科研的主动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方案的效果研究(行动2)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2.1 研究对象 |
5.2.2 样本量计算 |
5.2.3 行动研究过程(行动2) |
5.2.4 资料收集方法 |
5.2.5 资料分析方法 |
5.2.6 质量控制 |
5.2.7 伦理原则 |
5.3 研究结果 |
5.3.1 个案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
5.3.2 个案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管理结果的比较 |
5.3.3 个案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结果的比较 |
5.4 讨论 |
5.4.1 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实践可促进患者危险因素的自我管理 |
5.4.2 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
5.4.3 行动研究是解决临床实际护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
5.5 反思 |
5.5.1 予以患者及家属更多心理支持与社会支持 |
5.5.2 个案管理实践离不开信息化建设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性 |
6.3 局限性 |
6.4 展望 |
6.4.1 脑卒中个案管理护士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6.4.2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实践模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医护工作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医护版) |
附录3 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康复工作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康复师版) |
附录4 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 |
附录5 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工作职责 |
附录6 改良RANKIN量表 |
附录7 Barthel 指数(BI)评定量表 |
附录8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脑卒中评定量表的改进及其应用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 李贞贞,汪佳,任晓艳,徐明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20)
- [2]健康教育软件在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D]. 卢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
- [3]肛周疾病住院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范雨露.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住院脑卒中患者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构建[D]. 秦雪. 郑州大学, 2020(02)
- [5]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对社区衰弱老年人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D]. 王惠琳. 兰州大学, 2020(01)
- [6]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效果的研究[D]. 谢翠.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表达性心理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住院患者孤独感、认知功能的影响[J]. 李丽,陈娟,陈琳,陈建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09)
- [8]正念减压对宫颈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J]. 吴群,张先群.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09)
- [9]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J]. 冯超如. 中国民间疗法, 2019(11)
- [10]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和效果研究[D]. 邓娟. 广东药科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