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肾壮阳中成药及其方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邓明霞,蔡润钿,姚睿智[1](2021)在《崔学教教授治疗射精无力经验》文中指出射精无力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之一,临床少见,诊疗棘手,病久可进展为不能射精甚至阳痿。崔学教教授认为,射精无力病因为阴阳失调,以肾阴肾阳失调为主,加上生活压力大、生活习惯差等原因,致肝肾阴阳耗损。治疗以调和阴阳为主,同时注重补益脾胃,理气畅精,祛湿化瘀,养生调摄等。
杨建萍[2](2021)在《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也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中医药辨治RA历史悠久、手段多样、经验丰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2]。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着重从阳气立论,不仅着眼于病证本身,更关注人体正气和预后的长远疗效。郭教授辨治的RA患者远期疗效显着,特色鲜明,有必要对其辨治RA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研究目的:(1)系统挖掘和整理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2)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郭教授扶阳通痹治法方药(即扶阳通痹基本方)的可能取效机制。研究方法:(1)门诊收集和整理郭立中教授2013年3月—2020年1月门诊诊治的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案,根据RA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得到70例344诊次病案信息,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次频率分析、内外关联规则和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方药之间的规律,并结合郭立中教授本人意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2)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的手段,对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扶阳通痹基本方(“人机结合”研究所得)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探讨其取效的可能内在机制。研究结果:(1)郭立中教授辨治的RA患者病案数据挖掘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70例344诊次RA患者病案,其中男性患者12例(占17.14%),共计58诊次(占16.86%);女性患者58例(占82.28%),共计286诊次(83.14%),女性RA患者和诊次远远高于男性。②RA发病的高发年龄主要有两个阶段:50-69 岁,频次为 199(占 57.84%);30-49 岁,频次为 114(占 33.13%)。③RA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其频次(频率)分别是131(占38.08%)、120(占34.88%)、89(占 25.87%)、75(占 21.80%)、74(占 21.51%)、74(占 21.51%)、56(占16.28%)和52(占15.12%)。④RA患者主要舌象为质淡红、质红、质暗红、苔薄白、苔白腻、齿痕舌、苔黄腻、苔白黄腻和苔少,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12(占 32.56%)、100(占 29.07%)、92(占 26.74%)、70(占 20.35%)、68(占 19.77%)、47(占 13.66%)、43(占 12.50%)、24(占 6.98%)和 20(占5.81%)。⑤RA患者的主要脉象有紧、滑、弱、细、沉、虚、浮和弦,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71(占 49.71%)、118(占 34.3%)、113(占 32.85%)、102(占 29.65%)、96(占 27.91%)、77(占 22.38%)、52(占 15.12%)和 31(占9.01%)。⑥RA临床最为常见的病机证候有寒湿凝滞、气血痹阻、筋骨失养、阳虚气弱、肝肾阳虚和阳虚寒凝,其频次(频率)分别为143(占41.57%)、85(占 24.71%)、73(占 21.22%)、68(占 19.77%)、58(占 16.36%)和 42(占12.21%)。⑦虚、寒、湿、瘀、痰是RA最为常见的病理因素,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259(75.29%)、219(63.66%)、178(51.74%)、125(36.34%)和 41(11.92%)。⑧RA患者所有诊次病案中共计出现中药130种,其中最为常用的中药有炙甘草、附子、淫羊藿、生姜、朱茯神、桂枝、油松节、杜仲、砂仁、白术、黄芪、苍术、威灵仙,巴戟天、刺五加和当归等,其频次(频率)依次是325(94.48%)、282(81.98%)、276(80.23%)、257(74.71%)、228(66.28%)、222(64.53%)、192(55.81%)、188(54.64%)、183(53.20%)、164(47.67%)、149(43.31%)、142(41.28%)、102(29.65%)、94(27.33%)、89(25.87%)和78(22.67%),以温阳、理气健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和补肾添精功效的中药为主。⑨症状内关联规则研究显示:失眠与纳差,畏寒与失眠,失眠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畏寒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等症状组合关联度较高。⑩舌象组合关联度较高的有:苔薄腻与质暗红,舌体胖大与质淡红,苔薄白腻与质淡红等。(11)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脉沉与脉弱,脉细与脉紧,脉沉与脉滑等。(12)病机证候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肝肾阳虚与寒湿凝滞,寒湿凝滞与气血痹阻,气血痹阻、寒湿凝滞与肝肾阳虚等。(13)最常用的病理因素组合有寒、虚、湿、瘀等。(14)最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附子、桂枝、炙甘草、生姜、淫羊藿,两两之间有较高的关联性。(15)郭教授临床常用的治法有:补阳气、强筋骨,助阳温通、化痰止咳、宣痹止痛,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疏筋强骨,补益心脾、温潜浮阳、交通心肾,理气畅中祛痹,祛风湿散寒、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止痹痛,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扶阳添精等8个聚类治法。(16)郭教授临床从扶阳辨治类风关的基本方:扶阳通痹基本方,由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组成。(2)以郭教授常用的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药物组成: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后可知:①扶阳通痹基本方共含有140个有效化合物成分。②扶阳通痹基本方有效成分可以作用104个靶点,扶阳通痹基本方和RA的交集基因靶点有68个,Degree值较高的有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白细胞介素-6(IL-6)、VEGFA、CASP3等靶基因。③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和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物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因素有关。④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与乙型肝炎、前列腺癌、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凋亡通路、胰腺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研究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舌(淡)红、脉紧等;症状涉及肢体关节、肝肾、心(神)、肺系和脾胃系统症状;病性总属本虚标实,阳虚气弱、肝肾阳虚为本虚,寒湿凝滞、气血痹阻为标实;治疗上遵循“建极先建中,建中先拨通”治分次第的医学理念,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法等八法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用药上以温通阳气祛寒湿、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药物为主;附子、(生、干、炮)姜等用量打破常规,高效且无毒。(2)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控的结果。扶阳通痹基本方中140个活性成分(如山柰酚、槲皮素等)多数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可交叉调控RA相关的68个靶点,通过影响各类转录因子活性,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炎症通路(如NF-kB信号通路、IL-6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凋亡通路(如TP53信号通路、AGE-RAGE 通路等)。
李俊珂[3](2020)在《敦煌医学延年类医方的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敦煌医学卷子中的延年类医方进行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方义进行阐释并采用数据分析法研究其方药配伍规律,从方药角度探讨其中蕴含的延年养生理念,以期能释译医家的延年思想和益寿方法,从导师李应存教授的应用中汲取医方的智慧,体现古为今用,为后人延年益寿有所助益。方法:以敦煌古医书原卷子图片(从国际敦煌项目网站下载)为研究资料。并参考:《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敦煌中医药全书》、《敦煌古医方研究》、《敦煌医药文献真迹释录》、《实用敦煌医学》、《敦煌佛儒道相关医书释要》等敦煌古医籍现代研究书籍。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挖掘、归纳、整理上述文献资料中记载的具有延缓衰老,增加寿命功效的医方,阐释其方义,分析其用药特色。结果:1.敦煌延年类医方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其旨在于调气以养神、固精以壮形、食药以延年。本文从气血并调,五脏调补,润形养神,固本葆贞四个方面进行分类,通过对48首敦煌延年方的配伍分析可知,敦煌延年类医方根据人之体质以虚为本,湿痰瘀为标。其药味配伍当以补益之法为主,同时遵循动静结合、补中有泻、平调寒温、主次相辅的配伍法度,利用药物的之间的有机配合,协调应用,以补脏腑之虚损,调阴阳之失衡,促气血之条畅,最终达到平衡阴阳、调补五脏、预防在先、辨证施补、用药缓图之作用。2.敦煌延年类医方的方药归经首冠肾经(136味),其余脏腑次之(肺93味、心91味、脾89味、肝87味)无大差异;敦煌延年类医方之药性以温性(98频次)为主,平性(67频次)次之,寒性(60频次)再次之,热性凉性药物运用率最低,其频次分别为5和2;药物多以甘味(159频次)为主,苦味(88频次)次之,辛味(73频次)再次之,咸味、酸味、涩味药物运用率最低,其频次分别为23、19和7;敦煌延年类医方共使用中药136味,其中高频次使用药物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等补益之品。结论:敦煌延年类医方以补虚为主,首重于肾,兼及他脏,促五脏坚固,筑长寿之基,从方药角度验证“五脏虚损致衰”理论。以补益之品疗虚损之本的同时,兼用利湿泄浊、涤痰开窍、活血祛瘀、理气行滞之属,祛除因气血亏虚、阴阳失衡导致的气涩血阻、痰浊内生、水湿泛溢等邪实之标,以恢复气血运行、津液输布,达阴阳和合之目的,亦体现敦煌延年类医方审证求因,重视整体,辨证论治的延年养生特色;敦煌延年类医方集众家(儒家、释家、道家、医家)之所长,对延年遐龄有超前的主观意识,丰富了治未病和延年益寿的内容。可将其应用于临床,发挥其药效和缓、适应性广、低毒副性等优势,以防治老年疾病,延缓衰老进程,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状态,达“健康老龄化”之目标。导师李应存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敦煌医学临床与应用研究,善于化裁敦煌延年类医方治疗各种虚损、早衰类疾病,有丰富的治疗验案,为敦煌延年类医方的应用拓展了新的思路,为本论文的研究丰富了临床应用的内容。
胡秋实[4](2019)在《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方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医学书目》是一部用于登记满洲医科大学馆藏中医药古籍的登记式目录书。该书记载详实,体例独特,存世量少,对当今中医药文献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目前,有关《中国医学书目》的研究尚少,国内仅闫海军在其博士毕业论文《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书目研究》一文中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医学书目》的成书背景、书目体例等基本信息;并从目录学角度入手,对《中国医学书目》载24本明版书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中国医学书目》共载明版中医药类书籍54种,尚有30本有待研究,其中不乏有初刻本、官刻本,多数医书刻工精良,保存完好,若利用得当,将对我国中医药文献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贡献力量。在待研究的30部医书中,方书类共有5部,包括《备急千金要方》《摄生众妙方》《医方考》《扶寿精方》和《众妙仙方》。其中《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唐代,虽此版为明代刻本,但究其内容并不能代表明代中医药发展水平,况且《备急千金要方》内容宏富,又是现代中医药学界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极多,故本次研究不列入其中。《医方考》作为我国第一部方论专着,其体例、内容与《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本书不尽相同,故亦不列入研究范围。明代是我国医药养生理论与方法趋于完善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补益类方剂,配伍用药更注重实用、切合实际。其理论核心与中医药理论基础更加紧密的结合,《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则较明显的反应了这一时期的养生理念及养生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方书的作者均为明代官宦,书籍成书时间均为明代中期,从内容上看3书均首重养生,均将补益类方剂置于卷首,且3本书补益类方剂中有部分方剂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故将《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本书确定为研究主体。其中部分首见补益类方剂流传较广,功效明确,安全性高,若能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必将有益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因此,《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明版方书值得我们深度挖掘和系统研究。由于《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书籍大都记录书名、卷数、作者、序跋的作者及作序时间、刊校者、行款、板框等详细信息,故研究过程中我们团队专程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查询并现场核对包括《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等明代方书的详细信息,并做详细记录,以确保材料的可靠性。本文以中医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作指导,以所收集的《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明版方书相关古今文献为研究基础,通过文献考证、比较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明代方书作者生平及其成就、书目版本及其流传、书籍编撰过程及作者心路历程,进行深入挖掘。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实地访问、电话或微信咨询等方式,向中国中医科学院文献学专家请教,得到重要的帮助。同时对《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2本方书中补益类方剂进行研究,筛选出38首首见方剂。通过对首见方剂仔细对比分析,结合后世对诸方剂的继承和流传,从中选择6首流传较广,时至今日仍在广泛使用,或仍有临床价值的方剂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通过对《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明版《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方书的研究,明确以下内容:(1)《摄生众妙方》《摄生众妙方》,作者张时彻。其家族为鄞县大家富户,早年在其父教导下学习诸子百家之说,并接触到中医药知识。稍长,便师从其族侄张邦奇。后走入仕途,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辞官归田后,从事文学创作,主持“甬上诗社”,提携了大量青年才俊。张时彻爱好医学,为官之余多收集验方,并汇辑为《摄生众妙方》11卷,加以刊行,后附《急救良方》2卷。两书作为张时彻主要医学成就,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时至今日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对《摄生众妙方》现有版本相关材料的整理研究,确定目前各大图书馆藏明版《摄生众妙方》存世明代版本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张时彻自刻本,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另外还有原刻的翻刻本,包括嘉靖四十一年(1562)江西布政使司本,现收载于《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万历三十八年(1610)夏邑彭氏刻本,收载于《珍本医籍丛刊》中。其二,为明隆庆三年己巳(1569)衡王府增补刻本,此本目前未见现代刊本及校勘本,但该本刻功精良,字迹清晰,可谓善本,现多用作校本。《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摄生众妙方》,正是衡庄王朱厚燆命马崇儒校对、李用中负责刊刻完成的衡王府增补刻本。故《中国医学书目》记录“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马崇儒刊本”有误,应更正为“隆庆三年衡王府重刊本”。而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摄生众妙方》应为张时彻自刻本。隆庆三年衡王府重刊本《摄生众妙方》曾被满铁大连图书馆委托保存于满洲医科大学,后被中央卫生研究院收藏,现两版《摄生众妙方》均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通过对《摄生众妙方》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研究,初步确定《摄生众妙方·卷二·补养门》中共有首见补养类方剂19首,并对其中流传较高,且适合现代临床常见疾病的“八仙添寿丹”“秘传十子丸”“千金不易比天助阳补精膏”3首方剂进行了探讨,对其主治病症、组方配伍、药物炮制及其流传影响均作了深入研究。认为该3首方剂对现代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通过适当的化裁方药或改良剂型,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2)《扶寿精方》《扶寿精方》,作者吴旻,曾于嘉靖年间任陕西华州(今陕西省华县)知州,他十分重视中医养生治病,收集方药,辑成《扶寿精方》。开篇首卷为“诸虚门”,第二篇为“药酒门”,两篇共收载补养类方剂50首。该书后于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经王来贤续补,成书后更名为《新刊续补扶寿精方》,增加了医学理论探讨、养生药膳、药酒等内容。其理论探讨多遵循《内经》之旨,所选用药膳简单实用,共30首,多摘抄于《饮膳正要》。经实地考察确定,国家图书馆网站所载洪武元年金陵李惟德本《扶寿精方》的记载时间“洪武元年(1368)”有误,该版刊行时间应不早于嘉靖十三年(1534)。研究确定现存《扶寿精方》的版本主要分为三大体系:第一,《扶寿精方》不分卷本,即万历元年曹水峪复刻本,现收录于《珍本医书集成》。第二,《扶寿精方》2卷本,为万历五年丁丑(1577)徐栻复刻本,2016年由中华书局影印日文政四年(1821)之抄本,收于《海外中医珍善本丛刊》。第三,《扶寿精方》3卷本,包括198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中国中医科学院馆藏万历十五年王来贤(1587)刻本影印本,和199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的《明清验方三种》版,两书现均行于世。另外,《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扶寿精方》书名为误,应为《新刊续补扶寿精方》。《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李焘、朱一柏、刘王选同阅”中“刘王选”有误,应为“刘应选”。且该书记载校勘人为“杨九成”疑误,实地考查未见此人校勘记载。该书在南满洲时期曾收藏于满洲医科大学,后在民国时期由当时的中央卫生研究院收藏,新中国成立后被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收藏至今。通过对《扶寿精方·诸虚门》《扶寿精方·药酒门》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研究,初步确定首见补益类方剂19首,并对其中流传较广,且适合应用于现代临床常见疾病的有“太极丸”“胡尚书壮阳丹”“一醉不老丹”3首方剂进行探讨,对其主治病症、组方配伍、药物炮制及其流传影响均作深入研究。认为“太极丸”“胡尚书壮阳丹”“一醉不老丹”3首方剂对现代临床尤其是养生保健有实用价值,通过适当的化裁或改良剂型后,应用于亚健康人群,或用以大众调养、美容,将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3)《众妙仙方》《众妙仙方》,作者冯时可。受其父冯恩影响,对中医药理论掌握牢固,辑有《众妙仙方》4卷,着有《上池杂说》1卷(后附《经目屡验良方》1卷),收录在《三三医书》中。另外,《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万历二十三年《众妙仙方》作者为“杨应兆”,误。应改为“冯时可”。所载刊刻时间为“万历二十三年”,误。当改为“万历二十四年”。该书曾收藏于满洲医科大学图书馆,民国时期由当时的中央卫生研究院收藏,建国后转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现该书保存良好。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明版《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书虽内容详细,但仍有疏忽之处,还需有关学者进一步考察研究,去伪存真。对《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2书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研究,提示我们对于中医药古方新用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要想将古书中的宝贵方剂应用于现代临床,深入研究其中主治病症、药物配伍、药物炮制及其流传是非常必要的。
赵乐凤,马悦,滕亚然,刘淑莹,吴巍[5](2018)在《基于抗疲劳及耐缺氧活性的人参枸杞提取物补肾壮阳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抗疲劳及耐缺氧的活性研究和生化指标测定,探讨人参枸杞提取物的补肾壮阳作用。方法:将10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人参枸杞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ig给药30天后,分别进行负重游泳和耐缺氧实验,并测定生化指标睾酮(T)和NO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人参枸杞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和常压耐缺氧时间延长,体内睾酮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人参枸杞提取物可显着降低小鼠体内NO含量。与阳性对照组(肉苁蓉提取物)比较,中剂量组小鼠各项数据与阳性对照组相近,指标可达阳性对照组水平。中、高剂量人参枸杞提取物均可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和负重游泳时间,增加体内睾酮含量。结论:人参枸杞提取物可延缓疲劳和提高耐缺氧能力,具有一定的补肾壮阳作用。
阮氏锦秀[6](2017)在《方刺参酒补肾壮阳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方刺参酒(FCS)对肾阳虚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及附性器官发育的脏器指数水平的影响;对正常大鼠的交配能力,附性器官发育相关的脏器指数,睾丸组织学的影响;对小鼠阳虚证状态的保护作用等,探讨方刺参酒的补肾壮阳作用。方法:1.方刺参酒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2.方刺参酒对去势大鼠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采用SPF级SD雄性大鼠,去势3天后,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溶媒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方刺参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不去势不做任何处理做为正常对照组,每组连续给药21天,末次给药1 h后,将电子刺激仪检测大鼠阴茎部位,观察大鼠勃起潜伏期;3.方刺参酒对去势大鼠的附性器官及相关脏器指数的影响:上述2大鼠于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动物,迅速取包皮腺,精囊腺+前列腺,提肛肌,肾上腺,脾脏,胸腺和垂体,计算脏器指数;4.方刺参酒对正常大鼠交配能力影响:取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个组:正常对照组,溶媒对照组,阳性对照组,FCS-H,FCS-M,FCS-L组,每组10只,每日给药1次,连续28天。于末次给药1 h后,进行交配实验,记录雄性大鼠扑捉潜伏期、扑捉次数、射精潜伏期及射精次数;5.方刺参酒对正常大鼠血清SOD、MDA含量及睾丸组织学的影响:上述4大鼠于末次给药24 h后,将大鼠麻醉,打开腹腔,小心分离出腹主动脉,动脉取血,并摘取睾丸。分离血清测定SOD,MDA含量,6.方刺参酒对正常大鼠附性器官与相关脏器指数水平的影响:上述5大鼠取血完毕后,处死动物,迅速取包皮腺,精囊腺+前列腺,提肛肌,睾丸,垂体,肾上腺,胸腺,脾脏精确称重,计算脏器指数;7.方刺参酒对阳虚小鼠阳虚状态的保护作用:取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7个组,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溶媒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方刺参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了正常对照组外,各组每天灌胃给药,同时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25 mg/kg,每天1次,连续7天,于末次给药后1 h记录各组小鼠体重,自主活动次数,游泳存活时间,疲劳功能,实验完毕后处死动物,剖取包皮腺,精囊腺+前列腺,提肛肌,睾丸,记录脏器指数。结果:1.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除给药后30分钟至1小时步态不稳,活动减少外,其余时间精神状态良好,活动正常,体重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未见死亡。小鼠最大给药剂量为120 mL/kg,相当于人给药剂量(0.667 mL/kg)的179.91倍。2.方刺参酒对去势大鼠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与方刺参酒高,中剂量组勃起潜伏期显着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方刺参酒低剂量有缩短勃起潜伏期的趋势;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方刺参酒高量组可缩短大鼠阴茎勃起潜伏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方刺参酒对去势大鼠的附性器官及相关脏器的影响:(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FCS-M和溶媒对照组包皮腺脏器指数水平明显增高(P﹤0.05),FCS-H及FCS-L的精囊腺+前列腺脏器指数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FCS-L的包皮腺脏器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FCS-H及FCS-M的包皮腺,精囊腺+前列腺,提肛肌脏器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FCS-H的胸腺器官指数显着降低(P﹤0.05),FCS-L的脾脏脏器指数明显升上于(P﹤0.01);与溶媒对照组比较,除了FCS-H的胸腺指数均有显着差异(P﹤0.01),其余垂体、肾上腺、脾脏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方刺参酒对正常大鼠交配能力影响:(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使用剂量组均明显缩短扑捉潜伏期和射精潜伏期,其中FCS-M和FCS-L还可明显增加大鼠扑捉和射精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与溶媒对照组比较,FCS-M和FCS-L可缩短射精潜伏期,增加射精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5.方刺参酒对正常大鼠血清SOD,MDA含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CS-L可明显提高SOD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FCSM和FCS-L可明显降低MDA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FCS-H,FCS-M,FCS-L及阳性对照组均可明显提高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6.方刺参酒对正常大鼠附性器官与相关脏器指数水平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方刺参酒低剂量组包皮腺及阳性对照组的精囊腺+前列腺增加,均有显着差异(P﹤0.05),方刺参酒中剂量组提肛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刺参酒高剂量组的胸腺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溶媒对照组比较,除了方刺参酒高剂量胸腺增高及方刺参酒低剂量脾脏脏器指数显着降低(P﹤0.01或P﹤0.05),其余各使用剂量组脏器指数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7.睾丸组织学检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阳性对照组和FCS-H间质血管中度扩张伴充血外,其余曲细精管形态正常,生精小管基膜连续,完整;各级生精细胞比例正常,排列规则;精子可见;间质血管分布正常,间质细胞正常。8.方刺参酒对阳虚小鼠状态的保护作用:(1)方刺参酒对阳虚小鼠体重,自主活动与游泳功能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体重高于模型组(P﹤0.05),其余各使用剂量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各使用剂量组可明显增加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和低温游泳存活时间(P﹤0.01或P﹤0.05)。(2)方刺参酒对阳虚小鼠的疲劳功能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使用剂量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方刺参酒对阳虚小鼠生殖器官与相关脏器指数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精囊腺+前列腺重量显着增加(P﹤0.05),方刺参酒高剂量组提肛肌明显萎缩(P﹤0.05),阳性对照组提肛肌重量显着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方刺参酒高,中,低剂量组睾丸重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方刺参酒能明显提高去势大鼠勃起的能力和正常大鼠的交配能力,并可增加肾阳虚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和游泳存活时间,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补肾壮阳作用。
周远征,鞠成国,徐钢,沈晓庆,贾天柱[7](2013)在《生、制仙茅不同提取部位补肾壮阳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寻找仙茅补肾壮阳作用的有效部位,初步解析仙茅酒炙补肾壮阳作用增强的机理。方法给予雄性小鼠生、制仙茅不同的极性萃取部位,给药20 d后,摘眼球取血清,采用酶联法测定血清中睾酮(T)、肌酐(Cr)、皮质醇(Cortisol)水平;摘除各组小鼠睾丸和精囊腺,计算脏器指数。结果生、制仙茅正丁醇层能使腺嘌呤致肾阳虚小鼠的脏器指数增加,对小鼠血清中睾酮、肌酐、皮质醇浓度有恢复作用。结论仙茅正丁醇萃取部位对腺嘌呤致小鼠肾阳虚有治疗作用,且制品优于生品。
薛黎明[8](2012)在《基于蛋白质组学淫羊藿苷防治骨质疏松作用机理及药对“淫羊藿仙茅”配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淫羊藿仙茅是临床常用的温补肾阳的药对。两药均为我国传统中药,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均有收录。淫羊藿和仙茅配伍相须为用,相得益彰。使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功力增强。淫羊藿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已有较多报道,其活性部位淫羊藿总黄酮和活性成分淫羊藿苷能显着促进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的丢失;能促进下丘脑,海马及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和增强骨组织护骨素(OPG)表达。仙茅作为补肾壮阳的药物,具有确切的防治骨质疏松作用。仙茅能够抑制骨吸收、降低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仙茅苯甲酸酯类总酚苷能够增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仙茅苷降低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仙茅酚苷类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和植物雌激素等作用。本实验在明确二仙汤对骨质疏松确切防治作用的基础上,对二仙汤内君药药对淫羊藿仙茅抗骨质疏松的配伍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一、基于蛋白组学研究淫羊藿苷防治骨质疏松作用机理淫羊藿苷对下丘脑-垂体-性腺(甲状腺,肾上腺)轴靶器官(下丘脑,垂体,子宫,骨骼)的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功能与细胞凋亡,能量代谢,细胞骨架,蛋白质聚集、折叠,分子伴侣,氧化应激以及MAPK通路等相关。揭示淫羊藿苷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二、淫羊藿仙茅药对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筛选本研究考察了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宝藿苷和朝藿定C、仙茅苷、仙茅素、苔黑酚葡萄糖苷和苔黑酚龙胆二糖苷的成骨细胞活性和破骨细胞活性。主要内容为对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对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为模型,骨髓单核细胞经1,25-(OH)2-VD3和地塞米松共同诱导而得到的破骨细胞进行TRAP酶活性的影响;并观察了对骨髓单核细胞经细胞因子M-SCF、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细胞内ATP含量及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筛选得出仙茅苷和淫羊藿苷的作用明显。三、淫羊藿总黄酮及仙茅苯甲酸酯类总酚苷配伍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研究本研究采用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OVX),通过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血清、尿液骨相关生化指标(Ca、P、Cr含量,ALP活性,孕激素含量),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及丙二醛的含量)等指标来考察淫羊藿总黄酮、仙茅苯甲酸酯类总酚苷以及配伍前后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通过观察靶器官(子宫、阴道、乳腺)切片和考察这些中器官雌激素表达的变化,确定淫羊藿总黄酮和仙茅苯甲酸酯类总酚苷以及配伍后有无显着毒性作用。结果显示,不论是有效性或安全性,配伍后均体现为相加作用。我们还通过代谢组学考察了OVX大鼠和给药大鼠血浆及尿液中代谢产物变化,结果显示,淫羊藿总黄酮组以及配伍组能显着改善OVX导致的尿液和血液的代谢物变化这些显着变化的代谢物仙茅苯甲酸酯类总酚苷主要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氧化应激和脂肪代谢相关。四、淫羊藿苷和仙茅苷防治骨质疏松配伍作用研究根据蛋白组研究结果,骨质疏松参与调控能量代谢、细胞骨架形成。因此,我们观察了淫羊藿苷和仙茅苷以及配伍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作用线粒体膜电势,ATP含量以及细胞骨架的作用。结果显示,成骨细胞活性包括(增殖、ALP活性,骨结节)体现相加关系,破骨细胞活性(破骨细胞数目,TRAP活性,CK活性)体现显着的协同作用。依据骨质疏松发生的原理,进一步考察了淫羊藿苷和仙茅苷以及配伍对破骨细胞MAPK通路及OPG/RANKL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显着的协同作用。综上所述,骨质疏松与能量代谢、细胞骨架关系密切。淫羊藿总黄酮和仙茅苯甲酸酯类总酚苷配伍,对骨质疏松整体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总体呈现相加作用。淫羊藿苷和仙茅苷配伍对成骨细胞活性体现相加作用,破骨细胞活性体现协同作用。本实验为复方二仙汤有效成分间的关联性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张晓萍[9](2011)在《苔黑酚葡萄糖苷在不同机体状态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差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本研究为国家“973”计划课题《基于“药性构成三要素”的中药药性实质研究》(课题编号2007CB512605)的一部分,该课题提出“药性是药物作用于机体状态的、与化学成分相关的生物效应的概括和归纳”工作假说,即“三要素”学说,认为机体状态、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效应是构成药性的三要素。其中,机体是药物发挥作用的载体,是功效产出的依托。不同状态的机体对同一药物的处理过程将会有所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从药代动力学角度出发,探讨辛热药仙茅入血成分苔黑酚葡萄糖苷在阳虚、正常、阴虚三种不同机体状态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差异,着重考查不同状态如何影响药物生物效应的表达。目的:在前期研究已确定苔黑酚葡萄糖苷为仙茅入血成分之一,且为改善虚寒状态有效成分之一的基础上,探讨苔黑酚葡萄糖苷在阳虚、正常、阴虚三种不同机体状态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差异,为揭示不同机体状态如何影响药物生物效应的表达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一:首先用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分别复制阳虚、阴虚大鼠模型,另设正常对照组,按20g生药·kg-1的剂量分别给三组大鼠单次灌胃仙茅水煎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并分离血浆,经甲醇沉蛋白等一系列处理后,进行HPLC分析,紫外检测,最后用药动学软件DAS2.1.1对数据进行拟合。实验二:另设阳虚组、正常组、阴虚组三组大鼠模型,在实验一基础上,选择单次给药后吸收相20min、峰值50min、消除相90min.180min 4个时间点,取出各组大鼠的肝、肾组织,经清洗、匀浆、沉蛋白等一系列处理后,进行HPLC分析,紫外检测。结果:实验一:经DAS2.1.1拟合,苔黑酚葡萄糖苷在三组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属一室模型,但其吸收、消除速率、体内总药量等均存在差异。在正常、阳虚、阴虚大鼠体内,Cmax(mg/L)分别是16.15±4.13、15.42±1.86、20.08±4.44;Tmax(min)分别是48±27、46±32、38±16;AUC(0-t)(mg/L*min)分别是2017.748±222.517、2355.246±300.729、2130.231±233.724;t1/2(min)分别是126.396±142.32、102.115±60.006、63.454±28.925;CL/F(L/min/kg)分别是0.027±0.011、0.025±0.005、0.032±0.002;MRT(0-t)(min)分别是94.336±28.545、96.069±10.634.84、245±17.131;V1/F(L/kg)分别是3.329±2.046、3.379±1.076、2.928±1.334。实验二:苔黑酚葡萄糖苷主要分布在肾组织中,20 min、50 min采样时间点,该药物分子在三种不同机体状态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显着差异,阴虚组>阳虚组>正常组;90 min采样时间点,该药物分子在肝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显着性差异,阳虚组>正常组>阴虚组。结论:对症阳虚组大鼠吸收入体内的苔黑酚葡萄糖苷含量最多,且吸收较快,消除较慢;而不对症阴虚组大鼠吸收入体内的该药物分子含量最少,且吸收较慢,消除较快,机体状态明显影响了苔黑酚葡萄糖苷的药动学特征及其在肝、肾组织中的分布,推测可能是阳虚、阴虚状态影响了药物相关代谢酶所致。
江维克,娄仁宇[10](2010)在《关于贵州屋脊韭菜坪野生韭菜资源开发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就贵州省野生韭菜的资源分布、开发和食用、药用价值,进行了论述,其中,认为韭菜籽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营养成分,有的化学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效等,因此,对韭菜籽进行现代化开发研究与利用十分必要。
二、补肾壮阳中成药及其方剂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肾壮阳中成药及其方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崔学教教授治疗射精无力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审因论治,调和阴阳 |
2 辨证论治 |
2.1 肾阳亏虚—温阳壮精 |
2.2 阴虚精亏—养阴填精 |
2.3 脾胃虚弱—益气鼓精 |
2.4 肝郁气滞—理气畅精 |
2.5 痰瘀互结—清精通精 |
3 注重通法 |
4 养生调摄 |
5 典型病例 |
6 结语 |
(2)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调查 |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1.3 RA的临床诊断 |
1.4 RA的西医治疗 |
1.4.1 治疗原则 |
1.4.2 一般治疗 |
1.4.3 药物治疗 |
1.4.4 免疫净化 |
1.4.5 外科治疗 |
1.4.6 功能锻炼 |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2.1 RA的中医病名探讨 |
2.2 RA的病因病机研究 |
2.2.1 病因研究 |
2.2.2 病机研究 |
2.3 RA的中医治疗 |
2.3.1 辨证分型论治 |
2.3.2 辨证分期论治 |
2.3.3 成方及验方治疗 |
2.3.4 中成药和中药制剂治疗 |
2.3.5 针灸治疗 |
2.3.5.1 针刺治疗 |
2.3.5.2 艾灸治疗 |
2.3.5.3 耳针治疗 |
2.3.6 推拿治疗 |
2.3.7 药浴、热敷 |
2.3.8 穴位贴敷 |
2.3.9 穴位注射疗法 |
2.3.10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
2.3.11 中医调护 |
3 述评 |
第二部分 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案资料来源 |
2.2 疾病诊断标准 |
2.3 病案纳入标准 |
2.4 病案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案信息采集 |
3.2 病案信息预处理 |
3.3 病案数据处理方法 |
3.3.1 郭教授辨治RA病案数据库的建立 |
3.3.2 病案数据清理 |
3.3.3 病案数据术语规范化 |
3.4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
3.5 病案数据挖掘方法 |
4 结果 |
4.1 病案一般情况 |
4.1.1 性别比例分布 |
4.1.2 年龄频次频率分布 |
4.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
4.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
4.4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
4.5 病机证候频次频率分布 |
4.6 病理因素频次频率分布 |
4.7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4.8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4.8.1 内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4.8.1.1 临床症状内关联规则项集 |
4.8.1.2 舌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
4.8.1.3 脉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
4.8.1.4 病机内关联规则项集 |
4.8.1.5 病理因素内关联规则项集 |
4.8.1.6 药物内关联规则项集 |
4.8.2 外关联规则结果 |
4.8.2.1 临床症状与舌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
4.8.2.2 临床症状与脉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
4.8.2.3 临床症状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
4.8.2.4 临床症状与病理因素外关联规则项集 |
4.8.2.5 临床症状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
4.8.2.6 脉象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
4.8.2.7 脉象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
4.9 K-均值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4.9.1 病机证候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4.9.2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4.9.3 病机证候与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5. 讨论 |
5.1 阳气多伤的时代背景 |
5.2 阳气不足、寒湿凝滞在类风湿关节炎形成中的作用 |
5.3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
5.3.1 一般情况 |
5.3.2 临床症状 |
5.3.3 舌象 |
5.3.4 脉象 |
5.3.5 病机与辨证 |
5.3.6 病理因素 |
5.3.7 聚类处方与治法 |
5.3.8 扶阳通痹基本方释义 |
5.3.9 常用中药与配伍 |
5.3.9.1 单味中药 |
5.3.9.2 药对 |
5.3.9.3 附子用量与减毒 |
第三部分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有效成分筛选 |
1.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预测 |
1.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检索 |
1.4 绘制RA和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Veen图 |
1.5 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 |
1.6 构建蛋白质互作关系网络及筛选核心靶点蛋白 |
1.7 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 结果 |
2.1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活性成分 |
2.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 |
2.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 |
2.4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和RA疾病相关靶点Veen图 |
2.5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 |
2.6 绘制PPI关系图和barplot图 |
2.7 GO与KEGG富集功能分析 |
3 讨论 |
3.1 中药活性成分分析 |
3.2 关键蛋白和靶基因分析 |
3.3 KEGG通路分析 |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选 |
1 寒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
2 阳虚阴浮,心肾不交案 |
3 痰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
4 阳虚寒凝,气血不畅案 |
5 心脾阳虚,血不养神案 |
6 阳虚气弱,筋骨失养案 |
7 肝肾阳虚,寒湿凝滞案 |
8 阳虚水停,寒湿凝滞案 |
9 阳虚感寒,痰湿内伏案 |
10 湿热瘀阻,气血不畅案 |
结论 |
本论文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1 不足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缩写语表 |
附表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5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6 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
附表7 病机系统聚类分析位点结构 |
附表8 病机与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
附表9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列表 |
附表10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作用靶点 |
附表11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可能关键靶标列表 |
附表12 PPI中关键靶蛋白Degree值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敦煌医学延年类医方的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凡例 |
前言 |
第一部分 延年类医方的研究进展 |
1.1 相关概念 |
1.1.1 衰老的定义 |
1.1.2 延年类医方 |
1.1.3 延年类医方分类 |
1.2 衰老的机制 |
1.3 衰老的现代认识 |
1.4 衰老的表现 |
第二部分 延年类医方发展简史 |
2.1 延年类的医方的起源(先秦至魏晋) |
2.2 延年类医方的初始发展时期(唐) |
2.3 延年类医方发展的成熟时期(宋金元) |
2.4 延年类医方发展的鼎盛时期(明) |
2.5 延年类医方发展的缓慢时期(清) |
2.6 延年类医方发展的复兴时期(现代) |
第三部分 敦煌延年类医方释义 |
3.1 五脏调补 |
3.1.1 绝谷仙方 |
3.1.2 养生方(服楮实法) |
3.1.3 车前方 |
3.1.4 毗沙门天王神妙补心丸 |
3.1.5 服黄莲法 |
3.1.6 四时常服方 |
3.1.7 地黄丸 |
3.1.8 肾虚滑精方 |
3.1.9 残辟谷方 |
3.1.10 养生方 |
3.1.11 不饥方 |
3.1.12 养生方 |
3.1.13 石龙芮丸 |
3.1.14 定志丸 |
3.1.15 五芝方 |
3.1.16 绝谷仙方(茯苓饼法) |
3.1.17 绝谷仙方(服胡麻法) |
3.1.18 绝谷仙方(服章陆法) |
3.1.19 妙香丸子方 |
3.1.20 长生涌泉汞方 |
3.1.21 吃草方 |
3.1.22 休粮方 |
3.1.23 八公神散 |
3.1.24 道家合和金丹 |
3.1.25 内药方 |
3.1.26 服食养生方 |
3.1.27 三等丸 |
3.1.28 风劳冷病方 |
3.1.29 绝谷仙方(服麻子法) |
3.1.30 绝谷仙方(采黄精方) |
3.1.31 涌泉方 |
3.1.32 绝谷仙方(大豆饼) |
3.1.33 绝谷不饥方 |
3.1.34 常服补益方 |
3.2 气血并调 |
3.2.1 临川何诠二十四处传得方 |
3.2.2 羌活补髓丸 |
3.2.3 又吃草方 |
3.3 润形养神(阴) |
3.3.1 松笋变白方 |
3.3.2 养生方(服槐子法) |
3.3.3 绝谷仙方(去三尸方) |
3.3.4 养生方 |
3.3.5 服天冬法 |
3.3.6 神仙定年方 |
3.3.7 韦侍郎变白方 |
3.4 固本葆贞(阳) |
3.4.1 丈夫不及少年方 |
3.4.2 钟乳丸 |
3.4.3 秘泄精液方 |
3.4.4 苁蓉黄芪羊肾汤 |
3.5 小结 |
第四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敦煌延年类医方用药规律研究 |
4.1 资料搜集 |
4.1.1 中医延年类医方的界定 |
4.1.2 敦煌延年类医方的界定 |
4.1.3 敦煌延年类医方的来源 |
4.1.4 敦煌延年类医方的选取 |
4.2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
4.2.1 资料整理 |
4.2.2 数据准备 |
4.2.3 数据分析 |
4.3 研究结果 |
4.3.1 药物频次 |
4.3.2 药物的归经及性味 |
4.3.3 组方规律分析 |
4.3.4 熵层次聚类潜在组方分析 |
4.4 讨论 |
4.4.1 敦煌延年类医方药物归经 |
4.4.2 敦煌延年医方中药之性 |
4.4.3 敦煌延年医方中药之味 |
4.4.4 敦煌延年类医方高频药物 |
4.4.5 敦煌延年医方常用药对 |
第五部分 敦煌延年类医方临床应用 |
5.1 五脏调补 |
5.1.1 三等丸方 |
5.2 气血并调 |
5.2.1 羌活补髓丸 |
5.3 润形养神(阴) |
5.3.1 韦侍郎变白方 |
5.4 固本葆贞(阳) |
5.4.1 丈夫不及少年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方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摄生众妙方》研究 |
1.1 《摄生众妙方》作者相关研究 |
1.1.1 家庭背景 |
1.1.2 生平事迹 |
1.1.3 文学成就 |
1.2 《摄生众妙方》的编撰 |
1.3 《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摄生众妙方》研究 |
1.3.1 明代版本考 |
1.3.2 刊刻人物考 |
1.3.2.1 衡王乐善子与《摄生众妙方》 |
1.3.2.2 马崇儒与《摄生众妙方》 |
1.3.3 近代流传考 |
1.4 《摄生众妙方》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
1.4.1 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确定 |
1.4.2 三首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
1.4.2.1 八仙添寿丹 |
1.4.2.2 秘传十子丸 |
1.4.2.3 千金不易比天助阳补精膏 |
2 《扶寿精方》研究 |
2.1 《扶寿精方》作者相关研究 |
2.1.1 吴旻生平事迹 |
2.1.2 王来贤相关研究 |
2.1.2.1 生平事迹 |
2.1.2.2 医学成就 |
2.2 《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扶寿精方》研究 |
2.2.1 明代版本考 |
2.2.2 近代流传考 |
2.2.3 书名及校勘人考 |
2.2.3.1 书名考 |
2.2.3.2 校勘人考 |
2.3 《扶寿精方》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
2.3.1 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确定 |
2.3.2 三首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
2.3.2.1 太极丸 |
2.3.2.2 胡尚书壮阳丹 |
2.3.2.3 一醉不老丹 |
3 《众妙仙方》研究 |
3.1 《众妙仙方》作者相关研究 |
3.1.1 家庭背景 |
3.1.2 生平事迹 |
3.1.3 医学成就 |
3.1.3.1 《众妙仙方》概述 |
3.1.3.2 《上池杂说》概述 |
3.1.3.3 《经目屡验良方》概述 |
3.1.3.4 冯时可中医学术思想 |
3.2 《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众妙仙方》研究 |
3.2.1 明代版本考 |
3.3.2 近代流传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查新报告 |
附录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基于抗疲劳及耐缺氧活性的人参枸杞提取物补肾壮阳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物及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2 方法 |
2.1 供试品制备 |
2.2 药理实验 |
2.2.1 分组与给药 |
2.2.2 体重测定 |
2.2.3 脏器指数测定 |
2.2.4 负重游泳实验 |
2.2.5 常压耐缺氧实验 |
2.2.6 血清NO和睾酮 (T) 值测定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人参枸杞提取物对小鼠体重增长的影响 |
3.2 人参枸杞提取物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3.3 人参枸杞提取物对小鼠负重游泳的影响 |
3.4 人参枸杞提取物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
3.5 人参枸杞提取物对小鼠血清NO和睾酮 (T) 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6)方刺参酒补肾壮阳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方刺参酒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方刺参酒对去势大鼠的影响 |
实验一 方刺参酒对去势大鼠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实验二 方刺参酒对去势大鼠的附性器官及相关脏器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与分析 |
4.1 去势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影响 |
4.2 去势大鼠的附性器官及相关脏器的影响 |
第三部分 方刺参酒对正常大鼠的交配能力和血清SOD,MDA含量及睾丸组织学和附性器官与相关脏器的影响 |
实验一 方刺参酒对正常大鼠交配能力影响 |
1 材料与试剂 |
2 方法及途径给药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与分析 |
实验二 方刺参酒对正常大鼠血清SOD,MDA含量及睾丸组织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试剂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与分析 |
4.1 血清SOD与MDA活性变化 |
4.2 睾丸组织切片HE染色检查 |
实验三 方刺参酒对正常大鼠附性器官与相关脏器指数水平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与分析 |
第四部分 方刺参酒对阳虚小鼠阳虚状态的保护作用 |
实验一 方刺参酒对阳虚小鼠体重,自主活动与游泳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试剂 |
2 方法 |
3 结果 |
实验二 方刺参酒对阳虚小鼠疲劳功能影响 |
1 材料与试剂 |
2 方法 |
3 结果 |
实验三 方刺参酒对阳虚小鼠生殖器官与相关脏器指数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与分析 |
4.1 方刺参酒对阳虚小鼠体重,自主活动与游泳功能的影响 |
4.2 方刺参酒对阳虚小鼠的疲劳功能影响 |
4.3 方刺参酒对阳虚小鼠生殖器官与相关脏器指数的影响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生、制仙茅不同提取部位补肾壮阳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剂及仪器 |
2 方法 |
2.1 给药样品制备 |
2.1.1 酒仙茅制备[4] |
2.1.2 药物提取 |
2.2 实验方法[3,5] |
2.3 指标检测 |
2.4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表观特征观察 |
3.2 生、制仙茅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肾阳虚雄性小鼠精囊腺和睾丸总质量的影响 |
3.3 小鼠血清中睾酮、皮质醇及肌酐水平测定 |
4 讨论 |
(8)基于蛋白质组学淫羊藿苷防治骨质疏松作用机理及药对“淫羊藿仙茅”配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基于蛋白质组学淫羊藿苷防治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 |
第一节 淫羊藿苷对下丘脑-垂体-子宫-骨骼轴蛋白组学的影响 |
第二节 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机制研究 |
第三节 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机制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药对“淫羊藿仙茅”活性成分筛选 |
第一节 药对活性成分对成骨细胞的作用 |
第二节 药对活性成分对破骨细胞的作用 |
第三章 药对“淫羊藿仙茅”有效部位配伍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研究 |
第一节 药对有效部位及其配伍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作用 |
第二节 药对有效部位及其配伍防治骨质疏松代谢组学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淫羊藿苷和仙茅苷配伍调节骨代谢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
第一节 淫羊藿苷和仙茅苷配伍对成骨细胞的作用 |
第二节 淫羊藿苷和仙茅苷配伍对破骨细胞的作用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讨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致谢 |
(9)苔黑酚葡萄糖苷在不同机体状态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仙茅的研究进展 |
1 化学成分 |
2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中药寒热药性研究进展 |
1 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研究 |
2 中药寒热药性的研究手段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
1 常用研究方法 |
2 "辩证药动学"假说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本课题组机体状态研究 |
1 阴虚模型 |
2 阳虚模型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苔黑酚葡萄糖苷药时曲线取血时间点的确定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物 |
1.4 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分组及造模方法 |
2.2 血浆样品的制备 |
2.3 色谱条件 |
2.4 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苔黑酚葡萄糖苷在不同机体状态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差异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物 |
1.4 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分组及造模方法 |
2.2 血浆样品的制备 |
2.3 血浆中苔黑酚葡萄糖苷含量测定方法 |
2.4 测定方法学考察 |
2.5 测定结果 |
2.6 数据处理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苔黑酚葡萄糖苷在不同机体状态大鼠肝、肾组织中分布差异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物 |
1.4 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分组及造模方法 |
2.2 组织样品的制备 |
2.3 组织中苔黑酚葡萄糖苷含量测定方法 |
2.4 肝组织样品测定方法学考察 |
2.5 肾组织样品测定方法学考察 |
2.6 测定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3.1 分析对象的选择 |
3.2 实验结果分析 |
3.3 组织样品制备方法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总结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关于贵州屋脊韭菜坪野生韭菜资源开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韭菜籽药理活性和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
1.1 现代药理学研究众多的补肾壮阳中成药及方剂 |
1.2 化学成分研究 |
2 贵州省主要产地及产量 |
3 需要进行开发性研究的项目 |
3.1 韭菜籽高级食用油 |
3.2 以韭菜籽为主要原料的补肾壮阳保健食品的开发 |
3.3 韭菜籽与核桃的联合开发 |
四、补肾壮阳中成药及其方剂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崔学教教授治疗射精无力经验[J]. 邓明霞,蔡润钿,姚睿智. 河北中医, 2021(10)
- [2]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杨建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敦煌医学延年类医方的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D]. 李俊珂.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4]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方书研究[D]. 胡秋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基于抗疲劳及耐缺氧活性的人参枸杞提取物补肾壮阳作用研究[J]. 赵乐凤,马悦,滕亚然,刘淑莹,吴巍. 亚太传统医药, 2018(02)
- [6]方刺参酒补肾壮阳的实验研究[D]. 阮氏锦秀.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1)
- [7]生、制仙茅不同提取部位补肾壮阳作用研究[J]. 周远征,鞠成国,徐钢,沈晓庆,贾天柱. 中成药, 2013(11)
- [8]基于蛋白质组学淫羊藿苷防治骨质疏松作用机理及药对“淫羊藿仙茅”配伍机制研究[D]. 薛黎明. 第二军医大学, 2012(09)
- [9]苔黑酚葡萄糖苷在不同机体状态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差异研究[D]. 张晓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关于贵州屋脊韭菜坪野生韭菜资源开发的思考[J]. 江维克,娄仁宇.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