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出版物及现代图书馆馆藏结构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宋旅黄[1](2017)在《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文中提出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基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一项业务活动。而专门为图书馆配送图书文献的图书发行商——馆配商,则是图书馆采集各类图书文献的主要渠道,是图书馆与出版社的中介。在各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急剧增长,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图书馆要从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中选择和采集符合用户需要、有价值、高质量,并且成本/效益合理的图书,迫切需要与馆配商的合作。而馆配商面临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也只有与图书馆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图书馆与馆配商密切合作,互利共赢,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各自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以提升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为目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及其效益追求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动因,以若干实例,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面临的新形势,借鉴了国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经验,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升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二种新的合作模式,并对读者决策采购进行了创新性拓展。运用数学模拟方法,分别构建了这三种模式的合作效益模型,提出了采用该模型提升合作效益的策略。最后,本研究分别以三家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为例,对这些合作效益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些模型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优化合作效益模型的思考和建议。论文的核心观点如下:(1)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及其效益的提升应该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依据合作竞争理论,图书馆与馆配商之间不应是对抗性的竞争,而应是在市场竞争中加强合作。供应链管理理论指导馆配商全局性地把握自身在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根据自身优势同供应链上下游进行沟通协作,实现合作共赢。客户关系理论要求图书馆和馆配商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所有产品、服务、业务流程都要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营销管理理论要求馆配商与图书馆合作,确保供应环节中的有效沟通,形成有效的数据交换及信息互通,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及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成本效益理论使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具化为可实施的成本效益控制,是提升合作效益的理论推动力。(2)对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实例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这些矛盾影响了两者的深化合作及效益提升。这些矛盾主要有:①图书馆的所需图书品质、品种与馆配商实际供应能力的矛盾;②图书馆对服务质量要求提高与馆配商的运营成本的;③信息传递效率与链式信息传递模式的矛盾;④图书馆的差异化需求与馆配商标准化服务的矛盾;⑤市场环境激变与馆配商应对能力的矛盾;⑥短期利润与长期效益的矛盾。而在新形势下,解决上述矛盾,提升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需要有新的合作模式。这些模式主要包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读者决策采购、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纸电同步合作、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精准采购合作。(3)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模型分析表明,图书馆与馆配商在读者决策采购系统上的合作可以给两者都带来效益的提升。其中,图书馆所获得的效益明显,在一定的采购经费投入及人工的配合下,图书馆可以收获超过原本投入的价值。在馆配商方面,考虑到图书采购数量或采购金额作为系数远大于馆配商工作人员平均日薪的系数,实际上图书销售的利润空间成为决定馆配商在读者决策采购合作中的效益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升读者决策采购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加强对读者决策采购的推广和培训、严格预设文档、推动书商转变营销方式、推动图书馆员角色转变、对参与读者决策采购的读者进行反向筛选。(4)图书馆与馆配商在纸电同步领域的合作可以给双方带来了相应的效益。图书馆所获得的效益主要表现在纸电同步中可购置到的最新出版的电子书所能提供的外借能力的提升,以及改善采购流程后所能提升的工作效率。而在馆配商方面,为冲抵平台研发及运作所产生的成本,达到盈利,除了提升自身的运作效率外,以及用户数量外,也依赖于图书销售的利润空间。提升纸电同步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建立全品种可供书目平台、完善电子书的招投标制度、保证电子书的品质及提高纸电同步率。(5)精准采购合作项目带来的效益体现为提升了图书馆采购图书的效率,扩大了学科文献采集面,减少了学科文献漏购率,节省文献订购成本和人力成本。对馆配商来说,当同图书馆达成精准采购合作协议,图书馆采购数量持续增加时,则会为馆配商带来一定的规模效益。提升精准采购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建立馆藏文献资源测评体系、规范图书选题策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分类购书表、馆配商建立发展数据库,并实现与图书馆数据双向互通。论文的研究方法有案例分析法、数学模拟法、实证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
李倩[2](2013)在《电子出版物对现代图书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电子出版物的定义及优势,分析了电子出版物对于现代图书馆的影响,提出了图书馆面对信息数字化挑战的措施。
陈勇[3](2012)在《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优化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结合近年来国内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情况,采集连云港市图书馆2008—2011年间电子资源购置经费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字化文献在图书馆文献入藏中占比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图书馆应通过建立相应的馆藏结构,建立同步的信息系统服务平台,与其他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的共享与协作等方法,对数字信息时代的馆藏进行优化,逐步建立满足广大读者需求、符合时代发展同时具备自我特色的现代化图书馆。
魏贵明[4](2011)在《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出版物采购工作的原则及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高校图书馆于电子出版物的选取与采购实际出发,阐述了图书馆电子出版物采购工作原则、采购策略。
陈文军[5](2009)在《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优化馆藏结构的思考——以柳州市图书馆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从分析中小型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入手,结合柳州市图书馆的实例,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对中小型图书馆如何优化馆藏结构的问题进行探索。
赵辉[6](2009)在《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以下简称“新本馆”)为了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出现了急于求成、盲目求快的现象,一味追求馆藏资源数量,忽视了信息资源建设最基本的原则,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这不利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综合了现有的各类文献资料查询手段和途径,采用查阅中外文书刊、数据库、网站,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新本馆”信息资源建设及几个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内容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介绍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信息资源建设的含义及内容、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新本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主要介绍了“新本馆”馆藏信息资源现状和“新本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阐述了“新本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是研究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总体要求,包括“新本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全面协调和保持可持续性、需要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四个方面。第四部分给出了“新本馆”信息资源建设总体要求下的几个重点工作的工作方法,分别介绍了图书文献采访工作、电子出版物采访工作、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方法融入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借鉴了非“新本馆”的经验,纠正了以前“新本馆”的错误做法。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希望能为“新本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提供一种指导思想,为“新本馆”建设与发展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吴辛欣[7](2009)在《基于效用的高校图书馆文献经费优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从效用出发,以经济学效用理论和运筹学最优化理论为基础,着眼于电子与纸质两大主要载体类型文献经费的优化分配问题。在文献调研、网络调研、专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效用的高校图书馆文献经费分配方法。通过高校图书馆馆藏现状调研发现,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形成以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为主要文献载体类型的馆藏结构,且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经费几乎构成全部文献经费。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南京部分211高校图书馆为对象进行专家问卷调研,发现几乎所有高校图书馆的文献经费工作欠缺规范化与科学性。同时,还通过专家调研调查了影响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经费分配的主要因素即读者需求、重点学科发展需求、馆藏结构、文献使用率、馆藏发展总目标、科研项目需求以及读者层次。为了分析影响读者对不同类型文献偏好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南京部分211高校图书馆读者为对象,通过读者问卷调研分析了影响读者对不同载体文献偏好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是文献存在、获取便利、信息新颖、使用简便、携带方便、信息延伸以及阅读习惯。同时还发现,电子期刊、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纸质期刊给读者带来的效用依次降低。大多数教师、硕博研究生以及职工更青睐于学校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而本科生则是纸质图书的拥护者。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文献资源时需同时考虑馆方完成文献建设任务的需要和读者偏好需求,因此本文根据馆方需求和读者偏好需求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文献配置效用指标体系。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文献建设总任务并结合影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影响高校图书馆配置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经费的主要因素有特色馆藏需求、重点学科需求、基础教学需求、科研项目需求以及资源使用效率。利用效用指标体系评价电子资源(主要是电子期刊与电子图书)与纸质资源(主要是纸质期刊和纸质图书)的效用排序,得到二者权重即效用指数。为了衡量文献资源效用与数量的关系进而得到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最优经费配置,本文引入道格拉斯效用函数并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构建基于效用的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经费优化分配模型。然后以南京某高校图书馆为例对本文提出的文献经费优化分配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馆员专家调查和读者专家调查量化效用指标,并采用该馆2005至2007年的数据计算模型参数,将计算出2008年效用最大化的经费分配结果与该馆2008年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的实际经费分配结果对比,发现实际结果与模型实证结果相差较大。利用该馆2008年实际的经费分配方式计算得出的效用比最大效用小很多。通过专家访谈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馆由于评估需要,在纸质外文期刊上分配了文献总经费的31%左右。然而在该馆进行的专家调查结果显示,纸质期刊的效用指数在四种文献类型中是较低的,电子资源的效用指数是最高的,但是该馆在电子资源上分配的经费远远少于在纸质资源上的经费。这是导致该馆2008年的经费分配方式与模型实证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最后,作者从图书馆层面、读者层面以及资源层面三个角度对文献经费优化分配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就研究中发现的目前高校文献经费分配工作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改善建议和优化措施。
朱增勇[8](2008)在《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环境下农业图书馆用户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对农业图书馆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馆藏结构、服务方式和图书馆员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对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很少,实践上,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有一些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本文围绕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成功的运行模式,分别从组织结构、管理机制、服务项目、服务理念和服务人员等6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找出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性的收集用户资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实现资源、服务和技术的整合,建立合理的反馈体系和考核指标,改革现有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建立基于用户集成管理的四元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模式实施的建议。基于上述思路,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一是构建了四元一体化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即用户管理、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集成的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服务模式。运用CRM理论和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农业文献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通过用户集成管理对用户信息行为周期的动态跟踪,围绕用户需求建立文献资源、服务和技术集成。该模式横向包括信息服务应用、信息服务管理的规范、信息用户评价三个系统。纵向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的控制;第二个层次是微观操作系统,硬、软、评价三元分立又互相融合。二是建立了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LibQUAL+TM理论和方法,根据农业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特点,创新性的设计了一套信息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信息服务形式、信息服务影响、物理环境5个层面,共22个指标。利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农业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效果实施了评价,探讨了指标的可行性。三是提出了实现四元一体化模式的功能的策略。革新四元一体化模式下的自助式、个性化和知识服务,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改革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培养复合型的农业图书馆员来实施建立的服务模式。本论文通过构建四元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实现四元一体化模式的策略,对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荣敏,李树霞,王芹[9](2008)在《不同校区馆藏结构的合理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河北农大图书馆馆藏结构目前存在的不合理性,并针对图书馆如何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实现馆藏结构的合理布局提出了一些建议。
李海丽[10](2007)在《电子出版物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与发展新思路》文中提出各类电子出版物的蓬勃兴起,给图书馆馆藏发展拓宽了空间,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会。如何利用电子出版物、善用多媒体光盘电子图书、引用电子资源服务系统、整合电子资源,使之能被图书馆更充分、更有效地推广和运用成为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二、电子出版物及现代图书馆馆藏结构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出版物及现代图书馆馆藏结构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0.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0.3.1 研究内容 |
0.3.2 研究思路 |
0.4 研究方法 |
0.4.1 案例分析法 |
0.4.2 数学模拟法 |
0.4.3 实证分析法 |
0.4.4 跨学科研究法 |
1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及其效益的相关理论分析 |
1.1 图书馆与馆配商及其合作概述 |
1.1.1 我国图书发行体制的变革与民营书业的兴起 |
1.1.2 馆配商的业务版块变化 |
1.1.3 图书馆、馆配商合作关系 |
1.1.4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的意义 |
1.2 合作的理论依据 |
1.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
1.2.2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1.2.3 合作竞争理论 |
1.2.4 营销管理理论 |
1.2.5 成本效益理论 |
1.3 合作的实践动因 |
1.3.1 内在联系 |
1.3.2 环境驱动 |
1.4 合作效益的内涵 |
1.4.1 经济效益 |
1.4.2 社会效益 |
2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的实践及其效益 |
2.1 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领域 |
2.1.1 文献采访领域 |
2.1.2 阅读推广领域 |
2.1.3 业务外包领域 |
2.2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 |
2.2.1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的实例分析 |
2.2.2 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图书馆的合作 |
2.2.3 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有限公司与图书馆的合作 |
2.3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所面临的问题 |
2.3.1 图书馆的所需图书品质、品种VS馆配商实际供应能力 |
2.3.2 图书馆对服务质量要求提高VS馆配商的运营成本 |
2.3.3 信息传递效率VS链式信息传递模式 |
2.3.4 图书馆的差异化需求VS馆配商标准化服务 |
2.3.5 市场环境激变VS馆配商应对能力 |
2.3.6 短期利润VS长期效益 |
3 新形势下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提升 |
3.1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面临的新形势 |
3.1.1 互联网的发展提升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
3.1.2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需求增加,电子出版物发展潜力尚待释放 |
3.1.3 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催生新的需求 |
3.2 新形势下境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借鉴 |
3.2.1 新形势下境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举措 |
3.2.2 新形势下国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思考 |
3.3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探索 |
3.3.1 用户导向的合作:读者决策采购 |
3.3.2 基于技术的合作:纸电同步 |
3.3.3 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合作:精准采购 |
4 读者决策采购的效益分析 |
4.1 读者决策采购中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方式 |
4.1.1 选择合作书商 |
4.1.2 预设文档、资源查重 |
4.1.3 设定图书购买的触发机制,形成订单 |
4.2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
4.2.1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
4.2.2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的评估模型 |
4.2.3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模型分析 |
4.3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
4.3.1 加强对读者决策采购的推广和培训 |
4.3.2 设定严格预设文档,降低馆藏文献重复率 |
4.3.3 推动书商转变营销方式 |
4.3.4 先试读再购买,实行读者决策采购的“贷款”模式 |
4.3.5 推动图书馆员角色转变 |
4.3.6 对参与读者决策采购的读者进行反向筛选 |
5 纸电同步的效益分析 |
5.1 纸电同步的技术背景 |
5.1.1 EDI对接技术 |
5.1.2 云平台技术 |
5.1.3 APP开发技术 |
5.2 纸电同步中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方式 |
5.2.1 买纸赠电 |
5.2.2 纸电捆绑 |
5.2.3 纸电融合 |
5.3 纸电同步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
5.3.1 纸电同步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
5.3.2 纸电同步效益的评估模型 |
5.3.3 纸电同步效益模型分析 |
5.3.4 纸电同步效益的其他体现 |
5.4 纸电同步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
5.4.1 全品种可供书目平台的建立 |
5.4.2 电子书的招投标制度的完善 |
5.4.3 保证电子书的品质及提高纸电同步率 |
6 精准采购的效益分析 |
6.1 精准采购的背景:学科建设新形势对图书采购的影响 |
6.1.1 学科建设新变化 |
6.1.2 学科建设对图书馆采购图书影响 |
6.2 精准采购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
6.2.1 精准采购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
6.2.2 精准采购效益的评估指标 |
6.2.3 精准采购效益的评估模型 |
6.2.4 精准采购效益模型分析 |
6.3 精准采购效益的主要体现 |
6.3.1 扩大学科文献采集面 |
6.3.2 减少学科文献漏购率 |
6.3.3 节省文献订购成本 |
6.3.4 节省人力成本 |
6.4 精准采购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
6.4.1 建立馆藏文献资源测评体系 |
6.4.2 规范图书选题策划 |
6.4.3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分类购书表 |
6.4.4 馆配商建立发展数据库,实现与图书馆数据双向互通 |
7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实证分析 |
7.1 读者决策采购的实证分析 |
7.2.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
7.2.2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
7.2.3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
7.2.4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
7.2 纸电同步的实证分析 |
7.2.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
7.2.2 南艺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
7.2.3 纸电同步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
7.2.4 纸电同步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
7.3 精准采购的实证分析 |
7.3.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
7.3.2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
7.3.3 精准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
7.3.4 精准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8.2.1 研究的创新 |
8.2.2 研究的局限 |
8.3 后续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3)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优化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发展趋势 |
(一) 现代公共图书馆馆藏分类 |
(二) 国内中小型图书馆馆藏结构变化 |
1 虚拟馆藏比重日趋增加 |
2 图书馆数字化文献类型及品种越来越多样化 |
3 实体馆藏日趋多元化 |
二、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馆藏结构优化策略 |
(一) 分析读者类型, 建立相应的馆藏结构 |
(二) 建立同步的信息系统服务平台, 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
(三) 着力构建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体系 |
(四) 加强图书馆间数字资源的共享, 丰富本馆数字资源 |
(4)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出版物采购工作的原则及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电子出版物采购应遵循的原则 |
1.1 目标性原则 |
1.2 地方特色与系统性原则 |
1.3 重点性原则 |
1.4 系统和全面的评估性性原则 |
1.5 实用性原则 |
2 图书馆电子出版物采购策略 |
2.1 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采访方案 |
2.2 查询相关的电子出版物信息,确定采集对象 |
2.3 注重读者的反馈建议,满足读者的需求 |
2.4 注重地区联盟采购 |
2.5 协调图书馆馆藏资源,科学规划图书馆规模 |
(6)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信息资源建设的含义及内容 |
1.4.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新本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
2.1 "新本馆"馆藏信息资源现状 |
2.1.1 信息资源数量少 |
2.1.2 信息资源质量低 |
2.1.3 信息资源结构不合理 |
2.1.4 信息资源整理工作复杂 |
2.2 "新本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2.2.1 信息资源建设缺乏实用性 |
2.2.2 重视"评估"标准,忽视"评估"目的 |
2.2.3 重视数量,忽视质量 |
2.2.4 追求低价采购 |
第3章 "新本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要求 |
3.1 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
3.2 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 |
3.3 坚持全面协调并保持可持续性 |
3.3.1 馆藏数量与馆藏质量相互协调 |
3.3.2 纸质文献与数字信息资源相互协调 |
3.3.3 保持信息资源建设具有可持续性 |
3.4 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 |
3.4.1 统筹本校发展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
3.4.2 统筹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 |
3.4.3 统筹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 |
3.4.4 统筹多种采购模式 |
3.4.5 统筹资源自建与资源购置 |
第4章 "新本馆"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工作的方法 |
4.1 图书文献采购工作 |
4.1.1 坚持以人为本,收集图书信息 |
4.1.2 协调各种采购原则 |
4.1.3 兼顾各种采购方式 |
4.2 电子出版物采购工作 |
4.2.1 坚持以人为本,掌握读者需求 |
4.2.2 严把采购质量,保障持续发展 |
4.2.3 统筹考虑各种采购因素 |
4.3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
4.3.1 全面考虑,科学选择网络资源 |
4.3.2 统筹兼顾各种搜集方式 |
4.3.3 更新维护,保持长远发展 |
4.4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
4.4.1 树立大局观念,做好思想准备 |
4.4.2 积极引进培养复合型人才 |
4.4.3 协调馆间关系,建立馆际联盟 |
4.4.4 统一信息资源建设标准 |
4.4.5 普及使用最新技术 |
4.4.6 实现馆藏数字化与网络化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效用的高校图书馆文献经费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文献载体多样化 |
1.1.2 文献经费相对短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4 研究技术方法与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理论基础 |
1.5.1 效用理论 |
1.5.2 最优化理论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2.1 高校文献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效益研究 |
2.2 文献资源配置与经费分配研究 |
2.3 读者满足率及文献利用研究 |
2.4 现状调查与文献配置政策研究 |
2.5 高校文献资源配置研究方法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调研 |
3.1 文献配置现状调查 |
3.1.1 概况 |
3.1.2 馆藏结构现状 |
3.2 文献经费分配现状研究 |
3.2.1 文献经费分配背景 |
3.2.2 文献经费来源 |
3.2.3 文献经费分配模式 |
3.2.4 文献经费分配工作制度调查 |
3.3 文献经费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 |
3.3.1 专家调查结果统计 |
3.3.2 文献资源配置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文献经费优化配置模型研究 |
4.1 效用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4.1.1 构建思想 |
4.1.2 构建方法——层次分析法 |
4.2 经费配置效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4.2.1 馆方需求因素 |
4.2.2 读者需求因素 |
4.3 效用指标体系结构 |
4.3.1 目标层的确定 |
4.3.2 准则层及指标层的确定 |
4.3.3 方案层的确定 |
4.3.4 效用指标体系结构形成 |
4.4 经费优化配置模型 |
4.4.1 思想概述 |
4.4.2 非线性规划应用 |
4.4.3 模型的目标函数构建 |
4.4.4 模型的约束条件 |
4.4.5 模型的数学形式 |
4.4.6 模型参数分析 |
4.4.7 模型的求解 |
第五章 文献经费优化配置——案例分析 |
5.1 案例馆基本情况 |
5.2 效用指标量化 |
5.2.1 AHP应用 |
5.2.2 基于AHP的专家调查 |
5.2.3 效用综合排序 |
5.3 平均价格与文献预算总经费 |
5.4 经费优化配置模型应用 |
5.5 计算结果 |
第六章 研究评价与对策建议 |
6.1 案例分析结果分析 |
6.2 模型评价 |
6.2.1 效用指标体系评价 |
6.2.2 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的假设因素 |
6.2.3 模型约束条件的可变性 |
6.2.4 模型参数评价 |
6.2.5 模型研究中的排除因素 |
6.2.6 模型的拓展应用 |
6.3 文献经费配置建议 |
6.3.1 图书馆层面 |
6.3.2 资源层面 |
6.3.3 读者层面 |
6.4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6.4.1 本研究的创新 |
6.4.2 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概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4.3 主要方法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 |
2.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概述 |
2.1.1 文献信息资源 |
2.1.2 文献流通 |
2.1.3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
2.1.4 参考咨询 |
2.1.5 数据库服务 |
2.1.6 网络文献信息服务 |
2.2 网络环境下农业文献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
2.2.1 馆藏结构的变化 |
2.2.2 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 |
2.2.3 信息技术的发展 |
2.2.4 对文献信息服务方式的影响 |
2.2.5 信息服务人员角色转变 |
2.2.6 外部环境的变化 |
2.2.7 知识经济的发展 |
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比较分析 |
3.1 国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及其模式 |
3.1.1 传统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1.2 集成服务模式 |
3.1.3 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
3.1.4 渗透延伸服务模式 |
3.2 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2.1 传统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2 集成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3 个性化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4 知识型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 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
3.3.1 组织结构的比较分析 |
3.3.2 管理机制的比较分析 |
3.3.3 网络文献信息服务项目的比较分析 |
3.3.4 服务理念的比较分析 |
3.3.5 服务人员的比较分析 |
3.3.6 用户信息需求和服务效果的比较分析 |
第四章 客户关系管理(CRM)理念与方法的引入 |
4.1 理解客户关系管理 |
4.1.1 CRM 概念和内涵 |
4.1.2 CRM 核心管理思想 |
4.2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和应用现状 |
4.3 客户关系管理引入农业文献信息服务 |
4.3.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实施 CRM 的必要性 |
4.3.2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实施 CRM 的可行性 |
4.4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 |
4.4.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实施 CRM 的方法和策略 |
4.4.2 CRM 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
第五章 基于 CRM 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用户需求分析 |
5.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类型 |
5.1.1 前沿性需求 |
5.1.2 预测性需求 |
5.1.3 集成性需求 |
5.1.4 及时性需求 |
5.1.5 个性化需求 |
5.1.6 实用性需求 |
5.2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需求和模式选择调查 |
5.2.1 调查的对象、方法、时间 |
5.2.2 调查的情况和结果的分析 |
5.2.3 调查情况总结 |
5.3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的用户需求分析 |
5.3.1 学生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2 科技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3 管理、经营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4 农业推广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5 农民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4 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四元一体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建立 |
6.1 模式建立的原则和基本目标 |
6.2 模式建立的理念 |
6.3 模式的构建 |
6.3.1 用户管理集成 |
6.3.2 资源集成 |
6.3.3 服务集成 |
6.3.4 技术集成 |
6.4 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评价 |
第七章 四元一体服务模式实施的策略 |
7.1 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
7.2 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实施 |
7.2.1 用户自助服务 |
7.2.2 个性化服务 |
7.2.3 知识服务 |
7.3 改革文献信息服务的业务流程 |
7.3.1 农业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7.3.2 重组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7.4 培养复合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人员 |
7.5 基于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效果评价的实施 |
7.5.1 用户调查的实施 |
7.5.2 评估结果分析 |
7.5.3 对 LibQUAL+~(TM) 评估方法的思考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8.2.1 通过用户集成管理,提供基于用户需求的文献信息和服务 |
8.2.2 重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管理,提高馆员的素质 |
8.2.3 建立标准化服务平台,实现个性化服务 |
8.2.4 拓展传统服务模式,与网络数字化集成服务模式相互补充 |
8.2.5 建立服务评价和反馈机制,监督和改进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电子出版物及现代图书馆馆藏结构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D]. 宋旅黄. 武汉大学, 2017(06)
- [2]电子出版物对现代图书馆的影响[J]. 李倩.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10)
- [3]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优化的思考[J]. 陈勇.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5)
- [4]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出版物采购工作的原则及策略[J]. 魏贵明. 科技信息, 2011(13)
- [5]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优化馆藏结构的思考——以柳州市图书馆为例[J]. 陈文军. 图书馆界, 2009(04)
- [6]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 赵辉. 河北大学, 2009(03)
- [7]基于效用的高校图书馆文献经费优化配置研究[D]. 吴辛欣.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8]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 朱增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
- [9]不同校区馆藏结构的合理布局研究[J]. 夏荣敏,李树霞,王芹. 农业网络信息, 2008(05)
- [10]电子出版物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与发展新思路[J]. 李海丽.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