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帮Tony想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方洪鑫[1](2021)在《现代死亡的道德形构:社会想象与日常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从医院获得的田野材料为基础,与关于死亡的社会理论及人类学研究对话,揭示了"日常医学"与"生活质量"两种社会想象的拉扯如何主导当代中国家庭面对死亡的日常道德实践,其中,生活质量话语是召唤家庭主体行动的主要动力。日常实践中的生活质量论述形成了一个交互话语时空,标指着不同阶层家庭各异的"经济道德"展演,呈现了"并在之歧出"的阶层化道德形貌。尽管日常实践存在阶层差异,家庭本身却成为共同的价值依靠,"家庭生活"成为面对死亡的规范性道德剧场,这种阈限状态的道德实践体现了当代中国家庭在社会经济变迁中对确定性的追求与探索。
樊晓琳[2](2021)在《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研究》文中指出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具有叛逆性与抗争性,是学校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中等职业学校里存在着这样“另类”群体,他们违反校规,不服从教师的管教,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本研究以抵制理论与亚文化理论为主要支撑,从学生微观主体出发,尝试理解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背后的感情和诉求,寻找与学生亚文化沟通的路径。通过较大规模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从“面”上来呈现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的整体现状。研究发现,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在不同的年级、户籍类型、父亲学历、父亲职业、家庭结构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学习成绩的变量上均存在关系。总体来说,中职学生的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问题值得关注。以广州市P中职学校为个案,深入到“点”上,对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进行具体的刻写。实地调研发现,无论是在课堂上的制度化的“前台”,还是身处于学校制度缝隙之外的“后台”,中职学生们都能游刃有余利用丰富而“机智”的生存策略,企图抵制学校的主流文化。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编码与提炼,发现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的产生有外力的推动作用,也有来自学生内部的自我洞察。从外力作用来看,在社会层面,网络社会的发展、多元社会价值的影响、主流社会的标签排斥均构成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的倾向;在家庭层面,家庭结构、父母行为方式、家庭文化资本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学校层面主要体现在师生间文化冲突、学校价值取向异化、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三个方面;模仿习得、同伴压力、讲“义气”则是同辈群体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中职学生们作为能动的个体,他们日常生活学习经历也会触发他们对教育文凭与知识价值、对劳动力作为商品的洞察与思考。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承认文凭与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是他们在结合自身与社会大环境的实际情况,最终会选择自我放弃。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文尝试提出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的积极转化策略:学校应加强人文关怀,发挥全面育人的主导作用;家庭重视家庭教育,增强应对子女反学校主流文化倾向的能力;社会应落实制度保障,助力建设良好职教文化环境。只有如此,中职学生才能更加理性地表达自身的文化诉求,与校园主流文化和谐共生。
崔保华[3](2021)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查医生援鄂日记》(节选);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冬季来临之前》(节选)》文中认为
殷悦[4](2021)在《《关键句是死亡》(第八至十一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报告是基于《关键句是死亡》这一侦探小说的翻译实践完成的,该书由英国作家安东尼·霍洛维茨(Anthony Horowitz)所着。侦探小说属于通俗小说,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理论,通俗小说属于号召型功能文本。这种文本要求译者要顾及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感受,这与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不谋而合,该理论认为译文为目标语读者产生的效果要近似于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因此,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译者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顺利完成了此次翻译实践。源文本中包含大篇幅的人物对话,并且有大量心理、人物和环境描写,多使用长难句,逻辑性强,结构严谨。这些文体特点给翻译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译者在交际翻译的指导下,为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利用文化负载词对某些词汇进行翻译,并灵活的扩展词义、转换词性;并且运用分译法、语序转换法以及意译法等翻译策略对长难句进行处理;在语篇层面,译者运用衔接手段以及调整逻辑顺序来保持篇章的衔接和连贯。本实践报告旨在加强侦探小说的汉译研究,并希望对遇到类似文体翻译的译者提供参考。
何征[5](2021)在《翻译补偿视角下《混血女孩回忆录》(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在本次实践报告中,译者选用了翟梅莉的《混血女孩回忆录》中的九章作为翻译材料,尝试探讨补偿理论如何应用于回忆录翻译实践中。回忆录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追忆特定人物的生活经历的同时,还抒发了一定的情感,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而在回忆录的汉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达源文信息和再现源文的文学特点,是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混血女孩回忆录》追忆了一个美藉华裔家庭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冲突。该回忆录兼具信息型文本和表达型文本的特征,语言真实生动,简洁有力,体现了原作者的写作风格。通过分析发现,《混血女孩回忆录》汉译中的可能损失主要发生在词汇、语义、文化和审美几个层面。基于翻译补偿的视角,本报告借助释义、具体化、增译、拆译和加注等翻译技巧,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探讨了这四个层次的补偿问题。通过本次实践,译者意识到翻译补偿的重要性以及将其应用于文学翻译中的意义。最后,译者得出结论,为了达到一种理想的翻译效果,有效地进行跨语言交际,对翻译过程中发生的损失进行必要的补偿不仅理所应当,也是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秋晨[6](2020)在《需求导向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临床护士作为医疗活动最直接和主要的参与者,是维护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满足状况堪忧,护士主导的心理护理在维护患者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护士缺乏足够的心理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尽管部分医院已认识到临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尝试对医院内护士开展了部分心理护理在职培训,但尚存在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培训形式过于理论化、培训效果难以实践化等不足,难以满足护士全面、专业、持续推进临床心理护理的现实需求。因此,本课题基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与临床护士的心理护理培训需求,分析参照国内外心理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实践标准、培训框架以及相关研究文献,经过临床护士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及专家论证,构建形成“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以期为临床护士系统性、专业化心理护理在职培训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方法1、护患双方心理护理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根据现象学方法论原则,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2名护士及护理管理者、16名患者及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明晰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及患者和其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2、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内容的文献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心理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实践标准、培训框架以及相关研究文献,析出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的相关工作内容;3、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将质性研究所得学习者(护士)需求和社会(患者/患者家属)需求与内容分析所得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内容整合,形成包括培训模块、子模块以及学习单元在内的培训知识体系草案。草案经专家小组会议讨论,形成了“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4、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修订与完善:根据“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形成了《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使用问卷星软件,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初稿中涉及的113项学习单元的培训需求程度进行调查,共调查6省市8家综合医院的1017名临床护士对各知识单元的培训需求;依据此调查结果调成培训知识体系初稿,并邀请18位专家对调整后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训知识体系,最终确立了“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结果1、通过对护患双方的深度访谈,共归纳出患方主题2个:“患方可从心理护理中获益但尚存未满足的心理需求”、“患方存在多方面的心理需求”;护方主题3个:“护士认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但自认能力不足”、“护士亟需心理护理专业化培训”、“护士期待系统规范的实操性培训内容”。整合护患双方需求,将需要培训的18项具体内容归纳为7类:(1)促进有效的护患沟通;(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患者心理评估与异常心理识别;(4)临床心理护理常用技术;(5)心理治疗的专业方法;(6)危机中患者的心理支持;(7)临终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2、通过心理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实践标准、培训框架的内容分析,析出了护士维护患者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内容,包括护患沟通与护患关系、临床心理评估、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危机中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4个方面。3、结合质性研究与文献分析的结果,构建包括5个培训模块,26个培训子模块,118个学习单元(分为基础级和进阶级)在内的培训知识体系草案。经过专家小组会议,初步形成适用于临床护士的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包括5个培训模块、25个培训子模块、113个培训学习单元(分为入门级、进阶级和高阶级三级),并对培训模块及子模块的内涵进行了描述。4、针对6省市8家综合性医院1017名临床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对心理护理培训内容的需求得分均大于4分,总体需求得分为(4.369±0.577)分,依据培训需求得分,调整E模块下部分学习单元的分级。之后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训知识体系,最终确立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包括5个培训模块及其内涵、25个培训子模块及其内涵和107个培训学习单元及其分级;培训学习单元中包括入门级培训内容59项、进阶级培训内容35项和高阶级培训内容13项。结论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明晰了患者心理护理需求、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内容,经专家论证,确定了 5个培训模块及其内涵、25个培训子模块及其内涵、107个学习单元及其分级,形成了系统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该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培训内容的临床实践性,提升实践技能占比,致力实现培训迁移;模块化、内容进阶式分级的培训设置,既有利于有针对性、灵活性地开展培训,又为全面系统、循序渐进开展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本研究不仅在心理护理培训内容设置方面做出了探索,丰富了我国临床护士在职培训的理论体系,还为未来培训教材以及心理护理能力的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李百平[7](2020)在《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突破 ——基于学校一线教师帮扶者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教育精准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区域,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遭遇着许多的现实困境。这些问题与矛盾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制约着扶贫开发的成效。本文以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为研究对象,选取西南地区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边远山区H县为研究案例,通过一线帮扶教师的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理论基础、政策变迁、实践概况、实践困境产生和生成缘由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教育精准扶贫内涵的形成和丰富的过程与扶贫实践高度相关,对教育精准扶贫内涵的形成过程也呈现出了人们对贫困认识的衍变过程。从致贫原因角度出发,个体主义归因于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缺失,教育精准扶贫政策采取的对应措施是针对个体能力缺失的补偿;从社会结构范式归因于贫困文化,要破解区域性贫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必要手段。教育公平始终是我国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价值取向。第二,我国的教育扶贫实践演变与中国反贫困的理论政策发展进程是高度契合的,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扶贫政策演变经历了以组织和建设性为主的初步构建阶段、以系统与规模化并重的基本形成阶段、以精准和具体化为主的逐步完善阶段三个阶段。在新时期脱贫攻坚中,教育从源头上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精准是脱贫政策的指示方向。第三,H县当前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的控辍保学“双线六长”责任制和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两方面进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政策支持断裂、扶贫资金不足、教育资源错配和扶贫目标模糊等问题和矛盾。究其原因,教师帮扶者的角色冲突与角色超载没有得到积极的适调,政策阻滞与形式化引发教育精准扶贫目标的偏差;地方扶贫资金不足,教师扶贫绩效评估以辍学保学率为标准,方式单一;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复杂图景致使教育扶贫的阻断作用受限。基于以上的研究和发现,提出教育精准扶贫现实困境的有效破局路径:一是增强对扶贫主体的政策关怀和支持,比如“补偿型”工资、定期培训和心理疏导,并加强教育对象对教育精准扶贫的精神启蒙;二是处理好控辍保学与教育常规工作的关系,通过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和教师社会性事务适量减负来实现;三是增强精准扶贫的绩效评估,通过构建教育扶贫政策绩效的动态评估机制,完善贫困学子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搭建教育精准扶贫“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
丁省伟[8](2020)在《电影剧本《守护星城》创作阐述》文中指出电影剧本以未来城市星城为舞台,采取了武功和高科技并存的时代背景,剧本讲述了神秘人密谋颠覆星城统治,夺取“星城之心”,男主李天雷作为“天选之子”成为星城守护者的故事。从小被父母送到化相派习武的李天雷,一天突然接到父母被杀害的消息,从此走上了“复仇”之路。同时,神秘人在暗地里密谋颠覆星城统治,掌握了星城的地下力量并成功打入政府内部。艺成归来的李天雷,为了给父母报仇展开了与天海帮及神秘人的激烈对抗。在复仇的过程中,李天雷发现星城面临着更大的危机,这时他勇敢的承担起自己“天选之子”的使命,最终击败了神秘人,成功守护了星城。本文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剧本创作缘起、创作背景、片名、目的和意义。本论部分主要从故事大纲、主题、人物、叙事、冲突等部分作了详细的剧本阐述。剧本《守护星城》定位为科幻武侠类型,架空历史,立足科幻与武侠元素。主题方面,主要阐述了复仇与守护、武道初心、科技滥用、资源短缺及和平共存等在剧本故事发展中自然呈现出来的主题。人物方面,重点阐述了剧本如何通过对白、动作及心理来塑造人物形象。叙事方面,主要对剧本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进行了解读。冲突方面,阐述了剧本冲突的设计和质量。最后,在结语部分对本次创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田洁[9](2020)在《师徒制模式下小学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的专业成长任重而道远,是教育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初任教师来说,师徒制是对其专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方式之一。初任教师处在职业适应期,对自身职业生涯没有明晰的定位与规划,也遇到很多问题。“优秀师傅”可以为初任教师指明方向,传授教学经验,促进其专业化成长。师徒制有利于创造和谐、互帮互助的教师团体,使我国整个教师队伍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本研究是在总结国内外师徒制、初任教师以及师徒制对初任教师专业成长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实践探索,运用行动研究范式,以PDCA循环为基石,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以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方法为辅,展开分析与论述,来探讨小学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的解决。笔者身为初任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亲历者和参与者。通过个人工作经历的自我叙事,主要从教育信念、教学专业知识、教学专业能力和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来对自身在师徒制模式下教师专业成长历程进行考察和分析。通过对案例的总结本论文对师徒制对于初任教师的影响以及初任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方面进行反思,最后提出可供初任教师或师徒制运行参考的建议:增强初任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初任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初适应期的需求,加强其适应能力;建立长期合作的实践共同体,其中包括针对在校实习生的实践共同体、师徒学习共同体以及学科教研共同体,争取为每一位教师答疑解惑,发挥共同体的益处;建立适应师徒制的评价机制,促进师徒双方教学相长。
秦北[10](2020)在《归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叶明义飞机从纽约起飞的时候,叶明义还在想,也许北美的原住民真是从亚洲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地面的物体在舷窗里变小,化作线条和网格,还有不规则的色块。陆地的模样越来越像显微镜下他钻研了一辈子的半导体芯片。陆地与半导体本来也是同质的。岩石、沙砾里富含的硅元素,提纯,生长成单晶硅棒,再
二、我帮Tony想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帮Tony想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死亡的道德形构:社会想象与日常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现代死亡的社会理论与社会想象 |
(一)道德的死亡社会学 |
(二)死亡的道德人类学 |
(三)反省的视野 |
(四)社会理论与社会想象:医学化社会中的日常医学 |
二、当我们不说“死”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
(一)优雅的“如果” |
(二)没有选择的选择 |
(三)两极之间 |
三、日常医学与生活质量:社会想象与当代中国家庭的临终实践 |
四、“我选择安乐死”:一场死亡对谈中的道德争论与阶层交互时空 |
五、临终家庭:变迁时代中极致的道德剧场 |
六、结语 |
(2)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西方关于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的研究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文化”与“反文化” |
二、“学校主流文化”与“反学校主流文化” |
第四节 理论依据 |
一、抵制理论 |
二、亚文化理论 |
三、生态系统理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思路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节 量化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一、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问卷的编制 |
二、调查问卷的测试与修订 |
三、问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第三节 质性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一、访谈样本的选择 |
二、访谈资料的收集 |
三、访谈资料的分析工具与方法 |
第三章 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的实然状况 |
第一节 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的整体现状呈现 |
一、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二、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各维度统计数据分析 |
三、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的群体差异分析 |
第二节 P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之个案呈现 |
一、走进P中等职业学校 |
二、P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的具体刻写 |
第四章 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范畴提炼与模型建构 |
一、开放式编码 |
二、主轴编码 |
三、选择性编码 |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二节 模型阐释与研究发现 |
一、外力的推动: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的外部原因 |
二、学生自我洞察: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的内部能动作用 |
第五章 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的积极转化对策 |
第一节 学校加强人文关怀,发挥全面育人的主导作用 |
一、理解与接纳:正确认识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反思当前职业学校文化 |
二、重塑与建构: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
三、优化与提升:转变教学方式,课程设置体现职教特色 |
四、分散与重组:预防与减少中职学校的消极同辈群体活动 |
第二节 重视家庭教育,增强应对子女反学校主流文化倾向的能力 |
一、家长需要理性对待家庭结构破裂下的子女教育 |
二、更新家庭教育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
三、提升家长文化素养,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三节 社会落实制度保障,助力建设良好职教文化环境 |
一、净化青少年网络环境,营造和谐网络文化环境 |
二、强化社会核心价值教育,提高学生面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力 |
三、支持与关怀并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学校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访谈提纲(学生版) |
附录二 中职学校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三 中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4)《关键句是死亡》(第八至十一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
1.1 Task Background |
1.2 Featur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1.3 Entruster’s Requirements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translation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3 Proofreading and Feedback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3.2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 Methods at Lexical Level |
4.1.1 Extension of Word’s Meaning |
4.1.2 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
4.2 Translation Methods at Syntactic Level |
4.2.1 Division |
4.2.2 Inversion |
4.2.3 Free Translation |
4.3 Translation Methods at Textual Level |
4.3.1 Cohesive Devices |
4.3.2 Adjustment of the Logical Order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A |
Appendix B |
Appendix C |
(5)翻译补偿视角下《混血女孩回忆录》(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Abbreviations |
Introduction |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and Its Author |
Reasons for Text Selection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
Focuses of the Report |
Layout of the Report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
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1.2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1.3 Difficulties of the Translation |
Chapter Two Compensation Theory |
2.1 Necessity of Compensation |
2.2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ensation Theory |
2.3 Definition of Compensation |
2.4 Classification of Compensation |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
3.1 Compensation at Lexical Level |
3.2 Compensation at Semantic Level |
3.3 Compensation at Cultural Level |
3.4 Compensation at Aesthetic Level |
Conclusion |
Major Findings |
Limitations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
(6)需求导向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文献分析 |
三、相关理论及借鉴 |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心理护理体验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三部分 心理护理工作内容的文献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四部分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 |
一、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框架特征 |
二、培训模块与子模块的拟定 |
三、培训学习单元的选择与分级 |
四、专家论证 |
五、小结 |
第五部分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创新及局限性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检索策略 |
附录二: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专家小组会议讨论草案 |
附录三: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四: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综述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一、发表论文情况 |
二、学术会议 |
致谢 |
(7)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突破 ——基于学校一线教师帮扶者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文献的述评 |
四、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
一、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及衍生过程 |
(一)贫困 |
(二)教育贫困 |
(三)教育扶贫 |
(四)精准扶贫 |
(五)教育精准扶贫 |
二、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依据 |
(一)基于个体主义归因视角下的教育补偿理论 |
(二)贫困文化理论 |
(三)教育公平理论 |
第二章 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和政策演变 |
一、以组织和建设性为主的初步构建阶段(1985年-2000年) |
二、以系统与规模化并重的基本形成阶段(2001年-2010年) |
三、以精准和具体化为主的逐步完善阶段(2011年至今) |
第三章 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表征及归因——一线教师帮扶者的视角 |
一、H地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现状 |
(一)落实补助政策,助推精准帮扶 |
(二)推进控辍保学,着力劝返预防 |
二、支持断裂、资金不足、资源错配与目标模糊:精准教育扶贫的困境 |
(一)“家访劝返”缺乏资源支持,教育扶贫主体安全得不到保障 |
(二)“看不见的成本”增加了经济负担,影响教师行动者的积极性 |
(三)教育精准扶贫进程中出现资源错配,影响扶贫的实践成效 |
(四)教育精准扶贫目标模糊,存在控辍保学与质量提升的矛盾 |
三、教育精准扶贫困境的成因 |
(一)教师帮扶者的角色冲突与角色超载 |
(二)政策阻滞与形式化,引发教育精准扶贫目标的偏差 |
(三)扶贫资金不足,绩效评估方式单一 |
(四)贫困的复杂图景致使教育精准扶贫阻断的作用受限 |
第四章 教育精准扶贫困境的破局对策 |
一、增强对扶贫主体的政策关怀和资源支持 |
(一)为经济不利的扶贫教师提供“补偿型”工资 |
(二)定期对参与教育扶贫的教师进行培训和心理疏导 |
(三)加强对扶贫对象的精神启蒙 |
二、处理好控辍保学与教育常规工作的关系 |
(一)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避免教师角色超载 |
(二)对教师参与的教育扶贫工作,要适量“减负” |
三、增强教育精准扶贫的绩效评估 |
(一)构建反教育贫困政策绩效的动态评估机制 |
(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
(三)搭建教育扶贫的信息公共网络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电影剧本《守护星城》创作阐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创作缘起 |
1.2 创作背景 |
1.2.1 科幻武侠小说——为科幻电影与武侠电影融合的奠定基础 |
1.2.2 武侠亚类型化——为科幻电影与武侠电影融合提供经验 |
1.2.3 实践及探索——为科幻电影与武侠电影融合创造可能 |
1.2.4 需求与发展——为科幻电影与武侠电影融合开创未来 |
1.3 关于片名 |
1.4 目的与意义 |
2 剧本创作阐述 |
2.1 故事大纲 |
2.2 主题 |
2.2.1 复仇与守护 |
2.2.2 武道初心 |
2.2.3 科技滥用,资源短缺 |
2.2.4 和平共存 |
2.3 人物 |
2.3.1 通过对白塑造人物 |
2.3.2 通过动作塑造人物 |
2.3.3 通过心理塑造人物 |
2.4 叙事 |
2.4.1 叙事结构 |
2.4.2 叙事手法 |
2.5 冲突 |
2.5.1 冲突的设计 |
2.5.2 冲突的质量 |
3 结语 |
3.1 创作总结 |
3.2 创作反思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附录 |
附录一 故事梗概 |
附录二 人物小传 |
附录三 完整剧本 |
(9)师徒制模式下小学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我国基础教育对教师需求加大 |
(二)初任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 |
(三)探索师徒制的有效实现 |
(四)提升参与者的研究能力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师徒制的研究 |
1.师徒制实施目的 |
2.指导内容与方法 |
3.师徒制的运行 |
(二)关于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
1.初任教师成长阶段 |
2.初任教师生存适应问题 |
(三)关于师徒制对初任教师专业成长作用的研究 |
1.国外关于师徒制对初任教师专业成长作用的研究 |
2.国内关于师徒制对初任教师专业成长作用的研究 |
(四)对已有研究的总结 |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师徒制 |
(二)教师专业成长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与步骤 |
一、研究方法与流程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流程 |
二、研究情境 |
(一)任教学校 |
(二)研究者背景 |
(三)研究者角色 |
(四)师徒制的建立 |
(五)研究限制 |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 |
(一)材料收集 |
(二)材料处理和分析 |
第三部分 教育行动的过程与分析 |
一、师徒制模式下小学初任教师教育信念的成长 |
(一)“成绩好了,可以不听课” |
(二)“关爱学生,督促进步” |
(三)“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
二、师徒制模式下小学初任教师专业知识的成长 |
(一)“学生听不懂我的指令” |
(二)“师傅们为我揭开奥秘” |
(三)“课堂指令语运用自如” |
三、师徒制模式下小学初任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 |
(一)“公开课游戏环节初尝失败” |
(二)“师傅指导:积累和模仿” |
(三)“游戏环节游刃有余” |
四、师徒制模式下小学初任教师教学管理的成长 |
(一)“口语管理一筹莫展” |
(二)“X老师协助下初步建立口语档案袋” |
(三)“接纳X老师的建议与自我进步” |
(四)“档案袋管理得心应手” |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师徒需拥有专业素质 |
二、明确师傅带教内容与指导方式 |
三、建立多种形式的师徒制 |
四、确立师徒平等互利的带教目的 |
五、完善师徒评价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听课记录表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四、我帮Tony想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死亡的道德形构:社会想象与日常实践[J]. 方洪鑫. 社会, 2021(04)
- [2]中职学生反学校主流文化现象研究[D]. 樊晓琳.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3]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查医生援鄂日记》(节选);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冬季来临之前》(节选)[D]. 崔保华. 新疆大学, 2021
- [4]《关键句是死亡》(第八至十一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殷悦.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翻译补偿视角下《混血女孩回忆录》(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何征. 兰州大学, 2021
- [6]需求导向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D]. 王秋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3)
- [7]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突破 ——基于学校一线教师帮扶者的视角[D]. 李百平.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电影剧本《守护星城》创作阐述[D]. 丁省伟.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1)
- [9]师徒制模式下小学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D]. 田洁.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归心[J]. 秦北. 当代,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