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硅酸盐细菌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冯媛媛[1](2021)在《根际促生细菌对樱桃重茬土壤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樱桃属于蔷薇科、樱属植物,具有“开春第一果”之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入我们国家,在山东省烟台、辽宁省大连等地开始种植,如今已呈现全面开花式的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果树。由于近年来的市场对于樱桃需求量的增长,使得果园出现集约化、种植单一的现象,并且随着同一果园的种植年限的增加,影响了土壤的环境,造成了樱桃品质与产量的下降,限制了樱桃产业的高速发展。连作障碍已经成为樱桃果园急需解决的问题。化学肥料的施用可以直接刺激产量的增加,但所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可忽略,如环境污染,造成土壤板结等一系列缺点。由于人们对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并且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肥料成为农业生产的热点。这种新型肥料即为微生物菌肥。本实验分离筛选出植物根际促生菌,进行分子鉴定与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研究根际促生细菌对重茬土壤与正茬土壤的吉塞拉6号组培苗及其土壤环境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探讨研究单一菌株与复合菌株对吉塞拉6号组培苗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促生作用及土壤的生态因子的影响。旨在发现根际促生细菌对于重茬土壤栽种的植株的影响,以期为微生物菌肥的研究材料,提供理论和生产实用依据。本研究2019—2021年在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果树实验室进行。试验以吉塞拉6号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五株根际促生细菌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甲营养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链霉菌(Streptomycetaceae),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对重茬与正茬吉塞拉6号组培苗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土壤环境等指标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对重茬土与正茬土的吉塞拉6号组培苗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幼苗地上部分的生理指标,地下部分的根形态等指标与对照处理相比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植物根际促生菌的高浓度的菌悬液对组培苗的促进作用高于低浓度的菌悬液对组培苗的促进作用。随着各个单一菌液的浓度的降低,组培苗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各项指标增长率也随之降低。土壤中真菌的数量随着菌悬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土壤中细菌的数量随着菌悬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3、复合菌株共同发酵得到的菌悬液对组培苗的促进作用高于单一菌悬液对组培苗的促进作用。对土壤中有害真菌的数量的抑制影响高于单一菌悬液的影响,对土壤中的细菌数量的促进效果高于单一菌液处理的影响。4、植物根际促生菌对重茬土壤组培苗的促进作用高于正茬土壤樱桃组培苗的影响。重茬土组培苗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土壤环境的各项指标的增长率均高于正茬土组培苗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土壤环境的增长率。
周璇,沈欣,辛景树[2](2020)在《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状况》文中研究说明微生物肥料作为新型肥料中的一员,不仅能够活化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防治土壤有害微生物、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而且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协助植物吸收养分、增加作物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等作用,在化肥零增长行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微生物肥料生产、产品应用、行业管理等方面,总结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现状,从产品品质、产品使用及农民接受程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许睿娉[3](2020)在《枯草芽孢杆菌HG-15菌体发酵全可溶培养基配方与条件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生物肥料能够有效增进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病性、改善作物品质,符合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发展前景广阔。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肥效快,养分利用率高,节水节肥,降低生产成本,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是现代农业的一项重大技术。研究微生物肥料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枯草芽孢杆菌HG-15由本实验室分离自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小麦根际土壤,该菌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能够产生生长素(IAA)和ACC脱氨酶,具有防病促生双重作用,能够在小麦、玉米、黄瓜和杨树根际稳定定殖,耐盐性好。该菌株作为微生物肥料菌种已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为研究该菌株在水肥一体化中的应用,本研究对该菌株菌体发酵的全可溶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摇瓶发酵,对枯草芽孢杆菌HG-15菌体发酵的基础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最佳基础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5g/L、酵母粉5.0g/L、蛋白胨10.0g/L、NaCl 10.0g/L、MgSO4 0.2g/L、MnSO4 0.2g/L、水1.0L。发酵液菌体数量为2.076×109 cfu/mL。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HG-15菌株菌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初步优化。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NH4)2SO4;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碳氮比和最佳无机盐组合。初步优化获得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5g/L、酵母粉46.5g/L、(NH4)2SO4 0.4g/L、NaCl 10.0g/L、MgSO4 0.8 g/L、MnSO4 0.2 g/L、KH2PO40.3 g/L,水1.0L。运用此配方摇瓶发酵,发酵液菌体数量为2.93×109cfu/mL。3.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获得HG-15菌株菌体发酵最佳条件为:接种量10%、装液量50mL/250mL、温度28℃、转速200r/min。此条件下,运用初步优化获得的培养基配方进行摇瓶发酵,发酵液菌体数量为4.167×109cfu/mL。4.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对HG-15菌株菌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显示,影响发酵液菌体数量的显着性因素为酵母粉、NaCl和MnSO4;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确定了显着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最终获得HG-15菌株菌体发酵最佳全可溶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5g/L、酵母粉60.125g/L、(NH4)2SO4 0.4g/L、NaCl 9.0g/L、MgSO4 0.8g/L、MnSO4 0.35g/L、KH2PO4 0.3g/L、水1.0L。运用优化获得的HG-15菌株菌体发酵最佳全可溶培养基配方,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摇瓶发酵,发酵液中芽孢率大于90%时,菌体数量为5.122×109cfu/mL,与基础培养基相比,发酵液菌体数量提高了2.47倍。本研究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HG-15菌体发酵全可溶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对该菌株的工业化发酵和在水肥一体化中的应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张敏硕[4](2019)在《冀北坝上蔬菜施用溶磷解钾菌剂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微生物肥料。已有的研究表明巨大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溶磷能力,可以活化土壤中固定态磷;胶质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解钾能力,可以活化土壤中矿物钾和缓效钾,提高其在土壤中的有效性。然而,关于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有效菌为巨大芽孢杆菌与胶质芽孢杆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褐土与潮褐土的设施蔬菜生产中,在冀北坝上栗钙土上未检索到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冀北坝上冷凉蔬菜和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为主要对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探索溶磷解钾菌剂对冷凉环境中蔬菜的促生效果和溶磷解钾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溶磷或解钾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冀北坝上地区蔬菜施用微生物菌剂的效果试验设4个不同菌剂用量处理,分别为0 L/hm2、30 L/hm2、60 L/hm2、90 L/hm2。与不施菌剂相比在叶菜类蔬菜(娃娃菜、大白菜)、果菜类蔬菜(西葫芦、南瓜)、根菜类蔬菜(洋葱、胡萝卜)上施用菌剂90 L/hm2,各类蔬菜增产和品质提升效果最为显着,其中娃娃菜、大白菜、西葫芦、南瓜、洋葱、胡萝卜分别增产13.6%、17.9%、14.7%、15.1%、15.5%、16.5%。各类蔬菜品质显着提升,增幅为Vc 8.9354.8 mg/100g、可溶性蛋白质0.773.00 mg/g、可溶性糖含量0.120.48个百分点。同时,施用菌剂90 L/hm2,土壤碱性磷酸酶含量、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提升幅度最为显着,分析收获后的土壤,其中白菜、娃娃菜、西葫芦、南瓜、胡萝卜、洋葱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79.0%、81.9%、19.1%、61.4%、27.7%、17.0%,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42.4%、50.2%、190%、10.6%、50.2%、101%,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57.0%、34.3%、31.6%、20.2%、69.5%、27.4%。(2)明确了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活化土壤中磷钾的效果试验证明巨大芽孢杆菌与胶质芽孢杆菌均可在高养分含量和低养分含量土壤中定殖。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可以在低养分土壤中活化出22.5 mg/kg磷、39.1mg/kg钾,其分别占土壤速效磷、钾的97.8%和47.4%;可以在高养分土壤中活化出30 mg/kg磷、60 mg/kg钾,其分别占土壤速效磷、钾的11.8%和8.27%。因此,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在低养分含量的土壤中活化磷钾的效果较好。(3)揭示了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在冀北坝上土壤中的作用机制施用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增强了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说明两菌株可以通过酶解实现溶磷解钾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与胶质芽孢杆菌分别使磷矿石与钾长石的颗粒明显变小、边棱消失、形状近似球状、颗粒间排列紧密。两菌株接种168h,生长介质中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升了288mg/kg、36.6 mg/kg,且与pH呈显着负相关,这说明两菌株均可通过释放有机酸、氢质子使培养基pH下降而活化生长介质中难溶态磷、钾。综上所述,含有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剂可以通过酶解和酸解实现溶磷解钾作用,并且其溶磷解钾作用在低养分含量的土壤中较强。在冀北坝上冷凉地区施用菌剂90 L/hm2可以显着提高蔬菜产量,并改善蔬菜品质。
田稼,吴小杰,孙超,齐凡[5](2017)在《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土壤和岩石中的常见细菌,由于该菌具有一定的分解矿物能力,胞外具有肥大的荚膜,并能分泌一些酸类和促生长物质,因此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矿物相关工业、环境治理等领域。胶质芽孢杆菌从发现伊始就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在分离鉴定、发酵条件、矿物分解及风化作用、农业及工业领域应用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从胶质芽孢杆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征、功能特性、培养条件及应用研究等几方面对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对该菌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滕青[6](2018)在《低品位菱镁矿石细菌预处理反浮选脱硅及综合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菱镁矿资源丰富,但优质矿床资源匮乏。高档镁质材料对菱镁矿纯度要求高,浮选对以包裹体形式嵌生在菱镁矿石中的石英分选效果较差,且尾矿堆存占用耕地、污染环境。本文以辽宁营口大石桥市菱镁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菌预处理-反浮选脱除菱镁矿石中含硅矿物,得高品位菱镁矿,符合烧结镁砂MS93A标准,尾矿制备硫酸镁,形成细菌预处理—反浮选—尾矿硫酸浸出,低品位菱镁矿中镁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分离获得一株对菱镁矿石浮选脱硅的硅酸盐细菌,命名为TG-08菌,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温度38℃、培养基初始pH 7,摇瓶接菌量体积分数5%。确定细菌预处理—十二胺反浮选体系最佳工艺条件:50 g菱镁矿石,100 ml培养液,接入体积分数10%的对数培养期TG-08菌,摇床培养3d,去除培养液,并于pH值为8,水玻璃用量200 g/t,十二胺用量300 g/t的体系下浮选脱硅,可获得MgO品位和回收率为46.37%、68.46%,SiO2品位为1.28%的浮选精矿。无菌体系下,浮选精矿中MgO品位和回收率为45.81%、73.62%,Si02品位为2.08%。对比可知,细菌预处理可以提高浮选指标。揭示了菱镁矿石经TG-08菌预处理反浮选脱硅指标提高的机理。菱镁矿石与石英经TG-08菌预处理,其表面性质、细菌培养液离子浓度、pH的变化表明,石英表面被溶蚀,与十二胺接触位点增多;TG-08菌代谢物多糖附着于菱镁矿表面,使其亲水沉淀,菱镁矿与石英的界面差异被强化,使菱镁矿石浮选品位得到提高。利用Material Studio,通过模拟TG-08菌预处理前后石英与药剂、菱镁矿与药剂相互作用过程,可知TG-08菌预处理后的石英面更易与十二胺吸附,多糖与十二胺在菱镁矿面存在竞争吸附,且多糖更易与菱镁矿面结合,该模拟体系进一步阐明了 TG-08菌预处理反浮选提高菱镁矿石脱硅指标的内在原因。考察了尾矿硫酸浸出制备硫酸镁的影响因素,尾矿磨细至-0.074mm,在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硫酸用量1.5 mol/L,液固比3:1条件下,镁浸出率可达84%。镁浸出过程受扩散和化学反应共同控制,符合液-固相非催化反应的缩芯模型。论文研究成果对于细菌预处理浮选低品位菱镁矿具指导作用,可为低品位菱镁矿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孙超[7](2017)在《复合微生物肥料F25对渭北苹果园土壤环境及苹果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渭北苹果主栽区经过多年粗放式发展,引发诸多问题。如果园土壤环境不断恶化所引起的再植病频发、各类农残超标造成的苹果果品质量下降。严重威胁苹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研究从果树根际微生物入手,筛选具有特异性功能的菌株,并结合果园土壤养分本底状况,研发1种复合微生物肥料。通过该肥料的田间试验,获取产量、优果率、单果重、糖度、硬度数据对肥效进行评价,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施肥后土壤菌群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使用解磷圈实验和解磷含量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优良的无机、有机磷降解菌株F162,其解无机磷含量达65.930 mg/L。对1株实验室保存解钾菌YA-07解钾能力进行测定,其解钾率为17%。分别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菌株F162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YA-07为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通过菌株共存性试验,发现两者在同等营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并未出现两者相互抑制的情况。通过固体发酵条件优化,得到9.0×108 cfu/g的F162和1.58×109 cfu/g的YA-07固体菌剂。并结合渭北苹果主栽区10个果园的土壤养分及pH情况,及苹果生长中的需肥特点,设计了 F25的肥料配方。高通量测序结果,说明在施用该复合微生物肥料后,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发生了很大变化,真菌有227个物种、细菌有266个物种在施肥以后种群丰度急剧下降甚至消失,而另外224个真菌物种和261个细菌物种丰度显着增加。菌群的显着差异主要表现在真菌44个属,细菌7个属中间。其中显着增加的有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蜡壳耳目(Sebacinales)、假诺卡氏科(Pseudonocardiaceae),而显着降低的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 spp.)是农业中常见的一种病原菌。通过α、β多样性分析,说明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群落丰富度在施肥后有了一定下降,而土壤中的真菌多样性有所提高,而细菌多样性有所下降。并且对于老龄果园的土壤修复,具有更显着的作用。调查苹果产量品质,说明该复合微生物肥料能够促进苹果的生长发育,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较CK施肥产量增加24.84%,相对优果率增加24.73%,单果重增加9.15%,糖度增加8.14%,去皮硬度降低1.46%,株增产值为82.58元,投入产出比为1:1.95。综合菌群变化情况及肥效评价,证明该肥料不仅具有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还可提升苹果品质及产量,果农增产增收,值得在果区广泛推广使用。
姜敏,汪霄,张润花,李志国,顾炽明,刘毅,陈防,WANG Li[8](2016)在《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及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讨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通过土壤培养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1%含量生物炭(B1)、2%含量生物炭(B2)、3%含量生物炭(B3)四个生物炭水平。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于我国南方两种不同土壤(黄棕壤和灰潮土)不同形态钾素含量变化差异及理化性质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按土壤质量施加1%、2%和3%的生物炭均能提高两种土壤各有效态钾含量水平,并且在此范围内有效态钾含量有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是不同土壤有效态钾增加量有所不同,黄棕壤有效态钾增加量要高于灰潮土。分析认为供试土壤有效钾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炭中所含有的钾素直接带入以及生物炭施入后引起土壤理化性质、解钾菌数量等的变化,间接提高了一部分土壤吸附固定态钾的有效性。
任丽丽,李玉玺,陈阳[9](2015)在《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土壤存在既富含钾又缺钾的现象,钾肥大量依赖于进口。硅酸盐细菌能分解土壤中的云母、长石等硅酸盐矿物,释放出钾、磷等元素,将难溶性钾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可溶性钾,促进植物吸收和生长,此外,还能促进植物根部有益微生物繁殖,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文中从硅酸盐细菌解钾效果及最适条件研究、解钾作用机理研究和问题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刘殿锋[10](2011)在《含钾岩石生物转化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钾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而我国钾肥资源短缺,因此通过生物转化将我国含量丰富的低品位含钾岩石生产成生物钾肥不但能拓宽我国钾肥生产资源,还可以缓解农业生产钾肥紧张的状况。微生物在含钾岩石生物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含钾岩石生物转化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进而对其风化含钾岩石的机制进行探讨,有利于为进一步改进含钾岩石生物转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蚯蚓(Pheretima carnosa)对低品位含钾矿石风化的促进作用,用含钾矿粉喂养了蚯蚓,然后对喂养蚯蚓前后含钾矿粉水溶性和硝酸浸提液中钾、铝、铁、钙等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饲养过蚯蚓的钾矿粉与不加蚯蚓的对照样品相比,前者水溶性和硝酸浸提液中钾、铝、铁、钙等四种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后者,其中水溶性钾、铝、铁、钙等元素含量比后者分别高5.64%、20.25%、27.52%、17.21%,硝酸浸提液中钾、铝、铁、钙等元素含量比后者分别高6.59%、3.94%、4.36%、8.49%。上述结果说明蚯蚓能促进含钾矿粉的风化。为揭示与蚯蚓促进含钾矿粉风化相关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样性分析(ARDRA)技术研究了蚯蚓肠道内容物及喂养环境样品中细菌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除含钾矿粉初始样品细菌的多样性很低外,喂养蚯蚓10d的含钾矿粉及在这些含钾矿粉喂养10d的蚯蚓肠道内容物、黄棕壤及黄棕壤中喂养10d的蚯蚓肠道内容物等四种样品中都具有很高的微生物多样性;蚯蚓肠道与蚯蚓生存环境虽共有一些相同种类的微生物,但各个样品细菌群落结构相差很大;γ-变形杆菌(Gammaproteobacteria)是蚯蚓肠道优势菌群,在蚯蚓肠道内对矿粉风化可能起重要作用;与含钾矿石风化相关的微生物菌落结构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含钾矿石的风化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堆肥固态发酵是生物转化含钾岩石的有效技术。为获得堆肥固态发酵的有效菌种,我们对耐高温钾矿物溶解细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从饲喂含钾矿粉的蚯蚓肠道内分离到了一株耐高温的钾矿物溶解菌EGT,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结果可以确定该菌为一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sp);采用固态发酵法用该链霉菌对以钾长石为主要成份的含钾矿粉进行发酵处理,ICP的检测结果表明用该链霉菌处理后的发酵物料水溶性Al、Fe和K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接灭活菌未发酵和发酵14天的两个对照,其中比接灭活菌未发酵的对照分别高23.08%、123.19%和30.99%,比接接灭活菌发酵的对照分别高45.45%、52.48%和9.13%。上述结果说明该菌可以促进含钾矿物的风化。由于该链霉菌不但解钾,而且还耐高温,因此可以做为堆肥化处理含钾矿物制备钾肥的有效菌种。为探讨含钾矿石的生物转化工艺及转化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我们采用先堆肥发酵再用蚯蚓处理的方法处理低品位含钾矿粉,然后用DGGE技术研究了该工艺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堆肥有效钾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堆肥发酵和蚯蚓处理均能提高低品位含钾岩石粉的释钾量,其中经过堆肥发酵处理,有效钾含量提高了37.36%;经过蚯蚓处理,有效钾含量提高了9.77%;DGGE指纹图谱显示钾矿粉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很大。其中,堆肥固态发酵前期样品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而堆肥固态发酵后期及加蚯蚓处理阶段样品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则相对较小;固态发酵前期堆肥中优势细菌种类变动较大,而后期优势细菌种类则比较稳定;在整个固态发酵阶段一直占据优势地位的细菌仅见条带12(可能属于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和14(壁厚菌门Firmicutes的一种细菌)所代表的细菌:加蚯蚓处理堆肥后,并未出现特殊的优势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和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表明:DGGE指纹图上13个主要条带代表的细菌全部属于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壁厚菌门(Firmicutes),说明这两大类细菌在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含钾矿粉有机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活性钟,而且还有N、P等其他营养元素,将其作为底肥施用到农田后,不但会影响植物生长,而且也会影响植物根部内生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植物根部内生菌在帮助植物分解土壤矿物、摄取营养、抗病抑病及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是一种富钾植物,其内生菌可能在协助苋菜风化土壤中的含钾矿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施含钾矿粉有机肥对苋菜内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我们用非培养的分子方法研究了在施含钾矿粉有机肥和不施肥苋菜根部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虽然两个文库挑选出的阳性克隆数差别不大,但不施肥苋菜根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内生细菌的OTUs数量和克隆数量远远大于施含钾矿粉有机肥苋菜根文库,说明不施肥苋菜根文库中代表内生细菌的克隆无论是种类和数量都远远大于施含钾矿粉有机肥的苋菜。与施含钾矿粉有机肥的苋菜根部内生细菌群落相比,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和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的细菌在不施肥苋菜根部内生细菌群落占有绝对的优势,其中OTUs和克隆数量较大的主要有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泛菌属(Pantoea)和假单胞属(Pseudomonas)。这些类群的细菌可能通过协助植物风化土壤矿物、固氮以及产生植物生长激素等途径在促进苋菜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上述研究不但解析了与蚯蚓促进含钾矿石风化相关的细菌群落结构,探明了堆肥固态发酵与加蚯蚓处理低品位含钾矿粉过程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还揭示了施用含钾矿粉有机肥后对苋菜生长及其根部内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含钾岩石生物转化工艺,挖掘钾矿物溶解细菌资源,优化生物转化菌剂以及开发更高效的微生物钾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硅酸盐细菌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酸盐细菌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根际促生细菌对樱桃重茬土壤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前人的研究进展 |
1.2.1 连作障碍 |
1.2.1.1 连作障碍的研究历史 |
1.2.1.2 樱桃连作障碍的原因 |
1.2.1.2.1 樱桃土壤状况变化 |
1.2.1.2.2 樱桃根系自毒物质分泌 |
1.2.1.2.3 樱桃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
1.2.1.3 樱桃连作障碍的危害 |
1.2.1.3.1 影响樱桃生长 |
1.2.1.3.2 加重樱桃的病虫害 |
1.2.1.3.3 导致樱桃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 |
1.2.1.4 应对樱桃连作障碍的防治方法 |
1.2.2 植物根际促生菌 |
1.2.2.1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概念 |
1.2.2.2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种类 |
1.2.2.3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促生机制 |
1.2.2.4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作用机制 |
1.2.2.5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应用研究 |
1.2.2.6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现状及前景 |
1.3 本实验的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本实验的创新点 |
1.5 本实验的技术路线 |
2 促生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
2.1 主要仪器 |
2.2 材料 |
2.2.1 菌种样品 |
2.2.2 培养基 |
2.3 方法 |
2.3.1 生防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
2.3.2 生防菌株的筛选 |
2.3.3 生防菌株的鉴定 |
2.3.3.1 形态学鉴定 |
2.3.3.2 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目的菌种的鉴定 |
2.4.1.1 形态特征 |
2.4.1.2 生理生态特征 |
2.4.2 分子生物学鉴定 |
3 根际促生细菌对樱桃土壤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PGPR菌悬液的制备 |
3.2.2 实验方法 |
3.3 测定项目 |
3.4 数据分析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不同菌液对重茬土樱桃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3.5.2 不同菌液对重茬土樱桃幼苗根系形态及根的鲜重的影响 |
3.5.3 不同菌液对重茬土樱桃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3.5.4 不同菌液对重茬土樱桃幼苗土壤主要生物因子的影响 |
3.5.5 不同菌液对重茬土樱桃幼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5.6 不同菌液对正茬土樱桃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3.5.7 不同菌液对正茬土樱桃幼苗根系形态及根的鲜重影响 |
3.5.8 不同菌液对正茬土樱桃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3.5.9 不同菌液对正茬土樱桃幼苗土壤主要生物因子的影响 |
3.5.10 不同菌液对正茬土樱桃幼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根际促生细菌对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4.2 根际促生细菌对幼苗根系的影响 |
4.3 根际促生菌对土壤的影响 |
5 结论 |
6 存在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物肥料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 微生物菌剂 |
1.2 生物有机肥 |
1.3 复合微生物肥料 |
2 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现状 |
2.1 我国微生物肥料企业数量及分布 |
2.2 微生物肥料产品数量及剂型 |
2.3 微生物肥料产品中功能菌的应用 |
2.4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 |
2.5 微生物肥料行业管理 |
2.5.1 肥料登记制度的建立 |
2.5.2 标准体系的建立 |
3 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3.1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
3.2 产品使用技术不完善 |
3.3 社会认知和农民接受度低 |
4 推进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的建议 |
4.1 提高产品质量 |
4.2 完善使用技术 |
4.3 加大微生物肥料的宣传培训 |
(3)枯草芽孢杆菌HG-15菌体发酵全可溶培养基配方与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微生物肥料 |
1.1.1 微生物肥料的概念与分类 |
1.1.2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
1.1.3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 |
1.2 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
1.2.1 枯草芽孢杆菌的特性 |
1.2.2 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 |
1.2.3 枯草芽孢杆菌在农业上的应用 |
1.3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配方与发酵条件优化 |
1.3.1 培养基配方优化 |
1.3.2 发酵条件优化 |
1.3.3 发酵优化试验设计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菌株 |
2.1.2 供试培养基 |
2.1.3 主要软件 |
2.1.4 主要仪器 |
2.1.5 主要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平板菌种的制备 |
2.2.2 种子液的制备 |
2.2.3 种龄的确定 |
2.2.4 HG-15菌株菌体发酵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
2.2.5 HG-15菌株菌体发酵全可溶培养基配方初步优化 |
2.2.5.1 不同碳源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2.2.5.2 不同氮源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2.2.5.3 不同C/N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2.2.5.4 不同无机盐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2.2.6 HG-15菌株菌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
2.2.6.1 不同接种量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2.2.6.2 不同装液量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2.2.6.3 不同转速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2.2.6.4 不同温度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2.2.7 最佳发酵条件下HG-15菌株菌体发酵全可溶培养基配方响应面法优化 |
2.2.7.1 Plackett-Burman(PB)试验 |
2.2.7.2 最陡爬坡试验 |
2.2.7.3 中心组合试验(CCD) |
2.2.7.4 回归模型验证 |
3 结果与分析 |
3.1 HG-15菌株菌体发酵种龄的确定 |
3.2 HG-15菌株菌体发酵基础培养基筛选结果 |
3.3 HG-15菌株菌体发酵全可溶培养基配方初步优化结果 |
3.3.1 不同碳源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3.3.2 不同氮源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3.3.3 不同C/N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3.3.4 不同无机盐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3.4 HG-15菌株菌体发酵条件优化结果 |
3.4.1 不同接种量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3.4.2 不同装液量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3.4.3 不同转速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3.4.4 不同温度对发酵液菌体数量的影响 |
3.5 最佳发酵条件下HG-15菌株全可溶培养基配方响应面法优化结果 |
3.5.1 Plackett-Burman(PB)试验结果 |
3.5.2 最陡爬坡试验结果 |
3.5.3 中心组合试验(CCD)结果 |
3.5.4 回归模型验证结果 |
4 讨论 |
4.1 枯草芽孢杆菌HG-15的菌体发酵 |
4.1.1 培养基配方优化 |
4.1.2 发酵条件优化 |
4.1.3 培养基配方的响应面法优化 |
4.2 微生物肥料与水肥一体化 |
4.3 本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情况 |
(4)冀北坝上蔬菜施用溶磷解钾菌剂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冀北地区蔬菜生产现状 |
1.2.2 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 |
1.2.3 溶磷微生物研究现状 |
1.2.4 解钾微生物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冀北坝上蔬菜施用溶磷解钾菌剂的效果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处理 |
2.1.3 样品采集 |
2.1.4 样品测定 |
2.1.5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叶菜类蔬菜施用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的效果研究 |
2.2.2 果菜类蔬菜施用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的效果研究 |
2.2.3 根菜类蔬菜施用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的效果研究 |
2.3 讨论 |
2.4 小结 |
3 巨大芽孢杆菌溶磷的作用机制研究 |
3.1 巨大芽孢杆菌对磷矿粉的活化作用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2 结果与分析 |
3.2 巨大芽孢杆菌对冷凉环境下冀北地区土壤中磷的活化作用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 |
4 胶质芽孢杆菌解钾机制 |
4.1 胶质芽孢杆菌对钾长石的活化作用 |
4.1.1 材料与方法 |
4.1.2 结果与分析 |
4.2 胶质芽孢杆菌对不同钾浓度土壤的活化作用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3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胶质芽孢杆菌分类地位 |
2 胶质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
2.1 形态特征 |
2.2 生理生化特征 |
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
3 胶质芽孢杆菌的功能特性 |
3.1 分解矿物作用 |
3.2 固氮作用 |
3.3 促生长作用 |
3.4 絮凝作用 |
4 胶质芽孢杆菌培养条件研究 |
4.1 应用于微生物肥料的培养条件 |
4.2 应用于浸矿和冶金的培养条件 |
4.3 应用于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 |
5 胶质芽孢杆菌的应用研究 |
5.1 胶质芽孢杆菌在微生物肥料方面的应用研究 |
5.2 胶质芽孢杆菌在冶金方面的应用研究 |
5.3 胶质芽孢杆菌产生絮凝剂的应用研究 |
6 结语与展望 |
(6)低品位菱镁矿石细菌预处理反浮选脱硅及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菱镁矿资源概况及矿石特性 |
2.1.1 菱镁矿资源现状 |
2.1.2 菱镁矿资源矿床类型 |
2.1.3 矿石性质和矿物结构 |
2.1.4 菱镁矿综合利用的必要性 |
2.1.5 烧结镁砂的品种 |
2.2 菱镁矿选矿技术 |
2.2.1 物理选矿 |
2.2.2 化学选矿 |
2.3 硅酸盐细菌研究现状 |
2.3.1 硅酸盐细菌及其形态学 |
2.3.2 硅酸盐细菌的应用 |
2.3.3 硅酸盐细菌的脱硅机理 |
2.3.4 存在问题 |
2.4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2.4.1 研究意义 |
2.4.2 研究目标 |
2.4.3 研究内容 |
3 矿样、药剂、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
3.1 矿样制备 |
3.2 低品位菱镁矿石分析 |
3.2.1 化学多元素分析 |
3.2.2 矿物组成及相互关系 |
3.2.3 菱镁矿石粒度筛析 |
3.3 试验药剂 |
3.4 试验仪器设备 |
3.5 研究方法 |
3.5.1 矿物浮选实验 |
3.5.2 微生物的筛选与训化 |
3.5.3 细菌预处理菱镁矿石 |
3.5.4 尾矿酸浸实验 |
3.5.5 机理研究检测方法 |
3.6 技术路线 |
4 细菌的筛选与培养 |
4.1 细菌样品采集与分离 |
4.2 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
4.2.1 细菌筛选 |
4.2.2 细菌形态观察 |
4.2.3 TG-08菌生理生化特征 |
4.2.4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4.3 TG-08菌生长特性研究 |
4.3.1 TG-08菌生长曲线 |
4.3.2 摇床转速对TG-08菌生长的影响 |
4.3.3 温度对TG-08菌生长的影响 |
4.3.4 pH值对TG-08菌生长的影响 |
4.3.5 接菌量对TG-08菌生长的影响 |
4.3.6 碳源对TG-08菌生长的影响 |
4.4 TG-08菌表面基团与组成分析 |
4.4.1 TG-08菌表面基团分析 |
4.4.2 TG-08菌组成分析 |
4.5 小结 |
5 TG-08菌预处理反浮选脱硅研究 |
5.1 十二胺体系下菱镁矿石反浮选研究 |
5.1.1 pH值对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
5.1.2 水玻璃用量对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
5.1.3 十二胺用量对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
5.1.4 浮选药剂制度确定 |
5.2 十二烷基磺酸钠体系下菱镁矿石反浮选研究 |
5.2.1 pH值对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
5.2.2 水玻璃用量对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
5.2.3 十二烷基磺酸钠用量对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
5.2.4 浮选药剂制度确定 |
5.3 TG-08菌预处理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研究 |
5.3.1 预处理方式对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
5.3.2 培养方式对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
5.3.3 培养基用量对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
5.3.4 接菌量对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
5.3.5 预处理时间对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
5.3.6 TG-08菌预处理浮选流程确定 |
5.4 小结 |
6 TG-08菌预处理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机理研究 |
6.1 捕收剂与菱镁矿及石英的作用机理 |
6.1.1 十二胺与菱镁矿及石英的作用机理 |
6.1.2 十二烷基磺酸钠与菱镁矿及石英的作用机理 |
6.2 TG-08菌对菱镁矿石的作用机理 |
6.2.1 TG-08菌预处理浮选精矿XRD和XRF分析 |
6.2.2 TG-08菌预处理菱镁矿石分析 |
6.2.3 TG-08菌预处理石英分析 |
6.2.4 TG-08菌预处理菱镁矿石机理 |
6.3 生物多糖替代物对菱镁矿石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
6.4 小结 |
7 菱镁矿石与石英浮选的分子模拟 |
7.1 石英与菱镁矿的建模与优化 |
7.2 十二胺分子的建模与优化 |
7.3 吸附模型建立与吸附能分析 |
7.3.1 石英表面吸附能分析 |
7.3.2 菱镁矿表面吸附能分析 |
7.4 小结 |
8 尾矿制备硫酸镁 |
8.1 尾矿原料分析 |
8.2 尾矿酸浸影响因素 |
8.2.1 硫酸浓度对镁浸出率的影响 |
8.2.2 反应温度对镁浸出率的影响 |
8.2.3 反应时间对镁浸出率的影响 |
8.2.4 液固比对镁浸出率的影响 |
8.3 镁浸出过程动力学分析 |
8.4 镁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流程 |
8.5 小结 |
9 结论 |
9.1 主要结论 |
9.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复合微生物肥料F25对渭北苹果园土壤环境及苹果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陕西苹果生产现状 |
1.1 陕西苹果发展概况 |
1.2 陕西苹果发展存在的问题 |
2. 陕西苹果园土壤状况及存在问题 |
2.1 果园土壤应具备的条件 |
2.2 我省果园土壤现状及存在问题 |
3. 微生物肥料在苹果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3.1 微生物对于果园土壤的修复作用 |
3.2 微生物肥料对于果园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二章 微生物肥料复合菌种的筛选及发酵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解磷菌解磷试验(溶磷圈法) |
2.2 解磷菌对无机磷培养基解磷含量实验 |
2.3 YA-07的解钾含量试验 |
2.4 YA-07与F162系统分类学研究 |
2.5 YA-07与F162共存性试验 |
2.6 发酵条件对YA-07及F162菌数的影响 |
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土壤养分测定及复合微生物肥料配方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土壤肥力水平及分析 |
2.2 不同土层土壤pH分布特征 |
2.3 复合微生物肥料F25组分配比研究 |
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F25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对苹果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 |
2.3 经济效益分析 |
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物炭施用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的影响 |
2.1.1 生物炭施用对土壤水溶性钾含量的影响 |
2.1.2 生物炭施用对土壤交换性钾含量的影响 |
2.1.3 生物炭施用对土壤非交换性钾含量的影响 |
2.2 生物炭对两种土壤中有效态钾增加量及其比例变化的影响 |
2.2.1 生物炭用量对两种土壤有效钾增加量的影响 |
2.2.2 生物炭用量对不同形态钾增加量比例变化的影响 |
2.3 影响两种土壤有效态钾含量的因素 |
2.3.1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2.3.2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p H的影响 |
2.3.3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水平的影响 |
2.3.4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硅酸盐解钾菌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9)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硅酸盐细菌解钾效果及最适条件研究 |
2硅酸盐细菌解钾机理研究进展 |
3问题与展望 |
4结束语 |
(10)含钾岩石生物转化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钾矿物溶解细菌的生物多样性 |
2 钾矿物溶解细菌的作用机理 |
3 钾矿物溶解细菌在农业上的应用 |
4 立题背景、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4.1 立题背景及意义 |
4.2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蚯蚓对含钾岩石风化的促进作用及饲喂含钾矿粉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蚯蚓处理前后含钾矿粉水溶性和硝酸浸提液中元素含量的变化 |
2.2 土壤、含钾矿粉及二者在蚯蚓肠道内形状的电镜观察 |
2.3 蚯蚓肠道及饲喂基质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
2.4 蚯蚓肠道及饲喂基质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蚯蚓肠道内耐高温释钾微生物优良菌株的分离及其释钾效果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菌落分离结果及菌落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 |
2.2 EGT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 |
2.3 EGT菌的系统发育 |
2.4 EGT菌对含钾矿石的风化效果 |
3 讨论 |
3.1 EGT菌的系统发育和分子鉴定 |
3.2 EGT菌对含钾矿粉的风化作用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堆肥发酵和蚯蚓处理低品位含钾矿粉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堆肥及蚯蚓处理低品位钾矿粉过程中堆肥有效钾含量变化 |
2.2 堆肥及蚯蚓处理低品位钾矿粉过程中细菌群落的DGGE分析 |
2.3 DGGE图谱中主要条带的分子鉴定 |
2.4 堆肥过程中优势细菌种类的演变 |
3 讨论 |
3.1 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 |
3.2 蚯蚓对矿物风化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含钾矿粉有机肥对苋菜生长和根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堆肥对苋菜生物量和钾元素含量的影响 |
2.2 阴性对照及苋菜根总DNA的16S rRNA基因扩增 |
2.3 苋菜根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及ARDRA分型 |
2.4 文库阳性细菌克隆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
2.5 苋菜根部内生细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
3 讨论 |
3.1 含钾矿粉有机肥对苋菜生长的促进作用 |
3.2 苋菜对土壤中含钾矿物的风化作用 |
3.3 含钾矿粉有机肥对苋菜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3.4 苋菜根部优势内生细菌的作用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1 主要结论 |
2 本课题创新之处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硅酸盐细菌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根际促生细菌对樱桃重茬土壤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D]. 冯媛媛. 烟台大学, 2021(12)
- [2]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状况[J]. 周璇,沈欣,辛景树.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06)
- [3]枯草芽孢杆菌HG-15菌体发酵全可溶培养基配方与条件优化[D]. 许睿娉.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4]冀北坝上蔬菜施用溶磷解钾菌剂效果及其作用机制[D]. 张敏硕.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5]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的研究进展[J]. 田稼,吴小杰,孙超,齐凡.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06)
- [6]低品位菱镁矿石细菌预处理反浮选脱硅及综合利用研究[D]. 滕青. 北京科技大学, 2018(08)
- [7]复合微生物肥料F25对渭北苹果园土壤环境及苹果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D]. 孙超. 西北大学, 2017(06)
- [8]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及机制初探[J]. 姜敏,汪霄,张润花,李志国,顾炽明,刘毅,陈防,WANG Li. 土壤通报, 2016(06)
- [9]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研究进展[J]. 任丽丽,李玉玺,陈阳.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02)
- [10]含钾岩石生物转化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作用机制研究[D]. 刘殿锋.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