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钼润滑浸渍处理技术提高材料性能

二氧化钼润滑浸渍处理技术提高材料性能

一、提高材料性能的二氧化钼润滑含浸处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曹兴安[1](2021)在《基于二硫化钼的超低摩擦界面构筑及摩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机械摩擦副界面摩擦、磨损所引起的零部件失效,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经济损失。二硫化钼具有高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及层间范德华作用,是一种优良的固体润滑剂。构筑超低摩擦界面有助于提高机械系统使用性能、延长服役寿命和降低摩擦能耗。本文基于二硫化钼优异的润滑性能,自组装膜简单的制备方法和良好的形状兼容性,融合二硫化钼和纳米探针表面修饰,构筑自组装膜/二硫化钼纳米尺度界面,利用侧向力标定的纳米探针,测量自组装膜/二硫化钼界面的摩擦性能,深入研究不同湿度下自组装膜/石墨烯界面的纳米摩擦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二硫化钼表面纳米摩擦的影响因素,如:厚度、基底和各向异性。二硫化钼表面的摩擦力取决于其面外变形的程度,因而表现出厚度依赖性。同时,基底刚度和基底与二硫化钼的结合强度会影响二硫化钼面外变形的大小。二硫化钼表面的摩擦力各向异性又与厚度存在强烈的关联:厚的二硫化钼表面摩擦力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摩擦各向异性主要是因为各个方向不同的能量耗散。薄的二硫化钼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针推动下发生较大的面外变形,导致不同晶格方向上的摩擦力差异很小,摩擦各向异性减弱。2.研究不同环境下二硫化钼的表面摩擦特性。由于二硫化钼具有疏水性,AFM探针与二硫化钼之间不易形成弯月面,二硫化钼摩擦力受湿度的影响较小。二硫化钼的摩擦力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减小,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减少,探针与二硫化钼之间的弯月面力减小。同时,温度升高,给针尖原子提供更多的能量来克服二硫化钼表面能垒。此外,层数越多,二硫化钼热导率越低,表面摩擦力受温度影响越弱。3.研究在不同环境中老化后的二硫化钼摩擦特性。在去离子水中二硫化钼的老化非常缓慢,由于物理吸附,摩擦力变化是可逆的。一旦发生化学吸附后,摩擦力缓慢增加。在紫外/臭氧辐照下,结构缺陷增加,活性位点越来越多,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在高温下,二硫化钼发生逐层刻蚀,二硫化钼的摩擦力迅速增加。当二硫化钼彻底氧化,摩擦力达到峰值,润滑失效。4.构筑自组装单分子膜/二硫化钼超低摩擦界面。将全氟癸基三氯硅烷单分子膜(FDTS SAMs)组装到AFM探针上,可以使FDTS SAMs/Mo S2界面获得超低摩擦系数。这是因为FDTS SAMs和Mo S2的疏水性导致摩擦界面难以形成弯月面,粘附力和摩擦力降低;FDTS SAMs与Mo S2构成非公度接触,摩擦过程中能量耗散降低。由于两者的疏水性,使得FDTS SAMs/Mo S2界面在高湿度下,仍然保持稳定的摩擦性能。

李洋[2](2021)在《二硫化钼真空提纯的研究》文中提出二硫化钼是重要的固体润滑材料及半导体材料,在柔性电子、透明晶体管、生物等一些先进领域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钼精矿是制备二硫化钼的主要原料,金属元素如砷、锡、铅、铋、锌、铁等的硫化物在辉钼矿浮选制备钼精矿的过程中与二硫化钼一起选出,需要在后续工艺中除去。现行化学浸出法除杂工艺存在成本高,流程长,污染严重等缺点。本文结合真空冶金的优势提出了真空蒸馏、真空氯化的方法分离杂质并提纯二硫化钼;结合氧化浸出深度除杂工艺,探索环保、高效、简便的二硫化钼提纯工艺。具体研究内容及进展如下:(1)基于钼精矿中金属硫化物的饱和蒸气压、真空分解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和平衡分压的计算,分析了真空蒸馏除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As2S3、SnS2、PbS、Bi2S3、ZnS的蒸气压远大于MoS2,可以通过真空蒸馏的方法除去;而FeS2、CuS加热时易分解为FeS、Cu2S,不能通过真空蒸馏除去,Bi2S3加热分解为铋蒸气和硫蒸气很容易挥发除去。(2)开展了二硫化钼真空蒸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5-15 Pa,蒸馏温度为1373 K,蒸馏80 min的条件下,杂质的脱除效果最佳。对冷凝物进行检测分析,原料中含量很低的PbS通过真空蒸馏被进一步蒸出,而含量相对较高的杂质元素Na、Al以氟化物形式挥发分离。二硫化钼的纯度由97.01%提高至99.18%。(3)开展了钼精矿真空蒸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15 Pa,蒸馏温度为1373 K,蒸馏80 min的条件下,杂质的脱除效果最佳。对收集的冷凝物进行检测分析,其中铅、锌、铋元素以硫化物形式挥发,此外还有少量氧化钼挥发。钼精矿品位提高约2%。(4)对金属氯化物的挥发性、硫化物与氯化钙在真空条件下反应的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 Pa时,FeS可以被氯化成Fe Cl2挥发除去。钼精矿氯化焙烧除铁实验研究表明,1 Pa时,氯化钙与钼精矿质量比为1.5:1,温度为1123K时,Fe含量可降至0.43%。(5)开展了钼精矿蒸馏残留物氧化浸出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氧水在反应釜中浸出钼精矿蒸馏残留物可进一步脱除铁、铜,随双氧水浓度的升高,去除效果越好。双氧水的浓度为30%时,铁、铜含量分别降至0.35%、0.0094%。

王鹏飞[3](2020)在《钼焙砂氨浸渣中钼的回收工艺研究》文中提出焙烧-氨浸出工艺生产钼酸铵是钼提取的主流工艺,在钼提取过程中,会产出大量的氨浸渣,一方面氨浸渣中有不稳定元素,氨浸渣的堆存会对环境带来潜在危害,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氨浸渣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是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另外氨浸渣中含有一定量的钼,随着钼资源的日渐减少,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是企业节能增效的关键。本文对钼酸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浸渣中钼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在对氨浸渣中钼的存在形式等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钼浸出过程涉及的Mo-H2O系、Mo-S-H2O系E-pH图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以碱浸出的方法进行氨浸渣中钼的回收的技术方案。实验进行了常压碱浸出和高压碱浸出氨浸渣中钼的工艺及理论研究,并用高压碱浸出获得的浸出液制备出了钼酸铵产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氨浸工艺产出的氨浸渣中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钼含量差异较大。第一种生产工艺产出氨浸渣含钼量为7.64%(低品位氨浸渣),第二种则为21.74%(高品位氨浸渣)。低品位氨浸渣含可溶钼2.0%,不溶钼5.0%;高品位氨浸渣内可溶钼含量较高,可溶钼含量为21%,不溶钼含量占2.5%。低品位氨浸渣采用常压多级碱浸出时,钼浸出率可达87.23%,浸出渣中钼含量可降至1.33%以下;高品位氨浸渣经常压多级碱浸出,钼浸出率可达82.23%,浸出渣中钼含量可降至4.2%。低品位氨浸渣经碳酸钠热浸出后,钼浸出率为96.6%,渣中钼含量小于0.3%;高品位氨浸渣经碳酸钠热浸出后钼浸出率大于82.7%,渣中钼含量可降低至3.2%。高品位氨浸渣在调浆固液比为1:3,加碱量比例为1:1.2的条件下经150℃高温,高压碱浸出2h后,渣中钼含量可降至2.7%;高品位氨浸渣经过60℃浓度为20%的氨水喷淋1.5h的预处理后,再进行高压碱浸,可使渣内含钼量降至1%以下。碱浸液通过离子交换法净化后液,采用传统工艺可制成符合标准的钼酸铵、钼酸钠产品。

白晋轩[4](2020)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WS2-MoS2面内异质结及其表征》文中认为超薄二维(2D)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s)材料,如具有MS2化学计量比的TMDs(M=Mo,W等)已经成为类石墨烯材料中更加受到关注的材料。与石墨烯材料不同,由于这种材料具有本征的带隙结构,所以拥有更大的开/关比,能更好的应用到数字化集成电路当中。为实现制造更加微小的电气设备提供可能的研究方向。而在制备异质结构的多种手段中,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被研究者认证为是的最能大量应用与生产的办法。这种方法具有制备速度快、异质结质量高、可重复率高等优点,相较于其他的制备方法,例如机械剥离法等,可以很好的解决异质结连接处的污染问题,两种材料的堆叠取向可以通过相关手段得到精确控制,这种堆叠取向对于异质结材料的种种性能均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同时目前CVD一步法或两步法都存在着过程不可控和界面污染等的问题,因此研究一种可以一次性生长面内异质结的方法很有必要。本文基于二维MS2材料,主要研究了二维MoS2和WS2的可控制备,系统的研究了在单温区管式炉条件下CVD法实验过程中不同实验参数对二维材料样品的层数、结晶质量以及成膜面积的影响。通过对传统一步法工艺的改进,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提升了面内异质结的成膜质量,减小了异质结结区污染概率,并且为该类型材料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实现CVD法在常压条件下,在单温区高温管式炉中分别制备出MoS2和WS2薄膜,优化实验步骤,寻找最佳生长实验参数,并结合扫描光学显微镜(OM)、拉曼(Raman)和光致发光光谱(PL)的表征手段寻找出不同实验变量对二维材料生长方向、面积、层数等的影响。2、采用固体源(MoO3粉末、WO3粉末、S粉)作为前驱体,通过在反应过程中无间隙的更换前驱体,在Si/SiO2衬底上制备出MoS2-WS2面内异质结,并通过扫描光学显微镜(OM)、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Raman)和光致发光光谱(PL)的方法对制备的MoS2-WS2面内异质结成膜质量进行表征,证明所制备的薄膜为均匀单层,面积大小可控的高质量MoS2-WS2面内异质结。

刘鹤[5](2020)在《固体润滑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墨以各种形式应用在机械设备和加工工艺的润滑中,起到了降低摩擦磨损和提高生产效率等作用。本文以石墨为润滑剂,分别与树脂、二硫化钼和金属铜材料结合,制备了石墨-树脂润滑涂层、石墨-二硫化钼固体润滑材料和铜基石墨复合润滑材料,研究了石墨基复合润滑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摩擦学性能,并通过对磨痕表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润滑机理。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将制备的石墨-树脂润滑涂层涂覆于摩擦环表面,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具有最优抗磨减摩性能润滑涂层的成分配比为石墨(7g)/乙基纤维素(8.5g)/OP-10(2g)/异丙醇(270g)。该润滑涂层在不同载荷下平均摩擦因数的大小关系为μ50N>μ10N>μ30N,在不同转速下的平均摩擦因数的大小关系为μ100r/min>μ300r/min>μ200r/min;该组润滑涂层在不同摩擦阶段的磨损机制包括塑性变形、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并且该组润滑涂层能够有效提升材料的防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经1mm轴棒弯曲、50cm落球冲击后均无脱落,附着力6级,硬度H。(2)将制备的石墨-二硫化钼固体润滑材料填充至摩擦环的钻孔中,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具有最优抗磨减摩性能的材料成分配比为二硫化钼(5g)/石墨(2.5g)/环氧树脂(30g)/聚酰胺(20g)。该润滑涂层在不同载荷下平均摩擦因数的大小关系为μ50N>μ10N>μ30N,转速与摩擦因数成正比;磨损机制研究表明,二硫化钼和石墨均是该润滑材料中有效的抗磨减摩组分,具有协同润滑效果,在不同摩擦阶段的磨损机制主要包括塑性变形、疲劳磨损、磨粒磨损等。(3)采用粉末冶金法分别制了备石墨/铜复合材料(GP/Cu)和碳包覆石墨/铜复合材料(CCG/Cu)。微观结构对比分析表明,树脂能够改善天然石墨的表面性能,并且高温煅烧能够加速CCG/Cu中Cu颗粒之间的烧结,形成连续的网状形状的隔离层,从而具有更优的物理和机械性能。CCG/Cu的摩擦学性能优于GP/Cu,因为GP/Cu中石墨颗粒的团聚会引起界面的断裂和润滑膜的破裂,导致抗磨减摩性能变差;而CCG/Cu中酚醛树脂涂层可以去除天然石墨表面的缺陷,通过减少石墨剥落可以保护表面结构,从而提升其抗磨减摩性能。

鲜彦博[6](2020)在《无机磷酸盐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润滑防护涂层是利用涂层来减少两个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磨损作用。当航天飞行器在近地轨道运行时,润滑防护涂层材料面临最苛刻的环境就是原子氧辐射,因此要求应用于航天器材料表面的润滑涂层需要有良好的抗原子氧性能。而磷酸盐粘结固体润滑涂层由于粘结性好、抗氧化、耐高温、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异特性极具应用潜力。磷酸盐树脂本身具备良好的空间环境适应性,但作为无机材料其本身骨架刚性较大,导致其作为润滑涂层的基础树脂时会带来韧性差、易磨损的缺陷。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摩擦学性能,本文用磷酸铬铝(ACP)作为粘结剂,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为改性剂改性ACP得到改性树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二硫化钼(MoS2)作为固体润滑剂加入改性树脂中,设计制备了磷酸盐复合涂层。系统考察了改性树脂及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初步明确了原子氧辐照对材料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磷酸、三氧化铬、氢氧化铝制备出了ACP粘结剂,用PTFE乳液改性得到改性树脂,研究PTFE含量对改性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TFE的含量增加,改性树脂的摩擦学性能先有一定提升后下降。当ACP与PTFE的质量比为1:0.35时,改性树脂的摩擦学性能最佳,改性树脂中的PTFE在外加载荷及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塑性形变提高了树脂的摩擦学性能,当PTFE含量过低时,树脂在摩擦过程中不能形成连续的塑性形变,当PTFE含量过高,改性树脂中粘结剂含量相对降低,涂层耐磨性变差。(2)对改性树脂进行了原子氧辐照试验,考察了原子氧辐照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氧辐照未对改性树脂的摩擦系数有明显影响,但涂层的质量损失和磨损率随着辐照时长的增加而增加,辐照时间增至40h时,改性树脂的质量损失不再增加,磨损率基本不再发生变化。(3)将二硫化钼作为固体润滑剂复配到聚四氟乙烯改性磷酸盐树脂中得到磷酸盐复合涂层,考察二硫化钼含量对复合涂层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改性树脂与二硫化钼的质量比为1:0.3时制备得到的复合涂层力学及摩擦学性能最佳,涂层在大气环境下的摩擦系数为0.065,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涂层在真空环境下的摩擦系数为0.02,主要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涂层在大气环境下聚四氟乙烯和二硫化钼协同作用使得涂层具有一定的摩擦学性能,涂层在真空环境下具有更好摩擦学性能的原因是在摩擦过程中,二硫化钼在磨痕表面富集,形成连续润滑膜,提高了涂层的摩擦学性能,而在大气下涂层磨痕中的二硫化钼被氧化,不能形成连续的二硫化钼润滑膜。(4)对最佳二硫化钼含量的磷酸盐复合涂层进行原子氧辐照试验,并分析原子氧辐照对涂层侵蚀机理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原子氧辐照10h后的复合涂层在大气环境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有上升,复合涂层在真空环境下的摩擦系数不变,磨损率升高,复合涂层在经过原子氧辐照20h后,涂层表面的PTFE完全被原子侵蚀,而二硫化钼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涂层内部的有机组分PTFE被ACP粘结剂所保护,涂层质量不再减少,复合涂层的质量及摩擦学性能不再降低。

李晶,张涛,王宇晴,曹维成,路琳,何凯,姚云芳,刘晓辉,武洲[7](2019)在《钼行业技术信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近十几年来钼消费量、结构及区域分析,并结合以钼相关产业链中钼采矿、选矿、冶炼、化工、金属几大方面近半年发表的文献及专利情况,从技术角度分析目前钼行业中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今后的技术发展动态、新兴领域中钼的应用等研究热点,为钼产品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些参考。

邵志勇[8](2019)在《二维材料异质结的可控制备和敏感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更低成本、更小体积以及更低功耗的集成电路追求越来越高。二维材料因其优越的性质以及带隙可调的特点可能会成为微纳电子材料以及光电领域内的革新材料之一。二硫化钼(MoS2)是典型的二维层状结构,其体材料禁带宽度是1.2eV。随着层数的减少,其禁带宽度逐渐增大。单层MoS2的禁带宽度增加到1.8eV,并由间接带隙变为直接带隙。因此,单层MoS2是制备光电子器件的良好材料。本文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进行MoS2的可控制备。初步研究了二维异质结的制备。研究了基于MoS2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CVD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MoS2。通过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拉曼光谱仪对MoS2的尺寸大小、成膜情况、结晶程度以及层状结构进行观察表征。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都观察到了1-120μm不同尺寸的三角形MoS2。扫描电子显微镜也验证了MoS2单晶是三角形形状。原子力显微镜发现最薄的MoS2厚度在0.7 nm左右,表明其为单层结构。EDS mapping分析发现Mo、S等元素在三角形内分布均匀。拉曼光谱表征发现MoS2的两个特征峰E12g和A1g。通过改进试验装置并系统研究了各个生长参数,获得一组最优条件:生长温度750-800℃,生长时间10-15min,氩气流速为20sccm。此外,初步探索了异质结的制备。采用CVD工艺成功制备了垂直Graphene-MoS2异质结,为探索更多优异性能的器件作了铺垫。2.通过半导体加工工艺完成了基于单个三角形MoS2场效应晶体管制备。通过半导体参数仪测试发现该器件具有良好的FET特性,开关电流比达到105量级,迁移率为1.15cm2V-1s-1。3.将MoS2作为气敏材料制作成气体传感器,研究了器件对乙醇、丙酮、甲苯、氨水和乙醚等5种蒸汽的响应-恢复特性。研究发现气敏器件对乙醇和丙酮蒸汽有良好的响应,对甲苯、氨水和乙醚气体没有显着的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该器件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其中,乙醇气体的响应时间为4s,丙酮的响应时间为2s。

肖旭凌[9](2019)在《二硫化钼薄膜生长调控及光电性质测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工作从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制备二硫化钼出发,从单晶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可控合成,到厘米级连续型薄膜的制备等方面展开了相应研究,并对二硫化钼薄膜光探测器件进行性能测试,分析了薄膜结晶情况对性能影响。通过对二硫化钼生长过程中的气流流速、生长温度、生长时间、前驱物的量等参数进行控制,找到一个适合大面积二硫化钼纳米片单晶生长的CVD条件,实现了MoS2的可控生长。为了生长连续MoS2薄膜,再次改善生长工艺。成功地在SiO2/Si基底上制备了1 cm x 1 cm的连续型单层二硫化钼薄膜。在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的表征下,证明我们得到的薄膜具有高度的单层均匀性。通过给MoS2薄膜镀上Cu电极,制作了较为简单的光探测器件。采用660/532/450 nm激光器对其光探测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光响应度随着光功率的增加而减弱,说明单层二硫化钼探测器在捕捉弱光的能力更加灵敏。此外发现在660 nm激光器激发下,结晶度较低薄膜的光电导反而下降,呈现负光电导特性(Negative Photoconductivity,NPC),而在结晶度高的薄膜中,光电流有较小提升。在论文最后,对结晶度与光电导之间联系展开了一定讨论,初步推断禁带中束缚激子与导带中自由激子对载流子的影响具有竞争关系。

伍鸿哲[10](2019)在《钼系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工业化生产及三氧化钼在润滑油中分散稳定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纳米材料是现代最新型,最热门的研究材料,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其中纳米材料的抗磨性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将纳米材料运用到润滑油中,并对其进行抗磨性能的研究,是近几年科学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钼系纳米材料在纳米材料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多种钼系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工业化生产技术还不够成熟。本文选取几种钼系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工业化生产制备的条件进行探究,实现了几种钼系纳米材料工业化制备,并对纳米三氧化钼在润滑油中的应用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用升华法制备了纳米三氧化钼,通过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粒径和形貌分析,得出产品粒径为纳米级形貌为球形,并对纳米三氧化钼在100N基础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了探究。以三乙醇胺油酸皂和span80作分散剂时纳米三氧化钼能稳定分散到润滑油中,三乙醇胺油酸皂和span80的质量比为5∶7,用TEM检测验证了三氧化钼均匀分散到润滑油中,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实验油样的吸光度,进而得出分散剂在分散液中最适添加比例为10%。用四球摩擦试验机对实验油样进行了抗磨性能测试,得出三氧化钼的添加比例为0.3%时润滑油的抗磨性能有较好的提升。2.在管式还原炉中用氢气高温还原法,制得了纳米二氧化钼和纳米钼粉,通过多次生产试验探究出了它们工业化生产时的最佳生产条件并进行了试生产实验。生产纳米二氧化钼时还原炉中各温区温度为:1区350℃、2区360℃、3区365℃、4区375℃和5区370℃,料舟推速为30 min/2舟,日产量可达120kg/天;生产纳米钼粉时还原炉中各温区温度为:1区725℃、2区785℃、3区815℃、4区820℃和5区820℃,料舟推速为35 min/2舟,日产量可达70kg/天。利用XRD技术证明产物为二氧化钼和钼粉。利用SEM、EDS和GDMS等分析技术对制得的材料进行粒径与纯度分析,得出制备的产品为纳米级。3.采用超声搅拌法制得了纳米钼酸钾溶液,然后以高温煅烧法制得了纳米钼酸锌粉末,探究出了这两种钼酸盐工业化生产的最优条件并进行了试生产实验。纳米钼酸钾的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h,日产量可达500kg/天;纳米钼酸锌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0℃,反应时间为2h,日产量可达1000kg/天。利用XRD技术证明产物。用SEM检测对产物进行表征,得出了我们生产的产品的尺寸为纳米级,并探究了钼酸钾在叶面肥方面的研究,对白萝卜称重对比后得出钼酸钾作为叶面肥对白萝卜有增产效果,产量增加28%。

二、提高材料性能的二氧化钼润滑含浸处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材料性能的二氧化钼润滑含浸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二硫化钼的超低摩擦界面构筑及摩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二硫化钼的纳米摩擦特性
        1.2.1 面外变形
        1.2.2 摩擦各向异性
        1.2.3 外场作用对摩擦的影响
    1.3 超低摩擦界面的研究进展
        1.3.1 界面摩擦理论模型
        1.3.2 纳米尺度超低摩擦界面
        1.3.3 微米尺度超低摩擦界面
    1.4 基于二维材料的超低摩擦界面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二硫化钼的表面纳米摩擦特性
    2.1 引言
    2.2 基底对二硫化钼表面纳米摩擦力的影响
        2.2.1 二硫化钼的制备及表征
        2.2.2 不同厚度二硫化钼的摩擦力与载荷的关系
    2.3 各向异性对二硫化钼表面纳米摩擦力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环境下二硫化钼的表面摩擦特性
    3.1 引言
    3.2 湿度对二硫化钼表面纳米摩擦的影响
    3.3 温度对二硫化钼表面纳米摩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硫化钼老化后的表面摩擦特性
    4.1 引言
    4.2 二硫化钼在去离子水中自然老化及摩擦特性
        4.2.1 二硫化钼自然老化及表征分析
        4.2.2 自然老化后二硫化钼的摩擦特性
    4.3 二硫化钼在紫外/臭氧中老化及摩擦特性
        4.3.1 二硫化钼在紫外/臭氧中老化及表征分析
        4.3.2 紫外/臭氧老化后二硫化钼的摩擦特性
    4.4 二硫化钼在高温中老化及摩擦特性
        4.4.1 二硫化钼在高温中老化及表征分析
        4.4.2 高温老化后二硫化钼的摩擦特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硫化钼与自组装膜超低摩擦界面的构筑及摩擦特性
    5.1 引言
    5.2 自组装膜对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的修饰
        5.2.1 自组装膜的制备及表征
        5.2.2 原子力显微镜探针表面修饰自组装膜
    5.3 二硫化钼与自组装膜界面的摩擦特性
    5.4 二硫化钼与自组装膜界面的摩擦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
    学术论文
    主要获奖情况
致谢

(2)二硫化钼真空提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钼矿资源及二硫化钼生产现状
        1.1.1 钼矿资源
        1.1.2 二硫化钼生产现状
    1.2 二硫化钼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1.2.1 二硫化钼的结构
        1.2.2 二硫化钼的性质
        1.2.3 二硫化钼的应用
    1.3 高纯二硫化钼的制备工艺
        1.3.1 物理提纯法
        1.3.2 化学合成法
        1.3.3 纳米及单层二硫化钼的制备方法
    1.4 真空冶金在本文中的应用
        1.4.1 真空蒸馏
        1.4.2 真空氯化焙烧
    1.5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真空蒸馏热力学分析
    2.1 硫化物饱和蒸气压
    2.2 硫化物真空热分解吉布斯自由能及分解压
        2.2.1 硫化物真空热分解吉布斯自由能
        2.2.2 硫化物真空分解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真空蒸馏提纯MoS_2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原料、设备、步骤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设备
        3.1.3 分析检测方法和仪器
        3.1.4 实验步骤
    3.2 蒸馏温度和蒸馏时间对提纯二硫化钼的影响
    3.3 二硫化钼中杂质物相分析
    3.4 真空蒸馏对二硫化钼层状结构的影响
    3.5 提纯产物二硫化钼纯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空蒸馏提纯钼精矿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原料、设备、步骤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设备及步骤
    4.2 真空蒸馏提纯钼精矿的影响因素研究
        4.2.1 蒸馏温度的影响
        4.2.2 蒸馏时间的影响
        4.2.3 压强的影响
    4.3 钼精矿真空蒸馏机理分析
        4.3.1 钼精矿杂质相组成分析
        4.3.2 杂质真空挥发行为分析
        4.3.3 残留物组成及结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真空氯化焙烧除铁的研究
    5.1 真空氯化热力学分析
    5.2 钼精矿真空氯化焙烧实验研究
        5.2.1 实验原料、设备、步骤
        5.2.2 钼精矿氯化反应历程研究
        5.2.3 氯化钙添加量及焙烧温度对除铁的影响
        5.2.4 铁的挥发机制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氧化浸出除杂的研究
    6.1 实验原料、器材及步骤
        6.1.1 实验原料
        6.1.2 实验器材
        6.1.3 实验步骤
    6.2 氧化浸出可行性分析
    6.3 钼精矿蒸馏残留物氧化浸出实验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钼焙砂氨浸渣中钼的回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钼及其钼资源概述
        1.1.1 钼的物理化学性质
        1.1.2 钼的化合物
    1.2 钼的应用及其资源分布
        1.2.1 钼的应用
        1.2.2 钼资源
    1.3 氨浸渣概述
        1.3.1 钼的冶炼过程
        1.3.2 氨浸的目的和作用
        1.3.3 氨浸渣中钼的提取研究现状
    1.4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4.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氨浸渣的特性研究
    2.1 氨浸渣来源
    2.2 物相分析及方法
    2.3 氨浸渣性质分析
3 氨浸渣提取钼实验方案设计
    3.1 常压多级氧化碱浸法
    3.2 碳酸钠热浸法
    3.3 高压碱浸法提取钼
    3.4 水洗氨浸渣法
    3.5 浸出液生产钼产品实验程序
    3.6 氨浸渣中钼的提取回收率计算
4 氨浸渣中钼的提取理论研究
    4.1 Mo-H_2O系 E-p H图分析
    4.2 Mo-S-H_2O系 E-p H图分析
    4.3 钼回收方案理论分析
5.焙砂氨浸出渣中钼湿法回收研究
    5.1 常压多级氧化碱浸法
        5.1.1 实验研究
        5.1.2 实验小结
    5.2 碳酸钠热浸法
        5.2.1 实验研究
        5.2.2 实验小结
    5.3 高压碱浸法
        5.3.1 小试实验
        5.3.2 工业化实验
        5.3.3 实验小结
    5.4 水洗氨浸渣法
        5.4.1 小试实验
        5.4.2 重现性试验
        5.4.3 实验总结
    5.5 浸出液生产四钼酸铵、钼酸钠实验
        5.5.1 制取四钼酸铵实验
        5.5.2 制备试剂钼酸钠的实验
        5.5.3 四钼酸铵制备工业钼酸钠实验
        5.5.4 实验小结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WS2-MoS2面内异质结及其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二维MS_2(M=Mo、W)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2.1 二维MS_2(M=Mo、W)材料的晶体结构
        1.2.2 二维MS_2(M=Mo、W)材料的光学性能
        1.2.3 二维MS_2(M=Mo、W)材料的机械性能
        1.2.4 二维MS_2(M=Mo、W)材料的催化性能
    1.3 二维MS_2(M=Mo、W)异质结材料的应用与制备
        1.3.1 二维MS_2(M=Mo、W)异质结材料的应用
        1.3.2 二维MS_2(M=Mo、W)异质结材料的制备
    1.4 二维MS_2(M=Mo、W)异质结材料
        1.4.1 垂直异质结材料
        1.4.2 面内异质结材料
    1.5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5.2 课题研究内容
2 CVD法制备二维MoS_2、WS_2 二维材料
    2.1 本章引论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理及方案
        2.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3 常规CVD法实验流程
    2.3 CVD法制备MoS_2、WS_2 二维材料最佳条件
        2.3.1 单温区管式炉下MoS_2最佳生长条件
        2.3.2 单温区管式炉下WS_2最佳生长条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表征方法和分析手段
        2.4.2 样品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改进一步法制备MoS_2-WS_2面内异质结
    3.1 本章引论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理及方案
        3.2.2 改进CVD法实验流程
    3.3 改进一步法制备MoS_2-WS_2面内异质结最佳条件
    3.4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5)固体润滑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固体润滑剂
        1.2.1 固体润滑剂的使用及其润滑机理
        1.2.3 常用固体润滑材料
        1.2.4 高分子润滑材料
        1.2.5 金属基润滑材料
    1.3 固体润滑膜的形成
        1.3.1 转移膜的形成
        1.3.2 摩擦聚合膜的形成
        1.3.3 固体润滑膜的润滑特性
        1.3.4 固体润滑膜的摩擦特性
        1.3.5 固体润滑膜的温度特性
        1.3.6 固体润滑膜的气氛氛围
        1.3.7 固体润滑膜的磨损特性
    1.4 石墨基固体润滑复合涂层及其应用领域
        1.4.1 铁基石墨非晶复合涂层—激光熔覆
        1.4.2 石墨/聚醚醚酮基复合涂层—冷压涂覆
        1.4.3 石墨/镍基金属钎涂层—钎焊涂覆
        1.4.4 铸造模具石墨润滑涂层—精密铸造
        1.4.5 柴油机铝活塞石墨喷涂—滑动润滑
        1.4.6 人造人体修复器官自润滑涂层—石墨修复
    1.5 铜基固体润滑材料
        1.5.1 铜基固体润滑材料简介
        1.5.2 铜基石墨润滑材料
        1.5.3 铜基石墨润滑材料性能研究
        1.5.4 石墨对铜基石墨复合润滑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选题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试验设计方法
        2.2.1 正交试验
        2.2.2 正交表的设计
        2.2.3 正交表的分析
        2.2.4 单因素试验
    2.3 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选用
第3章 石墨-树脂固体润滑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主要实验仪器
        3.2.2 石墨-树脂固体润滑涂层的制备
        3.2.3 石墨-树脂固体润滑涂层最优配比的确定
        3.2.4 性能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正交试验结果及摩擦学性能分析
        3.3.2 石墨固体润滑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分析
        3.3.3 石墨-树脂润滑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分析
        3.3.4 石墨-树脂润滑涂层的力学性能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石墨-二硫化钼固体润滑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主要实验仪器
        4.2.2 摩擦环试件的制备
        4.2.3 石墨-二硫化钼固体润滑剂的制备
        4.2.4 石墨-二硫化钼固体润滑剂的制备
        4.2.5 材料性能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正交试验结果及其摩擦学分析
        4.3.2 石墨-二硫化钼固体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分析
        4.3.3 润滑机制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铜基石墨复合润滑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与主要实验仪器
        5.2.2 树脂涂覆石墨和碳涂覆石墨的制备
        5.2.3 铜基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
        5.2.4 结构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树脂涂覆石墨和碳涂覆石墨的微观结构和成分表征
        5.3.2 铜基石墨复合润滑材料的磨损形貌
        5.3.3 铜基石墨复合润滑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5.3.4 表面形貌分析
        5.3.5 复合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
    5.4 讨论与分析
        5.4.1 酚醛树脂涂层改性石墨的机理
        5.4.2 润滑机制
        5.4.3 断裂机制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6)无机磷酸盐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粘结固体润滑涂层的概述
        1.2.1 粘结固体润滑涂层的技术工艺路线
        1.2.2 粘结固体润滑涂层的分类
    1.3 固体润滑剂的概述
        1.3.1 层状固体润滑剂
        1.3.2 软金属
        1.3.3 高分子材料
        1.3.4 金属氧化物
        1.3.5 金属氟化物
    1.4 磷酸盐粘结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磷酸盐粘结剂的概述
        1.4.2 磷酸盐粘结剂的分类
        1.4.3 无机磷酸盐涂层的应用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改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2.2.2 磷酸铬铝粘结剂的制备
        2.2.3 改性树脂的制备
        2.2.4 涂层的摩擦磨损试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改性树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原子氧辐照对改性树脂的摩擦学性能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3.2.2 改性树脂的制备
        3.2.3 改性树脂的摩擦磨损试验
        3.2.4 改性树脂的原子氧辐照试验
        3.2.5 改性树脂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原子氧辐照对改性树脂形貌和组成结构的影响
        3.3.2 原子氧辐照对改性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3.3 原子氧辐照对改性树脂结构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二硫化钼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4.2.2 复合涂层的制备
        4.2.3 涂层的摩擦磨损试验
        4.2.4 涂层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
        4.3.2 复合涂层在大气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
        4.3.3 复合涂层在真空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
    4.4 小结
第5章 原子氧辐照对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5.2.2 复合涂层的制备
        5.2.3 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实验
        5.2.4 原子氧辐照试验
        5.2.5 涂层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原子氧辐照对复合涂层形貌结构的影响
        5.3.2 原子氧辐照对复合涂层大气环境下摩擦学的影响
        5.3.3 原子氧辐照对复合涂层真空环境下摩擦学的影响
        5.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7)钼行业技术信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全球钼消费情况分析[1]
2 国内外专利统计与分析
    2.1 选矿方面
    2.2 冶炼方面
    2.3 化工方面
    2.4 金属方面
3 国内外文献统计与分析
    3.1 选矿方面
    3.2 化工方面
    3.3 金属方面
4 总结

(8)二维材料异质结的可控制备和敏感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维材料概述
        1.2.1 二维材料的分类
        1.2.2 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1.3 二硫化钼概述
        1.3.1 二硫化钼的简介
        1.3.2 二硫化钼的性能及潜在应用
        1.3.3 二硫化钼的化学气相沉积
        1.3.4 二硫化钼的表征方法介绍
    1.4 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现状
        1.4.1 场效应晶体管的简介
        1.4.2 二硫化钼的电学输运机制
        1.4.3 基于二硫化钼的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现状
    1.5 异质结简介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二硫化钼及其异质结的制备和表征
    2.1 实验装置介绍
    2.2 实验过程及参数初步探究
    2.3 不同参数对生长的影响
    2.4 二硫化钼的表征分析
    2.5 石墨烯—二硫化钼异质结的制备和表征
        2.5.1 实验过程及方法
        2.5.2 异质结的表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及电学测试
    3.1 微纳加工工艺简介
    3.2 实验过程及参数探究
    3.3 基于二硫化钼晶体场效应晶体管的微纳加工
    3.4 二硫化钼晶体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学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二硫化钼晶体管的传感器特性研究
    4.1 气体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1.1 气体传感器结构
        4.1.2 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2 气体传感器件的制备
        4.2.1 PCB元件设计与制备工艺
        4.2.2 传感器件的制备
    4.3 传感器件的性能测试
        4.3.1 测试系统的介绍
        4.3.2 测试的原理和过程
        4.3.3 性能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附录
    实验所需实验药品材料如下表一所示
    实验所需实验仪器设备如下表二所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二硫化钼薄膜生长调控及光电性质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硫化钼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1.2.1 二硫化钼的晶体和能带特性
        1.2.2 二硫化钼的光学特性与应用
        1.2.3 二硫化钼的电学特性与应用
        1.2.4 二硫化钼的边缘活性与应用
        1.2.5 二硫化钼的摩擦性能与应用
    1.3 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1.3.1 微机械剥离法
        1.3.2 液相剥离法
        1.3.3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1.3.4 水热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相关仪器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流程
    2.4 实验仪器
    2.5 材料的表征和分析
        2.5.1 光学显微镜
        2.5.2 原子力显微镜
        2.5.3 共聚焦拉曼显微镜
    2.6 小结
第三章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单层二硫化钼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各项生长因素对MoS_2纳米片生长形貌影响
        3.3.1 前驱物(S粉,三氧化钼)
        3.3.2 反应温度
        3.3.3 反应时间
        3.3.4 载气流速
        3.3.5 衬底与Mo源相对距离对MoS_2生长的影响
    3.4 MoS_2 的表征
    3.5 连续单层二硫化钼薄膜制备
    3.6 大面积MoS_2 薄膜的表征
    3.7 小结
第四章 单层二硫化钼薄膜光探测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二硫化钼光探测器制备
    4.3 单层二硫化钼薄膜光探测性能
        4.3.1 结晶度对光响应速率的影响
        4.3.2 结晶度对光电导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10)钼系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工业化生产及三氧化钼在润滑油中分散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纳米材料概述
    1.3 纳米材料应用前景
    1.4 钼系纳米材料
        1.4.1 纳米三氧化钼
        1.4.2 纳米三氧化钼的应用
        1.4.3 纳米钼粉
        1.4.4 纳米硅化钼
    1.5 润滑油分散剂概述
        1.5.1 纳米粒子在润滑油分散剂中的研究现状
        1.5.2 纳米粒子在润滑油分散剂中的研究进展
        1.5.3 纳米粒子在润滑油分散剂中的应用前景
        1.5.4 纳米材料作为现代新型分散剂成分
    1.6 纳米粒子在分散剂中的应用
        1.6.1 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
第2章 纳米三氧化钼的制备和工业化生产及其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
    2.1 引言
        2.1.1 水热合成法
        2.1.2 升华法
        2.1.3 热化学法
        2.1.4 气相沉积法
    2.2 纳米级高纯三氧化钼的工业化制备
        2.2.1 实验试剂
        2.2.2 生产流程
    2.3 纳米三氧化钼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
        2.3.1 实验研究内容
    2.4 实验部分
        2.4.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2.4.2 实验主要流程
        2.4.3 分散液的制备
        2.4.4 离心液的制备
        2.4.5 含纳米三氧化钼的润滑油分散液的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4.6 分散剂最佳添加比例的测定
        2.4.7 透射电镜检测
        2.4.8 热稳定性的测定
        2.4.9 分散液抗磨性能的测定
    2.5 实验结果分析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分析
        2.5.2 分散剂配制后离心结果分析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分析
        2.5.4 紫外分光光度计结果分析
        2.5.5 分散液热稳定性的测定结果分析
        2.5.6 含纳米三氧化钼的基础石蜡油的摩擦学性能分析
    2.6 三氧化钼的应用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二氧化钼的制备和工业化生产
    3.1 引言
    3.2 纳米二氧化钼的工业化制备
        3.2.1 实验原料
        3.2.2 制备流程
        3.2.3 生产温度的探究
        3.2.4 推舟速度的确定
    3.3 纳米二氧化钼的工业化生产
    3.4 纳米二氧化钼的用途
    3.5 实验结果分析
        3.5.1 X射线衍射分析
        3.5.2 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3.5.3 生产条件总结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纳米钼粉的制备和工业化生产
    4.1 引言
    4.2 纳米钼粉的工业化制备
        4.2.1 实验原料
        4.2.2 纳米钼粉的制备流程
        4.2.3 生产温度的探究
    4.3 料舟推速的探究
    4.4 纳米钼粉的工业化生产
    4.5 纳米钼粉的用途
    4.6 实验结果分析
        4.6.1 X射线衍射分析
        4.6.2 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4.6.3 生产条件总结
        4.6.4 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纳米钼酸钾与纳米钼酸锌的制备和工业化生产
    5.1 引言
    5.2 实验原料
    5.3 纳米钼酸钾的工业化制备
    5.4 纳米钼酸钾的工业化生产
    5.5 纳米钼酸锌的工业化制备
    5.6 纳米钼酸锌的工业化生产
    5.7 纳米钼酸钾的应用
    5.8 纳米钼酸锌的应用
    5.9 实验结果分析
        5.9.1 X射线衍射分析
        5.9.2 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分析
    5.10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提高材料性能的二氧化钼润滑含浸处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二硫化钼的超低摩擦界面构筑及摩擦特性研究[D]. 曹兴安. 东华大学, 2021(01)
  • [2]二硫化钼真空提纯的研究[D]. 李洋.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钼焙砂氨浸渣中钼的回收工艺研究[D]. 王鹏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WS2-MoS2面内异质结及其表征[D]. 白晋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固体润滑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刘鹤.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6]无机磷酸盐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D]. 鲜彦博.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7]钼行业技术信息分析[J]. 李晶,张涛,王宇晴,曹维成,路琳,何凯,姚云芳,刘晓辉,武洲. 中国钼业, 2019(05)
  • [8]二维材料异质结的可控制备和敏感特性研究[D]. 邵志勇. 东南大学, 2019(01)
  • [9]二硫化钼薄膜生长调控及光电性质测量[D]. 肖旭凌. 湘潭大学, 2019(02)
  • [10]钼系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工业化生产及三氧化钼在润滑油中分散稳定性的研究[D]. 伍鸿哲.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二氧化钼润滑浸渍处理技术提高材料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