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arkov链在人力资源流动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箫萍[1](2020)在《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优化研究 ——以LX房地产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更好地立足于大浪淘沙的环境,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都认识到了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经营以及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性,纷纷将成本费用的控制作为自己的管理目标,这是因为只有不断压低成本,才有可能占据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增加收益。但是传统的成本控制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面显现出了不少的局限性,限制了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近年来,在成本控制研究领域中,一些新的理论的引入,不断优化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价值链分析作为一种先进的战略控制分析工具,为企业战略成本控制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有效方法,在企业成本控制方面显示其优越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LX房地产公司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找出优化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之后对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其次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第二章,理论分析部分在对成本控制、价值链的构成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探究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第三章,简介了LX房地产公司的概况以及成本控制现状,分析现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确定LX房地产公司内外部的价值链构成,对LX公司的内部价值链、行业价值链、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LX公司的成本控制优化对策以及实施价值链成本控制的保障措施,同时对LX公司实施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了预测;第五章,结论与展望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进行归纳总结,指出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价值链与企业的成本管理相结合,为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推进全面成本控制控制,优化成本控制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刘肖君[2](2019)在《价值链视角下Z公司的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西方传统纺织强国的“再工业化”与新兴第三世界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我国纺织企业面对着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更优化的成本控制手段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是一个新兴的成本管理研究方向,而目前少有学者从这个角度针对纺织企业进行相关研究,由于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强调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去进行成本控制,因此,要求企业必须将其上游、中游、下游所涉及的各经营环节纳入成本控制的范围。本文从价值链和成本控制理论出发,选取一家纱线纺织生产企业Z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阐述了Z公司目前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了Z公司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结构,指出了Z公司在上游、中游、下游价值链三个方面的成本控制中存在采购模式单一、采购受季节特性限制、自主研发能力弱、缺乏员工激励政策、资本结构不健康,销售团队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之后,针对Z公司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延长公司上游产业链、丰富原材料供应渠道,变更原材料采购模式,优化库存模式,增设自主研发中心,加强信息化管理,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拓宽销售渠道,提升销售人员专业素质,深入挖掘纺织市场等改进措施;之后,再提出了针对纺织企业的成本控制改进措施,首先是确立价值链成本控制观念,建立高效的价值链成本控制模式;其次,通过建立产业联盟、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延长企业的上游价值链;再次,通过建立研发中心、异地仓储、引入先进技术、建立人才吸引机制等方法加强企业中游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最后,通过增强销售团队素质,拓宽销售渠道,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与战略合作关系拓展企业的下游价值链。本文提供的观点及相关措施,可以作为Z公司优化其成本控制的参考,也能为更多纺织企业改进其成本控制方法提供新思路。
张嘉颖[3](2019)在《价值链视角下F公司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管理方式也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时俱进,而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成本优势。任何想要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都不会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唯一目标,它们越来越重视企业成本控制管理,通过深入研究与分析企业各项价值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为企业找到更具针对性与可行性的成本控制方法。经众多学者研究表明,完整的价值链是企业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基于价值链的全面成本控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对产品成本实施有效管理,还有助于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增强核心竞争力。本文以F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从中找出如何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方法。通过寻求更加合理的管理方法对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改变企业的经营策略,应用更加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整个企业的价值链。基于此,本文在研究分析价值链相关理论和成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F公司基本概况,对成本控制现状及其价值链进行分析。以F公司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中的各个主要价值活动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F公司成本控制实际情况,发现其在成本控制中存在成本管理环节有所疏漏、忽视上下游企业联系对降低成本的作用、未考虑竞争者对公司成本控制的影响等问题。最后,本文基于价值链视角针对F公司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改进F公司目前的成本控制模式,以达到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整体成本的最终目的,使得公司能够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为把价值链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推广至行业内其他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
顾志勇[4](2016)在《高校发展战略视域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是高校的核心人力资源,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主要承担者和执行者,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我国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教师队伍建设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如何围绕高校整体发展战略目标更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本管理,是我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也是高等教育领域内新的重要研究课题。战略成本管理优于传统的成本管理,它将战略视野嵌入成本管理中进行思考,其核心是基于组织的发展战略来改善成本管理,从而寻求组织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高校作为非营利性质的组织,并非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总体来讲与企业相比,其成本意识相对欠缺,成本管理意识也相对较为薄弱。将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引入高校组织,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对教师队伍建设成本问题展开分析研究,旨在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提高和保持教师队伍的竞争力。将战略成本管理分析工具即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和成本管理内容即成本规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相结合来构建基本的研究框架。首先将战略定位与成本规划对应起来。在阐述战略定位是高校发展战略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成本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战略定位与教师队伍建设成本规划的关系,高校战略定位决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本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成本规划的科学化推动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将价值链与成本核算对应起来。基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内部价值链分析),并运用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梳理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有取得、开发、使用、保障、替代等五个作业环节,并提出这五个环节上的费用支出是教师队伍建设成本的主要构成内容,进而进行成本核算。再次将战略成本动因与成本控制对应起来。分析了影响教师队伍建设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分别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前者主要影响投资配置的最佳优化路径,包括规模因素、结构因素、整合因素、区位因素等;后者主要影响教师团体绩效的提高,包括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开发与利用、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外联系、教师主体参与与教师个体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教师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等因素。在阐述教师队伍建设战略成本动因的基础上,提出成本控制策略。最后,尝试设计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战略成本管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屈玉阁[5](2015)在《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已经深入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态势,竞争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大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坚力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发展不仅取决于资源、资本数量与规模,更取决于信息和知识的积累。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型企业在资产、数量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但其发展受到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获取子公司运营过程信息程度的制约,表现为不同信息结构对应的集分权管控模式,以及管控模式对应的流程结构,影响了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改变了大型企业信息结构,导致管控模式的变化,并引发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改变。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是促使企业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增强内在活力和对外应变能力,实现发展良性循环的机体保证。因此,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企业信息能力、企业IT能力、信息化对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影响等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研究文献现状存在的不足开展研究。首先进行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分析,确定大型企业信息结构、管控模式、流程结构、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等之间的关系,明确论文基本研究思路;分析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和管控模式影响;制定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设计目标和原则;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整体架构,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并分为五个子系统;第二,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第三,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然后,阐述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流程维度与结构有序度,描述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向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提出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管理流程,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架构五个子系统服务组件。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模型,包括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流程层面微观信息能力、信息系统集成与投资建设形成的大型企业宏观信息能力、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大型企业群决策信息能力等三项内容。构建以企业级元数据为索引的大型企业数据保障支撑,建立基于云计算SaaS模式和SOA服务组件形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基于云计算IaaS模式,构建包括计算机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设备虚拟化等两项内容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技术平台保障支撑,从而完成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保障支撑整体集成架构相关内容研究。综合论文各章节研究成果,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实现过程。最后,以中国联通信息化建设案例,实证分析信息化对中国联通运行机制提升效果;以中国联通大ERP系统为案例,对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微观信息能力、宏观信息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以中国联通科技创新评审过程为样本,对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大型企业群决策信息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得出结论: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本质是一个信息交换和调整的过程。大型企业信息结构决定管控模式,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取决于管控模式。优化信息结构是增强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级元数据能够建立有序、高效的小世界网络拓扑形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信息共享环境提升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控制能力,大型企业将逐渐采用集权的管控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是信息成本最低的运行机制形式。采用服务组件的运行机制业务架构,以及采用SOA服务组件的IT保障支撑架构,能提升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动态适应能力。信息共享环境改变企业运作流程拓扑结构,提升企业流程运行效率;一般情况下,采用星形拓扑形式的信息系统集成效能最高;信息化建设投资提高大型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要素整合环境;信息共享环境增强大型企业群决策能力。云计算模式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动态扩展IT支撑环境。中国联通信息化实践证明,信息化极大地增强促进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通过研究,本文创建信息化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互动的新架构;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微观、宏观以及群决策等三个层面信息能力模型,首创谱聚类与改进HITS算法相结合的大型企业多属性群决策新方法;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流程结构维度,创建以元数据链接形成的小世界网络拓扑形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构建大型企业IT运行保障支撑架构模型,设计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整体数据保障支撑结构,研究基于SaaS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保障支撑方式,说明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技术平台保障支撑形式。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对大型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企业运行机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并促使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高效有序进行。
刘静[6](2015)在《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信息搜索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是容迟网络(Delay Tolerant Networks,DTNs)的一个应用。移动社交网络是通过手机、蓝牙、pad等各种便携移动通信设备而在虚拟网络空间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网络。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3G技术的成熟、4G技术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社交网络用户数量逐年增多,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人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与信息打交道。信息在社会生活的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快速有效地搜索信息是现代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最近,对信息搜索算法的研究是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中,首先研究了移动社交网路的发展由来、移动社交网络与社交网络的区别和联系、移动社交网络的基本特点、移动社交网络常见的几种类型以及移动社交网络中几种典型的信息搜索算法。接着,介绍了马尔科夫链的预备知识、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的马尔科夫链、马尔科夫链的预测方法、马尔科夫链的稳态分布以及马尔科夫链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移动社交网络中一个新颖的三跳信息搜索算法(QFD)。该算法把信息的查询分为两个阶段,查询阶段和反馈阶段。首先,查询源节点委托邻居作为查询代表去目的社区查询信息。然后,查询代表到达目的社区并获得相关信息后,再委托他周围的邻居反馈给查询源节点。我们用半马尔科夫的链模型预测节点的移动性和未来的位置。在查询阶段,选择查询概率较高的节点作为查询节点,并提出首达时间的概念。在反馈阶段,选择比查询节点反馈概率较高的节点作为反馈节点。通过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与现有的算法相比,不仅提高了信息搜索概率而且减小了拷贝数目。
吴波[7](2012)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缺口”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经济成就的同时产生了城市数量日渐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城镇体系。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城市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必然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城市发展道路的研究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其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利用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结论对城市发展道路中所存在的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一条可靠的城市发展的道路。文章主要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间的缺口三个方面对问题展开叙述。文章首先对中国城市的增长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中国城市增长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用1984年至200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对随机过程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机过程模型无法解释中国城市的增长。之后考察了空间异质性对城市规模增长的决定作用和程度,以考察经济学模型对城市增长的解释力。结果表明,自然地理条件和市场潜力对城市增长都有作用,中国城市的增长规律是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中间情况。在分析了城市发展规律之后,文章开始对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缺口进行展开研究。首先是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之间的缺口,结果表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但这个缺口随时间推移在缩小。其次研究了基础设施的缺口。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缺口主要表现在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建设上,这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约束和经济增长目标时采取了优先修建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做法。最后,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的缺口,表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过快,中国的城市出现了半城市化的现象,这对于中国城市的效率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文章提出了中国城市化的道路。根据现代经济学对聚集带来的外部性和城市经济学对外部性在城市中的具体作用的研究,认为城市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是充分利用聚集的外部性,提高城市的生产效率,加速城市化进程;二是坚持系统论的观念,从城镇体系的角度看待城市发展问题,充分尊重城市的个性和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而在城镇体系中定位自身发展,促进系统效益最大化。就目前理论和发达国家的实践看,这两个原则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保障。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的城市现代化的动力在经济发展,关键环节在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度保障是市场经济充分配置资源和政府调空保障公平的结合,其最终结果是国家综合实力上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差距缩小和共同富裕。
张立[8](2011)在《宝塔山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企业战略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力资源战略地位凸显,人力资源战略理论和实践不断获得新的发展;人力资源规划逐渐与人力资源战略相融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源头,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宝塔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实证,在对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力资源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源规划相关理论和各种人力资源预测方法的应用为依据,以宝塔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数据为样本,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方法,针对宝塔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工作,统计分析公司人力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性人力资源管理和结果导向性人力资源管理三大指标体系为基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做出系统评价;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对公司产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运用比率分析法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并采用马尔科夫矩阵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内部供给进行预测,进行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探索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而提出宝塔山公司未来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同时,针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提出了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对宝塔山公司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董浩[9](2011)在《RNA二级结构预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对RNA(Ribonucleic Acid)研究的逐步深入,RNA在进行、遗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着。RNA分子不仅充当着生物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载体,还具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如催化RNA剪接,加工和修饰RNA前体,调控基因表达等,这也促使了人们对RNA功能进行深入研究。而RNA的功能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通过研究RNA的二级结构,进而深入挖掘、阐述其功能就成为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使用传统的实验手段(如X射线晶体衍射和核磁共振)去测定RNA的晶体结构虽然比较精确可靠,但代价昂贵,且费时费力。所以,借助于计算机实现的各种算法对RNA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就成为当前国内外公认的主要方法。RNA二级结构预测方法经过近30年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众多的算法。这些算法有的已经非常成熟,例如最小自由能算法,其预测精确度有时能达到90 %以上,但是它不能预测RNA假结。而目前的众多其它预测算法也大都各自存在着问题,如时间复杂度高,对序列的长度有限制等等。因此,对RNA二级结构预测方法的研究仍然是RNA研究中的重点课题。本文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对RNA二级结构预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论文对目前的RNA二级结构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然后归纳为四类:(1)比较序列分析方法(2)动态规划算法(3)组合优化算法(4)启发式算法。通过对这四类方法的研究、分析、比较,论文找到了新的预测方法的研究思路,为本文工作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本文研究了马尔可夫链在RNA二级结构预测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链的RNA二级结构预测新方法。根据自由能,构建马尔可夫链的转移概率矩阵,进而构建RNA-ML,来寻找自由能最小的RNA二级结构。论文从公用数据库(Genomic tRNA Database)中选取六条tRNA序列进行预测,将其预测结果和目前着名软件Mfold和RNAStructure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RNA-ML优于Mfold,对于单条序列与RNAstructure接近。同时,本方法降低了时间复杂度,提高了敏感性和特异性,对trna序列执行起来速度较快,也可以应用于较长的RNA序列,弥补了大部分方法的预测时间随着序列长度增加成立方甚至四次方增长的缺陷。其次,本文研究了隐马尔可夫模型在RNA二级结构预测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RNA二级结构预测新方法。以最小自由能为基础,建立各茎区间的转移概率矩阵、观察值概率矩阵,进而构建RNA-HMM,来寻找自由能最小的RNA二级结构。论文选取PseudoBase中的6条结构相对较复杂的RNA序列进行预测,将其预测结果和pknotsRG软件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结果准确率比pknotsRG有所提高,通用性比较好。同时,也缩短了预测时间,提高了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后,本文研究了粒子群算法在RNA二级结构预测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RNA二级结构预测方法。结合PSO、最小自由能、被选择茎区的数量和平均长度,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适应度函数,建立了IPSO。论文分别用RNAPredict,H-Helix PSO和IPSO进行RNA二级结构预测,进而来比较它们RNA二级结构的自由能。结果表明,用IPSO方法预测到的最优茎区组合的自由能低于其它方法,能够找到更为稳定的二级结构,对于长序列IPSO的性能优势更为显着,而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通过较少的迭代就可以找到更好的二级结构。论文又将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SPSO)、标准遗传算法(SGA)、蚁群算法(ACO)和IPSO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高效的目标函数,IPSO的性能明显高于其它三种方法。为了验证IPSO方法在RNA二级结构预测中的有效性,本文将IPSO、Mfold和RnaPredict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PSO在其中三条序列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Mfold,而在其余两个序列的测试结果低于Mfold,IPSO方法的在全部序列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RnaPredict,这也证明了本文所设计的目标函数是可行的、更有效的。
侯瑞丽[10](2011)在《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经济学、社会学评价及预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回顾性比较内蒙古自治区2005~2009年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的效果,查漏补缺为今后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运用经济学评价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控制项目进行评价,为推行DOTS策略,加强结核病控制项目的经济支持提供参考。(3)分析影响结核病认知的因素,以了解DOTS策略在内蒙古自治区居民中的宣教效果。(4)预测自治区未来9年的发病率,并且与实际值相比较,为项目人财物的合理投入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率、构成比对2005~2009年结核病资料进行分析;(2)通过成本-效果、成本-效用、成本-效益对内蒙古结核病资料进行经济学评价;(3)运用二分类的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结核病的认知信念行为进行评价;(4)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根据2005~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初治肺结核发病率信息,预测其发病率并评价其预测效果。结果(1)内蒙古自治区2005~2009年可疑结核病症状者289413例,共登记发现并免费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04193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50795例,占48.75%,复治涂阳病人6754例,占6.48%,涂阴病人4664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的治愈率为92.85%,复治涂阳肺结核病的治愈率为84.20%,涂阴肺结核病人的完成率为91.15%,达到了《规划》的目标;(2)2005~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DOTS策略后共挽回DALY1010233.22年,实际节约资金40560.46万元;(3)不同的结核病知识的认知与不同的因素有关系,但是几乎都与文化程度有关系;(4)应用灰色数列GM(1,1)模型预测结果,C=0.347<0.5,P=5.15>0.95,预测精度很好,预测效果满意,2010~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涂阳结核发病率为402/100万、396/100万、390/100万、383/100万、378/100万、373/100万、366/100万、361/100万、356/100万。结论(1)内蒙古自治区疫情处于稳定状态,疫情分布以男性轻壮年发病较高;(2)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覆盖率、涂阳病人治愈率、涂阴病人完成率均达到了项目规定的要求,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保护了易感人群。促进了该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命质量,取得了非常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3)认知分析很多因变量都与文化程度有关系,建议多针对低文化人群做宣传;(4)灰色数列GM(1,1)模型可应用于结核病项目的指标预测。
二、Markov链在人力资源流动控制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arkov链在人力资源流动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优化研究 ——以LX房地产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文献述评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 |
一、研究内容 |
二、预期成果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成本控制 |
二、价值链 |
三、价值链成本控制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价值工程理论 |
二、全面成本控制理论 |
第三章 LX房地产公司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
第一节 LX房地产公司概况 |
一、LX房地产公司简介 |
二、LX房地产公司“LX花园一期项目”概况 |
第二节 LX房地产公司的成本控制现状 |
一、LX房地产公司的成本构成分析 |
二、LX房地产公司成本控制组织体系 |
三、LX房地产公司的成本控制观念 |
四、LX房地产公司成本控制流程 |
第三节 LX房地产公司现行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一、全面控制意识薄弱 |
二、成本控制体系不完整 |
三、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
四、成本控制范围狭窄 |
第四章 价值链分析法在LX房地产公司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
第一节 LX房地产公司成本控制的价值链分析 |
一、LX房地产公司实施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LX房地产公司的内部价值链分析 |
三、LX房地产公司的行业价值链分析 |
四、LX房地产公司的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
第二节 LX房地产公司成本控制的价值链优化对策 |
一、LX房地产公司的内部价值链优化对策 |
二、LX房地产公司的行业价值链优化对策 |
三、LX房地产公司的竞争价值链优化对策 |
第三节 LX房地产公司实施价值链成本控制的保障措施 |
一、植入价值链成本控制理念 |
二、价值链成本控制信息化 |
三、对价值链成本控制实施审计 |
第四节 LX房地产公司实施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效果预测 |
一、实现公司内部价值链的最大增值 |
二、员工们的成本意识增强 |
三、成本控制制度更为完善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2)价值链视角下Z公司的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4.1 本文研究思路 |
1.4.2 本文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价值链理论 |
2.1.1 价值链的内涵 |
2.1.2 价值链的内容 |
2.2 成本控制理论 |
2.2.1 传统成本控制理论 |
2.2.2 现代成本控制理论 |
2.3 价值链视角的成本控制 |
2.3.1 价值链视角成本控制的内涵 |
2.3.2 价值链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
2.3.3 价值链视角的成本控制策略 |
3 Z公司情况介绍及成本控制现状 |
3.1 Z公司情况简介 |
3.1.1 Z公司概况 |
3.1.2 Z公司组织结构 |
3.1.3 Z公司经营特征 |
3.1.4 Z公司经营状况 |
3.2 Z公司成本控制流程及现状 |
3.2.1 Z公司成本控制流程 |
3.2.2 Z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
3.3 价值链视角下Z公司的成本结构分析 |
3.3.1 价值链视角下Z公司的成本结构模型 |
3.3.2 上游价值链成本结构分析 |
3.3.3 中游价值链成本结构分析 |
3.3.4 下游价值链成本结构分析 |
4 价值链视角下Z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4.1 上游价值链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4.1.1 采购模式单一 |
4.1.2 采购受季节特性限制 |
4.1.3 上游价值链条不完整 |
4.2 中游价值链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4.2.1 自主研发能力弱 |
4.2.2 缺乏员工激励政策 |
4.2.3 资本结构不健康 |
4.3 下游价值链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4.3.1 销售团队专业素质偏低 |
4.3.2 与下游企业议价能力弱 |
4.4 价值链视角下Z公司成本控制措施的改进建议 |
4.4.1 上游价值链角度的成本控制措施的改进建议 |
4.4.2 中游价值链角度的成本控制措施的改进建议 |
4.4.3 下游价值链角度的成本控制措施的改进建议 |
4.5 价值链视角下Z公司成本控制的启示 |
5 基于价值链的纺织企业成本控制改进措施 |
5.1 从价值链视角重塑纺织企业成本控制观念 |
5.1.1 确立价值链成本控制观念 |
5.1.2 建立高效的价值链成本控制模式 |
5.2 延长上游价值链 |
5.2.1 建立产业联盟,完善上游价值链 |
5.2.2 优化产品结构,建立产学结合联盟 |
5.3 加强纺织企业中游价值链的成本控制 |
5.3.1 建立研发中心,增强研发能力 |
5.3.2 异地仓储,降低物流成本 |
5.3.3 引入先进技术 |
5.3.4 建立人才吸引机制 |
5.4 拓展下游价值链 |
5.4.1 增强销售团队素质 |
5.4.2 拓宽销售渠道 |
5.4.3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与战略合作关系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价值链视角下F公司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1.2.2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价值链概念界定 |
2.1.1 价值链概念 |
2.1.2 价值链分析内容 |
2.2 价值链成本控制理论 |
2.2.1 价值链成本控制内容 |
2.2.2 价值链成本控制基本程序 |
2.2.3 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目的 |
2.3 价值链成本控制理论与传统成本控制理论的区别 |
3 F公司成本控制及价值链现状分析 |
3.1 F公司概况 |
3.1.1 F公司基本简介 |
3.1.2 F公司成本结构 |
3.1.3 F公司价值链基本概况 |
3.2 F公司成本控制特点 |
3.2.1 变动成本持续增长 |
3.2.2 固定成本占比呈下降趋势 |
3.2.3 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 |
3.3 内部价值链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
3.3.1 主体价值链成本控制分析 |
3.3.2 辅助价值链成本控制分析 |
3.4 纵向价值链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
3.4.1 F公司所处纵向价值链的位置 |
3.4.2 与供应商相关的价值链成本控制分析 |
3.4.3 与客户相关的价值链成本控制分析 |
3.5 横向价值链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
3.5.1 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
3.5.2 竞争优势与劣势 |
4 价值链视角下F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
4.1 内部价值链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
4.1.1 成本管理环节有所疏漏 |
4.1.2 采购成本偏高 |
4.1.3 成本控制程序单薄 |
4.2 纵向价值链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
4.2.1 与上游供应商合作关系不固定 |
4.2.2 获取下游客户渠道有限 |
4.2.3 忽视了上下游企业联系对降低成本的作用 |
4.3 横向价值链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
4.3.1 未考虑竞争者对公司成本控制的影响 |
4.3.2 忽视横向战略联盟的协同效应 |
5 价值链视角下F公司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
5.1 内部价值链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
5.1.1 主体价值链成本控制 |
5.1.2 辅助价值链成本控制 |
5.2 纵向价值链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
5.2.1 与供应商有关的成本控制 |
5.2.2 与客户有关的成本控制 |
5.3 横向价值链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
5.3.1 与竞争对手合作研发 |
5.3.2 扩大产业规模 |
5.4 价值链成本控制优化策略保障措施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高校发展战略视域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
三、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二)理论基础: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本管理的意义和目的 |
一、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师个体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
二、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本管理的时代意义 |
(一)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转型的要求 |
(二)高等教育市场转型的要求 |
(三)高等教育主要投资者提出的要求 |
(四)高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 |
(五)高校化解人才引进中各种难题的必然要求 |
三、基于高校发展战略的教师队伍建设成本管理目的和适用性 |
(一)直接目的 |
(二)适用性 |
第三章 战略视域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本规划 |
一、高校战略定位 |
(一)战略定位是高校发展战略的关键基础 |
(二)高校战略定位的环境审视及分析方法 |
(三)我国高校战略定位的分类 |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本规划 |
(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本规划的内涵 |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本规划的制定 |
三、高校战略定位与教师队伍建设成本规划 |
(一)高校战略定位决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本规划 |
(二)教师队伍建设成本规划的科学化推动高校战略规划的实现 |
第四章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本核算 |
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链 |
(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价值链的内涵 |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价值链的分析框架 |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本构成 |
(一)“教师取得”成本 |
(二)“教师开发”成本 |
(三)“教师使用”成本 |
(四)“教师保障”成本 |
(五)“教师替代”成本 |
三、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本核算 |
(一)成本核算的范围及原则 |
(二)成本核算账户设置 |
(三)账户处理 |
(四)会计报表 |
(五)教师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
第五章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本动因 |
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构性成本动因 |
(一)规模因素 |
(二)结构因素 |
(三)整合因素 |
(四)区位因素 |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执行性成本动因 |
(一)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开发与利用 |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外联系 |
(三)教师主体参与与个体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 |
(四)教师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
第六章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本控制策略 |
一、建立科学的高校成本核算体系 |
(一)加快促进会计核算基础的转变 |
(二)建立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及操作流程 |
(三)改变集中式的财政管理模式 |
二、建立科学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本配置机制 |
(一)以价格回归机制为基础构建动态人力资本配置机制 |
(二)构建薪酬合约的激励机制 |
(三)做好奖励性评价设计 |
三、结构性战略成本动因层面的控制路径 |
(一)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规模 |
(二)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 |
(三)积极挖掘教师队伍的整合因素 |
(四)积极挖掘区位中的有利因素 |
四、执行性战略成本动因层面的控制路径 |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运用能力 |
(二)积极改善内外部联系 |
(三)不断激发教师的参与度 |
(四)增强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
五、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成本控制路径 |
(一)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 |
(二)改进高等教育的拨款模式 |
第七章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战略成本管理的绩效考评 |
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战略成本管理绩效考评的内涵 |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战略成本管理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 |
(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本核算体系 |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产出考核体系 |
(三)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战略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指数 |
三、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战略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结果的评价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一、用战略成本理论指导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种突破 |
二、战略成本管理应用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要且可行 |
三、要明确战略发展定位来制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本规划 |
四、要基于价值链分析来展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本核算 |
五、要基于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来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本控制 |
六、本研究的不足与今后努力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6 所高校人才或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 |
后记 |
(5)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及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大型企业 |
2.1.2 大型企业管控模式 |
2.1.3 大型企业信息结构 |
2.2 大型企业特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2.2.1 大型企业特征 |
2.2.2 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2.3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类型关系 |
2.3.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类型 |
2.3.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类型关系 |
2.4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现状 |
2.5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类型选择与演变趋势 |
2.5.1 影响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类型选择的因素 |
2.5.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演变趋势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息化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和管控模式关系分析 |
3.1 企业信息化内涵与外延 |
3.1.1 企业信息化内涵 |
3.1.2 企业信息化外延 |
3.2 大型企业信息化机理 |
3.2.1 大型企业信息化过程涉及的信息技术 |
3.2.2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控制过程 |
3.2.3 信息系统对大型企业物质和能量资源的作用方式 |
3.2.4 大型企业信息化产生的经济性效应和非经济性效应 |
3.3 大型企业信息化现状、全面信息化企业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 |
3.3.1 大型企业信息化现状 |
3.3.2 全面信息化的大型企业特征 |
3.3.3 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
3.4 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影响 |
3.4.1 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信息结构影响 |
3.4.2 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的影响 |
3.5 当前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欠佳原因探讨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功能分析与架构设计 |
4.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分析 |
4.1.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系统属性 |
4.1.2 建立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模型 |
4.1.3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优化分析 |
4.2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功能分析 |
4.2.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特征 |
4.2.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 |
4.2.3 信息化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功能关系 |
4.3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设计目标 |
4.4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设计原则 |
4.4.1 面向市场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 |
4.4.2 群体智能协同决策原则 |
4.4.3 基于数据驱动的原则 |
4.4.4 集约化原则 |
4.4.5 知识管理原则 |
4.5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架构设计 |
4.5.1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实现机理 |
4.5.2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基本运行过程 |
4.5.3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基本架构 |
4.5.4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的构建过程 |
4.5.5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 |
4.5.6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架构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架构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架构服务组件化分析 |
5.1.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服务组件化优势 |
5.1.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服务组件划分 |
5.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流程维度与结构有序度 |
5.2.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流程维度 |
5.2.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的结构有序度 |
5.3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类型与管理流程 |
5.3.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类型 |
5.3.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管理流程 |
5.4 决策控制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4.1 决策控制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
5.4.2 决策控制机制二级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4.3 决策控制机制二级服务组件之间关系 |
5.5 市场发展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5.1 市场发展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
5.5.2 市场发展机制二级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5.3 市场发展机制二级服务组件关系 |
5.6 运营支撑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6.1 运营支撑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
5.6.2 运营支撑机制二级服务组件构成及功能 |
5.6.3 运营支撑机制二级服务组件之间关系 |
5.7 能力提供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7.1 能力提供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
5.7.2 能力提供机制二级服务组件构成及功能 |
5.7.3 能力提供机制二级服务组件关系 |
5.8 保障管理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
5.8.1 保障管理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
5.8.2 保障管理机制二级组件构成及功能 |
5.8.3 保障管理机制二级服务组件之间关系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模型研究 |
6.1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内涵与外延 |
6.1.1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内涵 |
6.1.2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外延 |
6.2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模型 |
6.3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流程层面微观信息能力 |
6.3.1 信息共享环境对大型企业部门间沟通方式的改变 |
6.3.2 信息共享环境对大型企业运营流程拓扑结构的改变 |
6.3.3 大型企业信息系统流程拓扑结构与信息同步和凝聚 |
6.3.4 信息共享环境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集成分层形式的变化 |
6.4 信息系统集成与投资建设形成的大型企业宏观信息能力 |
6.4.1 信息系统体系经济效率演变 |
6.4.2 大型企业宏观信息能力全生产率要素指标分解 |
6.5 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大型企业群决策信息能力 |
6.5.1 谱聚类与HITS算法在多属性群决策理论中应用情况 |
6.5.2 大型企业多属性群决策过程阶段划分与基本要素 |
6.5.3 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谱聚类算法基本步骤及应用方式研究 |
6.5.4 HITS算法存在问题及其改进 |
6.5.5 基于谱聚类与改进HITS算法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内容及运行机制实现 |
7.1 大型企业IT战略模式选择 |
7.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数据保障支撑 |
7.2.1 大型企业信息资源治理原则 |
7.2.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数据保障支撑内容与设计原则 |
7.2.3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数据支撑保障数据类型 |
7.2.4 大型企业主数据 |
7.2.5 大型企业元数据 |
7.2.6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 |
7.2.7 大数据分析方式的构建 |
7.3 基于SaaS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 |
7.3.1 IT应用系统支撑保障支撑功能设计与评价标准 |
7.3.2 基于SOA服务组件的IT应用系统支撑保障支撑模式 |
7.3.3 SOA服务组件生存周期 |
7.3.4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知识管理模式 |
7.3.5 建立基于SaaS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 |
7.4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技术平台保障支撑 |
7.4.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技术平台的组成 |
7.4.2 基于云计算PaaS模式的服务器系统平台设计 |
7.4.3 基于云计算IaaS模式的基础设施平台设计 |
7.5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保障支撑整体集成架构 |
7.6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实现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
8.1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运行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
8.1.1 背景 |
8.1.2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运行机制总体架构 |
8.1.3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决策控制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
8.1.4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市场发展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
8.1.5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运营支撑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
8.1.6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能力提供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
8.1.7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保障管理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
8.1.8 实证研究结论 |
8.2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信息能力实证分析 |
8.2.1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微观信息能力实证分析 |
8.2.2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宏观信息能力实证分析 |
8.2.3 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中国联通决策信息能力实证分析 |
8.2.4 实证研究结论 |
8.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信息搜索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DTN网络的相关概述 |
1.3 DTN网络的性能 |
1.3.1 DTN网络的特点 |
1.3.2 DTN网络的应用 |
1.4 研究现状与主要任务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移动社交网络的研究现状 |
2.1 移动社交网络的由来 |
2.2 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基本特征 |
2.3 移动社交网络常见的几种类型 |
2.4 移动社交网络中几种典型的信息搜索算法 |
2.4.1 Epidemic算法 |
2.4.2 Greedy Total算法 |
2.4.3 DelQue算法 |
2.5 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未来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马尔科夫链 |
3.1 离散时间的马尔科夫链 |
3.1.1 离散时间Markov链的定义 |
3.1.2 转移概率矩阵和n步转移概率 |
3.1.3 Chapman-Kolmogorov方程 |
3.1.4 Markov链的状态分类 |
3.1.5 平稳分布 |
3.2 连续时间的马尔科夫链 |
3.2.1 连续时间Markov链的定义 |
3.2.2 转移概率矩阵 |
3.2.3 Chapman-Kolmogorov方程 |
3.3 马尔科夫链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TNs网络中一种基于查询代表和反馈代表的信息搜索算法 |
4.1 引言 |
4.2 模型 |
4.2.1 网络模型和假设 |
4.2.2 离散时间齐次的半马尔科夫模型 |
4.2.3 地理社区下的稳态概率分布 |
4.3 查询代表和反馈代表算法 |
4.4 模拟仿真和性能评估 |
4.4.1 QFD与其他算法的性能比较 |
4.4.2 λ值对QFD算法性能的影响 |
4.4.3 p值对QFD算法性能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7)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缺口”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 |
1.1.2 城市化的内涵 |
1.1.3 城市化进程中的争论 |
1.2 研究意义 |
1.2.1 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1.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
1.6 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
2.1.1 80年代的围绕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
2.1.2 90年代的围绕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
2.1.3 21世纪的围绕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
2.2 城市化的演进规律 |
2.2.1 基于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
2.2.2 基于随机过程模型的解释 |
2.2.3 城市经济学和地理经济学传统 |
2.3 城市化中的不协调 |
2.3.1 城市化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协调 |
2.3.2 城市化与工业化间的不协调 |
2.3.3 城市蔓延 |
2.4 城市效率 |
3 城市化中的缺口现象 |
3.1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间的缺口 |
3.2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用地间的缺口 |
3.3 城市化水平与基础设施间的缺口 |
3.4 缺口研究的基准模型 |
3.4.1 中国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 |
3.4.2 中国城市体系的演进规律 |
3.5 本章小结 |
4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间的缺口 |
4.1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缺口的实证研究 |
4.1.1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 |
4.1.2 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间的缺口 |
4.1.3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缺口 |
4.2 对城市效率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城市化水平与基础设施的缺口 |
5.1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实证研究 |
5.1.1 缺口模型描述 |
5.1.2 数据准备 |
5.1.3 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 |
5.1.4 基础设施缺口 |
5.2 基础设施缺口的影响 |
5.2.1 基础设施缺口对工业化的影响 |
5.2.2 基础设施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6.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间的缺口 |
6.1 城市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关系 |
6.1.1 现象描述 |
6.1.2 理论模型描述 |
6.2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实证研究 |
6.2.1 城市过快蔓延的影响 |
6.2.2 城市化率和城市规模的缺口 |
6.2.3 城市规模缺口:中国地级以上城市 |
6.3 半城市化对城市效率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7. 国外城市中的缺口研究 |
7.1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间的缺口 |
7.1.1 工业化与经济增长 |
7.1.2 工业化与城市增长 |
7.1.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缺口 |
7.2 城市化水平与基础设施间的缺口 |
7.2.1 数据准备 |
7.2.2 实证结果 |
7.2.3 基础设施缺口 |
7.3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用地间的缺口 |
7.4 本章小结 |
8 美国城市化经验分析 |
8.1 美国城市的发展 |
8.1.1 殖民地时期 |
8.1.2 快速城市化时期 |
8.1.3 大都市区化 |
8.2 产业演变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相互影响 |
8.2.1 阳光带的崛起 |
8.2.2 去工业化与“逆城市化” |
8.2.3 边缘城市 |
8.3 交通与美国城市化 |
8.3.1 水运 |
8.3.2 铁路 |
8.3.3 高速公路 |
8.4 美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
8.4.1 城市蔓延 |
8.4.2 社会隔离 |
8.4.3 环境污染 |
8.5 对中国的启示 |
8.5.1 大都市区化将是城市化的新形式 |
8.5.2 紧凑发展是城市化的正确选择 |
8.5.3 区域平衡发展需要国家支持 |
8.5.4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的重要支撑 |
8.6 小结 |
9 对策与建议 |
9.1 城市化中的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9.1.1 城市效率问题 |
9.1.2 城市人口规模与土地规模缺口产生原因 |
9.1.3 基础设施缺口产生的原因 |
9.1.4 城市化与工业化缺口问题 |
9.2 现代化城市体系的特征 |
9.2.1 城市规模分布合理 |
9.2.2 空间结构合理 |
9.2.3 城市产业高级化 |
9.2.4 城市扩张形成城市群 |
9.2.5 生产方式国际化 |
9.2.6 城市居民生活舒适 |
9.3 城市化道路的政策和建议 |
9.3.1 逐步发展:从小城市到大城市 |
9.3.2 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
9.3.3 扩宽融资渠道,多方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
9.3.4 扩大开放 |
9.3.5 加强城市管理 |
9.3.6 城乡统筹发展 |
9.3.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8)宝塔山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2 人力资源规划理论综述 |
2.1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
2.2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
2.3 研究方法综述 |
2.3.1 层次分析法原理 |
2.3.2 模糊综合评判法 |
2.3.3 GM(1,1)灰色预测模型 |
2.3.4 比率分析法 |
2.3.5 马尔科夫模型 |
2.4 人力资源供需平衡 |
3 宝塔山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3.1 公司简介及组织机构 |
3.2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3.2.1 人力资源数量和类别分析 |
3.2.2 人力资源素质结构分析 |
3.2.3 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分析 |
3.2.4 人力资源职位结构分析 |
3.3 人力资源管理和规划现状分析 |
3.3.1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 |
3.3.2 人力资源规划的问题 |
4 宝塔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评价 |
4.1 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确定 |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5 宝塔山公司人力资源规划 |
5.1 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设计 |
5.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5.2.1 企业产量预测 |
5.2.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5.3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
5.3.1 人力资源内部供给 |
5.3.2 人力资源外部供给 |
5.4 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5.5 宝塔山公司人力资源总体规划 |
5.5.1 规划指导思想 |
5.5.2 人力资源规划总体目标 |
5.6 宝塔山公司人力资源业务规划 |
5.6.1 招聘录用规划 |
5.6.2 培训规划 |
5.6.3 薪酬福利规划 |
5.6.4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
6 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与控制 |
6.1 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
6.2 人力资源规划的监控 |
6.3 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评估 |
6.4 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调整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RNA二级结构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组织与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RNA 相关理论 |
2.1 RNA 基本知识 |
2.1.1 RNA 的构成 |
2.1.2 RNA 的分类与功能 |
2.1.3 RNA 的结构特征 |
2.2 RNA 二级结构 |
2.2.1 RNA 二级结构的基本单元 |
2.2.2 RNA 二级结构的表示方法 |
2.3 RNA 的假结结构 |
2.4 RNA 的数据库资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RNA 二级结构预测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
3.1 引言 |
3.2 比较序列分析方法 |
3.2.1 共变模型 |
3.2.2 随机上下文无关语法模型 |
3.3 动态规划算法 |
3.3.1 碱基最大配对方法 |
3.3.2 最小自由能方法 |
3.4 组合优化算法 |
3.4.1 螺旋区堆积法 |
3.4.2 最大权重匹配算法 |
3.5 启发式算法 |
3.5.1 遗传算法 |
3.5.2 模拟退火算法 |
3.5.3 神经网络算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RNA 二级结构预测方法 |
4.1 马尔可夫模型 |
4.1.1 马尔可夫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4.1.2 马尔可夫链的应用综述 |
4.1.3 马尔可夫模型的相关定义 |
4.2 RNA 茎区生成算法-前后缀匹配算法 |
4.2.1 相关定义 |
4.2.2 算法描述 |
4.2.3 算法流程图 |
4.2.4 茎区生成算法实例 |
4.3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RNA 二级结构预测方法——RNA-ML |
4.3.1 RNA-ML |
4.3.2 算法流程 |
4.3.4 实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RNA 二级结构预测新方法 |
5.1 引言 |
5.2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 |
5.2.1 HMM 的相关概念 |
5.2.2 HMM 建模的三个关键问题 |
5.3 基于HMM 的RNA 二级结构预测新方法(RNA-HMM) |
5.3.1 RNA-HMM |
5.3.2 算法流程 |
5.3.3 实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RNA 二级结构预测新方法 |
6.1 粒子群算法 |
6.1.1 粒子群算法的相关理论 |
6.1.2 算法参数设置 |
6.2 IPSO 的实现 |
6.2.1 适应度函数的定义 |
6.2.2 位置更新 |
6.2.3 系统参数设置 |
6.2.4 算法流程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6.3.1 数据集 |
6.3.2 实验设置 |
6.3.3 实验结果 |
6.3.4 结果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经济学、社会学评价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全球背景 |
1.2 中国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资料来源 |
4 内容与方法 |
4.1 社会学评价 |
4.2 经济学评价 |
4.2.1 问卷调查 |
4.2.2 上报资料 |
4.3 认知度调查 |
4.3.1 方法 |
4.3.2 内容 |
4.3.3 统计分析方法 |
4.4 预测方法 |
5 质量控制 |
5.1 预调查 |
5.2 人员 |
5.3 录入 |
5.4 样本量估计 |
6 有关指标、标准和定义 |
7 结果 |
7.1 社会学评价 |
7.1.1 性别、年龄分布 |
7.1.2 初、复治涂阳病人构成比例 |
7.1.3 就诊方式 |
7.1.4 防治人力资源构成 |
7.1.5 病人发现 |
7.1.6 队列分析 |
7.2 经济学评价 |
7.2.1 包头地区的问卷调查 |
7.2.1.1 包头市区与达茂旗经济损失对比分析(进入结防所后) |
7.2.1.2 进入结防所前与进入结防所后总费用比较 |
7.2.2 上报资料 |
7.2.2.1 成本-效果分析 |
7.2.2.2 成本-效用分析 |
7.2.2.2.1 直接效用 |
7.2.2.2.2 间接效用 |
7.2.2.3 成本-效益分析 |
7.2.2.3.1 治愈病人节省费用 |
7.2.2.3.2 减少传染源传染节省的费用 |
7.2.2.3.3 挽回GDP 损失 |
7.2.2.3.4 挽回个人收入 |
7.3 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后居民认知度评价 |
7.3.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7.3.2 居民人口学特征对结核病认知情况的影响 |
7.4 结核病发病率的预测 |
7.4.1 灰色模型的拟合运算 |
7.4.2 灰色模型的一阶微分方程 |
7.4.3 灰色模型的预测 |
8 讨论 |
8.1 结核病项目现状分析 |
8.2 经济效益分析 |
8.3 居民认知情况分析 |
8.4 预测 |
9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Markov链在人力资源流动控制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优化研究 ——以LX房地产公司为例[D]. 杨箫萍.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2]价值链视角下Z公司的成本控制研究[D]. 刘肖君.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3]价值链视角下F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 张嘉颖. 江苏大学, 2019(02)
- [4]高校发展战略视域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成本管理研究[D]. 顾志勇. 苏州大学, 2016(08)
- [5]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D]. 屈玉阁.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6]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信息搜索算法的研究[D]. 刘静.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5)
- [7]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缺口”分析[D]. 吴波.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1)
- [8]宝塔山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 张立.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1)
- [9]RNA二级结构预测方法研究[D]. 董浩. 吉林大学, 2011(09)
- [10]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经济学、社会学评价及预测[D]. 侯瑞丽.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