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年第19卷主题词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刘焱[1](2020)在《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科学计量学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由糖尿病引发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控制病程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由于对既有研究成果缺乏宏观有效的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不清晰,研究方向、方法及范式等不明确,使得后续研究缺乏针对性。这类问题的底层驱动是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变,可以通过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得到有效解答。通过使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该领域的科学合作网络、学科分布、研究主题,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领域概貌,梳理该领域的学科结构,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研究思路上的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使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通过文献聚类分析、文献共被引网络分析、术语共现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双图叠加等技术研究Web Of Sci-ence 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建库至 2019 年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结果显示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共检索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文献227篇,制作引文索引后得到相关文献2205篇,我国学者发文量遥遥领先,中国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国药科大学是发文量排行前列的研究机构。国际上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对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研究,对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已有诸多成果,涉及的作用机制包括了降低高血糖、调节血脂代谢、减轻了氧化应激、调节毛细血管内皮素、抑制肾素-毛细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活跃、抑制肾脏细胞外基质的大量累积、延缓了肾脏细胞纤维化、阻断了肾脏的炎症反应。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共检索到文献5683篇,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临床研究、机制研究两部分,临床研究中主要包括辨证分型研究以及用药研究。研究结论:当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的科学合作网络分布较为松散,图谱密度较低,表明各个不同机构需要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以推进领域的发展进程。当前国际上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使用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药的现代化进展,但仍需要注重发挥中医药治疗疾病过程中多靶点、动态调整、辨证施治的优势。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在研究主题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引入了更多使用计算机科学的新方法,是对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联合,有助于学科的发展。
周永称[2](2020)在《基于混合深度学习模型的临床医学文本分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持续推进,大型公立医院日益重视自身学科建设。尤其当今医院的地域优势逐渐削减,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加强学科建设成为提升医院竞争力、促进医院发展的内在需求。而学科评估是学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评估学科建设成果、发现学科建设问题、指导学科建设方向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学科评估中,将SCI论文等文本数据按照学科评估体系进行数据分类是开展学科评估工作的基础,学科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对学科评估工作的顺利推进影响甚大。目前公开发表的针对学科评估中文本分类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学科评估的文本分类实践中,中国医学科学院推出的STEM研究先后利用词表匹配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类方法开展临床医学学科文本数据的分类工作,词表匹配方法存在学科词表构建难度大、时间成本高等问题。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类算法存在不考虑词的语义关系,特征工程过程中会损失分类信息且模型的计算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STEM研究中文本分类的整体分类性能不佳且相似学科容易彼此错分。考虑到深度学习方法在文本分类研究中被广泛运用,且在新闻语料、社交网站评论语料等语料集上比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类方法拥有更好的分类性能,因此本研究在学科评估的文本分类研究中引入深度学习相关模型,构建基于混合深度学习模型的临床医学学科文本分类模型,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1)设计和实现基于混合深度学习模型的临床医学学科文本自动分类模型。本研究在学科评估的文本分类中引入深度学习的思想与方法,在文本表示阶段利用词向量表示文本,在分类器构建阶段组合两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混合模型,以期解决学科评估中现有文本分类方法整体分类性能不佳且相似学科易错误分类的问题。利用STEM研究中的SCI论文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经过单标签多分类和单标签二分类实验,证实该模型对于多学科的整体分类性能从SVM模型的83.07%提升到90.82%,对于三对相似学科之间的分类性能从SVM模型的87.92%、88.48%、85.02%分别提升到 95.80%、94.13%、95.76%。(2)构建医学学科评估文本分类原型系统。本研究以构建的混合模型为基础搭建医学学科评估文本分类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可提供SCI论文的自动分类和人工复核服务,作为本研究在学科评估的文本分类实践中的应用场景初探。
李杰[3](2016)在《安全科学结构及主题演进特征研究 ——基于Web of Science科技文本知识单元共现分析的探索》文中指出安全科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门类,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自安全科学诞生以来,关于其科学性的讨论持续不断。安全科学结构是安全科学基础性问题研究和讨论的核心主题之一。特别是在当前背景下,各个学科出现了空前的交叉、融合。要明晰安全科学的结构便更加困难,当然对安全科学结构的分析和讨论也显得更加有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以安全科学长期积累的科技文本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文献知识单元在空间上形成的客观的共现现象进行挖掘分析,以获取安全科学结构的特征及演进情况。首先,本文从科技文本知识单元共现理论和方法入手,对科技文本知识单元的共现现象的数学原理、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基于领域的共现、期刊共现(期刊共被引、耦合)以及主题共现演化的科学结构分析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方法。在对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国际上用于科技文本挖掘的权威数据库Web of Science作为本文分析的核心数据集。按照分析的需求和分析能力,对得到的65918篇安全研究论文的数据和7853篇职业安全论文数据进行分析。将整体安全研究的文献分别从基于领域共现的安全科学的宏观科学结构、基于期刊共现的中观科学结构和基于主题共现的微观安全科学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选择职业安全领域作为安全科学研究的典型领域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讨论。其次,安全科学的宏观科学结构通过全科学领域叠加和本地数据的领域关系构建。全科学结构地图的分析得到:在整个科学领域的叠加结构上主要分布在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健康与社会问题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的聚类中。安全科学结构分析得到安全子领域主要分布在药理学、外科、公众环境职业健康、普通内科以及肿瘤等方面。进一步依据全领域科学结构图,对安全科学的学科多样性进行测度,得到安全科学的跨学科性是非常显着的。本地安全科学领域共现的科学结构结果显示,安全科学的领域结构按照顺时针依次为“经济、商业、管理”、“信息科学”、“工程学”、“生物技术和化学”、“医学、药学、疾病”、“心理、教育”以及“社会学”,网络分析的结果揭示出领域之间共现频次排在首位的为“工程,工业——运筹研究&管理科学”。再次,安全科学的中观结构通过全科学期刊结构地图叠加和本地数据的期刊共现分析构建。从全科学地图上来看,安全科学涉及的期刊广泛地分布在整个期刊结构地图上,一方面证明了安全科学的交叉学科属性,另一方面,安全科学的重点领域主要分布在医药-医疗-临床;物理-化学-材料及其心理-健康-教育-经济领域。本地数据的安全科学期刊共现和耦合的科学结构结果显示,安全科学的结构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医学安全问题研究和技术与工程安全问题研究,它们之间通过“质量,健康,卫生”等领域连接。从时序演化上来看,虽然整体上基于期刊的安全科学结构整体结构稳定,但还是发现了早期的工程技术安全方面的期刊群落包含的安全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了核科学技术方面。最后,安全科学的微观结构及其演进通过主题的时序趋势和共词网络的演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了基于主题的安全科学结构、不同时间分段中安全科学研究主题的特征,以及随着时间发展主题的转变情况。鉴于安全科学本身的复杂性,对安全科学结构整体的挖掘的基础上,笔者从子数据中专门从主题角度分析“职业安全”结构,并进一步对职业安全的研究前沿主题进行了探测。结果显示国际职业安全主题结构主要分为“职业伤害”和“职业暴露”两个方面,通过使用中文数据样本比较基于主题的科学结构一致。从整体上看,国际的职业安全研究主题更加丰富。本文通过安全科学结构和主题演进的研究,还对安全科学未来研究和发展进行了讨论。
樊春晓[4](2011)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六大疾病”文献计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尽管目前细胞学、分子学、基因组学等现代医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是仍有许多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中医学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临床实践,对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国家增加了对中医研究的投入,以期挖掘其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潜力。为了进一步完善课题的研究设计,加强研究课题的质量控制,在“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中,专门设立了“重大疾病项目”课题,并把中医临床方案优化研究列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基于这样一种背景,我们调查了肺癌、肝癌、中风、肾病、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六大重大疑难疾病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期给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以参考。本课题应用文献计量学,基于中国中医药期刊论文数据库和pubmed两个数据库,从1949年至2009年,以每5年为一阶段,采用限定检索,利用Access2007及SPSS13.0软件对其高频主题词进行分析。总结了中西医各自治疗六大疑难疾病的每五年文献量的变化情况,每五年高频主题词的变化情况。以此分析出六大重大疑难疾病的研究热点、方向、变化趋势以及中西医治疗六大重大疑难疾病的各自的优势。本课题的最终结论为:1、从文献量上看,无论是中医文献量还是西医文献量从1949年到1980年前都是比较少的,从80年开始逐年增长,增长的速度和数量,西医文献量要远远地大于中医文献量。2、中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优势:2.1临床疾病的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疗法治疗临床文献2.2各种中药制剂、复方、汤剂在临床文献上的应用。2.3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一大特色。2.4气功、推拿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只能在一段时间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能成为其主流治疗方法。2.5中医治疗临床疾病开始仅仅是中医药方法治疗疾病,随着年代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疾病发展成为主流。2.6八十年代后,与病因学,病理学,体层摄影术,随机对照等西医学科仪器或统计学方法联系比较紧密。3、西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优势:3.1注重药物的应用。3.2注重外科手术的应用。3.3注重体层摄影术,X射线的仪器的应用。3.4注重用双盲法、随机对照试验等统计学方法。3.5与化学、病理学、病因学相关学科联系比较紧密。3.6分特定人群考虑治疗疾病,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首次对系统地对六大疑难疾病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时间跨度为1949年至2009年60年,将六大疑难疾病中医文献与西医文献相比较,对六大疑难疾病中西医文献的研究分析结果做出了结论性的意见。
陆金国[5](2007)在《中西医结合专题文献的计量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综合运用统计学、文献计量学等方法,通过收集整理1956~2005年以来50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相关文献,统计分析这些文献特征,包括论文数量、作者合着率、重要文献源、主要研究者及研究机构、作者论文量分布、研究关注热点及发展趋势等,从文献角度,考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现状及未来。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解读,了解其内涵,发掘其创见,从而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情报导向。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一、“专题文献研究现状”,是对专题文献研究及医学专题文献研究状况的综述;二、“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尽可能地收集国内《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确定的核心医学类杂志上有关中西医结合的相关文献及国外相关文献,利用Excel表对所有文献进行整理、分类。本研究共收集到题录相关文献7668篇,其中有45篇未查到原文;文献整理内容包括以下字段:题名、作者、合作者数量、作者单位、合作单位数量、单位所属地区、论文被引次数、作者被引次数、所引参考文献总数、刊名、期刊出版年、刊被中西医结合文献所引次数、文献类型、资助情况、主题标引等。三、“研究结果及分析”,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1.中西医结合学科目前处于文献量呈指数增长的学科大发展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及之前文献增长都比较缓慢,至90年代尤其是1999年相关文献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直到2005年的文献年增长量都是比较大的。2.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研合作势头较好,但合作度普遍较低,以2~3人之间的小范围合作为主。3.中西医结合专题文献的重要文献源主要是中医药类杂志,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陕西中医》、《四川中医》、《新中医》;其重要的研究机构,以中、西医高等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如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等;在该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包括陈可冀、沈自尹、吴咸中等院士,他们引领着中西医结合学的发展;在对各地区影响力分析方面,以经济较发达、文化氛围较浓厚的地区,中西医结合研究力度较大。4.从论文作者量分布来看,中西医结合研究相对稳定的作者群还没有完全建立,该研究的核心作者人数还需增加,核心作者的论文增均产出率有待提高;进一步说明该研究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作者队伍和研究选题离散性较大。5.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上,以临床应用型研究居多,理论研究偏少。总的来说,通过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文献量不断增长,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期刊,并有一批重要的研究队伍,但在研究方向上,仍以临床为主,还需要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以提高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朱福平[6](2006)在《百会穴纵观与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针灸文献的传承发扬,唯有直接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指导并提高临床疗效,才能使历代针灸文献的精华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盘石。百会穴是临床治疗要穴,本课题主要从二个方面对百会穴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百会穴纵观与压灸百会穴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及机理研究。 1 百会穴纵观 1.1 研究目的 百会穴治疗范围广泛,是临床常用腧穴,本课题旨在对百会穴古今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科研和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准确全面的百会穴文献资料,同时也使古今针灸学家的学术思想、理论实质与临床经验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增广其应用层面,扩大其治疗范围,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方法 运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方式对与百会穴相关的近670多种中医古籍文献和近50年(1955-2004)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进行查阅。对建国前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分析和总结,包括整理挖掘百会穴的出处、别名、穴名释义和生理特点、部位和取穴法、归经与穴性、治疗范围、治法、补泻法、主配穴、医案、禁忌症、局部层次解剖等;对建国后文献进行系统计量,包括统计和分析百会穴文献的数量和时间分布、地理分布、机构分布、期刊分布、研究类型、疾病学科分布、具体病种分布、中医证型、具体治法、配穴、特征词、实验指标、功能主治等。 1.3 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建国前共检索到百会穴文献628条。晋唐时期是百会穴研究的奠基时期,宋金元是百会穴的发展时期,明代对百会穴的研究运用达到了鼎盛时期,清代停留在继承和整理前人治验的基础上,民国时期局势动荡不安,百会穴的运用和文献量相对较少。百会,出于《针灸甲乙经》。共有16个别名。在头正中线,距前发际5寸处,约当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属督脉。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共治疗病证143种。运用的治法有25种。运用补法较多(292处),用泻法较少(98处);补泻兼施共14处。用作主穴的条文有362处,作为配穴的条文有219处。共有医案52处。百会穴不宜深刺,宜针入二分,得气即泻,但应根据临床病证情况,不可拘泥。局部层次解剖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 本课题共检索到建国后50年的百会穴期刊论文4182篇,主要集中在1984-2004
高嵬[7](2004)在《《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文中认为通过收集和梳理我国正式公开发行的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期刊目录和内容,探讨和建立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统一规范的等级评定标准,以解决长期以来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缺乏权威性等级鉴定标准给晋升职称、申报课题、申报各类奖项带来的不便。填补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图书馆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提供权威性的决策支撑。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国现有公开发行的,具有正式刊号的96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建筑设计类52种;景观园林设计类8种;规划设计类14种;室内设计类22种)期刊杂志。 首先,我们采用打分入围的方法先将所有期刊进行初评。分别按设定的七个得分项打分,完成对期刊评定中“定量”的研究。确定出入围期刊,共59种。 第二步,对入围期刊进一步完成“定性”的研究,即对期刊所刊学术论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并针对每本期刊,有选择地对刊出论文阅读、评论,并作出简评,进一步筛选出核心期刊和一级期刊,共30种。确定二级刊物29种。 第三步,再从筛选出的核心、一级刊物中挑选出一级期刊,共10种。 第四步,甄选出最为优秀的核心期刊共20种。 由此得出研究结果: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期刊,核心刊物(权威学术期刊)20种;一级刊物(重要学术期刊)10种;二级刊物(一般学术期刊)29种。 本研究课题建立了一套较科学、客观、严谨的鉴定方法,可以作为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的研究基础。同时,等级鉴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待进一步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进行动态的跟踪研究。
张坤婷[8](2021)在《基于CNKI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医疗保险制度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支付方式是我国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付方式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量相关研究不断涌现,增加了学者们整体把握该领域研究趋势和内容的难度,要促进医保支付方式不断地适应我国国情,就需用一种科学全面的研究方法来把握医保支付方式历史发展情况,文献计量是对某一主题领域的学术成果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能够客观呈现该领域研究趋势、结构关系和规律,已广泛被用于医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体育学、金融学、化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分析。目的和方法虽然已有研究者对该领域进行过总结研究,但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的文献较少,仅有的研究分别对单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和DRG付费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但受到期刊文献篇幅限制,都仅关注某一种支付方式,并未对所有的支付方式进行全面计量,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支付方式的发文时间趋势、文献来源、合作模式、研究重点、新兴热点和重点文献,本研究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对CNKI数据库中2020年以前收录的有关医保支付方式的文献进行检索,除了期刊和硕博文献外,对重要的报纸、会议等文献也保留下来,利用词频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借助MicrosoftExcel进行期刊、作者、关键词的统计,CiteSpace、VOSviewer信息可视化软件用做图谱呈现。结果CNKI数据库中医保支付方式研究文献共检索到7312篇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医保支付方式的研究逐渐深入和细化,整体呈增长趋势,从2010年开始相关研究更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在2020年达到峰值,1985-2010近二十年年均发文量为56.35篇,2010-2020十年年均发文为555.18篇;发文量较多的力量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研究主力为高等院校,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处于此领域的核心位置,但主要研究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同时,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基金的支持,尤其是国家级基金和省部级基金;其次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医保支付方式研究内容主要有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实践、医保费用、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建设、医疗费用和财务管理。通过关键词突现和研究热点的演进发现,分级诊疗、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按病种分值付费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仍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支付方式改革是当前最活跃的研究热点。结论医保支付方式发展趋势整体良好,研究领域合作不够紧密,作者地区、机构分布不均,各研究机构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支付方式的不断完善;研究内容扎根紧跟政策变化和实习运行情况,作为研究热点也在不断的深入,其切入点也不断地被刷新,热点研究方向呈现多样化,这些都将会不断地推动支付方式研究的发展。
王丽慧,刘健,图迪麦麦提·麦麦提敏,热西旦·扎克尔,艾比布拉·艾拜,王晨,米热古丽·沙拉木,娜芭尔·吐尔逊艾力,宋艳芳,李素华,刘珍[9](2020)在《新疆墨玉县扎瓦乡成人肾功能状态和尿检异常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新疆墨玉地区成人居民肾功能状态和尿检异常情况及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调取2019-01-01~2019-01-31期间在墨玉县扎瓦乡卫生院完成体检且资料相对完整的成人居民共29 729人的体检数据,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信息,留取空腹血和晨尿标本,检测肾功能、尿常规等项目,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墨玉县扎瓦乡村民CKD、肾功能下降、蛋白尿阳性、尿潜血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6%,0.5%,1.1%,1.4%。单因素分析提示,CKD患病率与年龄、血压及糖尿病有关,蛋白尿患病率与年龄、女性、血压及糖尿病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女性、高血压、糖尿病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疆墨玉地区扎瓦乡成人CKD、肾功能下降和尿检异常的检出率较低,为该地区CKD的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
胡嘉元[10](2020)在《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进入强调个体化的 4P(Personalized、Predictive、Preventive、Participatory)医学时代,个体化临床诊疗正在逐渐成为临床实践与研究的主流;中医学自古以来一直践行着“因人制宜”的个体化思想,其中“谨守病机”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要纽带,病机集中体现了中医临床从接诊到辨析,再到确立成熟治疗方案的原创思维。目前仍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思维探讨等阶段的研究远不能够满足中医临床个体化实践应用与评价分析的需求,对中医病机本质内涵及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的研究亦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基于对病机内涵的挖掘分析,探索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的构建,结合应用系统的研发,以期建立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实践体系。研究目的:在挖掘分析中医病机知识本体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中四诊-病机-论治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构建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探索中医规范化临床实践的方法学研究;构建、研发及验证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于基于病机的临床个体化诊疗实践。研究方法:1.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构建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中医病机理论分析、临床病机探讨与应用研究文献。阅读、整理与分析中医病机论述并提取病机相关元素,通过文本标准化处理与专家征询,对病机相关元素进行修订与分类提炼,确定中医病机内涵要素及其知识框架。辨析、提取并标注每项病机内涵要素的详细信息,以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对病机内涵信息进行共现分析,应用Gephi0.9.2软件制作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采集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回顾性临床数据进行病机内涵的诊疗实体映射分析。2.病机主导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的探索建立基于已证实临床确有疗效的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医案,探索建立病机主导下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医案文献。分析纳入临床医案的基本信息;应用2016版中医医案报告规范(CARC)对临床医案进行报告质量评价。阅读、分析并提取医案的临床四诊信息、病机内涵和治则治法。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临床四诊信息-病机内涵-治则治法的个体化诊疗模式,以IBM SPSS Amos 24软件制作临床诊疗关联结构模型。3.病机主导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构建基于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和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应用Drupal内容管理系统研发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系统的分析流程为临床病例信息录入-中医病机内涵辨识报告-基于病机的治则治法与参考方剂报告。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包括中文分词工具、正向最大匹配算法、文本向量表示等方法实现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4.病机主导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实例应用临床跟诊学习的形式采集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真实诊疗案例作为系统应用分析的范例。以系统基础数据层的字段规则及统一化文本集对临床病例信息进行预处理,便于病例信息的系统输入、分析、处理与报告。讨论临床真实案例系统应用分析的结果,与临床医师的诊疗思路、治法处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研究结果:1.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构建1)中医病机内涵要素基本框架:检索获得2017-2019年发表的病机相关文献810篇,经去重与筛选后纳入分析文献共412篇。全文阅读412篇文献,提取中医病机相关元素共47项。经文本标准化处理与专家征询后,确定10项中医病机内涵要素,为病性、病程、基本病机、病因、病位、病势、病机演变、病情、病理因素和体质。共现分析各项病机内涵要素,构建了以基本病机为核心的中医病机内涵要素基本框架,基本病机与各项内涵要素均有紧密的关联性,与病因、病位、病理因素的相关度最高。中医病机内涵要素基本框架为病机辨识提供了基础的思维构图,概括了辨识病机所需的全面、重要的信息和关键点。2)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辨析、提取并标注每项病机内涵要素的详细信息,制作了病机内涵要素知识图谱及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形成了以基本病机、病因和病机演变为中心的网状知识结构图,构建了较全面、系统地概括与辨析病机内涵的知识体系。3)中医病机内涵的临床数据映射分析:共采集334例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回顾性病例数据,男性病例130例,女性病例204例;病例的年龄均值为75.6± 10.2岁,主要集中在75-84岁年龄段;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数最多(89.2%),其次为高血压(79.9%)和心力衰竭(66.8%),中医诊断以胸痹和心衰最多;对回顾性病例数据进行病机内涵分析并制作了回顾性临床数据的病机内涵知识图谱,直观地显示334例病例的病机内涵结构与趋势。2.病机主导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的探索建立1)中医临床医案信息:检索获得2016-2019年发表的相关文献4504篇,经去重与筛选后纳入分析文献159篇,共包含211则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医案,对医案中211例病例纳入分析。其中男性病例120例,女性病例91例;病例平均年龄58±14.88岁,主要集中在55-64及65-74岁年龄段;病例的西医诊断包括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等21类疾病;中医诊断为心衰病、心悸、胸痹、真心痛和眩晕5类。2)医案报告质量评价:211则医案的病例临床资料、中医四诊信息报告基本完整(97.6%),中医治则治法(83.4%)、中药(177)治疗方案、复诊的临床信息(89.6%)及医案讨论(85.8%)报告较为完整;病例身高、体重、职业及随访信息报告完整度较差;211则医案的报告质量整体较高。3)医案诊疗信息:提取了 211例病例的性别、年龄、西医诊断、中医诊断、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病因和病史共10项临床信息。基于中医病机内涵要素基本框架分析、提取了 211例病例的病机内涵。各医案的治则治法秉承治病求本的宗旨,以补益脏腑虚损和祛除病理因素为核心要义。4)基于病机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构建:挖掘、分析个体化四诊信息与病机内涵,病机内涵与治则治法的对应关联性,构建了四诊信息与每项病机内涵要素以及病机内涵与治则治法的临床关联结构模型,形成了中医四诊与病机本质的思维链接、临床诊疗关系分析框架、以症-机-治为特点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3.病机主导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构建1)系统构架:系统由后台技术和系统运行两大区域构成,系统运行区域,包括用户管理层、业务操作层;后台技术区域,包括基础数据层与数据处理层。用户管理层在系统管理员的监督下完成用户登录、账号管理、信息安全及数据维护;业务操作层是信息录入与结果报告的主界面,是用户完成系统操作的主窗口;基础数据层是系统的知识库,包括结构化病例信息采集规则及统一化文本集、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3个主要的资源库;数据处理层是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录入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处理、数据交互及结果反馈的技术支持。2)系统功能:通过四个层级的构架,相应技术、算法的接驳,能够实现中医临床病例信息的规范采集与录入,病机为主导的个体化治疗决策支持的基本功能,可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与辅助决策。4.病机主导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实例1)临床真实案例信息:共采集临床病例48例,男性病例26例,女性22例,55-64岁年龄段的病例数最多,病例的中医诊断以胸痹和眩晕最多,均为19例。对48例患者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中医诊断为眩晕和胸痹的患者各4例,心衰和心悸的患者各1例共计10例病例进行系统应用分析。2)系统应用分析结果:系统分析整体与临床真实诊疗情况接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合理性与实用性;部分病例的基本病机较复杂,系统辨识结果不能够达到实际临床诊疗的要求。分析与患者的个体化临床特征、病机内涵复杂度以及系统构建技术、分析、处理等因素相关,需进一步拓展实践、完善与提高系统性能,提升临床实用价值。结论:本研究在病机内涵知识图谱和基于病机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构建的基础上,研发并实践应用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本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建立了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和实践体系,将助力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策略优化与效率提升,为中医临床个体化创新性研究奠定方法学基础。
二、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年第19卷主题词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年第19卷主题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科学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
1 糖尿病肾病的概念 |
2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科学计量学的研究进展 |
1 科学计量学的起源与发展 |
2 科学计量学常用工具 |
3 中医药领域应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研究的概况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科学合作网络分析 |
1 数据来源及检索式构建 |
1.1 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数据来源及检索式构建 |
1.2 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数据来源及检索式构建 |
2 软件相关运行参数的设置 |
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研究地区、机构分布 |
3.1 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研究地区及机构分布 |
3.1.1 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研究地区分布 |
3.1.2 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
3.2 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学科分布 |
1 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基础与领域应用分析 |
2 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学科分类及来源分析 |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主题分布 |
1 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研究主题分布 |
1.1 基于文献共被引的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研究主题分布 |
1.1.1 机制研究 |
1.1.1.1 降低高血糖 |
1.1.1.2 调节血脂代谢 |
1.1.1.3 减轻氧化应激 |
1.1.1.4 调节内皮素 |
1.1.1.5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活跃 |
1.1.1.6 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积聚 |
1.1.1.7 阻止肾纤维化 |
1.1.1.8 阻断肾脏炎症反应 |
1.1.2 临床研究 |
1.2 基于关键词共现的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研究主题分布 |
2 基于关键词共现的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主题分布 |
2.1 临床研究 |
2.1.1 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型研究 |
2.1.2 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研究 |
2.2 机制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基于混合深度学习模型的临床医学文本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文本分类研究现状 |
1.2.2 生物医学文本分类的研究现状 |
1.2.3 学科评估中文本分类实践 |
1.2.4 小结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概述 |
2.1 文本分类流程及关键技术 |
2.1.1 文本预处理 |
2.1.2 文本表示 |
2.1.3 特征降维 |
2.1.4 文本分类算法 |
2.1.5 性能评估 |
2.2 深度学习 |
2.2.1 词向量 |
2.2.2 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
2.2.3 注意力机制 |
2.2.4 模型对比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混合深度学习模型的文本分类模型设计 |
3.1 临床医学学科文本数据特点 |
3.2 模型整体设计 |
3.3 数据处理模块 |
3.3.1 文本预处理阶段 |
3.3.2 文本表示阶段 |
3.4 分类器构建模块 |
3.4.1 基于混合深度学习模型的分类器搭建 |
3.4.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器搭建 |
3.4.3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器搭建 |
3.5 性能评估模块 |
3.6 本章小结 |
4 实验与结果 |
4.1 数据筛选 |
4.2 实验环境 |
4.3 实验过程 |
4.4 实验结果 |
4.4.1 数据处理结果 |
4.4.2 模型多分类结果 |
4.4.3 模型二分类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医学学科评估文本分类原型系统 |
5.1 系统设计 |
5.1.1 需求分析 |
5.1.2 功能组成 |
5.2 系统实现 |
5.2.1 实现方法 |
5.2.2 实现效果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研究工作总结 |
6.1.2 研究创新之处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附录 |
致谢 |
(3)安全科学结构及主题演进特征研究 ——基于Web of Science科技文本知识单元共现分析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前时代背景与安全研究 |
1.1.2 安全学科与科学发展背景 |
1.1.3 安全科学研究认识的演进 |
1.1.4 国内外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
1.2 研究动机及意义 |
1.3 本文研究问题的阐述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综述 |
1.4.1 国内外科学结构的研究现状 |
1.4.2 国内外主题挖掘及演进研究 |
1.5 研究内容和思路 |
2 科学结构的共现分析理论与方法 |
2.1 科技文本共现现象分析 |
2.2 共现现象的数学表达 |
2.3 共现矩阵标准化及相似测度 |
2.3.1 对称矩阵标准化及相似测度 |
2.3.2 非对称矩阵元素的相似测度 |
2.4 共现矩阵可视化与聚类分析 |
2.4.1 共现矩阵可视化布局 |
2.4.2 共现矩阵网络化测度 |
2.4.3 共现矩阵的网络聚类 |
2.4.4 共现分析的莱顿算法 |
2.5 知识单元共现的叠加图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安全科技文本数据采集及样本分布 |
3.1 数据获取和分布分析方法 |
3.1.1 数据采集策略 |
3.1.2 数据分布理论 |
3.2 数据的时间维度分析 |
3.3 数据的空间维度分析 |
3.3.1 国家/地区的分布 |
3.3.2 研究机构的分布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领域共现的宏观安全科学结构 |
4.1 安全科学领域描述统计 |
4.2 学科领域的叠加分析 |
4.3 学科领域的共现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期刊共现的中观安全科学结构 |
5.1 安全科学研究期刊分布 |
5.2 期刊聚类图的叠加分析 |
5.3 安全科学期刊共现分析 |
5.3.1 期刊的耦合聚类 |
5.3.2 期刊共被引聚类 |
5.4 本章小结 |
6 基于主题共现的微观安全科学结构及演进分析 |
6.1 科技文本主题识别及分析 |
6.2 安全科学关键词统计分布 |
6.3 安全科学高频关键词及时序演进 |
6.3.1 安全科学关键词词频分析 |
6.3.2 安全科学主题词网络聚类 |
6.4 安全科学主题网络时序演进 |
6.4.1 安全科学文献的时间切片 |
6.4.2 1900-1990年安全科学主题网络演进 |
6.4.3 1991-2014年安全科学主题网络演进 |
6.5 本章小结 |
7 专题研究—以职业安全主题研究为例 |
7.1 安全科学的子领域选取 |
7.1.1 职业安全专题研究选取依据 |
7.1.2 职业安全研究增长及研究分布 |
7.1.3 职业安全领域及期刊知识流动 |
7.2 职业安全主题结构的比较分析 |
7.2.1 英文职业安全研究的主题分布 |
7.2.2 中文职业安全研究的主题分布 |
7.3 职业安全主题分布的影响分析 |
7.4 职业安全研究的热点前沿领域 |
7.4.1 国际职业安全前沿领域及主题探测 |
7.4.2 中文职业安全前沿领域及主题探测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附录 |
附录A 安全科学领域共现矩阵 |
附录B 安全科学期刊耦合与共被引期刊 |
附录C 1990-2014年安全科学高频关键词列表 |
附录D 1900-1990年安全科学主题词词频表 |
附录E 1991-2010年安全科学关键词词频表 |
附录F 2011-2014年安全科学关键词词频表 |
附录G WEB OF SCIENCETM核心集数据完整格式 |
附录H 国内外与本博士论文相近的研究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4)“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六大疾病”文献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六大重大疑难疾病所用的文献计量学方法 |
1.1 文献发表的年份分布分析 |
1.2 文献的期刊分布分析 |
1.3 文献研究对象分析 |
1.4 文献被引用情况分析 |
1.5 作者统计分析 |
1.6 文献主题词、副主题词的分布 |
1.7 文献的地区分布 |
1.8 文献的语种分布 |
1.9 文献的引文分析 |
1.10 文献研究的主要范围 |
2 六大重大疑难疾病各自运用的文献计量学方法 |
3 结语 |
1 前言 |
2 目的和意义 |
2.1 目的 |
2.2 意义 |
3 数据采集 |
3.1 数据资源 |
3.2 检索策略 |
3.3 数据处理 |
4 结果分析 |
4.1 肺癌临床文献分析 |
4.2 肝癌临床文献分析 |
4.3 中风临床文献分析 |
4.4 肾病临床文献分析 |
4.5 糖尿病临床文献分析 |
4.6 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文献分析 |
5 结论 |
5.1 从文献量上看 |
5.2 中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优势 |
5.3 西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优势 |
5.4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件 |
(5)中西医结合专题文献的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专题文献研究现状 |
第二部分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四部分 启示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百会穴纵观与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百会穴纵观 |
第一节 百会穴古今文献整理现状 |
1 百会穴建国前文献整理研究 |
2 百会穴建国后文献整理研究 |
3 百会穴文献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1 百会穴纳入标准 |
2 资料来源 |
3 收集方法 |
4 数据表建设 |
5 文献分析方法 |
6 统计 |
第三节 结果 |
1 建国前文献简要结语(详细内容见附录一) |
2 建国后文献简要结语(详细内容见附录二) |
第四节 讨论 |
1 建国前百会穴的文献计量学 |
2 建国前中医病证的归类 |
3 建国前中医证名或病名的使用 |
4 建国前文献的出处和排列 |
5 建国前文献的校对 |
6 建国后百会穴的文献计量学 |
7 建国后百会穴文献中关键词的使用 |
第二章 压灸百会穴为主干预CSA的临床及机理研究 |
第一节 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况 |
1 单纯针刺 |
2 灸法及针灸合用 |
3 穴位注射 |
4 穴位手法推拿 |
5 综合疗法 |
6 展望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CSA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
1 CSA发病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学说 |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CGRP、NYP的研究概况 |
1 CGRP |
2 NYP |
3 CGRP、NYP的相互关系 |
4 压灸百会穴干预CSA的临床及机理研究意义 |
第四节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诊断标准 |
3 两组一般条件的均衡性比较结果 |
4 研究方法 |
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五节 结果 |
1 三组疗效比较 |
2 三组CGRP比较 |
3 三组NPY比较 |
第六节 讨论 |
1 压灸百会穴对CSA患者CGRP的影响 |
2 压灸百会穴对CSA患者NYP的影响 |
3 小结 |
4 临床疗效及结果评价 |
第三章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
第一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1 在国内首先全面系统地纵观百会穴 |
2 从血管神经肽与CSA病理机理入手探讨压灸百会穴防治CSA的临床疗效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
1 古籍资料收集仍不全面、分类不准确 |
2 证名的诊断多有欠妥之处 |
3 研究仍然有一定的滞后性 |
4 文献统计仍有不妥之处 |
5 客观条件上的限制 |
第三节 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
1 进一步研究百会穴的热点和趋势 |
2 建立针灸腧穴的文献检索系统 |
3 建立中医证候的规范化 |
4 增加样本量和相关指标的检测 |
5 进一步开展CSA的临床及机理研究 |
结语 |
1 百会穴纵观 |
2 压灸百会穴干预CSA的临床及机理研究 |
3 结语 |
附录一: 建国前文献研究(详细) |
1 百会穴文献的数量 |
2 百会穴的历代文献整理概况 |
3 百会穴的出处 |
4 百会穴的别名 |
5 百会穴的穴名释义和生理特点 |
6 百会穴的部位和取穴法 |
7 百会穴的归经与穴性 |
8 百会穴的治疗范围 |
9 百会穴的治法 |
10 百会穴的补泻法 |
11 百会穴的主配穴 |
12 百会穴的医案 |
13 百会穴的禁忌症 |
14 百会穴的局部层次解剖 |
附录二: 建国后文献研究(详细) |
1 百会穴文献的数量和时间分布 |
2 百会穴文献的地理分布 |
3 百会穴文献的机构分布 |
4 百会穴文献的期刊分布 |
5 百会穴文献的研究类型 |
6 百会穴文献的疾病学科分布 |
7 百会穴文献的具体病种分布 |
8 百会穴常用的中医证型 |
9 百会穴的具体治法 |
10 百会穴的配穴 |
11 百会穴文献的特征词 |
12 百会穴文献的实验指标 |
附录三: 参考文献 |
附录四: 临床疗效指标观察表 |
附录五: 发表论文 |
致谢 |
(7)《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① 课题背景 |
② 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的发行及评定现状 |
③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研究框架和方法 |
1.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概念的阐述 |
1.2 等级鉴定的方法探讨 |
1.2.1 打分入围法 |
① 得分项一: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情况 |
② 得分项二:被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 |
③ 得分项三: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对期刊质量的影响 |
④ 得分项四:期刊创刊年限 |
⑤ 得分项五:期刊获奖情况 |
⑥ 得分项六:期刊学术文章所占百分比 |
⑦ 得分项七:专家评审 |
1.3 主要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2.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按首字母排序) |
2.1.1 建筑设计类 |
(01) 《安徽建筑》 |
(0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03)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04)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05) 《东南大学学学报》 |
(06) 《福建建筑》 |
(07)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08) 《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 |
(09) 《高等建筑教育》 |
(10) 《广东建筑装饰》 |
(11) 《广东土木与建筑》 |
(12) 《广西土木建筑》 |
(13) 《广州建筑》 |
(14)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
(15) 《华南理工大学学学报》 |
(16)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
(1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
(18) 《华中建筑》 |
(19) 《建材.建筑.装修》 |
(2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21) 《江苏建筑》 |
(22) 《建筑》 |
(23) 《建筑创作》 |
(24) 《建筑技术及设计》 |
(25) 《建筑科学》 |
(26) 《建筑师》 |
(27) 《建筑学报》 |
(28) 《建筑知识》 |
(29)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
(30) 《南方建筑》 |
(31)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32)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33) 《清华大学学报》 |
(34) 《四川建筑》 |
(35)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
(36) 《时代建筑》 |
(37)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38) 《上海建设科技》 |
(39) 《世界建筑》 |
(40) 《世界建筑导报》 |
(41) 《设计新潮/建筑》 |
(42) 《山西建筑》 |
(43) 《天津大学学报》 |
(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
(45)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46) 《新建筑》 |
(47)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48) 《云南建筑》 |
(49) 《中国建设信息》 |
(50) 《浙江建筑》 |
(51) 《中外建筑》 |
(52) 《住宅科技》 |
2.1.2 景观园林设计类 |
(0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02) 《古建园林技术》 |
(03) 《广东园林》 |
(04) 《蓝天园林》 |
(05)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06) 《园林》 |
(07) 《园艺学报》 |
(08) 《中国园林》 |
2.1.3 规划设计类 |
(01) 《北京规划建设》 |
(02) 《城市》 |
(03) 《城市开发》 |
(04) 《城市发展研究》 |
(05) 《城市规划》 |
(06) 《城市规划汇刊》 |
(07) 《城市问题》 |
(08) 《规划师》 |
(09) 《国外城市规划》 |
(10) 《上海市城市管理学院学报(当代建设)》 |
(11)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
(12)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
(13) 《现代城市研究》 |
(14) 《小城镇建设》 |
2.1.4 室内设计类 |
(01) 《缤纷》 |
(02) 《城市住宅》 |
(03) 《国际家居》 |
(04) 《家具》 |
(05) 《家具与环境》 |
(06) 《家具与室内装饰》 |
(07) 《家居主张》 |
(08) 《家饰》 |
(09) 《美家》 |
(10) 《瑞丽-家居》 |
(11) 《现代装饰》 |
(12) 《上海家居》 |
(13) 《世界家苑》 |
(14) 《室内设计》 |
(15) 《室内设计与装修》 |
(16) 《时尚家居》 |
(17) 《新材料.新装饰》 |
(18) 《新居室》 |
(19) 《中国厨卫》 |
(20)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
(21) 《装饰》 |
(22) 《装饰装修天地》 |
3 研究分析与评论 |
3.1 入围期刊 |
3.2 核心、一级期刊的筛选 |
3.3 一级期刊的挑选 |
3.4 核心期刊的甄选 |
4 研究结论 |
4.1 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专业期刊等级鉴定结果: |
Ⅰ 核心刊物(权威学术期刊) |
Ⅱ 一级刊物(重要学术期刊) |
Ⅲ 二级刊物(一般学术期刊) |
5 参考文献 |
6 后记 |
7 附录 |
附录1: 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期刊等级研究成果调查表 |
附录2: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 |
附录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
附录4: 新闻出版署的《中国期刊方阵》社科期刊、《双效期刊》、《双百期刊》、《双高期刊》 |
(8)基于CNKI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文献计量学发展 |
1.2.2 国内文献计量学的发展 |
1.2.3 文献计量学在医保支付方式领域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聚类分析 |
1.4.3 词频分析法 |
1.4.4 共词分析法 |
1.4.5 知识图谱分析 |
1.5 资料来源 |
第2章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相关文献产出概况 |
2.1 文献年代数量分布统计分析 |
2.2 医保支付方式研究发文期刊分布分析 |
2.3 基金项目分布状况 |
第3章 医保支付方式研究主体统计分析 |
3.1 作者及其合作 |
3.1.1 作者发文量统计分析 |
3.1.2 高产作者分析 |
3.1.3 合作模式 |
3.1.4 作者合作类型 |
3.2 机构及其合作 |
3.2.1 规模与特征 |
3.2.2 主要研究机构及其合作 |
第4章 医保支付方式研究关键词分析 |
4.1 关键词分析 |
4.1.1 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 |
4.1.2 研究涉及领域 |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
4.3 被引频次分析 |
4.4 研究趋势分析 |
第5章 研究热点分析 |
5.1 改革开放以来医保支付方式的发展阶段 |
5.1.1 启蒙试点地区 |
5.1.2 逐步探索阶段 |
5.1.3 各地探索纷呈 |
5.1.4 复合式支付方式发展阶段 |
5.2 医疗机构研究重点内容 |
5.2.1 分级诊疗和医联体 |
5.2.2 医院管理 |
5.2.3 财务管理 |
第6章 研究总结 |
6.1 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新疆墨玉县扎瓦乡成人肾功能状态和尿检异常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10)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病机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构建 |
1.1 基于文献的中医病机内涵要素构建 |
1.1.1 文献检索与筛选纳入 |
1.1.2 中医病机内容提取与内涵要素确定 |
1.1.3 中医病机内涵要素基本框架 |
1.2 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 |
1.2.1 中医病机内涵要素知识图谱 |
1.2.2 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 |
1.3 心血管疾病回顾性临床数据的中医病机内涵映射分析 |
1.3.1 心血管疾病回顾性临床数据的采集 |
1.3.2 心血管疾病临床数据的中医病机内涵 |
1.3.3 心血管疾病临床数据的病机内涵知识图谱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研究 |
2.1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医案基本信息 |
2.1.1 文献检索与筛选纳入 |
2.1.2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医案报告质量评价 |
2.2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医案诊疗信息 |
2.2.1 中医临床医案四诊信息 |
2.2.2 中医临床医案病机内涵分析 |
2.2.3 中医临床医案治则治法 |
2.3 基于医案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构建 |
2.3.1 医案四诊信息与病机内涵关联性 |
2.3.2 病机内涵与个体化诊疗模式构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
3.1 系统的搭建 |
3.1.1 系统整体构架设计 |
3.1.2 系统搭建工具及运行环境 |
3.1.3 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系统分析 |
3.2 系统操作界面及运行展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实例 |
4.1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真实案例信息 |
4.1.1 临床案例信息采集 |
4.1.2 临床案例抽样 |
4.1.3 临床案例信息预处理 |
4.2 临床真实案例的系统应用分析 |
4.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年第19卷主题词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科学计量学研究[D]. 刘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基于混合深度学习模型的临床医学文本分类研究[D]. 周永称.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3]安全科学结构及主题演进特征研究 ——基于Web of Science科技文本知识单元共现分析的探索[D]. 李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8)
- [4]“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六大疾病”文献计量研究[D]. 樊春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04)
- [5]中西医结合专题文献的计量学研究[D]. 陆金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6)
- [6]百会穴纵观与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机理研究[D]. 朱福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10)
- [7]《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D]. 高嵬. 中国美术学院, 2004(01)
- [8]基于CNKI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张坤婷. 山东大学, 2021(12)
- [9]新疆墨玉县扎瓦乡成人肾功能状态和尿检异常流行病学调查[J]. 王丽慧,刘健,图迪麦麦提·麦麦提敏,热西旦·扎克尔,艾比布拉·艾拜,王晨,米热古丽·沙拉木,娜芭尔·吐尔逊艾力,宋艳芳,李素华,刘珍.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20(04)
- [10]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D]. 胡嘉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