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腔脏器穿孔合并嵌顿性腹股沟疝6例(论文文献综述)
古长维,党旭升,屈莉,李冰,党晓燕,李华[1](2020)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多窗联合阅片在急诊空腔脏器穿孔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多窗联合阅片在急诊空腔脏器穿孔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的58例空腔脏器穿孔患者的腹部X线和CT影像资料。通过PACS阅片,比较单独X线、单独常规CT(仅包括腹窗)、联合阅片(X线、CT腹窗、CT纵隔窗)诊断空腔脏器穿孔的准确性。结果立位腹部X线诊断空腔脏器穿孔准确率为41.38%(24/58),常规CT诊断空腔脏器穿孔准确率为65.52%(38/58),联合阅片诊断空腔脏器穿孔准确率为86.21%(50/58);联合阅片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X线或常规CT检查,而常规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均P<0.05)。结论 PACS系统多窗联合阅片有助于提高急诊空腔脏器穿孔的诊断准确率。
丁则阳,张斌豪,王伟,王宇蔚,杨熹,逯超,徐盟,郑伟红,张航,夏文飞,胡晓鹏,谢大兴,吴剑宏,张必翔,陈孝平[2](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流行中心疫区急腹症诊治经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在中心疫区开展急腹症诊治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收治和院内会诊的急腹症病人的临床处置和预后,随访结束时间为2020年3月8日。结果 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9日已处置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急腹症病人19例,其中,合并COVID-19病人(确诊及疑似病例)5例。19例病人中,有急诊手术指征并行急诊手术处置的9例,恢复顺利者7例,死亡2例,其中确诊COVID-19病人行急诊手术处置1例,死亡1例;行保守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者10例(包括4例COVID-19病人),均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未见密切接触上述COVID-19病人的医护人员出现感染表现。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在中心疫区诊治急腹症病人时无论其是否是COVID-19病人都做到仔细检查,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熟练操作,术后密切监护及观察,同时做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武志强[3](2020)在《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修补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修补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补片材料的不同,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组)20例,对照组(聚丙烯补片组)3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疝修补的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疝复发(P>0.05)。但对照组异物感发生率9例(30.0%)明显高于观察组1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肿发生率为5例(35.0%)、住院花费为(20197元),对照组血清肿发生率为2例(6.7%),住院花费为(15495元),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异物感发生率,但治疗费用增加。
刘腾,刘希杰,程风春,郑步峰[4](2019)在《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疾病,多因生后鞘状突未闭导致腹腔内脏器和(或)液体通过此途径来到腹腔外所致。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即需通过手术高位结扎未闭的疝囊。择期手术即可治愈,但如果出现嵌顿疝,则为急症,首选手法复位,如不能复位,则需急诊手术[1]。以往对这些复位困难的嵌顿疝临床上主要是进行传统的腹股沟切口开放手术治疗。随着小儿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小儿腹腔镜在儿外科的临床上得到广泛的
张维东[5](2019)在《TAPP治疗老年人急诊嵌顿疝的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和超普疝装置(UHS)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人急诊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来探讨TAPP治疗老年人急诊嵌顿疝的安全性。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全部来源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腹部腔镜外科在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共95例老年人急诊嵌顿疝患者。经过术前评估后随机分为2组,其中TAPP组45例,均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UHS组50例,均行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选取的95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且安全出院。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为3-24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TAPP组与UHS组老年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于两组患者中有部分老年急诊嵌顿疝患者在行腔镜探查时合并有对侧隐匿疝或入院时即为双侧腹股沟疝(一侧并发嵌顿),故除去双侧腹股沟疝,仅以单侧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5.26±7.92VS66.03±6.01)min,术中出血量(12.14±4.70VS19.53±5.43)ml,住院时间(4.50±1.47VS5.73±2.04)d,住院费用(13491.59±3119.77VS9578.83±423.03)元,恢复日常活动时间(1.85±0.83VS2.62±0.99)d,两组结果差异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VAS评分(2.07±0.084VS2.42±0.078)分,二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是治疗老年人急诊嵌顿疝的一种可行及安全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对于老年急诊嵌顿疝患者来说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在探查腹腔、嵌顿疝内容物活力及对侧隐匿疝有独特优势。
廖荣波[6](2019)在《无张力修补术与Bassini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无张力修补对比Bassini修补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研究内容锁定相关主题词与自由词,分别在PubMed、Embase、Geenmedical、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2019年1月关于补片无张力修补对比Bassini修补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临床疗效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对初选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选择高质量的文献,从中提取目标数据。最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了8篇国内和3篇国外文献,总计834名患者。其中采用无张力修补术(Lichistein)的患者为387例(观察组),采用Bassini术式的患者为447例(对照组)。通过对以上患者术后相关临床结果的分析,发现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用时比对照组少(WMD=-10.52,95%CI:-14.94-6.10;P<0.00001);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也更短(WMD=-14.95,95%CI:-22.257.66;P<0.0001);住院天数也短(WMD=-2.30,95%CI:-3.810.78;P=0.003)。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低(OR=0.45,95%CI:0.220.90,P=0.02)。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组复发率也低(OR=0.17 95%CI:0.080.35 P<0.00001)。而在阴囊血肿及尿潴留及皮下积液方面,两组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人嵌顿性腹股沟斜/直疝(无肠坏死)并不会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反而会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无张力修补术比Bassini修补术明显更低。因此嵌顿性腹股沟斜/直疝在无明显感染的情况下行无张力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黄栩栩[7](2019)在《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降低临床误诊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我院1993年2月至2018年7月1岁以下儿童急性阑尾炎病例资料,根据年龄将他们分为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收集87例,其中新生儿组31例,非新生儿组56例。新生儿组的住院时间及穿孔率均高于非新生儿组,在病理类型中新生儿组以坏疽性阑尾炎为主,而非新生儿组则以单纯性阑尾炎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新生儿组以腹胀、拒乳及反应差为主要表现,发生率均高于非新生儿组,均为61.3%,而非新生儿组的发热、呕吐、血便、烦躁哭吵发生率均高于新生儿组,分别为51.8%、76.8%、26.8%、46.4%;新生儿组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腹壁红肿、肠鸣音减弱的发生率均高于非新生儿组,分别为61.3%、25.8%、29.0%、54.8%,而非新生儿组的腹部触痛、腹肌紧张、右腹股沟包块/腹部包块的发生率高于新生儿组,分别为67.9%、30.4%、53.6%。两组患儿在腹胀、呕吐、拒乳及反应差、烦躁哭吵、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腹壁红肿、右腹股沟包块/腹部包块、肠鸣音减弱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发热、血便、腹部触痛和腹肌紧张的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新生儿组并发腹膜炎、肠梗阻、败血症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新生儿组,分别为51.6%、19.4%,32.3%,无感染性休克者,两组间比较,仅败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组有10例合并有NEC,8例合并有嵌顿性腹股沟疝,无合并有HD及胃肠炎者,而非新生儿组有1例合并HD,10例合并有嵌顿性腹股沟疝,2例合并有胃肠炎,两组之间NEC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而在腹部彩超阳性率与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急性阑尾炎住院时间长、容易穿孔,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以腹胀、拒乳、反应差、腹壁静脉显露、腹壁红肿、肠鸣音减弱等表现为主,缺乏指向性,临床易误诊、漏诊,但当患儿出现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且腹部体征提示腹腔内有炎症时,需高度警惕,可有效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腹部超声,必要时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改善预后。而新生儿阑尾炎与HD、胃肠炎等之间关系尚不完全明确,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余洪涛[8](2019)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患者均于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急诊入院,一组为对照组(40例),另一组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选用腹股沟嵌顿疝切开复位+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选用腹股沟嵌顿疝腹腔镜下复位+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对比两组腹股沟嵌顿疝病人的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手术耗时、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尿潴留、血清肿、皮下积液等)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1)术中出血量:研究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93±1.34)ml,对照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28±1.63)ml;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时间:研究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9.63±10.09)min,对照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8.78±9.54)min;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住院时间:研究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28±0.94)d,对照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09±1.03)d;对比对照组,研究组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研究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45±0.28)d,对照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51±0.43)d;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两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前,两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住院费用:研究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住院费用为(8176.63±648.29)元,对照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住院费用为(7052.94±618.92)元;对比对照组,研究组住院费用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术后复发率:研究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无1例复发,对照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复发率为7.5%(3/40);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在于手术过程中可充分探查患者的腹腔,有效预防遗漏坏死肠管情况的发生。(2)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更低,但手术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3)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且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曹志清[9](2019)在《双孔腹腔镜下自制改良疝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经脐单部位双孔腹腔镜下改良疝针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大样本疗效分析。方法病例来自2003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及黄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共5745例。A组4135例采用双孔腹腔镜下改良疝针鞘状突高位结扎术,B组1169例采取经脐单切口腹腔镜,C组215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D组226例采用双钩针腹腔镜手术。对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再分析经脐单部位双孔腹腔镜下改良疝针在新生儿及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最后对比改良疝针与普通疝针在经脐单部位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等方法。结果574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个月至14年。A、B、C、D各组之间的性别比率、单侧及双侧疝的构成无差异性。A组与B组比较:单侧及双侧手术时间均显着缩短(P<0.05),术后复发率显着降低(P<0.05),住院时间无差异,两组术中均未损伤髂血管、精索血管及输精管,术后无睾丸萎缩及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A组与C组比较:单侧及双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缩短(P<0.05),术后复发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均无损伤髂血管、精索血管、输精管及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C组术后有2例出现同侧睾丸萎缩。A组与D组比较:单侧及双侧手术时间均显着缩短(P<0.05),术后复发率显着降低(P<0.05),术中均未损伤输精管和髂血管,术后均未发生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通过进一步提取新生儿及婴幼儿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手术时间A组均较其他组明显缩短(P<0.05);除住院时间A组比C组短(P<0.05),同侧复发率A组低于B组(P<0.05),对侧复发率A组低于C组(P<0.05),阴囊血肿A组低于C组(P<0.05),剩余观察指标A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过长期大样本分析发现,双孔腹腔镜下改良疝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新生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更短,复发率更低,有望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杨文凯,余金汪,唐凡,尹宗羽,廖保华,徐松[10](2018)在《部分可吸收平片在腹股沟嵌顿性疝修补术中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部分可吸收平片在嵌顿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大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腹股沟嵌顿性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腹股沟嵌顿性疝全部采用部分可吸收平片行Lichtenstein修补术。每例均取局部渗出液送细菌培养(需氧)无细菌生长。结果本组患者32例全部治愈,住院时间79 d,术后出现腹胀11例,阴囊水肿7例,无残端疝囊积液、阴囊血肿,全部患者随访414个月,无复发及慢性疼痛。结论善释部分可吸收平片应用于嵌顿性腹股沟疝无肠坏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二、空腔脏器穿孔合并嵌顿性腹股沟疝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腔脏器穿孔合并嵌顿性腹股沟疝6例(论文提纲范文)
(1)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多窗联合阅片在急诊空腔脏器穿孔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图像处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3 讨 论 |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流行中心疫区急腹症诊治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一)严于术前 |
(二)精于术中 |
(三)勤于术后 |
(3)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修补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分组情况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临床病例基本情况 |
1.4 临床病例疝分型标准 |
2 治疗方法 |
3 术后处理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82例患儿手术指标以及围术期指标对比 |
2.2 82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2.3 嵌顿疝内容物的处理 |
3 讨论 |
(5)TAPP治疗老年人急诊嵌顿疝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治疗方法 |
2.2.1 TAPP组手术方法 |
2.2.2 UHS组手术方法 |
2.2.3 手术处理中注意事项 |
2.3 评价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基础疾病 |
3.3 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 |
3.4 出院时VAS评分 |
3.5 并发症 |
第4章 讨论 |
4.1 TAPP与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比较 |
4.2 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无张力修补术与Bassini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序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相关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2.2 相关文献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
2.2.1 文献的入选标准 |
2.2.2 文献的排除标准 |
2.3 文献的检索 |
2.4 文献的筛选 |
2.5 文献的质量评价 |
2.6 入选文献的数据提取 |
2.7 目的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相关文献的检索结果 |
3.2 入选文献的资料 |
3.3 入选文献的质量评分 |
3.3.1 回顾性研究文献的NOS评分 |
3.3.2 RCT文献的质量评介 |
3.4 研究指标的mate分析结果 |
3.4.1 术后切口感染 |
3.4.2 术后阴囊血肿 |
3.4.3 术后皮下积液 |
3.4.4 术后尿潴留 |
3.4.5 术后疝复发 |
3.4.6 手术时间(min) |
3.4.7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
3.4.8 住院天数(d) |
3.5 敏感性分析 |
3.6 发表偏移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依据 |
1.2 研究对象 |
1.3 资料提取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发病年份 |
2.2 一般资料 |
2.3 临床表现 |
2.4 腹部彩超 |
2.5 并发症 |
2.6 合并症 |
2.7 预后结局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9)双孔腹腔镜下自制改良疝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基础理论及解剖 |
1. 前言 |
2. 腹股沟区的解剖特点 |
3. 发病率及病因 |
4. 病理分型 |
5. 临床表现 |
6. 常见的诊断方法及容易混淆的疾病 |
7. 治疗方式的选择 |
8. 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机的把握 |
9. 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原因分析 |
10.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创新性及可行性分析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安全性及优势分析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与分组 |
3. 手术方法和分组 |
4. 观察指标 |
5. 数据分析 |
6. 结果 |
7. 讨论 |
8.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在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与分组 |
3. 手术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数据分析 |
6. 结果 |
7. 讨论 |
8.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在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与分组 |
3. 手术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数据分析 |
6. 结果 |
7. 讨论 |
8.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改良疝针与普通疝针的对比分析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与分组 |
3. 手术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数据分析 |
6. 结果 |
7. 讨论 |
8.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综述—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进展 |
1. 发病机制 |
2. 手术方式 |
3.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势 |
4.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展望 |
5. 参考文献 |
附录 |
成果 |
致谢 |
(10)部分可吸收平片在腹股沟嵌顿性疝修补术中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1. 修补材料: |
2. 手术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四、空腔脏器穿孔合并嵌顿性腹股沟疝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多窗联合阅片在急诊空腔脏器穿孔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古长维,党旭升,屈莉,李冰,党晓燕,李华. 广西医学, 2020(24)
-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流行中心疫区急腹症诊治经验[J]. 丁则阳,张斌豪,王伟,王宇蔚,杨熹,逯超,徐盟,郑伟红,张航,夏文飞,胡晓鹏,谢大兴,吴剑宏,张必翔,陈孝平. 腹部外科, 2020(02)
- [3]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修补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分析[D]. 武志强.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J]. 刘腾,刘希杰,程风春,郑步峰.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9(06)
- [5]TAPP治疗老年人急诊嵌顿疝的安全性分析[D]. 张维东. 青海大学, 2019(04)
- [6]无张力修补术与Bassini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D]. 廖荣波. 南昌大学, 2019(01)
- [7]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D]. 黄栩栩.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8]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疗效分析[D]. 余洪涛.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8)
- [9]双孔腹腔镜下自制改良疝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研究[D]. 曹志清.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10]部分可吸收平片在腹股沟嵌顿性疝修补术中的疗效[J]. 杨文凯,余金汪,唐凡,尹宗羽,廖保华,徐松.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