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ffect of Mifepristone on the Telomerase Activity in Chorion and Decidua during Early Pregnancy(论文文献综述)
王加珍[1](2021)在《滋肾育胎丸药理毒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大鼠先兆流产模型验证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2.通过热水回流提取技术获得滋肾育胎丸粗多糖(ZYPPs),评价滋肾育胎丸的多糖生物学活性。3.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滋肾育胎丸对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方法:1.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Database,TCMSP)、中科院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滋肾育胎丸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检索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先兆流产相关的靶点,取交集得到滋肾育胎丸作用于先兆流产疾病的靶点,然后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DVIVD数据库以及Omicshare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富集分析和可视化分析,得到参与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信号通路。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将23个关键靶点中与滋肾育胎丸的32个主要活性成分分别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滋肾育胎丸的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富集的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2.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设计动物实验验证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将妊娠第一天的孕鼠随机分组,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米非司酮组)、阳性组(地屈孕酮组)、滋肾育胎丸治疗组。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连续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地屈孕酮,滋肾育胎丸治疗组连续灌胃滋肾育胎丸,所有组灌胃10天。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组在第10天下午给予米非司酮处理。观察指标:(1)各组孕鼠体重变化,子宫整体形态变化;(2)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孕鼠子宫组织病理变化;(3)酶联法检测孕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和孕酮(Progesterone,P)含量;(3)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孕鼠子宫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炎症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3.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的药理活性。采用热水回流技术提取滋肾育胎丸粗多糖,以发育正常的斑马鱼为实验动物,研究粗多糖的抗氧化、免疫调节、造血等药理活性。(1)评价抗氧化活性。挑选24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转基因(Tg(krt:NTR-h Ki KGR)cy17)斑马鱼胚胎,设置溶剂对照组、模型组(甲硝唑组)、阳性对照组(甲硝唑+维生素C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组(甲硝唑+不同浓度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处理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统计斑马鱼躯干部的荧光点数。(2)检测免疫调节活性。挑选48 hpf转基因(Tg(Lyz:EGFP))斑马鱼胚胎,设置溶剂对照组、模型组(长春瑞滨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组(长春瑞滨+不同浓度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处理24 h后,观察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评价多糖调节免疫功能效果。(3)评价促进造血功能活性。挑选48 hpf野生型AB系斑马鱼胚胎,设置溶剂对照组、模型组(苯肼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组(苯肼+不同浓度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处理24 h后,进行邻联茴香胺染色,观察统计斑马鱼红细胞数量,评价多糖促进斑马鱼造血功能效果。4.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滋肾育胎丸早期胚胎发育毒性。通过观察死亡率、孵化率、形态学、运动行为能力等指标,初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1.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中滋肾育胎丸15味中药材,共得到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的滋肾育胎丸化合物161个及其作用靶点1025个。检索Gene Cards数据库中先兆流产疾病的靶点,得到1732个靶点。取二者交集得到324个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靶点。构建了交集靶点的PPI可视化网络,经过进一步筛选得到41个关键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滋肾育胎丸在治疗先兆流产的功效主要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通路、细胞凋亡等信号途径有关。2.大鼠实验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滋肾育胎丸处理组孕鼠的体重显着增加,E2和P的水平提高,子宫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先兆流产症状明显减轻。这表明滋肾育胎丸治疗可改善大鼠先兆流产模型的妊娠结局。分离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提取总RNA后,反转录,然后进行q RT-PCR检测,数据显示滋肾育胎丸通过调节PI3K/Akt、MAPK以及VEGF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减少炎症和凋亡的发生从而治疗先兆流产。3.多糖被认为是中草药热水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利用热水回流提取技术获得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得率7.1%。甲硝唑通过氧化反应启动斑马鱼的凋亡反应。甲硝唑处理使转基因斑马鱼皮肤细胞凋亡,滋肾育胎丸粗多糖能够拮抗甲硝唑的促凋亡作用。1-10μg/m L滋肾育胎丸粗多糖有效改善甲硝唑引起的氧化损伤。化疗药物长春瑞滨诱导转基因斑马鱼免疫损伤,导致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减少,5-100μg/m L滋肾育胎丸粗多糖能拮抗长春瑞滨引起的免疫损伤,显着增加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具有修复免疫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此外,苯肼处理诱导斑马鱼发生溶血性贫血,导致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10-100μg/m L滋肾育胎丸粗多糖拮抗后,显着增加斑马鱼体内红细胞数量,具有造血作用。4.选择4 hpf斑马鱼,与滋肾育胎丸共同孵育后,每天统计胚胎死亡数量和拍照记录形态变化,在第2-4天统计孵化胚胎数量,在第5天记录斑马鱼运动轨迹。根据存活率实验结果,我们选择了LC10以下的浓度进行早期胚胎发育评估,结果表明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胚胎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形态、运动能力均没有显着影响,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是安全的。结论:1.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得到滋肾育胎丸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干预先兆流产,其药理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相关。2.滋肾育胎丸可以增加孕鼠体重,促进母体发育,增加孕鼠血清中E2和P水平,减轻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改善VEGF信号通路的紊乱,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反应,从而治疗先兆流产。3.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造血活性。4.滋肾育胎丸在100μg/m L浓度以下是安全无毒的。
奚婷[2](2021)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 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LPD)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学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3 探究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对胚胎着床的影响。4 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为切入点,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并对上述网络药理学预测机制进行验证。方法1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LPD型RS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和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12周妊娠结局、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和β-HCG、盆腔B超,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2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分子对接学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检索TCM、TCMSP数据库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的化合物;通过TCMSP、Pubchem、CHEMBL得到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RSA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潜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共同靶点完成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MOE软件分子对接评估培元补肾安胎方重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3 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方法,体内实验:将ICR雌鼠随机分为PD0-PD9组、除衰组、对照组①、米非司酮(RU486)组、对照组②。PD0-PD9组分别于PD0-9天下午取材,除衰组、对照组①、RU486组、对照组②分别于PD5和PD9下午取材,观察对比胚胎着床数目,应用SA-β-gal染色、IHC、WB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衰老标志物(SA-β-gal活性、P16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不同浓度、时间点的甲羟孕酮(MPA)对2BS细胞进行干预,应用WB检测各组2BS衰老标志蛋白P53、P21、P16表达量,SA-β-gal染色检测2BS SA-β-al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2BS形态的改变,EdU检测2BS增殖功能,RT-PCR检测2BS SASP、PRL mRNA表达量。收集MPA诱导2BS的衰老上清液与HTR-8/SVneo共培养,应用CCK8、EdU、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4采用Clark经典复发性流产模型鼠造模方法造模,将CBA/J雌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组B、模型组B、西药组B、中药低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B、中药高剂量组B在PD14取材计算胚胎丢失率;正常组A、模型组A、西药组A、中药低剂量组A、中药中剂量组A、中药高剂量组A在PD5下午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黄体面积,Elisa检测血清P水平,SA-β-gal染色检测内膜的SA-β-gal活性,WB和RT-PCR检测子宫内膜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IHC检测子宫P16蛋白定位分布及表达。结果1培元补肾安胎方对LPD型RSA临床疗效1.1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0%(p<0.05)。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1)。1.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肾两虚型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改善LPD型RSA患者脾肾两虚型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1.4止血时间: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4.29±0.46天短于对照组6.48±0.54天(p<0.05)。1.5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5.48±0.35天短于对照组8.63±0.84天(p<0.05)。1.6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在孕9、11、12周血清E2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6、7、9、11、12周血清P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8、9、10、11、12周血清β-HCG值高于对照组(p<0.01)。1.7 B超检查:治疗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22例,小于孕周6例,胎停育2例;对照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14例,小于孕周7例,停育9例。1.8不良反应:治疗组肝功异常1例,对照组肝功异常3例、皮疹1例,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2.1培元补肾安胎方潜在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潜在化合物186个,作用靶点136个。2.2 RSA疾病靶点:经过筛选去重共得到RSA靶点1658个。2.3共同靶点筛选及互作网络构建:共同靶标65个,潜在靶点分别至少与两个化合物相连接。2.4 PPI网络的构建和关键靶点的提取:PPI网络中有65个节点,其中VEGFA、IL6、EGFR、MPAK8、ESR1等是关键靶点。2.5 GO和KEGG富集:GO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单加氧酶活性等。KEGG主要涉及 PI3K-Akt、MPAK、P53 等。2.6分子对接:核心化合物和潜在靶点分子对接得分均≤-5.0 kcal/mol。3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3.1“种植窗期”内膜存在急性衰老的生理表现:IHC结果显示,P16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胞核呈阳性表达,PD0-PD5组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于PD5达到最大值,PD6-PD9组P16表达量逐渐减少。WB和β-gal染色也得出相同结果。3.2“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有利于胚胎着床:清除衰老细胞后胚胎着床数目、SA-β-gal活性、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p<0.01)。3.3孕酮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与空白组相比,各组MPA干预后2BS细胞SA-β-gal活性和衰老标志蛋白P16、P21、P53表达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增大,其中MPA(8μM)作用16天,各指标变化显着(p<0.01)。EDU结果显示MPA干预后2BS增殖减慢(;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MPA组CXCL-2、CXCL-1 等 SASP、PRL mRNA 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3.4孕酮诱导细胞衰老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RU486阻断孕酮作用后胚胎着床数目、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及SA-β-gal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3.5孕酮诱导形成的衰老微环境有利于滋养细胞功能:Senescent CM共培养的HTR-8/SVneo细胞水平和垂直迁移、侵袭功能强于Young CM组(p<0.01)。4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研究4.1胚胎丢失率:模型组胚胎丢失率高于正常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4.2血清P水平:模型组血清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血清P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4.3卵巢黄体面积:模型组黄体面积少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卵巢黄体面积多于模型组(p<0.05)。4.4 SA-β-gal染色:模型组内膜SA-β-gal活性少于正常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内膜组织SA-β-gal活性多于模型组(p<0.01)。4.5内膜组织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4.6免疫组化:P16蛋白在内膜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模型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明显改善脾肾两虚证候,减轻阴道流血、腹痛症状,提高血清E2、P、β-HCG水平,促进胚胎发育,提高LPD型RSA的保胎成功率。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衰老,从而治疗RSA。3“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是胚胎着床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足量足时间的孕酮是诱导内膜衰老的重要因素。4 P不足、“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不足可能是LPD型RSA发病机制。培元补肾安胎方可能通过提高血清P和卵巢黄体面积,增加“种植窗期”内膜P53、P21、P16表达,促进“种植窗期”内膜衰老从而发挥保胎作用。
李琳锋[3](2020)在《米非司酮联合活血化瘀杀胚消症方对胎元阻络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片联合活血化瘀杀胚消症方治疗胎元阻络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通过分析治疗组及对照组主要指标情况,并研究观察组中药的作用机理及现代临床研究及应用,为今后临床应用及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纳入排除标准收集56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服用米非司酮片联合活血化瘀杀胚消症方治疗,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片治疗。通过收集并记录患者资料,研究指标:血清β-HCG值、盆腔包块直径变化、腹痛天数、腹痛消失天数、阴道出血天数、阴道出血停止天数、月经复潮率、不良反应、疗效评价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差异,可进一步研究。2.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HCG值、包块直径变化,p<0.05,有统计学意义。3.分析两组患者腹痛天数、腹痛消失天数、阴道出血天数、阴道出血停止天数,p<0.05,有统计学意义。4.分析两组患者躯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对比两组疗效评价:治疗组效率为7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7%。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活血化瘀杀胚消症方对胎元阻络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上有一定疗效,可有效降低血清β-HCG值、促进盆腔包块吸收、减轻腹痛、缩短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率高、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吴花[4](2020)在《补肾安胎冲剂通过Ras/MAPK信号通路促进复发性流产孕鼠母胎界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母胎界面血管生成障碍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中备受关注,观察补肾安胎冲剂对RSA孕鼠胚胎吸收率、子宫蜕膜组织病理形态、血清中大鼠肉瘤(Rat sarcoma,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表达含量及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Placent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胎盘血管平滑肌细胞(Placenta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PVSMC)及胎盘成纤维细胞(Placenta fibroblast,PF)中Ras、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评估其在促进RSA母胎界面血管新生、发育、重塑中的作用,进一步从分子、细胞水平阐述其保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健康雌性CBA/J小鼠与健康雄性BALB/c小鼠按2:1比例合笼建立正常妊娠模型孕鼠10只。将健康雌性CBA/J小鼠与雄性DBA/2小鼠按2:1比例合笼建立RSA模型孕鼠50只,雌性小鼠检出阴栓或结合显微镜见雌鼠阴道涂片有大量精子视为妊娠第0天,并按妊娠顺序随机分为模型组、黄体酮组、补肾安胎冲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小鼠各10只。于妊娠第1天,正常组、模型组孕鼠均以蒸馏水灌胃,黄体酮组、补肾安胎冲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每组连续干预15天。处死孕鼠后收集每组孕鼠血清、子宫蜕膜组织样本,提取并培养PMVEC、PVSMC及PF。观察每组孕鼠胚胎丢失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分析各组孕鼠的子宫蜕膜组织形态学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各组孕鼠血清中Ras、MAPK的含量,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WB)检测各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孕鼠胚胎吸收率比较:正常组孕鼠胚胎吸收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安胎冲剂高、中、低剂量组及黄体酮组孕鼠胚胎吸收率显着降低(P<0.05)。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相比,黄体酮组孕鼠胚胎吸收率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补肾安胎冲剂中、低剂量组孕鼠胚胎吸收率明显低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P<0.01)。2.各组孕鼠子宫蜕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正常组孕鼠蜕膜细胞形态规则,排列嵌紧、整齐,细胞核仁大、呈卵圆形,胞质正常,血管丰富且管壁完整。而模型组孕鼠蜕膜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不一且排列疏松,细胞核固缩、碎裂,甚至少部分出现核凋亡、消失,胞浆水肿,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管腔狭窄,管壁不完整。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后的孕鼠蜕膜细胞结构、细胞数量及血管形态、数量均得到改善,其中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与黄体酮组效果最为显着,其细胞形态较规则,排列尚整齐、紧凑,少数细胞核固缩,血管较丰富。3.各组孕鼠血清中Ras、MAPK水平的比较:模型组孕鼠血清中Ras、MAPK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孕鼠对比,黄体酮组及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孕鼠血清中Ras、MAPK含量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相比,黄体酮组孕鼠血清中Ras、MAPK含量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安胎冲剂低、中剂量组存在显着差异(P<0.01)。4.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的蛋白表达:各组孕鼠PMVEC、PVSMC及PF的Ras、MAPK在正常组阳性表达最强,模型组阳性表达明显减弱,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及黄体酮组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其中,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及黄体酮组较为显着。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的蛋白表达下降明显(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及黄体酮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的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相比,补肾安胎冲剂低、中剂量组孕鼠PMVEC、PVSMC及PF的Ras、MAPK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而黄体酮组孕鼠PMVEC的Ras、MAPK蛋白表达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PVSMC的Ras蛋白表达较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MAPK蛋白表达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相近,无显着性差异(P>0.05);PF中的MAPK蛋白表达下降显着(P<0.01),而Ras蛋白表达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5.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及黄体酮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对比,补肾安胎冲剂中、低剂量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黄体酮组孕鼠PMVEC中MAP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明显(P<0.01),而Ras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SMC及PF中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不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补肾安胎冲剂能改善RSA孕鼠子宫蜕膜组织病理变化,改善血管形态,促进子宫蜕膜组织血管生成,从而达到降低RSA孕鼠胚胎丢失率的作用。2.补肾安胎冲剂防止流产的机制可能与其升高RSA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的蛋白表达,从而促进母胎界面血管生成,为胚胎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血供有关。
赵立美[5](2019)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滋养细胞TRIM22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米非司酮(mifepristone,MIF)是国际上第一个用于终止妊娠的药物,与米索前列醇序贯使用提高了药物流产的成功率,广泛用于终止早、中期妊娠,对晚期妊娠引产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滋养细胞的锚定增殖分化、胚胎的植入、胎盘的形成是正常妊娠过程的关键。而米非司酮作为强有力的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拮抗剂,能够有效的拮抗这两类激素,抑制滋养细胞的锚定增殖与分化,影响蜕膜和绒毛细胞外基质重构,诱发母-胎界面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进而使母-胎界面出现缝隙,导致出血,胚胎失锚定而脱落;另外米非司酮抗孕激素的生物效应作用在子宫产生收缩等机制,从而导致妊娠终止。虽然滋养层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属于正常组织细胞,但是它们在增殖、分化、浸润、迁移等生物学行为方面与肿瘤细胞相似。曾有学者[1]从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信号转导通路、血管侵袭、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等方面阐述了囊胚滋养细胞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相似性。而TRIM蛋白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免疫应答,尤其是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2]。因此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极有可能也受TRIM蛋白调控。第一部分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人早孕绒毛组织TRIM22表达的影响目的检测3组人早孕绒毛组织(胚胎停育组、人工流产组、药物流产组)中TRIM22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可能存在的相关机制。方法将临床收集的40例人早孕绒毛组织标本分为胚胎停育组(A组)12例,人工流产组(B组)14例,药物流产组(C组)14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超敏二步法)检测TRIM22蛋白在人早孕绒毛组织滋养细胞的表达部位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检测TRIM2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TRIM22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滋养细胞的细胞核。TRIM2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B组显着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C两组间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人早孕绒毛组织中能够检测到TRIM22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且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服用流产药物后TRIM22表达呈降低趋势,并且能达到与胚胎停育大致相同的水平。提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序贯使用可以降低人早孕绒毛组织TRIM22的表达水平,并且可能通过调控TRIM22的表达促使胚胎滋养细胞凋亡。第二部分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HTR-8滋养细胞TRIM22表达的影响目的分别检测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作用后HTR-8滋养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以及TRIM22mRNA和蛋白和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在对TRIM22的表达调控方面是否存在明显交互作用。方法采用HTR-8细胞建立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Extravillous trophoblast,EVT)为研究对象。按2×2析因设计随机分四组进行试验:空白对照组(D组)、米索前列醇组(E组)、米非司酮组(F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G组)。分别采用CCK-8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4组细胞经药物干预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分别检测4组细胞经药物干预后的TRIM2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使用米非司酮组(F组和G组)与未使用米非司酮组(D组和E组)间比较,HTR-8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显着下降,TRIM22mRNA和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降(P<0.001);使用米索前列醇组(E组和G组)与未使用米索前列醇组(D组和F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在对TRIM22表达调控方面两药物之间无明显交互作用(p>0.05)。结论米非司酮抑制了 HTR-8滋养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并且可以下调其TRIM22的表达;米索前列醇对HTR-8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以及TRIM22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影响;两种药物之间无明显交互作用。米非司酮可能通过下调TRIM22的表达,抑制了滋养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从而达到细胞凋亡的目的。
张爽[6](2019)在《寿胎丸对RSA大鼠蜕膜中AQP2及AQP5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研究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大鼠蜕膜中水通道蛋白2(AQP2)及水通道蛋白5(AQP5)的差异表达及分布定位情况,从蛋白质分子水平阐明寿胎丸可能的安胎机制,寻找寿胎丸安胎的作用靶点,从而为中药防治复发性流产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提高中药防治自然流产的水平。方法:1.造模:SPF级SD大鼠按雌雄2:1的比例合笼配种成功后,将雌性SD孕鼠按随机分配原则设立寿胎丸高中低剂量组、地屈孕酮西药对照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采用羟基脲联合米非司酮片灌胃建立复发性流产模型。2.给药:自妊娠第一天(发现雌鼠阴道栓或阴道涂片大量精子之日)开始灌胃给药,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孕鼠均于妊娠第1天至第9天每天下午予以羟基脲灌胃(450mg/kg),2mL/d生理盐水溶解,妊娠第10天上午予以米非司酮(RU 486)灌胃(4.0mg/kg),2mL/d生理盐水溶解;另外每天上午对寿胎丸高剂量组(2.0mg/kg)、寿胎丸中剂量组(1.0mg/kg)、寿胎丸低剂量组(0.5mg/kg)、地屈孕酮组(3.02mg/kg)各组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2mL/d生理盐水溶解,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上午给予生理盐水,2mL/d;至妊娠11天麻醉处死大鼠,分离大鼠子宫蜕膜,固定包埋后切片备用。3.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AQP2)、水通道蛋白(AQP5)的定位及定量表达,显微镜下采集图片后观测AQP2、AQP5在细胞中表达部位,同时用IPP(Image-Pro)6.0软件分析图像,测量计算IOD/Area,以IOD/Area值作为半定量统计分析参数。结果:1.AQP2、AQP5在SD大鼠子宫蜕膜中存在表达,且表达部位在胞膜、胞浆。2.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模型组中AQP2、AQP5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寿胎丸高中低剂量组、地屈孕酮西药组较模型组,AQP2、AQP5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寿胎丸高剂量组AQP2、AQP5表达较寿胎丸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地屈孕酮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屈孕酮组与寿胎丸中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复发性流产大鼠子宫蜕膜中AQP2、AQP5表达部位在胞膜、胞浆。2.在复发性流产大鼠蜕膜中,AQP2、AQP5表达下调;寿胎丸通过上调复发性流产大鼠蜕膜中AQP2、AQP5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安胎作用机制之一。3.水通道蛋白AQP2、AQP5可能是寿胎丸安胎的作用靶点以及“肾主水”的分子物质基础。
孔亚敏[7](2017)在《母血AFP升高胎儿不良结局的胎盘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孕中期母血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升高胎儿不良结局中胎盘及胎儿肝脏AFP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按照制定好的入选与排除标准及胎盘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确定。将研究对象按照计划外妊娠健康组、母血清AFP升高且不良妊娠结局组及母血清AFP正常但不良妊娠结局组分为三组,AFP彡2.5MoM为母血清AFP升高,AFP在0.51~2.499MoM之间为正常。样本取自云南省与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妇科引产胎盘,将所有样本的病案式资料及产前筛查记录用Excel电子表格记录。通过运用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与HE染色方法及SPSS、GraphPad Prism5.0与image-pr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One way-ANOVA检验比较差异,检验水平1P<0.05表示差异有显着性,对实验组1、实验组2与对照组中AFP mRNA及AFP蛋白水平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1、通过对三种引产方式中胎盘组织病理切片的分析与胎盘组织中AFP(甲胎蛋白)及β-HCG(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mRNA的差异性比较,结果发现三种引产方式对胎盘AFP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三种引产方式对胎盘B-HCG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现小剂量利凡诺与米菲司酮对胎盘组织母体面影响不大;2、对健康胎盘组织进行q-PCR、基因测序比对及免疫组化三种检测方法分析,结果证明中孕期的胎盘中有AFP的合成与分泌;3、中孕期胎盘中AFP升高且不良妊娠结局组中AFPmRNA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01)。胎肝中AF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蛋白水平在三组中都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并且AFP升高且不良妊娠结局组要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胎盘中β-HCG的mRNA在β-HCG升高且不良妊娠结局组中的水平要明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372),而其蛋白水平健康组要明显高于实验组1和实验组2(P=0.0029)。中孕期胎膜中AFP与β-HCG在升高且不良妊娠结局组与健康组和正常但不良妊娠结局组两组的对比都没有差异性(P>0.05);4、本实验在现有样本量情况下结果分析显示在健康组、母血清AFP升高和母血清β-HCG升高且不良妊娠结局组及母血清AFP升高和母血清β-HCG正常但不良妊娠结局组的三组中,胎盘的IL-1 B(白细胞介素-1β)、IL-6(白细胞介素-6)、IL-1 B0(白细胞介素-1 β 0)、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相对表达量均无差异性(P>0.05)。结论:本研究分别从细胞形态、蛋白和基因水平主要对AFP在胎盘组织、肝脏及胎膜中的表达进行了定位、定量的检测,弥补了国内外此方面的缺乏,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理论参考。但是三组中AFP的水平差异性的基因调节情况及具体发病机制还将进行进一步研究。接下来我们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AFP在胎盘中差异性表达水平进行基因调控的探讨。
刘静[8](2014)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及调节因子Bax/Bcl-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药物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绒毛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Bax、Bcl-2、Survivin等凋亡调节因子在药物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绒毛细胞之间的表达,初步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及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3年11月于秦皇岛市第二医院产科门诊要求流产的早孕妇女,年龄20~40岁,停经49天以内,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早孕,无前列腺素使用禁忌,纳入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意愿进入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药物流产组服药方法为:第一天和第二天晨7点分别服用米非司酮75毫克,第三天晨7点空腹来院口服米索前列醇600微克,观察6小时,根据妊娠囊是否排出分为:药物流产完全组和药物流产不全组各30例;药物流产完全组收集绒毛,药物流产不全组行人工流产,收集绒毛。对照组为人工流产组30例:术前不用药,直接行人工流产,收集绒毛。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三组早孕绒毛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三组早孕绒毛组织中凋亡调节因子Bax、Bcl-2、Survivin的表达水平;所有的实验结果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早孕绒毛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合体滋养细胞。光镜下观察药物流产完全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药物流产不全组、人工流产组(P<0.05);药物流产不全组、人工流产组两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着性(P>0.05)。2Bcl-2蛋白主要表达于合体滋养细胞的胞浆中,细胞滋养细胞及间质细胞未测出。药物流产完全组Bcl-2表达明显低于药物流产不全组、人工流产组(P<0.05);药物流产不全组、人工流产组Bcl-2表达差异无显着性(P>0.05)。3Bax蛋白表达于合体滋养细胞胞浆中。药物流产完全组、药物流产不全组Bax表达明显高于人工流产组(P<0.05);药物流产完全组、药物流产不全组Bax表达差异无显着性(P>0.05)。4Survivin蛋白主要表达于合体滋养细胞核,细胞滋养细胞胞核有少量表达。药物流产完全组Survivin表达明显低于药物流产不全组、人工流产组(P<0.05);药物流产不全组、人工流产组Survivin表达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1米非司酮作用48小时后,药物流产完全组早孕绒毛细胞凋亡指数显着增加,说明米非司酮诱导促进早孕绒毛细胞凋亡。2Bax、Bcl-2在正常早孕绒毛细胞中均有表达,经过米非司酮作用48小时后,Bax在绒毛细胞中的表达显着上调,Bcl-2在绒毛细胞中表达下调,说明米非司酮可以上调早孕绒毛细胞中Bax蛋白含量,下调早孕绒毛细胞中Bcl-2蛋白的含量,导致Bax/Bcl-2的平衡关系失衡。3米非司酮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使绒毛进一步增殖与分化受阻,启动细胞凋亡。
陈琴芳[9](2014)在《米非司酮对早孕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妊娠早期外周循环及母-胎界面中Th17细胞及调节性T (Treg)细胞的数量影响,分析Th17细胞及Treg细胞间的动态平衡变化,并检测Th17细胞分化增殖及功能相关因子RORC、IL-17和IL-23及Treg细胞相关因子Foxp3、TGF-β和IL-10的表达情况,探讨米非司酮对Th17细胞及Treg细胞的调控及其潜在机制,从免疫学角度进一步探讨米非司酮抗早孕的机制。同时亦为米非司酮在母胎免疫平衡调节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选取停经35~63天要求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健康育龄期妇女30例,随机分为2组,服药组(n=15)术前24小时一次性口服米非司酮150mg,对照组(n=15)术前不服用任何药物。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和子宫蜕膜组织中Th17细胞及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述两组血浆中IL-17、TGF-β、IL-23和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患者子宫蜕膜组织中RORC、Foxp3、IL-17. TGF-β、IL-23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服用米非司酮组的患者外周血、蜕膜组织中Treg细胞(CD4+CD25+Foxp3+)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着降低;外周血、蜕膜组织中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着增加;外周血、蜕膜中Th17和Treg细胞呈负相关。血浆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Treg细胞相关因子(TGF-β、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蜕膜中Th17相关因子(RORC、IL-17A、IL-2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reg细胞相关因子Foxp3、IL-10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TGF-p无显着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能显着减少外周及母胎界面Treg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同时增加Th17细胞的比例,使得Th17/Treg平衡向Th17方向发生偏移,破坏了维持正常妊娠所需的Th17/Treg平衡,从而导致流产的发生,这可能是米非司酮抗早孕的免疫学机制之一;此外,米非司酮能显着减少外周及蜕膜中Treg细胞相关因子,同时促进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提示米非司酮对Th17细胞及Treg细胞的表达影响可能通过调控外周血及蜕膜中的相关细胞因子网络实现的。
袁烁[10](2011)在《化瘀消症杀胚法对输卵管妊娠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引言:孕卵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种植、发育称为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盆腔炎患者的增多,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妇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据资料统计,异位妊娠发病率占所有已知怀孕总数的1%以上,其中大部分为输卵管妊娠(95%)。中医目前认为其发病机理是少腹血瘀证,故多采用活血化瘀、消症杀胚方药对早期输卵管妊娠进行治疗。应用由宫外孕Ⅰ号方(丹参、赤芍、桃仁)加紫草、天花粉等组成的化瘀消症杀胚的复方对符合适应症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治疗,同时配合口服中成药、中药散剂外敷及中药针剂静滴,在临床治疗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使这部分患者避免了因手术而承受的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同时最大限度保全了患者的生育功能。1.临床部分目的:通过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从临床有效性方面论证中医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优势,评价原制定的“中西医结合输卵管妊娠治疗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建立规范、量化、易推广、能够被国内妇科同行广泛认可的输卵管妊娠治疗方案提供可参考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拟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上相同辨病分期、辨证分型,按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实施评分后属于相同用药范围内的,适合药物保守治疗的,β-HCG为阳性的输卵管妊娠病例,按单盲法、不等随机对照研究(2:1),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用西药米非司酮治疗。通过对比两组间的有效率、有效病例的血β-HCG值下降时间及疗程,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优势及可行性。研究结果:(1)纳入试验病例情况: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集符合药物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病例184例,其中符合纯中药保守治疗119例,观察组(中-观察)82例,对照组(中-对照)37例;符合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65例,观察组(中西-观察)45例,对照组(中西-对照)20例。(2)病情影响因子情况:184例符合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病例中,年龄在25-2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达37.5%;停经时间在43-56天之间所占比例最大,达52.72%;腹痛情况表现为隐痛者所占比例最大,达49.46%;B超下包块最大径<3cm者所占比例最大,达73.37%;B超下出血最大径<3cm者所占比例最大,达76.63%;初始血β-HCG值<1000IU/L者所占比例最大,达71.2%。病情影响因子总积分,中-观察组为6.96±1.13分,中-对照组为7.19±1.15分;中西-观察组为8.49±0.97分,中西-对照组为8.40±1.05分。使用t检验,符合药物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停经时间、B超下包块最大径、B超下出血最大径、初始血β-HCG值和病情影响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3)临床疗效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有效率为81.71%,中-治疗组有效率为64.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观察组有效率为68.89%,中西-对照组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观察组有效病例实际用药时间为10.76±5.92天;中-对照组有效病例实际用药时间为11.25±4.14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观察组有效病例实际用药时间为16.03±5.60天,中西-对照组有效病例实际用药时间为13.17±4.73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观察组有效病例血β-HCG值下降至50%的时间为4.66±2.07天,下降至10%的时间为9.28±3.40天;中-对照组有效病例下降至50%的时间为5.58±3.19天,下降至10%的时间为11.17±4.99天,两组血β-HCG值下降至50%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降至10%的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观察组有效病例血β-HCG值下降至50%的时间为5.87±2.88天,下降至10%的时间为12.52±4.19天;中西-对照组血β-HCG值下降至50%的时间为6.00±2.66天,下降至10%的时间为12.50±4.52天,两组血β-HCG值下降至50%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降至10%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部分目的:本研究拟从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等方面探讨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靶部位的作用机制。这对丰富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找寻中医治疗理论依据有着重大的意义,并为探索化瘀消症杀胚复方的药效物质奠定研究基础。研究方法:(1)滋养细胞体外培养:拟选择符合药物治疗的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输卵管妊娠绒毛组织,采用以体外培养的人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作为研究载体。(2)含药血清的制备①化瘀消症杀胚复方水煎剂的制备中药浓缩成剂量为1.5g/ml的药液,-20℃保存备用。②含药血清的制备将大鼠分为化瘀消症杀胚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7天,日两次;甲氨喋呤组,末日采血前肌注甲氨喋呤;生理盐水组,一直予灌胃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小时后在麻醉下行腹主动脉采血,将同组大鼠血清混合,灭活、除菌后,-20℃保存,以备体外培养绒毛滋养层用。③指标检测一般情况观察:每周测量3次体重、饮食量、饮水量,每日观察小鼠精神状态、活动力、反应,大便形态,腹泻等。生殖器官湿重:解剖当日,取大鼠的子宫、卵巢进行称重。(3)三组含药血清与体外培养的滋养细胞作用72h后,通过①采用流式细胞法(FCM)检测细胞凋亡率;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研究结果:(1)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培养①细胞形态学:大部分细胞伸展呈圆形,1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24h后大部分细胞贴壁,5、6天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呈三角形,连接成片,部分呈长梭形。可见细胞为上皮样细胞形态,呈片状铺展生长。②免疫荧光染色:细胞胞浆中有CK18阳性信号,未见波形蛋白信号。③滋养细胞分泌功能:传代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培养液,通过化学发光法可检测出β-HCG表达。④细胞生长曲线:6天为滋养细胞的对数生长期,12天后即进入平台期。(2)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含药灌胃对大鼠的影响与同一时间生理盐水组比较,化瘀消症杀胚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重从开始饲养/用药第4天/用药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一时间生理盐水组比较,化瘀消瘤杀胚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饮水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饲养的第7天,中药高剂量组的大鼠进食量下降,与同一时间的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化瘀消症杀胚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甲氨喋呤组大鼠在按照实验方案用药后,其子宫湿重及卵巢湿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含药血清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的细胞凋亡的影响①滋养细胞与5%含药血清共同作用72h后,可提高滋养细胞的凋亡率,且中药的影响作用更显着。甲氨喋呤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细胞凋亡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瘀消症杀胚复方组与生理盐水组凋亡率比较,细胞凋亡率上升,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甲氨喋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滋养细胞与5%含药血清共同作用72h后,可降低Bcl-2蛋白表达量。甲氨喋呤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瘀消症杀胚复方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甲氨喋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含药血清与滋养细胞共同培养72h后,Bax蛋白表达量未见有明显变化。两组含药血清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化瘀消症杀胚杀胚中药能使Bcl-2/Bax比例降低,从而起到促进凋亡的作用。研究结论:1.通过与纯西药组相比较,证实在符合中西医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范围内患者,依照“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切实,副作用少。2.“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仍有需要优化和完善的部分,如设立保守治疗的血β-HCG值上限,或动态血β-HCG值波动上限。3.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体外培养模型,证实其可为其他的实验研究提供足够量的研究载体。4.本研究探讨了化瘀消瘤杀胚复方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结论:化瘀消症杀胚复方提高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细胞凋亡率,诱导滋养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发挥杀胚效应的机制之一。5.本研究探讨了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论:下调Bcl-2的表达,使Bcl-2/Bax比例下降,诱导凋亡的发生可能是其发挥杀胚效应的机制之一。
二、Effect of Mifepristone on the Telomerase Activity in Chorion and Decidua during Early Pregnanc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ffect of Mifepristone on the Telomerase Activity in Chorion and Decidua during Early Pregnancy(论文提纲范文)
(1)滋肾育胎丸药理毒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 |
第1章 绪论 |
1.1 滋肾育胎丸 |
1.1.1 滋肾育胎丸概述 |
1.1.2 滋肾育胎丸各组分分析 |
1.1.3 滋肾育胎丸的研究进展 |
1.2 先兆流产 |
1.3 网络药理学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技术路线图 |
1.4.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 |
2.1 引言 |
2.2 数据库与软件 |
2.2.1 中药化合物数据库 |
2.2.2 化合物靶点预测数据库 |
2.2.3 疾病靶点数据库 |
2.2.4 靶点分析数据库 |
2.2.5 网络构建软件 |
2.2.6 分子对接软件 |
2.3 实验方法 |
2.3.1 滋肾育胎丸活性成分筛选 |
2.3.2 滋肾育胎丸潜在靶点预测 |
2.3.3 先兆流产疾病靶点筛选 |
2.3.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与分析 |
2.3.5 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 |
2.3.6 候选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
2.3.7 成分-靶点分子对接 |
2.4 实验结果 |
2.4.1 滋肾育胎丸活性成分筛选 |
2.4.2 滋肾育胎丸潜在靶点 |
2.4.3 先兆流产疾病靶点 |
2.4.4 药物-疾病共同靶点的筛选 |
2.4.5 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PPI网络 |
2.4.6 GO富集分析 |
2.4.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4.8 化合物-靶点-通路分子药理网络的构建 |
2.4.9 受体与配体分子对接 |
2.5 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利用大鼠模型研究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作用机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动物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3 实验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主要试剂配制 |
3.3.2 孕鼠模型的建立 |
3.3.3 先兆流产模型的建立 |
3.3.4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
3.3.5 一般情况观察 |
3.3.6 实验取材 |
3.3.7 ELISA法检测孕鼠血清中E_2和P的含量 |
3.3.8 组织病理学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3.3.9 利用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测定基因表达的变化 |
3.3.10 数据分析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3.4.1 滋肾育胎丸对妊娠大鼠体重变化及子宫形态的影响 |
3.4.2 滋肾育胎丸对妊娠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
3.4.3 滋肾育胎丸对子宫蜕膜组织的保护作用 |
3.4.4 滋肾育胎丸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活性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动物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2.3 实验试剂 |
4.3 实验方法 |
4.3.1 溶液配制 |
4.3.2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的提取 |
4.3.3 抗氧化活性检测 |
4.3.4 免疫调节活性检测 |
4.3.5 促进造血活性检测 |
4.3.6 数据分析方法 |
4.4 实验结果 |
4.4.1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得率 |
4.4.2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抗氧化活性评价 |
4.4.3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对斑马鱼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 |
4.4.4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对斑马鱼造血的保护作用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实验动物 |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5.2.3 实验试剂 |
5.3 实验方法 |
5.3.1 试剂配制 |
5.3.2 斑马鱼致死曲线的建立 |
5.3.3 斑马鱼胚胎一般发育观察 |
5.3.4 行为学观察 |
5.3.5 数据分析方法 |
5.4 实验结果 |
5.4.1 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胚胎耐受性的影响 |
5.4.2 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形态的影响 |
5.4.3 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幼鱼行为学的影响 |
5.5 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2)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 |
2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现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病因病机 |
2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 |
3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现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子宫细胞衰老与女性生殖功能 |
1 衰老细胞 |
2 子宫的生理解剖及功能 |
3 子宫衰老细胞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
4 子宫衰老细胞的治疗现状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
前言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作用机制的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研究总结 |
2 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米非司酮联合活血化瘀杀胚消症方对胎元阻络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收集表 |
1.3 中医证侯诊断标准 |
1.4 西医诊断标准 |
1.5 辅助检查 |
1.6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7 中止和退出临床试验标准 |
1.8 意外情况及处理 |
1.9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观察指标 |
2.1 主要指标 |
2.2 次要疗效指标 |
2.3 患者情况记录、主要指标测定、安全性评价指标 |
2.4 两组患者的疗效等级评价标准 |
3.质量控制 |
4.统计学方法 |
5.流程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补肾安胎冲剂通过Ras/MAPK信号通路促进复发性流产孕鼠母胎界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词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 研究内容 |
1 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图 |
二 研究结果 |
1 各组孕鼠胚胎吸收率的比较 |
2 各组孕鼠子宫蜕膜组织形态学改变 |
3 各组孕鼠血清中Ras、MAPK含量的比较 |
4 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孕鼠 PMVEC、PVSMC 及 PF 中 Ras、MAPK 的蛋白表达 |
5 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孕鼠 PMVEC、PVSMC 及 PF 中 Ras、MAPK 的蛋白表达 |
三 讨论 |
1 中医对RSA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RSA的认识 |
3 母胎界面血管生成与RSA的关系 |
4 PMVEC、PVSMC及PF与RSA的关系 |
5 Ras/MAPK 信号通路与 RSA 的关系 |
6 补肾安胎冲剂的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作用 |
7 补肾安胎冲剂治疗RSA的研究进展 |
8 流产小鼠模型的讨论 |
9 实验结果的讨论 |
四 结论 |
五 结语 |
1 创新点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Ras/MAPK 信号通路对复发性流产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滋养细胞TRIM22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早孕绒毛组织中TRIM22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部分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HTR-8滋养细胞TRIM22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寿胎丸对RSA大鼠蜕膜中AQP2及AQP5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场地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药物(见表1、表2) |
1.4 实验器械 |
1.5 实验仪器 |
1.6 实验试剂 |
2 方法 |
2.1 寿胎丸药物制备方法 |
2.2 动物造模方法 |
2.3 分组与给药 |
2.4 观测指标 |
2.5 样本采集与制备 |
2.6 指标相关实验条件 |
2.7 免疫组化检测流程 |
2.8 图像采集及数据分析 |
2.9 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结果 |
1 造模结果 |
2 数据分析结果 |
2.1 AQP2、AQP5 定位分析 |
2.2 AQP2、AQP5 定量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寿胎丸的研究现状分析 |
1.1 寿胎丸安胎机制的研究 |
1.2 寿胎丸有效成分的研究 |
1.3 寿胎丸药理作用的研究 |
2 寿胎丸与水通道蛋白 |
3 复发性流产的研究现状分析 |
4 复发性流产与水通道蛋白的研究 |
4.1 复发性流产与AQP |
4.2 复发性流产与AQP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B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7)母血AFP升高胎儿不良结局的胎盘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甲胎蛋白(AFP)简介 |
1.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简介 |
1.3 母血清AFP与β-HCG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
1.3.1 不良妊娠结局简介 |
1.3.2 母亲血清AFP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
1.3.3 母亲血清β-HCG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
1.4 胎盘与中孕引产的胎盘 |
1.4.1 胎盘的结构与功能: |
1.4.2 胎盘病理情况下的危害 |
1.4.3 引产胎盘的特征 |
1.5 胎盘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 |
1.6 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的炎性因子 |
1.6.1 胎盘炎症 |
1.6.2 炎性因子与不良妊娠结局: |
1.6.3 AFP与β-HCG水平升高与炎性因子: |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试剂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技术路线 |
2.2.2 样本收集及处理 |
2.2.3 采集信息 |
2.2.4 实验操作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实验样本筛选 |
3.1.1 不明疾病原因情况下胎盘全层组织出现变性、坏死的样本 |
3.1.2 入选的胎盘组织病检结果 |
3.2 研究对象的体重及孕周情况: |
3.3 引产方式不同对血清学标记物的表达影响 |
3.4 中孕期胎盘表达AFP情况 |
3.4.1 两个健康引产孕妇的胎盘样本中测得的AFP基因序列及比对情况 |
3.4.2 两个健康引产孕妇胎盘样本中AFP蛋白免疫组化情况 |
3.4.3 AFP基因q-PCR扩增的目的片段 |
3.5 不同孕周对胎盘AFP表达的影响 |
3.6 q-pcr与免疫组化结果 |
3.6.1 胎盘、胎膜及胎肝中AFP情况 |
3.6.2 胎盘与胎膜中 -HCG情况 |
3.7 胎盘中四种炎性因子(IL-1B、IL-6、IL-1 B 0、TNF-α)的mRNA表达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引产对胎盘激素的影响 |
4.2 中孕期表达AFP情况 |
4.3 中孕期AFP在胎盘、胎膜及AFP在肝脏中的转录与翻译情况 |
4.4 炎性因子与升高的AFP与β-HCG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8)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及调节因子Bax/Bcl-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实验方法 |
1.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1.4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1.2.2 早孕绒毛细胞凋亡指数的比较 |
1.2.3 Bcl-2 表达情况比较 |
1.2.4 Bax 表达情况比较 |
1.2.5 Survivin 表达情况比较 |
1.3 讨论 |
1.3.1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的影响 |
1.3.2 药物流产中 Bcl-2、Bax 的表达及意义 |
1.3.3 药物流产中 Survivin 的表达及意义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影响 |
2.1 正常早孕绒毛细胞组织中的细胞凋亡 |
2.2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的影响 |
2.3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因子的影响 |
2.3.1 米非司酮对 Fas/FasL 的影响 |
2.3.2 米非司酮对 Bcl-2/Bax 的影响 |
2.3.3 米非司酮对 Survivin 的影响 |
2.3.4 米非司酮对 P53 表达的影响 |
2.3.5 米非司酮对 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米非司酮对早孕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患者基本临床特征 |
3.2 米非司酮对人外周血和蜕膜中TH17细胞数量的影响 |
3.3 米非司酮对人外周血和蜕膜中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 |
3.4 米非司酮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 |
3.5 米非司酮对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3.6 米非司酮对蜕膜中各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米非司酮改变妊娠期妇女TH17细胞和TREG细胞 |
4.2 米非司酮调控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可能机制 |
4.3 结语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化瘀消症杀胚法对输卵管妊娠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进展 |
一、异位妊娠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二、异位妊娠的西医药物保守治疗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滋养细胞体外培养及复方中药含药血清的研究进展 |
一、人绒毛组织滋养层细胞体外培养概况 |
二、复方中药体外培养细胞的可行性和优势 |
第三节 细胞凋亡对妊娠相关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 |
二、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 |
三、细胞凋亡的调节 |
四、凋亡调控蛋白BCL-2及BAX |
五、细胞凋亡在不同植入部位妊娠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内容和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的培养 |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
二、标本采集 |
三、材料与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第二节 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含药血清的制备 |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节 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含药血清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 |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
二、人输卵管妊娠绒毛滋养细胞模型的建立 |
三、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含药血清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 |
四、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含药血清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五、讨论 |
六、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Effect of Mifepristone on the Telomerase Activity in Chorion and Decidua during Early Pregnancy(论文参考文献)
- [1]滋肾育胎丸药理毒理学研究[D]. 王加珍.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2]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D]. 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米非司酮联合活血化瘀杀胚消症方对胎元阻络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D]. 李琳锋.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补肾安胎冲剂通过Ras/MAPK信号通路促进复发性流产孕鼠母胎界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D]. 吴花.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滋养细胞TRIM22表达的影响[D]. 赵立美. 山东大学, 2019(02)
- [6]寿胎丸对RSA大鼠蜕膜中AQP2及AQP5蛋白表达的影响[D]. 张爽.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母血AFP升高胎儿不良结局的胎盘因素研究[D]. 孔亚敏.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 [8]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及调节因子Bax/Bcl-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D]. 刘静.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1)
- [9]米非司酮对早孕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研究[D]. 陈琴芳. 浙江大学, 2014(05)
- [10]化瘀消症杀胚法对输卵管妊娠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袁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