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辩证法在公关策划中的指导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剑豪[1](2020)在《本土情境下社会工作督导成效研究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文中认为社会工作督导是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社会工作督导成效的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丰富社会工作督导知识体系,推动督导实践发展。利用长度访谈的方法,本研究从建构主义角度,探讨了“本土情境下社会工作督导成效的具体表现”“本土情境下社会工作督导成效的影响因素”“本土情境下社会工作督导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等三个问题。研究发现,本土社会工作督导成效主要表现在督导对象的成长、机构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等维度,在督导对象子维度包括督导对象的专业成长、心理支持和全人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成效,其中成效表现在子维度的呈现再度进行划分。本土社会工作督导成效受到个人(督导对象、督导者、服务对象)、机构、国家、行业、地缘、距离和空间以及教育等脉络的影响。其中督导对象个体脉络包括督导对象特性、督导对象主动性和督导对象学习能力等;督导者个体脉络包括督导者个人能力、一线经验、督导理念与价值认同、督导权威、督导压力、督导技巧、督导形式、督导关系、督导内容、督导需求、督导身份、督导目标和督导参与度与责任心等;服务对象个体脉络包括服务对象特征和服务对象意愿等;在机构脉络中分为机构氛围、机构安排和规划、机构资金以及机构赋权等因素;在国家脉络中分为政府政策和购买要求;在行业脉络中分为行业培训以及评估等因素。通过对督导成效的过程要素(影响因素)和结果要素(成效表现)的梳理,研究者提取出其中的因子并按照建构主义的脉络取向,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督导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维度),其中包括服务对象改善成效、督导对象的专业能力提升成效、督导对象的自我效能、专业价值和专业认同成效、对督导者本身的评价和评估以及机构发展成效等六个主要部分。同时,研究就督导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应用的其他部分作了详细说明。其中包括督导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应用的资料来源、方法与工具、成效评估原则、评估伦理等。研究还介绍了多元文化情境下的督导成效评估方式等。
陈罗湘子[2](2019)在《蓝色光标资本运作的动因及绩效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资本运作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重要方式的作用不断突显并且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行业竞争,使得资本运作对于帮助一个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营销传播企业起初的业务体系都很单薄,而且对于服务的对象具有较强的依托性,在国际传播巨头正在以平均一周并购一到两家企业的速度垄断全球市场的情况下,本土企业的发展之道就是要么被国际公司收购,要么与本土的优质资源结合,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角。被誉为“中国公关第一股”的蓝色光标起步于公共关系行业,到现在发展成为一家多品牌独立经营的综合性营销传播集团,也是唯一一家拥有全球性营销服务能力的中国本土营销传播品牌,是国家政策、社会环境、行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驱使的。政府出台了鼓励企业加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政策。资本市场也降低门槛,开放了创业板,鼓励更多的营销传播企业上市寻求新的机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变革也大大削弱了传统媒介的影响力。因此,蓝色光标必须寻求发展和转型,而资本运作就成为了实现这一变革的重要路径。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研究了蓝色光标资本运作的动因和表现。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资本运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资本运作的理论部分,包括资本运作的概念和特点、基本运作模式、主要动机、绩效评估方法以及理论依据。然后引入案例企业蓝色光标,对于其依靠资本运作快速发展壮大的这一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蓝色光标资本运作采用的主要模式和特点,从外部与内部环境两个层面分析了其动因,并且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财务绩效的变化,同时将非财务绩效评估结合行业地位、品牌竞争力等方面来进行。最终基于前文理论和案例分析的结果,从战略规划、资本运作方式、目标企业等角度提炼出其可供借鉴之处,从而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本文对蓝色光标进行资本运作的动因分析主要基于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其中外部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国家政策、资本市场以及行业特性方面。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国家政策支持的利好时期,果断抓住机遇,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快速扩张。通过高增长来维系高股价,以满足投资者的预期,实现良性循环。营销传播行业的服务依托性也迫使企业不得不扩展优势力量,以降低风险变动的影响。而内部动因主要有寻求业务、资源和品牌的优势互补、迅速扩散优势力量、提升行业地位以及配合国际化的战略部署。在绩效方面,资本运作提高了企业的短期财务绩效,特别是在提升销售净利率反映的盈利能力以及总资产增长率反映的成长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多年来的投资并购行为也不断地丰富着企业的业务种类,提升了品牌的实力,使得蓝色光标能够持续居于国内行业首位,并且逐渐得到国际营销传播领域的认可。总的来说,蓝色光标通过资本运作成功地实施了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战略,对内实现了公关业务和广告业务的双轮驱动,同时也整合了传媒行业和传播行业,将服务链向全过程品牌管理延伸。对外掌握了丰富的媒介及渠道资源,形成了价值网式的客户资源,建立了一流的行业口碑和品牌形象,用独到的核心技术持续引领行业的发展。此后为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涉足了数字科技领域,培植出属于蓝色光标自己的技术基因,成功向数据科技公司转型,充分发挥在大数据和社交网络时代智能经营的作用。通过对蓝色光标资本运作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资本运作确实是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有效手段,但是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作为前提,并且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开展资本运作,而且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战略和手段也将大大提升资本运作成功的机会。
孙雁南[3](2016)在《植入性公关:基于受众心理分析的政府网络公关策略——以“学习中国”APP为例》文中提出网络时代,政府公关借助互联网的新兴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迁移和转型,然而就目前我国政府网络公关模式而言,政府仍主要以重大事件、活动为契机,实施目的性较强的公关策划和传播,而这极易招致公众的质疑和反感。在公民主体性意识萌发的现代社会,有必要将复杂多变的社会心理机制纳入思考范畴,探索基于受众心理分析的政府网络公关策略。"学习中国"APP的推出,引发了"植入性公关"的思考,其领导人公关、文化资讯公关和多媒体多平台融合公关的新型公关模式为政府公关改革提供了借鉴思路。
孟钦武[4](2013)在《雅安地震处置中的危机公关哲学》文中研究指明自然灾害事件是政府面临的危机之一,能否化解并加以有效解决,是衡量政府危机处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党和政府在运用危机公关处理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过程中,往往贯彻穿着哲学方法论思想。从哲学视角对地震中运用的危机公关策略进行探析,不失为一种新的学术研究方法。
孟钦武[5](2011)在《试论公共关系学的哲学基础》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认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笔者在公共关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发现公共关系学与哲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从哲学视角对公共关系学创立和发展的哲学基础进行初步研究。
李宇峰[6](2010)在《职教名校创建的公关策略研究 ——以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为例》文中提出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社会全方位的变革使职业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职业教育本身也进入了一个剧变时期,旧的运行机制正在被打破,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职业教育与社会互动中的矛盾与冲突大量存在。在不同时期,职业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成效因运行机制的不同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因此,职业教育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同社会其他部分之间存在着互依、互促、互动、互制的关系。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普遍性地遇到了一些困难,比较突出地反映在两大问题上:一是受“普高热”的冲击,职业学校招生难,生源逐渐减少。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在进行改组改制,出现了大批量的职工下岗,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门已经逐渐意识到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始关注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之逐渐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未来几年,我国将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和职教中心等项目,打造一批“名牌”职业学校,有效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保生存求发展就必须突出特色,打造名牌!本文在社会学视角下,把名牌创建和公共关系策略有效联接在了一起,通过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来解释名牌,并支撑名牌的重要性,和名牌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交往行动理论,诠释公共关系的内涵,即有效地沟通和交往,并运用其来达到名牌创建的目的。通过对案例学校在名牌创建中运用的公共关系策略,对职业教育在名牌建设中有效的公关策略进行反思。本文将名牌定位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虽然从更广泛的角度说,对品牌的研究也应该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但首先是以社会科学为基点的。社会学,特别是当代社会学所展现的宏阔理论框架和百科全书式的学术格局,是构建名牌的理论基础,也是建立名牌科学大厦的基石。为了探究实施公共关系策略对职业学校名牌建设的重要作用,笔者特此深入中国十大名牌中等职业学校之一——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进行详细的个案分析研究。在社会学视角下,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找寻名牌职业学校如何利用公共关系策略推动职业教育的良性运行和高效发展。
刘斌[7](2008)在《“孙子兵法”与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之研究》文中提出这是一篇关于“设计实践论”的硕士论文。它是由文字、图片、数字、符号等材料堆成,并穿插以科学理论、逻辑推理、经验实证、主观感悟与前人论述等。它探求了当代“设计师成长的规律”,以及我们“如何成为成功的平面设计师”这两方面思想观念体系。未来平面设计的核心在于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首先要重新认识平面设计师,全方位的扩大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充分认识策划力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我们需要创造新一代的平面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不仅是技术员,还是文化人。本文是站在平面设计师的角度来探讨《孙子兵法》中所倡导的将帅素质和平面设计师的素质要求的共同点。论文的创新点就在于平面设计师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更需具有策划力。成功的平面设计师应该具备强大的策划力,在这里我将从“孙子兵法”的角度对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进行论述。文章分为五部分:一是绪论。简述研究的社会背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二是《孙子兵法》概述。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研究概况、《孙子兵法》的研究内涵及外延等,还有《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脉络和平面设计师的设计实践。三是平面设计师的社会实践。通过对平面设计师的社会实践的分析,指出策划力是平面设计师不可或缺的素质,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是成功设计的基础。四是论述“孙子兵法”与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找出适用于平面设计师策划力养成的“孙子兵法”精髓,即“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和“严”是平面设计师的立业之基;“信”和“仁”是平面设计师的立身之本;“勇”是平面设计师的成功之道。五是例说“孙子兵法”与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
陈荣圣[8](2006)在《柔性管理在我国中小软件企业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诸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柔性管理,柔性管理这一理论逐渐发展了起来。直到今天,柔性管理的科学性论证研究存在着不足,柔性管理面向某一特定类型行业的研究也很少,针对这两点,本文对柔性管理的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证,研究对象具体到了我国中小软件企业。 目前,我国中小软件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是其员工管理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呈现出了员工管理需求满意度不高的状况,这些都不同程度的抑制了我国中小软件企业和员工的发展。为了加快我国中小软件企业的发展速度,增强其竞争力,面向这一行业的管理问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柔性管理的含义、特征、实施内容和环节以及科学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次,文章总结了我国软件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中小软件企业所具有的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包括:我国中小软件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状况较高、需求层次相对很高,属于明显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创新性特点突出;另外,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难以预测。很显然,这样的企业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治理难以奏效,必须对管理采取必要的变革来适应。传统的科学管理是一种直线式的刚性管理:在人员管理上讲求严格的监督、控制;在非人员管理上没有可调适性、
王英[9](2005)在《高校公共关系 ——初探公共关系原理在高校工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不仅需要通过体制改革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需要树立良好的高校组织形象,通过公共关系工作的实施推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作为20世纪发源于美国的新兴学科,公共关系已经在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各类社会组织包括各级政府在内,也纷纷运用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技巧,为组织树立形象、赢得信誉,推动各项工作的成功开展。虽然高校中许多专家、学者为公共关系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高等学校本身却疏忽了运用公共关系原理来指导高校的工作,在相对庞杂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对高校公共关系的研究也比较少见,而且大都是以对高校公共关系学科建设为研究的出发点,停留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资格认证等层面上,少数将公共关系融入高校教育管理范畴的研究主要以“协调论”为核心理论,围绕着高校公共关系的协调职能展开。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沟通”的层面探讨公共关系原理在高校工作中的应用,强调沟通在实现高校公共关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性,力求启发高校树立公共关系意识,开展行之有效的公共关系工作,以塑造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为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赢得先机。本文对高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职能、基本原则进行分析与探讨,并通过高校公共关系实务论述公共关系如何融入高校工作,最后结合两大案例分析了公共关系在高校组织形象管理和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本文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参考了一些专家学者对于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观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论述了高校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力求为高校公共关系的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为高校公共关系研究作一定的补充。
邓俊锋[10](2004)在《银行公共关系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恐龙为什么会从地球上消失?比尔·盖茨的预言“银行将成为行将灭绝的恐龙”会实现吗?大量的企业公共关系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样,银行公共关系活动是否有效,也直接影响银行的形象、银行的竞争力乃至银行的生死存亡。然而银行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我国至今还近乎空白,本文就以银行公共关系为研究主题,在借鉴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运用银行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系统深入分析银行内部公共关系与银行外部公共关系(包括银行与客户的关系、银行与同业的关系、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状况,针对性地提出银行在解决处理各种关系时应采取的策略措施,探讨了银行公共关系的有效性问题,强调银行公共关系调查、策划、通路对银行公共关系有效性的特殊作用,提出了用“媒体内容分析法”评价银行公共有效性的设想。本文由七章主体内容组成。第一章,导论。阐述了银行公共关系这一主题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明确了研究重点和方向,并对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之处给予了必要的说明。第二章,银行公共关系研究基础。由于银行公共关系是新兴的一门学科,这方面的理论少之又少,故据本文需要,首先介绍社会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介绍银行公共关系的内涵、目标、特点与研究对象,认为,银行公共关系实质反映了商业银行处于何种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若环境优良、各种必备要素完善并能充分发挥效能,则银行经营管理乃至经济效益的效果一定较优,反之亦然。银行公共关系的目标就在于创造和谐的经营环境、塑造良好的银行形象。银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公关对象包括员工关系对象、客户关系对象、同业关系对象、政府关系对象。最后,探讨了银行公共关系的职能与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银行公共关系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三章,银行内部公共关系。首先介绍银行内部公关的概念与任务,银行内部公共关系是一个银行内部横向的公共关系与纵向的公众关系的总称。团结银行内部上下左右 1<WP=10>各方共同为银行的目标而奋斗出力。这是银行内部公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宗旨。其次探讨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运作机理是通过某种途径,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内部公众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和有意识的引导。第三,分析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本质,认为它是实现银行内部无限沟通的桥梁和建立银行文化的载体。最后,探讨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协调问题,提出有效激励和造就现代银行家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公关的关键所在。 第四章,银行客户关系。首先分析了银行开发客户的意义和任务,然后分析了建立“客户中心型”银行客户关系的必要性以及这种关系赖以存在的依托——“银行客户经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银行客户关系对银行客户经理素质的要求以及客户经理公关活动的基本形式。第三,探讨了银行客户关系维护的意义、形式和内在要求。最后,从实证角度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的改善问题,提出了推行客户经理制实施全方位客户满意度管理的措施。 第五章,银行同业关系。首先分析银行同业的竞争关系,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对象从管理、技术、资本到信息、服务、人才无所不包,竞争战略也依银行实力不同而各有侧重。其次分析银行同业的合作关系,松散型的同业合作只是被动的业务互助,负面影响很大,紧密型的同业合作则不同,它以战略联盟或并购形式来实现,对提高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大意义。第三,分析了银行同业关系的演进过程,由对抗性竞争到宽容性竞争再到合作性竞争,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四,探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同业关系状况,通过比较其竞争力,考察外资在华银行的竞争战略,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的同业关系战略当是差异化战略与集团化战略并重的思路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开展银证合作向资本市场迈进的初步设想——并购业务。 第六章,银行政府关系。首先考察了政府对银行业管理的理论依据以及西方国家对银行经营的干预及影响,明确了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其次,将银行政府关系分为相对独立型与完全控制型进行分析,认为相对独立型的银行政府关系的前提和根本是中央银行相对独立以及健全的法律,而监管方式的灵活性是相对独立型银行政府关系的重要保障。第三,从实证角度探讨国有商业银行与政府之间完全控制型关系的形成与恶果。最后,提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优化方略,措施是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银行产权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重建公共财政等等。 第七章,银行公共关系的有效性。要确保银行公共关系的有效运作,首先要从组织机构和人员安排入手,给银行公关工作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即所谓的组织保障。其次,银行公关调查须掌握调查的内容与应用技能。第三,银行公关策划须注重策划技巧。第四,银行公关的宣传要注意处理好与媒介的关系,有效地进行银行公关宣传通路管理。最
二、浅谈辩证法在公关策划中的指导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辩证法在公关策划中的指导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本土情境下社会工作督导成效研究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社会工作督导发挥着重要作用 |
(二) 本土督导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一) 理论层面 |
(二) 实践层面 |
(三) 个人意义 |
四、概念界定 |
(一) 社会工作督导 |
(二) 社会工作督导成效 |
五、本文结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一、对社会工作督导有效性的回应 |
二、社会工作督导成效的国外内研究 |
(一) 国外关于社会工作督导成效的研究 |
(二) 国内关于社会工作督导成效的研究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视角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过程 |
(一) 分析性范畴回顾 |
(二) 文化范畴回顾和访谈设计 |
(三) 文化范畴的发现 |
(四) 分析性范畴的发现 |
五、研究伦理与道德 |
(一) 建立距离 |
(二) 注重隐私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督导成效的具体表现 |
一、督导对象专业成长 |
(一) 专业知识和能力 |
(二) 专业经验积累 |
(三) 增强专业性回归道德实践 |
二、督导对象心理支持 |
(一) 督导给予精神支持 |
(二) 情感疏导 |
(三) 个性维护 |
(四) 团队协作感 |
(五) 提供回馈 |
三、督导对象全人提升 |
(一) 人生哲理 |
(二) 人生经验与人生分享 |
(三) 人际关系 |
(四) 让督导对象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
(五) 全方位的帮助 |
四、机构发展与战略执行 |
(一) 带来归属感 |
(二) 增强项目成效 |
(三) 督导可以部署行政事务-有利于机构策略的实施 |
(四) 机构发展中重要的陪同者 |
(五) 构建机构文化 |
(六) 督导建构了资方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互信 |
五、行业发展与进步 |
(一) 督导培育行业生态 |
(二) 督导推动行业传承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督导成效的影响因素 |
一、个体脉络 |
(一) 督导对象 |
(二) 督导者 |
(三) 服务对象 |
二、机构脉络 |
(一) 机构氛围 |
(二) 机构安排和规划 |
(三) 机构资金 |
(四) 机构的赋权 |
三、行业脉络 |
(一) 行业培训 |
(二) 评估和督导一体 |
四、国家脉络 |
(一) 政府政策 |
(二) 政府购买要求 |
五、地缘(跨文化)脉络 |
六、距离和空间脉络 |
七、教育脉络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督导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
一、对“有效督导”的经验定义 |
二、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清单内容 |
(一) 服务对象改善成效 |
(二) 督导对象的专业能力提升 |
(三) 督导对象的自我效能 |
(四) 督导对象的专业价值和专业认同 |
(五) 对督导者的评价和评估 |
(六) 机构发展 |
三、指标体系应用的准备阶段 |
(一) 收集成效评估资料的来源 |
(二) 收集成效评估资料的方法和工具 |
四、应用评估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
(一) 伙伴关系 |
(二) 反思实践 |
(三) 道德决策 |
五、评估伦理 |
六、多元文化情境下的督导成效评估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发现、结论与不足 |
一、研究发现 |
(一) 督导的成效表现 |
(二) 督导成效的影响因素 |
(三) 因素耦合-督导成效的评估维度与指标体系建构 |
二、研究贡献 |
三、研究不足 |
四、研究展望 |
本章小结 |
附录1 访谈大纲 |
附录2 访谈对象编码表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蓝色光标资本运作的动因及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资本运作模式相关研究 |
1.2.2 资本运作动因相关研究 |
1.2.3 资本运作绩效相关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资本运作的理论概述 |
2.1 资本运作概念及特征 |
2.1.1 资本运作的概念 |
2.1.2 资本运作的特征 |
2.2 资本运作的模式 |
2.2.1 扩张型资本运作 |
2.2.2 收缩型资本运作 |
2.2.3 内变型资本运作 |
2.3 企业资本运作的主要动因 |
2.3.1 追求利润最大化 |
2.3.2 缓解竞争压力 |
2.3.3 实现多元化经营 |
2.3.4 实现规模经济 |
2.3.5 优化资本结构 |
2.4 资本运作绩效的评价方法 |
2.4.1 财务指标分析法 |
2.4.2 非财务指标分析法 |
2.5 资本运作的理论基础 |
2.5.1 规模经济理论 |
2.5.2 多元化经营理论 |
2.5.3 协同效应理论 |
2.5.4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 |
3 蓝色光标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
3.1 蓝色光标基本情况介绍 |
3.1.1 公司简介 |
3.1.2 资本运作概况 |
3.2 蓝色光标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 |
3.2.1 设立子公司及横向并购扩大主营公关业务优势 |
3.2.2 前向并购众多广告公司拓展营销业务链条 |
3.2.3 数字营销领域多元化并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
3.2.4 参股投资大数据算法领域建立企业核心能力 |
3.3 蓝色光标资本运作的特点 |
3.3.1 国内与海外扩张型资本运作双管齐下 |
3.3.2 先控股后增持分阶段完成收购 |
3.3.3 在多数并购交易中设置对赌条款 |
3.3.4 并购企业后采用“并购不整合”策略 |
3.3.5 现金对价、股份和募集配套资金相结合的支付方式 |
4 蓝色光标资本运作的动因分析 |
4.1 基于外部环境层面的分析 |
4.1.1 经济结构转型和国家政策支持加速产业发展 |
4.1.2 创业板上市的成长压力驱使 |
4.1.3 摆脱服务行业的依托性分散行业风险 |
4.2 基于内部环境层面的分析 |
4.2.1 配合“数字化、国际化”的战略部署 |
4.2.2 迅速做大市值,提升行业地位 |
4.2.3 提炼专业强项,扩散优势力量 |
4.2.4 寻求业务、资源和品牌的优势互补 |
5 蓝色光标资本运作的绩效分析 |
5.1 蓝色光标资本运作的财务绩效分析 |
5.1.1 盈利能力分析 |
5.1.2 营运能力分析 |
5.1.3 偿债能力分析 |
5.1.4 成长能力分析 |
5.2 蓝色光标资本运作的非财务绩效分析 |
5.2.1 丰富业务种类,重塑业务架构 |
5.2.2 国际业务扩展,行业地位提升 |
5.2.3 提升品牌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
6 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扩张型资本运作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 |
6.1.2 灵活的策略制定提高了资本运作效率 |
6.1.3 海外扩张实现了企业国际化转型 |
6.1.4 数字化投资并购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
6.2 研究启示 |
6.2.1 资本运作是实现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 |
6.2.2 明确的战略目标是资本运作成功的前提 |
6.2.3 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是资本运作成功的关键 |
6.2.4 娴熟运用和创新并购手段增加资本运作成功机会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植入性公关:基于受众心理分析的政府网络公关策略——以“学习中国”APP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下政府网络公关与受众心理分析 |
二、政府网络公关策略在“学习中国”APP中的运用 |
(一)“领导人公关”——基于受众“仰慕心理”的公关注意力资源获取 |
(二)文化资讯公关——基于受众“使用与满足”和理性精神培育的公关理念传递 |
(三)多媒体多平台融合公关——基于受众“选择性接触”的公关对象广覆盖 |
三、结语 |
(4)雅安地震处置中的危机公关哲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地震危机公关中抓主要矛盾,同时不忽视对次要矛盾的处理 |
(一)在危机公关中紧紧抓住主要矛盾,优先解决急难问题 |
(二)在危机公关中重视解决次要矛盾,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安排部署 |
二、在危机公关中贯彻公众利益至上原则,彰显党和政府的人文哲学情怀 |
三、在危机公关中遵从质量互变哲学,防控恶性危机的扩大蔓延 |
四、以“三论”哲学指导危机公关,确保危机处置井然有序 |
(一)系统论哲学在雅安地震危机公关中的实践 |
(二)信息论哲学在雅安地震危机公关中的实践 |
(三)控制论哲学在雅安地震危机公关中的实践 |
五、在危机公关中以内外因哲学为指导,加快危机处置的进程 |
(6)职教名校创建的公关策略研究 ——以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 |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三) 论文的研究原则及方法 |
一、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 |
(一) 概念的界定 |
(二) 理论基础 |
(三) 相关文献回顾 |
二、案例学校实施公关策略的实证研究 |
(一) 案例学校选择的典型意义及概况介绍 |
(二) 案例学校名牌创建中运用的公关策略 |
三、职业学校名牌创建中的公关策略思考 |
(一) 职业学校导入CIS策略 |
(二) 职业学校形象塑造的作用和策略 |
(三) 职业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
(四) 职业学校的公关危机防范策略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7)“孙子兵法”与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研究背景 |
1.1 《孙子兵法》研究热 |
1.2 平面设计在经济范畴的生存状况 |
2.研究意义 |
3.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孙子兵法》概述 |
1.1 《孙子兵法》研究概况 |
1.1.1 国内研究概况 |
1.1.2 国际研究概况 |
1.2 《孙子兵法》研究的内涵及外延 |
1.3 《孙子兵法》的人文精髓及哲学思想 |
1.3.1 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
1.3.2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1.4 《孙子兵法》研究的现实意义 |
1.5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脉络与平面设计师的设计实践 |
第二章 平面设计师的设计实践 |
2.1 平面设计师的成就与社会地位、专业地位 |
2.2 平面设计师与设计对象的关系与沟通 |
2.3 成功的平面设计师的成就与社会地位、专业地位 |
2.3.1 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 |
2.3.2 成功的设计师一定要自信 |
2.3.3 平面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利人格 |
2.3.4 设计的提高必须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 |
2.3.5 个性的设计与设计师的文化背景 |
2.4 策划力是平面设计师不可或缺的素质 |
2.5 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是成功设计的基础 |
第三章 "孙子兵法"与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 |
3.1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
3.2 "智"和"严"——平面设计师的立业之基 |
3.2.1 《孙子兵法》所倡导的"智"与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研究 |
3.2.2 《孙子兵法》所倡导的"严"与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研究 |
3.3 "信"和"仁"——平面设计师的立身之本 |
3.3.1 "信"是平面设计师成功的基本前提 |
3.3.2 《孙子兵法》所倡导的"仁"与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研究 |
3.4 "勇"——平面设计师的成功之道 |
第四章 例说"孙子兵法"与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 |
4.1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
4.1.1 策划点 |
4.1.2 源于成功策划的成功设计赋予了"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有四项含义 |
4.1.3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成功深处的"孙子兵法"效应 |
4.2 《梦境》画册 |
4.2.1 案例背景 |
4.2.2 "孙子兵法"对《梦境》画册设计过程中策划力的效应 |
4.2.3 《梦境》画册展示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柔性管理在我国中小软件企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其创新性 |
第二章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状况与中小软件企业特征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状况 |
第二节 我国中小软件企业特征分析 |
第三节 我国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柔性管理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分析 |
第三章 我国中小软件企业员工管理需求因素和满足状况分析 |
第一节 调研简述以及调研设计 |
第二节 调研结果分析 |
第四章 我国中小软件企业柔性管理体系的建立 |
第一节 建立柔性化企业文化 |
第二节 建立柔性化组织体系 |
第三节 建立柔性知识管理体系 |
第四节 实施柔性化人员管理 |
第五节 柔性管理体系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
第五章 案例分析:浙大中控的柔性管理 |
第一节 浙大中控发展背景 |
第二节 浙大中控的柔性管理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主要的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我国中小软件企业员工的需求和满足状况调研问卷 |
致谢 |
(9)高校公共关系 ——初探公共关系原理在高校工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 谢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二节 高校公共关系现状 |
第三节 高校公共关系的目标 |
第一章 高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
第一节 高校公共关系主体 |
一、高校领导集体 |
二、高校行政部门 |
三、高校教师队伍 |
四、高校组织的新形态:后勤社会化实体、大学园区等 |
第二节 高校公共关系客体 |
一、按公众与高校的关系分类 |
(一) 内部公众 |
(二) 外部公众 |
二、按公众的发展过程分类 |
(一) 非公众 |
(二) 潜在公众 |
(三) 现实公众 |
第三节 高校公共关系过程——沟通与信息传播 |
一、沟通和沟通方式 |
二、信息传播载体及其分类 |
(一) 大众传播媒介 |
(二) 高校自控媒介 |
(三) 人员媒介 |
三、沟通与信息传播在高校工作中的作用 |
(一) 环境变化的感应器 |
(二) 全面信息交流平台 |
四、高校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的互相转化 |
第二章 高校公共关系的职能 |
第一节 高校公共关系的职能 |
一、收集信息的职能 |
(一) 高校形象信息 |
(二) 学生形象信息 |
二、协调沟通的职能 |
(一) 协调高校内部领导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 |
(二) 协调高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
(三) 协调高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
三、咨询建议的职能 |
(一) 高校公共关系咨询建议的主要内容 |
(二) 高校公共关系咨询建议的形式 |
四、参与高校决策的职能 |
五、策划专题活动的职能 |
第二节 高校公共关系的作用 |
一、监测高校组织形象的作用 |
二、凝聚高校内外公众的作用 |
三、调节高校组织目标的作用 |
四、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作用 |
第三章 高校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
第一节 高校公共关系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
一、尊重事实是高校公共关系的首要原则 |
二、全面客观地掌握实际情况 |
三、实事求是地传播准确信息、加强沟通 |
四、及时准确掌握受众的反馈信息 |
第二节 高校公共关系必须以整体社会效益为出发点 |
一、整体社会效益是高校利益和公众利益的总和 |
二、既对社会公众负责也对高校自身负责 |
第三节 高校公共关系必须以维护公众权益为立足点 |
一、知情权是高校公众的基本权利 |
二、发展权是高校内部公众的重要权利 |
第四节 高校公共关系必须不断完善和创新 |
一、增强高校公共关系意识 |
二、公关理论与实践创新 |
(一) 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 |
(二) 公共关系问题是高校公关实践创新的起点 |
第四章 高校公共关系实务 |
第一节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一、政府公共关系 |
二、媒体公共关系 |
三、社区公共关系 |
(一) 掌握社区公众的基本情况 |
(二) 掌握社区公众最重要的需求 |
(三) 建立良好社区关系的主要方法 |
四、校友、家长关系 |
五、用人单位关系 |
第二节 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
一、教职员工关系 |
二、学生关系 |
(一) 高考咨询工作中的公共关系 |
(二) 高考招生工作中的公共关系 |
(三) 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公共关系 |
(四) 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公共关系 |
(五) 毕业就业工作中的公共关系 |
第三节 培育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
第五章 有效沟通在高校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
第一节 高校公共关系的信息沟通渠道 |
一、正式信息沟通 |
二、非正式信息沟通 |
三、多渠道信息交流网络 |
第二节 情感沟通是对信息沟通的有益补充 |
一、公共关系先跨出情感沟通第一步 |
二、情感沟通的良性循环 |
(一) 关爱先行 |
(二) 宽容信任 |
第三节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
一、有效沟通的前提 |
二、有效沟通的步骤 |
三、如何评估沟通的有效性 |
第六章 高校公关实践与案例分析:形象管理与危机管理 |
第一节 高校形象管理(北大案例) |
一、高校组织形象与形象管理 |
(一) 高校组织形象的涵义 |
(二) 北大形象管理 |
二、北大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公关机遇 |
第二节 高校危机管理(北航案例) |
一、高校危机管理的原则 |
二、高校危机管理的基本程序——北航案例 |
结语 |
全文尾注 |
参考书目 |
(10)银行公共关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新经济的客观要求 |
1.1.2 银行管理革命的客观要求 |
1.1.3 世界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浪潮 |
1.1.4 入世的严峻挑战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2 银行公共关系研究基础 |
2.1 社会关系与公共关系 |
2.1.1 社会关系 |
2.1.2 公共关系 |
2.2 银行公共关系的内涵、目标、特点与研究对象 |
2.2.1 银行公共关系的内涵 |
2.2.2 银行公共关系的目标 |
2.2.3 银行公共关系的特点 |
2.2.4 银行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 |
2.3 银行公共关系的职能 |
2.3.1 采集信息的职能 |
2.3.2 咨询建设的职能 |
2.3.3 参与银行决贫的职能 |
2.3.4 协调沟通的职能 |
2.4 银行公共关系的作用 |
2.4.1 监测作用 |
2.4.2 凝聚作用 |
2.4.3 调节作用 |
2.4.4 应变作用 |
3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 |
3.1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解析 |
3.1.1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及其重要性 |
3.1.2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构成分析 |
3.1.3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分类 |
3.1.4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特点 |
3.1.5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功能 |
3.2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运作机理 |
3.2.1 增加内部公众的认知 |
3.2.2 激励内部公众的动机 |
3.2.3 转变内部公众的态度 |
3.2.4 引导内部公众的行为 |
3.3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本质 |
3.3.1 实现银行内部无限沟通的桥梁 |
3.3.2 建立银行文化的载体 |
3.4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协调 |
3.4.1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 |
3.4.2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公关的有机协调 |
4 银行客户关系 |
4.1 银行开发客户的意义 |
4.2 银行开发客户的任务 |
4.3 “客户中心型”银行客户关系 |
4.3.1 建立“客户中心型”银行客户关系的必要性 |
4.3.2 银行客户经理--“客户中心型”银行客户关系的桥梁与依托 |
4.3.3 银行客户关系对客户经理素质的要求 |
4.3.4 银行客户经理公关活动的基本形式.? |
4.4 银行客户关系维护 |
4.4.1 客户关系维护的意义 |
4.4.2 客户关系维护形式 |
4.4.3 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维护的内在要求 |
4.5 国有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的改善 |
4.5.1 推行客户经理制 |
4.5.2 实施全方位客户满意度管理 |
5 银行同业关系 |
5.1 银行同业的竞争 |
5.1.1 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必然性 |
5.1.2 银行竞争对象的广泛性 |
5.1.3 银行竞争的基本特征 |
5.2 银行同业的合作 |
5.2.1 松散型的银行同业合作 |
5.2.2 紧密型的银行同业合作 |
5.2.3 汇丰集团同业合作战略及启示 |
5.3 银行同业关系的演进 |
5.3.1 对抗性竞争关系 |
5.3.2 宽容性竞争关系 |
5.3.3 合作性竞争关系 |
5.4 国有商业银行的同业关系战略 |
5.4.1 国有商业银行同业关系的现状 |
5.4.2 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比较 |
5.4.3 在华外资银行的竞争战略 |
5.4.4 国有商业银行同业关系的优化方略 |
6 银行政府关系 |
6.1 政府对银行管理的考察 |
6.1.1 政府对银行业管理的理论依据 |
6.1.2 政府对商业银行实施管理的依托--中央银行 |
6.1.3 西方国家对银行经营的干预及其影响 |
6.2 相对独立型银行政府关系考察 |
6.2.1 相对独立型银行政府关系的形成 |
6.2.2 相对独立型银行政府关系的运作 |
6.2.3 相对独立型银行政府关系的典范--香港 |
6.3.3 完全控制的银行政府关系下银行改革的政府阻力 |
6.3.4 完全控制的银行政府关系下的各方行为的扭曲 |
6.4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优化方略 |
6.4.1 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是优化银行政府关系的前提 |
6.4.2 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是银行政府关系优化的关键 |
6.4.3 银政关系优化的其它措施 |
7 银行公共关系的有效性 |
7.1 银行公共关系的组织保障 |
7.1.1 银行公共关系部 |
7.1.2 银行公共关系人员 |
7.2 银行公共关系调查 |
7.2.1 银行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
7.2.2 银行公共关系调查的技能 |
7.3 银行公共关系策划 |
7.3.1 银行公共关系策划的意义 |
7.3.2 银行公共关系策划的主要内容与类型 |
7.3.3 银行公共关系策划的技巧 |
7.4 银行公共关系通路 |
7.4.1 正确认识与处理银行媒介关系 |
7.4.2 银行媒介关系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
7.4.3 有效地进行银行宣传通路管理 |
7.5 银行公共关系有效性的评价 |
7.5.1 银行公共关系评价的宏观模型 |
7.5.2 国际卡尔玛公司公关评价系统的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浅谈辩证法在公关策划中的指导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本土情境下社会工作督导成效研究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D]. 孙剑豪. 山东大学, 2020(11)
- [2]蓝色光标资本运作的动因及绩效分析[D]. 陈罗湘子.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3]植入性公关:基于受众心理分析的政府网络公关策略——以“学习中国”APP为例[J]. 孙雁南.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6(03)
- [4]雅安地震处置中的危机公关哲学[J]. 孟钦武. 理论与改革, 2013(05)
- [5]试论公共关系学的哲学基础[J]. 孟钦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 [6]职教名校创建的公关策略研究 ——以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为例[D]. 李宇峰. 长春工业大学, 2010(02)
- [7]“孙子兵法”与平面设计师的策划力之研究[D]. 刘斌. 江南大学, 2008(05)
- [8]柔性管理在我国中小软件企业的应用研究[D]. 陈荣圣. 浙江工商大学, 2006(03)
- [9]高校公共关系 ——初探公共关系原理在高校工作中的应用[D]. 王英.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02)
- [10]银行公共关系问题研究[D]. 邓俊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