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琴,涂美玲[1](2021)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讨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价值意义,以寻求子宫肌瘤临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妇科在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98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手术类型不同分组,各49例,对照组施以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施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1.63%),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率(2.04%)低于对照组(16.33%),P <0.05。研究组随访半年后肌瘤复发率(2.04%)低于对照组(6.12%),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 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朱泽忠[2](2021)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小肌瘤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消融(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FUA)治疗无症状子宫小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1年03月至2018年03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入院行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103例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无症状的子宫小肌瘤(直径范围:1 cm≤直径≤4 cm)患者设置为治疗组,将同期未经任何治疗的门诊随访的103例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无症状子宫小肌瘤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及妊娠情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在FUAS治疗前的年龄、体重指数及肌瘤最大径线和体积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单发性肌瘤与多发性肌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肌瘤的类型及肌瘤的位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随访的肌瘤体积中位数分别为7.07cm3、3.70cm3、2.67cm3、1.99cm3及1.41cm3,与治疗前相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子宫肌瘤的体积逐渐缩小,缩小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随访时间点的肌瘤体积中位数分别为:6.77cm3、8.16cm3、11.05cm3、15.54cm3及21.13cm3,随着时间的延长,子宫肌瘤的体积逐渐增大,增长率逐渐升高。两组肌瘤体积大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有18例患者分别在FUAS治疗后2个月~18个月自然怀孕,平均妊娠时间为(9.4±4.3)个月,妊娠率为17.48%;对照组有8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12个月自然怀孕,平均妊娠时间为(9.6±2.6)个月,妊娠率为7.77%,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顺产5例,剖宫产8例,而对照组顺产2例,剖宫产3例,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90例患者在FUAS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内,均未出现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临床症状;对照组98例患者在随访24个月内先后有33例患者出现月经量增多症状,占33.67%,分别为12例黏膜下肌瘤患者和21例肌壁间肌瘤患者,浆膜下肌瘤患者未出现临床症状。5.治疗组有3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治疗区疼痛19例(18.45%)、骶尾部疼痛18例(17.47%)、治疗区皮肤烫痛13例(12.62%)、下肢放射痛2例(1.94%)。一般为一过性或简单处理后缓解,不需要特殊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生育要求的黏膜下或肌壁间的无症状子宫小肌瘤患者,行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可维持子宫腔的正常形态,避免或延迟临床症状的出现,提高妊娠率。
曹凯琪[3](2021)在《基于FIGO分型研究HIFU联合软坚散结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文中提出目的: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约占52%),也是临床患者子宫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其西医治疗仍以传统有创手术为主,但随着“有创-微创-无创”治疗观念的改变,更多的女性开始选择近乎无创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然而,HIFU术后肌瘤原位坏死的吸收问题,西医并无有效方法,而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优势,是理想的干预手段。我院研发的软坚散结胶囊(软坚)具有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作用,临床应用多年,在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前期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了其在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上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基于FIGO(国际妇产科联盟)分型,将子宫肌瘤分为0~8型,研究了 HIFU及软坚散结胶囊治疗不同分型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为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提供更好的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根据纳排标准,回顾性地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山西省中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HIFU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235例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患者,共纳入子宫肌瘤296枚。根据地域差异,将患者分为两组,山西省的125例患者均为HIFU+软坚组,共有肌瘤158枚,其中0型6枚,1型24枚,2型23枚,3型26枚,4型28枚,5型26枚,6型20枚,7型4枚,8型1枚;上海市的110例患者均为HIFU组,共有肌瘤138枚,其中0型5枚,1型21枚,2型19枚,3型18枚,4型21枚,5型20枚,6型26枚,7型6枚,8型2枚。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及手术过程一致,HIFU+软坚组的患者在术后1天开始口服软坚散结胶囊至术后3个月,HIF U组术后不予任何子宫肌瘤相关药物干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来院随诊并复查盆腔增强核磁,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术后肌瘤的消融率、缩小率、疗效判定及患者术后症状评分的改变,并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术后1天所有患者总的肌瘤消融率达85.57%,HIFU组与HIFU+软坚组之间患者的消融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之间1~6型肌瘤的消融率也没有统计学差异,0、7、8型肌瘤因样本量太小,与其他组差异对比无意义,故不再进行对比。(2)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肌瘤缩小率方面,HIFU+软坚组均较HIFU组高;且不同时间窗上,1~6型肌瘤在两组患者中缩小率的差异经方差分析后均为1型>2型>3型=4型>5型=6型;而通过计量最小二乘法利用矩阵分析,软坚散结胶囊对1~6型肌瘤术后缩小率影响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3个月肌瘤的疗效判定上,HIFU组与HIFU+软坚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总有效率达到98.28%;两组患者1~6型肌瘤的总有效率经方差分析后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患者之间1~6型肌瘤疗效判定的两两对比,经卡方检验计算后也无统计学差异。(4)术后1个月症状总评分上,两组患者均较术前降低,且HIFU+软坚组较HIFU组低;术后1个月各症状评分上,HIFU组较术前仅痛经、下腹部不适2个症状有统计学差异,较术前降低,而HIFU+软坚组较术前在血块量增多、痛经、乏力、下腹部不适、腰酸5个症状上具有统计学差异,较术前低。术后3个月症状总评分上,两组患者均较术前1个月降低,且HIFU+软坚组较HIFU组低;术后3个月各症状评分上,两组患者较术后1个月在各症状评分上均降低,而两组之间,HIFU+软坚组较HIFU组在血块量增多、痛经、乏力、下腹部不适、腰酸5个症状评分上更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随访中,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疗区域疼痛、臀部及骶尾部疼痛、低热等并发症,根据SIR标准进行分级评估后,两组均无SIR C~F级的患者,再使用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安全性均较高。结论:研究中所有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患者均能顺利安全地完成HIFU手术,且术后肌瘤消融率均较高,两组患者肌瘤的总平均消融率可达到85.39%,而各组患者在肌瘤消融率、疗效判定、并发症发生上无明显差异;肌瘤缩小率上,由于0、7、8型肌瘤例数太少,与其他组对比差异无意义,而1~6型肌瘤在HIFU术后不同时间窗上缩小率排序均为1型>2型>3型=4型>5型=6型;软坚散结胶囊可以提高肌瘤术后的缩小率,但在1~6型肌瘤缩小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症状评分上,HIFU术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总症状评分,其中HIFU对于痛经、下腹部不适改善最明显,而软坚散结胶囊可以在HIFU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块量增多、乏力、腰酸;术后1个月患者可能仍存在月经量多、月经周期紊乱、血块量多等症状,但在术后3个月时所有症状基本都可好转,可在术后提前告知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谢卓庭[4](2021)在《基于WNT/NF-κB双信号通路探讨橘荔散结丸对子宫肌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深入挖掘橘荔散结丸的化学成分,以人子宫肌瘤细胞为载体,探讨WNT/β-catenin与NF-κB双信号通路在人子宫肌瘤细胞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橘荔散结丸对人子宫肌瘤细胞的药效作用,并探讨橘荔散结丸通过WNT/β-catenin与NF-κB双信号通路干预人子宫肌瘤细胞的分子机制及作用机理。方法:首先基于UHPLC-QE-MS技术对橘荔散结丸化学成分分析。培养人原代子宫肌瘤细胞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采用Wnt通路抑制剂KYA1797K和NF-κB通路抑制剂PDTC干预人子宫肌瘤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RT-qPCR技术检测WNT/NF-κB双信号通路信号分子及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采取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橘荔散结丸干预人子宫肌瘤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RT-qPCR技术检测橘荔散结丸干预人子宫肌瘤细胞后WNT/NF-κB双信号通路信号分子及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基于UHPLC-QE-MS技术,建立了橘荔散结丸化学成分总离子流图和指纹图谱。共分离出663个化合物,包含195个萜类,105个黄酮类,79个生物碱类,69个苯丙素类,43个酚类及其他类型等。2.KYA1797K干预子宫肌瘤细胞,与空白组对比,Wnt 5b、IKK α、p-IKB α、P65、TNF α、IL-6 蛋白表达升高(P<0.05),p-GSK-3β、β-catenin、EGFR、MMP2蛋白表达降低(P<0.05),GSK-3 β、IKB α蛋白无显着差异(P>0.05);子宫肌瘤细胞β-catenin、EGFR、MMP2 mRNA 表达降低(P<0.05),IKK α、IKBα、P65、TNF α、IL-6 mRNA 表达升高(P<0.05),Wnt 5b、GSK-3 β mRNA 无显着差异(P>0.05)。3.PDTC干预子宫肌瘤细胞,与空白组对比,Wnt 5b、p-GSK-3 β、β-catenin、EGFR、MMP2蛋白表达升高(P<0.05),IKK α、p-IKB α、P65、TNF α、IL-6 蛋白表达降低(P<0.05),GSK-3 β、IKBα蛋白无显着差异(P>0.05);子宫肌瘤细胞 β-catenin、EGFR、MMP2 mRNA 表达升高(P<0.05),IKKα、IKB α、P65、TNF α、IL-6 mRNA 表达降低(P<0.05),Wnt 5b、GSK-3 β mRNA 无显着差异(P>0.05)。4.子宫肌瘤细胞加药培养12H、24H、48H,橘荔散结丸各药物浓度组与0mg/mL组对比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有显着差异(P<0.05)。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橘荔散结丸高低浓度组、米非司酮组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且橘荔散结丸高浓度组和米非司酮组大于橘荔散结丸低浓度组(P<0.05)。G0/G1期和G2/M期细胞数,与空白组相比,橘荔散结丸高低浓度组、米非司酮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且橘荔散结丸高浓度组和米非司酮组大于橘荔散结丸低浓度组(P<0.05);橘荔散结丸高浓度组与米非司酮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5.橘荔散结丸高低浓度组、米非司酮组与空白组对比Wnt 5b、p-GSK-3 β、β-catenin、EGFR、MMP2蛋白表达降低(P<0.05),GSK-3 β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橘荔散结丸高浓度组、米非司酮组与低浓度组对比Wnt 5b、p-GSK-3β、β-catenin、EGFR、MMP2 蛋白表达降低(P<0.05),GSK-3 β 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橘荔散结丸高浓度组与米非司酮组对比Wnt 5b蛋白表达较低(P<0.05),p-GSK-3 β、GSK-3β、β-catenin、EGFR、MMP2 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6.橘荔散结丸高浓度组、米非司酮组分别与空白组和低浓度组对比IKKα,p-IKB α,P65、TNF α蛋白表达升高(P<0.05),IKB α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橘荔散结丸低浓度组与空白组对比IKK α,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p-IKB α、IKB α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与橘荔散结丸高浓度组对比p-IKBα,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IKK α、IKB α、TNFα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IL-6蛋白表达高于橘荔散结丸低浓度组(P<0.05),橘荔散结丸高低浓度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7.与空白组对比,橘荔散结丸高低浓度组、米非司酮组Wnt 5b、GSK-3 β、β-catenin、EGFR、MMP2 mRNA表达降低(P<0.05),IKK α、IKB α、P65、IL-6 mRNA表达升高(P<0.05);TNF α mRNA在橘荔散结丸高浓度组、米非司酮组中表达升高(P<0.05),橘荔散结丸低浓度组中无显着差异(P>0.05)。与低浓度组对比,橘荔散结丸高浓度组、米非司酮组Wnt 5b、GSK-3 β、β-catenin、EGFR、MMP2 mRNA 表达降低(P<0.05),IKB α、P65、IL-6 mRNA 表达升高(P<0.05),IKKαmRNA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TNFα mRNA表达高于橘荔散结丸低浓度组(P<0.05),而橘荔散结丸高低浓度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橘荔散结丸高浓度组与米非司酮组相比各蛋白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UHPLC-QE-MS技术可以对橘荔散结丸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高效鉴定,为橘荔散结丸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基础。橘荔散结丸化学成分众多,包含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酚类等。2.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KYA1797K和NF-κB通路抑制剂PDTC均可影响子宫肌瘤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分子及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说明子宫肌瘤细胞中两条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存在交联作用。3.橘荔散结丸可以显着抑制子宫肌瘤细胞增殖,提高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阻滞细胞周期,证实了橘荔散结丸对子宫肌瘤细胞的药效作用。4.橘荔散结丸影响子宫肌瘤细胞Wnt/β-catenin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分子及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说明橘荔散结丸通过Wnt/NF-κB双信号通路干预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凋亡。
黄晓娟[5](2021)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并与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对照研究,拟探讨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治疗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诊断为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并采用HIFU或TCRM治疗住院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HIFU组46例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TCRM组59例采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HIFU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各阶段疗效,第二部分对比分析HIFU与TCRM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第一部分:通过对HIFU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6、12、24个月患者肌瘤体积、子宫肌瘤相关症状(UFS)评分、子宫肌瘤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血红蛋白(HGB)的变化,分析HIFU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各阶段的疗效。第二部分:通过分析HIFU组及TCRM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肌瘤体积、UFS评分、QOL评分、HGB、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从而,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第一部分1.HIFU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分别是26.07%、50.74%、71.47%、81.81%。2.HIFU组治疗后UFS评分呈下降趋势,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UF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7.04±4.04VS23.11±5.61,P<0.001);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UF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0.52±1.88VS17.04±4.04,P<0.001);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UF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85);治疗后24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相比UF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444)。3.HIFU组治疗后QOL评分呈下降趋势,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QO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396);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QO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740);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QOL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41.20±10.76VS71.04±19.91,P=0.008);治疗后24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相比QOL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36.39±6.62VS41.20±10.76,P<0.001)。4.HIFU组治疗后HGB呈上升趋势,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HGB无统计学差异(P=0.100);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HGB具有统计学差异(117.48±13.03VS105.65±16.13,P<0.001);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HGB无统计学差异(P=0.989)。5.影响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消融率的线性回归分析:肌瘤的CDFI分级、T2W1信号强度是影响消融率的主要因素。CDFIⅡ级的肌瘤消融率显着低于CDFIⅠ级(β=-3.32,P=0.044),CDFIⅢ级的肌瘤消融率显着低于CDFIⅠ级(β=-13.34,P<0.001);T2W1低信号与T2W1等信号肌瘤消融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86),T2W1高信号的肌瘤消融率显着低于T2W1低信号肌瘤消融率(β=-10.94,P=0.002)。第二部分1.TCRM组59例患者中7例术后复查有肌瘤残存,TCRM一次性完整切除率88.14%。2.HIFU组在治疗后3个月UFS评分明显低于TCRM组(17.04±4.04VS19.81±3.99,P=0.001),在治疗后6、12、24个月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HIFU组与TCRM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24个月QO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HIFU组与TCRM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HGB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HIFU组住院花费大于TCRM组(14641.71±2118.26VS8828.22±2331.61,P<0.001);HIFU组住院时间小于TCRM组(5.04±2.08VS6.56±2.01,P<0.001);HIFU组治疗时间小于TCRM组(43.04±25.10VS61.05±49.04,P=0.025)。6.按照国际介入放射学会(SIR)制定的并发症分级系统分级,HIFU组发生A级不良反应(16例)与TCRM组(19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0.077,P=0.781);HIFU组发生B级不良反应(1例),TCRM组发生B级不良反应(1例);HIFU组未发生C级不良反应,TCRM组发生C级不良反应(1例);两组均未发生D-F级不良反应。结论1.HIFU消融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后,肌瘤逐渐缩小,随访至24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超过80%。2.HIFU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能够纠正贫血、改善子宫肌瘤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HIFU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与TCRM的疗效相当。4.HIFU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小;但目前HIFU花费较高,具体的治疗选择,要根据患者的个人需求、经济能力给予患者人性化、个性化的治疗。
张圣全[6](2021)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棒球式缝合对生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评估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棒球缝合对未来生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就诊的有生育要求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分为棒球缝合组和单纯连续缝合组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发热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妊娠率、术后发生妊娠时间、妊娠期间并发症、孕期子宫破裂发生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等是否存在有意义的差异。结果:1.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术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棒球式缝合组妊娠25例,单纯连续缝合组妊娠22例,术后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流产率、早产率、分娩方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棒球式缝合组中有1例经阴道自然分娩,23例行剖宫产分娩,单纯连续缝合组中有1例经阴道自然分娩,19例行剖宫产分娩。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子宫破裂。2.两组患者年龄、术前不良孕产史、术前血红蛋白、盆腔手术次数、肌瘤大小、肌瘤单发肌瘤占比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棒球式缝合组相比单纯连续缝合组,手术时间缩短[120(100,140)min vs 150(120,165)min],术中出血量减少[150(100,150)min vs 200(100,200)min],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较低[12(10.0,15.0)g/L vs 15(11.3,19.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棒球式缝合在有生育要求患者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安全可靠,不增加术后不孕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梁影[7](2021)在《桂枝茯苓丸联合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次临床研究选取的子宫肌瘤病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共选取90例,观察桂枝茯苓丸联合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寻求一条高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年龄大于18岁的未绝经妇女。均符合纳入标准,术前通过中医辨证均属于血瘀证型。治疗前由相关医生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详细解释治疗方法、预期疗效、注意事项及有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我院相关知情同意书。将所有的在选病例随机分为桂枝茯苓丸联合海扶刀组与海扶刀组,桂枝茯苓丸联合海扶刀作为观察组,海扶刀组作为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先行海扶刀治疗,术后口服3个月桂枝茯苓丸,经期停服;对照组单纯给予海扶刀治疗,术后未服用任何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症状、体征基本相同,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纳入病例在手术结束后的1个月、3个月来我院复查,复查项目主要为妇科B超、血红蛋白(HGB),并询问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若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则测量最大肌瘤的径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子宫肌瘤缩小率、月经改变情况、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1)子宫肌瘤体积:(1)组内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子宫肌瘤体积与术前对比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对比均有缩小,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肌瘤体积对比,观察组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子宫肌瘤缩小率:对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子宫肌瘤缩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改善:(1)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对中医证候总积分都有改善作用(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均有进一步改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术后1个月观察组在下腹部包块、痛经方面单项证候积分有所改善,对照组各单项积分均改变不明显;术后3个月观察组在下腹包块、月经量、下腹痛、经色经质、经期延长、痛经方面单项证候积分都有改善,对照组仅在下腹包块、痛经方面证候积分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证候各单项项症状积分改善程度都优于对照组。4)血红蛋白(HGB)改变比较:(1)组内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的HGB值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的HGB值进行比较,观察组HGB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肌瘤症状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UFS-QOL)评分:(1)组内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UFS评分与术前对比,UFS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UFS评分与术后1个月对比均进一步下降(P<0.05);两组术后1个月QOL评分与术前对比,QOL评分均有提高,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QOL评分与术后1个月对比均进一步提高(P<0.05);(2)组间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UFS评分对比,观察组UFS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QOL评分对比,观察组QOL评分提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有16例效果显着(35.56%),27例为有效者(60%),无效者2例(4.44%),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术后3个月有3例为显效者(6.67%),35例为有效者(77.78%),有7例为无效(15.56%),总有效率为84.44%。经卡方检验证实,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方法在临床上都表现为疗效显着。经过临床观察及对比分析,发现桂枝茯苓丸联合海扶刀(观察组)治疗子宫肌瘤时肌瘤缩小率大于对照组,肌瘤体积缩小更快,血红蛋白上升更快,UFS-QOL评分改善更显着,症状改善更明显,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桂枝茯苓丸联合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林晓庆[8](2021)在《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式优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对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UPMWA)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AM)这2种术式的围手术期疗效,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术式优势。资料与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为微波消融组(48例)、腹腔镜组(44例)和开腹组(50例)。统计微波消融组最大肌瘤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体积和缩小率,观察各时期超声图像,术前、术后1个月的超声造影(CEUS)及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情况,统计术后1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三组间围手术期中的皮肤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1天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值、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换药次数、是否止痛、是否发热、总住院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1.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缩小情况术前最大肌瘤平均体积为187.22±46.65cm3,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95.20±57.03cm3、58.06±38.68cm3、42.16±29.30cm3和28.20±19.04cm3,平均缩小率分别为43.88±18.90%、65.42±18.59%、74.47±16.56%和82.39±12.99%。2.微波消融子宫肌瘤影像学变化所有肌瘤微波消融前超声图像呈低-中等回声、有血流信号的结节,CEUS及MRI均见强化。消融后超声呈不均质回声、未见血流信号的结节,术后1个月CEUS全程未见造影剂灌注,MRI未见强化。3.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微波消融术后12个月随访追踪,月经症状改善的有25位(25/28),贫血症状改善8位(8/8),下腹不适好转11位(11/13),泌尿系压迫症状好转5位(5/5)。4.三种术式围术期疗效比较微波消融组的皮肤切口大小总体分布为0.25(0.20,0.30)cm,明显小于腹腔镜组的3.00(3.00,3.50)cm,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也明显小于开腹组8.00(8.00,8.00)cm,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微波消融组的术中出血量总体分布为5.00(2.00,5.00)ml,明显少于腹腔镜组的20.00(10.00,50.00)ml,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也明显少于开腹组的50.00(27.50,100.00)ml,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微波消融组的术后1天血红蛋白较术前平均下降了9.69±7.26g/L,明显小于腹腔镜组的19.23±10.84g/L,有统计学差异(P<0.001),也明显小于开腹组的16.01±11.60g/L,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波消融组的平均手术时长为109.46±39.64min,长于开腹组的71.54±20.80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腹腔镜组的121.20±35.81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波消融组的术后换药次数总体分布为0(0,0)次,少于腹腔镜组的2.00(2.00,2.00)次,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也少于开腹组的2.00(2.00,2.00)次,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微波消融组的平均总住院天数为6.63±2.15天,少于腹腔镜组的7.57±1.3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少于开腹组的8.72±1.53天,有统计学差异(P<0.001)。微波消融组的术后住院天数总体分布为4.00(3.00,5.00)天,少于开腹组的6.00(5.00,6.00)天,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但与腹腔镜组的4.00(4.00,5.00)天无统计学差异(Adj.P>0.05)。微波消融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在术后24小时内为100%,早于腹腔镜组的34.1%,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早于开腹组的20.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是否发热、止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临床疗效确切,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吴锐婷[9](2021)在《FTS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研究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VIP、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期间,采用FTS措施相关文献,并对其中的随机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研究,检索时间截至至至2020年12月。根据排除与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严格执行纳入标准,最终采用中文文献34篇。在以下九个方面对FTS组与传统组进行比较,结果如下。(1)FTS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两组在此方面有显着差异,RR=0.33,95%CI=0.26~0.43,Z=8.72(P<0.00001,如图3.1所示)。(2)FTS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两组在此方面有显着差异,RR=0.37,95%CI=0.25~0.54,Z=5.17(P<0.00001,如图 4.1 所示)。(3)在手术时间方面,FTS组与传统组无显着差异,WMD=-2.10,95%CI=-5.33~1.12,Z=1.28(P=0.20,如图 5.1 所示)。(4)在术中出血量方面,FTS组明显少于传统组,两组在此方面有显着差异,WMD=-6.06,95%CI=-11.71~-0.40,Z=2.10(P=0.04,如图 6.1 所示)。(5)在住院时间方面,FTS组明显短于传统组,两组在此方面有显着差异,WMD=-1.40,95%CI=-1.71~-1.09,Z=8.81(P<0.00001,如图 7.1 所示)。(6)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方面,FTS组明显快于传统组,两组在此方面有显着差异,WMD=-8.52,95%CI=-10.20~-6.84,Z=9.94(P<0.00001,如图 8.1 所示)。(7)在治疗费用方面,FTS组明显少于传统组,两组在此方面有显着差异,WMD=-1033.44,95%CI=-1751.26~-315.62,Z=2.82(P=0.005,如图 9.1 所示)。(8)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方面,FTS组明显快于传统组,两组在此方面有显着差异,WMD=-7.19,95%CI=-10.33~-4.04,Z=4.48(P<0.00001,如图 10.1 所示)。(9)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方面,FTS组明显快于传统组,两组在此方面有显着差异,WMD=-14.80,95%CI=-21.77~-7.82,Z=4.16(P<0.0001,如图 11.1 所示)。[结论]1、FTS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2、FTS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应用中安全、有效、经济,值得推广。
汪燕[10](2021)在《两种途径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妊娠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经腹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种类;探究经腹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经腹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不同途径的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选取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收住院手术治疗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子宫肌瘤经腹组46例和子宫肌瘤腹腔镜组46例,经过调查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研究因素为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种类,并将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第二部分是两种途径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妊娠分析,选取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收住院手术治疗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腹组46例和腹腔镜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经腹组术中出血量为204.22±18.57m L,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59.38±24.73m L;经腹组手术耗时为85.43±10.37min,腹腔镜组手术耗时为74.59±8.78min;经腹组术后住院时间为6.73±0.59d,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8±0.47d;经腹组肛门排气时间为38.52±4.63h,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为27.89±5.2h。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腹组术后阴道出血2例,占比为4.35%;切口愈合不良2例,占比为4.35%;尿潴留4例,占比为8.7%;皮下气肿0例。总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病率为17.4%。腹腔镜组术后阴道出血1例,占比为2.2%;切口愈合不良0例;尿潴留0例;皮下气肿1例,比为2.2%。总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病率为4.3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腹腔镜组例数各46例,经腹组备孕时间4.53±2.98年,腹腔镜组备孕时间4.03±3.12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流产4例(占8.7%),腹腔镜组流产3例(占6.5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早产5例(占10.87%),腹腔镜组早产4例(占8.7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足月产37例(占80.43%),腹腔镜组足月产39例(占84.78%),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优于经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发生阴道流血、切口愈合不良、尿潴留及皮下气肿情况明显低于经腹组,并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较经腹者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率降低的优点,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施以传统开腹手术 |
1.2.2 研究组施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手术指标情况 |
2.3 并发症与复发率 |
3 讨论 |
(2)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小肌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般资料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FIGO分型研究HIFU联合软坚散结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FIGO分型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病例分组 |
2.课题材料 |
2.1 治疗设备 |
2.2 试验药物 |
2.3 检查设备 |
3.治疗方法 |
3.1 采集病史 |
3.2 术前检查 |
3.3 术前准备 |
3.4 HIFU治疗 |
3.5 术后分组治疗 |
4.研究方法 |
4.1 资料收集 |
4.2 观察指标 |
4.3 .安全性评价 |
5.统计方法 |
6.技术路线图 |
二、结果与结论 |
1.术前一般情况 |
1.1 患者年龄 |
1.2 肌瘤分布 |
1.3 肌瘤最大直径及体积 |
1.4 术前症状评分 |
2.术后肌瘤消融率 |
3.术后肌瘤体积缩小率 |
4.术后疗效判定 |
5.术后症状评分表 |
6.安全性评价 |
7.结论 |
三、讨论 |
1.HIFU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
2.软坚散结胶囊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
3.不同分型子宫肌瘤患者HIFU术后的疗效 |
3.1 患者基本情况的对比 |
3.2 肌瘤缩小率及疗效对比 |
3.3 患者症状评分的对比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子宫肌瘤的中西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结语与展望 |
附录 |
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登记表 |
致谢 |
(4)基于WNT/NF-κB双信号通路探讨橘荔散结丸对子宫肌瘤细胞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子宫肌瘤的现代医学研究 |
1.1.1 定义 |
1.1.2 发病机制 |
1.1.3 治疗措施 |
1.2 Wnt/ NF-κB双信号通路与子宫肌瘤 |
1.2.1 Wnt信号通路与子宫肌瘤 |
1.2.2 NF-κB信号通路与子宫肌瘤 |
1.2.3 Wnt和NF-κB信号通路的交联作用 |
1.3 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认识 |
1.3.1 中医对子宫肌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2 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辨证施治 |
1.4 橘荔散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1. 实验一 基于UHPLC-QE-MS技术的橘荔散结丸化学成分分析 |
1.1 试药 |
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4 结果 |
1.5 讨论 |
2. 实验二 人子宫肌瘤组织原代细胞培养及鉴定 |
2.1 病例来源 |
2.2 主要试剂、耗材及仪器 |
2.3 方法 |
2.4 结果 |
2.5 讨论 |
3. 实验三 Wnt/NF-κB双信号通路交联调控子宫肌瘤细胞的机制研究 |
3.1 实验细胞 |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4 结果 |
3.5 讨论 |
4. 实验四 橘荔散结丸对子宫肌瘤细胞的药效作用研究 |
4.1 实验细胞 |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4 结果 |
4.5 讨论 |
5. 实验五 基于Wnt/NF-κB双信号通路探讨橘荔散结丸对子宫肌瘤细胞的作用机制 |
5.1 实验细胞 |
5.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4 结果 |
5.5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详细摘要 |
(5)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定义 |
2 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 |
3 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
4 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诊断 |
5 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治疗现状 |
5.1 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 |
5.2 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 |
5.3 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微无创治疗 |
6 HIFU的作用原理 |
7 HIFU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8 HIFU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对子宫内膜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
第一部分 HIFU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各阶段疗效分析 |
1 资料 |
1.1 资料来源及研究对象 |
1.2 实验仪器 |
1.3 试验药品 |
2 方法 |
2.1 治疗前准备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及随访指标 |
2.4 指标定义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 |
3.2 HIFU治疗前与治疗后肌瘤体积变化 |
3.3 HIFU治疗前与治疗后UFS-QOL评分变化 |
3.4 HIFU治疗前与治疗后HGB变化 |
3.5 影响HIFU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消融率的因素分析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HIFU与 TCRM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疗效对比 |
1 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分组 |
2 方法 |
2.1 治疗前准备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及随访指标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HIFU组及TCRM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对比 |
3.2 HIFU组及TCRM组肌瘤体积变化 |
3.3 HIFU及TCRM组UFS-QOL评分对比 |
3.4 HIFU组及TCRM组 HGB对比 |
3.5 HIFU组及TCRM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对比 |
3.6 HIFU组及TCRM组的不良反应情况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棒球式缝合对生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肌瘤与不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桂枝茯苓丸联合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一般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临床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判断标准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及分析 |
4.1 可比性评估 |
4.2 两组患者术后比较 |
4.3 副作用 |
5.讨论 |
6 本研究的不足问题和未来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8)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式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术前准备 |
2.4 手术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微波消融组的疗效 |
3.2 三种术式的围手术期疗效对比 |
第四章 讨论 |
4.1 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趋势 |
4.2 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原理 |
4.3 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后的体积及临床症状变化分析 |
4.4 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像学变化及分析 |
4.5 三种术式的围手术期疗效对比分析 |
4.6 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不足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FTS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两种途径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妊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简介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综述 子宫肌瘤与妊娠的相关思考 |
参考文献 |
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 孙琴,涂美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1(26)
- [2]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小肌瘤的临床研究[D]. 朱泽忠.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FIGO分型研究HIFU联合软坚散结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D]. 曹凯琪.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1(09)
- [4]基于WNT/NF-κB双信号通路探讨橘荔散结丸对子宫肌瘤细胞的作用机制[D]. 谢卓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D]. 黄晓娟. 西安医学院, 2021
- [6]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棒球式缝合对生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D]. 张圣全. 山东大学, 2021(12)
- [7]桂枝茯苓丸联合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D]. 梁影.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式优势分析[D]. 林晓庆. 汕头大学, 2021(02)
- [9]FTS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D]. 吴锐婷.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10]两种途径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妊娠的影响[D]. 汪燕.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