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27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钟巧囡[1](20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及BRAFV600E突变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为临床研究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后管理策略提供一些可靠的临床依据。2.分析CK19、Galectin-3、TPO、M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3.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1.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行甲状腺癌手术切除病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剔除送检组织不完整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病例。提取患者详细个人信息和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临床表现、就诊原因、主要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结合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统计分析。2.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头状癌初次手术切除标本139例做为观察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19、Galectin-3、TPO和M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另收集同期手术良性病变92例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上述肿瘤标志物在癌组织与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3.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244例,所有病例均做免疫组化CK19、Galectin-3、TPO或和MC、CD56明确诊断。其中男性59例,女性185例,年龄1682岁(平均42.62±13.87岁);肿瘤直径0.057cm(平均1.46±1.01cm)。其中经典型乳头状癌189例、滤泡型乳头状癌55例;另选取癌旁组织40例做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44例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BRAFV600E突变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BRAFV600E突变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从病例回顾分析中得出1.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至2019年6年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至2016年增长缓慢,2017年和2018年后迅速增长至100例以上,6年内增长超过3倍。1.2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男性患者年龄范围1971岁,平均40.92±12.16岁,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882岁,平均42.17±14.05岁,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集中,男性发病平均年龄较女性略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总体发病高峰出现在2034岁年龄段,男性发病高峰3544岁,女性发病高峰2034岁,女性发病高峰较男性前移(P(27)0.05)。男性患者99例占24.03%,女性患者313例占75.97%,男女比例1:3.16,男女患病构成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在不同年份,男女患病构成也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即男性和女性患者的增长曲线大致平行。1.3主要影像学检出情况超声与CT检出甲状腺癌的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P(27)0.05),甲状腺癌的超声检出率为73.12%,明显高于CT检出率(5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7)0.05)1.4组织病理学特点甲状腺乳头状癌以经典亚型和滤泡亚型为主,分别为319例和92例,包裹型1例。微小癌(直径≤1cm)162例;单灶性273例,多灶性(单侧叶多灶或双侧叶多灶)139例,包膜侵犯(含横纹肌浸润)71例,血管侵犯15例,淋巴结转移120例,横纹肌浸润12例,侵犯支气管壁1例,远处转移2例(肺转移)。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权重39.32%,PTMC与非PTMC在淋巴结转移率、被膜侵犯率、血管侵犯率、病灶数量和病理亚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1.5就诊原因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甲状腺乳头状癌就诊原因分别为:(1)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而偶然发现,(2)有明显体征或相关症状就诊。两者在不同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与否、被膜及血管侵犯与否、病灶多发与否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即健康体检偶然发现的病例与临床上已有明显体征或症状的病例在侵袭性行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淋巴结转移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甲状腺乳头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3.57%。年龄(27)45岁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年龄≥45者(60.99%>40.96%);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女性患者(66.67%>49.1%);多灶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单灶性者(62.96%>48.25%);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经典型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滤泡型(57.07%>35.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5)。肿瘤直径(29)1cm者淋巴结转移率稍高于肿瘤直径≤1cm者;PTC合并被膜侵犯者淋巴结转移率稍高于无被膜侵犯者;PTC合并血管侵犯者淋巴结转移率稍高于无血管侵犯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9)0.05)。2.CK19、Galectin-3、TPO及M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CK19(+)、Galectin-3(+)、TPO(-)、MC(+)各项指标在PTC中表达率显着高于良性病变(P(27)0.05)。单独指标检测时CK19灵敏度最高(100%),特异度最低(43.48%),TPO特异度最高(93.48%),灵敏度最低(73.38%)。二联检测时Galectin-3和MC组合最佳,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92.81%、88.04%)。三联检测时CK19、Galectin-3和MC组合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81%和91.3%;联合四项指标时,特异度可高达96.74%,但灵敏度和准确度仅为68.34%和79.65%。3.BRAFV600E突变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3.1BRAFV600E突变蛋白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BRAFV600E突变蛋白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表达率为86.48%,癌旁非肿瘤组织不表达;其在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为88.89%、淋巴结转移组为85%、被膜侵犯组为94.64%,分别高于滤泡型(78.18%)、无淋巴结转移组(68.42%)和无被膜侵犯组(8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而与不同肿瘤直径、年龄、性别和病灶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3.2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关系本研究对244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4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无病生存234例,其中复发1例,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1例,死亡2例,5例失访。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良好,BRAFV600E突变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累积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累积总生存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结论:1.本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数量近年来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微小癌所占比例较大。病理类型以经典型为主,病灶多为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为主;发病高峰年龄以中青年为主,提示女性中青年人群更应注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筛查和诊疗。2.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筛查工具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其无创无辐射,方便快捷,在人群中依从性较好,能偶然检出尚未有明显体征和症状的病例,同时其检出率也明显高于CT。在术前筛查或术后监测中,建议使用超声波检查。3.甲状腺乳头状癌就诊原因与病变进展无明显相关,不管患者以何种原因就诊,均应该予以重视。4.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转移途径,男性、年龄(27)45岁和经典亚型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在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和定制术后管理方案时应把上述因素考虑在内。5.CK19、Galectin-3、MC在PTC中均呈高表达,且表达率显着高于良性病变,TPO在PTC中则表达缺失,在良性病变中呈高表达,其检测有助于PTC与良性病变之间的鉴别诊断。对于特殊病例诊断,可采取联合检测。6.BRAFV600E突变蛋白与淋巴结转移、被膜侵犯和经典亚型相关,与年龄、性别、病灶数量、血管侵犯等无关。提示BRAFV600E突变蛋白阳性可以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预测因子。
李浩[2](2019)在《双酚A协同BRAFV600E突变促进甲状腺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近几十年以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内分泌系统和头颈部最常见的实体恶性肿瘤。双酚A(BPA),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近年来其对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最主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中50%以上PTC患者肿瘤组织存在BRAFV600E基因突变,研究认为BRAFV600E突变与PT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甲状腺癌临床病例研究与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BPA暴露是否与BRAFV600E突变发挥协同作用经ERK-Cox2通路促进甲状腺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从而对甲状腺肿瘤的转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以期为BRAFV600E突变的PTC患者的精准预防及合理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线索。方法:1.甲状腺癌临床病例研究(1)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收集45例PTC患者的血液样本和术中切除肿瘤组织以及5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样,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TC患者BRAFV600E突变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PTC患者和同期健康对照人群血浆中游离型BPA含量。(2)术中采集PT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通过qRT-PCR方法检测EMT相关E-cadherin、N-cadherin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2.体外细胞实验验证(1)采用BRAF野生型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Nthy-ori 3-1构建BRAFV600E突变的转染细胞模型Nthy-BRAFV600E。(2)不同浓度BPA染毒处理转染细胞,分析对细胞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3)不同浓度BPA处理对转染细胞中BRAF、ERK、p-ERK、Cox2及EMT相关指标E-cadherin、N-cadherin以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与BRAF野生型患者相比,BRAFV600E突变的PTC患者肿瘤组织中N-cadherin、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cadherin表达降低,且与BPA暴露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不同浓度BPA染毒处理后,与Nthy-Vector(转染空载体质粒)细胞相比,在BPA各染毒剂量组Nthy-BRAFV600E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均明显增强(P(27)0.05)。与BPA对照组相比,10-7mol/L BPA增强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P(27)0.05);3.33?10-4mol/L BPA抑制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P(27)0.05)。3.不同浓度BPA染毒处理后,与Nthy-Vector细胞相比,Nthy-BRAFV600E细胞的BRAF蛋白表达及ERK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P(27)0.05),Cox2以及N-cadherin、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27)0.05)。与BPA对照组相比,10-7mol/L BPA促进细胞ERK磷酸化,Cox2以及EMT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P(27)0.05);3.33?10-4mol/L BPA抑制细胞ERK磷酸化,降低Cox2以及EMT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P(27)0.05)。结论:1.与BRAF野生型患者相比,BRAFV600E突变的PTC患者肿瘤组织更易发生EMT过程,BPA暴露水平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EMT过程的发生。2.人体暴露剂量(10-7mol/L)的BPA可与BRAFV600E突变协同作用通过激活ERK-Cox2信号通路促进甲状腺细胞EMT过程的发生,进而增强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
刘宏飞,陈春悠,陆皓东[3](2017)在《MCM7、SKP2和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1)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7,MCM7)、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ed protein,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2)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CM7、SKP2和P27蛋白在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3)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CM7、SK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着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MCM7与P27蛋白的表达、SKP2与P27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4)结论MCM7、SKP2及P27蛋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且MCM7、SKP2蛋白对于淋巴结有无转移方面可能有鉴别意义。在临床上将MCM7、SKP2及P27蛋白联合检测,对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及判断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刘宏飞[4](2017)在《MCM7、SKP2和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7,MCM7)、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ed protein,CDKI)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情况的不同,探究三种蛋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三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尝试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寻找到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的生物学指标。方法1本研究收集了唐山市工人医院病理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之间经外科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甲状腺病变组织共计140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组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30例,甲状腺腺瘤组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选自癌旁4CM以外的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所有的患者于术前均未曾接受过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且病案资料信息完整。2采用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M7、SKP2及P2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比分析三种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表达情况的不同。从而探讨三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结果1 MCM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46/60)、33.33%(10/30)、26.67%(8/30)及30.00%(6/20),MCM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其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2 SKP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45/60)、36.67%(11/30)、30.00%(9/30)及10.00%(2/20),SKP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其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 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0%(9/60)、80.00%(24/30)、76.67%(23/30)及90.00%(18/20),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其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4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MCM7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病灶数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的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SKP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病灶数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的SK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P27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病灶数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的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MCM7、SKP2和P27蛋白的相关性MCM7与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20,P<0.05);SKP2与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512,P<0.05);SKP2与MCM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137,P>0.05)。结论1 MCM7、SKP2及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 MCM7、SKP2及P27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中,MCM7与P27蛋白、SKP2与P27蛋白存在负相关关系,MCM7与SKP2蛋白无相关关系。
马秀梅,那日苏,王芳,海玲,杜华[5](201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相关病变Jab1、Skp2和p2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有关的因子c-Jun激活区域结合蛋白-1(Jab1)、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和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Jab1、Skp2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Jab1、Sk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者(86.9%、82.6%)和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者(83.3%、66.7%)均分别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者(26.3%、0%)和桥本甲状腺炎者(23.8%、4.8%)(P<0.01)。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者(39.1%)和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者(45.6%)均分别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者(89.5%)和桥本甲状腺炎者(100%)(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癌组织>1 cm者Jab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组织≤1 cm者(P<0.01);Jab1和Skp2蛋白表达与p27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性(rs=-0.344,P=0.028;rs=-0.421,P=0.006);Jab1蛋白表达与Sk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s=0.43,P=0.005);肿瘤侵袭区域Jab1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百分率(61.22±8.99)%明显高于肿瘤中心区域(42.61±9.46)%(P<0.01)。结论Jab1、Skp2和p27蛋白表达可能参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甲状腺炎癌变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过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Jab1、Skp2和p27蛋白表达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关系,Jab1蛋白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有关。
严丽[6](2014)在《S期激酶相关蛋白2及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研究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和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在甲状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首次就诊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85例、甲状腺腺瘤老年患者40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老年患者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肿组织中Skp2和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甲状腺癌组织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和甲状腺肿组织(P<0.001),甲状腺腺瘤组织和甲状腺肿组织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癌组织p2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甲状腺腺瘤组织和甲状腺肿组织(P<0.001),甲状腺腺瘤组织和甲状腺肿组织p27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k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1),而与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4)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1),而与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5)甲状腺癌组织中Skp2与p27蛋白表达评分呈负相关(r=-0.657,P=0.016)。结论 Skp2和p27蛋白分别在甲状腺癌组织的表达呈负相关,两者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钗丽干,马秀梅[7](2014)在《Skp2和p27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探讨Skp2和p27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癌变组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和1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癌变组中Skp2和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组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癌变组中Skp2蛋白的过度表达(82.6%,66.7%)和p27蛋白的低表达(39.1%,61.1%)相比结节性甲状腺肿(0%,89.5%)和桥本氏甲状腺炎(4.8%,100%)组织,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2)Skp2和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癌组织大小均无关(P>0.0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kp2与p2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421,P<0.01)。结论 (1)Skp2和p27可能参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癌变过程。(2)Skp2和p27可能成为良恶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指标。(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可能为Skp2的下游基因,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代永红,江志辉,孟秀瑾,刘建光[8](2013)在《P27 mRNA及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P27mRNA及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27基因在甲状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1例甲状腺癌、48例甲状腺腺瘤、1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27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 P27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的表达量为0.740±0.029,明显低于甲状腺腺瘤0.892±0.027及正常甲状腺组织0.922±0.024,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731,P<0.05)。P27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的表达量为0.340±0.019,明显低于甲状腺腺瘤0.532±0.023及正常甲状腺组织0.735±0.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50,P<0.05)。结论 P27 mRNA及蛋白降低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史琳,张安文,罗宇,任占平,杨燕初,罗殿中[9](2011)在《甲状腺癌中MCM7和p2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MCM7和p27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M7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50/50),均显着高于甲状腺腺瘤20.0%(6/30)、结节性甲状腺肿23.3%(7/30)及正常甲状腺组织20.0%(4/20)(P<0.01,P<0.01,P<0.01)。甲状腺癌组织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2.0%(11/50),均显着低于甲状腺腺瘤100.0%(30/30)、结节性甲状腺肿100.0%(30/30)及正常甲状腺组织100.0%(20/20)(P<0.01,P<0.01,P<0.01)。甲状腺癌中MCM7与p2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26,P<0.05)。结论 MCM7蛋白的高表达和p27蛋白的低表达可能涉及了甲状腺癌的发生过程。二者联合检测,可能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判断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生物学指标。
张丽霞,罗云霄[10](2009)在《甲状腺腺瘤与细胞凋亡(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表明
二、p27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27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及BRAFV600E突变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第二部分 :CK19、GALECTIN-3、TPO及 M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第三部分 :BRAFV600E突变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双酚A协同BRAFV600E突变促进甲状腺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甲状腺癌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MCM7、SKP2和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主要试剂 |
1.3 方法 |
1.4 结果判定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不同甲状腺组织中MCM7、SKP2及P27蛋白的阳性数及阳性表达率比较 |
2.2 PTC中MCM7、SKP2及P27蛋白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
2.3 PTC中MCM7、SKP2与P27蛋白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 |
3 讨论 |
(4)MCM7、SKP2和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1.3 主要试剂 |
1.1.4 实验方法与步骤 |
1.1.5 结果判定 |
1.1.6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MCM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 |
1.2.2 SKP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 |
1.2.3 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 |
1.2.4 MCM7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
1.2.5 SKP2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
1.2.6 P27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
1.2.7 MCM7、SKP2及P27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
1.3 讨论 |
1.3.1 MCM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中的表达及含义 |
1.3.2 SKP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中的表达及含义 |
1.3.3 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中的表达及含义 |
1.3.4 MCM7、SKP2和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相关性分析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
2.1 MCM7 |
2.1.1 MCM家族结构及作用机制 |
2.1.2 MCM7蛋白的结构及作用机制 |
2.1.3 MCM7与Rb的相互作用 |
2.1.4 MCM7与P27的相互作用 |
2.1.5 MCM7在各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2.2 SKP2 |
2.2.1 SKP2的结构及作用机制 |
2.2.2 SKP2与P27的相互作用 |
2.2.3 SKP2与其他因子相互作用 |
2.2.4 SKP2在各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2.3 P27 |
2.3.1 P27结构及作用机制 |
2.3.2 P27与相关肿瘤的研究 |
2.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相关病变Jab1、Skp2和p2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判断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2.2 Jab1、Skp2和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相关病变中的表达 |
2.3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Jab1、Skp2和p2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2.4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心区域和侵袭区域中Jab1、Skp2和p27表达 |
3 讨论 |
(6)S期激酶相关蛋白2及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主要试剂 |
1.3 方法 |
1.4 结果判定 |
1.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Skp2蛋白表达的比较 |
2.2 各组p27蛋白表达的比较 |
2.3 Skp2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
2.4 p27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
2.5 甲状腺癌组织中Skp2蛋白和p2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7)Skp2和p27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主要试剂 |
1.3 方法 |
1.4 结果判断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Skp2在甲状腺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
3.2 p27在甲状腺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
3.3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kp2和p2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4 结论 |
(9)甲状腺癌中MCM7和p2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试剂及方法 |
1.3 结果判断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MCM7、p27蛋白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 (图1~2, 表1 |
2.2 甲状腺癌中MCM7、p27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表2 |
2.3 甲状腺癌中MCM7、p27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 (表3 |
3 讨 论 |
(10)甲状腺腺瘤与细胞凋亡(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c-myc |
2 bcl-2 |
3 p27 |
四、p27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及BRAFV600E突变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D]. 钟巧囡. 广州医科大学, 2019(01)
- [2]双酚A协同BRAFV600E突变促进甲状腺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实验研究[D]. 李浩.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3]MCM7、SKP2和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刘宏飞,陈春悠,陆皓东.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4)
- [4]MCM7、SKP2和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刘宏飞.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5]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相关病变Jab1、Skp2和p2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 马秀梅,那日苏,王芳,海玲,杜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7(01)
- [6]S期激酶相关蛋白2及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严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23)
- [7]Skp2和p27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钗丽干,马秀梅.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07)
- [8]P27 mRNA及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代永红,江志辉,孟秀瑾,刘建光. 中国综合临床, 2013(02)
- [9]甲状腺癌中MCM7和p2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史琳,张安文,罗宇,任占平,杨燕初,罗殿中. 实用肿瘤杂志, 2011(04)
- [10]甲状腺腺瘤与细胞凋亡(文献综述)[J]. 张丽霞,罗云霄.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