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数学情境 引发矛盾冲突(论文文献综述)
罗蓉[1](2021)在《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透过熟悉情境、关联情境和综合情境的视角》文中认为介于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与指导作用,以及数学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及其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体现,文章对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创设进行探究.通过对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数学问题情境下的3个水平质量描述的简要分析,文章对熟悉情境、关联情境和综合情境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刻画,并以3个案例说明不同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
赵菊红[2](2021)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的颁布对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步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焦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的价值不言而喻。当前,数学课程的改革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层面取得一定进步,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注重教学情境创设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情境创设在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前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研究却尚为空白,所以本文基于新课标要求将两者结合,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教学情境创设为重点展开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线索方向,以便更好地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总体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论述了选题的缘由、意义、目的与方法,并对数学核心素养、情境教学与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概述,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该部分从教学情境的各维度出发,对小学数学部级优课中的案例进行四维分析,为确定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分析要素奠定基础;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统计情况进行内容分析,归纳了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的优势;在优级部课的分析基础之上结合教师访谈挖掘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该部分基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与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探讨并提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相关策略。第四部分,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创设模式。该部分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密切关系,结合情境创设的相关策略,从模式涵义、情境创设的目标、原则、教学分析、实施方法、评价和流程七大方面初步探寻一种可能模式。第五部分,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案例。该部分在情境创设模式的基础之上,具体从案例主题、数学教学分析、情境创设以及教学活动设计四大方面展开案例设计,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呈现为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第六部分,结语。概述了本文的基本结论与前景展望。
董菁[3](2021)在《生活情境塑造在“数与代数”教学例题中的应用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第一学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学具有其独有的特征:一方面要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和现象,另一方面则需要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数学思维。其中“数与代数”的教学占据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由于数学教学需要例题的推演与展示,诸多教帅在使用例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却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在第一学段的教学过程中对例题的引导、呈现以及解释无法真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要求。研究过程主要采取对调研对象H小学课堂教学观察和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关注教师对例题的选取来源、使用方式、加工素材以及课堂呈现过程。经过观察和分析后发现:第一学段课堂教学中情境塑造与例题无关,教学情境塑造脱离生活经验,例题教学情境塑造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情境塑造指导理论的匮乏,教学实践手段的单一,以及教师在塑造例题情境的教学目的偏离等现象。主要的原因既来自于H小学课堂教学中例题素材的来源有限,也跟第一学段学生的生理和思维发育过程有关。这些问题事实上使教师在理解例题情境的过程中发生了“数学化”与“生活化”的理念冲突。导致例题生活化情境塑造失当的原因还与教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专业知识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解决策略上来看,教师需要重新理解例题情境塑造的内涵,对要进行教学的例题进行有效选择,并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经历与认知特点构建教学例题情境的素材。还应该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构成入手,引导教师重新去理解数学与生活现象之间的关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有效教学和情境塑造的科学思维,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郭艺[4](2021)在《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H小学第一学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俗话说“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时长或许只有几分钟,但它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课堂情境导入是多种课堂导入方法之一,该导入方法是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师营造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数学学习。有效的课堂情境导入是打开知识宝藏大门的钥匙。营造积极的课堂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介绍了选题缘由,阐明研究目的及意义,并对当前国内外有关数学情境导入的文献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工作期间的所见所闻,进行综合整理,总结出课堂情境导入的研究维度,恰当选取了研究样本,并从情境导入的目标、情境创设的类型、情境导入的实施以及情境导入的评价等方面调查了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存在的问题,包括导入认识模糊、导入语不明确、导入方法不当、导入内容脱离学生与教材、导入时间过长、师生缺乏互动。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专业知识与理念有待更新、缺乏反思交流,创新意识不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不足。基于此,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优化对策,包括:正确理解数学教学中情境导入的价值;加强情境导入知识与方法的学习研究;加强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境设计要体现数学的本质;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要体现连贯性,易于学生理解。希冀对小学一线教师的课堂情境导入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帮助。
李越[5](202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与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重视情境教学”。针对数学学科而言,数学的灵魂是问题,而数学问题来源于情境。问题情境是由问题和情境共同构成、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情境。近年来,问题情境被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旨在调查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实施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质量。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法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并进一步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特点、类型、作用及原则等内容。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本研究的调查工具并实施调查,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考察石家庄市A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结合理论研究和调查结果,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存在些许问题,比如: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与功能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内容略显单一、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参与的足够关注、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对于多媒体的应用不够合理等。针对问题,结合理论探究与实践调查,提出实施策略,包括:确立合适的问题情境创设目标、丰富问题情境创设的内容、关注学生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的表现、增强问题情境创设途径多样化等。
张月[6](2020)在《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初中数学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提倡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大厦。微课以其微小灵便、短时高效的教学优势,从呈现形式到内容设计都顺应了新课标要求,对教学方式转变具有推动作用。但通过梳理文献和实践调研发现,当前初中数学微课存在重视知识呈现,忽视情境创设的倾向。由此,本研究在汲取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以情境教学法为依托,搭建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国内外微课与情境教学法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对相关学习理论和现实困境进行剖析,探讨了情境化微课在初中数学的应用价值。其次,从情境化微课设计要素入手,在考虑情境设计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搭建了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其中情境设计是情境化微课的关键所在,依托情境教学法和学科特征将教学情境分为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及问题情境三种类型,并将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与不同情境进行融合设计,依据不同的原则和策略制作故事情境微课、生活情境微课以及问题情境微课。再次,提出了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与数字化教学方式互为补充的方式应用情境化微课,在此基础上依据知识的学习过程将整体课堂教学划分为知识获取过程、微课使用过程及师生反馈过程,并对其应用路径进行详尽解析。最后,为了检验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有效性,随机选取了两个平行班级,实验班采用情境化微课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情境化微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问题,情境化微课有利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高翔[7](2020)在《指向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构 ——以S校六年级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数据”这一概念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对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并在数据驱动下做出决策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技能之一。无论是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学生数字化素养,还是2019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颁布的PISA 2021数学框架都倡导学生应当具备信息与数据的相关能力与素养。统计推理能力(Statistical Reasoning)是学生在统计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发展的,能运用统计的相关概念进行推理、理解统计信息是如何得出的、根据已有的数据信息作出解释、进行统计推断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能描述数据的呈现、整理与简化数据、表征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统计推理能力很好地契合了“大数据”时代对未来公民的“时代诉求”。然而,传统的统计教学存在将统计与数学的教学混为一谈、重视培养学生统计技能过程和运算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统计地”思考和推理的培养、学生对统计内容容易失去兴趣等诸多问题。国际上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探索进行统计教学改革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指出希望在学校数学教育的较早阶段实施。本研究旨在改变我国统计教学的现状,探索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以期为我国小学阶段的统计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建议。本研究立足我国小学统计教学存在的三方面问题:(1)教师将“统计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割裂”,导致“统计问题解决活动沦为低水平的、以记忆为主的简单模仿活动”;(2)教师没有意识到“统计活动是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忽视学生在统计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无法高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而降低学生对统计学习的兴趣;(3)教师因为“小学阶段统计内容少、考试比重低”等客观原因以及主观上不够重视统计的教学导致的“照本宣科”、“一带而过”现象,忽视学生在统计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推理与表达等问题,以情境认知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为理论基础,将设计研究作为方法论的指导,通过借鉴设计研究的研究范式“形成性的研究”,经历了教学模式原型的构建、三轮教学实施的迭代与修正,最终得到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简称“FC-SR教学模式”)。本研究紧紧围绕三个研究问题:(1)基于相关文献和教学理论,结合我国的统计教学实际,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是什么?(2)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修正、精致教学模式的原型?(3)教学模式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展开了三个方面具体的工作:第一,基于文献综述中统计推理能力的内涵、我国小学阶段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小学阶段统计内容教学的相关建议与策略、已有“问题解决”类教学模式的梳理和统计推理能力学习环境构建原则的文献,梳理出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教学模式的三个核心要素: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活动、重视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话语,并且在这三个核心要素的基础之上,结合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第二,笔者进入华东地区的S校,在相关教师的协助下,将教学模式的原型进行了具身化,展开三轮的教学迭代,结合学生在课上的具体表现、课后反馈问卷、课后访谈以及对作为观察者全程参与的C老师进行的课后访谈,确定教学模式修正的依据,并在三轮教学中不断修正和精致教学模式的原型。第三,通过运用统计推理能力的测试题和学生对统计的态度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同时结合学生在三轮教学中的课堂表现、课后访谈等“形成性”数据来确定该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本研究最终的成果是建构了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FC-SR教学模式),包含6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1)创设真实数据问题情境;(2)合作问题解决初探;(3)小组展示、自评;(4)回归真实情境再探;(5)讲解相关统计内容;(6)总结反思,并给出详细的依据与操作建议。通过运用统计推理能力的测试题和学生对统计的态度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结合学生在三轮教学中的课堂表现、课后访谈等“形成性”数据来确定FC-SR教学模式产生的两个教学效果:(1)FC-SR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的统计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统计推理能力的整理与简化数据(O)和分析与解释数据(A)子能力的显着提高);(2)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统计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现在学生对待统计态度的情感维度、认知能力维度、难度维度和兴趣维度有了积极提升),同时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认识统计与数学的差异、感悟统计的“不确定性”和领略统计的魅力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曹允瑶[8](2020)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分数的意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视创设有思考价值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共识。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数学要联系实际生活,注重问题引领学习;2011年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悟数学思想和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简称“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充分满足了以上教学需求,使用该模式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H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分数的意义”知识学习情况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困难,同时,对一线数学教师进行“分数的意义”教学现状的访谈调查,发现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创设导入性情境过多,情境和教学内容缺乏深度融合;过于依赖教材情境,缺乏对情境的整合和再创;情境目标不明确;缺乏情境设计实践范例指导。在剖析了“分数的意义”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关键的基础上,对“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实践案例,得出“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分数的意义”教学的一般过程和框架,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通过调查发现,基于“情境-问题”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小学生较好的达成新课标目标要求,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加强概念建构、运用所学内容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方面有较为明显优势。在具体的“情境-问题”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实际;促进情境目标的达成;情境要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强化学生在提出问题中的主体作用;搭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支架;提供教学设计实践范例指导。
郭享[9](2020)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问题串使用现状及教学建议 ——基于20节课堂教学视频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化起,教师的课堂提问越来越成为教育家和广大一线教师关注的对象,提问与追问不仅仅是教师教的行为,同时也是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对答及时强化认知作出理达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培养,促进学生关注课堂的学习重难点,深化自身的认知结构,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伴随着教育界大力提倡与推崇课堂对话理念,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对于课堂中提问及问题与问题之间关联性的紧密程度产生浓厚的研究热忱,在对传统课堂中教师提问进行了反思与追问后,发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提问质量存在弊病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恰当、合理地使用“问题串”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提高“问题串”设计的质量、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反思实施“问题串”教学中的可塑空间,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亟需重视的教学机智,因而,本论文主要的研究问题确定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问题串的使用现状是什么样的、规范科学地使用问题串的策略是什么。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节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视频课,这些课程从学生层面来说都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20节课均来自于全国范围内的小学数学评比课中的获奖作品,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录像分析法、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通过咨询一位大学教授、一位小学校长、两位小教专家和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一线数学教师,获取了专家们的宝贵建议,修改并调整了本次研究的分析维度和研究目标。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界定了“问题串”的含义、类型、总结出问题串的作用和设计的原则方法,结合课堂需要和改革的背景确定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理论、布鲁姆的教学提问模式和变式教学理论等现有理论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分析框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统计与分析,从各类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型问题)的教学层面分析20节视频课中“问题串”使用的现状。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将20节视频课中其中的2位执教教师赵老师和李老师作为主要的访谈对象,通过访谈法重点关注了图形与几何领域这两位教师在问题串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的价值认知和判断标准,,以探寻所要研究的数学课堂中“问题串”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并为新手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参考性建议。从数学课堂的实然现状总结出应然规律,为实践奠定基础。研究结果中指出“问题串”设计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归因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问题串的提问内容中,在讲授数学概念时,要触碰本质、理解概念内涵;在讲授数学命题时,要反复强化、温故知新;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时,应该追根溯源;在讲授应用型问题时,应该让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最后指向于实践。2.问题串的提问目的应在事实记忆和概念记忆的基础上回忆经验、总结共性,进而深入到程序记忆和原理记忆,通过概括模式的方法提炼出数学规律。3.关于问题串的设计类型,在讲授数学概念时多使用对比式问题串,在讲授数学命题时多使用延伸式问题串,在讲授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型问题时多使用并列式和递进式问题串。4.在问题串的情境来源上多使用数学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合理设计每个问题串的时间长度和子问题的个数。最后进行了建议的总结和设定,同时指出本研究中可以继续提升之处及改进建议:1.巧妙规划问题串内容,突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明确实施问题串的目的,着重培养问题意识;3.综合设计问题串类型,助力思维创新发展;4.恰当调整问题串数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5.合理选择问题串情境,关注解决现实问题。
唐玉彤[10](2019)在《小学低学段数学情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牡丹江市T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情境教学在我国已普及多年,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生活经验等创设有效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然而就目前的小学低学段数学情境教学的现状来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对小学低学段数学的情境教学现状展开了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小学低学段数学的情境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因,最后提出可行的针对性策略。本研究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T小学1-3年级师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对小学低学段数学情境教学现状展开研究,发现在教师对情境教学的内涵理解、创设有效情境教学以及课堂中合理使用情境教学几个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分析问卷结果、观察记录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因,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为:一、部分教师观念陈旧且缺乏主动创新意识;二、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不够健全;三、低学段数学教师负担重。基于此,笔者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一、更新教师有关情境教学的观念;二、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三、为小学数学教师减负。
二、创设数学情境 引发矛盾冲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设数学情境 引发矛盾冲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透过熟悉情境、关联情境和综合情境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学问题情境的意义 |
1.1 教学情境的意义 |
1.2 数学问题的意义 |
2 合适数学问题情境的特征 |
3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问题情境层次 |
4 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分析 |
5 结语 |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培养核心素养在当今社会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
1.1.2 目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
1.1.3 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
1.2 文献综述 |
1.2.1 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
1.2.2 情境教学的相关研究 |
1.2.3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相关研究 |
1.3 核心概念 |
1.3.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
1.3.2 情境教学 |
1.3.3 情境创设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理论基础 |
1.5.1 情境认知理论 |
1.5.2 弗赖登塔尔再创造理论 |
1.6 研究目的 |
1.7 研究设计 |
1.7.1 研究思路 |
1.7.2 研究方法的选择 |
1.7.3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7.4 研究工具 |
1.7.5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1.7.6 研究伦理 |
2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 |
2.1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四维分析 |
2.1.1 维度一:教学情境类型多样性 |
2.1.2 维度二:教学情境作用多元化 |
2.1.3 维度三:教学情境呈现方式丰富性 |
2.1.4 维度四:教学情境主题的指向性 |
2.2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内容分析 |
2.2.1 情境类型:以生活与活动情境为主,其他学科情境较少 |
2.2.2 情境作用:各环节均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2.2.3 情境呈现方式:多以图片呈现,缺少实验模拟 |
2.2.4 情境主题性:零散化情境较多,主题情境较少 |
2.2.5 情境片段次数:创设单个情境较多 |
2.2.6 情境工具:多媒体使用比例较大 |
2.3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的优势 |
2.3.1 情境表征方式丰富多样,提升教学效果 |
2.3.2 情境类型创设典型,强调真实生活与活动情境 |
2.3.3 情境效用提升,注重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 |
2.3.4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新教学方式 |
2.3.5 教学工具巧妙引用,优化课堂效率 |
2.4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
2.4.1 教师缺乏相关理论认知,脱离核心素养的要求 |
2.4.2 期望教学目标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部分素养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
2.4.3 情境创设缺乏连贯化,教学内容与任务断层 |
2.4.4 综合情境创设较少,缺乏跨学科综合应用 |
2.5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分析 |
2.5.1 教学情境创设新理念难以突破原有观念的限制 |
2.5.2 部分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技能有所缺失 |
2.5.3 教学情境创设中学生的参与度有所忽视 |
2.5.4 教学资源有限,教师缺乏相关培训 |
3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
3.1 强化教师情境教学理论素养,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3.2 优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丰富情境素材的来源 |
3.3 结合教学内容与任务,创设连贯化的主题情境 |
3.4 注重跨学科综合应用,优化情境创设 |
3.5 灵活运用教学工具,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3.6 深挖情境创设的效用机制,瞄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
4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模式 |
4.1 模式的涵义 |
4.2 情境创设目标 |
4.3 情境创设原则 |
4.3.1 生活性原则 |
4.3.2 针对性原则 |
4.3.3 连贯性原则 |
4.3.4 主体性原则 |
4.3.5 整合性原则 |
4.4 情境创设教学分析 |
4.4.1 数学课程标准分析 |
4.4.2 学生学习需要分析 |
4.4.3 学生特征分析 |
4.4.4 学习内容分析 |
4.4.5 教学重难点分析 |
4.4.6 教学目标分析 |
4.4.7 教学资源分析 |
4.5 情境创设方法 |
4.6 情境创设评价 |
4.7 情境创设一般流程 |
5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
5.1 案例主题 |
5.2 数学教学分析 |
5.2.1 数学课程标准分析 |
5.2.2 学生学习需要分析 |
5.2.3 学生特征分析 |
5.2.4 学习内容分析 |
5.2.5 教学重难点分析 |
5.2.6 教学目标分析 |
5.2.7 教学资源分析 |
5.3 情境创设 |
5.4 教学活动设计 |
6 总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3)生活情境塑造在“数与代数”教学例题中的应用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第一学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教学情境塑造生活化理念及问题研究 |
(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塑造策略研究 |
(三)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教学场景设置形式的研究 |
(四) 在教学例题中运用生活情境塑造的相关研究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 生活情境 |
(二) 教学例题 |
(三) “数与代数”教学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可能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塑造应用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及实施 |
(一) 调查设计 |
(二) 调查实施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一) 教师对例题中生活情境塑造理念的理解 |
(二) H小学教学例题中生活情境的来源分析 |
(三) 教师对教学例题进行情境塑造的策略 |
第二章 课堂教学例题情境塑造的问题表现 |
一、例题生活化情境塑造的问题类型 |
(一) 情境塑造与例题无关 |
(二) 教学情境塑造脱离生活经验 |
(三) “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冲突 |
(四) 情境设置的策略失当 |
二、例题生活化情境素材构成存在的问题 |
(一) 课堂教学例题塑造情境素材的匮乏 |
(二) 校本教材例题的情境素材元素不足 |
三、例题生活化情境塑造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
(一) 例题素材改造后教学效果的偏离 |
(二) 教学实践手段的单一 |
第三章 课堂教学例题情境塑造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学情境的形式化对教学思维的影响 |
(一) 例题情境塑造的策略单一 |
(二) 教师自身生活经历的限制 |
二、意义建构教学观对情境塑造的扭曲 |
(一) 以计算意义为核心的情境塑造 |
(二) 算术思维训练取代代数思维 |
三、教师的“生活经验”与学生“数学经验”是否契合 |
(一) 例题情境塑造的课堂表现差异 |
(二) 学生“数学经验”与教师“生活经验”矛盾 |
第四章 教学例题使用中塑造情境的改进策略 |
一、有效选择例题素材及情境再塑造 |
(一) 教学例题的有效选取 |
(二) 例题情境元素选择的生活化 |
二、科学化教学观对例题情境塑造的价值 |
(一) 例题情境塑造的认知科学化 |
(二) 引导数学思维形成的科学化 |
三、使教师专业知识在情境塑造中发挥更大作用 |
(一) 专业知识对例题情境塑造的影响 |
(二) 重塑教师专业知识的来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数与代数”教学例题中的情境建构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H小学第一学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数学教学情境内涵研究 |
(二) 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研究 |
(三) 既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观点陈述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主要观点陈述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二、情境导入的类型 |
三、理论基础 |
四、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教学价值 |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 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
(二) 访谈对象和课例的选取 |
(三) 调查的实施 |
二、调查结果 |
(一) 情境导入的认识 |
(二) 情境导入的目标 |
(三) 情境导入的类别 |
(四) 情境导入的实施 |
(五) 情境导入的评价 |
(六) 情境导入的效果 |
第三章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一) 课堂情境导入方向不明确 |
(二) 课堂情境导入方法不当 |
(三) 课堂情境导入内容脱离学生与教材 |
(四) 课堂情境导入时间过长 |
(五) 课堂情境导入过程师生缺乏互动 |
二、原因分析 |
(一) 专业知识与理念有待更新 |
(二) 缺乏反思交流,创新意识不够 |
(三)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不足 |
第四章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优化对策 |
一、加强情境导入知识与方法的学习研究 |
(一) 明确导入目的 |
(二) 吸取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提高自身课堂导入水平 |
二、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灵活选择导入方式 |
三、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 |
(一) 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特点 |
(二) 导入设计应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
四、灵活安排导入时间 |
(一) 充分运用言语表达 |
(二) 巧妙利用肢体语言 |
五、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着作类 |
学位论文 |
期刊类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5)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与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国家课程标准对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要求 |
(二)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
(三)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二、研究综述 |
(一)关于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研究 |
(二)关于数学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一、脑科学与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第二章 理论探讨 |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概念 |
(一)情境 |
(二)问题情境 |
(三)问题情境创设 |
(四)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特点 |
(一)问题情境创设目标的明确性 |
(二)问题情境创设过程的参与性 |
(三)问题情境创设途径的丰富性 |
(四)问题情境创设效果的多元性 |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类型 |
(一)生活类问题情境 |
(二)实物类问题情境 |
(三)故事类问题情境 |
(四)游戏类问题情境 |
(五)操作类问题情境 |
(六)音像类问题情境 |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作用 |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
(三)引发学生问题思考 |
(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
(五)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
五、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
(一)趣味性原则 |
(二)层次性原则 |
(三)启发性原则 |
(四)发展性原则 |
第三章 调查工具的设计与实施 |
一、工具设计 |
(一)课堂观察表的设计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三)访谈提纲的设计 |
二、对象选择 |
(一)课堂观察对象 |
(二)问卷调查对象 |
(三)访谈调查对象 |
三、调查实施 |
(一)课堂观察的实施 |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三)访谈调查的实施 |
第四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结果与分析 |
(一)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二、总结与讨论 |
(一)结果总结 |
(二)问题讨论 |
第五章 实施策略 |
一、确立合适的问题情境创设目标 |
(一)加强对问题情境创设目标与功能的认识 |
(二)关注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和数学学习能力 |
(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水平 |
二、丰富问题情境创设的内容 |
(一)拓宽问题情境创设的素材来源 |
(二)提高问题情境创设内容的多样性 |
三、关注学生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的表现 |
(一)增强学生对问题情境创设内容的理解 |
(二)促进学生对所创设情境中问题的思考 |
(三)提高学生对问题情境创设活动的参与 |
四、增强问题情境创设途径的多样化 |
(一)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
(二)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初中数学新课标的时代要求 |
1.1.2 初中数学教学的现实诉求 |
1.1.3 情境化微课为数学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 |
1.3.1 概念界定 |
1.3.2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研究现状 |
1.3.3 微课在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
1.3.4 已有研究述评 |
1.4 理论基础 |
1.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4.2 情境认知理论 |
1.4.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1.4.4 知识分类学习论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情境化微课的现实依据及价值分析 |
2.1 情境化微课的现实依据 |
2.1.1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
2.1.2 已有数学微课现状分析 |
2.2 情境化微课应用价值分析 |
2.2.1 情境化微课应用的必要性 |
2.2.2 情境化微课应用的重要性 |
第三章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设计框架搭建 |
3.1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要素分析 |
3.1.1 选题分析 |
3.1.2 教学目标分析 |
3.1.3 学习者分析 |
3.1.4 教学内容分析 |
3.2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情境设计原则 |
3.2.1 基于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情境类型及其特征 |
3.2.2 故事情境应用于陈述性知识的设计原则 |
3.2.3 生活情境应用于程序性知识的设计原则 |
3.2.4 问题情境应用于策略性知识的设计原则 |
3.3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情境设计策略 |
3.3.1 故事情境应用于陈述性知识的设计策略 |
3.3.2 生活情境应用于程序性知识的设计策略 |
3.3.3 问题情境应用于策略性知识的设计策略 |
3.4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流程 |
第四章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案例设计与开发 |
4.1 故事情境微课案例设计与开发 |
4.1.1 《勾股定理》案例设计 |
4.1.2 《勾股定理》案例开发 |
4.2 生活情境微课案例设计与开发 |
4.2.1 《数据的离散程度》案例设计 |
4.2.2 《数据的离散程度》案例开发 |
4.3 问题情境微课案例设计与开发 |
4.3.1 《三元一次方程组》案例设计 |
4.3.2 《三元一次方程组》案例开发 |
第五章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应用与实践研究 |
5.1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应用路径解析 |
5.1.1 故事情境微课应用路径解析 |
5.1.2 生活情境微课应用路径解析 |
5.1.3 问题情境微课应用路径解析 |
5.2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教学实践研究 |
5.2.1 实践设计 |
5.2.2 实践过程 |
5.3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教学效果分析 |
5.3.1 主观感受 |
5.3.2 客观成绩 |
5.3.3 分析与思考 |
第六章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设计与应用建议 |
6.1 认清微课本质,明晰情境化微课内涵价值 |
6.2 倡导理念更新,提升情境化微课教学效果 |
6.3 分析知识类型,明确情境化微课设计方式 |
6.4 尊重学生地位,完善情境化微课应用路径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勾股定理》测试题 |
附录 D《数据的离散程度》测试题 |
附录 E《三元一次方程组》测试题 |
附录 F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教学效果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G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教学效果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7)指向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构 ——以S校六年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时代诉求 |
二、现实困境 |
三、实证探索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统计推理能力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一、统计素养(Statistical Literacy) |
二、统计思维(Statistical Thinking) |
三、统计推理能力(Statistical Reasoning) |
四、统计素养、统计思维、统计推理能力的比较与辨析 |
五、小结 |
第二节 小学统计教学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一、我国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发展脉络 |
二、国际视野下的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
三、我国小学阶段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教学建议与策略 |
四、小结 |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一、教学模式 |
二、与本研究相关的教学模式述评 |
三、小结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统计推理能力 |
二、教学模式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设计研究的内涵 |
二、设计研究为何适用本研究? |
第二节 研究设计的整体思路 |
一、教学模式原型的构建阶段 |
二、教学模式原型的修正、精致阶段 |
三、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阶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一、学校 |
二、学生 |
三、教师 |
第四节 研究工具的编制 |
一、学生统计推理能力测试卷的编制 |
二、学生统计态度的SATS-36量表 |
第五节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一、数据的收集 |
二、数据的分析 |
第六节 研究的信度、效度及伦理 |
一、研究的信度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四章 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的建构 |
第一节 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的核心要素 |
一、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 |
二、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活动 |
三、重视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话语 |
四、核心要素小结 |
第二节 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的建构 |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
二、教学目标 |
三、操作流程 |
四、实施条件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第一轮教学——“组建最强的游泳队!” |
第一节 教学模式原型的具身化 |
一、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设计 |
二、“组建最强的游泳队!”教学过程设计 |
第二节 教学实施效果的微观分析 |
一、教学实施的具体进程 |
二、教学实施的效果 |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
一、对FC-SR教学模式的反思 |
二、对FC-SR教学模式的第一次修改 |
第四节 第一轮教学——“组建最强的游泳队!”总结 |
第六章 第二轮教学——“哦!这么多长方形!” |
第一节 教学模式原型的具身化 |
一、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设计 |
二、“哦!这么多长方形!”教学过程设计 |
第二节 教学实施效果的微观分析 |
一、教学实施的具体进程 |
二、教学实施的效果 |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
一、对FC-SR教学模式的反思 |
二、对FC-SR教学模式的第二次修改 |
第四节 第二轮教学——“哦!这么多长方形!”总结 |
第七章 第三轮教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 |
第一节 教学模式原型的具身化 |
一、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设计 |
二、“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教学过程设计 |
第二节 教学实施效果的微观分析 |
一、教学实施的具体进程 |
二、教学实施的效果 |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
一、对FC-SR教学模式的反思 |
二、对FC-SR教学模式的展望 |
第四节 第三轮教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总结 |
第八章 FC-SR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
第一节 FC-SR教学模式对统计推理能力的影响 |
一、统计推理能力测试的评分 |
二、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影响 |
第二节 FC-SR教学模式对统计态度的影响 |
一、SATS-36量表 |
二、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统计态度的影响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一、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影响 |
二、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统计态度的影响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对本研究三个研究问题的回应 |
一、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 |
二、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 |
三、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 |
四、FC-SR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
第二节 研究结论——FC-SR教学模式 |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
二、教学目标 |
三、操作流程 |
四、实施条件 |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四节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统计推理能力测试题 |
附录2 学生统计态度量表 |
附录3 “组建最强的游泳队!”反馈问卷 |
附录4 “哦!这么多长方形!”反馈问卷 |
附录5 “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反馈问卷 |
附录6 “组建最强的游泳队!”教学材料(1) |
附录7 “组建最强的游泳队!”教学材料(2) |
附录8 “哦!这么多长方形!”教学材料(1) |
附录9 “哦!这么多长方形!”教学材料(2) |
附录10 “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教学材料(1) |
附录11 “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教学材料(2) |
附录12 访谈提纲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8)“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分数的意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情境教学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
2.当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践中存在不足 |
3.“分数的意义”学习中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
4.研究者个人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一、相关文献综述 |
(一)情境与情境教学的研究 |
1.国外关于情境及情境教学的研究 |
2.国内关于情境及情境教学的研究 |
(二)数学情境教学研究 |
1.数学情境教学定义 |
2.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
(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含义 |
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和步骤 |
3.“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
(二)研究内容 |
1.研究问题 |
2.“分数的意义”界定 |
(三)研究方法 |
1.访谈法 |
2.测试法 |
3.内容分析法 |
4.课堂观察法 |
(四)创新之处 |
三、“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概述 |
(一)“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1.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概述 |
1.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内涵 |
2.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特征 |
3.“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 |
四、“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前期调查与分析 |
(一)“分数的意义”学习内容分析 |
1.“分数的意义”课标要求和分析 |
2.“分数的意义”教材内容分析 |
(二)小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起点水平调查 |
1.学习者学情调查 |
2.学习者学情分析 |
3.调查结论及对“情境—问题”教学设计的启示 |
(三)“分数的意义”教学现状调查 |
1.教师对“分数的意义”情境教学的态度和认识 |
2.教师“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
五、“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
(一)“分数的意义”学习中“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运用的合理性 |
1.分数的意义掌握依赖于具体情境的识别及个体的再创造 |
2.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学习者达成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
(二)“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框架与策略 |
1.“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框架 |
2.“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策略 |
(三)制定“情境—问题”教学目标 |
1.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
2.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 |
(四)明确“情境—问题”教学内容 |
1.厘清学习需要,创设问题情境 |
2.面向学生主体,遵循问题的可行性 |
3.设计适当的课堂情境练习 |
(五)形成“情境—问题”教学过程 |
1.呈现分数,提取学生旧知 |
2.编制小组,明确学习目标 |
3.创设情境,引发观察思考 |
4.诱发质疑,探究提出问题 |
5.开展任务,合作解决问题 |
6.以练拓思,注重迁移应用 |
(六)设计“情境—问题”学习评价 |
1.学习评价的主体 |
2.学习评价的内容 |
3.学习评价的方式 |
4.学习评价的策略 |
六、“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 |
(一)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
(二)教学设计的效果分析 |
1.学生认可度 |
2.学生自我反思 |
3.练习测验分析 |
七、“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
(一)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实际 |
(二)促进课堂教学中情境目标的达成 |
(三)情境创设要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
(四)强化学生提出问题中的主体作用 |
(五)搭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支架 |
(六)加强实践案例的指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学生前测后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实施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分数的意义》前期知识基础测试 |
附录五 学习反思表 |
附录六 《分数的意义》课后检测卷 |
致谢 |
(9)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问题串使用现状及教学建议 ——基于20节课堂教学视频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化对教师提问提出更高的要求 |
2.对传统问题设计存在问题的反思与追问 |
3.基于个人的研究兴趣 |
(二)文献综述 |
1.核心概念界定 |
2.相关概念界定 |
3.关于问题的相关研究 |
4.关于问题串的相关研究 |
5.研究述评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一、研究设计与思路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框架 |
1.研究框架的制定依据 |
2.确定研究维度 |
(三)研究方法 |
1.录像分析法 |
2.访谈法 |
3.专家咨询法 |
(四)研究对象 |
(五)研究伦理 |
二、问题串使用的现状分析 |
(一)问题串的内容 |
1.数学概念 |
2.数学命题 |
3.数学思想方法 |
4.应用型问题 |
(二)问题串的提问目的 |
1.强调理解:概念记忆,总结共性 |
2.注重分析与综合:程序记忆,概括模式 |
3.促进应用转化:原理记忆,提炼规律 |
4.依旧一味强调知识的识记,片面重视经验记忆 |
(三)问题串的类型 |
1.讲授数学概念倾向设计对比式问题串 |
2.讲授数学命题多实施延伸式问题串 |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设计并列式、递进式问题串 |
4.讲授应用型问题实施并列式、递进式问题串 |
5.并列式问题串在各类数学知识中使用过于频繁 |
(四)问题串的时长和子问题的个数 |
(五)问题串的情境来源 |
1.创设数学情境,深挖数学本质 |
2.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学科与生活的距离 |
3.创设跨学科情境,多学科知识相辅相成 |
4.创设游戏情境与典型故事情境,寓教于乐 |
三、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问题串的内容指向本质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
2.问题串的提问目的重视分析综合,片面追求经验记忆 |
3.问题串的类型丰富多样,并列式问题串使用频繁 |
4.问题串的时长和个数设计合理,详略得当 |
5.问题串的情境来源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
(二)教学建议 |
1.巧妙规划问题串内容,突出渗透思想方法 |
2.明确实施问题串目的,着重培养问题意识 |
3.综合设计问题串类型,助力思维创新发展 |
4.恰当调整问题串数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
5.合理选择问题串情境,关注解决现实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小学低学段数学情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牡丹江市T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数学课程标准》对情境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
二、低学段的数学教学适合使用情境教学 |
三、低学段数学情境教学的现状引发思考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硏究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五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对已有文献的反思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情境 |
二、情境教学 |
三、数学情境教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情境认知理论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小学低学段数学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问卷调查设计 |
二、课堂观察设计 |
第二节 小学低学段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理解存在问题 |
二、部分教师创设情境教学的途径存在问题 |
三、教师使用情境教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学低学段数学情境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部分教师观念陈旧且缺乏主动创新意识 |
一、部分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观念存在局限性 |
二、部分教师缺乏积极性以及主动创新的意识 |
第二节 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不够健全 |
一、部分数学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技能不足 |
二、教师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 |
三、部分数学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技能 |
第三节 小学数学教师负担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小学低学段情境教学的实施对策 |
第一节 更新教师有关情境教学的观念 |
一、消除教师对情境教学内涵的认知误解 |
二、建构先进的情境教学观,培养创新意识 |
第二节 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
一、提升教师创设情境教学的素养 |
二、树立终身学习观,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 |
三、为小学教师构建情境教学的学习平台 |
第三节 为小学数学教师减负 |
本章小结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创设数学情境 引发矛盾冲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透过熟悉情境、关联情境和综合情境的视角[J]. 罗蓉. 数学教学研究, 2021(05)
-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 赵菊红.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生活情境塑造在“数与代数”教学例题中的应用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第一学段为例[D]. 董菁. 扬州大学, 2021(09)
- [4]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H小学第一学段为例[D]. 郭艺. 扬州大学, 2021(09)
- [5]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与实施策略研究[D]. 李越.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张月. 河北大学, 2020(08)
- [7]指向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构 ——以S校六年级学生为例[D]. 高翔.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8]“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分数的意义”为例[D]. 曹允瑶.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9]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问题串使用现状及教学建议 ——基于20节课堂教学视频的分析[D]. 郭享.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10]小学低学段数学情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牡丹江市T小学为例[D]. 唐玉彤.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9(02)